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 第九章 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教学案 苏教

高中数学 第九章 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教学案 苏教

高中数学 第九章 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教学案 苏教
高中数学 第九章 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教学案 苏教

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并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2.应用上一节课上所讲的两个基本题来解有关的综合题;

3.通过解综合题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有关的题.教学的难点是在空间图形中有许多平面时,如何选好“基准平面”和“第一垂线”.

教学设计过程

师:上一节我们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讲了四个例题.其中大多是基本题.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在应用这些基本题的基础上解有关的综合题;另外我们再来解其它的综合题来提高我们的解综合题的能力.现在看例1.

例1 如图1,已知:PA⊥PB,PA⊥PC,PB⊥PC,求证:

△ABC是锐角三角形.

师:这一题证法很多,所以我们要多想几种证法.

所以∠BAC是锐角.

同理可证∠ABC,∠ACB都是锐角.

师:我们能不能直接用三垂线定理来证?

生:由已知可得PA⊥平面PBC.在直角三角形PBC中,作PD⊥BC于D,因为∠PBC,∠PCB都是锐角,所以垂足D一定在斜边BC内部,连PD,则PD⊥BC(三垂线定理).对于△ABC来说,因垂足D在BC边内部,所以∠ABC,∠ACB都是锐角,同理可证∠BAC也是锐角.

师:能不能用公式cosθ1·cosθ2=cosθ来证明△ABC为锐角三角形?

生:因AP⊥平面PBC,所以∠ABP是线面角,相当于θ1,∠PBC相当于θ2,因θ1,θ2都是锐角.所以cosθ1>0,cosθ2>0,cosθ=cosθ1·cosθ2>0,所以θ为锐角。即∠ABC是锐角,同理可证∠BAC,∠ACB都是锐角.

师:我们用了三种方法来证明△ABC是锐角三角形,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基本图形另外一个性质.看例2.

例2 如图2,已知:PA⊥PB,PA⊥PC,PB⊥PC.PH⊥平面ABC于H.求证:H点是△ABC的垂心.

师:垂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线(高线)的交点,要证H是△ABC的垂心,只要证AH⊥BC 即可.

生:因为 PA⊥BP,

PA⊥CP,

所以 PA⊥平面PBC.

故 PA⊥BC.

对于平面ABC来说,PH是垂线,

PA是斜线,AH是PA在平面ABC内的射线.

因为 PA⊥BC,所以 AH⊥BC.

同理可证BH⊥AC,CH⊥AB.

故H是△ABC的垂心.

师:由例2的演变可得例3,现在我们来看例3.

例3 如图3,△ABC中,∠BAC是锐角,PA⊥平面ABC于A,AO⊥平面PBC于O.求证:O不可能是△PBC的垂心.

师:要证明O不可能是△PBC的垂心,用什么方法?

生:用反证法.

师:为什么想到用反证法?

生:因为直接证不好证.

师:对,因为直接来证不好利用条件,而用反证法,假设O是△PBC的垂心,则这样证明的思路就“活了”,就可利用已知条件,现在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

生:假设O是△PBC的垂心,则BO⊥PC.

对平面PBC来说,AO是垂线,AB是斜线,BO是AB在平面PBC内的射影.

因为 BO⊥PC,所以 AB⊥PC.

又因为 PA⊥平面ABC,PA⊥AB,

所以AB⊥平面PAC,AB⊥AC,∠BAC是直角,与已知∠BAC是锐角相矛盾.所以假设不能成立,所以O不可能是△PBC的垂心.

师:分析例3我们可以看出例3是由例2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在PA⊥AB,PA⊥ACO是△PBC的垂心条件下一定可以推导出AB⊥AC.是例2的逆命题再加以演变而得.现在我们来看例4.

例4 如图4,已知:∠AOB在平面α内,∠AOB=60°,PO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POA=∠POB=45°,PP′⊥平面α于P′,且PP′=3.求:

(1)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

(2)PO的长.

师:我们如何利用上节课所讲的两个基本题来解这题.

生:因∠POA=∠POB,所以OP′是∠AOB的平分线,∠POP′相当于θ1,θ2=30°,θ=45°,由cosθ1·cos30°=cos

师:在我们脑中如果“储存”许多基本题,那么在我们解有关综合题时,就能“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基本题的理解、掌握,解这题的思路就是一个典型.下面我们来看例5.

(1)直线MN是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公垂线;

(2)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求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距离.

师:我们是在讲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时讲这个例题的.所以我们想法用三垂线定理或它的逆定理来证明这一题.要用三垂线定理首先要确定对于哪一个平面来用三垂线定理.

生:对于平面A1B1C1D1来用三垂线定理.

师:这时MN是平面A1B1C1D1的斜线,我们如何作平面A1B1C1D1的垂线呢?

生:作MP⊥A1B1于P,又因为D1A1⊥平面A1ABB1,所以A1D1⊥PM,故PM⊥平面A1B1C1D1.

师:对于平面A1B1C1D1来说,MP是垂线,MN是斜线,NP是MN在平面A1B1C1D1上的射影.我们要证MN⊥B1D1,只要证PN⊥B1D1即可.在正方形A1B1C1D1中,我们知道A1C1⊥B1D1,所以现在只要证PN∥A1Q1即可.我们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来证PN∥A1O1.

=O1N∶NB1,所以PN∥A1O1,所以PN⊥B1D1,故MN⊥B1D1.同理可证MN⊥A1B,所以MN

是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公垂线.

师: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在直角三角形MNP中,如何求出MN的长?

师:这是一道很好、很典型的题,它很巧妙、很直接地求出异面直线A1B,B1D1的公垂线及这两异面直线的距离.这一道题我们的先人们是如何想出来的?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来进行探索.

今天就讲这五个例题,讲这五个例题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二是应用上节课刚讲过的基本题来解较综合的题.

作业

补充题

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O为正方形中心,PO⊥平

2.已知:在△ABC中,∠BAC=90°,PC⊥△ABC所在平面,D为AB上一点,PA,PD,PB与平面ABC分别成60°,45°,30°的角,求证:D是AB的中点.

3.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来,使A点在平面BCD的射影O恰好在BD上,又CD的中点为E,求证:AE⊥CD.

〔提示:对于平面BCD来说,AO是垂线,OE是斜线AE在平面上的射影〕

AB=13,AC=15,A1B=5,A1C=9.试比较∠BAC与∠BA1C的大小.〔提示:用余弦定理可得∠BAC=∠BA1C〕

5.已知:矩形ABCD所在平面为α,点P∈α,但P BC.作PQ⊥平面α,问:点P 在什么位置时,∠QCB分别是(1)直角,(2)锐角,(3)钝角,并加以证明.

〔提示:利用cosθ1·cosθ2=cosθ公式〕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10-19T09:59:17.93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4期作者:郭青明[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罗山高中郭青明《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这两年新课改的体会认为:必须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具体,环环相扣,而且要多范围,最后也要有“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性问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具有激情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讨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策略

探讨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5-02-06T10:44:53.7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李国良[导读] 高中函数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解析图像,所以这样的知识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加以呈现。 李国良广东省五华县琴江中学514400 摘要: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函数知识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此就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函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函数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函数知识,从而获得对函数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的过程。教学中,函数的学习虽然并非等于求解函数题目,但学习函数是建立在对函数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函数题目的解答来实现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对函数定义与概念的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变量”定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新教材特别强调了实例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充分运用了表格和图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其他形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层次,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然后引用课本中的例题,和学生一起分析例题。例如已知:得出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h=130t-5t2。分析t和h的变化范围。分别令其为数集A和数集B,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进而分析、归纳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其次,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函数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揭示函数关系的本质是表达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按照某些特殊法则所确定的对应关系,从而给出函数的对应说概念以及函数的三要素。 二、联系前后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比如题例:有直线1经过A点(1,2),且在x轴上截距范围在(-3,3)中,求y轴上直线1的截距范围。通过建立函数思想并展开分析:分别设横纵截距为a与b,因A点(0,b),(a,0),(1,2)三点共线,a、b的关系就能求得,如能将b关于a的函数关系建立起来,就能够借助该函数在(-3,3)定义域上的值域,获得最终的答案。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许多知识点的关系都是递进、铺排的,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就能找到与其相关联的前后左右的其他知识点。如果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或是在其他教学中将各方面知识点充分调动起来,对单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能够建立起解题思路,并使解题思路更为多样化。这一点也正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所侧重的。 三、注重创新数学思维的锻炼 函数和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不等式教学中巧妙地融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题,能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克服思维定式,领会不等式、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要与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效地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统一关系,进一步体现出新教材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可以看出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密不可分、紧密联系。 如利用kx+b=0或ax2+bx+c=0可以求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利用与0的关系可以判定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等。具体案例为:若直线y=2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则关于x的方程2x+b=0的解即x的值是多少?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函数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解析图像,所以这样的知识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加以呈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在绘制“y=x,y=x2,y=a2(a>0且a≠0)(x∈R)的图像”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要求他们借助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作图,并分工协作,共同讨论以上函数的性质和规律,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如,在验证“y=a2(a>0且a≠0)(x∈R)在改变a 的值”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指数函数底不同时对于图像的不同影响,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对函数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参考文献 [1]刘志旺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9)。 [2]徐志强突破难点,多媒体助力高中数学函数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7)。 [3]张敏对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29。

三垂线定理

三垂线定理 周口市第三高级中学 王杰 教学目标 三垂线定理是反映三种垂直关系的定理。要求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并据此 能够进行推理,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依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启发学生寻求证明的途径,解决问题的 思路。 教学过程 引例: 如图,已知PA ⊥平面ABC ,∠ABC=90°,求证:BC ⊥PB 。 证明:∵PA ⊥平面ABC ,BC 在平面ABC 内, ∴PA ⊥BC ,又∠ABC=90°, ∴BC ⊥AB ∴BC ⊥平面PAB ,PB 在平面PAB 内 ∴BC ⊥PB 思考: (1)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有哪些?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主要内容。 线线垂直的方法 : (1)a ⊥? ,b 在?内,则a ⊥b (2)a ∥b ,m ⊥b ,则a ⊥m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包含几种垂直关系? ○ 1线面关系 ○2线射垂直 ○3线斜垂直 定理 直线和平面垂直 平面内的直线和平面 平面内的直线和平 的一条斜线射影垂直 面的一条斜线垂直 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 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 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B

例1: 如图所示,已知PA ⊥平面ABC ,∠ACB= 90°, AQ ⊥PC ,AR ⊥PB ,试 证?PBC 、 ?PQR 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PA ⊥平面ABC ,∠ACB= 90°∴AC ⊥BC ∵AC 是斜线PC 在平面ABC 的射影 ∴BC ⊥PC ∴?PBC 是直角三角形;∴BC ⊥平面PAC ∵AQ 在平面PAC 内,∴BC ⊥AQ ,又PC ⊥AQ , ∴ AQ ⊥平面PBC ,∴QR 是AR 在平面PBC 的射影 又AR ⊥PB ,∴QR ⊥PB (三垂线逆定理), ∴?PQR 是直角三角形。 小结: 凡是能够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的结论,都能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证明, 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能够熟悉这两个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2. 在四面体ABCD 中,已知AB ⊥CD ,AC ⊥BD 求证:AD 证明:作AO ⊥平面BCD 于点O ,连接BO ,CO ,DO 则BO ,CO ,DO 分别为AB ,AC ,AD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 ∵AB ⊥CD ,∴BO ⊥CD ,同理CO ⊥BD 于是O 是△BCD 的垂心, ∴DO ⊥BC ,于是AD ⊥BC. 小结:运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必然要找出斜线,及作出该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例3 . 如图,已知DB 、EC 都垂直于正三角ABC 所在的平面,,BC=EC=2DB , 求平面ADE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延长ED 、BC 交于F ,连AF ,则AF 为二面角的棱 由已知DB 、EC 都垂直正三角ABC ,∴ DB//EC 又BC=EC=2DB ∴ FB=BC=AB ,∴ ?FAC 为直角三角形,且FA ⊥AC 而EC ⊥平面ABC ∴ AF ⊥AE (三垂线定理) 于是∠EAC 为平面ABC 与平面ADE 的平面角, 又EC=AC ,∴ ∠EAC= 45° ∴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45°。 思考:本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 用 c o s ABC ADE s S θ??= ) 小结:求二面角往往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先确定二面角的棱,再设法过棱上一点在 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上作棱的两条垂线以找到平面角,从而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用的方法有(1)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作垂面法。 此外射影面积定理也是求二面角大小的一种常用方法。学习空间向量之后,我们还有另外的方法来求二面角,例如法向量法等. 例4: 直角三角形ABC 中,∠B= 90°,∠C= 30°,D 是BC 的中点,AC=2, DE ⊥平面ABC 且DE=1,求E 到斜线AC 的距离? 解:过点D 作DF ⊥AC 于F ,连结EF , ∵DE ⊥平面ABC ,由三垂线定理知EF ⊥AC 即E 到斜线AC 的距离为EF 在Rt ?ABC 中, ∠B= 90°,∠C= 30°,C=2 A

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第5讲教案

沙城中学补习班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编录:刘世亮 第62 讲空间的角 1.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2.异面直线所成角:(1)范围:(]0,90??;(2)计算方法:①平移法:②向量法:设,a b r r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 向量,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a b a b u u r u u r u u r u u r g g ;③补形法;④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即所成角为90?. 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若垂直于平面,所成角是直角. ②范围 []0,90??;③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 ⑤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1)直接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2)通过等体积法求出 斜线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d ,计算这点与斜足之间的线段长l ,则sin d l θ =.(3) 12cos cos cos θθθ=. (4)向量法: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arcsin l n l n =r r g r r g . 4.二面角:①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 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规定: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重合时,二面角为0,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二面角为π,因此,二面角的大小范围为[]0,π.②确定二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3)垂面法;(4)射影面积法: cos S S θ= 射影多边形原多边形 ,此方法常用于无棱二面角大小的计算;无棱二面角也可以先根据线面性质恢复二面角的棱,然后再 用方法(1)、(2)计算大小;(5)向量法: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则二面角l αβ-- 的平面角 αarccos a b a b =u r u r u r u r g g ;或 arccos a b a b π-u r u r u r u r g g (同等异补) 法二、设1n ,2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同等异补),则 二面角l α β--的平面角α12 12 arccos n n n n =uu r uu r uu r uu r g g 课前练习 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C 1C 与BC 的中点,则直线EF 与直线D 1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B A .45 B .60 C .75 D .90 2.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使两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如果公共边AC =a ,则异面直线AB 与CD 的距离是(C A . 2 a B .a C . a 2 2 D . a 6 30 3.AB ⊥平面BCD ,DC ⊥CB ,AD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30°,且AB =BC . 求AD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45°)

高中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概要:微课是现阶段教育过程中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 的便利,微课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融合多媒体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数学环境中去,创设情境,将抽象化的知识逐渐立体化,降低学习难度,拉进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突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概要:综上所述,微课是现阶段教育过程中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 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微课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融合多媒体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数学环境中去,创设情境,将抽象化的知识逐渐立体化,降低学习难度,拉进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突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已经对自身的教学模式以 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新与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对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探索时,部分教师早已认识到微课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作用,微课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对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反思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一、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教师要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本身 的认知层次以及理解能力,运用针对性的、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果只是依靠微课教学还是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地教学方式,例如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时,教师要按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其自行研究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利用微课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以空间四边形的教学为例子,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空间四边形的立体特性,利用微课呈现的动态效果让学生对空间四边形进行感受,进而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在这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黑板中画出自己所想的各种空间四边形,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微课开展数学活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年龄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机制,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增强管理工作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措施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习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机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将指导工作作为主要内容,除了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外,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原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独立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管理力度。首先,需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并利用合理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均值不等式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商店酬宾销售案例,在明确折扣方案之后,指导学生根据均值不等式的知识计算折扣内容,对具体的知识进行计算与设计,保证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化的控制体系,明确高中数学教学难点,利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教師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环境,在思维教学模式中,为其创建情境,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创建教学情境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创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观察与了解,增强工作效果。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关心,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与其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增强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制定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控制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明确各方面管理工作要求与原则,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工作效果。 二、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将网络作为主要的资源实施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课堂之外的学习内容。在建设网络学习机制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学校的工作要求,创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提升网络教学水平。具体措施为: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优质课)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 ,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定理的证明、问题的转化.

1.问题:已知直线a、b 和平面,如果 a , b ,那么直线 a、b 一定平行吗?已知 a ,b 求证: b∥a. 证明:假定b 不平行于a,设b =0 b′是经过O与直线a 平行的直线∵a∥b′,a ∴b′⊥a 即经过同一点O 的两线b、b′都与垂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b∥a.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简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AA′、BB′、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于平 面ABCD,它们之间相互 平行,所以结论成立. 师:怎么证明呢?由于无 法把两条直线a、b 归入 到一个平面内,故无法应 用平行直线的判定知识, 也无法应用公理4,有这 种情况下,我们采用“反 证法” 师生边分析边板 书. 学,培养几何直 观能力. ,反 证法证题是一个 难点,采用以教 师为主,能起到 一个示范作用, 并提高上课效 率. 探索新知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问题 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 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垂 直? 2.例1 设,=CD,AB , 教师投影问题,学生思 考、观察、讨论,然后 回答问题 生:借助长方体模型, 在长方体ABCD– A′B′C′D′中,面 A′ADD′⊥面 本例题的难点 是构造辅助 线,采用分析 综合法能较好 地解决这个问 题.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7297128.html,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范粤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十分高的一门学科,相较于初中数学具有更加抽象的数学理念、数学定理,使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经过与理解行为变得更加烦琐。因此,文章根据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概念;变式教学 一、引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起到贯穿知识点的作用,是高中数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丰富的实际例子和一些易懂的变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抽象函数思想进行理解,以便学生运用抽象的函数思想解决实际函数问题,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加强对三种基本函数模式的应用。 二、变式教学及其在函数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数学上的突破,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很多数学家的努力。“函数”一词最早在1673年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进行自变量数学研究时提出的,之后,函数概念就开始被很多数学家使用。函数概念从形成到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变量说 “变量说”有一个经典的函数符号,即,其含义是,函数是一个由变量与一些常数以任何一种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 (二)对应说 “对应说”是针对函数式中取值取值的对应关系,就是有不同的取值,那么就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值,称为是的函数。 (三)关系说 “关系说”是在19世纪末期被数学家提出的,它把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突破了以往数集的限制,扩展到任意集合。在现代函数的数学教学中,把现代函数的“函数观”以集合的形式展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学习内容分析】 “三垂线定理”是安排在“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后进行学习的。它是线面垂直性质的延伸。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可将空间两直线垂直与平面两直线垂直进行互相转化,具体应用表现例如辅助我们做二面角平面角等。所以在立体几何中有核心定理的作用。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证明的能力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 如何在具体图形中找出适合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直线和平面。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 1、回顾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相关性质以及射影、斜线等概念; 设计意图(因为平面的垂线、平面的斜线及射影是三垂线定理的基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又是证明三垂线定理的基本方法,因此我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温故知新,作好新课的铺垫。) 2.有意设疑,引入新课。 平面的垂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平面的斜线不能垂直于平面的每一条直线,但也不是与每一条直线都不垂直。那么平面的斜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在什么情况下是垂直的呢 学生思考后,我再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和直尺在桌面上搭建模型(如图),使直尺与三角

板的斜边垂直,引导学生猜想发现规律。经过实验,发现直尺与三角板在平面内的直角边垂直时便与斜边垂直。 启发学生把猜想、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总结出来,表达成数学命题: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就和平面的这条斜线垂直(板书)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我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新课讲授: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出如下的一个图。 PO⊥α,PA与α斜交于点A,AO ⊥a,问PA与a所成的角; 显然PO⊥α?PO a ⊥ α ? a OA a ⊥?a⊥平面POA ?PA PO I OA=O PA?平面POA 即:PA与a所成的角为900 三垂线定理来源于“线面垂直”,抓住平面α的垂线PO, 才是抓住了定理的实质与关键,并启发学生猜想逆命题的真假,学生把握住了线面垂直这个本质很容易得出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线垂直。(板书) 设计意图(1证明命题。通过对猜想得到的命题的论证,加深学生对命题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演绎推理的水平上来。我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后再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理清证明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2.利用命题变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学习和理解。3利用列表对比教学法,强化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剖析命题 (1).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反映了“四线一面”的相互关系,平面内的直线与平面的斜线以及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垂直等价,本质就是线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教具演示、图形分析、我再对灵活应用定理的程序进行总结: 一找垂面:即先确定平面及平面的垂线: 二找斜线:接着确定平面的斜线: 三定射影:由上面的垂足和斜足确定斜线的射影; 四证直线:即在平面内证明某一条直线与平面的斜线或斜线的射影垂直。(板书)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为灵活应用定理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揭示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讲解例题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一一528422一一张一平 一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微时代 早已悄悄来临.微博二微信二微电影 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移动学习二泛在学习二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也成为 微时代 语境下一种新探索. 1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二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四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戴维四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知识脉冲 (KnowledgeBurst). 微课程 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二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二难点二考点二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二微课件二微练习二微反思二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微 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2一微课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 课 的定义是: 课时有时间限制二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二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二难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二手机二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3一微课教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3.1一微课教学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广度,结合自身的感觉二知觉二记忆二思维二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微课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3.2一微课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微课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3.3一微课教学更新数学学习方式. 微课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为E-Learning,被翻译成 数字化学习 .通过E-Learning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学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4一微课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教师制作微课,在数学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模式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内容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4.1一课前预习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网或班级QQ群,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 3 中学数学杂志一2015年第3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ZHONGXUESHUXUEZAZHI 一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教师讲之所以然,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发展、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3.1-3三垂线定理教学设计

《三垂线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并能从口头上和书面上作出正确的表达; (2)初步掌握运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考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三垂线定理及其证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图形的立体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并正确表达定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2)构造运用定理的条件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材分析: “三垂线定理”是在立体几何中研究了空间直线和平面垂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既是线面垂直关系的一个应用,又为以后学习面面垂直,研究空间距离、空间角、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法分析 建立模型,启发引导,猜想论证,学习应用,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回顾旧知 创设情景 分析解决问题问题1 直线与平面垂 直的定义 教师提问式实施 (教师补充说明:定 义既是判定又是性 质,并板书) 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 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垂直,则 称直线与平面 垂直 思维从问 题开始,点 明这节课是 研究空间两 直线位置关 系的继续问题2 直线与平面垂 直的判定定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复 述并板书) 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 的两条相交直 线都垂直,那 么这条直线垂 直于这个平面 问题3 PO是平面α的 斜线,O为斜足;PA是 平面 α的垂线,A为垂足; AO是 PO在平面α内的射影. (1)如果a?α,a与PO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 么? (2)如果a?α,a与PO 能垂直吗? 谁能将以上问题写成一 个命题? 你能证明吗? (教师板书) 好!根据刚才同学们 的回答可知这是一个 真命题,这就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的一个重 要定理,从而引入。 a⊥PO,根据线 面垂直的定义. 能,当a⊥AO 时 在平面内的一 条直线,如果 和这个平面的 一条斜线的射 影垂直,那么 它也和这条斜 线垂直. 让学生养成 严格论证问 题的习惯和 正确的书写 格式,培养 学生思维的 严谨性。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注意映射个数的求法。如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的映射个数有n m 个。 如:若}4,3,2,1{=A ,},,{c b a B =;问: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若}3,2,1{=A ,则A 到B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交点的个数为 个。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