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教师论文 王杰

经典诵读教师论文 王杰

经典诵读教师论文 王杰
经典诵读教师论文 王杰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

丽春路小学王杰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书香校园.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

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学生在班级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走进古诗文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学生容易在诗化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能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这时学生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洗礼,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

(三)书香家庭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读书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要求家庭为了孩子读书做到“四个一”,即给孩子建一个藏

书不少于30本书的家庭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每一天与孩子共享不少于10分钟的诵读时光,每月陪孩子逛一次书店购书,使广大家长成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的深入开展。制订亲子诵读计划,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互相学习和鼓励,每天要求学生把在学校背诵的一首古诗背给家长听,并要家长在家庭作业本上签字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场所,使语文学习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二、丰富诵读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诵读欲望,使经典诵读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还要创新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不仅读会,还要读懂。以下几种方式是我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过程中的尝试:

(一)多种形式诵读。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便于记忆、便于理解,我们班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晨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1.诵读时间的制定。每天经典诵读做到三个“十”,即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诵读,午读十分钟,晚上亲子诵读十分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一天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西下都沐浴在经典的诗文中,而且还起到了可强化记忆的目的。

2.诵读形式多样。或老师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3.诵读内容循序渐进。读准——读熟——读美。主要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读了几遍后,部分学生能达到背诵程度,学起来较轻松。“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二)多种形式巧背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二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登鹳雀楼》《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竹石》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加深理解,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咏柳》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宁静的冬。这种形式能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去观察、去感悟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之美。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三)丰富评比活动

经典古诗文大多言简意赅,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背诵起来较为枯燥,因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的实效性。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元旦,我们开展新年诵诗大会,诵读《元日》《守岁》等诗歌;清明,举办“细雨霏霏怀先人”的诗歌会,朗诵《清明》《寒食》等;母亲节诵读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纸船》;端午节,我们追寻屈原的足迹,吟诵起《端午》《屈原塔》;中秋节,我们以思乡为主题,吟诵起《水调歌头》《游子吟》;国庆节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会,齐诵舒婷的《祖国啊,祖国》、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经典爱国诗篇。

为庆祝传统佳节我们还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

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读经典文化,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上时,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最终理想吗?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 一个惧怕语文课、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 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着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我们在学校组织的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doc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

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

全体教师经典诵读培训记录

全体教师经典诵读培训记录 主讲人:李震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本学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及教研室的工作安排,继续深入开展师生诵读古诗词活动,积极拓展师生的经典阅读范围,培养师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此次培训重在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孝敬思想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 1、让教师再次重温祖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知晓经典诵读的意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 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 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通过培训不但让所有参训教师知道如何孝敬,更要把这种思 想传递给所教的学生。 二、重难点 教师理解全文

三、培训过程: 1)、讲解经典颂读的意义: 从儿童时期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一般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2)介绍培训的内容: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就是说,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的确,在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字从老也”。一个“孝”字,维系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其精髓绵延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是我国孝文化的精髓部分之一,通过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阐述了古代文人对孝道的理解。古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恩”。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就是说君子应忘记父母的过错,而要敬重他们的优点。尽孝道,是一个人的爱心、善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热爱并孝敬父母与长辈,是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道德风范。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娇惯溺爱,关怀备至,宠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些学生只知道一味地享受父母的关爱,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却不知道回报父母。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不知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doc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

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

教师经典诵读朗诵词

诵经典,扬国粹 ——祁县书香校园经典诵读观摩暨推进会教师朗诵词 甲男:泱泱中华兮,历史悠悠; 古老文化兮,灿烂辉煌。 众:泱泱中华,历史悠悠; 古老文化,灿烂辉煌。 甲女:文明校园兮,书声琅琅; 沐浴书香兮,健康成长。 众:文明校园,书声琅琅; 沐浴书香,健康成长。 乙男:经典舞动着思想的翅膀, 激情在神圣的殿堂上涌荡飞扬。乙女:国学承载了圣人的情思, 心潮于书香的校园里澎湃激昂。甲男: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啊, 四领:如长江黄河, 众: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甲女: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啊, 四领:似日月星辰, 众:夺目璀璨,熠熠生光。 乙男:精美绝伦的辞章啊, 众:积淀了东方思想的灿烂先河。 乙女:扣人心弦的语言啊, 众:荡涤着我们仰慕圣贤的情怀。 女领:追寻先贤足迹,倾听古人教诲;男领:依托圣人文章,营造书香校园。众女:精选文本,课堂精彩纷呈, 深情扎根于沃土; 众男:传承经典,活动浪漫温馨, 胸怀敞开在蓝天。 甲男: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 众: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甲女:古诗词,千字文,论语修身。 众:古诗词,千字文,论语修身。 乙男:着眼国学精粹, 众男:百名园丁,众女:同心同德, 众:甘为莘莘学子铺路基。 乙女:目观中华书籍, 众男:两千学子, 众女:精益求精, 众:但求济济英才出三小。 甲男:乐教学,悦人悦己悦天下——众:这是我们的教风! 甲女:善思行,知书知礼知古今——众:这是我们的学风! 四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众: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乙女: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 乙男: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 男领:讲奉献, 众:江湖沐夜雨年年苦乐灯; 女领:看收获, 众:桃李闹春风杯杯醇香酒。 甲男:鸟欲高飞先振翅, 甲女:人求上进勤读书。 乙女:胸藏文墨虚若谷, 乙男:腹有诗书气自华。 甲男:栉风沐雨构筑育人殿堂 成就人文渊薮; 甲女:腾蛟起凤高奏杏坛凯歌 遨游知识海洋。 乙男:放眼四周, 众:兄弟学校千帆竞渡各领风骚;乙女:畅想明天, 众:中华文明方兴未艾前程似锦。男领:启智明理, 聚焦经典诗文,弘扬国学精粹;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2014年南京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培训班。刚到那儿,放眼望去,报告厅里人头攒动。此次,为期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我收获多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不虚此行。我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感受也更深了。现在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下三位老师。 首先是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董蓓教授,她为我们讲授了“基础朗诵技巧”、“中华作品朗诵技巧”。她是个年龄不大,长得漂亮的大女孩,但听了她的课后,我不禁对这位老师刮目相看。她讲课时总是全情投入,把复杂枯燥的发声基础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给我们听。或许是学习播音主持的缘故,她的课有一种吸引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由衷赞叹她超强的专业性。通过她的讲解,我明确了朗诵与朗读是不一样的。朗读是朗诵的第一步,朗诵是脱离书本的实践活动,需要手势、眼神、姿态的配合。朗诵者心理的调整与情感的酝酿,在深入理解作者的想法,细读体会作者心理的基础上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自己即抒情主人公,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知道了朗诵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她还让我知道我的语音不太标准,发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后鼻音一直发不到位,一些复韵母一直口型变化不明显,虚实的处理也不太正确等等。学会用气息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知道了不同的感受可以朗诵出不同的效果来。使我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彤博士,他讲述了“书法欣赏”详细讲述了中华五千年字体的发展变化,教会我们欣赏不同的书法,并讲述出它们的特点:用笔如何?结构如何?章法怎样?知道了字体显示出人的内在特性。使我了解的文字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写好书法和欣赏书法作品。 最后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杨淮老师,他关于“校园广播剧创作”的报告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从广播剧的艺术特征到如何去创作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毫不夸张的说,我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那动听的声音至今萦绕在耳畔,不由得对杨老师多了几分敬意。他的讲座是有深度的。每一个段落的讲解都配合播放不同学校创作的广播剧。听着老师们的声音,我感到震撼,突然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都不敢说话了。从而也产生了想要学好朗诵的迫切心情,听课变得尤为认真,生怕漏掉一句。他总是说“如果校园广播剧创作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我的电话是……”。 通过3天的学习,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努力训练,我的困惑会越来越少。因为这几天教给我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我会用坚持的精神,给自己的幼儿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以前,我总认为朗诵得好与不好最重要的在于朗诵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发声技巧。通过培训我知道朗诵效果是取决于朗诵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要有画面感,而不是见字念字。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可谓两全其美。我将带着对诵读的一贯热情,将所学带入日常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

教师经典诵读朗诵词

诵经典,扬国粹 祁县书香校园经典诵读观摩暨推进会教师朗诵词 众: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甲女: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啊, 四领:似日月星辰, 众:夺目璀璨,熠熠生光。 乙男:精美绝伦的辞章啊, 众:积淀了东方思想的灿烂先河。 乙女:扣人心弦的语言啊, 众:荡涤着我们仰慕圣贤的情怀。 女领:追寻先贤足迹,倾听古人教诲 ; 男领:依托圣人文章,营造书香校园。 众女:精选文本,课堂精彩纷呈, 深情扎根于沃土; 众男:传承经典,活动浪漫温馨, 胸怀敞开在蓝天。 甲男:泱泱中华兮,历史悠悠; 古老文化兮,灿烂辉煌。 众:泱泱中华,历史悠悠; 古老文化,灿烂辉煌。 甲女:文明校园兮,书声琅琅; 沐浴书香兮,健康成长。 众:文明校园,书声琅琅; 沐浴书香,健康成长。 乙男:经典舞动着思想的翅膀, 激情在神圣的殿堂上涌荡飞扬 乙女:国学承载了圣人的情思, 心潮于书香的校园里澎湃激昂 四领:如长江黄河,

甲男:弟子规,三字经, 众:弟子规,三字经, 甲女:古诗词,千字文, 众:古诗词,千字文, 乙男:着眼国学精粹, 众男:百名园丁, 众女:同心同德, 众:甘为莘莘学子铺路基。乙女:目观中华书籍, 众男:两千学子, 众女:精益求精, 众:但求济济英才出三小。甲男:乐教学,悦人悦己悦天下众:这是我们的教风! 甲女:善思行,知书知礼知古今众:这是我们的学风! 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众: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乙女: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 乙男: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男领:讲奉献, 众:江湖沐夜雨年年苦乐灯;女领:看收获, 众:桃李闹春风杯杯醇香酒。甲男:鸟欲高飞先振翅, 甲女:人求上进勤读书。 乙女:胸藏文墨虚若谷, 乙男:腹有诗书气自华。 甲男:栉风沐雨构筑育人殿堂 成就人文渊薮; 甲女:腾蛟起凤高奏杏坛凯歌 遨游知识海洋。 笠翁对韵;笠翁对韵;论语修身。论语修身。

《经典诵读》培训总结

《经典诵读》培训总结 孔现菊 星期二下午,小学的语文教师在二楼自习室共同参加了《经典诵读》培训的回忆。在这次会议上围绕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进行经典诵读,怎样进行经典诵读进行学习,我受益颇丰。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一年级到六年级以《经典古诗文》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员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

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

教师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教师100篇经典诵读篇目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参加朗读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参加朗读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腾翔小学王敬灵朗读作为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象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因为怕学生的朗读课文占用时间,把该讲的重点内容讲不完,所以忽略让学生去朗读、自己去理解。这样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枯燥无味。虽然该讲的都讲了,但效果甚微。或者是把“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停留在表面上,教师本身读不好,起不到示范作用,或是教师自己读得好,但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读得好。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急需比较专业的老师给我们作专门的指导。 今年3月31日到6月14日期间,我们有幸听到来自南宁市友衡学校的黄雪丽、天桃实验学校的赵慰菠、新阳路小学的书记韦东等几名导师带来的专题讲座。这一次的导师队伍,每一位老师的朗读水平和培训水平都很高,使受训的我们受益匪浅。每一次聆听都有感触,每一次练习都有收获。令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讲,朗读课文既是读的训练,又是说的训练,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初读的要求概括讲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一定要读正确,读准确文章当中的生字、新词的发音,再读正确的基础上多读几遍,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加上读者自己的体会,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特别是韦东老师的讲座,深受同行们的喜爱,她的朗读极其到位,往往能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最新汇编)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那些不可言喻的韵味。下面是整理的“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

毓秀小学教师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毓秀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诵读中华经典,共铸中国梦想”,传承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瀚如烟。为了更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全校教师的普通话朗读水平,促进教师养成读书、诵读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素养,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氛围,使教师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学校决定由教导处牵头主办“诵经典浸书香”教师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主题:“诵经典浸书香”教师经典诵读活动。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如 下: 组长:毛永红 副组长:王晓艳白桦雷永乐 成员:王少刚郝立红翟仙娥武鹏贾浩马俊丽杨飏 四、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员工 五、诵读内容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诵读篇目以经典诗文为主。 六、节目形式 参赛作品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节目形式以个人诵读或表演为主,可自备朗诵配乐、服装、道具。 七、活动安排 1 、宣传阶段:5 月21---27 日,参加教师选好题材,准备好诵读篇目。 2、初赛阶段:5 月28 日--6 月1 日,以年级组单位,先在组内进行初赛,择优上报,每个年级组推选3 名教师。年级组在进行初赛时要定好时间、地点,包年级领导要全程参与。 3、复赛阶段:认真组织开展好诵读比赛活动。 (1)复赛地点:多功能厅 (2)复赛时间:6 月7日14:00 ---- 15:30 (3)准备: A.王晓艳、王少刚主持节目; B.武鹏负责字幕、音响调试; C.郝立红、翟仙娥、刘菊环负责会场学生纪律; D.五年级各班主任13:40带领学生进入多功能厅参加活动并负 责本班学生纪律。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Classic read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一 3、篇章3: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二 4、篇章4:道德经典诵读体会范文三 篇章1: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文档 经典诵读就是对一些传统优秀文化篇章进行诵读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下面是小泰精心整理的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学习和参阅。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 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 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经典诵读篇目及建议

蓬莱市教学研究室信笺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及教学建议 一、关于经典诵读操作方法的说明: 为响应教科院“海量诵读”要求,2013年,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前提下,不到一年时间,全部背完唐诗三百首。大量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记忆潜力无穷。在儿童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埋下经典的种子,孩子们将受益终生。经典诵读有经验在前,有方法可依,有效果可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我们会收获惊喜。概括来讲,背诵要做到“四个一”,注意“四个不”: 一分钟讲、读:教师一定先行。课前整理好一段诵读材料放上大屏幕(几十字至一百字),难读字要注音,晨读时间用(一两分钟)简要串讲,然后领诵两遍。(也有老师把背一个周的内容,周末联合串讲)不能不加处理直接丢给学生。 一段时间重复:利用边角时间,特别是每日晨读。同一内容一天、几天内反复出现,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不能读一次了事,放任不管,第二天直接检查。 一天天坚持:日日诵读,形成氛围,分散压力,轻松愉悦。孩子回家可以温习,应是巩固在学校的诵读成果。不能大量布置成长假作业,或者完全靠平时家庭作业去完成,尤其不能攒到考试前一两个月突击。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日有所诵的习惯,很多记忆内容挤压在一起,结果一定是“背伤了”,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 一学期验收:我们既重试过程,也重试结果。要用各种激励措施保护学生兴趣,极个别背诵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低要求(见下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多多背诵,不局限于指定篇目。对有“自我设计课程”要求的语文教师,学校应大力支持构建自己的师本课程,只要提前上报教研室课程设想,就可以不答这部分试题,过程由学校

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1】我有幸参加了xx小学举行的全市新经典诵教学观摩课,听了吕老师教学的《观沧海》,我感受颇深。 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吕敏老师执教的一节古诗诵读课,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小学语文选入适量的古诗文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懂得了学古诗文,重在吟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诵,体会古诗文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通过听课学习,我总结出学习古诗文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结合图体会“意境”。其次能够有感情朗读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含义。 听了吕敏老师经验交流,我明白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知道了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川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是4—12岁的孩子。这个时段的孩子,直感能力强,记忆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产生很大兴趣。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以在学古诗文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其实,古诗文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孩子们的品格素质一定有着重大意义。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诵读诗文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般的人生。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2】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本学期以来,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积极拓展教师的经典诵读范围,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陶冶高雅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落实活动方案 将全体教师按照学段分成三个组,由负责人每月一次带领教师集中学习,在集中学习时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为老师重温经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