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二、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

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

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

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

名词解释: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

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

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 简述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了经文歌特

有的“复歌词”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5.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新的记谱体系等节奏技术的运用变化音的终止式。

马肖:,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30年至1600年)

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明确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欧洲音乐文化趋于统一,声乐、器乐表演艺术水平大为进步。复调音乐开始步入黄金期.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

16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诞生了最早的歌剧。

6.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7.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

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

代表人物:利奥纳尔·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

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迪费和班舒瓦

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

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在英国音乐影响下,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声部突出,多采用三和弦,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独立性。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

8.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一路德众赞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

式。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形成。后逐渐增添了和声、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9.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

帕特斯特里纳: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

他以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发展。他的创作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曲,250首经

文歌。50多首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歌。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10.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

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

从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虽然只有短短的5个月学习西方音乐史,但是我受益非浅。在还没有上西方音乐史之前,就听大四的学姐和学长们说,西方音乐史这门课,不但知识丰富有意思,更主要的是上西方音乐史的老师知识渊博,上课生动。但是“口说无凭”,我带着疑问来上第一节音乐课,结果真的是名副其实。杨老师在科隆大学读完博士回来,上他的课斯毫不觉得课的乏味,因为他能为每一阶段或者每个人物讲出一个故事来。正因为杨老师讲课入胜,治好了我上课打盹的问题,以致能让我更认真地听讲。这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前所未知的知识,更充识了我对西方音乐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讲讲在这门课上我到底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在这些时间里,我主要学习了西方音乐的6个时期的知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这6个时期,每一个时期

都会本时期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主要讲的是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中汲及到音乐形式、音乐思想家、音列体系的产生和主要的器乐,而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世纪时期音乐主要学到了发展初期的天主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功能和特征,还了解到了五线谱的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时间。世俗音乐的发展和主要的器乐。在没上西方音乐史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五线谱是怎么样产生了的?也不知道五线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对于一个学音乐的来说无疑是一个失败和耻辱,直到学习了西方音乐史我才知道五线谱的产生时间和发展。五线谱的前身是生产于8世纪的纽姆谱,大约在10世纪,音乐理论侬、作曲家、僧侣圭多发明了四线谱。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创作了有量记谱法,到15世纪时,线谱才渐渐定型为五线谱,由引产生了五线谱并一直延续至今,可见,五线谱的历史也算悠久。

文艺复兴时期我学到了和种音乐乐派,每一乐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标志,了解到了在中世纪发展起来的世俗音乐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多种声乐体裁,并学习到了这一时期的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我学习到了这一时期歌剧的起源和发展,并产生了大型声乐套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轩具有代表性音乐家,像歌剧之国的意大利,法国、德国,也见识到了器乐的发展。

古曲主义时期对于我来说是最熟悉的,因为在学习钢琴弹奏时,我多数是接触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学习了西方音乐史后,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除了产生了伟大的古典乐派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外,歌剧和器乐随着三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产生了一种新器乐体形——奏鸣曲。

浪漫主义时期给我印象最深是这一时期的标题音乐,由产生到完整并拓展让我更了解到了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并不是一味地套取古典时期,而最重要的是吸收其精华部分并有自己的新创作,标题音乐就是一个新创作,并且把交响曲摆脱了由原来的四乐章结构,创作出了五乐章交响曲,这并没有使音乐繁琐,而是使音乐更加地完整和生动,加上标题音乐,更能使音乐欣赏者们了解作曲家作曲的心境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让音乐更加容易融入欣赏者的思想和总识。

但是这六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每一个时期里都有器乐和乐器的发展,第一台的古希腊管风琴,1709年制造的第一架钢琴一直到浪漫无边际主义时期的器乐,是一

个质的变化也是一种飞跃,所以随着乐器和器乐的发展,各种音乐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像一条导火线,贯穿着西方音乐发展的始终。

所以在这一年里所学到了西方音乐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上学期期末考时,要求我们闭卷考,这就迫使我们去背西方音乐的内容。刚开始时我也觉得很痛苦,因为这内容实在太多了,而且要在5天之内都在记住,实在太困难了。但是后来我发觉给我带来了具大的好处。经过几天气复习和背诵,我记住了很多内容,比如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生平与故事,并运用到了大四实习的三个月时间里,能使我把教学过程和内容变得更生动,能吸引学生生的注意力,也让我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地了解,并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辽宁师范大学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 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75分) 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着,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次修订版、第三次修订版。 考试大纲及考试提示(以第二次修订版为例): 考查重点:第二、四、五、七、八、九、十、十三章内容 第二章《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主要把握学堂乐歌传入、发展的历史脉络、代表人物以及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上)》和第五章《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下)》这两章,重点把握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初期建设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创作特色。 第七章《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重点把握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创作现象、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点、意义及影响。 第八章《“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第九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和第十章《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这三章,主要考查“左翼”音乐运动中的重要领军人物聂耳、贺绿汀、吕骥、张曙、任光以及冼星海等人的音乐创作思想、风格特征以及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六章《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的音乐》,第十一章《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江文也的音乐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的音乐生活、音乐创作》这两章,可进行比较阅读,重点把握作曲家的创作。 第十三章《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及其各类音乐创作》,重点把握新歌剧的兴起与发展;有关民族新歌剧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运动中的生成与发展,还可参阅郭建民、赵世兰、赵燕等合着的《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一书中的有关章节。 西方音乐史(75分) 使用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考查重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考试大纲: 一、古代希腊、古罗马音乐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特点 2、常用乐器 3、音乐理论 二、中世纪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概念及分类 2、复调的兴起 从奥尔加农到经文歌 3、世俗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及其音乐特征 三、十四世纪“新艺术” 1、“新艺术”概念、特征 2、马肖的创作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概述 1)勃艮第地区的音乐及迪费的创作概述 2)法-佛兰德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等人的创作风格特点 2、世俗音乐的发展 1)意大利牧歌、尚松的概念、特征 2)宗教改革及众赞歌 3)帕莱斯特利那的创作风格及历史贡献 五、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1、巴罗克音乐的特点概述 1)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佛罗伦萨歌剧、威尼斯歌剧、那不勒斯歌剧及英法德的早期歌剧 2)器乐的发展及分类 (1)弦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2)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3)亨德尔、巴赫及其创作要点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历史地位,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的主要措施,代表作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奥歌唱剧,英国民谣剧 3、海顿和莫扎特及其创作要点 4、贝多芬的创作分期(三个时期的特征及代表作),创作要点,历史贡献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22

西方音乐: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文明)基础上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创作体系。(名解\填空)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古代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明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 一历史地位:(填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艺术音乐精神的源头(音乐史)二音乐文化 一、音乐内容 1神话传说music=muse(谬斯) 2荷马史诗(1)《伊里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 (2)《奥德赛》思索人生 3 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 写抒情诗的诗人: (1)(最早的)特尔潘德 (2)擅长写战歌的:提尔泰俄斯 (3)擅长写爱情诗歌的:萨福(女) (4)擅长写合唱的:品达罗斯 (他被后人推崇为“崇高颂歌的典范”) 4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悲剧:(tragedy) (1)源于酒神节的祭祀 (2)由合唱、独唱、对话交替组合,造成音乐的戏剧性 (3)用乐器伴奏 (4)内容大多是家族之间的复仇与惨杀 (5)在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高峰 (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①埃斯库罗斯(Aischulos) ②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③欧里庇德斯 (Euripides)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二、音乐特征 1 单音音乐形式 2 音乐与诗、舞相连,三位一体 3 声乐占主导地位 4 节奏第一,旋律第二 5 形成音乐理论体系(1)字母记谱法 (2)古希腊调式①多利亚调式 ②弗里几亚调式 ③利底亚调式 ④混合利底亚调式 6乐器(名解):(1)弹拨:①里拉(又叫里尔琴)(Lyre) 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 ②基萨拉(Kithara)

(2)吹管:①阿夫洛斯管(Avlos) 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 ②西林克斯(又叫潘神排箫)(Syrinx) 三、形成西方艺术音乐的精神要素 科学性超越性矛盾性(理性和感性“二元性”)科学的创作基础超越的创作主题矛盾的创作特征 四、古罗马文明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 基督教的诞生(公元1世纪) 答题方法:乐器=时代+类型+特征+原文 例:阿夫洛斯管:古希腊吹管乐器,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Avlos)。 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约476-1300年) 一、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填空),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史上由单 声向多声(复调)音乐过渡时期。音乐分两类:宗教(艺术音乐)、世俗(民 间音乐) 二、音乐文化: 一、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1 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 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约公元9世纪末,在查里曼大帝的 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2 历史意义:(1)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 (2)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 (3)西方近代音乐创作的基础 (4)随着圣咏的推广,形成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的发展 3 基本特征:(1)单声部(2)无伴奏(3)无固定节奏(4)纯男声演唱 (5)内容选自《圣经》(6)拉丁文歌词(7)9世纪后用纽姆谱 和四线谱来记(8)采用教会调式(9)风格冷静、超脱、肃穆 4 用途:(1)日课经文(office)或(Daily office) (2)弥撒仪式①特定弥撒(prape) ②常规弥撒Ⅰ慈悲经 (常规弥撒五部分)Ⅱ荣耀经 Ⅲ信经 Ⅳ圣哉经 Ⅴ羔羊经 5圣咏的发展 横向(1)附加段(trope)p23 在原有雷高利圣咏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 形成圣咏的扩展。 (2)继续咏(sequence)p23 在弥撒礼拜中,继续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 歌词,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为 “哈利路亚附加段”。 纵向复调 综合宗教剧(latin drama)p24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

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

广州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史常识

广州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史常 识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2014广州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史常识 (四) 2014广州天河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明天(9月13日)正式开始,报考的考生们准备好了吗。在教师招考试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很重要,尤其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今天中公小编帮考生整理了一些西方音乐常识,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1.三重奏鸣曲:17世纪后半叶的奏鸣曲通常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记谱上是三行乐谱。 2.独奏奏鸣曲:需要一个高音乐器和两个通奏低音演奏者合作。 3.巴罗克时期(德国)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方是德国,主要体裁有三种: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技巧性比较高),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还有少量的舞曲。 4.德国着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扎豪,巴赫。 5.古钢琴:拨弦古钢琴(也叫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体裁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两种。组曲是17世纪最后25年间定型的,来自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有:德国阿拉曼德舞曲、法国库朗特舞曲、西班牙萨拉班舞曲、基格舞曲。 6.古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 7.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库普兰,古钢琴。 8.意大利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弗雷思科巴尔第。

9.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 10.巴罗克的器乐协奏曲:分三大类:1.大协奏曲,是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乐队之间互相抗衡;2.乐队协奏曲,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3.独奏协奏曲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队而作的。 相关推荐: 要了解更多广东教师招聘讯息,请访问。

西方音乐史音乐资料

001古希腊音乐《塞基洛斯歌》 002.格里高利圣咏 003德国恋诗歌手《我的生命此刻充满喜悦》 004法国游吟诗人歌曲《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 005.马肖:圣母弥撒曲 006.杜费:脸色苍白 007.奥克冈:用Mi-Mi音的弥撒曲 008若斯坎:经文歌《耶和华作王》 009.拉絮斯:回声 010.帕勒斯特里那: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 011.G.加布里埃利:圣乐交响曲——为多声部而作 012众赞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 013.蒙特威尔第:你与世长辞——选自歌剧《奥菲欧》第二幕014.珀赛尔:迪多的悲歌——选自歌剧《迪多与埃涅阿斯》015.科雷利:三重奏鸣曲 016.大库普兰:《羽管键琴作品集》选段 017.维瓦尔第:春——选自《四季》 018.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K.119 019.佩尔戈莱西:《女仆作夫人》选段 020.亨德尔:《水上音乐》选段 021.亨德尔:哈利路亚——选自《弥赛亚》 022.亨德尔:《皇室焰火音乐》序曲 023.巴赫:快板——选自《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 024.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025.巴赫:咏叹调(Air)——选自《管弦乐组曲第三号》026.巴赫:加沃特舞曲——选自《管弦乐组曲第三号》027.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迪茜》序曲 028.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029.海顿:“五重唱”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 030.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第三乐章 031.莫扎特: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狩猎”第二乐章 032.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033.莫扎特:不要再做情郎——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034.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四乐章 035.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第一乐章 036.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037.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乐章 038.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039.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 040.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 041.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 04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一乐章 043.韦伯:邀舞 044.韦伯:猎人合唱——选自《魔弹射手》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背景及成果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西方音乐史常识十一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西方音乐史常识十 一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4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西方音乐史常识十一 1.格里格:代表作话剧《彼尔金特》、《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品集》。 2.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和传说,后期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 3.法国音乐文化:弗兰克、圣桑、德彪西、拉威尔。 圣桑: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创作题材:1.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对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3.神话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风格特征:印象派。手法:擅用简短的音乐主题、丰富的和声和织体,细腻的配器。内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的气氛。他的音乐被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 拉威尔: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包列罗”是西班牙的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除了节奏和旋律基本固定不变外,力度、和声和织体都在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成功的改编成管弦曲。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创作共同点: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但拉威尔的音乐在旋律上更宽广、生活气息更浓郁、情感更鲜明。 4.德奥音乐文化:

马勒:9部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是用中国唐诗德译谱曲。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上,两者紧密相连。写作技法特点:1.交响曲的结构有很大变动,乐章数量有多有少;2.一些作品的演出大为扩充,如《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3.总谱声部异常复杂;4. 音乐旋律保持歌曲特性;5.和声语言在后期作品中相当复杂,已显露无调性特征。 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交响诗《唐璜》、《唐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进化》、《英雄生涯》,都反映了作曲家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通过尼采的“超人”, 体现个人的自我意识。《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 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这 些作品中的音乐造型性很强,情节生动逼真,戏剧效果突出。 5.意大利音乐文化:意大利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最范之作。它的音乐让听众充分领略罗西尼的机智、调皮与 灵气、轻松流畅的风格。这部歌剧以典型的罗西尼风格征服了不同时代 的听众。可以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尔》,具 有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宏伟的场面,戏剧性情节交织着爱情,有通俗 性。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其 娅》《爱的甘醇》。威尔第:是西音史上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 的歌剧题材有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19世纪30-40年代,如歌剧《纳布科》)和文学戏剧名着(50-60年代)。当欧洲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 风格时,威尔第始终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的音 乐传统,同时也研究吸取法国音乐和德国,也包括瓦格纳的特点及对他

西方音乐史 作曲家代表曲目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 1.古希腊音乐:《塞基洛斯墓志铭》 二、中世纪音乐 2.《四旬斋前第三个主日的弥撒曲》选段 3.《复活节弥撒曲》的继叙咏 4.游吟诗人贝?德?万塔顿:《我看到云雀高飞》 5.德。迪亚:《我必须唱》 6.亚?德?拉?阿勒:《罗班爱我》 7.汉斯?萨克斯:《大卫是诚实而正直的》 8.佚名:《埃斯坦比耶舞曲》 9.平行四度与五度的奥尔加农 10.温彻斯特大教堂的奥尔加农 11.圣玛蒂亚修道院的奥尔加农 12.雷奥南的两声部奥尔加农 13.佩罗坦的四声部奥尔加农 14.康都克特:《欢呼圣母》 15.经文歌《有人嫉妒/伤心的爱/求主怜悯》 16.经文歌《她统治着》 17.经文歌《新鲜的草每》 18.维特里:经文歌《公鸡喋喋不休地叹息》 19.马肖:叙事歌《羞耻,恐惧和踌躇》 20.马肖:《圣母弥撤曲》的“羔羊经” 21.波隆纳:牧歌《一只凤凰》 22.兰地尼:叙事歌《她不再怜悯》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23.邓斯泰布尔:经文歌《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24.杜费:《赞美诗》 25:杜费:经文歌《玫瑰在近日开放》 26.杜费:弥撒曲《脸儿苍白》的“羔羊经” 27.奥凯亥姆:弥撤曲《MI-MU的“羔羊经” 28.约斯堪:经文歌《圣母颂》 29.拉索:歌曲《我亲爱的夫人》 30.拉索:无伴奏合唱《回声》 31.拉索:经文歌《女巫的预言》 32.马丁?路德:新教圣咏《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33.帕勒斯特里那:《玛采鲁斯教皇弥撤曲》的“信仰经’, 34.G加卜利埃里:《坎佐纳》 35.莫尔顿:器乐曲《武士歌》 36.约翰逊:琉特琴曲《绿袖》 37.杰苏阿尔多:牧歌《我无言离去》 38.马伦吉奥:牧歌《孤独而凄凉的荒野》 39.蒙特威尔第:牧歌《冷酷的牧羊女》 40.卡契尼:牧歌《最奸诈的面孔》 41.蒙特威尔第:牧歌《我的爱在哪里》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二、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 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 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neumes)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Pitch notation). 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 名词解释: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古罗马一.古希腊 .古希腊A 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40人们挖掘出1. 特点:2. .单声部a .自然音加变化音b 密切结合 c.音乐,舞蹈诗歌 .常有乐器伴奏d .器乐:3 代表理性思维 a. 弦乐器-里拉琴 常用于史诗弹唱),光明神(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著名人物:4 .毕达哥拉斯-a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究音乐的社会道德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a 总结:6. 但是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历史古罗马B. .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1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概述A. 世纪a. 5-15时间为公元 黑暗的十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个世纪 音乐事件B. 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1.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斯圣咏(米兰主教圣·安布罗. 编斯写圣)歌 法兰Ⅱ.高卢圣咏克的

Ⅲ. 西班牙的莫萨拉比圣咏 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编《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格里高利圣咏c.法兰一种是咏分两类,古罗马一种是克抄本,本。 的特征:d. 格里高利圣咏 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Ⅰ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弥撒弥撒仪式中使用。.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分专用、《慈悲经》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撒《羔羊经》 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Ⅲ.的直接咏唱方式 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Ⅳ姆式多利亚、弗利几亚、利调式有八种类型Ⅴ-.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西方音乐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1分) 1.德国歌剧和浪漫主义的歌剧诞生的标志是___. A.《自由射手》 B.《魔弹射手》 C.《欧利安特》 D.《魔笛》 2.主导动机是___首创的. A.柏辽兹 B.帕格尼尼 C.李斯特 D.韦伯 3.固定乐思是__首创的。 A.门德尔松 B.李斯特 C.莫扎特 D.柏辽兹 4.标题性序曲是__首创,标题交响曲是__首创 A.贝多芬 B.梅耶贝尔 C.唐尼采蒂 D.威尔第 E.拉威尔 F.门德尔松 G.柏辽兹 H.奥芬巴赫 I.瓦格纳 5.交响诗体裁是__首创 A.莫扎特 B.舒曼 C.海顿 D.李斯特 6.主题变奏手法是由___首创。 A.李斯特 B.贝多芬 C.肖邦 D.莫扎特 7.被誉为意大利第一步赋于战斗性的正歌剧是____? 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B.《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C.《威廉退尔》D《唐克雷蒂》. 8.1829年罗西尼创作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9.1816年罗西尼仅用2个半星期完成了____,这也是其喜歌剧创作的高峰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10.《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奠定了__在法国以及欧洲的巨大声誉 A.兰迪尼 B.唐尼采蒂 C.贝里尼 D.柏辽兹 11.____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2.代表作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____.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3.一生就一部歌剧《费得里奥》的作曲家是___。 A.海顿 B.舒曼 C.贝多芬 D.莫扎特 14.___的代表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将俄罗斯专业音乐提升到欧洲强国水准 A.格里格 B.格林卡 C.斯特拉文斯基 D.柴可夫斯基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追求感官印象的___. A.美感 B.体验 C.描绘 D.抽象 16.____前奏曲基本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A.《海》 B.《欢乐岛》 C.《牧神午后》 D.《水中倒影》 17.第一部真是主义的意大利歌剧是______. A.普契尼《图兰朵》 B.莱翁卡瓦罗《丑角》 C.威尔第《奥赛罗》 D.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18.(匈牙利)20世纪最成功的民族主义作曲家是____. A.艾凯尔 B.格林卡C莫纽什科. D.贝拉.巴托克 19.格林卡第一部歌剧《____》 A.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B.《伊凡.苏萨林》 C.卡玛林斯卡亚 D.《为沙皇献身》 20.___为话剧《彼尔.金特》配乐。 A.格林卡 B.瓦格纳 C.格里格 D.德沃夏克 21.___的歌剧创作是戏剧、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并坚持“音乐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 A.拉威尔 B.瓦格纳 C.威尔第 D.罗西尼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笔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德奥歌剧: 瓦格纳乐剧改革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西方音乐史笔记整理资料.docx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 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 年、1830 年、1831 年、 1848 年、1861 年、1871 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 19 世纪初 ~19 世纪上半叶 中期: 19 世纪中 ~19 世纪下半叶 晚期: 19 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 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的不协和弦和半音和声。瓦格纳在论著《音乐与戏剧》中提出:戏剧是目的、音乐只是 手段(认为以往的歌剧已本墨倒之)。他强调未来艺术必须以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古希腊悲剧为榜样达到再次综合。运用场幕结构、无终旋律、 德奥歌剧:诵唱旋律、主导动机、半音和声、重浓的管弦乐等改革性手段,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并改称为“乐剧” ,以替代以“歌”为主的传统歌剧。半音和 瓦格纳乐剧改革声打开了通向调性瓦解的大门。代表作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 德》、四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西方音乐史(考研资料)

湘南学院音乐系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06音乐表演专用 一、中世纪时期的音乐(476——1460年) 1、格里歌利圣咏 格里歌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天主教音乐,它是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位时统一编订的。格里歌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这是修道院僧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和弥撒(天主教、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仪式)之中。 格里歌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音乐肃穆、节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它是无伴奏的纯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其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偶有四、五度跳进,整个音乐音域较窄。它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到公元11世纪时,除了米兰和西班牙外,欧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2、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Organum)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类型: a、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它是在格里歌利圣咏的上方式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b、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个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 c、华丽的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中世纪的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Troubadours)首先产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它是游吟诗人的发祥地。游吟诗人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坎佐(canzo)、清晨骊歌(alba)、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变歌(pastoarella)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事、田园、讽刺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通谱歌的形式。 12世纪中叶,游吟诗人的风气传到法国北部和德国,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乐为“特罗威尔”(Trouvere),他们用奥依语(法国中、北部方言)来演唱,体裁与南部大致相同。到13世纪多演唱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udeau)和维勒莱(vierlai)体裁,所唱的诗歌不下于4000首。 4、中世纪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区别 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重要地位,但世俗音乐仍然不断发展。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相比,有以下区别: 1、就声乐而言,世俗歌曲是一种单音音乐,其歌曲的即兴成分很浓,常常有乐器伴奏;但宗教声乐作品,多声的复调音乐较为常见,但也有单音声乐。 2、世俗音乐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且多用地方语言;而宗教音乐的词则是散文式的,多采用拉丁文。 3、世俗音乐多采用分节歌或主副歌的形式;宗教音乐形式则多样一些。 4、世俗音乐在调式上多采用伊奥利亚和爱奥尼亚调式;而宗教音乐采用十二种教会调式。 5、世俗音乐的器乐已经产生,不仅用于声乐、舞蹈的伴奏,也用于演奏各种器乐曲;而宗教音乐主要声乐。13世纪以后,除了管风琴以外,一切乐器都被禁止使用。 第一页

考研西方音乐史复习要点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西方音乐史》复习重点(共同课)《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重点(共同课)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第二编中世纪音乐 二、复调的兴起(9-13 世纪)

四,新艺术 第三编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堪 1、迪费代表了15 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的体裁与风格,并对15 世纪下半叶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2、他更重要的成就在弥撒曲方面,真正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使其成为文艺复兴复调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3、他是第一个采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作曲家。 4、他是在创作中采用四声部织体,把低声部固定在持续声部之下的第一位作曲家。 1、他是世纪之交的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也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他的弥撒曲创作有了更多的类型和手法;经文歌是他数量最多的体裁,最能代表其个性和创造性;尚松的声部增多,形式更自由。 3、模仿在他的复调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常以赋格式的模仿(卡农)形成结构的基础。 4、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注意探索以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形象的解释与象征。 三、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什么是宗教改革? 2、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3、众赞歌是怎样产生的? 4、众赞歌的发展经历了几种主要的风格?

5、什么是反宗教改革? 6、反宗教改革时期最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是谁? 7、他的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8、什么是“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四、威尼斯乐派 第四编巴罗克时期音乐 一、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定义 2、歌剧最直接的来源 3、第一部歌剧的产生:卡梅拉塔、《达夫尼》、《尤丽迪西》(词曲作者、时间、地点、场合、题材、音乐特点)4、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剧情、音乐特点) 5、威尼斯歌剧的继续发展:卡瓦利、切斯蒂 6、那不勒斯:形成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斯卡拉蒂的贡献。 7、法国:吕利,英国:普塞尔,德国:凯泽 发展1, 二、器乐的 2,以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三、巴罗克晚期的两位大师 1,亨德尔 1、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但增加了法、英、德的因素。 2、作曲速度很快。 3、经常借用自己或他人的旧作。 4、具有驾驭庞大结构的气魄,线条简洁而宽放,主调风格为主,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宏伟的效果。 创作体裁:歌剧、清唱剧、器乐曲 重点在清唱剧,特征: 1、首创英语清唱剧。 2、把歌剧创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分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 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

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