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进行活动。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 (2017 ?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

A. 农民阶级

B. 市民阶级

C. 工人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C五四运动以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所以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工人阶级,C 项正确。

5. “从18 世纪以来,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

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C 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等思想都是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内涵,因此,答案为C项。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不吻合。

二、非选择题

6. 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 沿江北上, 开向马乌涌(炮台)时,( 珠) 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 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军的战事, 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

“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咼统治者的威权崇拜.. 在这种逻

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 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 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 。……辛亥革命以后, 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三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 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 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 不得摘抄原

句)及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 问, 依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依据“民

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第(2) 问, 回答要符合题目要求, 围绕“五族共和”展开, 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第(3) 问, 根据材料三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判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成果。

答案:(1) 态度: 旁观者( 或看客)。原因: 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2) 政治实践:1912 年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 名称: 五四运动。斗争成果: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五四运动中北京旅游队伍。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在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阻拦后,转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宅戒备森严,几个学生撞破围墙上的窗栏,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学生们在这里意外地抓到章宗祥,揍了他一顿。学生们找不到曹汝霖,便放火烧毁赵家楼曹宅。 思考讨论: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新课教学】: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后确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3)、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外部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2、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资料: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的要求: 第一,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七条希望条件(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第二,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第三,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 会议在美、英、法、日、意等国操纵下,他们对中国代表提出的第一、第二两项要求,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和会”讨论的范围,拒绝讨论;对第三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美、英、法、意也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否决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课中题课本P49页: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点拨:解题时应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从“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来说明处于弱国地位的中国,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五四运动的爆发 资料:1919年5月3日,北京的报纸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道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第二天,北京大学的队伍准备出发时,军阀政府教育部官员慌忙跑来阻止学生游行。北京大学生代表邓中夏、黄日葵等十几人据理力争,此人无以对答,只好溜走。游行队伍冲出校门,浩浩荡荡奔向天安门广场。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及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五四运动中哪一口号明显体现了该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讲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明显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外争国权”是指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3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师: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 【教学过程】 一、五四探源 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

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所以,中国人对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和平会议”,抱有很大希望。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共同商讨战后问题,中国外交代表团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向会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展示材料)但是,欧美列强并不把中国视为大国,不但减少了中国代表团的会议席位,而且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无理的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真是“弱国无外交”啊!(教师语言要有激情、悲愤,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以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指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这表达了梁启超的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一起了解梁启超的电报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掌握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二、五四体验 情境设计:五四运动中,傅斯年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后来,有人回忆,学潮爆发后,只见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威武的山东大汉高举大旗走在大家的最前面,他不时地带领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又偶尔暂缓脚步,与身边的几位同学低声交谈。——他,就是这次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北京大学国学门学生、素有‘大炮’雅号的傅斯年。——《傅斯年与五四运动》 情境体验: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这一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你们会设计怎样的行动方案。(提示学生从参与方式、运动目的、组织人员、宣传口号等方面设计,然后展开小组交流) 情景写真,展现当时五四运动情景,引导学生填写列表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五四运动始末与中国新思想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1 916年起改名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 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 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随后继起积极提倡新文 化、新思想的还有《每周评论》、《晨报》、《京报》等报 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 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 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评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在新文化运动中,面对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 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 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正当此时, 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不仅发 达国家,就是不发达国家,也是可以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而获得解放的。它使处于彷徨和苦闷的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分暴露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中,敏锐地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深刻变化,开始考虑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 北京大学的几位教师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政府对他 复辟帝制的支持,除“二十一条”第五款外全部接受

五四爱国运动

精选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等史实。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他们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难点】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陈独秀、李大钊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学生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初,消息传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确立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德“”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李大钊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学生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初,消息传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结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_____________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_________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____________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经过 「______ 年_______ 月 __ 日,从北京开始。 1 .爆发: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打倒卖国贼_______________ 地点:北京------- ?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主力: 高潮:“ _________ ”斗争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3.结果一一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 ____________ 、章宗祥、 ___________ 的职务: ②拒绝在《 _______________ 》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意义(五四精神)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合作探究】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革命的任务相同一一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巩固练习】 2、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一条” B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这句话最确切的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激化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 编者选题表 1 (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国共间十年对峙 解析:C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 (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 A 南京 B 上海 C 太原 D 武汉 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 (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C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D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 (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项正确。 5 (2017·贵州贵阳月考)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 营救被困英军 B 对日军形成包围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故选C。 6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 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 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D 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学习目标】五四爱国运动(∨∨)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宣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口号:他们要求“,内除国贼”、取消“”、反对在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人、“誓死力争,”。 4、过程: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转移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面貌就了。(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作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作业岳麓版必 修1 学业达标 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 B ) A.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D.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解析】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是在19世纪末,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是在一战期间,清政府在1912年已被推翻。 2.(2017·宜宾)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研究五四运动,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 B ) A.是一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 B.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 C.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 D.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上海学联告同胞书”,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学生会、高等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研究生会等的联合组织,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市的会员团体的地方联合组织,材料是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记载的,材料中强调工人阶级对五四运动的决定作用,是时人之言,可做参考,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为( D )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解析】归还青岛主权,罢免国贼(指五四运动中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与这些信息有关的事件只有五四运动。 4.1919年5月7日,济南学生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提出了“讨伐国贼”、“反对强权”等口号,对此口号理解全面的是( B ) A.反对北洋军阀B.反帝反封建 C.追求民主自由D.反对清政府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材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二)师生按阅读提纲学习教材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在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3、学生爱国运动的发展线索怎样? 4、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表现在什么方面?说明了什么?运动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6、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

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47529723.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和美课堂“一三五”模式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结果、意义各是什么?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五四爱国运动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练习检测 1、教师用媒体展示检测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抽测上一课自主探究和达标检测 中学生错得多的题) 2、每组抽取一名下等成绩的学生上黑板测试,其他学生在检测上测试。 3、学生互相阅卷,各组组长统计结果。 二、自学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五四运动分哪两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五四运动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指什么?作为学生怎样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3、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三、合作互学: 对学:师徒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引导纠错。 群学:小组探究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解答问题,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到黑板 上。请其他小组解答。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适时点拨,多鼓励学生,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

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本课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辨析历史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高中历史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6) 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从“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及五四精神等内容再现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烈场面。这不仅是一场面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宣传进步思想的运动,它使中国的广大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真正觉醒,而这次运动中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更是影响深远,它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分析 1.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3.已经有许多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运动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八十七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通过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课重点定为:五四运动的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培养学生概述、分析、归纳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 (二)、难点: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是高一历史第18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 分析背景和意义。考虑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所以重点放在实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形成本课的一个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 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 克思主义的论著 /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 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三、水平教育目标 a)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升学生 的分析、比较问题的水平。

b) 通过五四运动和以前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说教学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水平的教学目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高一历史教学案班级: 姓名: 编:高一历史组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1.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国际背景: (1)一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 ①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 3.导火线: (1)“二十一条”①背景:一战期间,___________无暇东顾,________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②时间:__________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___政府提交了_______________密约,妄图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3) ______________ 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概况: 三、意义 1.历史意义: 历史第十六课学案第1页

①性质: 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_____ (主旋律) ②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_______________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重难点突破】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走进高考】 1.(1997年上海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 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 D.中国无 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斗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A项是五 四运动的国际背景,C项是主要原因,D项是阶级基础 答案:B 2.(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 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 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历史第十六课学案第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