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等类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亦指出热固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简述了制备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制备方法,新技术ADVANCE THE RESEARCH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ABSTRACT: The 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thermosetting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as also show in the paper.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resin matrix composites,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preparation method,new technology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高性能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并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环氧、双马和聚酞亚胺基复合材料[1]。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最理想的材料[2]。用复合材料设计的航空结构可实现20%一30%的结构减重;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飞机结构的全寿命成本;复合材料结构有利于整体设计和制造,可在提高飞机结构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采用低成本整体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可见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是大幅提高飞机安全性、经济性等市场竞争指标的重要保证,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在树脂基体中嵌人高性能纤维,比如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纤维等所制得的材料[3]。树脂基体可以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两种,常用的热塑性树脂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醋树脂等。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防护、运动器材和包装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更高的期望,所以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依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1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

1.1 纤维增强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树脂基体两部分组成,纤维起承担载荷的作用,树脂均匀传递应力,界面在应力传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纤维与树脂问应力传递的纽带.随着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的不断的深入,人们发现纤维的浸润性能、纤维与树脂间的键台及纤维与树脂间的机械嵌合作用等因素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显著,并以此设计出一系列提高界面粘接强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4].

1.1.1碳纤维(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以热碳化方式由聚丙烯睛、沥青或粘胶加工而成,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优异的耐酸碱性和抗蠕变性[4J。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纤维进行改性、对树脂基体进行改性和改善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这几个方面。

1.1.2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uHM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是1975年由荷兰DSM公司采用凝胶纺丝一超拉伸技术研制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高强高模纤维。UHMWPE纤维中大分子具有很高的取向度和结晶程度,纤维大分子几乎处于完全伸直的状态,赋予最终纤维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酸碱

等优异性能,但是其低表面能、耐热性差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应用。对纤维进行接枝、辐照、涂层处理增强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粘接作用,对树脂基体进行改性是UHMWPE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1.1.3芳纶纤维(PPTA)

芳纶作为一种高强、高模、耐高温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在增强复合材料方面有重要应用,这些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领域。由于芳纶本身结构的特点,使得芳纶表面皇现较大的惰性,不利于芳纶与树脂粘接,导致芳纶与基体之间形成界面缺陷,限制了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对芳纶纤维和树脂基体进行改性以提高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方向。

1.1.4刚性链结构的PBO纤维。

PBO(聚对苯撑苯并二嗯哇)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强度、模量均比Kevlar纤维高1倍以上。PBO纤维的分子链、晶体和微原纤均沿纤维轴向呈现几乎完全取向的排列,具有极高的取向度。这种结构在赋予PBO纤维上述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导致纤维表面非常光滑且活性低,几乎与所有树脂基体不能良好地浸润,致使PBO纤维与树脂基体结合的界面粘接性能差,限制了PBO纤维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对PBO纤维和树脂基体进行改性以提高PBO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1.2无机盐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无机盐晶须作为一种新型的增强材料,具有粉体填料和纤维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与改性成分,已制成的多种耐热、耐磨、耐腐蚀、高强度的新型高性能材料被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等工业领域[5]。鉴于晶须本身所要求的特殊的制备工艺,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保持合适的长径比,提高晶须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程度,提高晶须和聚合物的界面结合能力,以保持复合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

1.2.1碳酸钙晶须

近年来所研究的碳酸钙晶须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针状材料,属文石型结构。目前制备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的方法主要有碳酸化法、复分解合成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碳酸化法需要较严格的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才能获得含量较高的文石型晶须,否则混有较多的ca(OH) ;复分解合成法则由于溶液浓度、温度的不均一而影响晶须的纯度和均匀性。而通过加热Ca(HCO ) 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ca(HCO ) 分解,可以制备出纯度99.53%和平均长径比24.1的CaCO3 晶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碳酸化法和复分解合成法的缺陷。

1.2.2硫酸钙晶须

CaS2晶须是无水硫酸钙的纤维状单晶体,其尺寸稳定,平均长径比约为80,具有和橡胶、塑料等聚合物的亲和力强的优点。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水压热法和常压酸化法。水压热法是将质量分数小于2%的二水石膏悬浮液加到水压热容器中处理,在饱和蒸汽压作用下和晶型稳定化处理后,得到半水硫酸钙晶须。常压酸化法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高浓度二水硫酸钙悬浮液在酸性溶液中转变成针状或纤维状半水硫酸钙晶须。与水压热法相比,此方法不需要压力容器,且原料质量分数大大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另也有专利报道利用氨碱厂废液与卤水制造硫酸钙晶须的方法。

1.2.3碱式硫酸镁晶须

碱式硫酸镁晶须是一种白色针状单晶纤维,尺寸十分细小,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高、模量高、电气性能好。文献报道的碱式硫酸镁晶须一般是在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合适的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值的条件下,以氢氧化镁、氧化镁或氢氧化钠和硫酸盐(主要是硫酸钠和硫酸镁)为原料,经过水热合成反应得到。但也有利用卤水(或盐湖氯化镁)、硫酸和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在水热情况下制得长径比大于100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报道。

1.2.4氢氧化镁晶须

氢氧化镁晶须是一种极细的纤维状单晶,以针状晶形存在的碱式镁盐或针状结晶的氢氧化镁在900 o C以上烧结而制得。晶须直径0.5~5 μm,长200~2 000 μm,热传导率是氧化铝的3倍。由于氢氧化镁晶须具有晶须性能的共性和自身特点,常被用作各种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例如与聚氯乙烯树脂配合使用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与水泥配合使用时,可提高制品的抗弯曲强度、热稳定性和抗冲击强度;还可作为耐火砖的原料,也用作吸附剂、绝热材料、耐腐蚀材料、阻燃材料,以及不饱和聚酯的增稠剂和补强剂。

1.2.5 MgO·Mg(OH)2晶须

镁盐产品中的MgO·Mg(OH) 晶须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是普通的MgO·Mg(OH) 晶须比表面积大,微粒易趋向于二次凝聚,在树脂中分散性差。因此MgO·Mg(OH):晶须用作复合材料填料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冲击强度、延伸率下降,加工性能恶化,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此有文献对比了颗粒与晶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表面改性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但是对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采用晶须增强的复合材料可以同样满足性能要求,而且与普通镁盐产品相比,品须还具有更高的模量和强度,因而在作为增强材料的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性能。例如在利用其阻燃性能的同时,亦应考虑其对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性能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3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

光固化技术由德国Bayer公司1968年率先应用于紫外光(uV)固化涂料。当时光固化树脂体系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苯乙烯及光敏引发剂等组成。由于其性能上的局限性,几乎只用在木工制品方面。但它作为良好的开端,为当今世界的光固化和电子束固化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基

础[6]。光固化树脂基体与其它树脂基体一样,需要与纤维表面有良好的结合,与纤维有相匹配的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同时工艺性要好。除此以外,光固化树脂基体还要求自身透明,并具有与纤维相匹配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满意的固化程度。作为光固化树脂,应是带有可聚合基团的聚合物(一般称作预聚体),其分子量一般为1o0o一5o0o,它们是制备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目前,国外已商品化的光聚合性预聚物有不饱和聚酯和丙烯酸型树脂两种。丙烯酸型树脂是随着光固化树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的第二代光固化树脂,现已开发了多种。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环氧树脂、丙烯酸聚酯树脂、丙烯酸聚醚树脂等,此外还有硫醇/烯类体系、阴离子固化环氧体系以及氨基塑料等。

1.4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4.1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7]

酚醛树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并且产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耐热耐寒性、电绝缘性、成型加工性、阻燃性及低烟雾性等性质,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但是,酚醛树脂结构上的酚轻基和亚甲基容易受到氧化,致使耐热性受到影响。传统的酚醛树脂材料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需要,为此人们对酚醛树脂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酚醛树脂。这些高性能酚醛树脂我们通称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通常以一种或多种酚醛树脂为基体,以另外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1.4.2发动机用耐高温聚酞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8]

高推重比、低油耗和高可靠性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发展的主要目标,战斗机用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还提出了隐身的要求。为进一步改善航空发动机性能,有效地提高发动机推重比,国外越来越多地用复合材料取代金属材料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聚酞亚胺就是含

有酞亚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若聚合物分子端基为反应性基团,经过化学交联则形成热固性聚酞亚胺。热固性聚酞亚胺活性端基包括降冰片烯、乙炔基、苯乙炔基、氰基、马来酞胺、苯乙烯、苯丙环丁烯、双苯撑、异氰酸醋、苯基三氮烯等。其中,最重要和使用最广泛的热固性聚酞亚胺是降冰片烯封端聚酞亚胺和苯乙炔封端聚酞亚胺。热固性聚酞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耐热氧化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良好的耐溶剂性能等,在航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1.5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EP)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与多种固化剂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树脂。EP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可广泛应用于胶粘剂、电气绝缘材料、涂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然而,EP的耐疲劳性、耐冲击损伤能力以及韧性等较差,故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1.5.1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9];

碳纳米管(CNTs)自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Iijima发现以来,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吸附性能及独特的结构特点,已迅速成为化学、物理及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l1]。CNTs是由六元环组成的石墨片层结构卷曲而成的无缝同心圆筒,其中碳原子以sp 杂化为主,并存在部分sp。杂化。由于sp杂化中S轨道成分较大,故CNTs具有高模量、高强度等优点,其拉伸强度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弹性模量可达1 TPaI21;同时其导电性能随着其直径或手性的变化,可表现出金属特性或半导体特性。凭借这些特殊的性能,CNTs 被认为是终极的增强纤维,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等性能,有望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

1.5.2纳米/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10]

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粒子间极易集结成团,很难发挥其特有的性能。环氧树脂由于具有粘附力强、内聚强度高、机械强度好、收缩率低、介电性及抗蠕变性优异等综合性能,且可随树脂品种及固化体系的不同选择而人为调控,具有优越的性能价格比,因而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工业和电气、封装、胶粘剂及复合材料等方面;但固化物韧性差、耐热性不足仍是当今环氧树脂改性的重要目标和热门研究课题。许多研究表明,在环氧树脂中引入纳米材料进行改性,有望克服橡胶增韧改性导致的强度不足、耐热性降低及使用填料补强又会导致韧性不足的缺陷,而达到使环氧树脂同时增韧补强的效果;但环氧树脂本身粘度较大,使纳米材料的分散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对环氧树脂改性的一些研究成果。纳米/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和插层复合法.

2 制备技术

依据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不同形状的构件以及对构件质量和性能的不同要求,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艺。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成型工艺包括:热压罐成型技术、R71V1成形技术、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成型技术、热压成型技术、自动铺放技术等。本节重点介绍复合材料制造中主要应用且技术发展明显的热压罐成型技术、R71VI成型技术和自动铺放技术的现状及最近的发展[1]。

2. 1热压罐成型技术

热压罐成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最成熟的成型技术之一,复合材料机翼、尾翼等大量承力构件都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造。热压罐成型技术有许多优点其它工艺无法完全替代:①于制备高纤维体积含量复合材料;2洲 }化温度场和压力场均匀,复合材料构件质量和性能稳定性优异;③戊型模具简单;④查于制备较大面积、较复杂结构的高质量复合材料构件。但热压罐成型工艺同时存在能源消耗较大、设备投资成本较高以及制件尺寸受热压罐尺寸限制等问题。

2. 2 RTM成型技术

树脂传递模塑(Resii TransIerM ouklinb RTM)成型技术是在压力注入或和外加真空辅助条件下,将具有反应活性的低粘度树脂注入闭合模具中并排除气体,同时浸润干态纤维结构,在完成浸润后,树脂通过加热引发交联反应完成固化,得到复合材料构件。目前已经有多种形式的RTM,如真空辅助RTM ( VARTM )、压缩RTM ( CRTM )、树脂渗透模塑(SCR M P )、真空渗透法、结构反应注射模塑、真空辅助树脂注射等十多种方法,RTM制造技术适宜多品种、中批量、高质量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具有公差小、表面质量高、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自动化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2. 3自动铺放技术

自动铺放技术包括预浸料自动铺带技术和纤维自动铺放技术,前者适合铺放形状相对比较简单的复合材料构件,后者可以铺放形状复杂的复合材料整体结构。自动铺带技术具有铺放效率高、纤维取向偏差小、铺层间隙控制精度高以及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机翼壁板、尾翼壁板等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

3 新技术的应用[11]

3. 1碳纳米管改性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改性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碳纳米管改性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在保持复合材料优异的比强度、比模量和可设计性强的基础上,力学性能和导电导热性进一步提高。美国W R g,HT PATTERSON空军基地与代顿大学研究所(UDRD联合研制了电导率在10 }} 1厅S/cm之间可调的碳纳米管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Z向导热系数也山0.3W /m" K左右提高到1.0W /m" K左右,并且具有力学性能优异、耐久性好以及低温可加工性等优点。目前纳米复合材料研制中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有待解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内米材料的分散技术。山于纳米颗粒间范德华力的强烈作用使粒子间的团聚现象明显,使纳米粒子很难均匀分散于树脂基体中。目前已经发展了低速剪切、高速剪切、超声分散以及添加工艺改性剂等多种方法,上述方法一般需要添加溶剂进行分散,溶剂的加入明显影响了工程应用。纳米材料与树脂基体的界面问题。山于纳米碳管等材料表面主要为碳烯层,与有机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弱,而需要发展碳纳米管表面改性方法以提高碳纳米管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公内米材料的定向排列技术。为了显著提高碳纳米管的改性效果,需要将碳纳米管进行定向排列。但山于纳米碳管尺寸小,难以定向排列,目前还难以做到对碳纳米管取向的有效控制。

3. 2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技术

电子束固化技术是辐射固化技术的一种,其相对于热固化具有许多优点:①可以实现室温汀氏温固化,材料固化收缩率低,利于减小固化残余应力,提高尺寸制件精度;②可以采用低成本的辅助材料;③固化速度快,制造周期短;④查于制备大型复合材料构件;住湿著节约能源,污染低。

3. 3低温固化复合材料技术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扩大应用的瓶颈,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在20世纪末实施了多个低成本复合材料研究发展计划,主要包括:低成本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低成本复合材料工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低成本复合材料、经济可承受复合材料技术计划,其中低温固化复合材料技术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复合材料的低温固化技术通常指固化温度小于100 0C,可以自山状态下进行高温后处理的复合材料技术。复合材料低温固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主要山昂贵的成型模具、高能耗设备和高性能工艺辅料等带来的高费用。此外,低温固化复合材料构件的尺寸精度高、固化残余应力低,适于制备复杂形状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

4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1)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向着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旨在追求高的减重效率;

(2)重视制造技术研究、生产改造和综合配套;

(3)突出强调低成本技术。制约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仍是成本太高,因此降低成本乃是当务之急;

(4)复合材料技术正向着综合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研究和应用往往涉及设计、材料、制造、测试、使用和维护等诸多方面;

(5)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仍应受到重视。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韧性好,疲劳强度高,耐湿热性好,预浸料可以长期存放,可以重复成形、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陈祥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6月.第28卷第6期:1-12;

[2]益小苏.先进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第37卷,第10期:72-76;

[3]陈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 00 7,15(5):665-669;

[4]牛磊.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27(3) 86-90;

[5]李凝无机盐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无机盐工业,2006,第38卷第6期:8-11;

[6]何芳.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第37卷,第11期:67-70;

[7]刘国勤..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河南化工2010,27(6);21-24;

[8]包建文.发动机用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航空材料学报,2012,32(6):1-12;

[9]向煜.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中国胶粘剂.2012年10月第2l卷第1O 期:52-56;

[10]陈立新.纳米/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河南化工,2OO2年第ll期.:4-6;

[11] 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进展.2013年复合材料学报第30卷第2期:1-9;

[12]陈祥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航空材料学报,2003,23:198-203;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 建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哪一个国家,建筑工业望远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面积、房屋质量和娱乐设施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是推动建筑工业改革发展的动力。 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改善施工条件,加快建设进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节约能源,减少运输,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等。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从改善现有的建筑材料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方向着手。 在建筑工业中发展和使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革建筑设计,加速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十分有利,是实现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建筑性能 (1)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如要求耐水、防腐、高强,可选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制造方便,对于大型结构和形状复杂的建筑制品,能够一次成型制造,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2)力学性能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设计,由于选

用的材料不同,增强材料的铺设方向和方向差异,可以获得性能判别很大的复合材料,如单向玻纤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1000MPa以上,比钢(建筑钢)的拉伸强度还高,选用碳纤维作增强材料,制得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可以达到建筑钢材水平,而其密度却比钢材小4~5倍。更为突出的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构件受力状况局部加强,这样既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又能节约材料的减轻自重。 (3)装饰性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洁,可以配制成各种鲜艳的色彩,也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花纹和图案,适宜制造各种装饰板、大型浮雕及工艺美术雕塑等。 (4)透光性透明玻璃钢的透光率达85%以上(与玻璃相似),其最大特点是不易破碎,能承受荷载。用于建筑工程时可以将结构、围护及采光三者综合设计,能够达到简化采光设计,降低工程造价之目的。 (5)隔热性建筑物的作用是能够防止由热传导、热对流引起的温度变化,给人们以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一般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较差,例如普通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1.5~2.1W(m?K),红砖的导热系数为0.81 W(m?K),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的导热系数为0.05~0.08 W(m?K),比普通红砖小10倍,比混凝土小20多倍。 (6)隔音性隔音效果好坏是评价建筑物质量的标准之一。但传统材料中,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往往密度较大,隔热性差,运输和安装困难。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的概念和区别

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的概念和区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的概念和区别 热固性树脂简介 树脂加热后产生,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热固性树脂其分子结构为体型,它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其缺点是较差。热固性树脂有酚醛、环氧、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醚树脂等。 指在加热、加压下或在固化剂、紫外光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交联固化成为不溶不熔物质的一大类。这种树脂在固化前一般为分子量不高的固体或粘稠液体;在成型过程中能软化或流动,具有可塑性,可制成一定形状,同时又发生化学反应而交联固化;有时放出一些副产物,如水等。此反应是不可逆的,一经固化,再加压加热也不可能再度软化或流动;温度过高,则分解或碳化。这也就是与热塑性树脂的基本区别。 在塑料工业发展初期,热固性树脂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在50%以上。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热塑性树脂产量剧增,到80年代,热固性树脂在世界合成树脂总产量中仅占10%~20%。 热固性树脂在固化后,由于分子间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刚性大、硬度高、耐、不易燃、制品尺寸稳定性好,但性脆。因而绝大多数热固性树脂在成型为制品前,都加入各种,如木粉、矿物粉、或纺织品等使其增强,制成增强塑料。在热固性树脂中,加入增强材料和其他添加剂,如固化剂、着色剂、润滑剂等,即能制成热固性塑料,有的呈粉状、粒状,有的作成团状、片状,统称模塑料。热固性塑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模压、层压、传递模塑、浇铸等,某些品种还可用于。 热固性树脂多用缩聚(见聚合)法生产。常用热固性树脂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主要用于

树脂基复合材料复习要点

1.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体组成。 2.材料在复合后所得的复合材料,依据其产生复合效应的特征,可分为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3.燃烧过程,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1)加热阶段;(2)降解阶段;(3)分解阶段;(4)点燃阶段;(5)燃烧阶段。 4.氧指数(OI)愈高,表示燃烧愈难。当OI<22时,为易燃性塑料;当OI在22—27之间时,为自熄性塑料;当OI > 27时,为难燃塑料 5.在美国UL-94防火标准中,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O逐级递增。 6.阻燃机理有多种:保护膜机理、不燃性气体机理、冷却机理、终止链锁反应机理、协同作用体系。 7.非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按腐蚀机理分类①物理腐蚀②化学腐蚀③大气老化④环境应力开裂 8.为了弄清材料的腐蚀机理,进一步对其寿命进行预测,对其进行的实验以试验场所划分,可分为现场试验及实验里试验。 9.摩阻复合材料一般由增强体、摩擦功能调节体与基体等构成,各组分在摩擦材料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10.列举三种常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乙吡咯烷酮、聚乙烯。 11.防辐射服是利用服饰内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有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 12.吸波材料之所以能够吸收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主要是由于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产生电损耗或磁损耗而使电磁波的电磁性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散失掉,从而达到减少反射的目的。 13.电损耗介质的吸波机理主要是松弛极化、磁性介质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能量损耗的机制有:①磁滞损耗②涡流损耗③剩磁效应④磁共振。 14.密封材料的耐磨性通常以磨损率的倒数来表示。 15.影响玻璃钢透光率的主要因素:玻璃纤维和粘结剂的折射指数;玻璃纤维和粘结剂的光吸收系数;玻璃纤维的直径及其在玻璃钢中的体积含量。 16.阻尼特性可以通过对数衰减率δ与阻尼因子η两种方式来描述。 17.复合材料用于装甲防护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纯的纤维织物和复合材料层合板。 18.防弹复合材料所用的纤维通常为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最近开发出具有目前最高强度的聚苯并噁唑(PBO)纤维。 19.理想的树脂基体应具有耐高温、高韧性、高强度、低模量等性能,以及低成本。常用的树脂基体有:( )、( )、低密度聚乙烯、交联聚异戊二烯、聚丙烯等。 20.抗辐射聚合物基体一般在分子主链上具有多重环,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醚砜、聚醚醚酮树脂等均具有良好的耐辐射性。 21.功能复合材料:除力以外而提供其它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声学性能以及摩擦、阻尼等性能。 2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各种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中纳米单元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和无机非金属。 23.燃烧氧指数:指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在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含量。

国外环氧树脂应用研究技术进展_1

---------------------------------------------------------------最新资料推荐------------------------------------------------------ 国外环氧树脂应用研究技术进展 国外环氧树脂应用研究技术进展吴良义陈德萍近年来,环氧树脂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进展迅速,特别是复合材料、涂料、粘合剂、固化剂、韧性环氧树脂、液体环氧树脂以及催化剂、促进剂等产品,这是新型材料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予以重视。 一、复合材料 1、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硅烷偶联剂(SA) 处理玻璃微珠(GB) 表面,以双酚 A 型环氧树脂(E828) 和乙烯二胺(EDA)固化剂作为复合材料基体,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 、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ES)和 2氢基乙基苯硅烷(AAPS) 用作处理剂,对其处理条件与机械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 、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的 SA 水溶液的最佳浓度序列是 AASAESAAPS。 ②复合材料机械性能达到最大值时, SA 水溶液的水解时间依赖于 SA的无机基团,乙氧基比甲氧基需要更长的时间。 ③在基体固化程度确立的工艺条件下,对 SA和 E828 的反应性进行研究。 表面处理后的 LB 在80150℃下与 E828 混合后,再加 EDA 固化剂,以增加 SA 和 E828 反应程度。 结果为150℃比80℃混料的复合材料 Tg 高。 2、硅充填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 1 / 12

体树脂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但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就会出现时间和温度的特性。 用静态抗弯和疲劳试验检验时间、温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时间温度叠加原理适用于静态弯曲强度。 与纯基体树脂和复合材料相比,纯树脂是影响复合材料静态强度和温度特性的主要因素。 疲劳测试表明,时间、温度叠加原理适用于最初的基体树脂的弹性强度,当温度、应力 LLt 助 D 时,塑性形变影响存在,抗弯强度和模量也有所增加。 3、镶嵌减振材料的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层压板复合材料中共固化弹性减震材料的减振性能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减振性能,然而,当减振材料没有达到层压固化的周期时,减振性能常常不如二次粘接的复合材料高。 共固化和二次粘接样品之间,减振性不同的原因是树脂渗入到减振材料所至。 在减振材料和环氧树脂之间有隔层的样品的比没有隔层共固化FasTapell25 有效的损失系数(视频率而定) 要高 15. 7%92. 3%,而比没有隔层的共固化 ISDll2 样品至少要高 168%。 这样的减振值,接近于二次粘接所达到的值。 研究结果表明,对减振材料粘弹性大多数都受固化期温度的影响。 4、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杂质对碳

先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1 先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赵云峰 !!!!!!!!!!!!!!!!!!!!!!!!!!!!!!!!!!!!!!!!!!!!" !!!!!!!!!!!!" !!!!!!!!!!!!!!!!!!!!!!!!!!!!!!!!!!!!!!!!!!!!" !!!!!!!!!!!!" 一、引 言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先进飞机、运载火箭和导弹、卫星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先进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高技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降低飞机、运载火箭、导弹和卫星的结构重量,增加有效载荷和射程,降低成本。国外各类航空航天器结构已经广泛采用了先进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目前,先进复合材料已经取代了铝合金,成为现代大型飞机的首要结构材料。 二、先进纤维增强树脂 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先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高性能增强纤维和基体树脂按一定的工艺方法复合而成。与其它材料相比,具备如下特点: (1)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可以大幅减轻结构重量; (2)各向异性,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可以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 (3)具有优异的耐疲劳、耐腐蚀和抗振动等特性; (4)成型工艺性好,易于制造一次整体成型复杂零件。 表1列出了几类典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性能。 三、先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产品上的典型应用 欧洲的“阿里安4”运载火箭采用了大量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卫星发射支架,仪器舱,大型整流罩,第一、二级之间的分离壳,助推器前锥和第二、三级级间段均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阿里安4”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最大外径4米、长约12米。由端头、前锥段、圆柱段和倒锥几部分组成。端头为铝合金加强筋环结构。前锥段和圆柱段采用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阿里安5”运载火箭大型卫星整流罩外径5.4米,同样采用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阿里安4”运载火箭第二、三级碳/环氧级间段直径 2.6米、高度2.73米,采用8块曲型 壁板组成,两端框为铝合金材料,中间用5个铝合金环框加强。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使用,提高了卫星结构的效率,增加了卫星的有效载荷,加强了商业竞争能力。一些航天器结构所用的典型复合材料见表2。 四、高性能增强纤维 1 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 )、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特种纤维。PAN 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是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 研究制备碳纤维的新技术,特别是低成本碳纤维制备技术是国外碳纤维研究的重点。制备碳纤维的新技术可归纳为研究发展廉价原丝、新的预氧化技术和新的碳化和石墨化技术三个方面。为了降低碳纤维的价格,研制低成本碳纤维,美国推出了低成本碳纤维研制计划,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成了采用微波碳化的试验线,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制备碳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等类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亦指出热固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简述了制备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无机盐晶须增强,光固化,制备方法,新技术ADVANCE THE RESEARCH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ABSTRACT: The 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 of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thermosetting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was also show in the paper.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resin matrix composites,particulate reinforced,inorganic salt whisker, light-cured,preparation method,new technology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高性能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并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环氧、双马和聚酞亚胺基复合材料[1]。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最理想的材料[2]。用复合材料设计的航空结构可实现20%一30%的结构减重;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飞机结构的全寿命成本;复合材料结构有利于整体设计和制造,可在提高飞机结构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采用低成本整体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可见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是大幅提高飞机安全性、经济性等市场竞争指标的重要保证,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在树脂基体中嵌人高性能纤维,比如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纤维等所制得的材料[3]。树脂基体可以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两种,常用的热塑性树脂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醋树脂等。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防护、运动器材和包装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更高的期望,所以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依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1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 1.1 纤维增强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树脂基体两部分组成,纤维起承担载荷的作用,树脂均匀传递应力,界面在应力传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纤维与树脂问应力传递的纽带.随着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的不断的深入,人们发现纤维的浸润性能、纤维与树脂间的键台及纤维与树脂间的机械嵌合作用等因素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显著,并以此设计出一系列提高界面粘接强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4]. 1.1.1碳纤维(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以热碳化方式由聚丙烯睛、沥青或粘胶加工而成,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优异的耐酸碱性和抗蠕变性[4J。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纤维进行改性、对树脂基体进行改性和改善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这几个方面。 1.1.2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uHM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是1975年由荷兰DSM公司采用凝胶纺丝一超拉伸技术研制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高强高模纤维。UHMWPE纤维中大分子具有很高的取向度和结晶程度,纤维大分子几乎处于完全伸直的状态,赋予最终纤维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酸碱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发展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发展 付东升 1 朱光明 1 韩娟妮2 (1西北工业大学化工系,2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1、前言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以克服其性脆,冲击性、耐热性差等缺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过去,人们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一直局限于橡胶方面,如端羧基丁脂橡胶、端羟基丁腊橡胶、聚琉橡胶等[1—4]。近年来,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不断深入,改性方法日新月异,如互穿网络法、化学共聚法等,尤其是液晶增韧法和纳米粒子增韧法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2、丙烯酸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利用丙烯酸类物质增韧环氧树脂可以在丙烯酸酯共聚物上引入活性基团,利用活性基团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或经基反应,形成接技共聚物,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丙烯酸酯弹性粒子作增韧剂来降低环氧树脂的内应力。还可以将丙烯酸酯交联成网络结构后与环氧树脂组成互穿网络(IPN)结构来达到增韧的目的。张海燕[5]等人利用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加成聚合得到环氧-甲基丙烯酸树脂(EAM),其工艺性与不饱和聚酯相似,化学结构又与环氧树脂相似,得到的改性树脂体系经固化后不仅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具有耐热性好、较高的延伸率,固化工艺简单等优点。同时由于共聚链段甲基丙烯酸酯的引入,体系固化时的交联密度降低,侧基的引入又为主链分子的运动提供更多的自由体积,因此改性体系的冲击性能得以提高。 韦亚兵[6]利用IPN法研究了聚丙烯酸酯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他将线性聚丙烯丁酯交联成网状结构后与环氧树脂及固化剂固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该方法增加了丙烯酸丁酯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该互穿网络体系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优异的抗湿热老化能力。 李已明[7]通过乳液聚合法首先制备出丙烯酸丁酯(PBA)种子乳液,在引发剂作用下合成出核乳液,然后在该种子上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壳层得到核壳粒子。利用该粒子来增韧环氧村脂时,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解度参数与环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相近,因此两者的界面相容性非常好。用SEM对其进行观察时可发现核壳粒子的壳层与环氧树脂溶为一体,而核芯PBA则在环氧基体中呈颗粒状的分散相。M.Okut[8]对PBA/PMMA核壳粒子增韧环氧基体体系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在动态力学图谱上高温区可以发现没有与PMMA对应的玻璃化转化峰,只有与环氧树脂对应的玻璃化转变峰,这同时也证明了环氧树脂与PM MA的相容性。改性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断口特征形貌由环氧树脂的脆性断裂转化为韧性断裂。 3、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 利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主要是为了改善其脆性,提高其柔韧性,增加剥离强度。聚氨酯粘接性能好,分子链柔顺,在常温下表现出高弹性。施利毅等[9]利用高分子合金的思想,采用熔体共混法制备出了PU/EP共混体系。他以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在熔融条件下加入固化剂固化后得到共混改性体系:由于异氰酸根本身能与环氧基团反应,因此得到的改性体系两相间有良好的相容性,利用DMA分析,可发现其谱图上在m(PU):m(EP)=20:80时只有单一的宽的玻璃化转变蜂,这进一步证明了两相间的相容性。改性体系比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研究最多的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体系是以聚氨酯与环氧树脂形成SIPN和IPN结构,这两种结构可起“强迫互容”和“协同效应”作用,使聚氨酯的高弹性与环氧树脂的良好的耐热性、粘接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满意的增韧效果。 Y.Li[10]等利用双酚A环氧树脂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醚聚氨酯低聚物进行改性接枝,二者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形成均相溶液,然后在DDM固化剂作用下形成线性聚氨酯贯穿于环氧网络的半互穿网络结构。两者在用量比为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现状 2014-08-10 Lb23742 摘要:回顾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综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工业上通常使用环氧树脂的品种、性能和特性;复合材料使用的增强纤维;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固体发动机壳体的树脂基体;用于固体发动机喷管的耐热树脂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用韧性环氧树脂基体;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防弹结构复合材料;先进战斗机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航天器用外热防护涂层材料;飞机结构受力构件用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其它应用;民用大飞机复合材料;国产大飞机的软肋还是技术问题;复合材料之惑。 关键词: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 0 前言 复合材料与金属、高聚物、陶瓷并称为四大材料。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先进复合材料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 环氧树脂是优良的反应固化型性树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中,环氧树脂大显身手。它与高性能纤维:PAN基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S或E玻璃纤维复合,便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基体材料和结构材料,广泛运用在电子电力、航天航空、运动器材、建筑补强、压力管雄、化工防腐等六个领域。本文重点论述航空航天先进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现状及中国的技术软肋问题 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树脂基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也称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是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相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在我国不科学地俗称为玻璃钢。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出现,1940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的雷达罩,其后不久,美国莱特空军发展中心设计制造了一架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为机身和机翼的飞机,并于1944年3月在莱特-帕特空军基地试飞成功。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贮备。1949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制出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60年代在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技术得到了应用,使手糊工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1961年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 简称SMC)在法国问世,利用这种技术可制出大幅面表面光洁,尺寸、形状稳定的制品,如汽车、

热固性复合材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

热固性复合材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 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复合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经过复合而成,在多高科技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例如在大型客运机的应用中,其不仅减轻了重量,并且还优化了飞机的性能,减轻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阻碍,热固性树脂具有非常优异的开发潜能,其应用领域也会在其改性后得到更大的发展。 典型的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分为以下几种: (1)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随着对阻燃材料的强烈需求,美国西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等一系列大型化学公司都先后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的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阻燃、低发烟、低毒雾性能和更加优异的热机械物理性能。在制备这种具有阻燃效果的材料上,研究人员重新设计思路,在加入不饱和键等其他基团条件下,提高了反应速度,减少了挥发组分。使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其应用领域得到大力发展。 (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由于环氧树脂本身的弱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两面的改性研究,一面是改善湿热性能提高其使用温度;另一面则是提高韧性,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含有环氧树脂所制备的复

合材料己经大力应用到机翼、机身等大型主承力构件上。 (3)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在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复合材料中,由于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具有流动性和可模塑性,良好的耐高温、耐辐射、耐湿热、吸湿率低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所以这种树脂则会广泛运用在绝缘材料、航空航天结构材料、耐磨材料等各个领域中。(4)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其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可明显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发动机推重比。所以在航天航空领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运用。 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自身中的基体是热塑性树脂,该类复合材料是由热塑性树脂基体、增强相以及一些助剂组成。在热塑性复合材料中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热塑性树脂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树脂、聚碳酸树脂、聚甲醛树脂、聚醚酮类、热塑性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飒等。 而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很多的特点,以下概述了一些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特点。

酚醛树脂纤维的研究进展详解

酚醛树脂纤维的研究进展 ***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简单的介绍了酚醛树脂及其重要性能、合成原理,酚醛树脂改性的目的主要是改进它脆性或其它物理性能,提高它对纤维增强材料的粘结性能并改善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条件等。最后对酚醛树脂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酚醛树脂、纤维、改性、复合材料 引言:酚醛树脂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和耐高温蠕变性能优良,价格低廉且成型加工性好,特别是其良好阻燃性及很少产生有害气体的特性,使该种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合成材料得到进一步发展,应用于塑料、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和纤维等各个领域。经过改性的酚醛树脂广泛应用于高尖端技术领域。所以,酚醛树脂纤维很受欢迎的。 一、酚醛树脂的简介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英文名称:phenolic resin, 简称PF。原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粉末状。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固体酚醛树脂为黄色、透明、无定形块状物质,因含有游离酚而呈微红色,比重 1.25~1.30,易溶于醇,不溶于水,对水、弱酸、弱碱溶液稳定。液体酚醛树脂为黄色、深棕色液体。 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因选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热固性酚醛树脂具有很强的浸润能力,成型性能好,体积密度大,气孔率低,用于耐火制品,该树脂在15℃- 20℃下可保持三个月。酚醛树脂制品优点主要是尺寸稳定,耐热、阻燃,电绝缘性能好,耐酸性强,它主要应用于运输业、建筑业、军事业、采矿业等多种行业,应用广泛。在NH4OH、NaOH或NaCO3等碱性物质的催化下,过量的甲醛与苯酚(其摩尔比大于1)反应生成热固性酚醛树脂。其反应过程如下: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使反应介质PH大于7,苯酚和甲醛首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羟甲基苯酚。室温下,在碱性介质中的酚醇是稳定的,一羟甲基苯酚中的羟甲基与苯酚上的氢的反应速度比甲醛与苯酚的邻位和对位上的氢的反应速度小,因此一羟甲基苯酚不容易进一步缩聚,只能生成二羟甲基苯酚和三羟甲基苯酚。热塑性酚醛树脂(或称两步法酚醛树脂),为浅色至暗褐色脆性固体,溶于乙醇、丙酮等溶剂中,长期具有可溶可熔性,仅在六亚甲基四胺或聚甲醛等交联剂存在下,才固化(加热时可快速固化)。主要用于制造压塑粉,也用于制造层压塑料、清漆和胶粘剂。 由于采用酚、醛的种类、催化剂类别、酚与醛的摩尔比的不同可生产出多种多样的酚醛树脂,它包括:线型酚醛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和油溶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和新方法及其机理_刘野

综术与专论 S UMMAR I Z ATION AND SPEC IAL COMMENT 收稿日期:2007-01-03 作者简介:刘野(1979-),男,黑龙江巴彦人,研实员,研究方向胶黏剂测试。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和新方法 及其机理 刘 野, 杜 明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简单介绍了环氧树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近期的主要应用,并概述了环氧树脂的改性技术。主要介绍了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增韧、热致性液晶增韧、原位聚合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主要介绍了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核壳型结构聚合物来增韧环氧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绝缘性、耐湿热性和阻燃性等的改进方法,并对其中的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最后本文综述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发展及其未来展望。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 中图分类号:T Q 43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17(2007)03-0197-05 Research Pr ogress in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Ne w Methods and Mechanis m of T oughening Epoxy Resins L I U Ye and DU M i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Petroche m istry,Harbin 150040,China ) Abstract:Research p r ogress and recent app licati on of epoxy resin are summarized aswell as the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 .The ne w methods of t ough 2ening epoxy resins,such as ther mop lastic resin,for m ing inter penetrating net w orks poly mer,in -situ poly merizati on,ther motr op 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 2mer and core -shell latex poly mer are intr oduced .Novel methods of t oughening epoxy resin with rubbers,elast omers,ther mop lastic resins,rigid particles and core -shell structure poly mers are detailed .And the methods of i m p r oving insulati on,resistance t o wet heat and fla me retardati on of epoxy resin are als o intr oduced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 m s .The devel opment and p r os pect of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 of epoxy resin are p 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is pa 2per . Key words:Epoxy resin;t oughening;modificati on 前 言 环氧树脂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是聚合物 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树脂。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耐磨性能、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胶黏剂、电子仪表、轻工、建筑、机械、航天航空、涂料、电子电气绝缘材料 及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常见的环氧树脂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双酚A 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通常被称为双酚A 环氧树脂,占环氧树脂总产量的90%,可由2,2’-双对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 )与环氧氯丙烷在碱存在下聚合而得;另一种是高官能度环氧树脂(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它可由线型酚醛树脂和环氧氯丙烷聚合得 到,也可由4,4′-二氨基二苯甲烷或4,4′-二胺基二苯醚与环氧氯丙烷缩合得到。由于纯环氧树脂具有高的交联结构,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工作一直是中外研究的热门课题。 传统的增韧方法,如用端羧基丁腈橡胶等橡胶弹性体来改性环氧树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这种改性的结果常常是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而相应固化物的耐热性和模量随之下降,因而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一些新的改性方法,如用耐热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和环氧树脂共混;使弹性体和环氧树脂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I P N )体系;用热致液晶聚合物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用刚性高分子原位聚合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9526430.html,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念潘恒管蓉 来源:《粘接》2016年第09期 摘要:概述了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的原理,介绍了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的3种方法,同时综述了第Ⅰ代、第Ⅱ代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6)09-0062-04 水性环氧涂料体系在保留传统环氧体系所具有的优异附着性、热稳定性、耐化学品性、绝缘性等特性的基础上,以水为分散介质,不含或只含有少量有机溶剂,是一类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voc)或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不含有害空气污染物(NHAP)的水性环氧体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环氧树脂固化剂中,胺类固化剂种类多、用量大、用途广,但是一般的胺类固化剂在常温下挥发快、毒性大、固化速度较快、配比要求严格、甚至会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固化效果。而水性环氧固化剂是经过对传统的胺类固化剂改性而得,它克服了未改性胺类固化剂的缺点,不影响涂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且以水为溶剂,VOC含量符合环保要求。本文概述了水性环氧固化剂的改性原理,并介绍了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的几种方法,同时介绍国内外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现状。 1 水性环氧固化剂的改性原理 要使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之间能充分混合、固化,就要使2者的溶解度参数相匹配。溶解度参数大的固化剂与疏水性的环氧树脂间的溶解度参数差异较大,得到的涂膜的综合性能不好;而溶解度参数小的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匹配,但它难溶于水,不能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的原理是对多元胺进行改性,使其成为具有亲环氧树脂结构的水性环氧固化剂,同时该固化剂又作为阳离子型乳化剂完成对环氧树脂的乳化。用该方法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环氧树脂组分不需进行亲水改性,可以保证涂膜的耐化学药品性能良好。 2 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方法 常用的水性环氧固化剂大多为多元胺或其改性产物。其中,改性产物主要利用其分子中胺基上的活泼氢与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环氧基发生反应进行改性。多元胺常用的改性方法有以下3种:(1)由多元胺与单脂肪酸反应制得的酰胺化的多胺;(2)由二聚酸与多元胺进行缩合而成的聚酰胺;(3)由多元胺与环氧树脂加成得到的多胺一环氧加成物。这3种方法均采用在

高吸油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吸油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摘要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和性能。系统阐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 关键词高吸油树脂,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 .、八、一 前言 高吸油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油种类多、吸油速率快、吸油倍率高、吸油而不吸水等特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开发与研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吸油材料的分类 吸油材料根据其材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而根据吸油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吸藏型、凝固型(凝胶化型)和自溶胀型[1 ]。高吸油性树脂又可根据合成单体分为两大类[2 ]:一是丙烯酸酯类树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是常见合成单体,原料易得且聚合工艺较为成熟,可选用的酯以8个碳以上的烷基酯[3?5 ]为主,还有壬基酚酯以及2-萘基酯[6 ]等。 为了改进材料的内部结构,也常用丙烯酸乙酯或丁酯作为共聚单体。另一类是烯烃类树脂。烯烃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该类树脂对各种油品的亲和性能更加优越。尤其是长碳链烯烃对各种油品均有很好的吸收能力,成为国外研究的新热点。吸油材料的分类及特性见表 1 。 吸油速率与保油能力是高吸油树脂重要性能指标。其吸油速率一般较慢,且依赖于油的粘度、单位重量树脂的表面积、树脂的形态、温度等因素。例如,粒径数百微米的粒状树脂吸收高黏度油时约需10h才能饱和,而吸低黏度油10min就可以了。温度对吸油速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油的扩散速度增加,吸油速度加快,反之亦然。 表1 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及特性 2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研究进展高吸油树脂是以亲油类单体通过交联剂经适度交联而合成的低交联聚合物,常见的高吸油树脂主要有丙烯酸酯类树脂和烯烃类树脂两大类。 丙烯酸酯类树脂是以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得到的高吸油树脂,亲油基(酯基)和油分子的相互亲合作用而吸油是该类吸油树脂的设计依据。酯基链越长则亲油能力越强。朱秀林等[3 ,7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或用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代替甲基丙烯酸丁酯,并以二丙烯酸 1 ,4-丁二醇酯或二丙烯酸 1 ,6-己二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相,通过悬浮聚合制备的高吸油性树脂,可吸收其自身重量11倍左右的煤油、16倍左右的苯。蒋必彪等[5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二丙烯酸1 ,4 丁二醇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了内部具有小孔、外形呈蓬松状的粒状吸油树脂,可吸收其自身重量10.2倍的煤油、18.8倍的苯。日本三井油化学工业公司[8 ,9 ]用甲基丙烯酸单体与二乙烯基苯交联,得到溶解度在8.9g以上的交联聚合物,是一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树脂基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也称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相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在我国俗称玻璃钢。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出现,1940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的雷达罩,其后不久,美国莱特空军发展中心设计制造了一架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为机身和机翼的飞机,并于1944年3月在莱特-帕特空军基地试飞成功。从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始受到军界和工程界的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材料迅速扩展到民用,风靡一时,发展很快。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贮备。 1949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制出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60年代在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技术得到了应用,使手糊工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1961年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 简称SMC)在法国问世,利用这种技术可制出大幅面表面光洁,尺寸、形状稳定的制品,如汽车、船的壳体以及卫生洁具等大型制件,从而更扩大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1963年前后在美、法、日等国先后开发了高产量、大幅宽、连续生产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生产线,使复合材料制品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拉挤成型工艺的研究始于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在70年代拉挤技术又有了重大的突破,近年来发展更快。除圆棒状制品外,还能生产管、箱形、槽形、工字形等复杂截面的型材,并还有环向缠绕纤维以增加型材的侧向强度。目前拉挤工艺生产的制品断面可达76cm×20cm。 在70年代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简称RIM)和增强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einforced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简称RRIM)两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