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又是一年毕业季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又是一年毕业季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又是一年毕业季(7.15)

目录:

1、今年的毕业致辞,为何与众不同

2、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

3、2020届毕业生,待他年相会,与你再叙情长

4、2020年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

5、2020年不一样的毕业季,我们依然说“再见”

今年的毕业致辞,为何与众不同

盛玉雷人民日报评论

对不少学生来说,今年的7月注定难忘。因为暴雨,书写希望的考场一度被耽搁;由于疫情,写满离别的校园来不及说再见。在这个高考季和毕业季交汇的时刻,多少人背着书包渴望“上山学艺”,多少人打点行囊从此“仗剑天涯”。昨天晚上咱们已经聊过了高考,今天就来聊聊毕业,聊聊毕业季里的“最后一课”。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聊这个话题。在《毕业致辞,你还记得哪一句?》里,我们希望“毕业致辞争奇斗艳,不如点拨寥寥数语。”在《毕业季,校长演讲哪家强?》中,我们提出“惜别复前行,不负母校恩”。可以说,毕业是求学路上必经的驿站,毕业致辞就是中转进入社会前最后一刻的路引,倒映着上一段时光的心路历程,满载着下一段旅途的美好祝愿。短短数分钟、区区千把字,不仅是临别时师长深情的叮嘱,也是出发前过来人相授的锦囊。情深意切又洞察明见,思接当下又烛照未来,既是真言,也是箴言。

和往年相比,今年毕业致辞的整体风格有了改变。俏皮话少了,流行语也不多见,雷人雷语更是彻底消失。是校长们“两耳不闻”趣言趣语了,还是学生们的纯真回忆不动人了?显然都不是。事实上,刚刚度过一段艰难岁月,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渴望沟通,

师长有更要紧的事情需要嘱咐。比起轻松的调侃和幽默的吐槽,一场庄重而深刻的对话尤为迫切。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汉保卫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言由心生: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乐观心态是面对所有困难的定心丸;面对着“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复旦大学校长要言不烦:希望大家始终不惧风雨,肯牺牲而有为,乐服务而有用,能团结而有力。修过了疫情防控这门“大课”,所有人都更加理解毕业前“最后一课”的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毕业致辞也是如此。如果说,过去这几年毕业致辞的主题,是用甜美的回忆反复鼓励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小确幸”,那么今年演讲的主旨,就是在用冷峻的现实时刻提醒年轻人履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钟南山在给北大学子的“云寄语”里说:“毕业生不但对自己要有严格要求,而且应该有很强的追求;我们不但要有志气,我们还要争气,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定要争气;我们不但要有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激情,用我们青春的力量,用我们的努力,迎接祖国美丽的明天!”在今年北大医学部的“云毕业”中,2000多名毕业生身着白大衣,在毕业这一刻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拒绝轻描淡写,笃信风雨无阻,“这届年轻人很行”。抗疫中的矫健身影,抗洪里的有力臂膀,基层内的新生力量……从毕业到立业,从个人得失到国家荣辱,成长就在转瞬之间。

当然,人生漫漫,在意一时的起伏,更要着眼未来的征途。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对此充满乐观: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清华大学校长言语思辨:在面对选择时,要追寻意义,不因名利熙攘而困扰;要坚守价值,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西南大学校长直言不讳:逆风奋斗的青春最值得点赞,勇敢的后浪必将乘风破浪。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再简单不过的“人生公理”;这也不是明日黄花,而是历经时光冲刷、久经现实考验的“人生智慧”。对即将在社会探索的毕业生来说,或许不是应急的锦囊,却一定是通关的攻略,不妨收好。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就在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牢记嘱托、心系

使命、茁壮成长,向人生的更远处、梦想的制高点进发,进发!

这正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奋发图强,扬帆起航。

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

李心萍人民日报评论

“云合影”“在线拨穗”“直播打包行李”……最近,许多高校创新形式,以别样的方式送别2020届毕业生。特殊的毕业季,不少同学虽已作别母校,却仍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农民工就业,被比作就业的经线和纬线,织牢经纬线,事关我国就业形势的稳定。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保就业”任务艰巨。在供需匹配方面,一些招聘活动因疫情防控原因被迫推迟。尽管用人单位积极尝试线上招聘活动,但由于时间紧迫、准备不足、面试密集等因素,难免会对毕业生心理和就业质量产生影响。

面对困难,各地区、各部门集聚众智、凝聚合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优化就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今年,国家增加招募5000名特岗教师、总招募规模达10.5万人,“三支一扶”项目扩招至3.2万人。央企国企打头阵率先扩招,基层岗位、升学、入伍、见习规模全部扩大;网络招聘、视频直播,行业专场、地方专场,各类模式纷纷亮相;老师们线上答疑解惑,免费就业指导课程随时听……在多项政策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

疫情给我国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令人欣喜的是,虽然部分岗位招聘规模有所收缩,但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中国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正孕育出不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比如,在新基建领域,以算法工程师等为代表的新岗位人才缺口较大;在美容、美发、健身等生活服务业,随着“线上化”加速,对擅长线上运营的毕业生需求也日渐旺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要促

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既要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发力,夯实稳就业基础,更应多措并举、创新方法,让政策落到实处。

作为求职创业的主体,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就业理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如今毕业生就业,不仅面临总量压力,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大数据显示,即使在新兴产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位由于求职者众多,竞争颇为激烈,而在酒店、餐饮、家政等传统行业,也有好的发展机会。因此,要想找到心仪的岗位,必须实时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就业预期。毕业生求职,最终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目标、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实习经验、提升就业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再难也不能掺水分,大学生就业率不容有丝毫造假。前不久,教育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目的就在于准确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874万高校毕业生既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攻坚克难、加倍努力,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020届毕业生,待他年相会,与你再叙情长

文| 王晶玥人民日报评论

疫情尚未远去,2020年的毕业季悄然而至。每一位准毕业生大概都向往过这样的场景:校长拨穗并颁发学位证书,转向台下露出灿烂笑容,等待相机发出“咔嚓”的响声。这是学生时代的高光时刻。然而,很多2020届毕业生无法亲身体验这激动人心的瞬间。各高校将为他们带来怎样的毕业季?

每个毕业生都怀有一种憧憬,而庄重的毕业典礼就是支撑这份憧憬的重要内容。身穿学位服,拍摄大合影,聆听师长讲授“最后一课”,成了必不可少的毕业流程。大家在意这种仪式感,正是因为毕业典礼如同一个“分段符”,作别学生时代,迎接崭新生活。然而,今年却不能在礼堂参加典礼,不能和同窗聚会,不能向熟悉的校园深情告别……太多的“不能够”,让憧憬变得有些遗憾,让毕业季似乎有些不完整。

特殊时期,各高校纷纷出招,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为莘莘学子带来一场场特殊的毕

业典礼。在清华大学,16个分会场与同步双语直播相结合的毕业典礼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在南京邮电大学,机器人代替毕业生接受导师拨穗,学生通过机器人面部的屏幕向师长致意;在中国传媒大学,有毕业生在沙盒游戏中模拟毕业现场,聆听发言,走上红毯,还可以俏皮地跳一跳、飞一飞,背景音里主持人友情提示,“请各位拍照的同学不要上天”。依托科技手段和新奇创意,毕业典礼在“云”上生根,成为这个毕业季最独特的风景。

有毕业生感慨,这样的典礼少了些仪式感,多了些新鲜感;少了些互动感,多了些归属感;少了些固定套路,多了些难忘回忆。的确,虽然不能欢聚一堂,但同看一场直播,通过弹幕互动,制作“云合影”,开启“云合唱”,毕业“事项”并未简化,参与感并未减弱。正所谓“礼为情貌者也”,毕业典礼让人铭记的不是盛大繁复的布置、密集拥挤的场面,而是师长致辞背后的师生情、言笑晏晏中的同窗意。哪怕毕业形式不尽相同,对母校的眷恋、对师友的祝福和对毕业生的期待却始终如一。在特殊的典礼上道一声珍重,让彼此的情谊更加醇浓。

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多毕业生也遇到过失意和彷徨。有人无法返回实验室收集数据,毕业论文未能完美绽放,有人就业之路坎坷不平、求职仍未尘埃落定,有人留学计划搁浅、不得不延长Gap Year,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他们的人生之书上落下重重一笔。但正是因为特殊经历,让尚显稚嫩的他们提前感受到象牙塔之外的冲波逆折,疫情危机的宏大事件为他们的学习生涯烙下难忘的印迹。面向未来的生活,曾经的名次、论文与考试未必那么重要,但疫情中云端学习的努力、投身志愿的奉献、宅家生活的自律以及危机来临的沉着,都将成为人生远航的财富。

正如一位校长在毕业致辞中所说:在这个时段不仅仅只有悲伤、困惑及艰难,大难之下有真情,你们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爱和温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从推出大学生就业专场,到开辟线上求职分享会,再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开拓就业渠道,即将接纳这群年轻人的社会拿出满满诚意,助力毕业生闯关求职。毕业生不妨多一份对未来的信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加上自身的实力,是走出缤纷校园、拥抱精彩人生的底气所在。

每一届毕业生都有难忘的青春故事。2020年,留下了遗憾、失意,更带来了磨炼与信心。哪怕“云上”典礼不够完美,哪怕有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但来日方长,母校的大门将永远为他们敞开。将这段难忘的时光装进行囊,待他年相会,再叙情长。

这正是:殷殷期许未变,归来仍是少年。

2020年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西北工业大学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院士、学校杰出人才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导师代表、家长代表们出席典礼,与毕业生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祝贺他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昂首阔步迈向崭新的人生征程。

以下为汪劲松校长题为《理性客观认识世界》发言全文——

同学们,老师们,来宾朋友们:

下午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天,我们以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为同学们庆祝人生这一重要时刻。我相信,这样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张炜书记向所有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也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向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家长和亲友们表示感谢!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抗击疫情既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考,又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从这本书中,我们读懂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高效与强大,看到了我国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的重要贡献,感受到了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这本书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什么是无私奉献、家国情怀,什么是白衣执甲、闻令而动;从这本书中,我们更看到了无数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奔赴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贡献了青春的力量,展示出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当然,最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作为西工大的青年学子,面对这场考验,你们严格服从安排,克服各种困难,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位论文任务,同时积

极参与志愿服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西工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西工大青年的精神风貌。我也相信,你们所克服的困难与挑战、收获的磨砺与成长必将成为深刻的青春印记和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疫情期间,我们还看到,各种媒体平台每天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比如各种关于病毒来源的判断、防疫手段的推荐、疫情走向的预测等报道,令许多人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也有部分人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作为即将毕业的青年大学生,无论走向社会还是继续深造,身处知识碎片化的浪潮和舆论泡沫化的环境中,面对着各种矛盾信息,你们都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学会理性、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主题,临别之际,与大家共勉。

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需要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学们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变革时代,部分人很容易被各种社会舆论和评价体系所动摇,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失去了坚守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西工大人之所以能够在国防科技领域“愿意去、留得住、干的好”,形成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西工大现象”,其核心就在于西工大人面对党和国家发展需要时的价值选择。正是这种正确的价值追求让西工大人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扎根西部、默默奉献,担负起了人才强校、人才强国、科技报国重任。

同学们,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希望你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盲从、不附和、不随波逐流。

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知识是成才的基石,也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钥匙。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同学们,今后不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绝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

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需要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性思维”是提出疑问、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创造性做出有说服力解答的一种思维方式。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正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很好解读。尽信书不如无书,对权威盲目崇拜而没有怀疑永远不会创造新的突破。人类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的地方取得的,是在不断质疑和反思中形成的。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是探寻真理和认识世界的关键。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敢于理性地提出挑战、发出质疑,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希望同学们牢记嘱托,勇挑重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拼搏!衷心地祝福同学们平安健康、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2020年不一样的毕业季,我们依然说“再见”

佚名

终于又到了风吹麦浪的时节,那个曾经立志要效仿麦田守望者的少年也在匆匆长大,那个曾经在梦想中的世界渐渐被现实的繁杂肢解殆尽,那颗迸发过无数热血理想的心开始被琐碎的生活一点点冷却,那双对未来望眼欲穿的双眸开始只关注眼前的苟且,这样也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样也好,任凭一己之力对抗岁月,显得太过不自量力。

这样也好,《麦田守望者》中被人称为垮掉的一代终于也开始成家立业,抛开形而上的空谈和漫无目的的流浪逐渐回归到各自的小家庭,从曾在舞台上扮演过总统、公主、外交大使的角色真的成为了丈夫、妻子、中层干部的身份;走走停停,合合分分,一路走来,说不清得到与失去,而今听到一些熟悉的旋律再也不会旁若无人地随之高歌只会在心里轻轻的合着,那些再也没说出的话成了永久的秘密,那些越来越不容易见一面的老友旧模样竟也模糊成了一团胶卷般的痕迹,颇有点像像当年写给十一郎的信中所提

“似锦年华方初醒,幽香已过虎牢关”。这样也好,有的人,若即若离,有的事,一生一会,再回首,已是风轻云淡,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支烟,想想我们成熟的样子怎么总会有些心疼。

这样也好,这世间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一般美丽,我们曾在书本里认知的世界本也是写作者的精神产物;我再也不那么费力的想搞明白周遭的一切,因为世界本来就好像是一团雾,我从远处望去,大雾弥漫,而当我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雾反而消失在我的眼前,我无法从目之所及看懂世界,是如同我不能站在雾外看清雾中的自己,就像鱼无法在陆地上看懂水中的自己。

这样也好,唯其混沌,所以为道,即使我真的分得出了个是是非非,或许如同庄子所言“七窍开而混沌死”,我也开始不那么执着分辨美丑善恶,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也不再那么看重祸福得失,毕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得即所失,所失即所得所谓“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越是不去想的时候,反而心里也开始明朗起来,我相信这世间有这样的人,心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习其道而行,也不失对生老病死的悲悯,依其道而活,外修其行,内省其生,寡忧寡悔,不惊不怖的活着,我不是,我也在拜访的路上。

这样也好,日子虽然繁琐,但是去找,总还是能找到了一个间隙,可以坐下来,看看过去澎湃过得梦想和激情;日子经不起细琢磨,因为时间太不经过,翻看起上一次写日记已经过去了几乎三个月,这段日子一样的起飞落地,一样的冲奶喂奶,倒也寻常;这样也好,人活着,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要做,林语堂先生说“你的精力刚好能应付手头的事,便是幸福”。前一段读《金刚经》开头的法会因由分中这样写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很受感动,原本以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佛祖竟也是如此平凡的活着,该吃饭吃饭,该收衣收衣,该洗脚洗脚,该讲法讲法,与凡人并无二样,只是是否都能做到专心做好一件事而心行合一呢?那些澎湃过的梦想像一道光在我沸腾的青春思绪里一闪而过,日子留下的终究还是这些琐事,只是是琐事,非琐事,是名琐事,是我自己把它们当成了

琐事,若能在琐事中剃尘除垢,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有多少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往事就那么定格在飘摇的岁月中,穿越悠长的时光,温暖了余生,凝成回忆时沧桑双眸里闪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

余秋雨先生说:“青春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你有更多的选择”,是的,随着年岁增长,可供我们选择的选项在被悄悄的抹去,越来越多的人面对生活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天地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想起当年笑着看完的《大话西游》里那段经典对白,有多少人或许也能感动得流泪;风月无古今,情怀自前身,时间在无边的风月面前成了绝对静止,无古无今无未来,却在悲欢离合的人世间演绎成了相对,快乐的时候,万年一念,痛苦的时候,一念万年,这样也好,经历了这般,才能感悟《金刚经》所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才能学会苏东坡诗中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旷达和坦然。

只是,我在路上,一万年太久;

我们,只能争朝夕,这样也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