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C.热量不足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广布

2.下列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 )

①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

②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③化石能源丰富

④图中河流含沙量较大

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受益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经纬网可确定,该流域地处黄土高

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该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第2题,我国北方

为落叶阔叶林;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经过

山西。

(2015·德州高二检测)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4.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3选C,4选C。第3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4题,③④⑤三个地

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2015·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解析】5选B,6选A。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第6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015·株洲高二检测)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

康”城市,据此回答7、8题。

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7选B,8选D。第7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8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2015·秦皇岛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完成9、10题。

9.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10.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降水少,光照强

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

【解析】9选C,10选C。第9题,图甲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由图甲可知,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10℃,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选项四地中,东北、华北位于温带地区,海南岛位于热带,长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第10题,甲图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影响一年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太阳辐射,乙、丙两图是气温短时间变化,受冷空气、云层厚度影响大;甲图7月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昼较长。

(2015·日照高二检测)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回答11、12题。

11.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12.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悬殊,主要是由于( )

A.纬度不同

B.耕地数量差异

C.市场需求不同

D.工业基础差异

【解析】11选A,12选B。第11题,中部六省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其他选项不属于共性特征。第12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

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其人缘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经济迅速发展。第(2)题,打造城市群过程中会给环境、交通、就业等带来很多问题。第(3)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能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带动经济的发展。

答案:(1)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优惠政策。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3)①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

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14.(2015·淮安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黄河金三角地区(图甲)是跨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 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图乙)

(1)运城属于________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区,其服务范围比太原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利于承接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________指向型工业转入,并解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省区形状判断,运城属于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运城的服务范围比太原小。第(2)题,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

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政府政策支持,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动力指向型工业。第(3)题,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考虑。读图乙,图中污水经过处理后又再次作为中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成了建材厂的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取得了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答案:(1)山西 东部季风 小

(2)动力 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

(3)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作答)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六章_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班级姓名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单元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C.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D.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2~4题。 2.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 A.①② B. C.③④ D.②④ 3.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①煤②铁③石油 A. B. C. D.①②④ 4.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多③土壤肥沃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B. C. D.①②③④ 5.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的邻国分别是( A.朝鲜、俄罗斯 B. C.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印度 6.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和平原 B.高原和平原 C.高原和山地 D.山地和盆地 7.未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是() A.嫩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鸭绿江 8.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是( A.黑龙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黄河 9.东北三省没有跨越的温度带是(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10.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到东北谋 生创业的艰苦历程。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11.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 A.东北平原 B. C.珠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1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

【初2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初2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的是建立在祖国篇的基础上,主要是对的综合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 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 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 二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 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 形成--"风成说" 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有多层古土壤 [承转过渡]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 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有利条件:①区位因素:南邻南海,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②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 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P53活动1、2。3 1、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 方向。 2、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产品也主要通过 港澳贸易渠道出口,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3、辽中南和珠江三角洲的比较:导学练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一、地理位置:P60活动1、2 1、位于云南省的南部,我国的西南边陲,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 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特,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热带动物王国”。 3、这里少数民族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诱人. 注: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这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60活动2 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2、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P63活动2、3 重振对策:P63活动2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9届湘教版: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2011年12月26日上午,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它的开通运营,将形成连接香港、深圳、广州的快速铁路通道,并与珠三角快速轨道网衔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协作,促进共同繁荣,提升国际竞争力。据此完成1~3题。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为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河流纵横交错,但由于河流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D.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2.港珠海大桥的建设运营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是() A.交通落后一直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B.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3.下列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自改革开放至今所经历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1~3.【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流交织成网,水运发达,由于受山地的阻隔,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较小。第2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人员流动性增强,内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运输需求增大。目前珠三角的产业主要是向外转移,因其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其产业不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第3题,珠江三角洲工业起步借助于当地原料加工和廉价劳动力,工业转变呈现出由原料指向型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近年来逐步向技术指向型转变的趋势。 【答案】 1.D 2.B 3.B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把黄土高原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结合右图,回答4~6题。 4.造成黄土高原图示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不断上升 B.地壳断裂作用 C.流水作用形成的水土流失 D.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荒漠化 5.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与图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关系密切的盛行风是() 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高原、山地B南方地区——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C西北地区——山地、丘陵D青藏地区——高原、山地 3.北方地区中,各地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均在地势第三阶梯上B河流均有较大的含沙量 C农作物均为一年两熟D1月份平均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 4.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锅庄舞 5.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1)北方地方(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 A(1)(3)B(1)(3)(4)C(2)(3)D(2)(3)(4) 6.某中学初一(3)最近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说他们那寒假长达40天,滑雪是他喜爱的运动。他可能来自() A杭州B深圳C哈尔滨D珠海 7.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A阴山——黄河—线B巫山——长江一线C南岭——珠江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 9.四川盆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0.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存在差异B耕作制度存在差异C光热条件存在差异D降水量存在差异 11.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B气候C海拔D气压带和风带 6.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C.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藏地区海拔最高,气候严寒,冰川广布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地理位置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 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1)外围是黑龙江、鸟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气候特征 1.属温带季风气候 (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一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四、城市分布 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初中地理 《认识跨省区域》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认识跨省区域》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此项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面崎岖 B.沟壑纵横 C.一望无垠 D.雪山连绵 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地表植被茂盛、地表有坡度 B.地表没有植被、地表平坦 C.地表有少量植被、地表平坦 D.地表没有植被、地表有坡度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千沟万壑 B.土层疏松 C.毁林开荒 D.地形破碎 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为 A.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B.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C.自然灾害少,人类生存条件好 D.环境容易破坏,但也容易恢复 6.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A.计划生育 B.火山喷发 C.人多地少 D.气候寒冷 7.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A.地震 B.台风 C.旱涝 D.寒潮 8.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学说,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A.水成说 B.风成说 C.风水相说 D.风水雨相说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9~12题。 9.长江沿江地带有四个特大城市,它们从东往西分别是 A.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上海市 B.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上海市 C.上海市、南京市、重庆市、武汉市 D.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

10.南京所在的城市群是 A.长江中游城市群 B.长江上游城市群 C.长江下游城市群 D.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1.沿江“汽车工业走廊”是以等主要城市构成的 A.上海、武汉、重庆、四川 B.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C.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D.上海、南京、马鞍山、武汉 12.图中的A是 A.汉江 B.京杭运河 C.淮河 D.南水北调工程 13.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日益严重 A.水土流失 B.低温灾害 C.环境污染 D.酸雨 14.乘轮船从重庆出发到上海,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重庆---九江---南京---上海 B.宜昌---武汉---南京---上海 C.重庆---武汉---湖口---南京 D.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15.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是 A.平原和高原 B.平原和盆地 C.平原和低山丘陵 D.低山丘陵和高原 16.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是描述长江的景观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17.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 18.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是 A.煤炭资源 B.水能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石油资源 19.长江中下游是长江流域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A.泥石流 B.寒潮 C.洪涝灾害 D.地震 20.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A.能源 B.技术、信息 C.矿产 D.旅游业 二、非选择题: 21.将下列城市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业基地连接起来:(4分)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重庆、宜昌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武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 1 课时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可划分哪四大地理区域? 3、尝试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二)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有何不同? 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五带、地形区、工业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的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3,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请你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的家乡所在的地理区域。 (在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的美称。) 2.读P3图5.2:说明划分区域的理由? 山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颜色、等高线密;——林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农耕区(农作物分布)。 3.读P4图5.4: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限。 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黄、渤海季风区的北部,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以南,以东, 东南部临、海季风区的部,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西北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课堂活动 1.读P5图5.5:请你说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它与四大地理区域的

(怀化专版)2017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教材知识梳理八年级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精讲精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怀化课标解读 ,怀化知识梳理 地理位置与 自然环境范围与位置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总面积:78.8万平方千米位置:中国东北部绝对位置(经纬度) 相对位置:邻国、邻省、临海等 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 半环状三带外围:流域低地 中间:山地丘陵 内部:广阔平原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人口与城市人口总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山区人口偏少 我国少数民族主 要分布区之一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城市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分布: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主要城市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造船、石化、服装、旅游、水产等 交通铁路运输为主 产业分布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等 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经济作物的分布 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①水源充足;②黑土地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湿润; ④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 农产品商品率高 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条件:①煤、铁、石油矿产丰富;②交通便利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石化、造船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较好的工业基础;③便利的交通; ④优越的地理位置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 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 困难与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 振兴措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怀化考点突破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

认识省内区域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评测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5分)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 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与_____ __地区隔海相望,有利于发展业(列举一项即可);西双版纳位于省的南部,与国、国接壤,与国、国水路相连,有利于发展业(列举一项即可)。 2.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是_ _______,西双版纳最显著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是___ _____。 3.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珠江三角洲较特殊的人文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西双版纳发展经济的人文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 。 4.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当地的化进程,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____________ 等部门的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5.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C.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C.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来自香港7.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C.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8.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京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与京沪线 B.京九线与京沪线 C.京广线与京九线 D.京九线与焦柳线 9.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油棕 D.甘蔗

八年级地理下册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检测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的崛起座座金山。”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西部地区 2011年12月19日,媒体称世界经济“寒流”来袭,已经对我国的外向型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试图在夹缝中寻找新的商机。据此完成2、3题。 2.近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比例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B.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到 C.远离消费市场,人才储备不足 D.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 ( ) A.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力度 B.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D.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要 4.2011年12月6日深圳特区报:“香港与珠三角的创新未来”论坛日前在香港举行,来自美国、中国内地及台湾的科技、工程界精英聚集一堂,就创意教育、科研政策展开探讨。与香港合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优势有()A.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B.雄厚的资金 C.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D.科学的管理经验 5.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以冶金工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 D.以需要劳动力多的加工制造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地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壤退化 D.转化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7.与我国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呈下滑趋势无关的叙述是() A.旅游景点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没有国际化 B.周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C.旅游景点内容独特,对旅游的吸引力较大 D.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大 中新社昆明2012年1月29日电就在省内外游客在春节黄金周畅游西双版纳野象谷之际,热带雨林中的野生亚洲象群也不甘寂寞,自大年初三(1月25日)以来,它们连续四天走出森林,和游客一同在野象谷景区里过大年、闹新春。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惟一地方 B.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都是西双版纳密林中的特有景观 C.西双版纳密林中以樟树最有名,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D.西双版纳地区称“亚洲天然植物园”,拥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等各种树种 9.西双版纳地区特有的珍奇动物是() A.绿孔雀和大熊猫 B.亚洲象和长尾猿 C.长嘴犀鸟和丹顶鹤 D.亚洲象和华南虎 10.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指:() A.黄河水 B.祁连山冰川、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长江水 11.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三大卫星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横断山脉 B.河西走廊、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D.河西走廊、四川盆地、横断山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知识点(新版)湘教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较少。(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C.热量不足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广布 2.下列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 )

①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 ②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③化石能源丰富 ④图中河流含沙量较大 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受益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经纬网可确定,该流域地处黄土高 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该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第2题,我国北方 为落叶阔叶林;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经过 山西。 (2015·德州高二检测)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4.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3选C,4选C。第3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4题,③④⑤三个地 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2015·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 活动 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 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活动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 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 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 活动 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 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认识省内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题复习测试(教师版) [例1]: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口,②海,④铁路,⑤市,⑥市,⑦铁路 (2)珠江三角洲地处带(选填热、亚热、温),濒临海洋,因此降水,平原广阔,密布,发展农业条件优越,形成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出口的;此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什么有利条件 (4)外向型经济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几年却逐渐失去了台商的青睐,其原因是什么? (5)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6)在图中填注两个特别行政区、珠海、深圳。 [答案](1)珠江南海京广广州东莞京九(2)亚热带多河网(3)港澳临近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可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劳动力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利于产品外销 (4)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大批台商前来投资设厂。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5)轻工业重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铁路、公路、海运便利;工业基础较好(6)略 [解析] 本题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训练。比如: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什么有利条件:临近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可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劳动力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利于产品外销。 [例2] 读我国某高原景观图和民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是高原景观图,这里地表形态特征是,造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2)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3)有关该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②大力植树种草 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④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4)B图民居是。 [答案] (1)黄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2)①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3)②③④(4)窑洞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比如: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练习:第24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课后训练达标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189(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9·日照检测)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回答1~2题。 1.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2.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悬殊,主要是由于() A.纬度不同B.耕地数量差异 C.市场需求不同D.工业基础差异 解析:第1题,中部六省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其他选项不属于共同特征。第2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 答案:1.A 2.B (2019·九江检测)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3~4题。

3.重庆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4.成渝经济开发区()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 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解析:第3题,重庆在四川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并不是在四川盆地中央。由图示可知降雨多的夏季浓雾频率并不高。凝结核多不是由居民取暖造成。第4题,长江上游落差大,不利于通航。重庆南部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不好。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资源支持。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是重庆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答案:3.A 4.C (2019·太原检测)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5~6题。 5.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 6.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