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docx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docx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作者简介】朱平,师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 教社政 [2005]2 号 ) 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

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

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

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 1953 年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

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

边学习。以后选拔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 年 9 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

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化。

1965 年 8 月,《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 草案 ) 颁发,提出在各级高

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

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

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

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 年 4 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

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

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

没有变。

中宣部、教育部 1984年 11 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同时对这支队伍的基

本要求、来源和展方向、培、待遇等提出了意。第一次提出要“ 行正

化培??,置思想政治工作,开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在条件具

要开研究生班,招收攻学位的研究生。”《意》的中心是“思想政治工作

伍”或“思想政治工作人” ,被入其中而未及,但第一次提出了包括

在的思想政治工作伍化的思想。

1987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和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伍由精干的人与多的兼人成。??高等学

校的每个班均配兼的班主任、或”,明了当的仍然是以兼主。

自从 1961 年提出立的想以来,的配置一直被慎待。其中的主要原因可

能是由其位的性和流性来的出路和前途的担。此外,工作被予了其它附加的意。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改和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在到从教、研究生、高年

大学生中拔兼的意指出:于密切系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合都有好。他

中多人可以成既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家、教授。明,

种“双肩挑”的做法是培养和造就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既然是培养

干部的一条途径,当然起到短期培和段性的作用就可以了。

1987 年国家教育委会 (87) 教管字 012 号文《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人中聘任教的施意》中第一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科学。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部分”,并以此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人中聘

任教的依据,同,定“聘任相教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列

入教制。” 是政治第一次被正式同高校教伍中的成部分。

1993 年 8 月,中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关于新形下加和改高等学校党

的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要求:努力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人骨干、

兼相合的政工伍。然《若干意》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事

上各高校大都配了一定数量的,以适日益繁重的学生工作的需要,

特是政治定的需要。

中 [1994]9 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一步加和改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的提法仍然是“建一支兼合、功能互、信念定、精湛的德育伍。??

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

教育部党组在教党 [2000]2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做出了明确的界定。① 并第一次对这支队伍配备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原则上可按 1∶ 120~150 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中发〔2004〕16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一起看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在这支队伍的建设上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提法:一是文件的关键词由“思想政治工作”改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辅导员”称为“辅导员” ② ;二是提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

力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这些提法成为包括辅导员在

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发〔 2004〕16 号文件精神,教育部接连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颁发文件。一

是教社政 [2005]2 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2006年7 月颁布的教育部第 24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三是教育部办公厅以教思政厅 [2006]2 号文印发《2006—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这些文件第一次对专职辅导员的数量提出要求③ ,第一次对这支队伍提出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方向。④

从以上回顾中,可以发现辅导员的角色要求经历了由兼职——以兼职为主的专、兼

结合——以专职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演变过程,由于专职化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走向。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对辅导员工作性

质的认识由临时“岗位”到专门“职业”再到特殊“专业”的发展和深化。

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涵和意义

职业对从业者来说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活动具有社会性 ( 职业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 、稳定性 ( 其活动对象、容、方式都是相对稳定的 ) 、专门性 ( 有专门的经验或技能要求,需要专人去做 ) 、长期性 ( 人们可以长期

甚至终身从事的 ) 、公认性 ( 被社会和舆论所公认 ) 等特征。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称不上是一种职业。无论是社会还是辅导员自身都没有把它看作是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

的工作。普遍的事实是,专职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工作实践中摸爬滚打,

付出了很多代价而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可在带完一届学生后往往转岗。经验不能积累,

专业知识不能传承,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上长期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

累”的“实习”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凭热情和责任忙碌于日常管理和稳定秩序的工作,

至于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就力不

从心了。工作的临时性势必造成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无疑是:辅

导员,无论这一工作多么光荣和重要,但还不是一个职业。提出辅导员的职业化,正是

为了解决这个制约辅导员教育职能实现的根本问题。

专业划分的基本依据则是生产劳动所凭借的知识领域或学科门类。专业化是对职业

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我国

高校职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教研人员 ( 教育、教学和研究 ) ⑤、管理人员 ( 党务和行政管理 ) 、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 ( 图书资料、食宿、基建维修、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 ) ,其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相联系的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有着明显的

差别。长期以来,政治辅导员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实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都属于党务工

作者,后来提出“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 ,其专业化、专家化要求由此而来。

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一是从辅导员的来源看,专业

背景很杂;二是从实际工作和承担的角色看,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的

是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三是从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看,辅导员普遍“从业”时间

短,流动性大,难以进行长期、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出辅导员的专业化,正是

希望辅导员能从事务型、管制型的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转到对大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并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增强教育的说服

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关系上看,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首

先成为一种稳定的、可长期从事的职业,才谈得上专业化的问题。而专业化的过程也

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的形成。特别是在高校,知识性、专业性是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因

素,专业和学科的支撑也因而是辅导员成为公认职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可以理解为: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

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

过程。辅导员职业化的本质要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性。长期性是指辅导员不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是在大学生教育和人才

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连续性是指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客观上需要

长期经验的积累,而且辅导员个人也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了解、适应和进入角色的

过程。稳定性、长期性不仅指一个社会角色和分工得到社会普遍承认而获得稳定性的

存在,而且指可能并事实上能够成为许多人愿意选择终生从事的、赖以为生的特定活

动即生计。

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是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基本意蕴

是承认并尊重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专门化的基本

涵就是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包括对辅导员从业资格、素质等要

求,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上岗,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胜任的。这里所说的专家化,一

是指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客观上需要有一批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规律,具有丰富的经

验和较高教育艺术的专家,二是指辅导员能够像高校中其他专业教师一样

具有培育专家、成长为专家的环境和条件,并事实上能够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专家。⑥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第一,有利于正确定位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辅导员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工作的性质和最基本的职责是什么,特别是和自己的工作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关系,这是在辅导员工作中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辅导员长期被赋予单一的政治角色

⑦,归属于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处于管与被管的关系。但常见的管制和说教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模式又往往陷入被学生敬而远之的尴尬。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高校

中与学生联系和接触最多的,学生的尊重和信服程度既是辅导员最关心的,也是最敏

感的。但学生普遍关心和面临的学业、交友、恋爱、就业、人生规划以及由此产生的

学习、经济、心理压力等,在辅导员这里得不到关心和帮助,学生怎么会尊重和信服

你呢?许多辅导员困惑:为学生付出的很多,得到学生的尊重却很少。原因其实不是

很清楚吗?现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得以明确:“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和学生关系的也得以理顺:“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⑧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⑨ ,而要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了热情、责

任感、奉献精神以外,还需要有效指导和正确引路的知识、见识、水平、能力等,必

须朝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角色承担才可能使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和

专业得到承认和尊重,由角色迷失所造成的困惑和尴尬才有摆脱的希望。

第二,有利于提升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辅导员是从品学兼优的佼佼者

中选拔出来的,有青年人的优势,工作的热情高、干劲大、责任感强,但从整体上说,

普遍缺少作为大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经验和阅历,缺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

思路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当辅导员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而不是时时在考虑未来出路的时候,当有辅导员愿意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

的专业不断学习、进修和提高,而不是时时眷恋着原来的专业心有不甘的时候,辅导员

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拥戴,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专家

型辅导员就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安心

并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队伍稳定、职业成就感、自豪感的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三,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德育的成效不如人意。有人把德育描述为“学校空喊、辅导员蛮干、学生心烦” 。辅导员处在德育的第一线,与学生的联系最多,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其整体素质和工作状况对高

校德育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却因其任务繁重、责任、压力

重大和“过渡性” 、“不稳定性”及过于年轻化而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需要。而

职业化发育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是最根本的原因。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必然要

求加大对辅导员培训的力度,⑩ 必然要建立一些与职业化、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使辅导员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凭借不断学习和培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路径

首先是辅导员职业化如何可能。

辅导员的职业归属问题。可能的走向有三:一是教师,二是管理干部,三是介于

教师和管理干部之间的职业辅导员。

辅导员能否成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专业依托的教师?从文件和政策上似乎有

了肯定回答 (11) ,但关键是能否得到学生和辅导员自己的肯定和认同。而要得到这样

的认同,需要一个基本条件: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学生思想的教育、教学和科研

活动,而不是事务管理。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辅导员教师认同的主要障碍是专业化

程度不高,不如说对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辅导员能否成为职业化的管理干部?从出路看是没问题的,行政职务的晋升政策(12)也为这条路扫清了障碍。这里需要关注的是辅导员的从业意愿:是否愿意一开始

就把自己定位为管理干部?是否有较多的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这一管理岗位?现在的

事实对此做出的回答基本是否定的。原因可能是辅导员因直接面对学生,任务更重,

要求更高,难度、责任和压力更大。工作对象和性质的不同导致辅导员与普通管理干

部产生不同的从业意向。

辅导员能否成为介于教师和管理干部之间、具有双重身份的一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职业?教育部的最新文件对辅导员的身份就是这样界定的。 (13) 但身份是一回事,职业却是另一回事。职业是有人愿意长期从事并有独特而又规的级别晋升序列和机制

的,如工人的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干部的职务,警察的警衔等。如果辅

导员当了一辈子还叫辅导员,恐怕是很难成为一个独立职业的。

上述辅导员职业化的三种取向所依赖的主要条件分别是: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从事思想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干部——减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至普通管

理干部的平均程度;辅导员——形成自己的职业级别晋升序列和机制,如辅导员、辅

导师、导师、顾问等。

如果辅导员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和科研,那么大量的学生事

务性管理由谁去做?可能的分解或分流有两条出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这样就形成

学生的事务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承担的

格局。而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学、集体或个别辅导、咨询、实验

和研究。这样做需要配备大量的班主任,最大收益是使辅导员有可能真正承担起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最大的矛盾和弊端是管理和教育的分离。

可以用分解或分流的办法把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减少到普通管理干

部的程度,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稳定在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但这样做的问题是:辅导员只做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由谁来做呢?

建立并逐步形成辅导员的职业级别晋升序列和机制当然并非完全不可行,但涉及有关方面形成共识,需要论证、试点,投入的成本很大,却仍然没有解决辅导员任务繁重、责任和压力过大、管理和教育难以兼顾的问题。

以上分析表明,从必要和可能、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看,第一条取向是最佳选择,第三条其次,第二条走不通。

配备大量的班主任是否可行和值得?来源可从研究生甚至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但

主要由青年教师兼任。在政策上可采取些强制性和激励性措施,如把兼任班主任作为评

聘教师职务的必备条件,班主任的工作成绩作为晋职晋升的一个依据,根据承担

的工作量发给一定的津贴等。其实,教育部和许多高校的文件已经制定了这方面的相

关政策。青年教师兼任班主任既满足了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需要,对青年教师也是一个

很好的锻炼和了解、熟悉学生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观念。这是

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值得大力提倡。

辅导员大量的事务管理工作分流给班主任后,对可能出现的教育与管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关系如何界定和处理?辅导员以教育为主,但不是不做管理工作,班主任

以日常管理为主,但不是没有教育。辅导员的管理应该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管理,是

直接为教育服务或具有教育意义的管理。班主任的教育是通过管理、结合管理、为管

理服务的教育。具体地说,对辅导员来说,所谓与教育结合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特别

是学生干部的管理,而班主任的管理主要是对事的管理;对班主任来说,所谓结合管

理的教育,主要是行为规的教育,而辅导员的教育主要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其次是辅导员专业化如何可能。

辅导员依托的学科专业有很多,除思想政治教育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青年学、公共关系学等等。

辅导员的专业化与普通教师的专业化应该有些区别,这一区别的根源在于辅导员和教师的基本职责存在着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差别。普通教师的专业指的是知识和

学科本身的分类,辅导员的专业应该依据大学生思想容的基本方面或活动领域。辅导员

专业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指有传统的知识性学科专业的依托或支撑,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容与职责的分化和深化。辅导员现在的整体专业化程度基本处于专业

未分化、深化的水平。美国在高校设专业咨询顾问(school counselor),为学生提供学业、心理、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咨询、辅导与指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4) 对辅导员个人来说,专业化要求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个方面( 思想理论教育、学业学习指导、心理健康保健、人际关系协调、职业人生规划等 ) 为自己的专业领域,通过不断地学习、

进修,教育、教学和研究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也藉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从辅导员教育的实际需要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要求说,专业化要和结构化统一起来。

辅导员队伍应该是由思想理论教育、人际交往、心理咨询、学习指导、就业指导、人生规

划等方面的专家所组成,作为辅导员个人同时成为这几个方面的专家是困难的,但在一

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中,如在一所学校或一个学院,建立一支专业全面、专长互补、结构合

理、功能优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注释:

①专职“系学校专职从事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学校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 ( 处) 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院 ( 系 ) 党总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政治辅导

员等”,兼职“是指从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党员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配备的半脱产学生班主任、导师或学生政治辅导员。”

②“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辅导员”两个概念一直被使用到 2000 年 7 月教育部教党 [2000]21 号文件中。

③教社政 [2005]2 号文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 1∶200 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 ( 系) 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④教社政 [2005]2 号文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

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⑤这里说的是一般的教学研究型或以研究型为主的大学,教学型大学可能只有教师而没有专职研究人员。

⑥本文所说的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

基本职责而言的,是指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和专业,它虽然不是对辅导员

实际所做的大量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简单排斥和否定,但确有强调管理和事务要立足

于教育,具有教育意义,服从教育需要的蕴涵。本文所指的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

是从辅导员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和出路而言的,它虽然不是对兼职和兼任辅导员的排斥

和否定,但确有兼职和兼任辅导员也应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期望。

⑦辅导员被称为政治辅导员,必须是党员,其基本职责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⑧参见中华人民国教育部令 ( 第 24 号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⑨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⑩教育部已

决定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国家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并要求各省

( 市、自治区 ) 也要设立相应的基地

(1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1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13)教育部 2006 年 7 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

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14)参见端鸿 . 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 . 思想·理论·教育,2005,(5) :19-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