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实验

课程代码: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分:机械原理课程一部分,无单独学分

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语言、金工实习等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目的: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

其它为开放性选作实验

提倡计算机辅助实验

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

教材:《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机械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申永胜主编

《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桓、作模主编

《液压传动及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与控制(hydraulic drive and control)

课程编码:BX109120B

学分:含在理论课中

总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课是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的液压实验技能,掌握有关的液压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知识。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依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成绩按10%记入《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总成绩。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每个实验1~2学时)

提倡计算机辅助实验

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

1、指导书:《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自编)

2、参考书:章宏甲.《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1998.

《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课程代码:BX105120A

学分:含在理论课中

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绘图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

教材:《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濮良贵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课程代码:BX116120A

学分:含在理论课中

学时:4~10学时

适用专业:近机类、非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语言等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

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

教材:《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可桢主编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代码:BX103120B

学分:含在理论课中

学时:8学时

适用专业(专业类):机械类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实验加强学习理解微型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指令系统和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学会典型接口芯片与微机的接口方法,接口芯片工作原理及应用编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拓视野,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8086/8088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完成8086/8088(本课程实验装置为8088系统)系统原理的认知实验,典型接口芯片

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实验。

三、实验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览表

DICE系列单片机实验系统(88分册)实验指导书

《CAD/CAM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AD/CAM实验

课程代码:BX906130B

学分:是课程的一部分,无单独学分

学时:4~10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CAD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设计等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专业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学生产品三维几何建模能力,掌握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方法、原理和步

骤,提高利用各种CAD/CAM软件实现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能力,熟悉数控加工程序的后置处理的一般过程、算法,原理及实现途径,为学生今后从事CAD/CAM或与之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熟悉数控机床加工特点,能够比较熟练地建立零件三维几何模型,熟悉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原理及过程,能够合理选取刀具及加工工艺路线,利用CAXA软件完成刀具轨迹生成,NC代码生成。

二、实验课程容、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会用CAXA软件建立零件几何模型,为利用图像数控编程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容:机械零件三维模型建立。

实验二、计算机NC控制自动切割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自动编程过程,NC控制自动切割。

实验容:计算机NC控制自动切割实验

实验三、基于CAXA的平面类零件图像数控编程(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熟悉图像数控编程原理和过程,能够对简单的机械零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了解各种刀具轨迹生成方法。

实验容:建立零件三维模型,生成刀具轨迹。

实验四、基于CAXA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图像数控编程技术,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建模,能够运用CAXA后置处理程序,生成NC代码。

实验容: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

实验五、基于CAXA的回转类零件数控车床加工仿真(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CAXA三维造型软件,熟悉数控车床加工特点,能够完成回转类零件的图像法数控编程全过程。

实验容:回转类零件数控加工仿真。

实验六、基于CAXA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仿真(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特点及主要加工对象,熟悉加工中心图像法数控编程全过程。

实验容:复杂零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仿真。

实验七、基于Pro/E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于Pro/E的图像数控编程技术,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建模,能够运用Pro/E后置处理程序,生成NC代码。

实验容:基于Pro/E的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仿真。

三、考核方式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四次(含四次)以上的上机实验(以是否获得实验指导教师的书面认可为依据,否则不能获得本课程的学分),并且向实验教师提交可供检查的实验成果或资料,实验成绩占本课程的总成绩的20%。

四、上机实验配套教材

辅助教材:《CAD/CAM技术实验指导书》

参考书:1.《CAXA数控机床操作及仿真实训教程》,北航CAXA教育培训中心主编,2003年7月,航空航天大学;2.《CAXA制造工程师V2实例教程》北航CAXA教育培训中心主编,2001年10月,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训练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训练

学时/学分:机械类4周/4樘分,近机类2周/2学分,非机类2周/2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学科概论等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机械类、非机类、近机类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科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实践型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与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也是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获得机械制造基本知识的基础课程。

2、本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生产过程,熟悉常用零件的毛坯制造和切削加工的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卡量具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初步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质量经济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作风。

二、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容:

(1)常用金属材料的认识与鉴别、显微组织观察和钢的热处理基本操作。

(2)锻压成形、冲压成形设备的认识与操作、冲压模具的拆装。

(3)焊条电弧焊、气焊与气割、电阻焊等基本操作。

(4)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基本训练、铝合金的熔炼与浇铸、铸件缺陷认识与分析。

(5)钳工的基本操作训练与制品的制作。

(6)车床的基本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7)刨床、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8)电火花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与典型零件的加工训练。

(9)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编程和典型零件的加工。

(10)电镀、阳极氧化工作原理的认识、基本操作和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

(11)扳金工的基本操作与典型制品的制作。

(12)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识、维修保养基本操作。

(13)常用注塑机、塑料模具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识和塑料制品的注塑操作。

(14)工业安全知识和法规的认识与机械安全、用电安全、防火与灭火等的基本训练。

基本要求:

(1)非机类专业实习

1)了解铸锻焊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应用及常见缺陷。了解常用设备、工具的组成、作用和操作方法,了解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了解手工砂型铸造工艺的主要容,熟悉操作要点,掌握两箱造型的特点和应用,能独立完成简单铸件的两箱造型。

3)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锻造性能,了解锻造温度和加热、冷却的目的、方法,熟悉自由锻造的主要基本工序。能用手锤、空气锤制作锻造作业件。

4)了解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要点,了解气焊、气割的工作原理及气焊火焰、气割条件。能进行焊条电弧焊、气焊的平焊操作。

5)了解常用切削机床的组成、装卡附件及其刀具,熟悉其切削运动及常用量具和使用方法。掌握车、铣、刨、磨机床上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能在其它机床上进行操作与加工。

6)了解数控车床、线切割机床及数控铣床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完成零件的自行设计、编程与加工。

7)了解钳工的特点及作用,掌握钻、锯、锉削的基本性能,了解其它基本操作的方法和装配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8)了解特种加工、数控加工与传统切削加工的异同、特点及应用。熟悉数控加工的原理与加工过程,能完成零件的自行设计、编程、加工模拟或加工,了解激光快速成形及加工中心的加工原理与加工过程。

9)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与应用,了解塑料注射成形加工的过程及其它材料的加工方法。

(2)机类专业实习

在非机类实习部分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工种(车、钳、铸、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完成各工艺方法及新工艺方法的全面训练。

1)加强工艺基础知识以及刀具、工件质量的检测实践,进一步提高工艺知识水平。

2)在铸造、钳工、数控加工实习中,强化创新制作的训练,在数控铣、数控车加工中进行CAD/CAM的初级训练。

(3)近机类专业实习

在非机类实习部分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工种(车、钳、铸)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完成各工艺方法及新工艺方法的全面训练。

三、教学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学时分配建议表

本课程以考查为主,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实习报告(部分专业只需提交实习心得)积极参加工程训练教学活动,由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技术人员从实习态度、纪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实习报告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查,学生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五、补充说明

(1)本课程应尽量引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教学,以充实工程训练教学容,扩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容的信息量。

(2)工程训练应尽量结合生产件展开教学,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机床的加工围自行设计零件进行创造性制作。

(3)通过实习总结报告、复习思考题、工艺设计、专题实验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工艺知识的掌握,尽可能创造条件采取计算机考试的方法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

(4)工程训练实习由校工程培训中心负责。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参加实习指导工作。实习指导技术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实所在工种的新工艺、新技术教学容。应运用实验、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讨论、做复习题等各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容。

(5)在实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艺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实习教材和参考书目

(1)《工程实践》机械类周世权编2003.7 华中科技大学

(2)《工程实践》非机械类吴海华编2004.1 华中科技大学

(3)《实习课题选集》常旺宝编2002.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编码:BX946130B

学分:2学分

周数:2周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制近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语言等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在简介整部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般尺寸的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的应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及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具备设计一般机械零件的能力。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规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标准、规,正确处理数据,运用设计资料、手册,以及绘图的训练。

(4)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

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在满足课程设计训练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时,既要考虑机械设计课程容的全面性,同时也要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时间的局限性。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常选择

选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或其它机械传动装置作为设计题目也可以结合生产实际,设计简单机械。

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指定,也可是经指导教师批准的、由学生自己拟定的设计课题。

四、课程设计的容

1、课程设计地点:设计教室、计算机机房、创新实验室等依需要而定

2、设计容:

(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3)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4)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5)减速器装配图、零件工作图设计。

3、时间安排:

第一周:课程设计准备工作、运动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轴的计算与结构设计

第二周: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轴承、联轴器、键的校核、绘制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第三周:绘制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答辩

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可桢高教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王昆高教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机工版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综合设计表现、图纸质量、说明书及答辩情况,按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编码:BX9071250B

学分:2学分

周数:2周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制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语言、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在简介整部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般尺寸的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的应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及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具备设计一般机械装置的能力(如结构简单的机械、机械传动装置、减速箱等),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机械行业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标准、规,正确处理数据,运用设计资料、手册,以及绘图的训练。

(4)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

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在满足课程设计训练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时,既要考虑机械设计课程容的全面性,同时也要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时间的局限性。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常选择选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或其它机械传动装置作为设计题目也可以结合生产实际,设计简单机械。

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指定,也可是经指导教师批准的、由学生自己拟定的设计课题。

四、课程设计的容

1、课程设计地点:设计教室、计算机机房、创新实验室等依需要而定

设计容:课程设计容:

(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3)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4)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5)减速器装配图、零件工作图设计。

3、时间安排:

第一周:课程设计准备工作、运动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轴的计算与结构设计

第二周: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轴承、联轴器、键的校核、绘制减速器装配工作图

第三周:绘制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答辩

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濮良贵高教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王昆高教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机工版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综合设计表现、图纸质量、说明书及答辩情况,按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编码:BX902720B

学分:2学分

周数:2周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制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语言、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和深化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求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能对方案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求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技术资料、运算(包括运用计算机)和绘图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能够对一个简单机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提出多种设计方案,能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优选,画出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和系统各基本机构的组合方式框图。能进行运动尺寸综合及其运动参数的选择,能对对所选方案的基本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能满足课程设计训练的基本要求,课题提出的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要明确,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指定,也可是经指导教师批准的、由学生自己拟定的设计课题。

四、课程设计的容

1、课程设计地点:设计教室、计算机机房、创新实验室等依需要而定

2、设计容:确定设计方案并分析工作原理、优缺点等

机构组合分析、运动尺寸综合及其运动参数的选择,基本机构设计等

3、时间安排:

第一周:明确设计目的、任务及时间安排;方案设计;学生设计方案讨论;修改并确定设计方案,画出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和系统各基本机构的组合方式框图。

第二周:对所选方案的基本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对某些机构进行位置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并对有关的构件进行轮廓设计等,绘出相应的图。完成设计,整理设计说明书、答辩。

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罗洪田主编.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

2、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琪主编.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

3、机械创新设计.春林等编.机械工业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每位学生的设计成果应整理出一份设计说明书(包括方案设计及分析、机构设计过程和结果、运动简图和电算程序、必要的讨论和分析、图纸等)

设计成绩按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大纲

实习名称:认识实习

课程代码:BX931120B

学分:1学分

实习周数:1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认识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个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应该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专业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开扩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任务:

1、了解机械类企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了解企业在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手段和策略。

3、在劳动观念、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和科学作风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4、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认识实习,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的容:

1、生产管理战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异同、特点,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基本类型(质量、成本、交货期),现代生产的战略决策(产品和能力决策),现代制造技术,服务业管理的特点。

2、生产过程和能力设计: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开发、产品可靠性、产品决策、资源分配。

3、人因系统设计:职业和劳动定额设计、人机关系。

4、设施规划与生产流程安排。

5、质量管理:原则和方法。

6、库存管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库存管理模型和仿真。

7、生产计划:长、中、短期计划,需求预测,回归和相关分析。

8、物料需求计划(MRP):相关需求概念、模型,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能力计划与资源需求计划(MRP II)

9、项目管理:项目计划及控制,项目管理技术,CPM,PERT,缩短工时与成本关系。

10、工程经济分析:需求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市场竞争和价格策略

三、实习容:

作为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对于制造过程的技术管理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对于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要求通过事例了解其基本原理,并能够通过手工方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解决不太复杂的问题。但不要求对其作理论上的深入了解。

学时分配:

1、生产管理战略:10%

2、生产过程和能力设计:20%

3、人因系统设计:5%

4、设施规划与生产流程安排:15%

5、质量管理:5%

6、库存管理: 15%

7、生产计划: 10%

8、MRP 10%

9、项目管理:5%

10、工程经济分析:5%

四、考核方法:

以实习报告为主(70%),辅以考勤(20%)、思考题回答记录(10%)

五、主要参考书:

自编

六、实习教学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应当选择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管理规、产权明晰、效益指标比较突出的企业。学生以参观为主,辅以现代教学手段的讲解和介绍。对于不能或不便于参观的项目,应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予以讲授,或者以录象、资料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机械制图(含CAD)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含CAD)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Mechanical Drawing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学分数:129 实验(上机)学时:33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运用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先修课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机械制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制定日期:2006年2月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达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有关规定; 2.掌握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正等轴测图和斜二等轴测图的基本画法; 4.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 5.掌握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 6.了解查阅和使用制图有关手册的方法; 7.了解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的组成和背景知识; 8.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技能。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全为课堂讲授,要求学生自备绘图工具; 第二学期在机房讲授和上机,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采用课堂讲授形式。课堂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由于课程内容很多,在整合过程中把部分章节内容的习题课调整到计算机绘图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的课堂讲授约占总学时的约45%的时间。习题课与上机操作约占总学时的约55%的时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 ) (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 μ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 、B ‘ 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 、A ’ 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 齿条刀具:压力角0 20=α,模数mm m 25=, 齿顶高系数0.1* =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d 200=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 b 、最小变位系数x min ,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和d a2、齿根圆直径d f1和d f2,将上述六个圆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理解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 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

力角和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主要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括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了解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和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和齿廓工作段。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和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法面及轴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重合度、主要特点。 了解蜗轮蜗杆机构:形成、分类、正确啮合条件、主要参数和特点。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和基本尺寸计算。 本章重点:平面直齿传动原理及尺寸计算 本章难点:变位齿轮传动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实验三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实验名称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学院 班级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评定成绩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编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概 念; 二、实验设备 1、齿轮范成仪; 2、范成齿廓的齿轮毛坯的图纸; 3、自备圆规、铅笔、三角板、橡皮擦及小刀等文具。 三、实验要求 1、每人绘制标准齿轮的齿廓图一张; 2、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完整的齿廓曲线; 四、原理及方法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毛坯,毛坯和刀具之间仍然保持固定速比的传动,它们的对滚运动如同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运动,同时刀具还沿毛坯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加工所得到的齿轮的齿廓曲线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的齿廓曲线,则包络线亦必为渐开线。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毛坯与刀具之间的形成过程。 为了保证毛坯与齿条刀具的固定速比的传动,也就要求毛坯的(即转动的齿轮圆盘)分度圆与齿条刀具的节线相切、齿条刀具的移动速度与毛坯分度圆的圆周速度相等。在齿条刀具上并标有范成标准齿轮时两条对“零”的刻度线。 切制标准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与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即齿条刀具准确对“零”刻度线,这就可以利用范成仪来加工一个标准齿轮的图形。

齿轮加工示意图 切制变位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前或向后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x为变位系数、m为加工齿轮时刀具的模数)。即齿条刀具的刀顶线与变位齿轮毛坯的齿根圆相切并留下铅笔所画的位置。这样可以加工一个变位齿轮的图形。 刀具的齿顶线若超出极限啮合点N1时齿廓的齿根部位产生了根切,齿根已切好的渐开线齿廓被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就称为根切现象。为了避免根切现象,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后(远离齿轮毛坯中心)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出极限啮合点N1就可以,作一个正变位齿轮的范成实验。取移距值要适宜,当移距值超过一定极限时,齿顶会变尖。(一般齿顶圆的齿厚应保证在0.25m~0.4m)。 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公式: x min=(z min -z)h a *∕z min .。 所以,只需将齿条刀具平行向齿轮毛坯齿顶部移动距离不小于x min m,这样加工出来的变位齿轮可避免根切现象。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的刀具基本参数a、m、h a *、C* 和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齿数、基园、齿根圆及齿顶圆的直径。 2.拧下范成仪齿轮上的压板,将毛坯图纸的中心与范成仪的中心重合,然后将压板拧紧。 3.调节刀具的中线,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与毛坯的齿根圆相切),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 图样的绘制与识读基础、机械图样的表达、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 机绘图基础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 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通过 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 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及其含义。了解零件测绘的一 般方法。 (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 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能绘 制简单的装配图。 (3)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样。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 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由 图到想物的两次转化,达到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法”和 “画形分析法”识读机械图样的教学目的。 (2)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识读为主,识读和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由于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讲和练的结 合,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要尽量利用与本专业有 关的零部件图例或实物组织教学。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手作图训练, 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工作量。 (4)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技术图样的技术法规,是制图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教学中应努力树立并逐步强化学生的标准 化意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制Z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节类别:课程设计学分:1 周数:1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 F10004 先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设计者除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作用外,还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适用性强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的理论和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类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提高运算、绘图及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具备工程的观点,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一丝不苟的作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的第一次比较全面、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机械原理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的需要;通过制图实践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2.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 3. 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各模块中标“*”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安排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续表

续表

续表 综合实践模块

选学模块 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

x204063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x204063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编号:x2040631 学时数:72 其中实践学时数: 8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4.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一、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方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主要包括: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的分析与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等。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能够使用上述方法分析现有实际机械产品的结构合理性,分析其运动和动力性能;掌握机械设计时,机构的选型、组合、变异及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等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拟定机械系统方案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机械设计、机械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 了解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掌握机器、机构、机械的概念。 2. 了解学习机械原理的目的及方法,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 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2. 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重点),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重点)。 3.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掌握基本杆组的概念及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方法。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 掌握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2. 掌握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两构件上重合点之间的运动关系,熟练掌握用矢量方程图解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重点、难点)。 3. 了解用矢量方程解析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四)平面机构力分析 了解平面机构力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方法(一般力学方法)及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掌握用图解法进行平面Ⅱ级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重点)。 (五)机械效率、摩擦与自锁 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理想机械的意义,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总反力、摩擦角、摩擦圆的概念;掌握平面机构运动副中摩擦的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考虑摩擦时的受力分析(重点)。 3. 掌握自锁的概念和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 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七)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 了解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了解机械产生速度波动的原因。 2. 掌握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等效力矩的概念;掌握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3. 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飞轮设计)。 (八)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型: 技术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汽修主撰人:刘巧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和所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出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的图样。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2.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应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能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图样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件以及《尺寸公差》等国家标准。 三、学时分配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画法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二)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及线段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3.几何作图。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等量关系和方位关系,充分理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并会应用投影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及应用。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 《机械原理》考研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的题目一般不超过20%。考生自备必要的计算和做图工具,如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二、试题类型及百分比 试题的类型为:(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2)分析说明图解题;(3)设计计算题;其中第(1)类题目的份量约占30%,(2)类题占20%~40%,其余为设计计算题。 三、参考教材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绪论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机构的结构分析 (1)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3)掌握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用解析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能用瞬心法对简单的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 (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3)掌握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等概念;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2018.1版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课程编号:B02020010 总学时:72(实验12学时)学分:4.5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力学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主干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各种机械中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一般共性问题,在机械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和培养现代设计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作业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理解平面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对机器或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和解释。(课程教学目标1) 2.能够根据典型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常用的间歇机构的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和工作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结论。(课程教学目标2) 3.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前提下,运用机械原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工程常识、各种技术、方法、和现代化工具初步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综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课程教学目标3) 4.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方面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并具有制图、计算、测试和使用技术资料等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目标4) 2.2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日期:2014年9月2日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代码:机械制图、0211032 总学时数:108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计量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来分析、表达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即: 1、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2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规格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不同于几何学,因此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一定要通过实训才能熟练掌握作图的理论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绘图、看图的能力,以及零部件具体测绘的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创新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

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01101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学分: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机构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机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的设计构思(创新构思)和设计技能(实践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2.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掌握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后续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建议开设48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桓,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主要参考书: 1.郑文炜,吴克坚.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知行,邓宗行. 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 于靖军. 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4.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从《机械原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在新课引入、教学方法、课后思考题设计等方面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感性认识,面授课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演示各类典型机构及其运动情况。 2.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实验 课程代码: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分:机械原理课程一部分,无单独学分 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语言、金工实习等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目的: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初步能力,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 三、实验课程容与学时分配 其它为开放性选作实验 提倡计算机辅助实验 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 教材:《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机械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申永胜主编 《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桓、作模主编

《液压传动及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与控制(hydraulic drive and control) 课程编码:BX109120B 学分:含在理论课中 总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机类各专业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课是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的液压实验技能,掌握有关的液压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知识。训练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技法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必做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报告。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按需完成。依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成绩按10%记入《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总成绩。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每个实验1~2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