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 摩擦力 学案1(人教版必修1)

3.3 摩擦力 学案1(人教版必修1)

3.3 摩擦力 学案1(人教版必修1)
3.3 摩擦力 学案1(人教版必修1)

3.3 摩擦力 学案1(人教版必修1)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________或具有______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力.

(2)分类: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条件????? ①物体接触且 ;②接触面 ;③物体间有 或 .

2.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只有________________,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________________;②接触面________;③物体间有________________.

(3)大小:是可变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F max 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________________.

(4)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并且与物体间________运动趋势方向________.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且________________;②接触面________;③发生_______.

(3)大小: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与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N 的大小成正比,即F =μF N ,式中μ为比例系数,叫____________,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物体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无关.

(4)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并且与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

一、静摩擦力

[问题情境]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体验一下摩擦力.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

(1)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 时,木块没有动.

(2)逐渐增大拉力到2 N 时,木块仍静止.

(3)继续增大拉力到4 N 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突然变小到3.8 N ,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不变.

请对以上三种现象作出分析.

[要点提炼]

1.两个相互接触挤压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________________.

2.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最小的水平拉力(或推力),是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叫做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____________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____比.

5.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即其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_运动.[问题延伸]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F拉物体A,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A、B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二、滑动摩擦力

[问题情境]

一辆汽车正在奔驰,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危险,于是立即紧急刹车.车终于停下,路面上留下两条清晰的刹车痕迹,你能解释车停止运动的真正原因吗?

[要点提炼]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

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存在弹力;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________.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与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________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 N,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物体的________和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__,与接触面的面积________.

[问题延伸]

如图所示,物体A、B一起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v A=2 m/s,v B=1 m/s.

请分析A、B两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回答滑动摩擦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

例1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B物体上,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

B.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的作用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例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质量为10 kg,它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A.0 N B.20 N,水平向右

C.40 N,水平向右D.20 N,水平向左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

三个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

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

A.8 N,方向向右B.6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右D.0

例3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推力.(取g=10 N/kg)

(1)当推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推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拓展探究(1)物体运动后将推力变为20 N,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运动过程中突然把推力去掉,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多大?

【效果评估】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弹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压到一竖直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保持静止,则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B.若物体保持静止,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C.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D.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4.用一根长20 cm,劲度系数为k=200 N/m的弹簧水平拉着放在水平桌面

上的质量为1 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 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 cm时,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1)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多大?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怎样?

(2)木块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3)木块滑动过程中,当弹簧的长度小于或大于21.7 cm时滑动摩擦力如何变化?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

《3.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归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实验过程,感知静摩擦力的大小,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通过问题情境,归纳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通过实验过程,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有关,会用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体会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大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大小。 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图片中小朋友推木箱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甲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乙图中有没有推动木箱?为什么? 2.丙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和方向 阅读课本57页,结合下列情境1、2、3、4,完成探究一:探究一、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情景1:如图甲所示,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情景2:如图乙所示,在竖直墙面上, ①如果物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 ②如果撤去外力F,物块沿竖直墙面下滑。 情景3:如图并所示,将一小物体放在固定斜面上, ①如果斜面粗糙,小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②如果斜面光滑,小物体沿斜面下滑。 情景4:如图丁所示,货物被一倾斜传送带匀速送到高处,且货物和传送带相对静止。问题1.试结合上述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块是否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 (2)试比较图乙中两种情况下,物块是否都受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挤压。) (3)试比较图丙中斜面光滑与粗糙两种情况下,小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有何不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 (4)图丁中,传送带靠什么力把货物送到高处?此力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感受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物体运动的动力。)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 .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 .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2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 摩=μFμ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 正压力FN 的确定。 2. 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四、教学准备 带绳的木块、铁块、弹簧秤、毛巾。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演示实验] 用手握住水杯。

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 师:水杯受几个力呢?生:两个,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师:那 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新课讲解: 一、静摩擦力 师: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内容,叙述一下摩擦力的概念。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 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生1 :首先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生2 :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生3 :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师:(鼓励)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那么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概括成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怎样表达?生: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师: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应该怎样设 计? 生:我设计的表格是这样的。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注意:植物开花不是机械运动,为什么?结合定义好好理解下,还有哪些不是机械运动?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1.1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 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做质点. 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做科学的抽象。科学的抽象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从实际出发。 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1.2参考系(就是初中说的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1.1.3、时间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3s末、3s时(即第3s末)、第4s初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试:第2章 4. 摩 擦 力 13 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1.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 A.同学们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时的脚 B.同学们在饮水机上接水时手拿着的水杯 C.慢慢行驶在校园内的汽车的轮胎 D.同学们考试过程中写字时的钢笔笔尖 【解析】A、B、C选项中,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D选项中,钢笔笔尖在写字过程中相对纸面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答案】 D 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C.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一定受到弹力 D.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垂直 【解析】静摩擦力的静指的是相对静止,比如说,在空中你手握着一个可乐瓶子,瓶子受到静摩擦力,而当你握着他水平运动时,瓶子相对地面是运动的,而此时他还是受到静摩擦力,故A错误;比如地面固定一个木板,木板上面有个物体,小物体在木板上运动,虽然木板没动,但是木板也受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弹力,故C正确;滑动摩擦力和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我们手持一个水壶水平向前走,静摩擦力竖直向上,而速度方向水平,此时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故D错误. 【答案】 C 3.如图2-4-6所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

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6 A.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 B.增大了摩擦因数 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摩擦力的大小只和压力及动摩擦因数有关,和接触面积没有关系,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后,每页间的动摩擦因数没有改变,但每页间都有压力作用,拉开两本书的力等于一本书的每页受到的摩擦力之和,相当于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C项正确.【答案】 C 4.如图2-4-7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上放有一物体,当皮带不动时,要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F1;当皮带向左运动时,要使物体仍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F2,则( ) 图2-4-7 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两种情况下,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均向右匀速运动,物体均受传送带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μmg,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F1=F2=f=μmg,故正确

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WORD教案1 3.3 摩擦力 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明白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明白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明白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明白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运算μ 6.明白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7.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观看、概括能力。 8.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9.在研究阻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学会运用操纵变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1.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 教育 ★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2.滑动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学习弹力时曾提到,弹力是接触力,接触力从性质上分为弹力和

摩擦力,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确实是学习了解摩擦力。 师:关于摩擦力,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差不多接触过了,而且明白摩擦力能够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大伙儿都试着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知识。(不需要学生回答出来,学生自己明白就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认真观看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形是如何样的? 生: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步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师:是什么缘故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生:是因为受到了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 师: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是三类摩擦力中的哪一类呢? 生:是滑动摩擦力。 师: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那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我们也能够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或两手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师: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生:与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师: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什么缘故? 生:依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明白桌面给手掌摩擦力的同时手掌也会给桌面以摩擦力。 师: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生:跟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同。(假如地面是光滑的,则桌子会在手的作用下沿手的方向滑动) 师:对!从那个地点也要看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的(说明)。 师: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生:是静摩擦力! 生:不是,应该是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学方案----弹力

2 弹力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定,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建议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情况应多演示几个实验,同时做好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胡克定律应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并比较各组所用不同弹簧F与x的比值不同. “演示实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分析,如果桌子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反之,如果出现该现象,则说明了什么,而且,根据墙上光斑移动的方向判断桌子形变的方向,桌子形变的程度与施加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思考与讨论”: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可以先演示形变明显的弹性绳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分析,再演示形变不明显的绳子的作用情况,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完善.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前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2 第1课时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摩擦力 第1课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成正比,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 (2)公式:F f=μF压. (3)动摩擦因数μ:它的值跟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μ=F f F N,F f在接触 面内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F N与接触面垂直. 二、静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F 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

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4摩擦力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4 摩擦力

1.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或具有____________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力. 2 摩擦力一定为阻力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 1.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 2.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平行相对运动趋势平行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 预习交流:答案: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如传送带把货物运送到高处,就是靠传送带对货物静摩擦力的作用,此处静摩擦力为动力.

一、滑动摩擦力 1.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定义,讨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怎样的? 2.实验:(1)将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用毛刷扫桌面,

观察刷毛的弯曲方向,分析毛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实验后总结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特点. 3.滑动摩擦力公式中的压力大小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请举例说明. 4.由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 =μN 得μ=f N ,能否说动摩擦因数跟摩擦力成正比,跟正压力成反比? 重为4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 N ,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 N 和15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两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不光滑;(3)两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滑动).只有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存在. 2.大小 (1)滑动摩擦力公式:滑动摩擦力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f =μN ,其中N 是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即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弹力). (2)动摩擦因数μ:公式f =μN 中的比例系数μ叫做动摩擦因数. 动摩擦因数是一个没有单位的量.μ的大小由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其表面状况(干湿、粗糙程度)等因素决定,与两个物体间有无相对滑动及压力的大小无关.虽可用μ=f N 求得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但不能认为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物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 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5.摩擦力

5.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存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2.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 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的习惯,具有把物理知识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布、毛巾、细线、长方形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

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①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 ②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③推出的沙狐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学生认真观看录像,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测到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起阻碍作用的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进行新课】 滑动摩擦力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师一个物体在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两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你们是否感受到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 ①推动桌子需要很大的力气,感觉到有阻碍,因为桌子和地面间有滑动摩擦力; ②用手搓桌面,感觉到用了力气,手和桌面间有滑动摩擦力; ③磨刀时,手需要使劲,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也可能有人会说,没有注意过,没有感受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精品教案

必修一第三章 3、摩擦力(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或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ppt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①.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②.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通过网站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2021年高中物理 .4 摩擦力(教案)教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2.4 摩擦力(教案)教科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 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 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 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 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 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 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 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 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 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 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 ....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必修一3.3静摩擦力练习题

3.3摩擦力—静摩擦力练习题 一、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二、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①②③ 3、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且跟物体的方向相反。 4、大小:无现成计算公式;取决于沿接触面方向上除静摩擦力之外的其它外力及运动状态:大小范围0<F静≤Fmax,(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维持物体间相对静止静摩擦力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典型题训练 1、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2、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碍物体运动. D.有静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3、人握住旗杆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重500N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当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它时物体静止不动,这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为 .当用250N的力拉它时,刚好能拉动它,则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均为G=10N,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而A、B仍保持静止,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______,B对A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6、(提高题)如图所示,两块同的木板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夹持着重量均为G的完全相同的6块砖,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这时3、4两块砖之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2、3两块砖之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沪科版必修一3.3《摩擦力》WORD教案03

3.3 摩擦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实践一一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来源:"心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组)?身 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引入: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它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本节课学习关于摩擦力的知识。 一、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 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为什么不讲与

高一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二节摩擦力(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总结静摩擦力的规律。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区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和方向。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除了滑动摩擦力,我们还知道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方向如何来进行判断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静摩擦力。 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①理解静摩擦力概念,掌握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②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掌握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阅读课本62页内容,标出知识点、重难点和疑惑点 限时2分钟 四、自学指导 ①阅读课本62页的前二段,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画出图3.2-3的受力分析图。 ②阅读课本62页的第三段,掌握什么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大小与什么有关? ③根据前三段知识,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④阅读课本62页演示实验及下边内容,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掌握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①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②静摩擦力:两个物体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根据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得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只要物体之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大小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

A级基础巩固题 1.如右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悬挂在竖直悬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接触面均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C的重力 B.B对A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C.斜面对D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D.D对斜面没有压力作用 答案:D 解析:C与桌面不接触,因此C对桌面无压力,A、B间无挤压,也就没有弹力;D与斜面仅接触而无挤压,故D与斜面间无弹力. 2.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2mg B.μ1Mg C.μ1(m+M)g D.μ2mg+μ2Mg 答案:A 解析:有许多同学认为计算时应用到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此题的一大陷阱就在于此.如下图所示,由于长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应当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不能用μ1F N来求解,而是要通过受力分析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来求.木块对木板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f2=μ2mg,对长木板来说,水平方向除了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f2=μ2mg外,还受到水平地面对它向左的静摩擦力F f1,这两个力平衡,因此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的作用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是继重力以后的第二大力,是学习摩擦力、静力学、动力学的预备知识。在显示微小形变时用到的“光放大”是以后学习卡文迪许扭秤和库仑扭秤的前提,在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关系”的活动中用到了实验法、图像法,既深化了第一章所学的s-t图像和v-t图像,也为探究加速度和质量、力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从知识上和方法上都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是高中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学过“弹力”,知道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进入高一后,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物理研究方法,在生活中也接触了和弹力有关赴日实例,比如跳板、弓箭等,这一切都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现在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要深刻理解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大小等抽象问题还有难度,加之我校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的态度还需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降低标高,分解难度,将接触面情况的拓展安排在以后的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特点和我所教学生的实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并参与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形变,会区别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的定义并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会画出各种弹力的方向,知道并理解胡克定律。在上

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领会微小形变的放大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由于在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同时在受力分析中必须要明确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弹力,因此我将弹力的产生及方向的确定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的关系作为重点,将弹力有无的判断和胡克定律的理解作为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参与实验,并预设了猜想、讨论、设计方案并验证的探究过程。 四、教法、学法 美国哈弗大学校长在世界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作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对人类和社会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实验教学法。基于“我听见因而我忘记了,我看见因而我记住了,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了”的理念,本节课在问题的解决先提出假设和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案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意识,顺利完成课堂的教与学 五、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材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自主猜想、自主设计、自主实验,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体现“多元教,

高一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因数会计算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能够根据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合理外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实验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合作探究,促进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鼓励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信心.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导入:用手握住水杯。开始问学生水的受力情况,学生进而分析。水杯受两个力,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复习初中内容,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