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2015-11-20实施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101002——2015

2015-11-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I 引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法医学尸体解剖程序及技术要求 (2)

5尸体解剖记录 (6)

6尸体解剖报告 (7)

7常见案例检查方案 (8)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有关规定,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实践经验而制定,为法医学尸体检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统一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卫生部《尸体解剖规则》和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美国法医协会《法医学尸体解剖执行标准》。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忆九、官大威、秦志强、张国华、刘宁国、张建华、黄平、邹冬华、李正东、邵煜。

引言

现阶段我国在法医学尸体检验方面已建立了多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并按不同的死亡原因规定了相关尸体检验的重点内容和方法。然而,上述标准、规范中均未系统地规定法医学尸体检验的总体原则、一般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勘验、尸体解剖程序和要求、尸体解剖报告格式及特殊尸体的检验方案等。鉴于此,有必要借鉴国内外法医学领域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技术成果,并结合当前我国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实际现状,制订一项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该技术规范有助于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工作程序,有助于法医学重新鉴定工作的开展,能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一般原则、条件和作业程序。

本技术规范的内容包括现场尸体勘验、尸表检验的一般程序原则以及法医学尸体解剖操作规范等。由于法医学鉴定个案复杂多变,鉴定实践中基于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本技术规范的各部分内容均可酌情独立使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法医学鉴定的尸体检验。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学尸体解剖的一般程序及规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级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A/T117-2005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

GA/T147-1996法医学尸体解剖

GA/T148-1996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

GA/T149-1996法医学尸表检验

GA/T150-1996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

GA/T151-1996新生儿尸体检验

GA/T167-1997中毒尸体检验规范

GA/T168-1997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

GA/T169-1997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

GA/T170-1997猝死尸体的检验

GA/T221-1999物证检验照相要求规则

GA/T223-1999尸体辨认照相、录像方法规则

GA268-2009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

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Rec(99)3E-2009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On the Harmonisation of Medico-Legal Autopsy Rules)

美国法医协会-2005法医学尸体解剖执行标准(Forensic Autopsy Performance Standard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现场尸体勘验external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at scene

指在案件发生或发现尸体的场所,继案情调查、现场勘验之后,进行的尸表检验,同时发现和采集有关生物源性物证及其他相关物证检材的过程。

3.2

尸表检验external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指对尸体衣着、一般情况、尸体现象及尸体外表痕迹等进行检查并采集有关生物源性物证及其他相关物证检材的过程。

3.3

尸体解剖medico-legal autopsy

即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或尸解,对死者遗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医学观察和解剖。

3.4

组织学检验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指将组织样本制成厚约数微米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

4法医学尸体解剖程序及技术要求

4.1法医学尸体解剖原则

4.1.1合法原则

法医学尸体解剖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尽可能尊重民族风俗或习惯,特殊情况下有关人员应依法履行回避制度。

4.1.2客观公正原则

法医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以科学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不屈服于各方力量。

4.1.3全面系统原则

尸体检验(特别是初次尸检)务必要全面细致,避免因检验不全面发生纰漏而影响尸体解剖结论或复检工作。应特别关注包括衣着、隐蔽部位、体腔及器官的各种阳性发现和阴性结果,并尽可能全面提取组织、体液、毛发、指甲等生物检材以备检。

4.1.4准确辨识原则

辨识过程包括肉眼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应通过仔细的观察辨识病理改变,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鉴别。

4.1.5正确采样原则

法医病理学检材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及供毒物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的生物检材。尸体解剖过程应在详细了解案情、完整把握案件特点、正确认识病变的基础上按法医学检材提取要求正确、有效地提取检材。

4.1.6实时记录原则

尸体检验过程中须及时以文字和图像形式进行实时记录。不仅要记录阳性改变,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特征也必须记录在案。

4.1.7检材妥善保存原则

法医病理学检材必须妥善保存、备检,器官检材应保存到案件终结,组织石蜡块及组织病理切片检材应永久保存。

4.1.8结果相互印证原则

尸体解剖过程中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得的结果,应综合尸体检验所见情况分析审定后再采纳,避免仅依据某一项检测结果出具鉴定意见。

4.1.9综合判断原则

法医病理学鉴定意见必须依据尸体检验的客观所见,结合调查案情(包括死亡过程、客观病史等)、现场勘验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形态变化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后综合判断。

4.2法医学尸体解剖的适用范围

4.2.1非自然死亡。

4.2.2死亡原因或死亡方式不明确时,无论尸体处于何种腐败程度,均需进行尸体解剖,包括以下情况:

a)他杀或怀疑他杀;

b)存有疑义或争议的猝死;

c)侵犯人身健康权益,如怀疑人身伤害或任何形式的虐待等行为;

d)涉及患者死亡的医患纠纷;

e)意外死亡,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家中意外死亡;

f)职业性疾病或损伤;

g)工业或环境灾害、烈性传染病死亡;

h)监管期内死亡;

i)无名尸体或白骨化尸体;

j)明确或可疑的对公共健康有危害的疾病所致的死亡;

k)其他涉及法律问题的死亡。

4.3现场尸体勘验的任务和职责

现场尸体勘验应在现场指挥人员主持下进行,法医应与参加现场勘验的其他专业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主要任务和职责是:

a)确认死亡;

b)从相关人员处获取与死亡有关的所有案情材料;

c)观察尸体所处环境与方位,检查衣着服饰情况;

d)检查尸体和现场中血痕、毛发等生物学物证的分布和特征,并收集法医物证检材;

e)检查尸体和现场中呕吐物分布和特征,检查尸体所处环境中遗留毒(药)物及包装物情况,并

收集法医毒物分析检材;

f)对尸体体表进行初步检查,结合现场勘验情况初步判断死因、死亡方式、致伤物等;

g)检查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死亡时间时,均需记录周围环境温度,除尸体已经高度腐

败或者白骨化外,均需测量尸体直肠深部温度,并通过尸体温度、尸斑、尸僵等情况结合其它

发现综合判断;

h)防止尸体在搬运和储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和破坏。

4.4尸体解剖的基本要求

4.4.1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4.4.1.1应先了解案情及现场勘验情况:了解死者的一般情况、生前病史、案发经过、损伤或死亡过程、尸体发现经过和尸体检验要求解决的问题等。如果死者近期曾在医院就诊,应当同时提取留存的血样、病历、影像学资料及其他医学记录。

4.4.1.2工作条件的准备:尸体解剖应在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的尸体解剖室进行,解剖室应设置尸体解剖台,并设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和必要的记录设备;在条件允许时可在解剖前进行X线、CT或其他辅助检查。

4.4.1.3若必要,提取死者指纹,并剪取尸体双手指甲以备检。

4.4.1.4记录检验时间和地点,记录尸体检验人员、助手和其他在场人的姓名、身份及各自在尸体检验中所承担的工作。

4.4.2尸表检验

4.4.2.1进行衣着检查后方可移除尸体衣着。

4.4.2.2详细检查每件衣物、纽扣及饰物的式样、材料、花色、商标、尺码;检查衣物口袋内的物品;检查衣物的附着物,如纤维、橡胶、火药、毛发、油漆、油脂、血迹或人体分泌物等并分别提取;检查衣物上破损的部位、形态、大小,并与尸体上对应部位的损伤进行比对,查找致伤物作用痕迹。

4.4.2.3尸体体表以及与外部相通的孔道内留有血迹、污渍、附着物等情况时,在拍照、记录后应擦拭、清洗并再次细致检查。

4.4.2.4检查并记录尸长、体型、发长、发色、口腔(牙齿)等体表个体特征。

4.4.2.5检查并记录尸体现象。

4.4.2.6检查眼睑、眼球、角膜及瞳孔变化。

4.4.2.7检查并记录体表损伤的形态特征,按头颅、胸肋骨、脊柱、四肢长骨等部位检查骨折情况。

4.4.2.8进行胸、腹(盆)腔穿刺检查积血(液)情况。

4.4.2.9提取皮肤损伤部位检材进行组织学检验。

4.4.3尸体剖验

4.4.3.1头颅

4.4.3.1.1检查头皮下及帽状腱膜,比较损伤、出血部位与表皮损伤的位置关系。

4.4.3.1.2颜面部的检查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不破坏外观容貌的方法进行,需要鉴别和确定伤病时,可局部切开、分离颜面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

4.4.3.1.3颅骨的检查和记录必须包括对内、外板表面及完整性的检查。如有需要应对颅骨的厚度、骨缝、颅板障结构及第一、二颈椎的连接情况等进行检查并描述记录。

4.4.3.1.4全面检查硬脑膜、蛛网膜及其下腔、软脑膜、脑脊液,大脑、小脑、脑干、垂体表面以及脑血管、神经。

4.4.3.1.5一般情况下,脑的切开检查均应在甲醛溶液固定充分之后(约7-10天)进行。若脑组织明显自溶,已不具备进一步组织学检查条件,可不经固定直接切开检查。

4.4.3.2颈部和胸部

4.4.3.2.1常规采用直线、T字或Y字型术式切开法。

4.4.3.2.2检查颈部及胸壁皮下软组织及肌肉、肋间肌、淋巴结、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软骨、胸骨、肋骨。解剖时,应逐层充分暴露和分离颈部皮肤、筋膜和肌肉,显示颈部各层解剖结构。

4.4.3.2.3去除胸骨及软组织暴露胸腔,对胸腔、心包腔进行检查。

4.4.3.2.4原位检查颈部与胸腔器官,提取喉、纵隔、心、肺等器官组织进行离体检查。

4.4.3.3腹部和盆部

4.4.3.3.1常规采用直线术式切开法。

4.4.3.3.2检查腹壁皮下软组织及肌肉,检查腹腔、腹膜、网膜、膈肌、膀胱,原位检查腹腔器官;提取肝、脾、双侧肾、双侧肾上腺、胰腺及胃、肠等器官组织进行离体检查。

4.4.3.3.3剖开胃及全部肠管,对其内容物进行检查。

4.4.3.3.4提取并检查内生殖器官(男性取睾丸,女性取子宫及附件,如子宫腔内有胎儿,需取出胎儿后按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检查)。

4.4.4尸体解剖的操作原则

4.4.4.1颅腔、胸腔、腹盆腔为常规检查项目。此外,根据检验需要可对颜面部、脊髓腔、关节腔、四肢、背臀部及会阴部进行局部解剖。

4.4.4.2由于解剖和取样所造成的人为破坏痕迹应当逐一做好记录。

4.4.4.3根据衣着、体表的血迹分布及形状及体内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

4.4.4.4凡疑有颈部机械性损伤者,应先行胸、腹腔与颅腔的解剖与检验后,在无血液污染的情况下对颈部进行检验。

4.4.4.5体腔的检查应包括:体腔壁软组织及骨性结构有无损伤及疾病等变化,体腔积液的性质及积液量,器官原始位置及毗邻关系,器官表面有无黏附物、有无损伤或渗出等情况。提取并逐一检验各器官。

4.4.4.6记录主要器官的重量、大小,所有器官均需检查表面、切面的色泽、结构纹理、病理改变及损伤情况。

4.4.4.7所有器官的检查和切开必须遵循已建立的病理学解剖规则,包括:打开所有相关血管,如颅内动脉、血窦、颈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腹腔器官血管、股动脉、下肢静脉;相关器官的管腔必须分离,如气管和支气管,胆道和输尿管。所有空腔器官必须打开,并描述记录其内容物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数量(如果必要,需取样保存)。如果有损伤,解剖操作必须和普通的解剖步骤和方法有所区别,并进行描述和记录。

4.4.4.8对疑似因机械性损伤而死亡的案例,必要时可对尸体背部、四肢等包括软组织和肌肉在内的所有结构进行充分解剖显露和检查。为显示特定损伤,允许对常规的解剖方法进行调整,但应当进行特别记录并说明。

4.4.4.9四肢存在骨折时,可切开相应肢体检查局部创伤及骨折或医疗情况;有条件者,可于解剖前行X线或CT等辅助检查。

4.4.4.10在有怀疑或已明确的性侵犯案例中,性器官应当和外阴、直肠、肛门一起在解剖之前全部分离提取;相关的阴道和肛门拭子均应当在解剖工作之前完成。

4.4.4.11法医学尸体解剖结束后,应将不需要提取的器官组织放回体腔内后缝合解剖切口,尽可能保持尸体外观完整及洁净。

4.5检材提取原则

4.5.1在清洗尸体前,提取外来生物学物质,包括体表残留的毛发、分泌物和指甲缝内存留物,必要时提取口腔、阴道和肛门拭子,以备DNA检验。

4.5.2所有的尸体解剖均需提取主要器官及存在可疑损伤、病变部位的组织检材,经甲醛溶液充分固定后再行组织取材并制片。

4.5.3常规提取外周血(不建议使用心血)、尿液和胃内容物等以备毒(药)物分析和遗传学鉴定;对于死亡原因不确定的案件或毒物药物检验需要,可以选择玻璃体液、脑脊液、胆汁、毛发、脑、肝、肾和其它相关组织;上述检材提取之前不得用水冲洗。

4.5.4必要时提取指纹、掌纹、唇纹。

4.5.5如尸体条件较差无法获取上述检材时,可提取肌肉组织(腰大肌或大腿肌肉)。

4.5.6若尸体高度腐败出现蝇蛆等现象,可提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别昆虫进行法医昆虫学检验。

4.5.7如果需要对某些骨折特征进行三维重建,需留取骨和其它骨结构。

4.5.8如需确定死者身源或个人识别,除4.5.1、4.5.3相关检材外,还可留取骨骼、肌肉及软组织。4.5.9检材和样本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法提取、固定、包装并尽快送检,暂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妥善保存。

4.5.10对于水中溺死尸体,应当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提取胃内容物、胸腔积液、肺、肝和可能发现硅藻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硅藻检验;同时,应当提取溺死处水域的水样进行硅藻检验。

4.6特殊检查

4.6.1躯干部背侧检查

可采用直线或T字型术式切开,充分显露皮下各层软组织,存在肩胛骨、肋骨及脊柱骨折时需暴露创伤及骨折,可于解剖前行X线或CT等辅助检查。

4.6.2脊柱与脊髓腔检查

按规则切开皮肤与皮下软组织、肌肉,暴露脊柱,检查软组织、肌肉、韧带、椎骨,打开脊髓腔,检查脊膜与脊髓表面,提取脊髓进行检查。

4.6.3空气栓塞检查

若条件许可解剖前应进行放射学检查;解剖操作首先应当部分开胸,对胸骨下3/4进行分离,在心包腔内加注清水之后在水中打开右心室以检查是否有气泡溢出。

4.6.4气胸检查

在开颅、开腹及解剖颈部之前,在胸部正中做一纵型切口,将皮下组织剥离至两侧腋中线处,提起使其形成袋状,盛水后在水面下刺破肋间隙,检查是否有气泡溢出。

4.6.5肺动脉栓塞检查

原位打开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肺门处肺叶动脉,观察有无栓子栓塞,并检查盆底静脉、双下肢静脉有无血栓形成。

4.6.6心血管畸形检查

原位检查或将心、肺整体取出检查,必要时,在不破坏病变的基础上切开心、肺进行检查。

4.6.7处女膜检查

检查处女膜是否破裂,如有破裂,检查破裂口位置并判断是新鲜还是陈旧性破裂,是否合并有其他会阴部损伤。

5尸体解剖记录

5.1照相摄像要求

5.1.1照相镜头应垂直于被摄主体表面,尽量防止和减少变形。

5.1.2应同时拍摄被摄主体及其周围解剖学部位的标志,以便判断被摄主体的位置及方向;对尸体特征应同时予以概貌与细目进行拍摄。

5.1.3细目照相应为测量摄影,在被摄主体旁放置比例尺(和鉴定例号标签),准确清晰地反映被摄主体的大小、形态与特征。

5.1.4不仅要拍摄尸体检验的阳性所见,有争议的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情况也要拍摄。

5.1.5提取检材时,应先拍摄其原始状况,提取后可再放置在适当的背景、光线条件下拍摄。

5.1.6如有条件可在照相记录的同时采取摄像记录。

5.2文字图表记录要求

5.2.1项目要求

5.2.1.1尸表检验记录(包括现场尸体检验记录)。

5.2.1.2尸体解剖记录。

5.2.1.3器官检查记录。

5.2.1.4检材提取及处置记录。

5.2.1.5病理组织学观察记录。

5.2.1.6其它实验室检查(如硅藻)记录。

5.2.2内容要求

5.2.2.1鉴定号、计算机查询号或其他唯一性编号。

5.2.2.2死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无名尸体除外)。

5.2.2.3死亡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如果已知)。

5.2.2.4尸体解剖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5.2.2.5法医鉴定人的姓名和职称。

5.2.2.6尸体解剖/死因鉴定委托方信息。

5.2.2.7公安、检察、法院等委托机构、死者亲属或其它相关人员向法医提供的死亡过程、死亡情况概况等。

5.2.2.8参与死亡现场勘验的法医对死亡现场的详细记录。

5.2.2.9尸表检查、尸体解剖、体腔检查和器官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

5.2.2.10其他尸体特征与标记、附着物、法医昆虫学等内容。

5.2.2.11在进行尸体检验时,必要时需对损伤及其他尸体特征加以绘图说明位置、形状、大小和方向。6尸体解剖报告

6.1形式要求

6.1.1完整、详细、易懂、客观。

6.1.2分析过程和鉴定意见应尽量使医学和非医学人员均可理解。

6.1.3符合逻辑、结构合理、采用推论短文形式,各部分内容易于查阅。

6.1.4以便于阅读、长期保存的纸质形式保存,如果使用电子文档存储文本也应同时出具纸质形式报告。

6.2内容要求

6.2.1鉴定号、计算机查询号或其他唯一性编号。

6.2.2死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无名尸体除外)。

6.2.3如果已知,应当包括死亡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6.2.4尸体解剖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6.2.5法医鉴定人的姓名、资质和职称。

6.2.6尸体解剖/死因鉴定委托方信息。

6.2.7委托方所提供的死者死亡过程、死亡情况等信息。

6.2.8参与死亡现场勘验的法医对死亡现场的详细记录。

6.2.9尸表检查、尸体解剖、体腔检查、器官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记录。

6.2.10法医毒化检验、遗传学鉴定、微生物检验和其他检验的结果必须包括在报告内。

6.2.11辅助检查(如放射学、牙科学、昆虫学、人类学等检查)结果必须包括在报告内。

6.2.12法医对尸体解剖检验结果的分析说明与鉴定意见是尸体解剖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应当对与死亡原因、致伤物、死亡时间等委托事由全面解释说明。

6.2.13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做出鉴定意见。如果存在多个致死因素(如损伤、疾病、中毒、医疗问题等),均应当逐条列出;如果可能,应分析相关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各自参与死亡原因的作用力程度。

6.2.14报告至少由2名参与鉴定的法医签字并填写日期、加盖鉴定机构公章。

6.2.15报告形成的时间不应超过案件委托时约定的鉴定时限,并应在鉴定时限内尽早做出。

7常见案例检查方案

7.1尸体身份认定

7.1.1肉眼识别;必须由死者的亲人、熟识者或近期目击者来识别尸体。

7.1.2随身物品;检查衣物、饰品、口袋内容物等获取身份证件及其他相关信息。

7.1.3生理特征;生理特征可由尸体检验获得。

7.1.4齿科学检查;若条件许可,牙齿和下颌骨的检查应当由具有法医齿科学经验的医生完成。

7.1.5人类学识别;当尸体白骨化或者高度腐败时,应进行人类学识别。

7.1.6指纹;若需要,应提取指纹。

7.1.7提取血液、毛发作血型及DNA检验。

7.1.8女尸需检查有无妊娠及性侵害情况。

7.2机械性损伤

7.2.1锐、钝器伤

7.2.1.1衣着检查需注意检查致伤物作用痕迹。

7.2.1.2损伤检查需注意检查致伤物作用痕迹。

7.2.1.3损伤检查应包括:部位、形态、大小、方向以及生活反应。对于创,重点检查创缘、创角、创口、创腔、创壁、创底、创道、组织缺损、创腔内异物、检查骨折、器官损伤、体腔积血情况。

7.2.1.4对于损伤部位,解剖操作应尽量避免破坏损伤的原始状况;对于贯通性损伤创道,需用探针检查并放置显示创道贯通状态后,原位拍照;如需要,可对损伤部位局部组织进行取样,用于损伤时间和创腔内异物的推定,应在对损伤的原始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拍照后再提取检材。

7.2.1.5逐层解剖和描述损伤,包括损伤大小、致伤物作用痕迹和生活反应等。

7.2.1.6对可疑致伤物进行检验,并将其与衣物损伤及尸体损伤特征进行比对。

7.2.2枪弹伤

7.2.2.1现场勘验:检查枪械、子弹类型、致伤枪械、弹壳和涉案人员的相对位置。

7.2.2.2衣着与尸表检查:对衣物破损处进行检查并取样,对衣物与体表残留的血痕、射击物颗粒及其他附着物进行检查并取样。

7.2.2.3尸体解剖:重点检查射入口、射出口、创道特征、创口距足底的距离、枪口印痕;在入口或出口周围对不明确的皮肤损伤取样;初步判断射击方向、子弹运行轨迹以及受害者所处的位置。

7.2.2.4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中提取弹头需用塑料夹夹取。

7.2.2.5有条件时,在解剖前或解剖中应进行X线或CT辅助检查。

7.2.3爆炸伤

7.2.3.1现场勘验与尸体检验中提取爆炸残留物送检。

7.2.3.2尸体检验对于协助重建爆炸物种类、爆炸装置的类型和特征具有决定性价值。

7.2.3.3保存组织样本、衣物等进行化学分析以判断爆炸物类型。

7.2.3.4有条件时,尸体解剖之前应行全身X线或CT检查对体内可能存留的金属物进行探测和定位,如发现引爆装置的部件有助于对爆炸装置的判断;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存留于人体组织中的遗留物应于尸体解剖过程中提取以备检。

7.2.4高坠伤

7.2.4.1现场勘验确定人体与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包括坠落起点和着地点)。

7.2.4.2注意识别身体着地部位损伤。

7.2.4.3衣着检查注意高坠强大暴力引起的衣物崩裂、撕裂等,需与暴力所致损伤相鉴别。

7.2.4.4注意尸体损伤是否具有外轻内重的特点。

7.2.4.5注意尸体损伤(包括致死性损伤)是否可由高坠过程中形成。

7.2.4.6在复杂损伤中注意发现有无工具类致伤物作用损伤的特征。

7.2.4.7全面系统的毒、药物检验,并注意是否存在安眠、镇静剂和乙醇等可影响人意识状态的药物影响。

7.3机械性窒息

7.3.1检验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a)尸体窒息征象必须与各类窒息死亡特有的暴力损伤痕迹相结合,方能明确诊断;

b)尸体征象必须与全身系统剖验相结合并注意有无其他致死原因;

c)注意鉴别不同机械性窒息的方式。

7.3.2现场勘验应注意检查脚踏物品(如椅子等相关的平台物体)、绕颈的缢(勒)索打结方法、附着于绳索间、手上和其它物件上的痕迹。

7.3.3尸体检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a)尸斑、尸僵、尸体姿势、有无异常体位、有无异常装扮;

b)颜面部皮肤、结膜、鼓膜及口、唇、齿龈粘膜的肿胀、淤血、出血、缺血及损伤情况;口鼻部

异物;齿、舌损伤情况;头面部孔腔出血(液)情况;

c)颈部肌群、器官及其他组织出血情况、颈部骨性与软骨结构损伤、颈动脉内膜横裂、呼吸道粘

膜损伤、呼吸道异物;

d)心、肺表面出血点、肺水肿征象、内部器官淤血情况;

e)索沟、掐痕及其他印痕的形态、数目、位置、方向、有无提空;索沟的宽度与深度、颜色与终

止点(或勒环);印痕处及周围的皮肤损伤、水泡、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出血;

f)由挣扎、抵抗、被胁迫等引起的体表损伤、手中及指甲内是否嵌有异物、有无性侵犯相关损伤;

g)注意是否存在随体位分布的流涎和尿失禁痕迹。

7.3.4如存在绳索绕颈,需在保留绳索特征(如绳结)的情况下取下绳索后再行颈部解剖。

7.3.5如果怀疑外力作用于颈部,在对颈部各层解剖结构进行检查后,提取颈部软组织、肌肉和相应骨骼标本以供组织学检查。

7.3.6溺死尸体的检验见本规范7.4。

7.4水中尸体

7.4.1尸体检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a)尸斑分布情况、口、鼻腔中泡沫性状(必要时可挤压胸腹部)、手足皮肤苍白皱缩改变、手中

异物、鹅皮样改变、浸软作用、附着的泥土和藻类、环境(如岩石和船只)及水中动物造成的损伤、指甲的缺失、皮肤的缺损;

b)肺表面出血斑、水性肺气肿征象、呼吸道及消化道内溺液与异物、心内血液状态及心血管内膜

红染情况、辅助呼吸肌群(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背阔肌)有无出血、颞骨椎体内有无出血、脾贫血情况。

7.4.2胃内容物、胸腔积液、肺、肝和可能发现硅藻的器官和组织应在无污染的情况下取样进行硅藻检验,同时,应当提取溺死处水域的水样进行硅藻检验。对于水中发现的新鲜尸体,可取左、右心腔血进行血液生化学检验。

7.4.3注意鉴别生前入水与死后入水。

7.5性犯罪

7.5.1详细掌握犯罪现场的勘验和案情资料。

7.5.2检查体表损伤,注意辨别并提取乳房等部位的咬痕和齿痕,注意会阴部损伤情况。如果需要,尸体的皮肤应当在紫外灯下进行检查。

7.5.3如条件允许,在尸体解剖过程中首先应将内生殖器官和外阴、直肠、肛门一起全部分离提取并进行全面检查。

7.5.4提取检材进行DNA检验,包括:体表残留的阴毛和分泌物、乳头及其周围、阴道与肛门拭子、死者指甲和抓落的毛发以及其他外来生物源性物证。

7.6新生儿、婴幼儿尸体

7.6.1新生儿尸体检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a)新生儿各项体表(发育)指标,包括:尸重、身长、坐高,头、胸、腹部周线,头部径线;尸

体表面血液、胎脂附着情况;

b)描述产瘤等分娩损伤情况;

c)骨化中心的状态、脐带和胎盘发育情况、心血管和器官发育、畸形情况;

d)必要时进行肺浮扬试验、胃肠浮扬试验;

e)鉴定死产与活产。

7.6.2如怀疑虐待儿童,需重点检查体表损伤和疤痕,X线检查骨骼损伤,评估营养状态。对所有损伤组织、营养不良的局部淋巴结、内分泌器官、免疫组织、不同部位的肠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注意有无机械性窒息征象;如需要,应进行毒物分析工作。

7.7猝死

7.7.1怀疑存在某些特殊病变时(如气胸、心血管空气栓塞等)在解剖过程中需进行相关试验。

7.7.2怀疑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解剖时应注意勿破坏重要结构(如窦房结、粥样斑块等);仔细检查肺动脉、冠状动脉(开口、走行及管腔情况)、心脏瓣膜、心肌、主动脉有无病变或异常,必要时检查传导系统。

7.7.3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注意检查有无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及脑组织出血、有无破裂的脑血管病变;检查脑有无中线结构移位、有无脑疝形成;检查脑底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检查大脑、小脑、脑干有无肿瘤、出血、坏死病灶;检查有无颈椎疾病(增生压迫、关节脱位)、颈髓病变等。

7.7.4怀疑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注意检查有无呼吸道异物、喉头水肿、咽后壁脓肿、肺部炎症。

7.7.5注意检查有无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的重要器官病变。

7.7.6有医源性因素参与时,应注意排除药物过敏、中毒、手术并发症等因素所致的死亡。

7.7.7猝死的死因诊断须在全面且系统的检查之后做出,如需要,应进行毒物分析工作,并注意有无电击、窒息等其他致死原因。

7.8烧死

7.8.1检查体表及内部器官热作用改变与生活反应,如尸长缩短、尸斑鲜红、尸表油腻、拳斗姿势、皮肤烧伤、外眼角皱褶、睫毛征候、硬脑膜外热血肿、热呼吸道综合征等;提取心脏或大血管内血液进行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7.8.2注意检查有无其他致死性因素,判断生前烧死或死后焚尸。

7.9冻死

7.9.1调查现场的环境条件,记录现场温度与湿度。

7.9.2注意检查尸体有无苦笑面容、反常脱衣现象、红色尸斑、冻伤、胃粘膜出血斑及髂腰肌出血等改变。

7.9.3需对外伤、中毒、疾病死等进行排他性鉴别。

7.10电击死

7.10.1疑为电击死案例,应首先切断电源,需对可疑电源与带电物体进行检查,再进行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

7.10.2检查尸体有无电流斑,不典型电流斑需与皮肤擦挫伤及热作用损伤进行鉴别,必要时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判断;体表无电流斑者不能排除电击死,需行尸体解剖检查与其他特殊检查综合判断。

7.10.3检查尸体有无其他电击征象:如皮肤金属化、电烧伤、电击纹、骨珍珠等。

7.10.4需鉴别其他种类暴力、中毒和疾病死,判断电击死与死后电击。

7.11中毒

7.11.1注意衣物有无特殊气味、流涎、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毒药物流注或腐蚀痕迹、衣物口袋内有无毒药物残渣。

7.11.2注意体表有无化学性损伤、皮肤及血管硬化、注射痕迹、动物牙痕、女性会阴部黏膜有无异常,注意检查尸斑颜色、肌痉挛、瞳孔大小、口腔黏膜、牙龈异常。

7.11.3尸体解剖时在未提取毒化检材之前不得用水冲洗尸体;重点检查消化系统,注意内容物性状、气味、粘膜变化。

7.11.4检材提取要求如下:

a)怀疑中毒死,需提取常规检材;

b)怀疑药物滥用,除常规检材外,应附加脑脊液、脑组织、注射孔部位皮肤、毛发;

c)怀疑挥发性、脂溶性的毒物中毒,如助火剂或其他溶剂,除常规检材外,应附加左心血、脑组

织、一侧肺脏、皮下脂肪组织及衣物等;

d)怀疑食物中毒,除常规检材外,应附加肠内容物,可从小肠不同的节段取材;

e)怀疑慢性中毒(如金属、药物、杀虫剂等),除常规检材外,应附加毛发、指甲、骨、脂肪组

织、肠内容物;

f)怀疑注射毒物时,应提取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并提取肢体对侧组织作为对照;

g)怀疑阴道摄入毒物时,取提阴道及子宫检材;

h)怀疑中毒案件的尸体挖掘,需综合考虑怀疑毒物种类、尸体埋葬的情况,制定挖掘方案,提取

相关检材(包括尸体周围泥土)。

7.12群体性死亡

7.12.1法医应尽快进入事故发生地,巡视和划定保护范围。

7.12.2对尸体、尸块及遗物的位置、散落特征分别进行记录并编号。

7.12.3提取指纹,检查衣着,提取遇难者的遗物装入已编号的物证袋内。

7.12.4进行尸体体表检查和尸体剖验;合并同一个体的尸块。

7.12.5提取牙齿、毛发、血液、肌肉组织等以备个体识别。

7.12.6对于白骨化尸体,进行年龄、性别等判断。

7.12.7若为交通事故,注意收集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检材与物证。

7.12.8综合死亡原因、死亡时间、个人识别、损伤特征以及死前的生理状态作出鉴定意见,分析事故原因。

7.13碎尸

7.13.1确定发现的碎尸块是否为人体组织。

7.13.2所发现的碎尸块是否属同一人体。

7.13.3推断碎尸的性别、年龄、身长。

7.13.4查找个体特征,进行组织DNA检测。

7.13.5确定死亡原因、推断死亡时间。

7.13.6分析碎尸工具。

11、《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格式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Nanjing City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 (2008 )公(刑物)鉴(化)字[20 08] 号 一、绪论 1、委托单位:南京市公安局 2、受理日期:2008 年 09月 20日 3、案情摘要:2008年5月1号六时许,被告人严宇以勒索财 物为目的,在孙昊的协助下将被害人赵爽从晨曦饭店强行带到世 纪大酒店5003房间。期间严宇非法关押被害人长达五日,并且对 其施加暴力导致被害人身体受到严重损害,5月6日上午九点被害 人趁严宇熟睡之际逃跑,在向外逃跑的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导致死亡。被告人严宇随即向公安局投案自首。 4、检验对象:赵爽,男,25岁 5、鉴定要求:死因鉴定 6、检验日期:2008 年 09月 20日 7、检验地点:南京市殡仪馆 二、检验 尸体检验: 1、尸表检验:一般情况:尸长162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 肤色淡黄。尸体现象:尸斑暗红色,位于头枕部、项、背、腰骶、 四肢低下处未受压部位,指压不褪色。腹部尸绿形成。 头(面)部:顶部发长1.8cm,色花白。头皮未触及明显异常。双侧眼睑及结膜苍白,双侧角膜混浊,瞳孔不可透视。双侧外 耳及外耳道干净。鼻外形未见异常,鼻腔干净。右下唇内侧见唇粘 膜裂伤,创口不规则,长约lcm,对应体表外侧见一横行不规则裂伤,长约2cm。右下第一前磨牙缺失。

颈(项)部:右侧颈部见穿刺孔。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躯干和四肢:尸体左季肋及左上腹部见穿刺孔,腹部略膨隆。右侧腹股沟见针孔。右手背、左手背见陈性针孔。外阴部及肛门:外阴及肛门处干净,左右臀部见针孔。 2、解剖检验:头部:头皮、帽状腱膜及双侧颞肌未见异常;前、后囟门闭合,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未见出血等异常;颅骨、颅底未见骨折。 颈部:右颈部穿刺口对应皮下及肌肉出血,余颈部皮下软组织及颈部肌群未见异常,颈椎未见骨折,舌骨、喉头软骨未见骨折。 胸腹部:胸腹部皮下未见异常。左侧第3-5肋骨骨折并肋间肌出血;右侧第3-6肋骨骨折并肋间肌出血,胸骨平第3肋处骨折。左侧膈肌高度平第5肋,右侧膈肌高度平第4、5肋间。双肺有弹性回缩,左肺与胸壁粘连,右肺与胸壁无粘连。两侧胸腔可见血性积液(左侧约150ml,右侧约200ml)心包腔内见血液及血凝块,约160ml;腹部稍隆起,腹壁脂肪厚1.2cm,上腹部腹壁内见一6cm ×4.5cm范围的出血,膈肌局部出血;小肠上段肠管胀气,肠管浆膜及粘膜面未见异常;大网膜黄色透明,肠系膜及系膜淋巴结未见异常;腹腔积血,量约860ml。 主要脏器检查:脑:全脑重1420g,大脑质软,脑沟变浅,脑回增宽;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未见异常。大脑切面未见出血。脑基底动脉管腔通畅。小脑、脑干表面及切面未见异常。垂体表面及切面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重340g,心外膜脂肪增多,上、下腔静脉间见一破裂口,长度约1.8cm,三尖瓣内膜靠近心耳处见-1.8cm的裂伤(图4);左冠状动脉管壁局部增厚,管腔II-III级狭窄,右冠脉管壁及管腔未见明显异常;左室壁厚1.2cm,右室壁厚0.3cm;各瓣膜未见异常,周径分别为:三尖瓣l1才cm,肺动脉瓣8cm,二尖瓣9.3cm,主动脉瓣7.5cm。 肺脏:左肺重710g,大小为26.5cmx20cmx6cm,切面水肿液溢出;右肺重920g,大小为26cmx20cmx7cm,肺门包膜破裂,肺叶间、包膜下出血,切面近肺门处肺组织片状出血。气管及其分支粘膜光滑,气管内少量粘液。

猝死尸体的检验

猝死尸体的检验GA/T170-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7年5月15日发布,1997年7月1日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猝死尸体检验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检、法、司及院校系统进行法医解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A/T147-1996 法医学尸体解剖 GA/T148-1996 法医病理学检材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 3 总则 3.1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使猝死尸体检验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复核及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3.2 猝死的法医解剖需全面、系统,需要时并取材作病理切片检查,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通过毒物化验排除急性中毒。通过各项法医学检查,再对猝死死因作综合分析。 4 术语 4.1 猝死 一个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患有潜在的疾病或机能障碍,发生突然的、出人意外的非暴力死亡(自然死亡)。猝死的时间限度,目前一般指从开始发病(或病情突变)到死亡在24小时以内者。 4.2 即时死 部分猝死者,死亡过程十分急骤,自出现症状到死亡仅几十秒钟。 5 猝死尸体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5.1 向死者家属、亲友或医务人员详细了解死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诱因、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等。关于猝死的发病经过和症状表现,有的有目击者,能提供所见情况;有的则无目击者(如一人独居,夜间睡眠中猝死),只能调查死者的过去病史。 5.2 现场勘察,注意现场有无搏斗现象,有无电击迹象,有无药物或毒品残留,有无呕吐物或排泄物等,需要时应取材作毒物化验。 先详细了解死者的案情和病史及注意现场勘察,对周密考虑剖检时应选择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如疑为气胸者,开胸前应先做气胸试验;疑为静脉空气栓塞者,则应在开颅、开腹、解剖颈部前做空气栓塞试验)。否则,在案情不清的情况下仓促解剖,将造成尸检后仍死因不明。 5.3 准备福尔马要固定液、保存巨体标本和组织块的标本缸、玻瓶及质量较好的塑料袋等。 5.4 应准备采集毒物化验检材用的器材。疑为急性传染病猝死的案例,还须准备采集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检材所需器材。 6 尸表检验 6.1 对猝死尸体须注意尸表检查,以发现有无微小的损伤、注射针孔、电流斑等。 6.2 注意有无抢救时复苏术所致的体表损伤。 7 尸体解剖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2015-11-20实施 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101002——2015 2015-11-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I 引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法医学尸体解剖程序及技术要求 (2) 5尸体解剖记录 (6) 6尸体解剖报告 (7) 7常见案例检查方案 (8)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有关规定,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实践经验而制定,为法医学尸体检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统一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卫生部《尸体解剖规则》和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美国法医协会《法医学尸体解剖执行标准》。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忆九、官大威、秦志强、张国华、刘宁国、张建华、黄平、邹冬华、李正东、邵煜。

尸体解剖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有关规定,运用法医病理 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实践经验而制定,为法医学尸体检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科学 依据和统一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卫生部《尸 体解剖规则》和欧盟部长委员会提案《法医学尸体解剖协调规则》、美国法医协会《法医学尸体解剖执 行标准》。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忆九、官大威、秦志强、张国华、刘宁国、张建华、黄平、邹冬华、李 正东、邵煜。 SF/Z JD0101002——2015 II 引言 现阶段我国在法医学尸体检验方面已建立了多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并按不同的死亡原因规定了 相关尸体检验的重点内容和方法。然而,上述标准、规范中均未系统地规定法医学尸体检验的总体原则、 一般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勘验、尸体解剖程序和要求、尸体解剖报告格式及特殊尸体的检验方案等。鉴于 此,有必要借鉴国内外法医学领域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技术成果,并结合当前我国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实 际现状,制订一项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该技术规范有助 于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工作程序,有助于法医学重 新鉴定工作的开展,能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一般原则、条件和作业程序。 本技术规范的内容包括现场尸体勘验、尸表检验的一般程序原则以及法医学尸体解剖操作规范等。 由于法医学鉴定个案复杂多变,鉴定实践中基于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本技术规范的各部分内 容均可酌情独立使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法医学鉴定的尸体检验。 SF/Z JD0101002——2015

法医病理鉴定意见书尸检报告

东西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法医 病理鉴定意见书 江西医学律师网整理 东西方医大司法鉴定中心[2012]病鉴字第002号一、基本情况。 委托人:邬东人及赣州市仁仪医院 委托鉴定事项:死因鉴定 受理日期:2012年01月04日鉴定材料:冷藏尸体 鉴定日期:2012年01月04日鉴定地点:赣州市殡仪馆 在场人员:邬心鹿,邬之城 被鉴定人:邬友渊,男,43岁 二、案情摘要。 根据委托方介绍:邬友渊于2011年12月26日上午9时许在兴国县里仁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后被送入兴国县妇女儿童医院救治,在该院行CT检查及治疗后转至赣州市仁仪医院,入住胸外科,于2011年12月30日17时35分出现昏迷,经抢救无效后于19时10分死亡。为查明死亡原因,我鉴定中心对邬友渊的遗体进行解剖及病理学检查。

三、病志摘要。 摘自赣州市仁仪医院住院病历(322243):邬友渊于2011年12月26日,因“外伤致胸痛、胸闷4小时余”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偏差,平车推入病房,查体欠合作,痛苦面容,胸部可见广泛皮肤擦伤痕,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哕音;入院前在兴国县妇女儿童医院头颅、胸部、上腹部CT平扫提示: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心包积液;肝挫伤;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行胸部B超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声像。胸部、上腹部CT平扫提示:1、左下肺挫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下肺膨胀不全,以右侧比较明显;2、左侧多发肋骨错位骨折;3、心包少量积液;4、肝脏挫裂伤并血肿形成;5、腹腔积液;脾周积液,不排除脾脏损伤,请随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数目偏高。入院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给予吸氧、抗感染、止血及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12月30日17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经抢救无效于19时10分死亡。死亡诊断:(1)胸部外伤,双侧血胸;(2)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3)心包积液;(4)肝脏挫裂伤;(5)呼吸心跳骤停。 四、检验过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医学尸体解剖》

法医学尸体解剖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法医学尸体解剖 GA/T 147—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6-07-25批准1997-01-01实施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任嘉诚、徐华、杨玉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医学尸体解剖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检、法、司及医学院校系统进行司法解剖。 2 总则 2.1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使法医学尸体解剖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的复核及国际交流奠定基础。2.2 法医学尸体解剖环境及器械要求 2.2.1 法医剖验应在具有一定条件和设备的尸体解剖室进行。尸体解剖室设备要求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2.2.2 如需在现场就地进行尸体剖验(如发生在农村,偏远山区的案件),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全套解剖器械,固定液及盛装检材容器),选择光线充足而又比较僻静的地方,应用便携式解剖床或临时搭成的尸体解剖台,并应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如现场无充足的光源,又不具备上述条件,法医应拒绝剖验,以免造成误、漏诊。 2.2.3 法医学尸体解剖应具备的基本器械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2.2.4 解剖器械必须干净、整齐,避免交叉污染。 3 尸体剖验 3.1 法医学尸体解剖分类 3.1.1 系统解剖,包括颅腔、胸腔、腹腔的剖验。如根据案件需要仅作一腔的解剖时.应按本标准执行。

3.1.2 局部解剖,包括脊髓腔、关节腔、四肢、背臀部及会阴部的剖验,可根据案件需要时进行。3.1.3 法医学尸体解剖术式,在进行系统解利时,尸体均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尸体右侧操作。根据不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术式。 3.1.3.1 直线切法:切线从下颌下缘正中线开始,沿颈、胸腹正中线绕脐左侧至耻骨联合上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3.1.3.2 T字弧形切法:切线从左肩峰经胸骨上切迹至右肩峰作弧形横切口,在其中点向下作直形纵切口,绕脐左侧至耻骨联合上缘。 3.1.3.3 Y字形切开法:切线分别从左、右乳突向下至肩部,再向前内侧切开至胸骨切迹处会合,胸腹部切口同上,剥离颌下及胸前皮肤。将皮瓣上翻盖于颜面部,暴露颈前器官。 3.1.3.4 脑与脊髓解剖术式见3.6所述内容。 3.1.3. 5 无论选择何种术式,必须在尸体外表检验后方可进行。如遇有损伤切线应绕过损伤处,以保留损伤的原始状况。 3.1.4 在进行解剖时,法医应随时将剖验所见口述,指定在旁的记录者笔录或携带声发录音机录音,术后根据笔录或录音进行文字整理,必要时加以绘图说明损伤位置、形状、大小和方向,为了使解剖记录全面详尽,除阳性所见外,也应写明某些阴性情况。 3.1.5 剖验中对有损伤或病变的器官,应充分暴露清楚后,在原位进行拍照,切取后将脏器冲洗置于清洁背景上,旁置比例尺并拍照,必要时进行细目特写照相(如损伤或病变区域、管腔内异物、阻塞等)。对于某些损伤(如皮肤咬痕、工具所致损伤等)应垂直拍取原大照片,便于比对鉴定。具有创道的损伤,应在原位用探针贯通创道进行拍照,以说明损伤的连贯性和创道方向。 3.2 胸腹腔剖验 3.2.1 胸腹腔的切开 3.2.1.1 将胸部皮肤、皮下脂肪和胸大肌紧贴肋骨面向两侧剥离。 3. 2.1.2 检查软组织有无出血、水肿,胸骨及肋骨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及形态,周围组织有无生活反应。 3.2.1.3 用镊子提起腹膜并切一小口,左手食、中指插入小口中,用刀在两指间切开腹膜,沿肋弓切断连于胸壁下缘的肌肉,扩大腹腔。 3.2.1.4

法医病理鉴定意见书(尸检报告)

东西方医科大学xx中心法医 病理鉴定意见书 江西医学律师网整理东西方医大司法鉴定中心[2012]病鉴字第002号一、基本情况。 委托人: xx人及xxxx医院 委托鉴定事项: 死因鉴定 受理日期: 2012年01月04日鉴定材料: 冷藏尸体 鉴定日期: 2012年01月04日鉴定地点: xx殡仪馆在场人员: xx,xx 被鉴定人: xx,男,43岁 二、案情摘要。 根据委托方介绍: xx于

2011年12月26日上午9时许在兴国县里仁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后被送入兴国县妇女儿童医院救治,在该院行CT检查及治疗后转至赣州市仁仪医院,入住胸外科,于 2011年12月30日17时35分出现昏迷,经抢救无效后于19时10分死亡。为查明死亡原因,我鉴定中心对邬友渊的遗体进行解剖及病理学检查。 三、病志摘要。 摘自xxxx医院住院病历 (322243): xx于 2011年12月26日,因“外伤致胸痛、胸闷4小时余”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偏差,平车推入病房,查体欠合作,痛苦面容,胸部可见广泛皮肤擦伤痕,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哕音;入院前在兴国县妇女儿童医院头颅、胸部、上腹部CT平扫提示: 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心包积液;肝挫伤?;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行胸部B超检查提示: 心包腔积液声像。胸部、上腹部CT平扫提示: 1、左下肺挫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下肺膨胀不全,以右侧比较明显; 2、左侧多发肋骨错位骨折; 3、心包少量积液; 4、肝脏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5、腹腔积液;脾周积液,不排除脾脏损伤,请随诊。血常规检查示: 白细胞数目偏高。入院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给予吸氧、抗感染、止血及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12月30日17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

法医学尸体解剖

政治性重探札記 2006.5.11 1一切都要回到事物的發生以及語言的問題。 1.1如此思考,是為了要對照不被形式僵化而固定的發生狀態 1.2僵化的形式,包括了個體的各種存在關係,從意識型態到機構制度, 從國家、社群、性別認同、藝術表達到文化政策、教育體制、美學論 述、城市空間規劃 1.3僵化的形式,有其內在的邏輯,會循著此邏輯而發展,增強此形式背 後預設的內外、我他、善惡、合宜或是不妥等規範性制約 1.4僵化的形式,正如海德格所說的「座架」(Ge-stell),大寫的存有狀態, Being,時代的意識型態,或是焦慮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時空之下, 會建立了「我」的出現的絕對邏輯,甚至促成事件的必然發生,例如 歷史主體、革命主體 2我們需要提出的問題是── 2.1此僵化的形式如何構成一個具有壓迫性的知識體系、社會結構與壓抑 性的主體出現模式? 2.2此僵化的形式是如何被構成、如何被封閉、如何在日常生活可見與可 觸摸的感性細節與倫理關係之間擴散、如何在藝術呈現與美學論述中 增強? 2.3被壓抑與排除的,不被看見的,如何可以獲得發言的機會? 2.4或者,如同譚嗣同所言,「丰其蔀,日中見斗」,「犁然不可以締合」 的分別,「泰然居之而不疑」的「共名」之惡,我們要如何開始檢視 此共名遮蔽之「蔀」?

3回到本體的持續發生與命名的辯證關係:事物即生即滅,瞬息萬變,若沒有意識,沒有語言,沒有思想,便無法指稱此發生,亦無法意識此發生。 3.1不透過命名,此經驗狀態只能處於混沌之中,無法被得知,無法被捕 捉,無法被思考;一旦以狀態(state)之模式被捕捉,此經驗之生滅消逝 又已經被遮蔽。這是座架(Gestell)及湧發(Ereignis)的矛盾。 3.2意識,是主體遭遇事物經驗的模式,是事物可見、可感、可聽、可觸 摸的感覺模式,是感覺的生與滅,以及其中的節奏 3.3意識,透過語言模式而形成,透過語言而思想,透過語言而指稱,建 立命名體系 3.4意識的感知體系,如同光源,在此光束之下所照亮物體是可被感知的 對象,卻切斷了事物的延展狀態,時間上的延展,空間上的延展。 3.5意識受到此感知體系的侷限,而無法捕捉經驗整體,無法透過命名而 靠近湧發中的真實,同時也否認了無法意識的部分 3.6意識活動的最初,便是意識脫離真實湧發的狀態而反身回顧,便是分 裂。正如德希達所說,這個原初性不可能不被其所排除之物所沾染(this originarity cannot but be ‘contaminated by what it seems to exclude”)(44) 康德式的自由其實決定了人的命運。聆聽此聲音的人,其實已經被放 置在特定的位置上(determines and destines)。它設置了「我與你」的關 係模式,同時在最初之時就引進了「大他者」。它在語言之中是無法被 聽到的聲音。只有透過spaces才能得知此絕對命令。(common sense)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is the absolute voice of absolute consciousness” (46) “Dasein would be being-obliged, its Da would not be a there, but would be its summons by an order. Or the there would only be the there of the being summoned-there by the imperative.” (51) “The ends of man are written because, in the multiple play of their plural writing, man effaces himself, and because it is imperative for him to efface himself.” (50) 3.7命名的開始,是思想的起點,也是分裂的起點,命名本身便攜帶了自 身所指稱與排除的悖反,剖面,riss, reissen, aufriss, grundriss, durchriss, umriss, 都是切割之下的差異。Techné便是透露差異、區分、切割的過 程。(Heidegger, Art and Politics: The Fiction of the Political. 85)。佛洛 伊德與拉岡所說的遙遠而迂迴的闢路,海德格所說的語言的剖面,揭 露與遮蔽,德希達所說的arche-writing,原初的分歧,便是此義。 3.8命名所排除的,以負面的型態依隨著其所命名、肯定而區分的部分出 現

2020智慧树,知到《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章节测试答案_3G免费网 见面课:《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亮点探讨 1、问题:《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比,更强调发挥以下哪种途径处理医患纠纷( ) 选项: A:双方自愿协商 B: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申请人民调解 D:申请行政调解 答案: 【申请人民调解】 2、问题:关于医事仲裁,以下哪种说法错误( ) 选项: A:具有独立性优势 B:不公开审理 C:一裁终局,不可撤销 D:可聘用医学及法医学专家作为仲裁员 答案: 【一裁终局,不可撤销】 3、问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医疗损害鉴定项目( ) 选项:

A:实施诊疗行为有无过错 B:医疗产品是否有缺陷 C:医疗机构是否尽到了说明义务 D: 病历的真实性 答案: 【病历的真实性】 4、问题: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 选项: A: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B: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14日 C: 患方不可以观察尸检过程 D:尸检由医方聘用技术人员进行 答案: 【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5、问题: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处理纠纷( ) 选项: A:双方自愿协商 B: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申请人民调解 D:申请行政调解

答案: 【双方自愿协商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民调解 ;申请行政调解】 见面课:法医学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中的应用 1、问题:现存世界最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是( ) 选项: A:《医生关系论》 B:《疑狱集》 C:《洗冤集录》 D:《封诊式》 答案: 【《洗冤集录》】 2、问题: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昌盛时期是( ) 选项: A:先秦时期 B:两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两宋时期】 3、问题: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 ) 选项: A:明确死亡原因 B:判定死亡性质 C:推断受伤和死亡时间

解剖标准

法医学尸体解剖 Autopsy in forensic medicine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任嘉诚、徐华、杨玉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医学尸体解剖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检、法、司及医学院校系统进行司法解剖。 2 总则 2.1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使法医学尸体解剖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的复核及国际交流奠定基础。2.2 法医学尸体解剖环境及器械要求 2.2.1 法医剖验应在具有一定条件和设备的尸体解剖室进行。尸体解剖室设备要求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2.2.2 如需在现场就地进行尸体剖验(如发生在农村,偏远山区的案件),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全套解剖器械,固定液及盛装检材容器),选择光线充足而又比较僻静的地方,应用便携式解剖床或临时搭成的尸体解剖台,并应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如现场无充足的光源,又不具备上述条件,法医应拒绝剖验,以免造成误、漏诊。 2.2.3 法医学尸体解剖应具备的基本器械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2.2.4 解剖器械必须干净、整齐,避免交叉污染。 3 尸体剖验 3.1 法医学尸体解剖分类 3.1.1 系统解剖,包括颅腔、胸腔、腹腔的剖验。如根据案件需要仅作一腔的解剖时.应按本标准执行。3.1.2 局部解剖,包括脊髓腔、关节腔、四肢、背臀部及会阴部的剖验,可根据案件需要时进行。3.1.3 法医学尸体解剖术式,在进行系统解利时,尸体均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尸体右侧操作。根据不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术式。 3.1.3.1 直线切法:切线从下颌下缘正中线开始,沿颈、胸腹正中线绕脐左侧至耻骨联合上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3.1.3.2 T字弧形切法:切线从左肩峰经胸骨上切迹至右肩峰作弧形横切口,在其中点向下作直形纵切口,绕脐左侧至耻骨联合上缘。 3.1.3.3 Y字形切开法:切线分别从左、右乳突向下至肩部,再向前内侧切开至胸骨切迹处会合,胸腹部切口同上,剥离颌下及胸前皮肤。将皮瓣上翻盖于颜面部,暴露颈前器官。 3.1.3.4 脑与脊髓解剖术式见3.6所述内容。 3.1.3. 5 无论选择何种术式,必须在尸体外表检验后方可进行。如遇有损伤切线应绕过损伤处,以保留损伤的原始状况。 3.1.4 在进行解剖时,法医应随时将剖验所见口述,指定在旁的记录者笔录或携带声发录音机录音,术后根据笔录或录音进行文字整理,必要时加以绘图说明损伤位置、形状、大小和方向,为了使解剖记录全面详尽,除阳性所见外,也应写明某些阴性情况。 3.1.5 剖验中对有损伤或病变的器官,应充分暴露清楚后,在原位进行拍照,切取后将脏器冲洗置于清洁背景上,旁置比例尺并拍照,必要时进行细目特写照相(如损伤或病变区域、管腔内异物、阻塞等)。对于某些损伤(如皮肤咬痕、工具所致损伤等)应垂直拍取原大照片,便于比对鉴定。具有创道的损伤,应在原位用探针贯通创道进行拍照,以说明损伤的连贯性和创道方向。 3.2 胸腹腔剖验

医学尸体解剖实验室

医学尸体解剖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I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重,进展快,危害大等流行病特点。2002年l1月第一例患者出现在我国广东省,在随后是半年多时间内,迅速播散到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患病人数达8,000多人,死亡率约为6%~12%。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流行迅猛,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人类对SARS的认识仍然需要不断深入。SARS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需要对疑似SARS和SARS死亡病例进行系统、全面的病理学检查、标本采集,确定病理诊断,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这一工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保护Ill(BSL一3)尸体解剖实验室内规范进行。 l 区域隔离:实验室分为污染区、缓冲区l、半污染区、缓冲区2和清洁区(图1)。污染区为尸体解剖间,中央为尸体解剖台,同时也是冷冻组织库。缓冲区1介于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内设多方位洗涤消毒室和自消毒风淋室,具有通道功能、缓冲功能、隔离功能和消毒功能。缓冲区2为污染物品(遗体和标本)通道。半污染区内设有控制系统(电视遥控系统、照相遥控系统、录音遥控系统、对讲系统)。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设有传递仓,是为清洁物品自半污染区向污染区传送的专一通道。各区之间由空气密闭式门衔接。 2 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2和清洁区送入全部新风.新风经过空气过滤系统过滤和负氧离子活化。经过滤后,空气内洁净度达到8级(/>0、5wm 的尘粒数为>352000粒/m3,≤ 3520000粒/m3;≥ 3 m的尘粒数为>3000粒/m3,<~30000粒/m3)。通过送风和排风量的调节和控制,从污染区、半污染区、到缓冲区2和清洁区形成负压梯度。污染区为负压区约一4opa,半污染区的负压约一10pa。缓冲区2(更衣、淋浴)和清洁区为正压区。全部从实验室排出的空气都需要经过军用C类高效过滤器(military high efficencyparticulate air filter)和毒气过滤器过滤后排放,确保排放空气达到洁净度7级(cleanness class 7)。军用C类高效过滤器可以将99 9999%的≥3 m 的尘粒过滤在系统内,将99.99%的≥ 0 l m的尘粒过滤在系统内。确保排出的气体无害、无毒、无污染(图1)。污染区内中央为尸体解剖台,新风自解剖台上方排下,外排风在周围墙根部抽出,在解剖人员和遗体之间形成气幕隔离(图2)。

《1例活埋6年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

《1例活埋6年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活埋尸体;白骨化 【中图分类号】 d919. 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9297(xx)01—0s10一o2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 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 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 题。 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案件资料 xx年5月初,某市破获一起6年前将一人手 脚捆绑后活埋的杀人隐案。根据指认埋 尸地点,在一水沟北坡处挖掘出带衣服的骨骼。将 挖出的全部尸骨按照人体解剖结构拼接,判断系一 具人体尸体骨骼。经对骨骼实验室清洗处理,晾干 后进行详细检验。 (一)尸体位置、姿势及衣着

挖掘出尸骨的中心现场位于某家属区北侧一东 西向水沟的北坡,深距土层面1.8m,上面水深0. 3m+土质潮湿。因系挖掘机挖掘,其尸体原始体位姿 势已无法判定。上身依次为。蓝色中山装(袖口有一 长63cm的尼龙绳捆扎),蓝色方格鸡心领手工毛 衣,蓝色圆领秋衣,形态不完整,易扯烂;下身依次 为:灰黑色长裤,双膝盖处有一铁丝捆扎,并有条形 黄色铁锈附着(右下口袋有上海牌手表一只、左下口 袋有铝质钥匙一把),棕色长裤(两侧膝盖各补有20 cm×18cm蓝色长方形补丁、臀部补有23cm×18 cm的蓝色长方形补丁),土黄色毛线裤,扎黑色带眼 皮带。左脚自踝部缺失,右脚绿色线袜1只,袜子内 有骨骼。残留部分后跟(布质)的黑色鞋胶底1只。所有衣物颜色减弱.腐烂变污,稍用力即被扯破。 (二、)骨骼大体情况 经清理发现整个尸体呈白骨化。骨骼大体形态 完整但解剖位置移位。软组织全部崩解,无任何软 组织及成形器官组织残留,表面呈污黄色,质轻,较 干燥.所有软骨消失,无任何肌腱附着。关节面破坏 严重。颅骨1个,整体完整,上颌存留牙齿8枚(左 5右3),无义齿和镶牙。颅骨外板污黄,骨缝清晰;左 右锁骨;肩胛骨;尺、桡骨;胸椎11个,腰椎5个;骶

尸体解剖的受理和规则

一、中华学会尸检受理规则 1、必须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受理尸检; 2、受理尸检范围包括①普通病理尸检;②涉及医、患争议的尸检(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尸检机构实施)。 3、受理尸检部门应是具备独立尸检能力的①医院病理科;②医学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经医政部门注册的病理学诊断中心。 4、主持尸检(主检)人员应是接受过尸检训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病理学医师或病理学教师,必要时,邀请法医参与尸检。 5、申请或委托尸检方,包括①有关医院;②卫生行政部门;③司法机关;④死者的亲属或代理人;⑤被受理尸检方认可的其他申请或委托方。 6、申请或委托尸检方必须向受理尸检方递交有关资料。 (1)死者的死亡证明。 (2)有申请或委托主当事人签名、负责人签名和加盖委托单位公章的尸检申请书委托书。(3)逐项认真填写的尸检申请书(包括死者的临床资料要点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7、互者亲属或代理人签署说明尸检有关事项的《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同意书》(由受理尸检方制定),并确认以下事项。 (1)同意有关受理尸检机构对死者进行尸检。 (2)授权主持尸检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尸检的术式、范围、脏器或组织的取留及其处理方式。 (3)主持尸检人员负责遗传尸检后的体表切口缝合,不参与尸检后遗体的其它安置事项。(4)明确新生儿和围生期胎儿尸检后的尸体处理方法。 (5)同意对尸检过程进行必要的摄影、录像,并确认是否同意教学示教。 (6)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可提供死者所患的主要疾病和死因;难以做出明确结论时,可仅提交病理描述性尸检报告。 (7)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给委托尸检方。 (8)下列情况的尸检可不受理。 (1)委托尸检手续不完备者(包括未按规则交纳尸检费用者)。 (2)拒签《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同意书》者《包括对于尸检的术式、范围、脏器或组织的取留及其处理方式等持有异议,从而影响尸检实施和尸检结论形成者》。 (3)委托尸检方与受理尸检方就涉及尸检的某些重要问题未能达到协议者。 (4)死者死亡超过48h未经冷冻或冷冻超过7d者。 (5)疑因或确因烈性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尸检方不具备相应尸检设施条件者。 (6)因其他情况不能受理者[3]。 二、尸体解剖须知 1,一般尸体解剖的病例由医生填写正规的尸体解剖申请单,并由家属签名同意解剖。2,医教部加盖同意解剖公章。 3,医疗纠纷病例,必须有医疗单位和家属要求的尸体解剖委托书,委托书需签名或加盖公章。 4,医疗纠纷病例,必须经医教部同意并办妥一切必要的手续,如尸体处理,按规定交费。 5,必须提供详细的病历材料。 6,特殊情况去外单位、外地尸检时需由委托单位和个人支付交通、解剖人员过时餐费用。

法医学常见尸体现象成因与法医学意义

法医学常见尸体现象成因与法医学意义

目录 一、尸斑(LIVOR MORTIS) (1) (一)显现期 (1) (二)坠积期 (1) (三)扩散期 (1) (四)湿润期 (2) (五)法医尸体检验实践 (2) (六)尸斑在法医学上有其重要的意义 (4) 二、尸僵 (4) (一)概念 (4) (二)形成原因 (4) (三)形成过程 (4) (四)表象 (5) 1、要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5) 2、要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 (5) 3、要受到死因的影响 (5) (五)研究意义 (6) 三、尸温 (6) 四、尸体现象 (8) (一)尸体局部干燥 (8) (二)角膜混浊 (8) (三)巩膜黑斑 (9) (四)尸体自溶现象 (9) 1、可以从分布特点上区分 (9) 2、可以从速度和程度上分 (9) 3、可以从形状上分 (9) 4、可以从病理变化上分 (10) 5、可以从条件上分 (10) (五)晚期尸体现象腐败 (10) (六)腐败的发生及发展 (10) (七)尸体腐败后的形象是十分可怕的 (10) 1、腹部膨胀 (10) 2、腐败绿斑 (11) 3、口鼻流出血水 (11) 4、腐败血管网 (11) 5、腐败水泡 (11) 6、腐败巨人观 (12) 7、软组织液化 (12) 五、骨化 (13) 六、尸蜡 (14) 七、鞣尸 (14) 1

一、尸斑(Livor mortis) 是指动物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停留在尸体的低处,红血球从血清中进一步分离沉积,在表皮下形成可见的紫红色淤斑现象。 (一)显现期 一般在死亡后0.5-2小时开始出现,5-6小时的时候融合成大片。6小时以前的尸斑施以指压可以消失,24小时的时候完全固定。法医学上尸斑可以用来推测死亡时间和尸体是否被移动。 (二)坠积期 人死后,血液下坠于尸体低下部位血管中,此时血液还仅限于血管内,尚未扩散到血管外。这个时期是尸斑坠积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用手指按压尸斑,则被按压地方毛细血管的血液即向周围流动,尸斑暂时消失;但放开手指解除压力后,血液流回原处,尸斑又重新出现。不仅如此,在坠积期内,如果翻动尸体位置,则原来的尸斑逐渐不明显,甚至消失,而在尸体新的低下部位又重新出现新的尸斑。切开坠积期尸斑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此时流出的血液易被纱布擦掉,但擦去后还能流出血液。 尸斑坠积期一般在死后2~4小时开始出现,但也有早在死后半小时或迟至6~8小时出现的。极少数濒死期迁延的病人,由于循环衰竭,在死亡前便可见到少许尸斑。 (三)扩散期 人死后,除了血液循环,组织液也同样向尸体低下部位坠积,沉降于血管周围的组织中,透过血管壁而进入血管内,与血液相混合而促进死后溶血,然后被组织液稀释,并被血红蛋白染红的血浆向血管外渗出,这就是尸斑扩散期。尸斑发展到扩散期一般需要12小时,进展快的也需要8~10小时,扩散期是坠积期的延续。在这个时期,用手指按压尸斑稍有退色,变更尸体的位置后,原有尸斑不易消失,新的尸斑也不易形成。切开扩散期尸斑处的皮肤,则在切开的血管断处渐渐流出血滴,从组织中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溢出。 第 1 页共 14 页

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

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 法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时间,指的是从死亡发生到法医进行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通常描述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时。通过对受害者尸表检查、对判断罪犯的犯罪动机、作案手法、犯罪性质和确定作案时间,认定排除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乃至案件的最终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尸体变化发生的先后及法医学实践的需求将尸体死亡时间分成三个时期:死后早期、死后晚期和白骨期。 死后早期推断死亡时间 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客观依据,主要是尸体现象(尸僵、尸斑、尸温等)、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格、运动程度、是否饮酒、是否用麻醉剂,胃内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尸体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最新的眼球化学法。具体如下: 一.根据尸温判断死亡时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体内的热能则先向体表传导,然后从体表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尸温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间。

二.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 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其规律如下: 三.根据尸斑判断死亡时间 人死亡以后,血液受重力的作业,积存在尸体的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形成有色的斑块。尸斑的出现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 四.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 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食糜及食物残渣通过小肠的时间有一定

的生理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性变化,可以推断死亡距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从而大致可判定死亡时间。一般规律如下: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和排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种类和性状、进食的量、胃肠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精神状态、药物和饮酒的影响等。一般来说,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排空快。在根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五.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 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3小时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 六.角膜混浊判断死亡时间 生前角膜透明,可以透视到瞳孔,死后角膜不再透明,以至变成白色膜状。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 法 鉴 定 管 理 局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 III 1114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交通行为方式判断的原则与依据 (2) 5 几类交通事故的交通行为方式判断......................................................2 6 附 则...............................................................................

前 言 SF/Z JD0101001-2010《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按部分发布,拟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综合判断 ——第2部分:人体损伤检验 ——第3部分:车辆痕迹勘验 ——第4部分:现场勘验 本部分为SF/Z JD0101001-20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司法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陈建国、刘宁国、陈忆九、秦志强、张建华、李丽莉、冯浩、邹冬华、毛明远。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尸 体 检 验 标 准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标准 (GA268—2001) (2001年1月22日)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尸体检验鉴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尸体检验或鉴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A/41—1992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GA/50—1993道路交通事故勘验照相 GA/T147—1996法医学尸体解剖 GA/T148—1996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 GA/T149—1996法医学尸表检验 GA/T150—1996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 GA/T167—1997中毒尸体检验规范 GA/T168—1997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 GA/T169—1997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personskilledinaroadaccident)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各种暴力致死的人员。 3.2 检验鉴定(examinationandidentification)检验鉴定人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尸体进行检验,并结合案情,运用法医学理论和方法作出综合性判断的过程。 3.3 检验鉴定人(examiner)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指派或聘请的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尸体检验鉴定的人员。 3.4 检验鉴定机构(examinationandidentificationinstitution)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成立或委托的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尸体检验鉴定的机构。 3.5 鉴定结论(identificationconclusion)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 3.6 检验报告(examinationreport)检验鉴定人将检验结果形成的书面文书。 3.7 鉴定书identificationreport鉴定人将检验结果、分析意见和鉴定结构所形成的书面文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