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物流所编

(谭小平、林坦、杜江涛)

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为货主提供无缝衔接的门到门服务,代表着综合运输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既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综合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物流业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多式联运工程列为十二大重点工程之首。随着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理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做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为各地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借鉴。

一、多式联运概述

多式联运作为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产生于1960年左右,并在1980年后随着集装箱技术的成熟开始

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纪后均把多式联运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的主导战略,目前已经形成了发展形式多样、设施装备先进、标准体系完善、运输组织顺畅、政策保障有力的多式联运推进体系,多式联运比例不断增长且发展势头强劲。

(一)术语及概念。

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或Intermodal Transport)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发展初期,凡是经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均被称之为多式联运。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形式的日趋多样,各国对于多式联运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但近年国际上逐渐呈现统一的趋势,即把Multimodal Transport和Intermodal Transport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前者可视为广义的多式联运;后者则被视为更加严格意义的多式联运,且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

1.欧洲。2001年欧盟发布了《组合运输术语》(Terminology on Combined Transport),对相关概念作了统一规范。从外延自大到小看,共涉及以下三个基本概念:(1)复合运输(Multimodal Transport)。泛指“以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形式”;

(2)多式联运(Intermodal Transport)。特指“货物全程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或道路车辆装载,通过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无缝接续、且在更换运输方式过程中不发生对货物本身操作的一种货物运输形式”;

(3)组合运输(Combined Transport)。指Intermodal Transport中“全程仅使用一种标准化运载单元”的特定形式。其中标准化运载单元在欧盟国家有三种,即国际集装箱、可脱卸箱体(swap-body)、厢式半挂车(semi-trailer)。

上述三个基本概念中,(1)包含了(2)、(2)又包含了(3);反过来,(3)是(2)的特定形式、(2)则是(1)的特定形式。

2.美国。美国运输统计局和运输研究委员会在其专业术语词典中,把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和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基本等同。但在美国许多研究报告中,前者更多泛指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组合,而后者则侧重于针对标准化运载单元的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快速转运,这与欧洲有关多式联运的概念界定趋向一致。尤其近年来,美国官方的表述越来越趋同于欧盟的术语规范。

3.中国。中国习惯上对多式联运的理解,即以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协同完成的货物运输。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将“多式联运”(英文仅使用Multimodal Transport,弃用Intermodal Transport)定义为“联运经营者受

托运人、收货人或旅客的委托,为委托人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以及提供相关运输物流辅助服务的活动”,强调“一个承运人”承担“全程运输”责任,与欧美相关术语定义有角度上的不同。

(二)多式联运的内涵。

尽管各国存在不同的术语定义,但在多式联运内涵的把握上,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广义的多式联运。即凡是涉及到两种及两种运输方式以上的联合运输统称为多式联运。广义的多式联运主要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代表性的有美国的《冰茶法案》、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所指向的多式联运。

第二类是狭义的多式联运。强调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在接续转运中,仅使用某一种标准化的运载单元或道路车辆,且全程运输中不对货物本身进行倒载。代表性的是欧盟所指向的多式联运。

此外,强调由联运经营人组织完成全程连续运输的多式联运,更接近于广义的多式联运。实际上,突出“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多式联运主要用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运输,代表性的有《联合国国际货物联合运输公约》所指向的国际多式联运。我国由于内贸多

式联运长期发展滞后,因此在《物流术语》的多式联运定义中较多借鉴了国际多式联运的内涵表述。

(三)多式联运组织要素。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多式联运,均需要以下生产要素来支撑其运作:

(1)多式联运经营人。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与托运人签订多式联运合同并对运输过程承担全部责任的合同主体。国际多式联运活动中,只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才有权签发多式联运提单,并且负责赔偿在整个联合运输过程中任何地方所发生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由于国内运输并没有“多式联运提单”的概念,因此内贸多式联运并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多式联运经营人主要集中在外贸多式联运领域,并且主要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2)多式联运承运人。多式联运承运人是指以运送货物或者组织货物或承诺运送货物为主营业务并收取运费的人。多式联运承运人又可以分为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是指实际从事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的承运人;缔约承运人是指以明示或者默示方式承担运输责任的承运人,如无船承运人、无车承运人。

(3)多式联运规则。多式联运规则是关于多式联运中的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经营人的赔偿责任及期间、定价机制和违约处理、运输单证的内容

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协议、标准或规范。多式联运规则是多式联运运作的核心。

(4)多式联运站场。多式联运站场是货物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转运的实际发生地。多式联运站场既可以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码头、公路货运站,也可以依托堆场或者仓库等设施。

(5)标准化运载单元。主要指国际标准集装箱、可脱卸箱体(swap-body)、厢式半挂车(semi-trailer),也包括物流台车(笼车)、集装袋等。

(6)多式联运专用载运机具。主要包括铁路集装箱平车、厢式半挂车平车;整车货车或半挂车专用滚装船舶;铁路商品车运输专用车辆;公铁两用半挂车及其转换架等。

(7)转运设施装备。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和装备是实现多式联运运作机械化的重要条件,实现高效的多式联运所必须的转运设施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龙门吊、桥吊、集装箱堆高机、叉车、托盘等等。

(8)多式联运信息系统。跨运输方式的信息交换共享和互联互通是多式联运运作的重要基础条件。通过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货物跨运输方式、全程的实时追踪和在线查询。

二、多式联运发展形式

广义的多式联运包含了公铁、铁水、公水、空陆等所有跨运输方式的组合形式,包括各种大宗散货(煤炭、矿石、建材、粮食、石油等散货)的多式联运、集装箱和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等。

狭义的多式联运仅指集装箱和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中途不拆箱、不倒载的多式联运,典型如箱驮运输、驮背运输、滚装运输(水路滚装、铁路滚装)等。但不包括大宗散货的多式联运以及跨运输方式换装时需要拆箱、倒载的厢式化多式联运(如空陆联运往往需要落地拆箱后重新集拼装车)。

欧美国家主要关注狭义的多式联运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与组织体系。

(一)美国多式联运主要组合形式。

迄今为止,美国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箱驮运输(以集装箱为标准运载单元,包括国际标准箱和53英尺国内标准箱)、驮背运输(主要以53英尺厢式半挂车为运载单元)、滚装运输。最典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是箱驮运输COFC (Container on Flatcar)和驮背运输TOFC(Trailer on Flatcar)两大多式联运体系。

1.箱驮运输(COFC)和驮背运输(TOFC)。美国BTS 将COFC/TOFC解释为:把集装箱或半挂车放在铁路平板车上的多式联运服务(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

可能提高运输效率,美国普遍发展起了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增强了COFC的联运效率优势。

图1 美国的COFC/TOFC多式联运体系

2.滚装运输(Roll On/Roll Off)。美国对滚装运输的定义为:载运工具不通过吊装而是靠轮式驱动或拖带上/下船(火车)的运输方式,包括小汽车、卡车(整车)、挂车、火车等水陆联运,商品车公铁联运(如图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集装箱船舶运输,美国内河和近海发展起了以厢式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公水滚装运输,且大型化、专业化特点比欧洲更突出(如图3所示)。

图2 美国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辆

图3 美国厢式半挂车专用滚装驳船

3.双式联运(Bimodal Transportation)。美国的双式联运原意是指限于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后来逐渐特指通过“公铁两用挂车”(Roadrailer)实现的联运——即将公路挂车加装铁路专用铰接式托架后,直接拖上铁轨经由铁路运输。由于对公铁两用挂车自重要求高,限制了货物装载量,因而此种方式只在特定区域和范围内有所发展。(如图4所示)

图4 美国的Roadrailer公铁联运

(二)欧洲多式联运主要组合形式。

与美国多式联运标准运载单元限于集装箱和厢式半挂车有所不同,欧洲多式联运使用三种基本的标准化运载单元,即除集装箱和厢式半挂车外,还有可脱卸箱体(swap-body)(如图5所示)。且欧洲的集装箱仅限于国际标准箱,半挂车主要以40英尺为主。

图5 欧洲标准化运载单元及其转运吊装形式

与美国一样,欧洲的多式联运主要也是箱驮运输、驮背运输和滚装运输。不过与美国不同,欧洲没有发展公铁两用挂车,但发展了独特的公铁滚装运输(特指卡车整车直接开上铁路并通过铁路长途运输)(如图6、图7所示)。

图6 欧洲厢式半挂车驮背运输

图7 欧洲公铁、公水滚装运输

(三)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形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现阶段多式联运主要集中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整车滚装运输,铁路商品车(主要是轻型车)运输、半挂车水路滚装运输在局部地区有所发展但范围较小,而半挂车铁路驮背运输、卡车整车铁路滚装运输、公铁两用挂车运输等形式,目前还处于“零”的状态。

三、欧美经验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借鉴

(一)欧美多式联运发展特点。

一是多式联运运量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多式联运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且未来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在欧洲,2007年全欧多式联运总量为960亿吨公

里,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至1630亿吨公里(增幅达70%,其中铁路完成份额将由21%增长至34%),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060亿吨公里。美国1997~2011年多式联运货运量由2.17亿吨增加到16.2亿吨(增长了6.5倍),占货运总量的9.2%;预计到2040年,美国多式联运的货运量将达到35.75亿吨,占货运总量的12.5%,货运价值量将增加到近10万亿美元,占货运总价值的25.3%。多式联运在长距离、高附加值的货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500英里以下的货物运输中多式联运占比仅为1%,而2000英里以上的占比则达到18%,其货运价值占比达到了34%。像UPS这样的包裹快递企业是TOFC的主要用户,一般运距超过400英里则首要选择通过TOFC联运。欧洲各港口一直在积极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如不莱梅港近五年铁路联运集疏运量从35.9%上升至45.7%,而公路集疏运量则从61.1%下降至50.2%。

二是公铁联运成为主流方式。美国公铁、公水、铁水联运运量占全部多式联运运量比例分别为53%、34%、13%,相应周转量占比分别为57%、29%、14%,表明公铁联运(COFC/TOFC)是主要的联运方式。欧洲亦如此,以德国为例,其公铁联运量近年保持年均7~8%的强劲增长,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使铁路联运运量占铁路总运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3提高到2025年的1/2。欧洲最大的物

流企业德铁货运公司(DB Schenker)2011年完成290万个标准运载单元(换算为400万标准箱),全部通过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其中海铁联运量只占34%,而内陆公铁联运量占66%。欧洲近十多年来大力推行以公铁联运为主体的组合运输,其中以可脱卸箱体和集装箱为运载单元的联运市场份额占78%,公铁整车滚装运输的联运市场份额占14%,而以半挂车为运载单元的联运市场份额只占8%。

三是水陆滚装运输受到高度重视。欧美国家都有良好的内河和近海运输条件,在促进多式联运发展中注重充分利用水运优势。欧洲发展组合运输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大力发展公水滚装运输,过去十年欧洲滚装运输运量占国内水运运量的比例从10%左右提高到13%左右,如荷兰自2009年起专门开辟了多瑙河从鹿特丹-蒂尔-赞丹-霍伦之间的挂车滚装运输专线。在美国,尽管面临全球航运业不景气,但2006-2011年五年间滚装船的总吨位仍增长了5.4%,据悉美国正在开展依托内河促进滚装运输发展的公水快速通道研究(如M-55 Marine Highway Corridor,旨在创新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诺伊河的滚装联运模式)。

四是甩挂(甩箱)运输成为联运基础环节。由于欧美国家强调多式联运是基于标准化运载单元的全程无隙运输,因此甩挂(甩箱)运输成为不同运输方式间快速转换的基本要求。欧美大型物流企业超过70%的货运量通过甩挂运输

完成,美国内陆多式联运枢纽主要靠甩挂方式实现越库作业。

五是多式联运站场及集疏运体系十分健全。美国不仅交通基础设施发达,而且由专用线、枢纽和终端节点组成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比较完善。以芝加哥为例,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芝加哥汇集了1448公里铁路线、125处铁路交汇点,Ⅰ级铁路密度高于全美其他任何城市,每天到发1300次铁路货运班列、3.9万节货车、2500万吨货物,超过75%的美国铁路货运量途径此地。同时芝加哥也是美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空运中心,多达十多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越此地。得益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芝加哥地区现已发展起多达28个大型多式联运枢纽站(如图8所示),吸引了全球众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到此经营。

图8 芝加哥公铁联运枢纽站鸟瞰图

美国运输部对全国港口、机场、公路和铁路枢纽站场等进行了全面评估,最终确定了全国517个多式联运物流节点(见表1)。为保证这些节点的集疏运,政府为616个节点建设了1222英里的公路专用线。其中,对于一些货运量较大的节点,确保有多条集疏运线路;而对于另外一些站点,则确保与国家公路网无缝对接。

表1 美国多式联运节点的种类和数量

多式联运节点类型数量(个)公路专用线长度(英里)江海港口

Ports (Ocean and River)

253532

机场

Airports

99221

公路铁路枢纽Truck/Rail Terminals 203354

管道公路枢纽

61115 Pipeline/Truck Terminals

合计6161222

六是多式联运市场主体体系完善。在美国政府多式联运政策导向和放宽运输市场管制政策下,美国形成一批适应并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市场主体,全国约有4.5万家多式联运企业,均可签发“联运提单”,提供全程联运服务,为客户选择优质的运输服务和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铁路方面,美国铁路货运形成了东西各2家和南北1家的五大铁路货运企业格局,成为美国公铁联运的开拓者和主要承运人;公路运输历经淘汰重组,形成了数家拥有数万辆车辆资产的大型企业,且基本成为多式联运承运人。全球最大的快递物流企业FedEx在全球375个机场开设空陆联运业务,拥有634架货机、4.7万辆卡车,在全球设有1200个服务站及10个空运快件转运中心,提供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以及普达等多样化快递服务。

(二)欧美多式联运发展政策。

1.欧盟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欧盟自跨入21世纪以来将多式联运视为主要战略目标之一。2001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面向2010年的欧盟运输政策:时不我待》白皮书,明确提出多式联运发展战略与方向。2006年欧盟对该白皮

书进行了中期评估和修订,更加突出铁路和水运发展,着力于多式联运服务链整合。2011年3月欧盟出台了新的运输政策白皮书《迈向统一欧洲的运输发展之路:构建更有竞争力、更高能效的运输系统》,提出了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强调通过发展组合运输把更多公路货运转向铁路和水运,并提出2030年前转移30%、2050年前转移50%的目标。

围绕上述战略目标,欧盟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行动计划,典型如PACT计划(Pilot Actions in Combined Transport)、马可波罗计划(旨在支持多式联运项目)、NAIADES计划(旨在支持航运与内河航道发展)。具体政策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多式联运中转站建设进行资金补助。以德国为例,目前德国共有多式联运中转站122个,其中77个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在联邦政府主导的物流园区(德国称Freight Village/ GVZ)规划建设中,将多式联运中转功能作为必要条件,联邦政府对联运设施设备的资助比例最高可达85%。

二是对发展组合运输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主要对运输企业从单一公路货运向组合运输模式转变中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如对新开的铁路联运线路,企业初期若负债经营,欧盟经评估后可给予经济补偿;为了支持卡车减少长

途运输而增加短途接驳运输,欧盟要求各成员国为实施组合运输的始末端卡车运输给予税收减免或资金补贴,如德国对专用于接驳组合运输的卡车,法律规定免缴其公路使用税。

三是放宽对多式联运的运输限制。欧盟要求各成员国进一步放宽对从事组合运输的标准要求。在德国,法律规定公共道路上卡车总重不得超过40吨、周日不得上路行驶,但对参与组合运输的卡车,总重允许放宽至44吨、不受周日禁行限制。

四是鼓励发展内河运输。从事内河运输并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可从欧盟得到为期3年每年20万欧元的补贴。

2.美国

以1991年12月颁布“冰茶法案”(ISTEA:多式地面运输效率法案)为标志,美国进入了以多式联运为主导的综合交通发展阶段。冰茶法案宣称旨在“建设高效环保的国家多式联运体系,以提升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以高能效的方式运送人和物”,决定联邦1992~1997财政年度提供1550亿美元以发展多式联运系统,同时在运输部内设立“多式联运办公室”。此后美国运输部在每隔5年发布的战略规划(DOT Strategic Plan)中,均将提高多式联运效率作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其主要政策和举措包括:

一是放松对运输业的市场管制。1979年,美国州际商务委员会(ICC)放松了对COFC/TOFC运输方式的管制,使得铁路公司能够对公铁联运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使联运量迅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旨在减少政府对运输业的经营管制,鼓励通过市场竞争拓展跨运输方式的联运。放松管制被认为是美国多式联运加快发展、龙头骨干运输企业迅速崛起的主要推力。

二是改善枢纽站场集疏运体系。通过提升疏港铁路、公路转运能力,以提高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效率,如著名的阿拉米达联运通道改善计划,成为美国推进海铁联运的典型范例。2013年8月美国运输部发布的新五年运输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多式联运连接通道(Intermodal Connectors,是指将枢纽港站与国家公路网连接起来的最初或最后一英里公路)的投资,进一步提高港口、铁路、机场与公路之间的衔接水平。

三是构建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美国联邦运输法典中,对涉及COFC/TOFC系统、滚装运输系统以及标准化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施设备等,均规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奠定了多式联运良好的标准化基础。

四是改进多式联运设施条件。为了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提出“双层列车净距改善计划”(Double Stack

Clearance Project),通过立法修改列车垂直与水平净距标准,投资支持特定铁路通道的净空改造。同时,联邦及各州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公铁联运设施设备改造等。

四、多式联运发展工作重点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应以强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提高多式联运的组合效率和整体效益、提升组合运输服务能力和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为根本目标,坚持先行先试、分类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装备技术等硬件设施以及标准规范、服务规则、政策法规等制度环境在无缝衔接方面的经验,通过多式联运专业站场、多式联运承运人以及快速转运装备技术、标准规范和信息平台的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一)提高基础设施衔接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货运枢纽改造升级。支持和引导传统铁路、公路、港口货运枢纽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强化全程物流服务意识,积极推进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和运输组织流程优化。依托港口、铁路货运站场,配套建设公路集散分拨中心,打造具有公、铁、水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超前规划和提升设施设备能力,强化与周边物流园区的无缝对

国际铁路联运货代操作实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国际铁路联运货代操作实务 一、运输范围:从中国内陆运往中国周边国家包括蒙古、俄罗斯、越南、朝鲜和中亚五国(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吉尔吉斯),以及以上国家运往中国内地相反方向的运输。二、运输方式:(1)整车(2)集装箱说明: 1.其中集装箱运输可以租用中国铁路集装箱,租用手续由公司国际部统一办理。 2.朝鲜的货物必须使用自备箱。 3.在国际联运运输中,必须是双箱方可办理国际联运。三、国际联运计划:根据货物运输的具体要求提前在发站提报国际联运计划,并通知国际部以便协调国际联运计划的批复工作。四、运输程序1、接受客户询价:如有客户询问运往上述国家的业务时,应向客户了解如下问题。(1)运输方式:1)整车2)集装箱;(2)发送站和运往的国家及到站;(3)货物的品名和数量;(4)预计运输的时间;(5)客户单位名称、电话、联系人等;(6)其他。2、接受委托客户一旦确认报价,同意各公司代理运输后,需要客户以书面形式委托货运公司。委托书主要内容包括1、((1)-(6)。3、运输单证要求客户提供以下单证:(1)运输委托书(2)报关委托书(3)报检委托书(4)报关单、报检单(加盖委托单位的专用章)(5)合同(6)箱单(7)发票(8)商检放行单(9)核销单4、填写铁路国际联运大票在当地购买铁路国际联运大票,由国际部填写好样单后传真给当地公司由相关人员填写正式国际联运大票,或由国际部制单后快递给当地公司。5、报关客户可以自理报关,也可以委托某些货运公司报关,如果在发货地报关不方便,可以将上述单证备齐在口岸报关,即在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凭祥等地报关。在国际联运报关中海关要求一车一份核销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附件3 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 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为货主提供 无缝衔接的门到门服务,代表着综合运输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既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综合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物流业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多式联运工程列为十二大重点工程之首。随着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理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做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多式联运发展技术指引》,为各地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借鉴。 一、多式联运概述 多式联运作为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产生于1960年左右,并在1980年后随着集装箱技术的成熟开始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

代以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纪后均把多式联运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的主导战略,目前已经形成了发展形式多样、设施装备先进、标准体系完善、运输组织顺畅、政策保障有力的多式联运推进体系,多式联运比例不断增长且发展势头强劲。 (一)术语及概念。 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或Intermodal Transport)起源于上世 纪60年代的美国。在发展初期,凡是经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均被称之为多式联运。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形式的日趋多样,各国对于多式联运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但近年国际上逐渐呈现统一的趋势,即把Multimodal Transport和Intermodal Transport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前者可视为广义的多式联运;后者则被视为更加严格意义的多式联运,且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 1.欧洲。2001年欧盟发布了《组合运输术语》(Terminology on Combined Transport),对相关概念作了统一规范。从外延自大到小看,共涉及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1)复合运输(MultimodalTransport)。泛指“以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 完成的货物运输形式”;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财经学院国本0802 乔文静 0713080213摘要: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因此受到了国际航运界的普遍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以来,我国多式联运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借鉴美国、加拿大两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问题对策 目前,国际大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如德国汉堡港铁路集输运比重达30%,荷兰鹿特丹港铁路集输运比重达13%,而我国港口多式联运的比重仅有2%左右,发展空间很大。作为世界上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必将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关键。针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落后的现状,有必要借鉴他国先进的经验,改善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 (一)组织形式 ⒈国际铁路联运 我国的国际铁路联运主要指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之间进出口货物的铁路运输,其中包含过境陆路口岸操作(如换装、报关、结算和最终发运等)。 ⒉国际海铁联运 我国外贸集装箱的国际海铁联运主要分海上运输、海运口岸操作和国内铁路运输等3 个阶段。海上货物运输遵守全球性海运规则,由国际海商法协会进行指导,国内铁路运输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进行规制。 ⒊大陆桥过境运输 大陆桥过境运输主要指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和越南等国从我国过境的进出口货物运输,例如日本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过境我国的货物运输,包括海运段、国内铁路段和中亚地区铁路段等3个阶段。过境运输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主要线路 目前,我国开辟的多式联运线路已到达欧洲、美洲和非洲港口及内陆城市,主要包括从我国往返日本、美国及非洲、西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海运线路,经蒙古或俄罗斯至伊朗和往返西北欧各国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线,以及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 国和荷兰等国的新亚欧大陆桥。 (三)存在问题 ⒈国家政策制约 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有效的分工合作,这是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⒉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1)发展缓慢与水路和公路集装箱运输相比,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差距较大。据统计,2000—2008 年,我国集装箱运量年均增长率海运为20%,公路为32%,而铁路仅有15%。(2)海铁联

多式联运中心功能布局方案

多式联运中心功能布局方案 一、功能定位 多式联运中心占地xxx亩(含火车东站站场用地),主要打造一个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提供公路、铁路多式联运一体的内陆口岸型的第三方公铁联运物流枢纽,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货物流通的场所,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融城市货物储存、运输、加工、配送、信息、物流金融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多式联运中心。 二、功能布局 多式联运中心布局规划根据功能定位,秉承合理化交通、人性化功能的原则,可以划分为七大功能区域:信息服务区、零担交易与城市配送区、仓储区、堆场区、海关监管区、停车区、综合配套服务区。 三、功能设计 (一)信息服务区 具备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有物流公共信息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计算机终端、手机APP、信息交易大厅将物流作业中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客户提供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决策支持等各种作业明细的咨询信息,同时发布运量运力供求、价格走势、经贸商情等信息,开展网上交易等。

(二)零担交易与城市配送区 1、具备以公路为主的各类物流集结、分散、零担专线物流的功能,成为公路货物枢纽站,同时规范娄底市本地小而散乱的零担货运市场。 2、具有中转配载、城市配送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除了在交货时需要客户配合外,整个运输过程,包括最后的市内配送都由园区负责,以尽可能方便客户。 (三)仓储区 1、具备专业仓储服务功能。满足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的储存、保管、整理、配载等要求,与货物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及时衔接。为此,园区还需要配备高效率的传送、储存、拣选设备,有常温及有温湿度要求的栈房。 2、具备转运配送功能。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设置专业车辆和工具,为用户提供快速配送服务。如,市区内提供生活、生产资料的配送,做到及时、方便、快捷;全国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以铁路干线为主的产品供应销售配送,做到及时、快捷、安全、可靠。 3、具备流通加工功能。除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外,还设置专门区域为企业提供简单加工、组合包装、分拆分拣、

科学发展简史

《科学发展简史》复习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能否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区别。 2.由于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文字的发明 4.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一,关于问题;第二, 关于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5.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的观点。 6. 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7.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8.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取 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 9.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10.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11.、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希腊 2.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 ) A.西汉 B.南北朝C.商代 D.夏代 3.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 ) A.伏特 B.麦克斯韦C.奥斯特 D.法拉第 4.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 A.魏斯曼 B.孟德尔C.施莱登 D.施旺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运单的填写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运单的填写 运单正面未划粗线的各栏由发货人填写,现将发货人填写的各栏说明如下: 第1栏,发货人及其通信地址 填写发货人的名称及其通信地址。发货人只能是一个自然人或法人。 由中国、朝鲜、越南发货时,准许填写这些国家规定的发货人及其通信地址的代号。 第2栏,合同号码 填写出口单位和进口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号码。 第3栏,发站 填写运价规程中所载发站全称。 第4栏,发货人的特别声明

发货人可在该栏中填写自己的声明,例如关于对运单的修改及易腐货物的运送条件等。 第5栏,收货人及其通信地址 注明收货人的名称及其通信地址,收货人只能是一个自然人或法人。从国际货协参加路向未参加国际货协的铁路发货而由站长办理转发送时,则在该栏填写“站长”。 第6栏,对铁路无约束效力的记载 发货人可以对该批货物做出记载,该项记载仅作为对收货人的通知,铁路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 第7栏,通过的国境站 注明货物应通过的发送路和过境路的出口国境站。如有可能从一个出口国境站通过邻国的几个进口国境站办理货物运送,则还应注明运送所要通过的进口国境站。根据发货人注明的通过国境站确定经路。 第8栏,到达路和到站

在斜线之前,应注明到达路的简称,在斜线之后,应用印刷体字母(中文用正楷粗体字)注明运价规程上到站的全称。运往朝鲜的货物,还应注明到站的数字代号。运往非货协国的货物而由站长办理转发时,记载国际货协参加路最后过境路的出口国境站,并在该站站名后记载:“由铁路继续办理转发送至﹍﹍铁路﹍﹍站”。 9-11栏的一般说明 填写9-11栏事项时,可不受各栏间竖线的严格限制。但是,有关货物事项的填写顺序,应严格符合各栏的排列次序。 第9栏,记号、标记、 填写每件货物上的记号、标记和号码。货物如装在集装箱内,则还要填写集装箱号码。 第10栏,包装种类 填写包装的具体种类,如纸箱、木桶等,不能笼统地填

多式联运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修订稿

多式联运的现状与发展 思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多式联运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摘要:多式联运因其高效、节能、灵便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受船货两方喜爱的运输方式。本文首先通过概述分析国际上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继而将视线转向国内,继续探讨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状况,指出其存在的多种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问题措施 一.什么是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指利用两个或者更多的“合适”的运输方式,同时联合,形成综合运输链,致力于在操作上实现传输货物的高效与低成本的,同时也是一种传输货物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可持续方式。 货物运输可以利用一些不同的方式。一般而言,联合两种运输方式就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运输。例如最常见的是最初是公路运输收集货物,最后交付货物的路程由铁路实现干线长途运输,这也就是“路铁联运”。 上述所说的“合适”可以具有许多可以替换的内涵。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成本可能会单独决定运输的方式,但是多数是其他因素起决定作用。例如,操作性的实践像是服务频率,交货速度,满足特殊货物包装要求的能力,或者是安全性都可能是决定性因素,或者说可能是一系列的这种原因叠加组合下,产生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二.多式联运产生的背景 在铁路出现的初期,转运公路拖车和道路集装箱转运到铁路干线的实践已经产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多式联运当然也与时俱进产生巨大的改变。现在国内外的多式联运路程比昔日的国内业务长得多,不过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那些当年被用于马车运输中的简单的木质集装箱,如今已让位给了铁质运输集装箱,并且它应符合国际最新的强度和尺寸标准。同时,道路拖拉半挂车已从简单的两轮发展成为具有高装载能力的和先进悬浮技术的单位。 实际上,如今半拖车配备有高精度的设备,缓冲空气悬架和减速板,并且能够安全地携带30余吨的载货(目前的法定最高车辆总重为44吨范围内)。技术上先进的吊装和运输设备的并行发展,使这些装载设备和半挂车得以迅速从公路到铁路或驳船

铁路多式联运的服务设计模型外文翻译

中文3211字 外文翻译 原文 Service Design Models for Rail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Material Source: University of Quebec in Montreal Author: Teodor Gabriel Summary.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forms the backbone of the world trade and exhibits significant growth resulting in modifications to the structure of maritime and land-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as well as in the increase of the volume and value of intermodal traffic moved by each individual mode.Railroa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ithin the intermodal chai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environment-conscious public policy have railroads aiming to increase their market share.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efficiently competing with trucking in offering customers timely,flexible,and "low"-cost transportation services,railroads propose new types of services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s.From an Operations Research point of view,this requires that models be revisited and appropriate methods be devised.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se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focusing on tactical planning issues and identifies challenging and promising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Freight rail carriers, Tactical planning, Full-asset-utilization policies, Intermodal shuttle networks, Design-balanced service net-work design 1 Introduction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forms the backbone of the world trade and exhibits significant growth. The value of multimodal shipments in the U.S., include parcel, postal service, courier, truck-and-rail, truck-and-water, and rail-and-water, increased from about 662 billion US dollars to about 1.1 trillion in a period of nine years(1993 to 2003[31]). In the same period, the total annual world container traffic grew from some 113.2 millions of TEU(20 feet equivalent container units) to almost 255 millions, reaching an estimated 304 millions of TEUs by 2005.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involves, sometimes integrates, at least two modes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分析我国多式联运的结构和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多式联运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的经验,提出发展多式联运的对策。 关键词: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问题;对策;现状 引言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运输组织形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物流全程运输的主要形式。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比例高达20%,如德国汉堡港铁路集输运比重高达30%,荷兰鹿特丹港铁路集输运比重高达13%,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在中国仅占2%左右。作为世界上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必将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关键。针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落后的现状,有必要对多式联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借鉴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内陆多式联运与国际多式联运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无论是政府、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对多式联运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早在1962年,我国就提出了关于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联合运输的文件。随后,我又相继提出了关于公路与铁路联合运输、铁路与水路联合运输等相关文件。1989年3月,我国进行了由交通部主持,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公室承担的国家科委批准的“七五”国家重点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为推动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及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起了良好作用。尤

其是2000年后,我国加大了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式联运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的多式联运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其中,与加拿大的项目,可谓意义深远,我国政府先后从各省市、各研究机构、各企业派出加拿大学习人员达十多期,为我国的多式联运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思路。 近年来,为适应和配合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发展需要,我国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开始采用国际多式联运方式。目前,我国己开展的国际多式联运路线主要包括我国内地经海运往返日本内地、美国内地、非洲内地、西欧内地、澳洲内地等联运线以及经蒙古或前苏联至伊朗和往返西、北欧各国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线。其中西伯利亚大陆桥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较快,目前每年维持在10000标准箱左右,我国办理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主要采用铁/铁(T r a n s r a i l)。铁/海(T r a n s e a)、铁/卡(T r a c o n s)三种方式。除上述已开展的运输路线外,新的联运线路正不断发展,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E u r a s i a B r i d g e)。 1990年9月12日,随着中国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但土西铁路接轨,连接亚欧的第二座大陆桥正式贯通。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途经哈萨克斯但、乌兹别克

多式联运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多式联运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一、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货物运输”。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在我国由于国际海上运输与沿海运输、内河运输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所以国际海上运输与国内沿海、内河运输可以视为不同的运输方式。 多式联运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化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二、多式联运的优点 1.责任统一,手续简便 在多式联运方式下,不论全程运输距离多么遥远,也不论需要使用多少种不同运输工具,更不论途中要经过多少次转换,一切运输事宜统一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办理,而货主只要办理一次托运、签订一个合同、支付一笔全程单一运费,取得一份联运单据,就履行全部责任。由于责任统一,一旦发生问题,也只要找多式联运经营人便可解决问题。与单一运输方式的分段托运,多头负责相比,不仅手续简便,而且责任更加明确。 2.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运时间,降低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多式联运通常是以集装箱为媒介的直达连贯运输,货物从发货人仓库装箱验关铅封后直接运至收货人仓库交货,中途无需拆箱捣载,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即使经多次换装,也都是使用机械装卸,丝毫不触及箱内货物,货损货差和偷窃丢失事故就大为减少,从而较好地保证货物安全和货运质量。此外,由于是连贯运输,各个运输环节和各种运输工具之间,配合密切,衔接紧凑,货物所到之处,中转迅速及时,减少在途停留时间,故能较好地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 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有利贸易开展

构建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_李成

构建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 李 成,盖宇仙,颉栋栋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在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介绍构建以兰州市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西部多式联运系统,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铁路运输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份额的目的,为铁路行业本身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关键词:铁路物流中心;集装箱多式联运;核心节点;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96(2010)04-0004-04 Construct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 as the Core Node LI Cheng ,GA I Yu -x ian,XIE Dong -dong (Schoo l of T raffic and T ranspo rtat ion,L anzhou Jiaot ong U niv ersity ,L 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With rapid dev elo pm ent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trade,as a moder n log is -tics important transportatio n link,the development of m ultimo dal transportatio n of container s is indispen -sable.T 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 ultimo dal tr ansportation of containers,propo -ses co nstructio n scheme of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 n system of railw ay logistics center as the core no de.Finally,the construction of w estern m ultimo dal transpor tation system of LanZhou railw ay lo gistics center as the core node is introduced to minim ize transportatio n costs and to im prov e the railw ay transportation share in container multimodal transpo rtation and to cr eate the new benefit gro wth point for railw ay indus -try. Key words:railw ay logistics center;multim odal tr ansportation of containers;core node;construct 收稿日期:2010-02-16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资助项目(0904-02)作者简介:李 成(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 划与管理. 随着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配置及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我国对外贸易额度也在不断增长 [1] ,如图1所示。巨 幅的增长对我国运输业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 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变。 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运输环节,是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综合效益最优的一种运输组织形式。集装箱的快速发展使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途径,其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因此,大力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降低运输成本,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运输企业的重 大举措。 图1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额度 1 我国铁路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及 存在问题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在运输流程上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国内运输;另一个则为国外运输。国内运输阶段,铁路、公路、水运互相配合予以完成,但同样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竞争,而铁路集装箱所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 一、人类的起源 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 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 二、石器和弓箭 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六、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是黄金和铜。 2、冶铜技术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社会晚期。 3、冶金技术的出现表明石器时代的结束,金属时代兴起,意味着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诞生。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劳动有了剩余,从而使剥削成为可能。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 1、农业生产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古代文化的经济基础。 2、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水利、畜耕的发明和应用。 3、畜耕是三个地区和国家普遍采用的耕作方式。 二、天文学

多式联运开道 物流节点

多式联运开道物流节点“无缝”连接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对加快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各港集装箱运输目前仍存在着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运输方式可替代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国家各部委和相关单位对集装箱运输发展犹为关注,集装箱的海、铁联运“无缝”连接多式联运逐渐被重视。 构架集疏运体系 据交通部相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港口完成的9300万TEU的集装箱吞吐量中,公路集疏运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内河的集疏运量约占总量15%以上,铁路的集疏量不到1%,可见,我国港口的集装箱基本依赖公路运输。而有关专家认为,公路运输的有效半径在300公里以内,因此,加强港口水运和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建设,才能构造良好的多式联运体系。 交通部水运司相关人员介绍,由于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的滞后,我国煤炭运输体系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年来,铁路大秦线的建设与我国北方煤炭发运港的建设不够配套,造成了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煤炭中转运输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形成了运力的浪费。 因此,在去年国务院通过的我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更多地考虑了内河航运的发展建设规划与我国铁路相配套、相协调,形成较好的、比较完整的运输系统。《规划》中指出,当前我国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港口的集疏运系统存在通道不畅的问题。然而,据初步分析预测,至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亿TEU。因此,发挥沿海港口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作用,打造一个良好的海铁集疏运系统显得犹为重要。 相关专家认为,我国港口公路和内河水运的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以及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建设是多式联运体系的核心。同时,我国中西部

科学发展简史

《科学发展简史》复习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能否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区别。 2.由于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文字的发明 4.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一,关于问题;第二, 关于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5.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的观点。 6. 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7. 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8.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取 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 9.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10.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希腊 2.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 A.西汉 B.南北朝C.商代 D.夏代 3.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 A.伏特 B.麦克斯韦 C.奥斯特 D.法拉第 4. 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魏斯曼 B.孟德尔C.施莱登 D.施旺 5.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修道士。 A.魏斯曼 B.孟德尔 C.施莱登 D.施旺

浅谈我国开展多式联运现状及问题

浅谈我国开展多式联运现状及问题 发表时间:2018-05-16T17:13:53.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夏天 [导读] 摘要:发展多式联运是我国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南站技术统计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发展多式联运是我国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2016年底,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从市场环境、发展基础、深化改革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八项具体任务支持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成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本文将总结目前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多式联运;存在问题; 1我国多式联运实施情况 发展多式联运是我国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物流水平提档升级的重要体现,多式联运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受到了行业的广泛青睐,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可以极大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为促进多式联运更好更快发展,2016年中,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16个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围绕集疏运体系建设、作业流程优化、标准规范统一等重点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多式联运发展新举措。2016年底,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6〕232号),从市场环境、发展基础、深化改革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八项具体任务支持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成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分析当前和未来多式联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预期以第一期示范工程的成果以及第二期30个项目的推进,带动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取得新突破。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多式联运给予厚望。 1.1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在物流大通道完善方面,11条物流大通道格局加快形成,对内高效联通、对外强力辐射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物流大通道为依托的国家多式联运网络主骨架雏形基本建立。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面,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12个集装箱中心站,8个内陆铁路口岸,正在加快推进208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同时,全国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口岸服务功能的内陆无水港,为多式联运中转和组织提供基础平台。在多式联运各运输方式的衔接方面,集装箱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中转组织明显优化,16个示范项目的联运模式中,有公铁联运线路25条,铁水联运69条,公铁水联运15条。通过推进联运场站建设、创新换装模式等方式,促进多式联运高校衔接,示范项目联运效率极大地提高。 1.2 运载设备 在标准化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方面,铁路系统已研发出45英尺内陆集装箱。高铁快递专用车辆研制取得突破进展,冷藏箱、挂衣箱、开顶箱以及港内转运系统、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等设施装备不断创新研制和推广应用,技术装备专业化、标准化、集装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至2016年底,以郑州铁路局为例,路局共有集装箱办理站51个。主要办理20英尺标准箱、40英尺标准箱、35吨敞顶箱、干散箱、35吨干散箱、液体罐式箱发到业务,集装箱发送涉及21个品类,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矿建、化工品、饮食品、金属制品等六类。 1.3 降本增效成果 在提升多式联运运输效率方面,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平均完成一次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需转运3次;转运中平均短驳距离为20.28公里;平均等待时间35.16小时,占全程运输的时间的25.47%。多式联运降低了运输成本,平均单位联运价格为公路运输价格的40%。在减少碳排放效果方面,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展一年以来,共降低能耗量80.2万吨,减少碳排放212.28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带动就业人数近3万人,为促进就业做出了贡献。在推进零安全生产事故方面。示范工程开展至今,示范项目承担企业在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为0,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1.4 小结 总体而言,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初见成效,具有如下特点:(1)政策效果持续发酵,多部门联动格局初显;(2)货运治理力度加强,市场环境逐步向好;(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衔接服务逐步成型;(4)行业改革稳步推进,示范工程带动效应逐步显现;(5)信息化工作建设加快,专业设备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6)国际联运快速发展,通关效率逐步提高。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关于基础设施 目前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引导不足、衔接转运不畅、配套设施不到位、投入渠道不明确等方面。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不足导致缺乏大型的具有集装箱高效联运作业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各种运输方式在站场规划建设方面缺乏衔接和功能配套;物流通道不够完善,重要枢纽之间、各方式基础设施之间“连而不畅”、“邻而不接”,“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集疏运体系“断头路”现象较为突出。 2.2 关于运载设备 目前,标准化运载单元的规模逐渐增加,各级尺寸集装箱的设计正在逐步展开,也陆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运载设备,如罐式集装箱、新型冷藏集装箱等,为安全运输、丰富联运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对于新型运载单位的推广上还略显不足,仅局限于各地单独使用,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此外,目前的标准化运载单元大多只适合国内运输,无法满足国际联运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载单元的推广。另外,现阶段我国多式联运专用装备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滞后,以集装箱为代表的标准化运载单元,以龙门吊、岸吊等为代表的快速转运设备,以铁路专用平车、半挂车专用滚装船舶等为代表的专用载运机具,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不适用、不经济等问题,装备类型单一。 2.3 关于多式联运的部门协调联动 由于多式联运服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国家部门众多,因此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还需进一步明确,在标准规范的制定、协同机制的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1203059 蒲晋超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