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椎管脊髓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99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简介影像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对脊柱和脊髓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
MRI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辐射波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详细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MRI成像技术MRI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
患者被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
磁场会使人体内的氢原子自旋进入特定的方向。
然后,无线电波被用来激发氢原子的自旋,并记录反弹回来的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被转换为图像,显示出不同组织的特征和结构。
MRI诊断脊柱和脊髓病变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脊柱和脊髓病变,可以通过MRI来进行诊断: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膨出是椎间盘突出或损伤导致椎间盘的柔软组织膨出。
通过MRI,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椎间盘的异常膨出,并确定膨出的大小和位置。
这对于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来纠正膨出以及手术的方式非常重要。
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脊髓周围椎管的狭窄或压迫,导致脊髓受到压迫,引起疼痛和其他神经症状。
通过MRI,医生可以看到椎间盘、椎骨和脊髓的变化,确定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从而指导治疗措施。
骨折MRI可以显示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的位置、类型和骨折片段的位移程度。
这对于确定骨折治疗的方法和预后非常重要。
脊髓肿瘤脊髓肿瘤是在脊髓或其周围形成的肿瘤。
通过MRI,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特征,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以及手术方法。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由外界力量引起的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瘫痪和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MRI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指导治疗和预后。
结论MRI是一种准确诊断脊柱和脊髓病变的重要工具。
通过MRI,医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和详细的图像,从而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并指导治疗措施。
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MRI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脊髓疾病概述:见p316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
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1、CSF检查: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a、VEP: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2高信号,强度不均。
鉴别诊断:1、脊髓血管病:a、缺血性:如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症,但深感觉保留。
b、出血性。
2、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a、>50岁男性,可能为血栓性静脉炎,脊髓血管造影可确诊。
b、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巴氏征(+),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症状加重——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萎缩明显,反射减弱。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
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
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
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
【影像学表现】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
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
中枢神经系统记忆口诀神经系统的区分虽然神经系统很难记忆,但它可以与良好的记忆力区分开来。
该中心包括大脑和脊髓,大脑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安全问题有保障,脑脊神经属周围,脑神经,十二对,出入颅腔日夜忙,主要分布于头颈部,部分支配胸腹器官和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周围分布躯内脏,感觉运动常相依。
Z位置和脊髓形状脊髓位于椎管内,上平大孔延髓连,成人下端平腰一,前后略扁圆柱形。
端管是锥形的,整个长度的厚度不均匀。
上颈部和下腰部扩张,内部有许多扩张的细胞。
表面六条纵行沟,前裂后沟要记清,前后外侧沟成对,前根后根侧沟附。
8二,551,脊髓段31,椎体下端与终丝相连,终丝下端止于尾骨。
腰骶尾部脊神经,丝周缠绕成马尾,临床穿刺腰棘间,脊髓损伤可避免。
脊髓节段与椎管的对应关系脊髓脊柱不等长,脊髓节段三十一,颈八胸十二五五一,椎骨共计二十六。
椎骨的名称不同。
颈段1和颈段4大致相同。
颈部5,胸部4减1,中胸部2减2,下部3减3,腰节平胸十十二,骶尾两节对腰一,脊髓病变麻醉平,定位诊断有据依。
脊髓内部结构脊髓结构两部分,中央灰质周围白。
纵切灰质三根柱,横切灰质似蝶舞。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后角核属于接触、中外侧角、腰椎自主、胸、腰、骶四节。
侧角交感副交感,脊髓灰质前角中,运动细胞分两种,体积大小不相等。
功能完全不同。
较大的肌肉支配骨骼肌,锻炼躯干和四肢;小的调节肌肉张力,颈腰膨大分两群,内群支配躯干颈,外群支配四肢肌,后者仅见膨大处。
根据表面裂缝,白质分为三条索,它们上下移动,薄楔状物感觉到背部很深。
躯干四肢同侧伴,肌腱关节本体感,位z运动震感觉,皮肤精细之触觉。
后索病变不完全,闭眼位置Z难以确定,侧前索混合,皮质脊髓管移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红核脊髓交叉下,屈肌兴奋红有关,前庭脊髓未交叉。
当到达腰骶线时,刺激躯干的伸肌。
脊髓完全横断后,切片下方没有感觉。
运动反射均消失,脊髓休克临床称,数周乃至数月后,各种反射渐恢复。
肌肉力量增强,反射消失,感觉运动非常微弱。
脊髓病变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病变概述脊髓病变(spinal cord lesions)包括脊髓发育异常、脊髓肿瘤、脊髓非肿瘤样病变。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当其有感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出现病变。
脊髓病变的三主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英文名称:spinal cord lesion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髓内病变、髓外硬脊膜内病变、硬脊膜外病变、脊柱疾病、脊柱外伤、感染等。
检查项目:周围血象、骨髓涂片检查、脊柱X线、CT、MRI、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脊髓病变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脊髓病变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病变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脊髓病变的病因复杂,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髓内病变、髓外硬脊膜内病变、硬脊膜外病变、脊柱疾病或外伤、感染、维生素B12缺乏、血管病变、放疗等。
基本病因:1、先天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髓、脊柱或血管结构出现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脊髓空洞症可能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疾病所致(1)髓内病变如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血管畸形、代谢或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等。
(2)髓外硬脊膜内病变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肿瘤。
(3)硬脊膜外病变如脊索瘤、转移癌、脂肪血管瘤、脓肿等。
3、脊柱疾病或外伤如椎间盘脱出、椎骨骨折或脱位、椎管狭窄、椎管内血肿形成、脊椎结核、脊椎肿瘤等。
4、感染感染可原发于脊柱结核、硬膜外脓肿和脑膜炎等,也可继发于流感、伤寒、产褥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