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01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 格式:ppt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财政概念●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财政”一词的来源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综观我国几千年留下来的古籍,可以找到关于古代财政即政府理财之道的记载,如“国计”、“国用”、“大司农”等。
日本引进西方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财”与“政”的词意,创立“财政”一语。
1882年日本率先使用“财政奏折”一词。
我国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见于1898年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
《辞海》对“财政”作如下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2.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换言之,财政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因而,财政学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当代西方基于财政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关系,把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3.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公共产品的定义1.布坎南的定义: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他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凡是由团体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
2.奥尔森的定义: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指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则该产品就是公共产品。
也就是说,该集团是不能把那些没有付钱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的。
3.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财政概念包括三个方面: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一环;财政是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是国家整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工具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的调节、政策实施的手段、资源配置的管理等。
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国家总体经济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与人民福祉。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是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财政手段来实现的。
同时,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也是为了调动社会资源,保持经济的平稳、有序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因此,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是现代国家经济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发挥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是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而存在的。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政府可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性调整。
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和收入,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平衡国内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政府支出的投资,可以弥补市场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推动经济发展。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所指的不仅是经济管理的手段,更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有效管理。
其次,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基本运转和人民的福祉。
政府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可以向公共事业、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资金投入,保障国家的基本运转和人民的基本生活。
例如,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教育、科技支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国民素质。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为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提供基础保障。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同时,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等财政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并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1. 财政的概念1.1 定义财政是指国家通过征收税收、发行货币、进行财政支出和调节等手段,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简而言之,财政就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来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和影响经济运行。
1.2 基本特征•集中性:财政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体现,由国家政府来行使,并以国家总收入为基础。
•必要性: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基础和保障。
•综合性:财政活动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3 财政的目标财政的目标是以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合理配置和调节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稳定发展等目标。
2. 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职能:2.1 收入职能财政的收入职能主要包括征税、收费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的收取。
国家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征收,获取必要的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
2.2 支出职能财政的支出职能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等方面的支出。
国家根据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通过财政支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供公共物品。
2.3 调节职能财政的调节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调节财政收支比例、调整税收和支出结构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控制。
2.4 管理职能财政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审计、会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国家通过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3. 财政与其他经济活动的关系财政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关系密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财政通过税收征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对财政产生重要影响,如经济增长可以提高财政收入,经济萧条会减少财政收入。
此外,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政府的―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即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定义: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区别:两个标准:一是排它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有非。
排他性是指。
竞争性是指。
非排他性是指。
非竞争性是指。
4.政府干预(1)定义:;(2)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5.市场失灵:6.外部效应二、简答和论述7.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8.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持殊的.一般地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9.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指明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指明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市场经济要政府介入,在资源配置中弥补市场的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概述财政概念是国家收入和支出的总称,包括税收、借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
在现代国家,财政是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手段,通过对收入和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国家财政的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财政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财政收入的管理和调配。
国家通过征收税收、管理国有资产和债务等方式获得财政收入,然后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等手段对这些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配,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其次是财政支出的管理和控制。
国家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对政府支出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公共财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再次是对货币和信用的管理和调控。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数量,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
最后是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国家借助财政手段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总之,财政是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工具,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职能包括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货币和信用的管理、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等方面,是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职能包括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货币和信用的管理、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等方面,是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首先,财政的职能在于收入的管理和调配。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和借贷等渠道。
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其通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式征收,然后进行分配和使用,以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
国有资产的收益也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如国有企业的利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经过适当调配后可用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对这些收入进行合理安排和使用,确保收入的有效利用,满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财政学考研复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学考研复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学考研复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小编整理财政学常考知识点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篇章,相信对大家考试会有所帮助。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1.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2.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
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1.财政的基本含义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主题是阐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学》的核心问题,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理解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具体来说,主要是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理论以及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职能。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混合物品的定义及特征。
●公共需要的特征。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财政的基本特征。
●理解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掌握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段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重点: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和研究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
为市场提供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