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大全文档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大全文档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大全文档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大全文档

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1) ................................1 1.1一般规定................................1

1.2平面控制测量................................5

1.3导线点的高程测量................................13

1-4检查验收................................17

二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2) ................................17 2.1 资料收集................................17

2.2现场踏勘................................18

2.3 编写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18

2.4业务准备................................19

2.5现场施测................................20

2.6编写技术报告................................25

2.7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26

三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3) ................................27 3.1收集资料...............................27

3.2现场踏勘...............................28

3.3技术设计编写...............................28

3.4人员培训...............................29

3.5外业实施...............................29

3-6图形编辑...............................31

3.7面积量算...............................3l

3.8成果资料输出及检查验收...............................32

3.9技术报告的编写...............................32

3.10成果验收...............................33

四地下管线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4) ...............................34 4.1资料的收集...............................34

4.2现场踏勘...............................35

4.3编写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35

4.4技术培训...............................36

4。5外业实施........................................37

4。6技术报告书的编写..............................47

4.7检查,验收..............................48

五、浅层地震作业指导书(SDZY/ZY—05)...............................54

六、探地雷达作业指导书(SDZY/Z~—06) ...............................55

一、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2Y—01)

1.1一般规定

1.接受任务

在市场经济年代,测绘工程基本上是通过市场信息根据用户需要签定工程协议

’书,或者本公司分配任务。公司接到或签定合同任务书后,应根据工程的大小,工程

用途及难易程度,工期长短等情况,成立项目部,任命项目经理、付经理、项目技术

负责人,作业人员配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性质,工期长短等合理配置仪器操作人

员,数据采集人员,安全质量检查员,内业数据处理人员(在地形、地下管线探测、

地籍测量需要全野外数据采集时)配置。明确各自的岗位及其职责,并准备将岗位职

责打印上墙。

2.工作准备

1)项目经理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工程的基本情况、合同内容、特殊技术要求等

进行全面了解,并在公司或项目部的配合下成立作业组,对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

明确岗位及职责。

2)项目经理根据工程需要做仪器设备、材料、各种表格和记录手簿领用计划清

单,报分管领导或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审批,并办理领取施工

所用仪器设备的有关手序。

3)项目经理按与甲方签定工程协议的进场时间,根据人员分工和需要分期分批

进场,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解决作业人员食宿,交通工具,以及其它准备工作

等。

4)食宿安排就绪,项目经理将本工程所设置岗位的岗位职责、公司质量目标方

针、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网络、施工进度计划、卫生值日表等表上墙,以利相互

监督执行。

5) 技术准备,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作业人员熟悉甲方的特殊要求,

学习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等。

3.项目部的人员组成

工程项目合同一经签定,公司生产技术部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工程项目等,

及时任命工程项目经理、项目付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配置相应专业的有关人员,主要岗位设置见图1:

(图略)

大、中型工程配置项目经理、项目付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测绘项目、内业、

外业组长各1人,其它各专业岗位技工程大小、工期长短等按优化组织的原则配置若

干人。测绘项目组长主要分管测绘专业技术及外业测绘工作,内业组长负责内业数据

处理及资料整理工作,配置兼职设备材料员、安全质量员、财会人员等。小型工程的

项目部可只设项目经理和项目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者由项目经理兼任项目技术负责人,

其它作业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等配置。

4.项目部的设备配备

测绘工程项目部的设备配备。测绘工程项目(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地下管线测量等)合同一经签定,由工程项目设计选定的方法决定该工程项目所需要

的仪器设备,由工程规模决定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等级。

(1)控制测量工程。根据控制测量等级需要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不同级

别的全站仪、不同级别的电磁波测距经纬仪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水准仪、数据处理

或者平差计算所使用的计算机。

(2)地形测量工程。除配备控制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外,根据甲方的测图

要求,首先选定测图方法,如全野外数字化测图,航测数字化成图等,确定使用全野

外数字化测图时采集数据所用的全站仪或者电磁波测距经纬仪数量、与仪器配套电子

手簿,成图软件及所需的计算机的数量等,,配置项目施工现场的打印输出设备,如打印机和绘图机等。

<3)地籍测量工程的仪器设备配备同地形测量工程。

(4)地下管线测量工程。需要配置全站仪、打印机、绘图机、计算机以及与全

站仪配套的电子手簿等。

上述项目设工程设备配备数量,根据工程规模、工期长短和甲方的要求决定。

按技术设计书中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数量、型号、规格进行仪器设备的配备。所有

拟投入使用的计量仪器必须持有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或单位颁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原件或有效复印件。

5.项目设计书的审批

项目设计书审批按公司管理项目和项目部管理项目分别由公司或项目技术负责

人审批或审核,并填写(设计、报告审定记录》。

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审核时提出的问题对设计书进行修改补充。

施工中若需要变更设计,按审批权限进行。即一般问题由项目部处理,报公司生

产技术部备案。重大技术问题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处理。

下面就我公司面向社会服务的主要业务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如下。

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控制测量

是测绘工程(地形、地籍、管线测量)施工的基础,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

量两部分。其主要工作程序为: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选点和埋石,外业观测与记录,观测成果的整理与检验,平差计算,检查、验收,提交成果资料。

测绘工程作业流程图见图2

(图略)

1.2平面控制测量

1.2.1、资料收集

技术设计前,应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收集的资料应包括:

1剧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1:5000-1:100000为宜)和交通图,以及有关气象

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2.测区近期建设开发方面的资料。

3.测区内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网图、水准路线图、点之记、成果

表、技术报告等。

1.2.2、现场踏勘

实地踏勘是控制震,量不可缺少的一环。应在全面分析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到

实地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察看已有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完好程度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通过踏勘了解测区的通视条件,了解测区地形、地貌、地物情况,为技术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1.2.3技术设计书(质量计划)的编写

1.一般规定

1) 技术设计书(质量计划)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保证测绘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并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在施工前都必须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书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2) 技术设计书分项目设计和专业设计。项目设计系指具有完整的

测绘工序内容,其产品可提供社会直接使用和流通的测绘项目而进行的综合设计.构成测绘项目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地图绘制和图形输出等。专业设计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专业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是指导作业的主要技术依据。

项目设计书和专业设计书是由组织承担测绘任务或直接测绘生产的项目部编写

和上报总工程师审批。设计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或亲自编写。

3)技术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a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和合同书。

b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

c用户需要的坐标和高程基准。

d技术设计方案应考虑先整体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满足用户的要求,重视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要从作业区实际出发考虑施工人员素质和装备情况,挖掘潜力选择最佳作业方

案。

f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产品和资料。

8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4)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a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工作量、要求和设计原则以及用户的特殊要

求。

b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测区情况的踏勘和调查分析工作。

c设计人员要对设计书负责,要深入第一线了解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5)编写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a内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一般不再重复。对作业中

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题,要重点叙述。

b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时,要说明可行性研究或试生产的结果以及达到的精度指

标,必要时可附鉴定证书或试验报告。

c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6)审批程序

a项目设计书经申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

一般一式三份(视合同书需要而定)报该测绘项目任务的委托单位审批。

b技术设计书要作原则性修改或补充时可由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或补充稿,及

时上报用户单位批准后执行。

2.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控制测量任务情况,

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中小型工程项目的控制测量工作,可在项目技术设计中的有

关章节说明,不单独编写技术设计)。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的名称、来源、作业区菹围、测区位置、行政

隶书、项目内容及工作量、产品种类及形式、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完成工期等。

2) 测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简要说明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

情况和测区作业困难类别等。

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说明控制点、地形图、有关资料中测绘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质量情况及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4)技术设计方案,针对工程的需要简述各工种的作业依据,控制测量的布没与

加密原则,对航空摄影的技术和像控点布设的技术要求,执行的规范图式等技术标准。

5)作业实施:图上设计,作业方法、要求、措施;

6)仪器设备、人员组织;

7)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证措施、检查验收方法及要求:

8)安全文明生产;

9)提交成果资料;

附图:控制网设计图。

1.2.4图上设计、选点与埋石

1.图上设计,图上设计的程序如下:

1)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展绘出测区原有的控制点、国家控制点以及起始边

的位置。

2)按照技术规定设计测区新网的控制点、并拟定对旧网或国家控制网的联测方

案。

3)在地形图上判断和检查各相邻点的通视情况,对GPS网,虽不需要每边都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4)根据对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拟定作业计划。

2选点

将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选定并编号。

1) 点位的选择有利于扩展与联测;

2)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充分利用测区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各级导线应充分利用已埋设

永久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点;

4) GPS点的选点,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中5.1

条执行;

5)导线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超越(或离)障碍物的高度(或距离)不

宜小于1.0m。

6)导线的布设可根据高级点的密度、道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等具体条件,选

用两个级别。

3.埋石

1) GPS点埋石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0(CJJ73-97)中5.2条

执行.

2) 一、二、三级导线点宜埋设柱石。当标石兼做低等水准点用时,标志应为

圆顶,标石底层应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3) GPS点宜取村名、山名、地名或单位名作为点名。新旧点重合时应采用旧

点名,一、二、三级导线点编号前分别冠以罗马数字I、Ⅱ、Ⅲ字样。

4) 埋石工作结束后,各级控制点均应按规范附录样式绘制点之记,必要时应

办理委托保管手续。。

1.2.5外业观测与记录

1.GPS测量的外业观测与记录。

OPS测量的外业观测与记录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7条、

第8条执行。

2.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与记录

1) 观测开始前,应对投入使用的持有有效检定证书的全站仪进行各项检验,

确保全站仪各项性能正常,处于良好状态。

2)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一、二、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5-1规定: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1.2.5-1

(表略)

注:n为测站数

b为了减弱对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导线观测宜采用三联脚架法。

3)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表1.2。.5-2的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表1.2.5-2

(表略)

4) 导线边长测距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见表1‘2,5—3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表1.2.5—3

(表略)

b二级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较差的限值见下表1.2.5-4:

二级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较差的限值表I.2.5-4

(表略)

c 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下表1.2-5-5规定

表I.2.5—5

(表略)

3.观测记录

1) GPS测量的外业记录执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中的第8条。

2) 导线测量的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按现行行业标准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ZBA7603和(导线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2002执行。、

成果也可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外业手簿中,字迹应清楚、整齐、

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

外业手簿或记录纸要进行编号。

3) 手簿各记录项目,每一测站或每一观测时间段的首末页都应记录清楚,填

写齐全。

1.2.6观测成果的整理与检验

1.观测成果的整理

1) 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

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范、规程及设计书的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2) GPS测量的数据处理执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9条。

2.检验

为了检核角度观测的质量,各条导线都要计算方位角条件闭合差。对于构成闭

合环形的导线,还要计算环形条件闭合差。

a方位角条件闭合差按1.2.6-(1)式计算:

(公式略)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为其中误差的两倍,故计算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值按1.2.6—(2)。式计算:

(公式略)

式中***分别为起始边和闭合边之方位角;;为相应等级导线的测角

中误差,*为方位角推算方向的左角,n为*的个数。

b当导线构成闭合环形时,环形闭合差可按1.2.6—(3)式计算:

(公式略)

按上式求得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限值。

1.2.7平差计算

1.GPS测量的平差处理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第9

条第4款执行。

2.一、二、三级导线采用严密平差法,采用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并评定其精度。于差计算时对数据的输入应进行仔细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也应进行校验。

3.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见下表1.2.7: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表1.2.7

(表略)

控制测量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测绘产品

检查验收规定》(CHl002--95)进行,对控制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各

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I.在施测过程中,由作业组长组织本组有关人员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自检,并填

写《质量检查记录》切实把各类缺陷消灭在控制作业过程中。

1.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互检,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对不

合格的控制成果提出处理意见,由作业组返工直至合格。

3.对公司管理项目,由公司质监部负责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专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0,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由项目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旌验证,直至合格。对一般项目,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上述过程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质监部。

4.有关责任人对控制成果资料进行审核、审批。

1.2.9控制测量及GPS定位测量技术报告的编写

1.控制测量及GPS定位测量技术报告,一般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内容应包括:

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

b测区概况,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地形困难类别。

c已有控制点的等级、分布密度、通视等。

d作业的技术依据。

e计划和实际完成工作量比较。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测区已有控制测量资料情况,资料的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施

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c己知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

d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和、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工具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等情况。

检查验收规定》(CHl002--95)进行,对控制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各

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I.在施测过程中,由作业组长组织本组有关人员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自检,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切实把各类缺陷消灭在控制作业过程中。

1.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互检,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对不

合格的控制成果提出处理意见,由作业组返工直至合格。

3.对公司管理项目,由公司质监部负责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专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0,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由项目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旌验证,直至合格。对一般项目,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上述过程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质监部。

4.有关责任人对控制成果资料进行审核、审批。

1.2.9控制测量及GPS定位测量技术报告的编写

1.控制测量及GPS定位测量技术报告,一般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内容应包括:

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

b测区概况,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地形困难类别。

c已有控制点的等级、分布密度、通视等。

d作业的技术依据。

e计划和实际完成工作量比较。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测区已有控制测量资料情况,资料的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施

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c己知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

d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和、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工具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等情况。

b标石类型等情况、施测方法、测回数和测段数、重测数和重测率,作业环境,

重合点情况。工作量与施测计划情况,记录方法,记录程序来源,野外数据检核,数

据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

c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d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

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e重合点及联测的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

4)技术结论

a本测区的控制测量成果、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的评价。

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提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说明的其它问题。

5)经验、教训和建议。

2.一、二、三级导线测量技术报告的编写一般按下列原则处理:独立的控制测量

项目,要独立编写控制测量技术报告;测绘工程项目中的控制测量工作,应纳入测绘

工程项目技术报告中,甲方或工程无特殊要求,不单独编写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1.2.10资料提交

平面控制测量计算结束并公司或项目检查验收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技术设计书(可单列、也可并.NT程项目设计书中)

2)平面控制点、网分布图、GPS网络图、点之记。

3)外业观测手簿,外业概算及验算资料。

4)GPS接收机及全站仪检验资料、检定证书。

5)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6)内业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7)技术报告(可单列、也可并入工程项目设计书中)和成果验收报告。

8)检查报告。

9)上交测量成果资料清单。

1.3导线点的高程测量

1.高程控制布网要求

一、二、三级导线点一般布设四等水准网或三角高程网。在甲方需要更高级高程

控制网时,按要求布设。水准网或三角高程网均要通过地面上的GPS点和一、二级导

线点,组成闭合路线或结点网。

2.设置测点的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

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3—1 规定执行表1.3—1

(表略)

注;K为路线或测段的长度,km;

L为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

R为检测测段长度,km。

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5.外业观测记录的整理与检验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各记录项记录是否齐全,

计算有无错误,责任项是否签名等。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以后力·可进行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以及各项观测质量的检验。

1)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

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须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校核无误。

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加入下列改正数(计算方法和编算表样见(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附录D(补充件)):

a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改正:

依据水准标尺名义米长测定计算结果计算改正数,若在作业期间一对标尺名义米

长变化量不大于0.08mm时,则取其测前、测中、测后标尺测定的中数进行改正,若超过0.08mm时,应分别进行改正(特别是所测路线高差较大时):当其变化超过0.15mm 时,则应分析变化原因,决定是否重测或如何进行改正。

水准标尺每米改正数f按1.3—(1)式计算:

f=L-1000..............1.3—(1)

式中L为一对标尺名义米长测定中数,mm.

往返测高差的尺长改正数6按1.3—(2)式计算:

************1.3—(2)

式中f为标尺改正数,mm/m:h为往测或返测高差值,m。

b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

测段高差的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c按1.3—(3)式计算:

********1.3—(3)

式中:**为常系数,以测段始、末点纬度平均值(Dm为引数在《国家三、四等水

准测量规范》表D5中查取;

H为测段始、末点近似高程平均值,m;

A中为测段末点纬度减去始点纬度的差值,(·)。

C水准路线闭合差按1.3—(4)式计算:

B*****……………1-3—(4) ·

d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按1.3—(5)式计算:

****·1.3—(5)

首先需要计算路(环)线闭合差,按下式计算路线闭合差:

c路(环)线闭合差的改正数按1.3—(6)式计算:

y二—击xB/……………………1.3—(6)

3)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计算

水准线路观测结束,每条水准路线(四等单程除外)应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计

算Ma: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环线闭合差计算My

a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a按1-3—(7)式计算:

M*****1.3—(?) .

式中:A为往返测段(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illin;

R为测段长度,kan;

n为测段数。

b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且/"按1.3—(8)式计算:

M******1。3 (8)

式中:w为经过各种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Jill]I;

F为水准环周长,kin;

N为水准环数。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为5.0mm: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p为10.0mm。

6.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的项观测数据经检查无误后,各项观测精度符合现行规范规定,方

可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1.4检查验收

控制测量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N0绘产品

检查验收规定》(CHl002--95)进行,对控制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各

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1)在施测过程中,由作业组长组织本组有关人员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自检,并填

写(检查表》,切实把各类缺陷消灭在控制作业过程中。

2)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互检,并填写《检查表趴对不合格的

控制成果提出处理意见,由作业组返工直至合格。

3)对公司管理项目,由公司质监部负责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专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检查表》进行整改,由项目部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验证,直至合格。对一般项目,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上述过程对控制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质监部。

4)有关责任人对控制成果资料进行校核。

二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2)

地形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准备:接受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技术设

计书的编写;现场施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图件编绘;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资料整理与归档。接收任务、工作准备、项目部组成等要求见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1.1 一般规定。

2.{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测量方案制订前,应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包括平面

控制及地形图等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1.平面控制:利用已有的平面控制点等级应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的相应等级的技术指标;坐标系统应与当地城市建设部门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了解控制点的点位分布、点的密度、精度、测量年代、施工方法、采用的“规范’等情况,以确定其可利用程度。对成果质量不清楚的,应提出实地检测方案、检查数量、分布位置、技术方法。

2.高程控制:对利用已有的高程起始点成果,其精度要高于欲布设的高程控制等

级。高程基准是否与要求一致,如不一致,应有相应的转换常数或关系。同时还需了解水准点的分布、密度、施测年代,作业方法、精度指标,确定成果的可利用程度。

对质量有怀疑的和高程基准不一致的应提出实地检测方案、技术方法和检测数量。、

3.地形图资料

应广泛收集测区内各种比列尺地形图。对比例尺和精度符合要求,但现势性稍差

的地形图应综合利用,提出修测方案;对不满足要求的其它地形图可作为地形测量的参考用图。

2.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是地形测量极为重要的一环。应根据任务区域和作业范围,在全面分析

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到实地进行踏勘,踏勘的内容包括: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完好程度、控制点的密度、分布等情况:测区通视条件、交通情况:现场地物、地貌、地形困难类别;已有地形图的现势性。充分了解测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踏勘过程中要随时记录现场情况,为编写技术设计书,优化作业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3 编写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内容如下:

1.任务概况: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

务量和采用的技术依据。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说明测区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地形及困难类别、居民地、

道路交通、水系、植被等要素的与主要特征;说明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作业环境、工作量、工期。

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情况: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

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对已有资料的质量评价和可利用情况。航摄资料需要说明航摄单位、摄区代号、摄影时间、摄影机型号、焦距、像幅、像片比例尺、航高、底片(像片)质量以及问题的处理等情况。

4.作业技术的依据:说明本工程需要执行的规范、图式等技术标准:航空摄影测

量时需要说明航摄数字测量需要执行的内、外业规范等技术标准。

5.设计方案:

a测图规格和成图精度:说明说明投影方式、平面和高程基准、成图的平面和高

程精度。

b根据地形类别、甲方特殊要求等说明成图方法(全野外数字测图或航摄数字测

图)和图幅等高距。

c平面和高程控制的布设方案参照本文第二章有关要求执行。

d根据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资料情况,提出外业数据采集方法、记录方式、编图的

技术要求;航摄数字测图时要说明外业布设像片控制点、内业空三加密和数字线化图、外业补调、补测、施测碎部高程的方案、说明地物、地貌的表示和取舍原则及整饰,注记方法、图形分层等和技术要求。

e像片调绘:根据踏勘丁解和资料分析情况,叙述测区地形要素特征和主要表示

方法,如对居民地、水系、境界、植被、地名调查等提出具体的表示和取舍方法。

f采用新技术、使用新仪器时,要写明方法和要求,规定有关的限差,并进行必要

的精度估算和说明。

6.建议和措施:为完成设计区域内的工作任务,应如何组织技术力量,概算出作

业所需主要设备材料、特殊装备等工作中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对作业的建议‘。

7.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证措施、检查验收方法及要求。

8.安全文明生产。

9.提交成果资料及附图、附表

2.4业务准备

2.4.1做好技术交底,设计书定稿前,组织技术人员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搞好技术设计书;设计书定槁后,项目经理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规程》、《细则》和《程序文件》的有关条文。使大家明确总体任务和各自的职责,熟悉测区地形及有关情况:要求在在施工过程中,每周应组织召开一次由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研讨会,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统一标准,提高技术水平。

2.4.2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学习《测绘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2.4.3 认真学习《测绘工程过程控制程序》,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让大家知道本工程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要“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做好工序间的衔接,避免上一道工序的错误延伸到下一道工序。

2.4.4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地形测绘的专业知识,了解顾客特殊需求,学习有关技

术标准、规程、规范,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及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同志讲课。

通过以上学习,使用业人员明确总体任务和各自的职责,工作起来目标明确,思

路清晰。为现场施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2,5现场施测

现场施测包括: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地形

数字化成图等工作。

2.5.1 控制测量’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执行本文《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部分。

2.5.2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是在基本控制点已覆盖全区,图根控制点在测区已有基本控制网点下加

密,以满足地形、地貌测量要求。

图根控制主要以测距图根导线的形式布设。图根导线依据三;四等GPS点和一、

二级导线点,分两级进行加密,布设形式一般为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1.图根控制的选点、埋石

图根点沿街道或道路布设,点位一般采用钢钉、木桩或标石作标志,但便于保存

的地方应使用中12mm,长12cra的铁桩标志,在房顶的图根点一般用刻石后用红油漆作标志.图根点统一编号,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一般在点号前冠以“T”字母。甲方

有特殊要求时按甲方要求进行。

埋石点(包括基本控制点)每幅图不得少于3个,并应注意相邻点间互相通视和点

位的均匀分布。铺装路面上的钢钉标志可以代替埋石点,一般地区可用大木桩标石作

为标志。

2.图根点观测

图根导线在观测前,所使用的仪器需经有关部门进行年检定合格,并有有效的检

定证书。图根导线的水平角观测使用测角精度不低于5”的电子全站仪,采用方向法观·测一测回,观测方向多于3个的·应归零。距离测量按单程一测回施测四次读数。

2.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2.5.2-1:

(表略)

4.对于个别隐蔽地段,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允许布设不超过四条边的测距支导

线,支导线总长不超过上表相应比例尺导线长度的l/2,最大边长不超过上述表中平

均边长的2倍的支导线。采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一测回。水平角首站应联测两个

已知方向,其它站观测一测回。水平角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测角精度不低

于5”的电子全站仪,采用方向法观测一测回。其它站水平角使用DJ6光学经纬仪应

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5。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

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2.5.2-2:

(表略)

注:1、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三倍

2、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均为一

测回,两组坐标较差不超限时,·取其中数。

6.图根点的高程,应用图根水准或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定。

7.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不低于四等水准的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

附合线路、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必须先行检测该点高程

、,

的正确性。

8.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其边长不应超过11条,

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

9.图根导线可采用近似平差。也可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时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

标取至厘米。

10.图根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应提供如下成果:

a.观测与计算手簿;

b.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c.图根测量精度统计表;—,

d.图根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

2.5.3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地形测图开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控制点平面及高程成果的准备。

2)具有检定证书,并在现场检查及校正仪器合格。

3)数字化成图的硬件配置:计算机、绘图仪、打印机等,其性能及各项指标应

能满足设计要求。

4)数字化成图的软件配置:操作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的成图软件系统。

2.5.4数字化测图

数字化成图的主要工序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形编辑与成果输出。

1.数据采集

a碎部点坐标测量采用极坐标法、量距法与交会法等,碎部点高程采用测距三角

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极坐法时,可同时完成细部点平面和高程的数据采集。数据采

集时采用全站仪内存或配合电子手簿记录,数据记录的同时,镜站根据测量顺序绘制

草图并标注顺序编号。

b设站时,全站仪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

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检查另一测

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仪器高、觇牌高应量记至毫米。

c采集数据时,测距最大长度与高程注记点间距应符合下表2.5.4-l、表2.5.4-2规定: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最大长度表2.5.4—1

(表略)

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

地应适当加密。

d测绘内容及取舍标准

①测绘内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

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顾客特别强调的各项要素。

②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按《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4.6条执行外,还要严格按设计书及用户的要求进行。

⑧采集数据应进行检查,除进行定向检查外,还要适当进行测站与测站间的检查。

发现错误数据,及时补测错漏数据,超限的数据应重测。

④数据采集所生成的数据文件便于检查、修改、增删、通讯与输出。数据文件的

格式应具有通用性,便于转换,要满足设计书要求。

⑤利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原图进行数据采集时,其数据文件格式应与野外测量所生

成的数据文件格式一致。

⑥其它已有的测量资料、调查资料等数据及有关信息,也应按设计书的要求,通

(表略)

过不同方式输入计算机,生成数据文件。

3.地形数据处理及图形编辑

地形图的编绘是将外业采集记录在仪器内存或电子手簿中的原始数

据,通讯传输到计算机形成原始数据文件,同时将数据预处理为Zydms的Pnt坐标格式,利用Zydms的“展绘碎部点”功能将通讯获取的Pnt坐标文件,以点位的形式展

绘于计算机屏幕上,并存储为图形文件。同时根据外业按测量顺序绘制的草图和属性注记,在计算机上连线、编辑注记成图。一般地区可利用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勾绘等高线,并利用软件的断开工具自动和手动进行地物断开。在编辑的同时按要求进行属性编码

及图形分层。

4.地形图数据分层要求

地形图编辑成图在autoCAD软件下进行,输出autoCADRl4、CAD2000版本的DXF 格式。

地形图图形数据分层在编图过程中按(数字化规范》第6节表l中规定或按甲方

要求进行分层。分层规定见下表2.5.4-3:

地形图图形数据分层表表2.5.4—3

(表略)

4.地形图输出与检查

1)图幅分幅及整饰输出

地形图编辑完成后,需要按图幅规格分幅,按(图式》要求进行整饰并输出设计

书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图。

2) 地形图的检查

对编辑及整饰完成并输出的地形图,由作业人员进行图面检查,检查图面上的问

题,圈出疑问点,记录下图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到现场核实的问题。到现场对图、巡视检查,发现差、错、漏问题,同时核对图面上的疑问点,对其进行整改或补测,直到图面问题解决。

2.6编写技术报告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报告的编写。技术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航测数字化

成图时要写明摄影比例尺、摄影单位、摄影起止时间等。

b.测区(摄影区)名称,地理位置及范围面积、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

通情况,地形困难类别和气候对工作的影响。

c.地形或航摄数字测图的作业技术依据。

d项目完成的工作量。

e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资料的来源及利用情况。

b.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地形和航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控制测量:参照本文《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的技术报告部分。

2)图根控制(像控点)测量:图根控制点的布设,标志的类型,观测

使用的仪器及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3)地形(航测)数字化测图:测图方法,使用的仪器,外业采集数

据、地物、地貌取舍标准、内容、碎部点密度、数据记录方式,应用软件情况,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情况。航摄数字测图时要写明航摄仪器和附属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航线敷设情况和飞行质量:底片和像纸的类型,特性,冲洗和处理方法,主要技术依据;航摄质量及航摄底片的复制情况.

4)测图精度分析与统计,检查验收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结果等。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

质量的主要措施。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成果资料及附图

附:成果资料清单

2.7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

2.7.1 成果资料检查

地形(航测)测量实施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

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l002—95)进行,对测绘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

收”制度,各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1.一级检查由作业组独立完成,在施测过程中,由作业组长组织本组有关人员对地形测量(航测)成果质量进行测站与测站之间的检查和互检,并填写(质量检查

记录》,切实把各类缺陷消灭在控制作业过程中。

2‘.对项目部管理项目,由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测绘产品

检查验收规定》的规定对地形测量(航测)成果质量进行抽检,并填写(质量检查记

录》,对不合格的测量成果提出处理意见,由作业组整改或返工直至合格。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质监部。

对公司管理项目,由公司质监部负责对地形测量(航测)成果质量进行专职检查,

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9,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L由项目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质监部负责验证,直至合格。

2.7.2 成果验收

1.验收准备·

1)项目经理准备被验资料与成果,图纸资料。

2)项目部提交验收审请报告。

3)项目经理进行人员及设备的准备。

2.成果验收

1)项月部负责将经审定后的地形测量(航测)成果及附件交付顾客验收,市场

部予以配合。

2) 验收提出问题时由公司责成项目部限期整改致合格。

3)项目部根据验收报告提出的意见对地形测量成果、成图及所有资料按规定进

行标识,交付顾客归档。

三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3)

地籍测量的工作程序:接受任务,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设计,材料准备,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技术报告,检查验收,资料提交归档。

接收任务、工作准备、项目部组成等要求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1.1一般规定。

3.1收集资料

1.在队伍进入现场前,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测区内的原有控制测量成果,地形图件、航摄资料进行收集和技术分析。了解原有成果的精度情况,可靠性及可利用程度。

2.经过初审的土地申报材料,现有的地籍资料。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4.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的-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

3.2现场踏勘

1.现场踏勘是地籍测量极为重要的一环。应根据任务区域和作业范围,在全面分

析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到实地进行踏勘,踏勘的内容包括: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完好程度、控制点的密度、分布等情况;测区通视条件、交通情况:现场地物、地貌、地形困难类别;已有地形图的现势性。充分了解测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踏勘过程中要随时记录现场情况,为编写技术设计书,·优化作业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现场踏勘了解界址点的设置和保存情况。

3.掌握权属调查情况,详细了解整个地籍权属调查工作的情况,宗地密度及各类

用地情况,图件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情况。’

4.了解测区居民地及风土人情,气候特征等。

3.3技术设计编写

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合同书的要求、原有测量成果图件及国家有关规程、规范,

会同土地部门共同编写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包括:

a.测区慨况:测区位置、作业环境、用地特点、工作量、工期。

b,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及组织实施方案。

c.地籍控制网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以及与城镇平面控制总体布局的

关系,坐标系的选择。

d.地籍图的规格、比例尺和分幅方法。

巳选用的地籍勘丈方法。

f:地籍调查的质量标准、精度要求和依据。

S.地籍调查所用表册及表格。置备地籍调查所需的仪器和用品。

h.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证措施、检查验收方法及要求。

i.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j.提交成果资料。

k.附图、附表等。

注:1.技术设计书报公司总工审核后,由土地局报送上一级土管部门审批,批准

后方可实施。

2.在生产过程中技术设计书如需变更,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要及时通报甲方和

公司总工程师。如有重要技术改动应及时上报上一级土管部门审批备案。

3.设计书封面及副封面格式见附录。

3.4人员培训

1.施工前项目经理应对项目上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其了解整个工程的工

作内容和目的,工程工期、技术要求,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和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等。学习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及安全方面注意事项。

2.使职工了解原有测量成果情况,有关权属调查方面的情况。

3.地籍调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地籍调查法规和技术规程,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

查方法、要求和操作要领,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3.5外业实施

3.5.1控制测量

等级控制测量按本文(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

3.5.2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在测区已有基本控制网点下加密,以满足地形、地籍图和解析界址点

的测量为要求。

图根控制主要以测距图根导线的形式布设。图根导线依据三、四等GPS点或一、

二级导线点为起算点,分两级进行加密,布设形式一般为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特

殊条件下布设支导线。

1.囝根控制的选点、埋石

图根点沿次要街道及厂区布设,点位一般采用钢钉、木桩或标石作标志,但便于

保存的地方应使用中12tm,长12cm的铁桩标志,在房顶的图根点一般用刻石后用红油漆作标志。图根点按街道统一编号,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在点号前冠以“T”字母,

甲方有特殊要求时按甲方要求实施。

埋石点(包括基本控制点)每幅图不得少于3个,并应注意相邻点间互相通视和点

位的均匀分布。铺装路面上的钢钉标志可以代替埋石点。

2,囝根控制观测.

图根导线的水平角观测使用测角精度不低于5”的电子全站仪,采用方向法观测

一测回,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应归零。距离测量按单程一测回施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

下表3.5.2规定:

表3.5.2

(表略)

注:n为测站数。导线总长度小于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对于个别隐蔽地段,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或闭合时,允许布设不超过三条边的测

距支导线,支导线总长不超过200米,采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一测回:水平角首站

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他站观测一测回。

地籍测量一般不测碎部高程,如果甲方作多用途地籍测量时,要求图根导线的

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定,与导线观测同步进行。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3周根点的记录、计算

1)外业观测现场采用电子手簿或国家测绘局统一的印刷手簿记录。外业观测记

录根据用户需要确定是否提交资料

2)图根导线平面及高程均可采用严密干差或者采用简易平差计算。平差计算资

料根据用户需要确定是否提交资料。如果用户需要提交资料,将原始记录在微机上打印电子记录成果和平差计算成果并装订成册。

3.5.3地籍图测量

1.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等方法采集数据。采用极

坐标或解析法时,使用全站仪内存或配合电子手簿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并顺序记录,在

采集数据的同时,镜站作业员根据测量顺序绘制测量草图,以便内业编辑成图:采用

图解法时,除了绘制草图外,还要标注图解长度及四至关系,以便图形编辑。

2.地籍测量的内容按设计书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施测。

3,界址点测量,使用全站仪或配合电子手簿,采用解析法对界址点进行测量,用

全站仪内存记录数据时,镜站要根据测量顺序绘制草图,并标注界址点号和对应的顺

序号,回到室内将数据通讯传输到计算机后,将对应的顺序号编辑成界址点号’。在绘

制草图或记录点号时测站与镜站要经常核对顺序号,避免发生错号、漏号或重号。

4.在界址点测量过程中应进行测站与测站之间的测点检查,每站重测检查点数不

少于5个。测站之间检查是及时发现差、错问题,避免差错问题流向下一道工序。

3.6图形编辑

1.将外业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格式转换后,进行数据重号或漏号

检查处理,确保数据正确无误。

.2彳U用正确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甲方选用地籍成图软件的展功能,将测点生成展点图,再根据现场绘制的草图连线、属性注记编辑成图。并生成相关的图形文件、

控制点文件、界址点文件、测点文件、注记文件等。

3.在计算机上生成以街坊为单位的街坊图,并进行图形编辑,界址块编辑要保证

界址点连线方向正确,界址块闭合,宗地、地类号、土地使用者名称注记正确:居民

地编辑,要做到房屋界线闭合,与其他各地形要素的关系处理正确,以保证正确的计

算宗地面积及总面积:其它要素的编辑严格执行规程及图式要求。

4.对编辑完成的街坊图进行检查,在街坊图无误的前提下,按要求进行图幅图的

分幅、宗地图的生成及编辑。

3.7面积量算

1.在计算机上对编辑生成的图形文件进行数据预处理。

2用计算机成图软件的面积量算功能自动进行面积量算。

3.根据要求计算机成图软件的有关功能自动生成各种地籍报表。

5.地籍报表输出打印,装订成册。

3.8成果资料输出及检查验收

1、成果资料输出及检查

1)项目作业组首先对编辑成果图及资料,首先按要求输出街坊成果图和宗地图

进行图面检查,检查街坊图的各种符号、表示方法、四至关系、界址点编号;街坊编号、建筑物属性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并在图上圈出。然后输出界址点成果衰及表册,核对成果表及表册的调查属性是否正确,表格项是否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调查项目是否齐全等。各种资料核对结果填写记录,以便整改。

2)输出宗地面籍成果表,核对面积计算是否正确,对面积计算有误的宗地填写

记录,以便重新计算。·

3)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并参加检查,对整个工程进行分项检查:首级控制、

图根控制、碎部点、界址点等按要求的比例进行设站或间距勘丈检查,将检查结果计算误差,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计算角度和边长比例误差;碎部点和界址点分别计算点- 位中误差和边长中误差。面积计算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面积误差的在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按比例分配给各宗地。

4)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改正,重大问题及时报总工解决。

5)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界址点测量进行精度统计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

写检查报告。

2.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按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2.7的要求进行。

3.9技术报告的编写

全部地籍调查、测绘工作结束后,会同土地部门共同编写地籍调查工作技术报告

书的编写,技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

a任务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

b测区范围、面积、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分幅、编号方法,自然

地理及经济特征,地形困难类别。

c作业技术依据。

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b起算点资料的名称、等级、系统、来源和精度情况。

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的技术数据

a使用仪器和主要测量工具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检校情况。

b控制网及导线点的布设、等级、密度、埋石情况,施测方法和重测

情况。

c界址点的布设、密度、数量、标志设置,编号方法和点位精度。

d地籍要素调绘的原则和依据,土地划分的层次与编号方法,权属的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和土地等级划分的标准。

e面积量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使用工具和量算精度。

f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精度,新增的图式符号说明。

g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h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

要措施,实地检测和检查的情况与结果等。

4.技术结论

a对测区的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控制网、点分布图、图幅分幅图。

c仪器、工具检验结果表和仪器检定证书。

d精度统计表。

e提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注:技术报告封面及副封面格式见附录。

3.10成果验收

1.验收准备

1)项目经理准备被验资料与成果、图纸资料。

2)项目部提交验收审请报告。

3)项目经理负责进行人员及设备的准备,

2.成果验收

1)项目部负责将经审定后的地籍测量成果及附件交付甲方验收,市场部予以配

合。全部工作完成后由土地管理局申请上一级土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2)验收提出问题时由公司责成项目部限期整改至合格。

3)项目部根据验收报告提出的意见对地籍测量成果、成图及所有资料按规定进行

标识,交付顾客归档。

四地下管线测量作业指导书(SDZY/ZY-04)

地下管线测量的任务包括以下内容:接受任务、工作准备、施工人员及设备配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图件编绘、成果整理、技术报告与成果验收。

地下管线测量与地形测量等工作可独立进行,也可同步或交叉进行。接受任务、

工作准备、施工人员及设备配备参照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川节有关内容执行。

4.1资料的收集

地下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前,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收集测区已有的

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包括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及地形图等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4.1.1平面控制资料

收集测区已有的平面控制点,等级应能满足开展管线测量数据采集的需要,一般

不得低于城市三级导线,点位精度应符合现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相应等级

的技术精度指标;坐标系统应与当地城市建设部门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应有相应的坐标转换关系式;对不一致的坐标系成果,又没有转换关系式的,应考虑联测转换参数的方法。同时还应了解点位分布、点的密度、测量年代、施测方法、采用的规范等情况,以确定已有测量成果的可利用程度。对成果质量不清楚的,应提出实地检测方案、检测数量、分布位置、技术方法。

4.1.2高程控制资料

收集测区已有的高程控制点,等级应能满足开展管线测量的需要,一般不得低于

四等水准,点位精度应符合现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相应等级的技术精度指标;高程系统应为1956黄海高程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当地建设部门所使用的高程基准与国家基准不一致时,应有相应的转换常数,同时还需要了解水准点的分布、密度、施测年代、作业方法及采用的规范等,是否满足管线点高程测量所需数据的数量、位置和精度指标,以确定成果的可利用程度。对质量和高程基准有怀疑的应提出实地检测方案、技术方法和检测数量。

(3)地形图及管线现况调绘资料

收集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资料,管线现况调绘图、已有的管线资料(如管线设计

图、施工图、竣工图、探查工作草图等)是管线测量的参考图件,主要分析管线信息

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利减少管线测绘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对各类管线资料应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使作业结果能真实反映建设情况。

4.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应根据合同委托书规定的任务区域、作业范围、管线情况与管线现况调

绘移交的工作草图,在全面分析已收集资料基础上,到实地进行踏勘。重点察看已有

控制点实地位置、完好程度和控制点的密度分布等情况,了解测量的条件、地物、地貌、地形困难类别,同时还应核查已有地形图的现势性、可靠性。在踏勘过程中应随

时记录现场情况,并在原有资料上标注变化情况,为编写技术设计书和优化作业方案

提供第一手资料。

4.3编写管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在对已有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地下管线

测量技术设计书。其基本内容包括:

l 探测工作的目的、任务、范围和期限:

2 测区地形与测量控制资料分析、交通条件及相关的地球物理特征,地下管线

概况:

3 测量方法有效性分析,工作方法及具体技术要求;

4 测量控制及管线点联测与数据处理、管线图编绘的工作方法及具体要求:

5 作业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6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7 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

8 劳动组织、仪器、设备、材料计划。

9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注:探测任务较简单或工作量较小时,技术设计书可简化,直至可简化成施工方

案。

施工设计编写完成后,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有项目部整改,最后

经甲方审查批准后实施。

4.4技术培训

4.4.1做好技术交底,设计书定稿前,组织技术人员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搞好技术设计书:设计书定槁后,项目经理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规程》、(细则》和(程序文件》的有关条文。使大家

明确总体任务和各自的职责,熟悉测区地形及有关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由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研讨会,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

4.4.2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学习

{测绘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4.4.3 认真学习《测绘工程过程控制程序0,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让大家知道本工程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要“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做好工序间的衔接。避免上一道工序的不合格产品流如下一道工序。

4.4.4 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地形和管线测绘的专业知识,了解顾客特殊需求,学习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及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同志讲课。

通过以上学习,使作业人员明确总体任务和各自的职责,工作起来目标明确,思

路清晰。为现场施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4.5外业实施

外业实施主要工作有: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管线测量等工作。

4.5.1首级控制测量

参照本文第一章《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执行。

4.5.2图根控制测量

1.地下管线控制测量应在缄市的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测图根导线,地下管线导

线、GPS点。城市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应事先按现行的行业《城市测量规范》CJJ8

---99的要求补测等级控制点。

2.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2-1的规定。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5.2—l

(表略)

注:n为测站数

2)当1:500、1:1000测图时,附合导线长度可放长至上表规定值的1。5倍,此

时方位角闭合不应超过±40”**,绝对闭合差不应超过图上±0.5n抓。当导线长度短于表5.5.2—l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t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