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9月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在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朔州、临汾、柳林、洪洞、静乐、左权、宁武等11个市县对17家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2014年1-8月,各地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主要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但产品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企业面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资金紧张、产能发挥不足、资源整合过程中生产建设难等四方面困难。
各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导致了煤企用工量减少、职工收入水平下降,制约了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
一、煤炭企业经营状况1、煤炭产量总体平稳,部分品种有所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1-8月全省原煤产量64202万吨,同比增长3.8%;焦炭产量5763万吨,同比下降2.3%。
本次调查的17家企业1-8月煤炭产量共计7292.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974.6万吨增长4.6%。
17家企业中有13家产量增长,其中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同基煤业有限公司增幅最大,达到79.3%;4家产量下降,其中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吉县盛平煤业有限公司降幅最大,达到69.7%。
2、煤炭销量增幅低于产量增幅,产品库存明显增加。
统计资料显示,1-8月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67%,低于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显示,17家企业产品销量为6887.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853.4万吨微增0.5%。
销量增幅低于产量增幅,二者相差4.1个百分点。
17家企业中10家销量增长,其中同生同基公司增幅最大,达到189.2%;7家销量下降,其中吉县盛平公司降幅最大,达到64.7%。
企业产品库存明显增长,17家企业库存量达到1950.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01.5万吨大幅增长77.1%。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库存量高达1676.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62.3万吨增加713.9万吨,增长了74.2%。
3、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2014年国内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显著降温,煤炭消费总体受到较大影响。
由于煤炭消费增长基本停滞,煤炭库存长期处于高位,销售难度不断加大。
受煤炭需求疲软,煤炭库存持续高企等因素影响,2014年国内煤炭价格普遍大幅下降。
【关键词】煤炭库存价格煤炭消费增长基本停滞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宏观经济始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7.4%,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期新低,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7.1%,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8%,创下2002年以来新低,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9%,创下2000年以来新低,较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1-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较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7%,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如不考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的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速均创下1999年以来新低。
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显著降温,煤炭消费总体受到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1-11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3.9%,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创下1999年以来新低,其中受水电等其他电源电量增长较快影响,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0.3%,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次;1-11月份生铁产量同比仅增长0.4%,较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如果除去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的2008年,生铁产量增速同样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低;1-11月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9%,较上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创下1991年以来新低;1-11月份,合成氨和尿素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9%和1.0%,而上年同期二者分别同比增长4.3%和8.4%,这是2011年以来二者再度同比双双下降。
2014煤炭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2014年是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本文将对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供需状况、价格变动、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通过该报告,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合适的战略做出参考。
2. 供需状况2014年,中国煤炭供需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出现下降趋势。
同时,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一些老旧的煤矿被关闭,供应量受到一定限制。
然而,由于冬季取暖需求增加,煤炭供需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 价格变动2014年,中国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由于供应紧张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煤炭价格在上半年有所上涨。
然而,随着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进一步减少,价格开始下跌。
此外,政府对煤炭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控,进一步影响了价格的变动。
4. 环保政策2014年是中国环保政策逐渐收紧的一年。
为了应对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环保要求。
一些老旧的煤矿被迫关闭,新建煤矿也面临更为严格的环评审批。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供应量,加剧了供需矛盾。
5. 行业发展趋势尽管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也存在发展机遇。
随着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的煤炭采掘技术和环保设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6. 结论综上所述,2014年是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中关键的一年。
供需矛盾、价格变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使得煤炭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然而,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技术升级,煤炭行业仍然可以找到发展的机遇。
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调整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煤炭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是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年,中国煤炭行业面临多个挑战和机遇,包括需求下降、环境压力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
下面是对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分析报告。
首先,2014年中国煤炭需求下降。
由于国内经济放缓和政府实施环保政策的影响,工业需求和电力需求减弱,导致煤炭需求下降。
此外,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煤炭的使用,导致煤炭需求的进一步下滑。
其次,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面临环境压力增加。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加强,煤炭企业被迫改善环境排放,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这给煤炭企业造成了额外的成本压力,并且一些小型煤矿由于无法满足环保要求被迫关闭,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再次,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需求下降和环保压力,煤炭企业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加强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加大了对价格的压缩,导致行业内的价格竞争加剧。
同时,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强行业集中度。
最后,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为应对需求下降和环保压力,政府加大了对煤矿安全和环保的监管力度,推动了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加快。
据统计,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整体淘汰了一大批落后和违法煤矿,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面临了多重挑战和机遇。
需求下降、环境压力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都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市场策略,中国煤炭行业还是实现了一定的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4年7月22日)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滑,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更加严峻。
一、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煤炭产销量持续下降。
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8.16亿吨,同比下降1.8%;其中:6月份2.98亿吨,同比下降2%。
全国煤炭销量17.27亿吨,同比下降2.1%;其中,6月份2.84亿吨,同比下降2.3%。
(二)进口处于高位。
上半年进口煤炭15987万吨,同比增长0.9%;出口316万吨,同比下降22.4%;净进口15671万吨,同比增加237万吨,增长1.5%。
在今年2~5月份单月进口连续下降后,6月份进口2505万吨,同比增长12%,环比增加104万吨。
分煤种看,前5个月褐煤进口3067万吨,同比增长19.5%,炼焦煤进口2532万吨,同比下降17.3%。
(三)煤炭发运增加。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1.5亿吨,同比增加779万吨,增长0.7%,其中6月份1.85亿吨,同比增加150万吨,增长0.8%。
主要发运港发运煤炭3.39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6月份5725万吨,同比增长9.1%。
(四)库存居高不下。
到今年6月末,全社会库存已经持续31个月在3亿吨以上。
6月末,煤炭企业库存99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06万吨,可用23天;主要港口存煤5264万吨,比年初增长39%。
7月22日北方主要下水港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天津、黄骅五港存煤量2400万吨,比年初增长56%,其中秦皇岛存煤740万吨、曹妃甸631万吨、黄骅港230万吨;南方主要接卸港广州港存煤325万吨,防城港590万吨。
(五)价格大幅下降。
7月18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42.4,同比下降17.1点,比年初下降19.4点,比历史最高点(2008年7月)下降80.4点,降幅36%。
中国矿业大学2013 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管理经济学考试时间2014.06.15小组成员所在院系管理学院任课教师董靖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目录1 行业介绍……………………………………………………………………1.1 行业定义…………………………………………………………………1.2 行业地位…………………………………………………………………2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2.1 行业特性…………………………………………………………………2.2 行业竞争…………………………………………………………………2.3 行业变革…………………………………………………………………3 煤炭行业供给分析…………………………………………………………3.1 供给总量分析………………………………………………………………3.2 供给影响因素………………………………………………………………4 煤炭行业需求分析…………………………………………………………4.1 需求总量分析………………………………………………………………4.2 需求影响因素………………………………………………………………5 煤炭行业预测分析…………………………………………………………5.1煤炭供求预测………………………………………………………………5.2利润前景分析………………………………………………………………煤炭行业分析报告1行业介绍1.1 行业定义煤炭行业主要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隶属于采矿业,主要是指从事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从细分行业来看,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可分为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褐煤的开采洗选、其他煤炭采选。
1.2行业地位煤炭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014年上半年炼焦煤市场分析与后市预测下半年,炼焦煤价格压力来自国内产量稳定和外煤进口冲击。
在产业链看跌氛围下,最上游的炼焦煤市场难以维稳难度最大。
尽管目前价格已处于底部阶段,但在供给依然过剩、且下游表现持续疲软的情况下,炼焦煤市场恐难有起色,与此同时,基于成本考虑,炼焦煤价格继续下探空间有限,以低位弱势盘整为主。
一、2014年上半年炼焦煤市场分析(一)炼焦煤价格屡创新低201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行业遇冷、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国内钢铁价格持续探底,炼焦煤价格需求平稳,而供给端刚性宽松导致价格受到钳制。
统计上看,2014年上半年国内焦煤现货平均价下跌约24%。
预计三季度进入需求淡季,炼焦煤价格将很难稳住,或将继续小幅下跌。
进入四季度,随着下游需求好转,炼焦煤价格可能小级别回升,时间窗口可能出现在10份左右。
关注钢铁去产能政策和进口煤增加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上半年国内炼焦煤产量稳定2014年1-4月份,全国炼焦煤累计总产量18528万吨,同比增加526万吨,增长2.8%。
国内炼焦煤产量稳中有增,供应端依旧宽松。
在货币政策适度从紧主基调未变背景下,煤炭企业流动性饥渴将倒逼企业持续稳定增加产量,以满足现金周转需求。
一旦价格回升,国内过剩产能可能集中释放,因此,下半年国内炼焦煤产量将维持有增无减态势。
(三)上半年炼焦煤进口量小幅下滑2014年1-4月份,共进口炼焦煤1944万吨,同比下滑11%。
但分月看,4月我国炼焦煤进口647万吨,但环比增长73.5%。
上半年炼焦煤进口量下滑,除受需求不足影响外,国内煤价下跌导致的进口煤价格优势缩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预计,随着开采成本的提高,对高品质炼焦煤的进口需求将增加,下半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在消费量增幅非常有效甚至下滑背景下,进口煤稳定对国内煤炭价格仍将产生较大冲击。
(四)终端企业库存持续低位运行6份,国内钢厂、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维持在历史较低的水平运行。
2014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2月目录一、2013:行业盈利低至历史低位,指数累计下跌36% (4)1、股价:06年以来最差,8月以来略有修复 (4)2、行业基本面:上半年弱势下行,3季度以来明显改善 (5)3、盈利水平降至历史最低,ROE较火电行业低6.5个百分点 (7)二、2014年:供需增速均回落,煤价或进入平稳期 (8)1、供给:新增产能逐步下降,运输或成为瓶颈 (8)(1)13年开始煤矿投资明显下滑,15年后产能或进入平稳期 (8)(2)铁路运输短期仍是瓶颈,14年新增运能较少 (9)2、需求:增速下台阶后的平稳,价格有望维稳 (11)3、企业盈利:减本控费支撑煤炭业务盈利,按目前煤价平均PE约24倍 12三、环保:清洁能源是趋势,但减排政策对需求短期影响有限 (15)1、雾霾天数创历史新高,各地纷纷出台治理政策 (15)2、产能淘汰仍是治理主要手段,涉及煤炭消费量约1.1亿吨 (16)3、清洁能源是未来方向,但煤炭占能源比重下降缓慢 (17)四、转型:新兴煤化工或成为方向,资金和盈利制约投资 (19)1、经营压力加大,煤炭企业业务模式单一亟待转型 (19)2、转型方向:煤化工(煤制气、煤质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层气 (22)3、中小煤企转型难,新项目盈利尚不确定 (24)(1)资金紧张 (25)(2)审批门槛高 (25)(3)盈利能力待验证 (25)五、并购:行业低谷可能逐步展开 (29)1、美国:消费回落后,大煤炭企业兼并联合成为趋势,集中度也快速上升 (29)2、中国:预计14年煤矿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十三五或进入并购时期 (33)六、供需面难超预期,关注转型和并购 (35)七、主要风险 (35)一、2013:行业盈利低至历史低位,指数累计下跌36%1、股价:06年以来最差,8月以来略有修复13年至今煤炭开采指数下跌36.0%(同期上证综合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3.2%和4.6%),在所有板块中跌幅最大,是06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2014煤炭行业分析2014年煤炭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能源领域的重点支撑产业。
2014年,煤炭行业在大环境下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煤炭需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业活动减少,煤炭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此外,煤炭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对煤炭的需求产生了压力。
其次,2014年国内煤炭产量增速放缓。
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以及对煤矿的整顿,一些小规模、落后的煤矿被关闭,煤炭产量增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煤炭资源的产能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对煤炭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在这种背景下,煤炭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国内煤炭产量的减少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一些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煤企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国内部分地区煤炭价格上涨,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盈利机会。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和利用机遇,煤炭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技术创新和生产技术改进的力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遵循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政府也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加大对煤炭行业的规范管理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总之,2014年煤炭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创新发展理念、改革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技术创新,煤炭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煤炭市场形势分析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煤炭市场的“严寒”,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创下了企业煤炭销量的历史新高。
进入2014年,煤炭市场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寒意更甚、困难加剧。
新春伊始,各大煤炭企业纷纷降价抢夺市场,港口库存急剧攀升,煤炭净进口大幅增长,煤炭销售举步维艰,市场竞争愈加残酷。
2014年初,原本应该处于传统旺季的煤炭市场竟遭遇了“倒春寒”,国内各大煤企纷纷下调部分煤种价格。
然而,煤价的下调却没有降低一再攀升的煤炭库存。
2月6日,我国最大输煤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突破800万吨的警戒线。
目前,这一数字仍在攀升中。
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北方四港的煤炭总库存量已逼近2200万吨。
而且,电厂存煤也在不断飙涨。
与此同时,2月15日起,全国铁路货运价格全面上调,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提价幅度约10%,无形中提高了煤炭售价、增加了购煤企业成本,致使原本需求不足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占我国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消费近70%的煤炭到底怎么了!从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上我们试着去寻找答案:首先是煤炭产能过剩的制约。
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后,煤炭行业内外投资规模、扩张发展势头不断加快,特别是山西、内蒙等主要产煤省区,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矿。
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
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约37亿吨,产能达42.2亿吨,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87.7%。
2014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40亿吨,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对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其次是进口煤大量涌入的挤压。
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有增无减,进口煤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4年煤炭市场形势分析(告别篇)
一、基本形势分析:
1.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在2013年年末,初具转变雏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效果初步显现,新能源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2.在2013年中期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3个关于煤炭产业的“办法”、“意见”,取消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审批。
各地也按预期,匆匆出台了驰援煤炭产业“生存”的“积极”政策。
政府“救市”心态卓显;
3.随着9月26日煤炭期货上市,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步入正轨,这将对市场运作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贸易为王”的势头汹涌而来,“大市场”格局迅速形成;
4.2013年入冬以来,华北、华东地区雾霾天气加重,限制能源消费、环境综合治理的步伐加快;
5.缅中油气管路的开通,使中国能源战略取得重大进展,西南地区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源消费模式将随之转变;
6.印度、越南等地经济加速,印尼能源产业政策调整,亚洲地区能源需求逐步增加。
欧洲地区对一次性能源的利用产生了新的认识,煤炭需求复苏,各个地区能源供给形势发生微妙变化。
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将会削弱;
7.随着人工费用等成本的增加,世界能源运输成本将逐步增加;
8.随着美国及西方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收缩,国际炒家对大宗商品的兴趣转淡:“羊毛”已剪,需另育“肥羊”;
9.中国的国际战略取得初步成效,缅中油气管道开通及高铁战略的快速进展,使美国在亚洲、中东地区及世界其它各地逐步被“边缘化”,加之美国对国内能源开发政策的调整,美国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将逐步衰减;
10.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深度调整,煤炭产业的产能释放与需求双增长,但需求的增速稍弱于供给,形成整体略为宽松的局面。
但局部地区的煤炭产业政策,导致局部地区(如贵州、湖南等)煤炭供应紧张;
11.兖矿集团及神华集团尝试采用“主动价格”策略,意欲引领市场,取得初步效果。
大型煤炭企业意欲垄断竞争的愿望加强。
煤炭企业应对市场的手段日趋增多,市场话语权逐步增强。
但大部分煤炭企业“以产量博利润”的传统做法依旧大行其道,仅有少数企业靠苦练“内功”和“创新驱动”,闷声发财。
二、初步判断
2014年煤炭市场将呈现整体宽松、局部紧张的供需矛盾。
上半年煤炭价格会延续2013年的跌势,但“熊市”已
进入尾声,下半年(约在5-6月)市场将发生积极变化,煤价会微幅回升,进入低位平衡市的运行状态,煤炭作为国家“物价稳定器”的作用将会体现,煤炭价格将长期在低位徘徊。
煤炭行业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寡头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煤价低位运行的态势,将持续2-3年。
三、贵州的煤炭市场
急功近利的煤矿资源整合政策,将使贵州的煤炭市场在无形中放开,外部的煤炭将尝试进入贵州市场,贵州煤炭将被动加入到全国的“大市场”中,贵州煤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贵州煤矿资源整合如同贵州麻将,政府翻了个“金吉”,却最终“荒庄”。
贵州的煤炭产业,错过了一次极佳的发展机遇期。
四、煤炭企业对策
提质量,控成本,稳渠道,做品牌。
开拓贸易,整合资源,加入及延伸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
五、告别语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国的变革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
我们将见证一个大国的崛起。
我们会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
本人自2010年末“归队”煤炭运销以来,先后对2011,2012,2013年的煤炭市场进行了分析,以此感恩我所在的公司、感恩我的领导和我亲爱战友们。
市场如海,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我所热爱的市场已与我渐行渐远,海上冲浪将成为我永久的梦想。
就此永别了,我的梦,我所热爱的海洋。
2014年1月10日于织金县未来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