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学习体会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心得学习哲学语言

第一学期笔者选修了赵教授的语言哲学课,这门课程在笔者看来对语言学专业的学生相当重要,恰好这学期有幸选修赵教授所讲的这门课。固然只上了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但笔者觉得从中收获颇丰,不论是此课本身还是赵教授其人都给笔者很大的心智启发。笔者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1.赵教授在第一次课上从语言的奥秘及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开篇。语言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当思考语言的起源与作用时,不可避免地触及人类本身乃至宇宙的起源等哲学题目。只有了解了相干的哲学题目,我们才有可能比较透彻地理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赵教授也明确给我们点出语言学的研究归根结蒂还要回归哲学,这也是学科本质及属性使然。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向来是人类思想的关键,这既是哲学的也是语言的,同时也是语言学的。以上所讲是笔者明确领会学习语言哲学这门课之必要。

从第一次课上赵教授就给我们列出了A=A A=-A的式子,而且该题目一直贯串了我们这门课的始终。比如,以爸爸永久是爸爸这句话为例,我的爸爸对我来讲是爸爸,但对我的爷爷来讲他就是儿子。这使我们知道对世间万物我们都需要辩证的看待,尽可能多角度的思考题目这不但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而且对与作研究也很重要。貌似简单的式子却涵盖了人类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奥秘。赵教授也明确告知我们对此题目掌控好的话,很多语言的相干题目即可迎刃而解。从笔

者最初对此题目的轻视(这也是笔者学识浅薄的地方),到对此题目的重视与认真思考这个进程不由使笔者想到赵教授课上给我们讲授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以上的聪明之语也冼练了笔者的头脑。

3.赵教授的正式第一讲首先引入了Sophia,希腊语即聪明,而哲学就是聪明之学。赵教授讲到语言的哲学研究是从 essene 开始的,可以来探讨一下 essene 的构词:

esse 是 be 的意思, essene 就是 being , 意为本质、存在。西方的哲学家以为:

语言表征了存在,或着说语言就是存在的家园。在东方的中国,老子的道体论就是语言的本体论。在老子看来,道为世界之根源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老子曾把道比作一种器官,他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第六章);而在《圣经》中道英文为就是 Word ,本义是男性生殖器,是生命力的意味,是创造世界万物的气力。《约翰福音》在开头讲到的: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他指前文的道),这与《道德经》中的道是世界的根源的理念不谋而合;而道在希腊语圣经中,就是Logos。万物又可以统归为一物,即逻各斯(Logos)。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固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未使用逻格斯这个概念,但是古希腊哲学中潜藏的以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

定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却和逻格斯概念是潜伏相通的。古希腊的逻各斯本义表舌头,指代语言,逻辑,所包括的意思也与道不谋而合。对这方面的学习也让笔者更加沉迷于语言隐藏的的巨大奥秘,也初步体会了探索语言聪明的无穷乐趣。笔者也不由寻思:

很久之前的东西方,为甚么在思考以上题目的时候能有相通的地方呢?

附送:

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学校汇报工作语言文字

你正在浏览的工作汇报是语言文字工作汇报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优良的传统,我们历来重视和发挥学校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后,学校上下进步了熟悉,加强了领导与组织工作,使“推普”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01年以来,我们深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内至上而下加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治理,使我校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并由此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迎接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责任落实到人,检查和改进措施明确。我们以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自身具

有的基础功能,提升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程度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扼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将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自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学校成立了一把手校长总负责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形成语言文字工作治理网络。在具体操纵上,把语言文字工作列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有落实,阶段后有总结。学校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研究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细则,组织培训,实施测试,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校还制定了《盐城市第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盐城市第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实施赏罚细则》、《盐城市第二小学师生用语用字规范》等规章制度,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全校在职教师100%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达标率为100%,学校将通过普通话测试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聘任、考核、选拔、提升的必备条件。

二、加大宣传学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利用小号手广播站、小号手电视台、橱窗、升旗仪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各种渠道和方式,多管齐下,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在全校师生中达成共叫,掀起***。校园内有固定的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标语、张贴画,校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都设有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指示牌。教师队伍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只有充

分抓好教师的语言文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的整体进步。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法律及规章制度。学校领导把这项工作用为进步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进步师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全校教职工语言文字法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步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依法治理的整体水平。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化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分享

化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在区化学学科培训中,听了三节观摩课,总体来说还是深受感触,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觉 这三节课几乎都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变化。 ②、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③、突出化学的实用性。课堂中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 ④、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⑤、注重有效情景的创设。 二、课堂的各个环节也有突出的特点 1.导入很精彩也很重要 三位老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刘老师用液体写的元旦快乐喷液后变红,引入溶液是混合物;姜老师让学生品尝不同液体,并说出

自己喝的液体是什么,点题引入新课,很直观,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重视。 2.课堂设计力求完美,更要适合学生、贴近生活 两为省特级教师的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新教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设计新颖、真正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教师能根据所选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不是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采用以“师生对话,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在体验参与与合作的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感悟生活,认识世界。但从学生的反应中,又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学生理解了。 3.课堂语言设计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尤为重要,它是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情感纽带,也是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的重要武器。教师的语言如果简洁明快会使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这一方面做得尤为突出的是姜老师的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非常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一定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特别恰当,让学生既能动脑思考,去记忆,又不会太难,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使整节课进行得特别顺畅,整节课集欣赏、表现、评价,拓展延伸于一体,教师的语言简洁明确具体,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和谐民主

(8)李振纲梦与庄子哲学

(8)李振纲梦与庄子哲学 著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梦的解析》一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曾这样描述“梦”在古代人精神生活中的影响,他说:“就我们所知,古人都以为梦有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他们都从梦里寻求将来的预兆。古代希腊人和其他东方民族出兵时必带一详梦者,好像今日出兵时必定带侦察员来刺探敌情一样。亚历山大大帝出兵时,最著名的详梦者都在营里。”(弗洛伊德,第59页)“梦”对古代人的精神生活曾发生重大影响,也是构成庄子精神世界的一大要素。弗洛伊德认为,“梦因愿望而起,梦的内容即在于表示这个愿望,这是梦的主要特性之一。此外还有一个不变的特性,就是梦不仅使一个思想有表示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同上,第95页)庄子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庄子·齐物论》。下引《庄子》只注篇名)“梦”本身是虚幻的,以“梦” 的方式开示真理,意味着对现实世界虚幻性的颠倒。所以,《庄子》文本中一再通过“梦”的方式颠覆现实世界的有限性,诉求开放心灵的自由理想。在庄子的梦幻世界中,“梦”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大树和人之间(《人间世》

篇“栎社树”见梦于匠石)、动物与人之间(《外物》篇“神龟”见梦于宋元君),甚至发生在人与髑髅之间(《至乐》篇“髑髅”见梦于庄子),这些谲怪吊诡的“梦”以虚幻经验的形式宣泄着庄子的情绪,无不表达着庄子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及在现实中难以诉求和满足的“愿望”。所以,套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梦”成为庄子“潜意识”中展现开放心灵的一个通道。下面论述《庄子》文本中几个有关“梦”的叙事,以见庄子假借梦境所呈现的思想世界。 一 先看《齐物论》篇末所载发生在庄子本人与蝴蝶之间的那个最美丽的“物化”之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的“物化”之境,意在展现一种审美意境中的生命感悟,在心随“物化”、物我玄冥的开放心境中感悟“道通为一”的生命本相。郭象注:“夫觉梦之分,无异于死生之辩也。今所以自喻适志,由其分定,非由无分也。夫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日之梦,于今化矣。死生之变,岂异于此,而

优质课观摩反思

优质课观摩反思 2月21日,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有幸观摩了市南区优质课说课比赛活动,收获颇丰,像是回到了当初自己面试说课的时候,备课室精心准备四十分钟,说课展示十分钟。 说课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即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的读下来。听完几名教师的几节说课后,我深刻体会到一节成功地说课,一定符合以下几点: 一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准确描述教学目标,贴合学生已有实际,准确把握本课教材的重难点。 二是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法坚持对学生的引导。 三是普通话标准,仪表自然,面带笑容,表情丰富,具有感染力,富于变化,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的成败。 四是板书设计要合理,有层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字迹清晰、美观。 在说课时,角色定位一定要准确。说课者的身份定位应该是一个交流者、一个探讨者、一个平等的对话者。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更不是学生在求教。 在观摩说课比赛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一、“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来自内心充实的体验。 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教师也一样的。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做了,就是做好了。 本次说课比赛,2016级新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驶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从而也不断成长。 二、“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来自于专业的成长。 课堂改革的其中一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生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更好地参与教学。 作为新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的过程。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 三、“成功即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于教师大众的分享。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 二、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却

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典型理论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目前,它已用于语音、句法、词义、语用、语言习得、失语症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概念隐喻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约在172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 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观点。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却是Lakoff &Johnson (1980)。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性语言与非比喻性语言本质上无甚差别;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

(全英文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4、(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6、(英语毕业论文)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7、(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理性在婚姻中重要性 9、(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1、(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英语毕业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4、(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5、(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英语毕业论文)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4篇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4篇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一:观摩优质课心得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交流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天上午共四节观摩课,重点是数学教学活动,分别是金卓玲(伤害优秀青年教师)老师的中班数学活动《小黄和小兰》小班数学活动《数小脚》,以及黄敏君(上海市教学评优一等奖)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我的体重》中班语言活动《这就是秋天》,首先,听了第一节课《小黄和小兰》,我感觉金卓玲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中班的课,老师在活动目标中体现

要在观察,猜想,游戏中积累感知不同空间方位的经验,教师制作的ppt简单直观的呈现了空间,方位感觉,孩子一下子就自己发现了这其中的变化,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节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金卓玲老师上的第二节课是小班数学活动《数脚丫》,结合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翻翻看系列绘本,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首先教具非常丰富,这也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这节课情境性非常强,一下子把孩子们逮到了沙滩上,由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开始说出数词,课堂气氛很活跃,充分体现教学中游戏占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开心。接下来是黄敏君老师的大班数学课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郜捷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史继东 [摘要]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继续发扬了道家崇尚自然法则,顺应天命,自在无为的思想。就整个社会来看,庄子的自然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不搞盲目的生产和建设。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虽然崇尚自然与逍遥,渴望安于天命的庄子哲学显得好似在逃避现实,是消极的表现,但这样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盛行的,也是大众所追求的物欲膨胀的思想形成了制衡,让人能够释怀和减轻压力,庄子“齐生死,等万物”的人生观启迪我们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成败,而是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也使我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庄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于他的寓言之中,他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喻于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让读者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探究出许多人生感悟,而后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庄子哲学思想当代意义自然哲学社会人生哲学个人 当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渐趋浮躁的社会,人类在享受了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富资源之后,能够征服自然的渴望开始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的物质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人们渴望功成名就的心理远远战胜对于悠闲自在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被激化和扩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显得越发脆弱,在种种不和谐的事件粉墨登场之后,另一种倡导人们价值观念转变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声音呼之欲出。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就为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在他流传于后世的著作《庄子》一书中,分别以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对世界之本原“道”的辩证思考,阐明了人与自然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以及人与自然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和谐共处;又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子“齐物”的哲学世界观。在具有代表性的《庄子·齐物论》一篇中,提出了“世上万物没有共同的标准”,“一切事物都应看作等同”的观点,摒弃由于种种主观原因产生的“是非争执,意气之见”[1]41,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 庄子虽然是东周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但他的生活境遇却不如一个普通人,他一生基本上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他住在狭小的巷子里,靠编草鞋勉强过活,有时甚至要向邻居借米面救急,但他即使到了饿得面黄肌瘦,只能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的地步,也绝不愿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为代价去贪求高官厚禄。这恰恰体现了他忽视功名利禄,崇尚自然逍遥的人生态度。《庄子·秋水》中记载了楚威王希望委以政事给庄子时,庄子答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1]510表明他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里爬的快活的乌龟,也不愿意做一只被供奉于庙堂之上的,死了三千年的神龟。他的思想摆脱了现世社会中一些狭隘的束缚,不被世俗所囿,启示了我们不是只有高居庙堂,荣华富贵才是值得追求的,摆脱精神的枷锁或许意味着更广阔的空间。 一、道法自然——庄子自然哲学对社会建设的意义 与以往的各家学派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观察人生的思路不同,庄子的哲学思想开始拓宽路子,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 课心得体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

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三、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美丽的梦想语言活动观摩课心得体会

幼儿园《美丽的梦想》语言活动观摩 课心得体会 我听了语言活动《美丽的梦想》,受益匪浅。这节语言课的素材有趣、富有时代感、贴近幼儿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调控课堂能力强,师幼关系民主平等;围绕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能很好的抓住关键性提问,缓解设置合理,过度自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提问让幼儿发挥想象,这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讲述空间里大胆,积极,主动,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的体验中得到发展。整节活动,幼儿讲述的兴趣很浓厚,能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了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但这个活动欠缺的是未能让幼儿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的美丽梦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非常不错!老师上的很棒!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内容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活动都把说话的主动权都给了孩子,老师善于总结孩子的话,并进行提升。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也做到面面俱

我听了语言活动《美丽的梦想》,受益匪浅。这节语言课的素材有趣、富有时代感、贴近幼儿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调控课堂能力强,师幼关系民主平等;围绕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能很好的抓住关键性提问,缓解设置合理,过度自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提问让幼儿发挥想象,这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讲述空间里大胆,积极,主动,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的体验中得到发展。整节活动,幼儿讲述的兴趣很浓厚,能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了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但这个活动欠缺的是未能让幼儿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的美丽梦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非常不错!老师上的很棒!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内容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活动都把说话的主动权都给了孩子,老师善于总结孩子的话,并进行提升。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也做到面面俱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庄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都呈现内在的一致性。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于人之“在”。在当代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或许哲学能够慰藉一下我们的心灵。我们或许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寻找到或多或少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哲学;当代社会;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质而言,道不是人的认知对象, 而是需要用人的整个生命去直觉体悟的存在者; 换句话说, 道并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实体, 而是就存在于人自身和万事万物之中的自在者。人对这一自在者的把握不是通过理性思维, 而要凭借超理性的直觉。而怎么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直觉呢?在庄子看来,第一步是“外天下”,即忘却纷繁的世俗杂务,将他们排除在心灵之外,使人的本心不要为俗物所缠绕,以便静心息虑。第二步是外物, 即忘却外在事物, 让心灵不要为外物所役使。心役于物, 则心念外驰, 不能专心自守, 容易导致本心的迷失。第三步是外生, 即忘却自己的生命。 人生而有命, 所以常常会执着生而厌恶死。但人本来和宇宙万物是一体的, 并没有生命。以庄子齐物论观之, 人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 而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人活着时恋生恶死, 死后反而会恋死恶生。1因此, 生和死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存在状态, 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需要执着生, 也不需要害怕死, 生死本为一体。由此言之, 所谓外生也就是齐死生、泯物我,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浑然一如的境界。 庄子哲学虽然注重对得道和体道境界的精神追求,但同时并不认为理想的人生是空中楼阁, 而是应该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因此, 庄子并没有将得道境界和日常生活的技艺割裂开来, 认为道就在技艺当中, 道和技艺是一体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 直觉成为沟通道和技艺的桥梁, 将人生命中的形上追求( 道) 和日用生活( 技艺) 结合在一起, 成就了一种高超而平凡的人生样态。 对比与庄子生活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有了极大的不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如今的社会依然是人与人打交道,依然是人来统治这个世界。尽管各种各样的制度、政策是那么的先进,但是人与人之间也做不到完全平等。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是保持着原始、淳朴自然的“至德之世”。庄子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我们 正在构建一个民族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为基础的。因此,“至德之世”的理想之国最终必然获得它的现实状态。 庄子也崇尚无为。无为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的。例子就不用多说了。可是庄子的无为却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庄子的无为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要在自己去努力尝试过后才能“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则是劝诫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别钻牛角尖,坦然处之。 庄子也在他的思想中描绘了理想的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在《逍遥游》篇中,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凭借天地之正道,驾御“六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 以遨游乎无穷者,是无所待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已然达到了“与造物者为偶,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的神秘境界。因超越了“我”与“非我”的区别,所以他无己。道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与道合一,故无功。他也许治理天下,但他听其自然,让每个人自由发挥其能力,因此圣人无名。庄子的“圣人”、“神人”、“真人”拥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他们成为以后道教构造神仙形象的原本。庄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自由全面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哲学思维不应与情感和想象绝缘——论《庄子》语言的多义性、随意性与模糊性(一)

哲学思维不应与情感和想象绝缘——论《庄子》语言的多义性、随意性 与模糊性(一) 【内容提要】 先秦诸子中,庄子语言——寓言、重言、卮言,向有汪洋恣肆、波奇云诡、瑰丽奇谲、仪态万方之评。然它却能展示最为奇妙、深邃、超前的哲学思考。尽管如此,庄子语言却有很大的多义性与模糊性。【关键词】关键词:庄子;语言;多义性;模糊性 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庄子》仿佛是异峰突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庄子是中国早期的哲学家,也是一个无拘无束、思想相当开阔的文学家,在先秦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不象某些学者那样一本正经侃侃而谈,而是海阔天空谈笑风生。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端,机趣横生,随口编几则故事,像是信手拈来,却又妙语如珠,几乎每个故事都寓意甚深,很有哲理韵味。俗话说,文如其人,只有心胸开阔、思想放任、思维敏捷、语言多变的文学家才会有这样的手笔。清刘熙载说:“《庄子》之文,如空中捉鸟,捉不住则飞去。”“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1](P183)高似孙评论《庄子》的语言风格时说:“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迤演,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泛滥乎天下;又如万籁怒号,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2](P776)明显地道出了《庄子》语言具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之特点。但他的语言,除上述特点外,还具多义性、随意性和模糊性。一

多义性、随意性与模糊性是庄子的语言风格与特点之一,其后学在《天下》篇中概括得最好: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抃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与本也,宏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3](P478) 庄子在文章中大量运用那充满“谬悠(虚远)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不着边际)之辞”的“三言”——卮言、重言和寓言。这是《庄子》作者选用的理论思维传达中介,也是一种带有文学意味的媒介和载体。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指自己的言论奇特反常、漫无边际、虚无缥缈,语义多变,模糊不清。《庄子》确实与诸子之书不同,视野博大而不守常规,不仰仗引经据典寻求历史的依据。其中人物故事都为申述自己的观点服务,或者经过改造,或者纯属臆想,更无须说那些近于神话的浪漫幻想。 哲学思想不应一概排斥具象参与,不应与情感和想象绝缘。庄子以他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观摩课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观摩心得体会 本周三,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省级优质课的观摩活动,一天半的安排很充实,并且在回程的路上大家还是在讨论心得,意犹未尽。由此可见,这次的活动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面我就xx老师上的这课xx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的。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教师语言优美,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整堂课杨梅教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带领学生在德国街头欣赏花海,畅游其间,品悟德国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且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在教师语言的感召下,听课的老师也收到了美德熏陶。 5、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通过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入手,培养学生感悟情感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正的将学生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浅析庄子庄子哲学中天人关系

浅析庄子哲学中的天人关系 张云天 摘要: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全面理解我国古代哲学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庄子以“自然”来说明天的含义,首次提出天与人的矛盾关系问题。通过“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理论的提出,庄子从二者的统一性与对立性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天人关系,深化了理论基础,使天人关系这一古老的哲学论题焕发了勃勃生机。本文从庄子的天人关系理论出发,对其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和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庄子及其思想。 关键词:庄子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观念的变化 现代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曾经将中国的古典中出现的“天”的类型分为“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五种,日本现代学者也将其分为“宗教的立场”、“哲学的立场”、“科学的立场”三种类型。今年来,我国学者主要把“天”的概念分为三种进行研究,第一种作为巫术性、宗教性的主宰者或鬼神的“天”;第二种作为哲学性、伦理性的规范或规律的“天”;第三种作为科学性、物理性的天空或法则的“天”。 1.周代的“天”观念及“天命”思想 天的观念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它原本是西周时代的主宰神,其先驱就是商代被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神。《尚书·大诏》曰: “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诗经·邺风·北门》曰: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左传·哀公二十九年》有云“天祸郑久矣”。从这些关于天的记载来看,西周时期所说的天与殷商时期所说的“上”和“帝”具有相同的意义,也是一个宗教概念,指能够主宰人事吉凶祸福的人格神。这些作为具有超越自然界与人间一切事象力量的神而被信仰,称为了后来中国的各种各样“天”思想之源。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天”除了巫术和宗教意义上外,还具有伦理价值上的尝试,给有德者赋予“天命”一类的吉福,带给不德的为政者以夺取“天命”一类的凶险。殷纣王因不德的缘故失去了曾经有的“天命”,而被驱逐下了统治天下的王位,而周武王则是因有德的缘故新受了“天命”而即位为新的天子。为了确保“天命”,维持王朝,使国家安定,就需要有被“天”承认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祭祀和礼乐教化等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天”观念的变化和天人关系的提出 西周末年,无神论思潮流行,至春秋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上帝的权威衰落,宗教意义上的天命论遭到批判。随国季梁以重民思想否定神的权威,他说: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周内史叔兴说:“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吉凶由人。”他将人事与天灾区分开来,否定了天的意志;郑国子产也说:“天道,人道迩,非所及也”,表现出天人之分的思想。 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天人关系的论争更加活跃,孔子强调人的理性自觉,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人为。孔子重视作为人们都应该知道的对象“天命”,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五十而知天命。”同时他虽然承认“天命”的存在而使用了这个词语,但却革新了其中所包含的旧内容。他在《论语·先进》中面对颜渊死时,说道:“噫,天丧予,天丧予。”这里的“天命”更侧重于存在人间力量的彼方,起作用的社会规律。[1]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道家的核心概念 庄子思想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他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不一定合拍。古代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个启发,但不是主导的。 道的概念,是关于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内在法则的意思。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设定。这是人类无法认识亦无法证明的东西。(举例:我以前读到过的新闻报道,是说一个德国的天文学家天天看天象,但是跳楼自杀了。因为他天天看天象的缘故,所以感觉人类自身是渺小的不可思议的。据我看书得知:在银河系中类似于太阳星系一般大的星系总共约有1千亿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有2千亿。两者相乘可得宇宙中大概有200万亿个太阳。地球的体积和太阳是无法比拟的。(一)道的三大特点: 我们应如何在宏大的世界中寻找到事物的本源。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学说中提到上帝的概念时指出:任何科学手段都不能证明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所以上帝是不能用逻辑去推定的。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一共三种,科学、逻辑和经验。上帝是三者之外的存在。上帝其实只是人类的必要设定。我们只能这样设定:万物必须归于一。若万物不统一,只是单独的毫不相干的存在,则世界将是一片碎片。就人类的思维来说,从多神教转到一神教,其实它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一神教中很清晰的表达了“万物统一于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多神教中,神是一种经验的事物和表达。一神论是世界归于一元的设定。虽然一神论是如此的古老,但是它依然十分强大,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即万物归源于一的思想。 A道的原初性特点 道德的概念和上帝的概念十分近似。道德概念是世界的本源和法则。老庄哲学仅仅是一个设定,它既不是发现也不是证明。道,是先于一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存在。从第一种理论的角度讲,世界是没有开始的。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和上帝创世的理论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冲突。但宇宙大爆炸是有一个开始的。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动力是来自于上帝的()。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讲,宇宙是没有开始的。它不能与神的理论相结合,所以是不能为教廷所承认的。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有开始。这是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最终无法解释的东西。人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宇宙是有开始的这一理念。比如说,关于宇宙大爆炸起源于“元物质”。“元物质”的特点就是质量非常大但体积接近于无。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描述方式。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的方法其实与神学非常相似。关于这个理论,霍金说:“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所以在大爆炸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上帝以前世界是什么,是没有答案的。 B道的独一无二的的特点 人类的很多伟大智慧其实很简单。所以世界的本源必然存在一个设定,必然存在一个原初的图设。道和上帝都只是建立世界图设原初的原点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的元物质。在描述世界产生的元物质时,世界所表现的特点就是“一”。上帝是开始,上帝也是一切;道是开始,道也是一切。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阐述“一”内涵。如: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角度。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另外一个对等物的存在。简而言之,若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一个对等物的话,道就不能成为世界的唯一的本源了。比如神学中的最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