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暖通技术标

暖通技术标

暖通技术标
暖通技术标

一、引用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8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4-8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CECS95.97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0-88

《采暖卫生与燃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

国家及地方颁发的各类操作规程和《标准图集》

二、空调机组

1.1 基本技术要求

1.1.1 机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1.1.2 机组的基本规格和参数应符合本节第2条“机组及功能

段性能参数表”的规定。机组均为大温差工况:制冷工

况时进/出水温度(o C)均为12/7。

1.1.3 机组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1.3.1 各功能段应分段进场,现场拼装。

1.1.3.2 热管热回收段要求冬天预热新风。

1.1.3.3 箱体框架要求

a. 框架应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或钢)型材制成,双层箱

板,或者榫头内外框架整体式结构。

b. 框架应采用标准模数化尺寸。

c. 机组壁板为冷轧板,面板内、外表面经过喷涂处理,

确保机组良好的防火与防腐蚀性能。机组箱体保温层

与壁板应结合牢固、密实,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在

运输和启动、运行、停止后不应出现凹凸变形。双层

面板的中间夹以不小于50mm厚的聚氨酯发泡保温材

料,导热系数不大于0.02W /m2K,箱体应有防冷桥措施。

供货商需详细描述所供机组的防冷桥技术,并充分说

明其先进性。投标人须提供权威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

机组运行时箱体不结露、滴水和生锈。机组负压1000Pa

时,漏风率<1%。

d. 各功能段框架采用具有衬垫的螺栓连接件或采用经招

标人认可的其它方式。

e. 框架构件的焊接均应在构件的内部。

f. 机组横断面上的气流不应产生短路。

g. 加湿段应有观察窗、挡水板

h. 机组应留测孔和测试仪表接口。

i. 机组的检查门应严密、灵活、内外均可进行开关门操

作,并能锁紧。要求机组正压段检查门向内开启,负

压段门向外开启。检查门具体位置还要考虑现场实际

的设备管路布置。

j. 调节阀的要求:机组的新风引入口处及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处(双风机的空调机组的排风口处)应设置电动

对开多叶调节阀门,阀门的调节性能与开度成线性关

系,调节阀上应预留安装电动执行机构的条件,以便

楼控进行集中控制(电动执行机构含在报价中)调节

阀应严密,其漏风率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

1.1.3.4 机电设备配置要求

a. 机组内配置的冷、热盘管、过滤器、加湿器以及其它

零部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b. 机组风机应采用国内外名牌专业厂家的优质产品。可

采用皮带传动双进风离心风机或者变频调速无蜗壳直联方式。采用低噪音高效率双进风离心叶轮;风机轴承应采用进口轴承;轴承运行寿命不低于5万小时;

皮带采用三星或同等档次产品;皮带轮盘为锥套或更先进结构;风机和电机安装在共同底座上,并用弹簧减震器减震。机组的风机出口应有柔性接管。

c. 风机电动机应选用鼠笼感应式三相电动机,品牌采用

ABB或同等档次产品。应该采用全密封风冷却(TEFC)防水(OPP)型、IP45型,绝缘等级为F级,电源电压应为380V。

d. 对于采用双风机空调机组,供货厂商须提供关于新回

排风控制的功能描述,并保证机组在实际运行满足系统运行所必须的新风量;

e. 表冷器段盘管应采用紫铜管与涂亲水膜的铝翅片,迎

面风速控制在 2.8m/s以内,且风速均匀度必须大于80%,通过冷却盘管的迎风面速度超过2.5m/s时,应设挡水板。水侧的最大允许压降为50kPa。集管上设有排水阀和放气阀,保证回路中无空气积聚,同时冬季盘管内可放尽积水。机组应设排水口,排放应畅通、无溢出和渗漏、集水盘采用不锈钢板。表冷器盘管的集水总管和分水总管采用铜管。

f. 过滤段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应符合下表的

规定。

过滤器效率和阻力

过滤器考虑其便于拆卸,过滤器内套骨架,由固定卡安装在密封的活动框架,过虑段的面板为可拆卸式。滤料的防火性能应满足B1级要求。过滤器的规格和偏差,制作缝制及检验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设计风量时,通过过滤器的表面风速应不超过过滤器制造厂商建议的面风速,过滤段进风断面风速均匀度应大于80%。不允许使未经过过滤的空气流过。并应在箱体上设置过滤器前后的压差继电器。

g. 箱体内照明要求:在空调机组检修位置安装防水型24V

低压安全灯,电源由投标人的220V/24V单相干式变压器提供。灯应能从箱体内部拆卸。为便于操作,在箱体面板上设置开关。

h. 湿膜加湿段的技术要求:采用加涂层的金属材质的湿膜。

加湿量按照机组及功能段性能参数表,加湿效率为>

65%,通过加湿器的面风速不得大于3.7m/s,并且湿膜

迎面风速在3m/s时不要有水飘出。加湿器底部接水盘

可以与空调冷热盘管连成一体,湿膜应竖直放置,倾角

不大于15°,供水电磁阀停电时水路处于关闭状态。

1.2 外观要求

1.2.1 机组外表面应无明显划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

涂层均匀,色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空调机组、

新风机组壳体使用的镀锌钢板要进行覆膜处理。

1.2.2 机组应清理干净,箱体内应无杂物。

1.3 性能要求

1.3.1 启动

a. 机组在额定电压下起动,当电源电压和频率值在规定的范

围内变化时应能带动设备运转,并使匹配功率保证全曲线

不过载。电动机允许的堵转时间应等于或大于电动机及拖

动设备的加速时间。

b. 机组在使用现场组装后,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c. 机组应能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5℃、相对湿度不超过95%

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1.3.2 盘管耐压性能

本工程设计压力为1.6Mpa在下列条件之一时,应无渗

漏。

a.水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允许偏差±0.02Mpa,

保持压力至少3min。

b.气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倍,允许偏差±0.02Mpa,

保持压力至少1min。

1.3.3 额定风量和全压

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风量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

全压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88%。

1.3.4机组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功率实测值应不超过额定值10%。

1.3.5 整机漏风率

机内静压保持700Pa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1%。并提供权

威机构的现场抽查测试报告。

1.3.6 额定供冷量和供热量

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的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3%;机组

的供冷量、供热量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机组的额定供冷量的空气焓降不小于17 kJ/kg,新风机组

的空气焓降不小于34 kJ/kg。

b.机组供热量的空气温升不小于

蒸汽加热时,温升20℃;

热水加热时,温升15℃。

1.3.7 凝露试验,按标准方法试验,机组表面应无凝露滴下。

1.3.8 凝结水排除能力,机组在表4的试验工况下运行,凝结水

排放流畅,无溢出。

1.3.9 机组噪声

当机组额定风量2 000~5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5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6 000~1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70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15 000~25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80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30 000~6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85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80 000~16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90dB(A)。

1.3.10 机组的振动

风机转速大于800 r/min时,机组的振动速度不大于0.8 mm/s。

风机转速小于等于800 r/min时,机组的振动速度不大于0.5 mm/s。

1.3.11 断面风速均匀度试验,应不小于80%。

1.3.12 安全性能要求应符合GB10891的规定。

1.4 材料要求和基本规格

1.4.1 机组所采用的钢板、型材、管材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4.2 机组箱体采用的保温、隔声材料应无毒、无腐蚀、无异

味,具有难燃或自熄性(A级或B1级)、及不易吸水特性。

1.4.3 机组的基本规格用额定风量表示,按分段等差级数排列,

见下表。

基本规格

1.5 热管换热器技术要求

1.5.1 热管换热器的显热效率应≥60%,并提供国家空调设备质检中

心的检验报告。

1.5.2 热管的热性能要求:

将热管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浸在50℃的热水中10s,距水平面200mm及距另一端头40mm的温度差氨热管不大于2℃,丙酮热管不大于3℃。

1.5.3 产品加工制造要求

1.5.3.1 产品加工制造应符合国家和企业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

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1.5.3.2 热管换热器的进排风隔板应密封严密,漏风量少于0.5%。

1.5.3.3 框架应平直,总长度误差及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超过其尺寸的±0.1%。

1.5.4 管材的技术要求

1.5.4.1 管材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908

2.1和GB9082.2中的规定。

1.5.4.2 翅片管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裂纹、凹坑和毛刺,翅片应规整。

1.5.4.3 管材按GB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进行液压试验》。计

算试验压力时,按允许应力σ算, 取0.9σb (σb为抗拉

强度),在计算试验压力下保持10 min,不允许管材破裂,

但允许有变形。

1.5.5 焊接

1.5.5.1 热管的焊接:热管的焊缝接头应平整光滑,并具有均匀的鳞

状波纹,表面不许有气泡、裂纹、溅沫、熔渣等,符合GB10571

铝及铝合金焊接管中的要求。

1.5.5.2 框架及板材的焊接

1.5.5.3 框架等各部件应连续焊接,不允许出现断焊、裂纹等现象。

1.5.5.4 厚度为

2.5mm以下的板材焊角高度不小于2.5mm;厚度大于

2.5mm的板材焊角高度以互焊件薄件的厚度为准。

1.5.5.5 板材焊接或加工后的边缘毛刺;外侧面不大于0.1mm,内侧面不大于0.2mm。

1.5.6 结构

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用隔板隔开,形成热、冷流道。隔板采取了有效的密封措施,做到不滲漏;且便于热管元件的组装、拆卸、清洗和更换,当温度变化时,又可使元件自由胀缩。

1.5.7热管的品种规格参照GB 908

2.1。

1.5.8 材料

1.5.9 热管换热器管材的材料为工业纯铝。

1.5.10 检漏:为保证焊接后的热管能承受一定压力,需用25kgf/cm2

的氮气充入热管内,浸在水槽中2 min,无肉眼可见的气泡为

合格,如果有渗漏应进行补焊。

1.5.11在符合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条件,且无外力撞击的情况下,

热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为12年。

2新风机组

2.1技术要求

2.1.1机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2.1.2机组均为大温差工况:制冷工况时进/出水温度(o C)均为

13.6/5.6。

2.1.3机组的基本规格和参数应符合本节第2条“机组及功能段

性能参数表”的规定。

2.1.4机组应能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5℃、相对湿度不超过95%的

条件下正常运行。

2.1.5机组应满足下列要求

a.框架应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或钢)型材制成,双层箱板,

或者榫头内外框架整体式结构。

b.框架应采用标准模数化尺寸。机组壁板为冷轧板,面板内、

外表面经过喷涂处理,确保机组良好的防火与防腐蚀性

能。机组箱体保温层与壁板应结合牢固、密实,有足够

的强度和刚性,在运输和启动、运行、停止后不应出现

凹凸变形。双层面板的中间夹以不小于50mm厚的聚氨酯

发泡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不大于0.02W /m2K,箱体应有防

冷桥措施。供货商需详细描述所供机组的防冷桥技术,

并充分说明其先进性。投标人须提供权威机构的产品检

测报告。机组运行时箱体不结露、滴水和生锈。机组负

压1000Pa时,漏风率<1%。

c. 机组内配置的冷、热盘管、过滤器、加湿器以及其它零

部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d. 机组风机应采用国内外名牌专业厂家的优质产品。采用

皮带传动。采用低噪音高效率双进风离心叶轮;风机轴

承应采用进口轴承;轴承运行寿命不低于5万小时;皮

带采用三星或同等档次产品;皮带轮盘为锥套或更先进

结构;风机和电机安装在共同底座上,并用弹簧减震器

减震。机组的风机出口应有柔性接管。

e. 风机电动机应选用鼠笼感应式三相电动机,品牌采用

ABB或同等档次产品。应该采用全密封风冷却(TEFC)

防水(OPP)型,IP45级,绝缘等级为F级,电源电压应

为380V。

f. 表冷器段盘管应采用紫铜管与涂亲水膜的铝翅片,迎面

风速控制在2.8m/s以内,且风速均匀度必须大于80%,

通过冷却盘管的迎风面速度超过2.5m/s时,应设挡水

板。水侧的最大允许压降为50kPa。集管上设有排水阀

和放气阀,保证回路中无空气积聚,同时冬季盘管内可

放尽积水。机组应设排水口,排放应畅通、无溢出和渗

漏、集水盘采用不锈钢板。

g. 过滤器考虑其便于拆卸,过滤器内套镀锌骨架,由

固定卡安装在密封的活动镀锌框架,过虑段的面板

为可拆卸式。卧式机组的过滤器采用板式粗效过滤

器(特殊注明的除外),滤料为涤纶无纺布。吊装机

组的过滤器采用外挂式板式粗效过滤器,滤料为涤

纶无纺布。过滤器的效率应符合GB/T14925-92,粗

效过滤器其计量效率应大于80%,针对于欧洲标准

应为G3标准,初阻力<50Pa;中效过滤器其计重效

率应大于95%,针对于欧洲标准应为F5标准,初阻

力<50Pa。滤料的防火性能应满足B1级要求。在设

计风量时,通过过滤器的表面风速应不超过过滤器

制造厂商建议的面风速,过滤段进风断面风速均匀

度应大于80%。

h. 风机叶轮需在制造厂内进行静平衡和动平衡试验,

并提供试验报告。叶轮采用高强度钢材,所有叶轮、

皮带轮均经过静平衡和动平衡测试校正,整体风机

再经运行振动测试校正,运转平稳。风机轴承应采

用日本NSK。轴承润滑剂应能至少维持12个月运行

周期而不需检修。润滑剂和密封的预防性维修时间

表应在维修手册内提供。

i. 电动机应选用鼠笼感应式感应式三相电动机,品牌

采用ABB或同等档次产品。电动机应设计在全电压

下起动,当电源电压和频率值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

时应能带动设备运转,并使匹配功率保证全曲线不

过载。电机和风机置于一公用底盘上,并在底盘下

设置减震器,减小振动至最低限度。电机和风机的

相对位置可由电机底盘调节装置调整至最佳。风机

和出风口用挠性连接,隔绝电机和风机产生的振动

等向箱体其它部分的传递。电动机应该是全部密封

风冷却(TEFC)防水(OPP)型,绝缘等级为F级,

电源电压应为380V.电动机允许的堵转时间应等于

或大于电动机及拖动设备的加速时间。

2.2 外观要求

2.2.1 机组外表面应无明显划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涂

层均匀,色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新风机组壳体使

用的镀锌钢板要进行覆膜处理。

2.2.2 机组应清理干净,箱体内应无杂物。

2.3 性能要求

2.3.1 启动

a. 机组在额定电压下起动,当电源电压和频率值在规定的范

围内变化时应能带动设备运转,并使匹配功率保证全曲线

不过载。电动机允许的堵转时间应等于或大于电动机及拖

动设备的加速时间。

b. 机组在使用现场组装后,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c. 机组应能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5℃、相对湿度不超过95%

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2.3.2 盘管耐压性能

在下列条件之一时,应无渗漏。

a.水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允许偏差±0.02Mpa,

保持压力至少3min。

b.气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倍,允许偏差±0.02Mpa,

保持压力至少1min。

2.3.3 额定风量和全压

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风量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

全压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88%。

2.3.4机组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功率实测值应不超过额定值10%。

2.3.5 整机漏风率

机内静压保持700Pa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1%。并提供权

威机构的现场抽查测试报告。

2.3.6 额定供冷量和供热量

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的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3%;机组

的供冷量、供热量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机组的额定供冷量的空气焓降不小于17 kJ/kg,新风机

组的空气焓降不小于34 kJ/kg。

b. 机组供热量的空气温升不小于

蒸汽加热时,温升20℃;

热水加热时,温升15℃。

2.3.7 凝露试验,按标准方法试验,机组表面应无凝露滴下。2.3.8 凝结水排除能力,机组在表4的试验工况下运行,凝结水

排放流畅,无溢出。

2.3.9 机组噪声

当机组额定风量2 000~5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5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6 000~1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70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15 000~25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80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30 000~6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85dB(A)。

当机组额定风量80 000~160 000m3/h时,机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90dB(A)。

2.3.10 机组的振动

风机转速大于800 r/min时,机组的振动速度不大于0.8 mm/s。

风机转速小于等于800 r/min时,机组的振动速度不大于

0.5 mm/s。

2.3.11 断面风速均匀度试验,应不小于80%。

2.3.12 安全性能要求应符合GB10891的规定。

2.4 材料要求和基本规格

2.4.1 机组所采用的钢板、型材、管材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4.2 机组箱体采用的保温、隔声材料应无毒、无腐蚀、无异味,

具有难燃或自熄性(A级或B1级),和并不易吸水特性。

3风机盘管机组

3.1技术要求

3.1 机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 机组的基本规格和参数应符合本节第2条“机组性能参数表”的规定。

3.3 机组应能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5℃、相对湿度不超过95%的条件下

正常运行。表冷器盘管应采用紫铜管与涂亲水膜的铝翅片

3.4 机组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源:AC220V 50Hz 1PH

b.每台机组的出风口余压: 30Pa,高静压型风机盘管出风口

余压为50 Pa。

c.温控器:电子温控液晶数字显示运行状态和参数,手动调节高

中低三档风速。(采用一控一)

3.5所有材料及设备要达到中国消防局的规范要求。

3.6所用保温材料要确保5℃低温水温下不结露。

3.7滴水盘宜采用不锈钢板冲压一次成型,无一般工艺的焊接焊缝。

3.8风机盘管要求采用全金属叶轮的加工工艺。

3.9风机盘管应有接线盒。

3.10风机盘管的厚度不宜超过250mm 。

3.11所有暗装风机盘管必须配备后开口的回风箱、带温控器的三速开关。

3.12投标商应注明风机、电机的产地,并应有电工产品认证标志。

3.13在投标时注明风机盘管所能达到的噪声指数。

3.14风机盘管的耐压性能:工作压力为16Kg/cm2。货物供应商应在

出厂前按相关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并出具相应试验证明书。

自控系统品质及性能

三、对BA 系统的具体要求

1.提交的文件如下:

?空调VAV 系统自控系统方案;

?空调VAV 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施工安装说明:(施工方案);

?调试说明:(调试方案);

?自控系统原理图;

?自控系统点位图;

?空气处理机组控制原理图;

?VAV-BOX 控制原理图;

?设备材料表;

?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要求表格:见施工方案。

2.系统控制及功能要求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控制变风量空调机组的控制使用DDC 控制方式,DDC 控制器品牌选用要注明。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总风量+阀位休整+定静压。实现送风机的启停控制,频率控制,运行状态监查,故障监测,就地/远距检测,就地/远距操作方式设定/切换。实现对送风机压差监视,表冷的自动控制。设送风温度,回风温湿度检测,新风温度检测。实现对新回风的自动调节、新风采用变频控制,风阀能独立控制。按照空调机组风机功率配置设备控制柜,并可在设备控制柜上实行对空调机手/ 自动切换操作。空调风机的风量由DDC 控制器直接驱动变频器来调节。通过网络可由DDC 控制器读取变频器的频率设定,频率反馈等运行状态参数和故障等信号。

a) 所选用的控制系统要注明品牌

b) 变风量空调机组监控功能(不限于下列):

?监测风机运行状态、过载报警状态、手/自动转换状态;

?监测风机的运行频率;

?监测风机压差开关状态;

?监测过滤网堵塞报警状态

?监测送风温度;

?监测回风温湿度;

?监测风道内的最不利点的送风静压;

?监测室内静压;

?根据送风温度自动调整冷冻水电动比例积分阀门的开度;

?控制风机的启停;

?根据末端需求自动调整风机的频率;

?检测回风CO2 浓度;

?风阀控制;

c) 变风量空调机组控制方案:

?预冷控制——空调早晨启动时,关闭新风阀,关闭排风阀,全

开回风阀,进入循环空调。

?风机连锁控制——空调机停止时,关闭新风阀,关闭排风阀,

全开回风阀,关闭冷冻水电动二通阀。

?送风机转速控制——总风量+阀位休整+定静压,须提出详细的

控制策略、控制原理、控制要求等,说明其技术特点及优势。

见自控方案。

?尽量保持每一个VAV 末端的风阀开度在85%-99%之间,即使

阀门尽可能全开和使风管中静压尽可能减少的前提下,通过调

暖通空调新技术大纲

河南工程学院 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暖通空调新技术 课程编码: 080367 适用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学制:三年 所属系部:土木工程系 制订日期: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日

河南工程学院 专科《暖通空调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暖通空调新技术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HVAC 课程编码:080367 课程性质:限选课 适用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数: 24 ;其中:讲课学时: 24 ;实验学时: 0 ;学分数: 2 ; 编写人:陈爱东;审定人:段焕林;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暖通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使学生了解置换通风、电锅炉、冰蓄冷、地源热泵技术、分户热计量、辐射采暖、CFD技术的应用、空调自控、节能及CO2热泵技术等暖通行业发展的新的研究课题及其应用现状,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眼界、使学生树立对新事物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与稀释性通风相比较的特点。掌握电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性能优劣;了解电锅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掌握冰蓄冷系统工作原理、运行方式,了解冰蓄冷系统设计方法;低温空调系统组成和特点。掌握水源热泵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了解其发展趋势及应用中存在问题;了解CFD技术的应用;了解CO2作为制冷剂的历史及其性质,CO2热泵系统的原理、优势、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了解分户热计量现状、系统安装形式,了解热计量方式、热费的收取等。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空调制冷技术》、《建筑给排水》、《空气调节》、《热源与供热工程》、《通风工程》 2、后续课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暖通专业常用现行国家标准

暖通专业常用国家(行业)标准 (2012.03.12整理)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2012-08-01起实施) 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J275-2003 1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6.《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代替《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17.《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18.《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19.《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 20.《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2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09年版) 2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2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30.《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 3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3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3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3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

2016暖通规范

1/ 5

2/ 5

3/ 5

4/ 5

编者说明: 1、本资料为附录。也可关注林星春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历年仿真题解析2015版》。 2、规范重要性分类: A类(12本):重要规范,建议以单行本形式专门安排时间复习,并在教材复习和做题过程中强化; B类(25本):一般规范,建议以规范汇编或单行本的形式在复习教材和做题过程中配合查找复习熟悉; C类(35本):其他规范,建议不用复习熟悉目录即可,可在做题过程和正式考试中直接查找答 3、表格中“重要性分类”和“备注”栏为考生总结,非官方信息,仅供参考指导复习。 4、表格中“新增”或“更新”部分建议与规范汇编核对,补充单行本。 5、执业资格考试适用的规范、规程及标准按时间划分原则:考试年度的试题中所采用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均以前一年十月一日前公布生效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为准。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消〔2015〕98号《关于执行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鉴于新制订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尚未批准发布,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审核按照以下规定执行: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其他具体系统设计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的有关规定。 7、2016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主要规范、标准、规程目录》6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正式颁布的为准,本表格仅供参考。 5/ 5

我国暖通空调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暖通空调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针对我国暖通空调这一基础设施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阐述了该项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在发展道路上的挑战。根据当前国家发展的大形势下,提出了暖通空调的机遇及发展方向。 标签:暖通空调;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2511160170.html,ki.1672-3198.2017.19.103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巨大提高,国民经济也上升迅速,为了寻求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多工作、生活建筑采用中央空调来改善室内环境。在中央空调给人们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大量消耗了能源。据统计,用于控制室内温湿度的暖通空调能耗占据整个建筑能耗的50%~60%,由此可知,暖通空调的能耗是实现色绿节能生活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关于中央空调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我国颁布了很多相关制度。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在健步如飞,中央空调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加上现有技术的制约,中央空调的能源消耗量还是居高不下。而制约我国暖通空调技术的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1)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不准确。由于人们对暖通空调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人们产生了比较片面的思想,多数人认为暖通空调的存在就是在夏天降低室内的温度,让人们享受舒适的室内环境,更有甚者认为暖通空调制冷越好,其设计越好的理念。从专业角度来解析空调,其实就是空气调节,在合理的负荷条件下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而现在许多建筑内安装的暖通空调的负荷都存在设计计算问题,远远高于建筑实际需要的负荷,浪费空调设备和投资,没有合理的选择适合建筑的暖通空调设备,增加了运行成本,缺乏空调自我控制方面的设计,只是使用者在进行简单的人为操作。(2)缺少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暖通空调在我国是新兴的建筑设施,但是对于其广泛的应用率来说,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是相对缺乏的,这就导致由较少的设计人员进行大量的暖通设计。为了满足市场要求,设计人员往往会缩短设计周期,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设计人员问题考虑不全面,设计计算不准确,从而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而由于开发商在暖通专业上的认识不足,也就无法对设计人员的设计进行校核和约束。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人均能源占有量更是远低于全球人均能源占有量。我国紧张的房源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开发,这就更加导致了设计人员设计得不合理,浪費了大量资源,污染环境,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背驰。 1 暖通空调技术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调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服务于人民的不可或缺的行业,暖通专业现下的重点应该是围绕节能展开工作与技术开发。然而,我国暖通行业对于新技术的研发相当滞缓,这主要受影响于暖通行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能力不足以及过高的研发成本。而传统意义上减少能耗的技术也只是在空调自身变频技术上达到的智能调节。因此,暖通专业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方针和社会发展的节能要

暖通空调节能措施

暖通空调节能措施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物在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和热水供应等需求方面的能耗,而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构成部分,占30%~50%。因此,有效地较低暖通空调的能耗,对于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 一、围护结构 1、采用必要的遮阳、隔热措施 建筑物的屋顶、外墙与外窗传入室内的热量较多,建议多采用必要的遮阳措施,如选用遮阳板、双层玻璃等。屋顶宜采取隔热措施,如设置遮阳棚,屋顶花园等。 2、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建议围护结构加设外保温材料,采用气密性较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二、空调室内参数设置 1、室内温度 建议降低室内温度的设置标准。在满足室内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夏季室内温度和降低冬季室内温度。室内制冷时温度宜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宜设置在20℃以下。 2、室内湿度 对于对室内相对湿度无严格要求的对象,建议降低室内相对湿度的设置标准。夏季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0%,冬季相对湿度不小于30%。 3、新风量 应合理地控制新风量。对于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空调房间,新风量俞大,系统能耗愈大,在这种情况下,新风量宜控制到卫生要求的最小值。在过渡季节,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新风机组的运行时间。 在符合室内卫生条件的基础上,应利用有效手段对新风量进行控制。比如:缩减房间的换气频次;在新风入口加设旁通,设置双风机;在回风处安装CO2检测仪器,按照回风中气体的浓度自动调整新风风门的开启大小;尽量利用室外的天然新风;按照室内人员变化规律,确立新风风阀控制方式。 三、空调风系统 1、宜采用尽可能大的送风温度差,减少送风量,从而降低能耗。 2、应根据温湿度控制标准、控制精度、房间朝向、使用时间、洁净度等级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空调区域,从而避免过冷过热,减少冷热抵消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建议使用变风量系统代替定风量系统,对风量进行变频控制调节,能随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运行状况, 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建议选用变频风机,使风机的工作频率能够以实际需求情况为依据来选择,避免了一直处于全负荷的工作状态,以节省能耗。 5、空气处理设备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回风,新风量宜采用允许的最小新风量标准不要随意扩大。 6、对风管应进行必要的保温防潮处理,减少冷热损失。

暖通专业技术标准

五合国际 暖通专业技术标准 一、设计流程: (一)暖通方案设计基本流程: 1、熟悉业主设计任务书、招标书及其他相关要求。 2、了解建筑物外部冷热源条件。 3、通过看建筑条件图熟悉建筑物的类别、功能、规模,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建筑物 的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方案及空调风、水系统方案。 (二)暖通初步设计基本流程: 1、熟悉业主设计任务书、招标书及其他相关要求。 2、了解建筑物外部冷热源条件。 3、通过看建筑条件图熟悉建筑物的类别、功能、规模,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建筑物 的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方案及空调风、水系统方案。 4、根据功能用途和单位面积冷、热量指标及各通风、空调房间的新风量标准、换气次数等 参数估算空调、采暖系统冷、热量、通风量、空调送风量,同时确定冷水机组、冷却塔、锅炉、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的台数及型号,进而确定制冷机房的、换热站、锅炉房、风机房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准备给建筑、电气、给排水、结构等相关专业提条件;在首版提资时机房一定要留有一定裕量,否则在深化设计中可能会发现机房面积不够的情况,此时各专业设备房已定就不好改了。制冷机房、换热站、锅炉房的位置必须考虑进出管线的方便和设备的运输。 5、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按防火分区划分的原则,确定水管井、风管井、排烟井、楼梯间及 前室加压送风井的位置及大小。 6、将设计任务书、建筑条件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好,并将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负荷及风量 的估算整理成文字,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总工、主任工、校审人员、项目组成员召开专业设计方案评审会,并形成会议记录。

7、根据专业方案评审会的意见,整理、检查准备提给各专业的条件,并经校对、审核 后,将条件提给各专业。 8、绘制空调风、水系统图、空调通风平面布置图、空调水管平面布置图。 9、与各专业对图。 10、编写初步设计说明。 11、校对、审核、审定、出图。 (三)暖通施工图设计基本流程: 1、熟悉业主设计任务书、招标书及其他相关要求。 2、熟悉初步设计文件、图纸。 3、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各项规范、规定进一步核对初步设计图纸,如果管井、机 房的大小、位置不能满足要求,准备给建筑专业提条件。 4、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当地的气象参数、建筑专业提供的维护结构做法、建筑功 能、用途进行详细的采暖、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5、根据负荷计算结果以及给排水专业的条件,最终确定冷水机组、冷却塔、换热器、锅炉 等设备的型号、数量,详细布置设备用房,校核设备用房的面积是否满足要求,准备给结构、电气专业提条件。 6、绘制焓湿图,确定各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回风量、新风量,进一步选定空调机组、排风 机型号,校核空调、通风机房及风井的面积是否满足要求,准备给结构、电气、给排水专业提条件。 7、确定防、排烟系统方案,根据规范要求,计算各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补风系统的 风(烟)量,选定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的型号及数量,校核排烟机房、加压送风机房、加压送风井及排烟井的面积是否满足要求,准备给结构、电气专业提条件。 8、收集电气专业条件,确定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的送、排风量。 9、将设计任务书、建筑条件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好,并将设计方案、负荷及风量的详细计算 整理成文字,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总工、主任工、校审人员、项目组成员召开专业设计方案评审会,并形成会议记录。

浅析暖通空调安装技术中的难点

浅析暖通空调安装技术中的难点 发表时间:2016-07-06T15:54:32.4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6期作者:张木聪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暖通空调概述、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东莞市华科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暖通空调概述、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本文旨在与同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希望对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暖通空调;问题;技术难点 暖通空调设备是当前建筑暖通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设备系统,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都需要安装暖通空调系统,因此事实上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相对较多,包括机电、管道等多方面。其中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都会影响到暖通空调的整体运行质量,为此,必须要重视起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系统的安装技术水平。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暖通空调系统安装时的施工技术难点,并详细探讨了其各自的优化措施方法。 一、暖通空调概述 暖通空调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人类追求和应用的主要电气设备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黄金期,暖通空调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伴随着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状。在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而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其暖通空调的新产品、新系统和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的目前主要呈现出一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进展的过程,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建筑环境的同时对于卫生与安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流程。 暖通空调作为一种常用的空调系统而被人们熟知,它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了采暖、通风和调节等相关功能为一体,呈现出舒适、健康的社会发展特征,同时也符合了多数居民的生活要求。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暖通空调的应用是一种能够创造出比一般空调系统更为舒适、健康和环保的室内空间。 二、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空调水系统水循环 中央空调在安装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水系统安装,如果一旦在散装过程中有质量问题会严重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中央空调有一个常见的毛病就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 (二)空调设备运行时噪声超标问题 一部分空调系统在启动运行时,空调设备会一边做功一边发出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检验分析,空调设备在运行时所发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末端设备相互间的碰撞,进而导致空调运行质量下降。面对这一问题,建议空调施工人员在系统设计、系统安装中加以高度重视,结合各个专业的知识,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全面做好空调设备噪声控制。 (三)水循环系统在暖通空调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水循环系统在暖通空调的运转过程中处于流通的岗位,相较于其他方面的问题,水循环系统的运转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空调的运转状态,所以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要求严格对谁循环系统做好设计及施工监控工作。在我国暖通空调的水循环系统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循环不畅及冷冻水系统管道的堵塞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暖通空调的正常使用极其使用寿命。 (四)水凝结问题 暖通空调设备出现水凝结问题的原因在于:凝结水排水管的坡度非常小,甚至根本不存在坡度,再加上风机盘管的集水盘安装不当,难以保持适当的倾斜角度,导致盘内排水口出现堵塞问题或者是盘水直接外溢。冷冻水管壁与保温层的间隔距离太大,导致阀门与冷冻水管的性能下降,促使管道外壁空气冷凝水集聚。集水盘的下表面同样可能存在二次凝结水滴水的问题,鉴于管道设备之间的接触有欠严密,因此保温质量不理想,再加上安装过程中的疏忽大意,水凝结问题将会更为严重。 三、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前面对国内当前暖通空调安装中存在的难题作了简要介绍,得出管线定位设计不当、设备噪声控制不良、水系统水循环不畅以及空调水凝结等问题在空调施工、运行中很是常见。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质量始终是一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暖通空调的安装质量,保证空调系统的运行安全,在设计施工时务必要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解决故障水循环的方法 HVAC 系统,针对影响空调正常运行的问题,空调循环衰竭一直是HVAC系统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提高安装技术并有效提高效率和安装质量成为了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研究的重中之重。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这个令作者手柄循环衰竭的问题。 (1)专注于管道的优质。基于循环冷却水的上述特点,管道连接需要考虑其温度、压力、耐腐蚀性等以此来清除故障。 (2)改善水质。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分为两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采用物理的水处理方法是用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连续排放功能,在排放的标准内进行排污。化学方法有添加量水稳剂和离子交换方法。加水质稳定剂是为了增加循环水水质稳定剂阻垢、缓蚀、杀菌、灭藻等循环水进行处理作用。 (二)处理好空调设备的运行噪声 由于空调设备运行噪声的产生原因是空调末端设备发生碰撞与摩擦,所以对于噪声控制来说,相关施工人员完全可通过分项安装好各个设备的方法来减小噪声。常见的有:第一,做好空调设备安装。安装空调设备时,一般情况下都要采取适当措施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在空调机房的内墙面利用隔音材料制作一层围护结构防止噪声外传;或者在机房内墙面直接粘吸声材料,减弱机房噪声。第二,做好水管的安装。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填

暖通规范编号汇总

规范统计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3.3GBJ99-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与启示

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s a pillar industry in 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HVAC industry, new products,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is endless. HVAC industry development principles, summed up: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country's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ing the heat, cold measurement policies, and cre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HVAC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关键字:HVAC CFD应用,水源热泵,蓄冰技术,能源多元化一、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 一: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1.供暖技术 分户热计量的实施(收费办法探讨及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开发;区域供热供冷、冷热电联供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暖通橡塑保温材料技术规范书

暖通橡塑保温材料技术规范 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1材料制造商应保证提供的橡塑保温材料设计、制造、试验及各项性能指标完 全符合下列标准: GB/T17794-1999 GB 8627-1999 GB8624-1997 GB/T2406-1993 GB/T10808- 1989 GB/T 6343-1995 GB/T10294-1988 GB/T 7762-1987 GB/T 9571-1988 4.1.1橡塑保温材料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本工程使用橡塑保温材料,主要以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对保冷材料的技术要求为主。 外观: 产品应带自然表皮, 表面无明显气泡和裂口。 表观密度: ≤ 50kg/m3 燃烧性能: 燃烧等级B级 (GB 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氧指数≥ 40% 湿阻因子≥ 12000 导热系数:≤0.033 W/m.K, 平均温度0℃,≤0.035 W/m.K, 平均温度40℃ 真空吸水率:≤5 % 抗菌防霉特性:防霉等级:0级(GB/T1741-2007) 抗军团菌:99.99%杀灭 金黄色葡萄球菌:99%杀灭 大肠杆菌: 99.99%杀灭 热阻:25mm板材热阻R≥0.74 m2.K/W 压缩回弹率(压缩率50%,压缩时间72h):≥ 70% 尺寸稳定性(105℃±3℃,7d):≤10 抗老化性(150h):轻微起皱,无裂纹、无针孔、不变形 橡塑保温材料及配套专用胶水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83-2001 GB18586-2001的环保要求 以上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材料制造商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 (1)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安全性能(燃烧性能)检验报告。 (2)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安全性能(烟气毒性)检验报告。 (3)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其它材料物理性能) 4.1技术要求 4.2.1一般设计要求

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概述 韩文刚

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概述韩文刚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 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机电安装工程的快速进步,然而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更高 的需求,暖通空调的新技术便是随之出现了,在种情况下本文研究机电安装工程 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 关键词:机电安装;暖通空调;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现如今对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是让我国进入到快速发展的 阶段,根据其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可以打得出,我国在总能耗中建筑能耗便是占 据了总能耗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然而随着我国的综合能力在逐渐的 提高和现如今我国制定的发展策略来分析,我国必然会经过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想实现我国机电安装的现代化,将建筑工程走向工业化道路是十分必 要的。所以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的诞生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 全新发展机遇。 1.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BIM技术而言,在进行碰撞试验的时候,自身可以进行自动检查和分析,同时也可以得出相应数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得到顺利进行,并且也具 有着相应的准确性以及针对性,降低其盲目施工概率,帮助管理人员获得更加准 确的施工信息,保证成本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工和材料浪费,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暖通空调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个项目的合作能力,从而保证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能够提高人力和材料以及机械 设备的应用效率,促进其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进行提高。并且各个施 工环节也是提高相互联系,降低因为合作困难导致其施工进度缓慢和施工效率低 下的问题,提高机电安全工程的集成化程度,甚至是可以促进企业之间快速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然而现如今伴随着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升级速度在不断的提高,各种设备的自 动化水平也是在快速的提升,使其锅炉机制等也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应用,这 样更好的去保证供热系统能够保持在更加稳定以及平稳的状态下去运行。在此之 外伴随着分户计量的快速应用,从而使其我国在环保工作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的 法律规划变得更加的完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相关的环保 意识,使其分户计量的应用也是具有着更加广阔的使用空间。在此之外锅炉节能 工艺的快速应用推广,也是带动了相关自动化的机械设备研究工作,从而使其煤 炭的燃烧变得更加的无害化,这样也是对其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与此同时 清洁能源也是会被扩大自身的应用范围,并且随着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在逐渐的 提高,太阳能等一些清洁的能源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能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 稳定的发展。 2.机电安装工程暖空调新技术的分析 2.1集成式的制冷机房核心技术分析 针对于集成式的制冷机房核心技术而言,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先进 的三维仿真的技术,从而对其现如今的设计做出了一定改进,对其中央空调系统 的机房节能做出一定设计。将其换热器组以及压缩机组等在工厂进行相应的集成,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工程技术 1 通风管、支架 (1)金属风管 风管的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咬缝紧密,宽度均匀;风管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无翘角,表面凹凸不大于5mm,风管与法兰连接牢固,翻边平整,宽度不小于6mm,紧贴法兰;有凝结水、湿空气的底部接缝风管须有坡度和密封处理。法兰的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焊接牢固,焊缝处不设置螺孔;风管加固可靠,不锈钢板和铝板风管表面无明显刻痕,复合钢板风管表面无破损,无损伤。铝管的法兰连接螺栓镀锌,并在两侧加镀锌垫圈。(2)硬聚氯乙烯风管 风管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焊缝的坡口形式和焊接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焊缝无裂纹、焦黄、断裂等缺陷,纵向焊缝错开,风管表面基本平整,圆弧均匀,拼缝处凹凸不超过5mm,两端面平行,无扭曲和翘角,焊缝饱满,风管加固牢固可靠,整齐美观,风管与法兰连接处的三角支撑间距适宜,均匀对称。 (3)支架 支、吊、托架的形式、规格、埋设位置、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埋设牢固、平整、砂浆饱满;支架严禁设在风口、阀门及检修门处,与管道间的衬垫合理,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吊杆垂直,横杆水平,固定处与墙齐平,不突出墙面。防腐油漆颜色一致,整齐美观,不污染管道、设备及支撑面。 2风口、风阀、罩 (1)风口 风口尺寸、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格、孔、片、扩散圈间距一致,边框、叶片平直整齐。安装位置正确,外露部分平整,外形光滑、美观。同一房间内标高一致,排列整齐。 (2)风阀

风阀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防火阀必须关闭严密,转动部分采用耐腐蚀材料,外壳、阀板的材料厚度严禁小于2mm,组合件尺寸正确,叶片与外壳无碰擦,有启闭标记。多叶阀门叶片贴合、搭接一致,轴距偏差不大于1mm,安装牢固,位置、标高和方向正确,操作方便。防火阀检查孔位置便于操作。斜插板阀垂直安装时,阀板必须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顺气流方向插入,阀板与手柄方向一致,启闭方向与标记明确,多叶阀轴距偏差不大于1mm。 (3)风罩 罩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活动件灵活可靠,罩口尺寸偏差每米不大于2mm,无尖锐的边缘,安装排列整齐。油漆品种、遍数、标记符合设计要求,油漆光滑均匀,颜色一致,清晰美观。 3 风机 风机叶轮严禁与壳体碰擦,散装风机进风斗与叶轮的间隙必须均匀并符合技术要求。地脚螺栓必须拧紧,并有防松装置;垫铁放置位置必须正确,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3块;试运转时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确,试运转滑动轴升温不超过35度,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风机保护良好,无损伤,成排安装排列整齐,美观。 4 空调风管、支架 风管、支架同通风的风管及支架要求。还应达到风管保温要求: 保温材料的材质、规格及防火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电加热器及前后800mm范围内隔热材料必须用非燃烧材料,水管、风管与空调设备的接头处以及易产生凝结水的部位,必须保温良好,严密无空隙。 隔热层:粘结隔热层,拼缝均匀,平整一致,纵向缝错开。卷、散材隔热层,包扎松紧适度,表面平顺一致。 保护层:玻璃布、塑料布搭接宽度均匀,平整美观。油毡保护层搭接宽度适宜,外形整齐美观。薄金属板,搭接宽度均匀,外形美观。油漆颜色一致,无皱纹。 5空调机组、除尘器、制冷管道 (1)空调机组

暖通空调工程常见问题及新技术的合理应用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转] 图文解说《暖通空调工程常见问题及新技术的合理应用》2013-8-2 14:47 阅读(4) 转载自暖通吧 赞(310)评论(1)已成功转载分享(1281)复制地址举报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我的Qzone第一天 温馨提醒:文章出自张锡虎教授的课件,比较长但值得收藏,建议转载到你的QQ空间慢慢看。 关于设计用室外气象资料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186页中说:“表3.2-1列出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规定统计出的270个台站的气象参数。……完全符合规范规定的统计要求。” 由于《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表3.2-1的编制人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理解的偏差,数值有错误。因此,并未被大多数设计单位所认同和采用,在没有新的权威数值之前,仍沿用GBJ 19-87附录中的数值是合适的。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表3.2-1正在进行更正。 其实,任何技术措施、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图之类的技术资料,并不应具备规范的同等效力。 1 采暖(空调)水系统的若干问题 2 水系统的定压和补水 3 水压试验压力 4 管道热伸长及其补偿 5 减振、降噪设计 6 各种调节阀门的正确使用 7 公共建筑通风的若干问题 8 防排烟设计中的若干“边缘”问题 9 合理选择热源、冷源和采暖空调方式 10 全空气末端变风量系统的是是非非 11 冷暖辐射空调采暖 12 解决内区和部分外区常年“供冷”问题 1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风空调设计 14 常压锅炉 15 VRV系统及地面辐射采暖 16 塑料类管材 17 地源热泵和地热的梯级利用 18 对电热采暖的多角度思考 19 水泵的水力特性、常见故障和认识误区 20 若干环节的较佳调节控制方式 一、采暖(空调)水系统的若干问题 1.采暖(空调)工程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简单的解释采暖工程,就是实现冬季采暖房间的热平衡,使房间的失热量与得热量相平衡。舒适性空调比采暖麻烦一些的是除了热平衡以外,还需要实现湿平衡。

室内暖通专业技术要求

室内暖通专业技术要求 1.0设计参照标准及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满足: 1)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 2)国际标准、国际专业协会的设计指引; 3)我司相关设计标准化文件的要求; 4)暖通图纸应提供消防专篇和节能专篇。应针对绿建/leed 设计给出专项 设计说明; 5)用户及其他部门提出的特殊需求; 2.0设计参数 1)室内设计参数中应明确人员密度、灯光/设备发热量、新风量、噪音 值等参数; 2)设计成果应提供满足施工图审图深度的负荷计算书及水利计算书; 3)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严格满足热舒适度等级Ⅰ级 要求。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满足热舒适度等级Ⅱ 级要求。 3.0空调系统 1)新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送风量的10%,且应符合: a)我司设计标准化文件中规定的各功能房间的新风量标准; b)开放式办公区人均新风量按不小于30m3/h,会议室、洽谈间、面 试间、培训室等内区封闭房间人均新风量按不小于40m3/h。 2)新风系统优先选用带主动制冷/制热功能的新风机组。 3)平面图纸中应明确标注每个新风口的送风量,新风管道每个末端风口 及支管均加风量调节阀;一个排风系统负担多个排风口时,排风支管 处应设置调节阀门; 4)变频多联机系统(VRV)的风冷室外机组宜按楼层设置,当采用屋顶

/设备层集中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室外机排风散热和冷媒管长度限制等因素。室外机安装平台的外墙百叶设置,应充分保证机组的通风散热要求,并避免热空气短路的发生; 5)存在内外区的办公单元,严禁内外区共用一套VRV 系统; 6)VRV 系统的室内、外机配比率按不小于1.1 计算。 7)空气调节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满足室内涉及温湿 度极其精度、工作区允许的气流速度、噪声标准及防尘要求;b.气流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短路及死角;c.与建筑装修有较好的配合。 8)有外围护结构的空调房间,空调&新风送风口应优先靠靠近外围护结 构布置,避免空调区温度梯度过大; 9)所有封闭的功能房间如娱乐室、会议室,洽谈间、面试间等,均需安 装风压平衡的消音型转送风管或排气扇。转送风管或排气扇与新风口宜按对角线设置。 10)办公室、会议室、面试间、洽谈间等不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形风口顶 部送风、直吹人体的方案。如因为建筑装修效果的原因必须采用,应校核风口尺寸,保证风口风速不超过1.5m/s,或采取采取其他避免直吹人体的措施; 11)大空间区域如办公大堂等,宜优先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12)公共电梯厅、公共卫生间应设置空调; 13)各主要出入口、员工对外通道出入口应设风幕。寒冷地区、夏热冬冷 地区的对外主要出入口处设两道热风幕(外电内水)。 14)餐饮区域与其他区域保持微负压,压差为0~5 帕;非餐饮区保持微正 压,压差5~10 帕。厨房负压-10 帕。 15)所有空调系统不得由吊顶内回风,风机盘管或VRV 室内机应带回风 箱,空气处理机的回风应有组织进行回风。 16)新风经过处理后直接送入房间,不应经过风机盘管后再进入房间。会 议室、面试间,洽谈间等封闭房间的新风口宜与房间门按对角线设置,现场条件不具备时,距房间门的最小直线距离不宜小于2m。 17)封闭独立房间每个新风口最大送风量不宜超过350m3/h。当房间新风 量超过480 m3/h 时,应采用多个新风口的方案,新风口不应集中布置。 18)进深大于9 米的办公区、应根据建筑平面布局,负荷分布等因素,考

暖通专业规范及图集

暖通专业规范及图集 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城镇燃气设计规程》GB50028-2006 《泵站设计规范》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实用设计手册 全国暖通空调及动力专业技术措施 河北标05N图集 国标图集: 05K232分(集)水器分汽缸 07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图集 CJ/T 228-2006 燃气采暖热水炉 05K102风机安装 06K105屋顶自然通风器选用与安装 通风机安装2002年合订本 K103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近选用与安装 07K120风阀选用与安装 06K131风管测量孔和检查门 08K132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 05K210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定压 07K203建筑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及安装 97K130-1ZP型片式消音器、ZW型消声弯管

暖通空调新技术结课论文解析

欢迎参考 暖通空调中的节能新技术 摘要:众所周知,能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能源不占优势,因此,各行各业的节能尤为重要。而在建筑行业,近年来能耗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暖通空调的能耗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基础。本文针对近年来研究出的一些新技术,作出了介绍。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新技术 一、关于暖通空调节能的思路: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真正目标是以节能为原则,用热舒适指标指导系统中的节能设计,寻找温度、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和劳动强度这六种影响热舒适指标因素的合适比例,达到人们热舒适指标与节能降耗的稳定协调。尽管在寒冷的冬季,影响人体舒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变化,但生活环境中的声、光、色同样可以影响舒适指数,在建筑中采用暖色调提高人们的心理温度,调低实际室内温度,避免能源消耗。同时通过选取合理的暖通设计参数,从温度和湿度方面来确保室内舒适的标准时,节能是负荷大小的重点因素。 在设计时,整体上,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设计、计算的合理性。就目前而言,暖通空调设计是基于典型设计工况进行的,所得到的所有与能源有关的参数都是指的设计状态下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空调系统能源的意义在于对能源负荷的影响。如果以电能来

评价,这些参数尤其对城市供电负荷的影响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夏季许多城市电力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空调需求所做的“贡献”,因此,合理而有目的的控制这些参数,对于缓解能源紧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设备配置。设备总容量的选择计算要求与设计参数的确定有相同之处,即:设备参数的确定,应该以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为基本原则,不应该无原则增加所谓“安全系数”和富裕量。设备选择还有一个容量和台数的搭配问题。在总容量确定合理的前提下,不同的冷、热源设备台数和不同的容量搭配,对于实际运行的能耗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 实时控制与全年运行的节能。(1)实时控制。由于全年室外气候呈周期性变化,而目前的空调设计目标首先是以满足设计状态下的正常运行来确定设备装机容量和进行系统设计的,因此对于全年来说,在绝大部分时间段,建筑的冷、热量需求都处于低负荷状态。如果设备还按照满负荷来运行,必然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耗增加,室内所需的空气参数也得不到保证(过冷或过热)。因此,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系统和设备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2)全年运行节能。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节能设计,与典型设计日的空调设计是不一样的。通常我们采用的典型设计日设计方法,得到的是设备的最大安装容量,它影响的是能源负荷。设计时考虑空调系统全年运行的节能,实际上是关注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消耗量问题。它既是对上述节能设计的最终运行效果的评价,也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空调设计不但要关注典型设计日的负荷,更要关注年能耗量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