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a盛放碳酸氢钠,b盛放碳酸钠,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

B.装置Ⅱ用于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装置Ⅲ用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装置Ⅳ用于制备氧气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B.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

C.配制0.1mol·L-1NaOH溶液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

10.为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可行的方法是()

A.加热B.加入少量NaOH C.通入过量的CO2D.通入HCl

二、综合题

11.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粉末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色.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_____V(NaH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实验室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是_____.

A.1000mL;212g B.950mL;543.4g C.任意规格;572g D.500mL;106g (5)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填下列编号);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B.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C.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12.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Na2CO3+H2O===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 g 20 ℃的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2(

(1(在0 ℃~30 ℃(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3(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2CO3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CO2,

故A错误;

B.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和CaCl2不反应,现象不同,故B错误;C.NaHC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现象不明显,Na2C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M(Na2CO3)>M(NaHCO3),所以相同质量时n(Na2CO3)

故选:D。

2.D

【解析】A(Na2CO3比NaHCO3稳定,故A正确;B、相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所以B正确;C(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所以C正确;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前者小,所以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少,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3.B

【解析】

【详解】

A.分别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入稀盐酸,碳酸钠固体不会立即反应产生气泡,而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入稀盐酸后立即有气泡生成,二者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B.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氯气先和亚铁离子反应,完全反应后再与溴离子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验证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溴离子;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氯气先和碘离子反应,完全反应后再与亚铁离子反应,但碘水和铁离子的溶液均显黄色,溶液颜色非常相似,通过现象不能验证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 选;

C.己烯和溴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苯不能和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C不选;

D.只有接触面积一个变量,粉状反应速率快,可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选;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正确;

B.Cu与浓HNO3的反应如果为放热反应,则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可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比较稳定性时,碳酸氢钠应放在小试管中,温度低而发生分解则可说明碳酸氢钠稳定性较差,故C错误;

D.如气球体积变大,则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氨气易溶于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B

【解析】

【详解】

A.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两者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A正确;

B.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放出CO2体积相等,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故C正确;

D.正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酸式盐碳酸氢钠的,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6.C

【解析】

【详解】

A.实验(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鉴别,A错误;

B.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是碳酸氢钠,B错误;C.与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C正确;

D.实验(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钠溶液pH大于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①碳酸钠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故①合理;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都不易分解,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故②不合理;

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故③合理;

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Ba(OH)2溶液反应都能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故④不合理;

⑤碳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氢钠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⑤合理;不合理的是②④,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A.装置Ⅰ中a盛放碳酸钠,b盛放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稳定性略差,分解需要的温度较低,碳酸钠的稳定性较强,需要加热的温度较高,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故A错误;B.湿棉花可以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高温下与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吹入肥皂液中起泡,泡沫中是氢气,用火柴点燃,可以产生蓝色火焰,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故B正确;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如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故C错误;

D.制备氧气时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时试管口略

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留在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D错误;

答案选B。

9.A

【解析】

【详解】

A.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沉淀,因此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A符合题意;

B. 加热时,NaHCO3和Na2CO3在同一个试管内受热,即使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也无法确定是哪种物质受热分解得到的产物,因此不能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故B 不符合题意;

C. 配制0.1mol·L-1NaOH溶液,不能直接将NaOH固体倒入到容量瓶中,只能在烧杯中溶解,故C不符合题意;

D.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C

【解析】

【详解】

A. 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选A;

B. NaOH可以与NaHCO3反应碳酸钠和水,不选B;

C. 在水溶液溶液中,CO2与NaHCO3不反应,但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选C;

D. HCl与NaHCO3、Na2CO3都反应,不选D;故答案为:C。

11.黄小于32.8% A BC

【解析】

【详解】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氢钠中含碳量高于碳酸钠,所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多,则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小于V(NaHCO3);(3)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3

23222168

622.48NaHCO Na CO H O CO m x

g

=++↑

V x=168×2.48g÷62=6.72g ,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0g -6.72g=3.28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2810.00g

g

×100%=32.8%;

(4)容量瓶没有950mL 规格,应用1000mL 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 (Na 2CO 3)=cVM=1L×2mol·L -1×106g·mol -1=212g ; 故选A ;

(5)A 、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无影响,浓度不变,故A 错误; B 、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B 正确; C 、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 正确; D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点(3)根据方程式计算,注意减少的质量为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易错点(5)会根据c=n÷V 分析误差.

12. Na 2CO 3 CaCO 3 +2H +===Ca 2++H 2O+CO 2↑ 排除HCl 的干扰 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水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解析】(1)在0 ℃~30 ℃,Na 2CO 3和NaHCO 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Na 2CO 3((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 3 +2H +===Ca 2++H 2O+CO 2↑;(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从而排除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5)CO 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减小,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解题关键: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解答,试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汇总分享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知识点归纳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

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直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且碱性较强,直接服用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显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 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例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 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 MnO2 O2 + 2H2O22H2O 2Na2O2+2H2O===4NaOH+O2↑ 2KClO3 MnO2 2KCl+3O2 2KMnO4MnO2 K2MnO4+O2 +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 ......的大试管,加热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2O5、碱石灰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SO? === ZnSO?+H?↑ 装置:启普发生器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2O5、碱石灰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 MnO?+4HCl(浓) ====MnCl?+Cl?↑+2H?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 再通入浓H?SO? (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NaOH === NaCl+NaClO+H?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H2SO4 === FeSO4+H?S↑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 再通入固体CaCl? (或P?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S+2NaOH === Na?S+H?O +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 + 2KMnO4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汇总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知识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同学们的必学科目。 可是很多同学反映 说:“化学实验太多了,根本记不住。”也有的同学反映说:“做实验时,老是出差错”。鉴于 这两种情况,笔者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一部分有关化学实验的注意现象和化学实验的现象, 同学们不妨仔细看一下,也许对同学们很有用。 一、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 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 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 所以需要较高温 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 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 “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 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 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 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 60℃)”、“酚 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 70℃~80℃)”和“糖类(包括 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 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 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 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 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 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 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 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 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 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 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 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 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 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 “酚醛树酯的制 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 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又 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3)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主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B.碳酸钠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但碱性较强,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是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是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 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20.0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原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 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几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 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 结晶的味道。 2 .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 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 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 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 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 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 不要用手去拿。 6. 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 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 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 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 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 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 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 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 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一、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 一.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少量Na2CO3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标准状况下6.72LCO2通入200mL 2.5mol/L NaOH溶液中:。二.完成下列作业。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Na2CO3大于NaHCO3 2.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固体的最佳方法()A.加入盐酸B.通入CO2 C.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D.加入NaOH溶液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5.用1 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 7.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A.3.38g B.4.58g C.4.16g D.4.41g CO3和NaHCO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 9.某课外小组为了验证Na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在试管B中应放的物质是, C、D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实验时,C、D中的现象分别是:、 。 10.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 所至;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11.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 写出A、B、E、F的化学式 A ; B ;E ;F 。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分别加入盐酸,若出现下列几种图像(以放出的CO2的量为纵标,加入的HCl量为横标作图),据此来判断原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1.06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01.06)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NaHCO3而能转化成Na2CO3 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3、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 量同浓度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比为() A.2:1 B.1:1 C.1:2 D.4:2 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 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 5、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 剂是 A.HCl B.H2SO4 C.Na2SO4 D.CaCl2 6、下列关于Na2C0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溶液显酸性 B.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热的Na2C03溶液可用来除去沾污D.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在不同反应中既能吸收CO2,又能参加反应放出CO2的是 A.KOH B.K2CO3 C.KHCO3 D.Ca(OH)2 8、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 A、水洗; B、加热; C、通入二氧化碳; D、加入盐酸; 9、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 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 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 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2020届高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知识点归纳

学实验基本操作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l-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人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