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措施

进一步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措施

进一步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措施
进一步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措施

进一步落实促改革调结构措施

2013年10月23日13:07 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10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半年多来国务院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落实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抓好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基础的相关工作。消息迅速引起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在首页头条位置进行转载,许多媒体刊登解读文章。一些境外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评论。

媒体和网民主要观点:

一、认为新一届政府调结构、稳增长政策已见成效,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板上钉钉”。新华网等媒体称,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李克强总理已主持召开2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序地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香港《星岛日报》等媒体称,新一届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已见成效。《香港经济日报》称,消费占经济的比重逐季上调,反映增长动力的数据普遍呈向上之势,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确实有所增强。路透中文网称,得益于“稳增长”政策支持,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一如预期反弹至7.8%,全年实现7.5%增长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

二、认为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调结构、促改革仍要加大力度。路透中文网称,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前景悲观,但也不要过于乐观,当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英国《金融时报》称,在不造成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淘汰一种迄今广泛成功的模式,是一种棘手的平衡努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等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但是基础并不稳固,特别在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形成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表示,经济依然属于靠投资拉动的固有发展模式,未来调结构、促改革任务艰巨。新华网等媒体称,要从原来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唯有依靠改革来完成。

三、高度评价会议部署强调结构调整,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心针”。《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称,面临稳增长压力,很多地方在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张立群等人认为,会议明确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非常重要。《经济日报》等媒体称,会议的相关部署,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十分重要。新华网等媒体称,常务会议提出的四大要求,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很多网民留言表示支持国务院促改革、调结构,认为相关措施已初显成效,希望中央政府加快推进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改革,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四、期盼完善制度、严格督查,切实疏通政令不畅的“堰塞湖”。《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等人观点称,转型升级提了很多年,但地方往往碰到经济下行就放弃了原则,采用保眼前数据的运动式投资,使得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一次次碰到阻力。新华网等媒体称,要疏通政令不畅的“堰塞湖”,一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必须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确保政策措施尽快“落地”。网民高度关注会议提出要解决“堰塞湖”,相关消息共吸引3万余名网

民参与评论。网民普遍认为解决政令不畅的“堰塞湖”刻不容缓,希望严格督查,强化惩戒。有网民称,“开‘堰塞’、去积弊、通政令,方能政通人和。”“其实不是政令不畅,而是惩戒太轻。”“让公务员饭碗有压力,改革才会真正有动力。”

调结构促转型预示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

请注册或登录我要开户 调结构促转型预示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 作者: [宣, 宇]时间:2014-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稳增长的“双轨制”逻辑,很好地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两个典型“背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但就业仍总体良好;决策层没有 再“明确强调”房价调控目标,但房价已开始环比回落。现在看来,通过局部可控的风险暴露,引导资源“正确”流动,正是中国经济祛病健体的 一味良药。 5月多项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消费均小幅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明显,构成“克强指数”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信 贷三个指标也有了积极变化。但5月整体投资仍延续8个月的回落态势。其中房地产投资面临加速下行压力,受库存和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 景气改善仍未传导至上游投资端,1至5月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分别回落1.7和1个百分点。部分经济指标温和回升,更多反映出短期稳增 长政策的“有限度”特征。无疑,投资仍承担着稳增长 “调节器”作用。然而,当下的投资力度远不能满足市场的 “胃口”。而一季度末以来推出的 诸如80个示范项目、放宽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短期还难以见到明显效果。  另一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今年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强调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微观放活“先手棋”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培育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能动。当前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清理和压缩前置审批事项、降低执业门槛,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 性、简化合并增值税特定一般纳税人征收率等一系列放权放活、释放改革红利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逻 辑。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其要旨即在形成“简政放权→中小微企业活力增强→就业状况良好 →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经济转型升级空间和力度增强”的正螺旋反馈机制。  正因如此,当下的“稳增长”措施体现出鲜明的“双轨制”特征。一方面,加快相关投资力度和资金拨付,短期形成“稳增长”的强大拉力;另一 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微观放活,扩大中小微企业减税等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和经济内生动能,培育后劲,是长效措施。可见,加快相关 投资进度,绝不仅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载体和抓手,这些投资本身也是简政放权和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此外,通过 结构性政策安排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与规模刺激有本质区别。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一季度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只增不减。  稳增长“双轨制”是新一届政府创新调控框架的基本内涵,它强调通过简政放权与微观放活这一内源路径。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态势, 政府保持定力,“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只要经济运行处于这个区间,就着力促改 革、调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如果上述逻辑成立,在就业良好的情况下,依靠投资短期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大为降低,除 非突发不可预期的外部冲击,投资稳增长力度会适可而止(类似去年二季度),稳增长“双轨制”要求更多通过改革、放权、放活创造更多空间 和动力来有效培育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能动。  在持续近3个多月的“稳增长”政策下,投资仍未“预期”大幅回升;相反,决策层不断推出举措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扶持力度,化解中小微企 业融资难和办事难的顽症,并着力督查政策落地。这个稳增长“双轨制”逻辑,好地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两个典型“背离”:经济下行压力持 续存在,但就业仍总体良好;决策层没有再“明确强调”房价调控目标,但房价已开始环比回落。  现在看来,调结构促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这才是决策层面临的长期课题。尤其在经济转型升级、爬坡 过坎的初始期,因各级政府、市场主体的预期差异导致经济过分波动的可能加大,因此,明确和稳定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1至5月城镇新增就业6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0%,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3、4、5月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 5.15%和5.07%,呈回落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能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的改革举措,激发了中小微 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判断,中性条件下7.2%的季度增速是“合理区间”的底线,在此区间内,政策重点将在“调结构、促改革、惠 民生”上。  当前市场对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分歧,是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房地产政策要不要或该不该放松?去年以来,公开报道的信托兑付危 机事件至少有22起,其中55%与房地产开发有关,41%与资源矿产开发有关。局部行业风险暴露以及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引发政策放松预 期很自然。但我们认为,局部结构性风险释放是扭转刚性兑付心理惯性、还原和完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 作用的必由之路。无疑,房地产市场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要成功转型,房地产市场就得回归本原,以释放被其吸附的大量资源,是 最根本的一环。据此而论,我们的判断是:房地产市场政策上不会整体松动,在经济窄幅震荡背景下,房地产业和资源开发等行业持续下行 压力较大,未来可能有更多相关结构性的风险暴露。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造成了金融市场以及参与者的不理性和不成熟。风险本来就是金融市场本质特 征之一,没有风险的金融市场,还谈什么资源优化配置?因此,通过局部可控的风险暴露,引导资源“正确”流动,正是中国经济祛病健体的一 味良药。 关闭窗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区关于落实调结构稳增长若干措施的情况汇报(一、经济运行情况)【可编辑版】

区关于落实调结构稳增长若干措施的情况汇报(一、经济运 行情况) 区关于落实调结构稳增长若干措施的情况汇报(一、经济运行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加强产业发展、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趋稳向好、稳中提质。 一、经济运行情况201X年第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 1.09亿元,增长1 5.6%,比我区预期目标任务高出 5.6个百分点,较市下达任务高出 5.6百分点。工业、外贸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预计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 07亿元,增长1 7%。总产值完成年度预期目标3 6.9%,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 6.45亿元。工业经济近两年来每月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对拉动我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项目投资情况良好。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了一定增长。预计1-5月,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 1.74亿元,增长20.3%,总量完成年度预期目标3

8.43%。房地产业受经济环境影响持续低迷,其他项目投资情况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对外贸易形势严峻。预计1-5月,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 4.91亿美元,下降1 20%。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但以进口为主,贸易逆差仍在增大。边境贸易预计完成 1.4亿元,下跌8 5.2%。 (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第一季度,我区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18亿元,增长2 1.9%,比预期目标高出12个百分点,较工作目标高出9个百分点;限上批零住餐业零售额1-5月份预计完成 1.77亿元,增长13%。 (五)财政收入有所下滑。预计1-5月,我区财政收入实现 3.98亿元,下降10.16%。但随着下半年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税收范围的扩大,今年我区财政仍收入有望实现增收。 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一)“十百千”项目情况。201X年XX区列入市“十百千”项目共97项,总投资44 5.2亿元,201X年计划投资66亿元,截止5月份预计完成投资2 4.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方案

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X办发〔X〕5X号)精神,推进我省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指导,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个转化”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去产能、降消耗、减排放,补短板、调布局、促安全,推动石化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X年,我省石化产业形成现代煤化工(煤制烯烃〔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制油、基本化工(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化肥氯碱)、精细化工(含化工新材料)4条主产业链,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2%。产业外贸依存度达到10%以上。精细化工产值率占比由目前的18%提高到35%。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煤化工:重点支持延长X一期填平补齐、延长X、XX二期、X煤X二期等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煤制烯烃产能520万吨;鼓励X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一期50万吨煤制芳烃产能;支持X煤集团、省燃气集团煤制气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4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支持X煤X等煤制乙二醇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6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到X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转化煤炭约6000万吨,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煤制油:重点支持X等不同工艺路线的煤制油项目建设,到X年煤制油总产能达到1000万吨,转化利用煤炭约1亿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基本化工:重点支持X煤业X等项目建设,到X年基本化工产品产能达到X万吨,形成500亿元产值规模。精细化工: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烯烃、芳烃、煤制油企业向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培育壮X、X、X、X等精细化工产业园,到X年形成500亿元产值规模。 (二)努力化解过剩产能。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导,着力依法淘汰化肥、无机盐、氯碱、农药、染料、涂料、轮胎等七大行业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实现稳增长的六条建议措施

实现稳增长的六条建议措施 ——郑新立教授在北京“经济每月谈”上的演讲 郑新立 2012-10-24 10:36:07 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10月13日 人物小传:郑新立,河南省唐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采矿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长期从事经济政策与经济理论研究,在宏观经济调控、计划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论新经济增长点》、《论抑制通胀与扩大内需》、《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面临的挑战也能够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机遇,关键是要尽快确定扩大内需的重点,运用计划、财税、金融三大调控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形成拉动经济增速止跌回升的强大合力。 2012年8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处于连续十个季度以来的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由上月的9.2%降为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与上月基本持平;民间投资增长

速度由前7个月的25.5%降为前8个月25.1%;8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速降为0.2%,其中出口增速降为 2.7%。预计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下滑。现在看来,实现经济增速止跌回升的希望只能留给第四季度了。 造成这次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出乎意料;二是去年为抑制通胀所采取的收紧银根的政策收回较缓。当前,由于经济下滑形成了一定惯性,并已形成社会预期,因此实现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需要付出比正常情况下更大的努力。中央政治局7月份开会分析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尽快回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遇到的挑战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曾成功地将挑战化成了机遇。当时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六个重点,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长江干堤加固、退耕还林还草、国家粮库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大学招生规模等。开始实施这六大对策时,曾有不少人怀疑甚至反对。现在看来,正是由于实施了这些有效对策,我们才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把挑战变成了机遇,不仅实现了抑制通胀的目标,使经济尽快实现了回升,而且为2000年之后长达十年的平稳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座的有些同志,可能就是上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扩大大学招生规模的直接受益者。从1997年开始扩大大学招生,平均每年扩大20%-30%,使几千万青年圆了大学梦,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我们的高速公路从亚洲金融危机时加快建设,十几年间,通车里程已经快要超过美国(美国是8.4万公里,我们目前是8.2万公里),明后年就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今天想想,如果没有高速公路的话,现在中国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正式对外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8个重点方面工作之一。 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总理强调,“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任务已经明确、分工已经明晰,对于全社会和相关部门来说,“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是今年工作的指南和方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重要工作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并明确要求要突出抓好3个方面: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不难看出,质量成为提升供给力和理顺供需关系的关键。一言以蔽之:要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当前,我国供给的矛盾不是量不够,而是质不足。近几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内需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与内需难堪局面恰好相反,我国消费者在境外疯狂扫货,说明我国消费者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

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低端产品,尤其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期待。而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应体系,没有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消费结构。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升。只有优质的国内供给才能适应需求,而优质的供给来源于质量的提升。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应当降低质量提升成本,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结构调整,解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好”的问题,促进资源向高端产品流动,引导经济进入供给、就业、需求、创新互相促进、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避免“供给老化”,可以利用税收手段引导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防范过剩恶化。通过降成本、升质量,实现供求双方共赢共享,让经济发展处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上。 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还应当发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提升。生产力是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又是检验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质量的关联度更为紧密,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减少资源消耗,加快品牌培育;另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科技投入力度,推动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最新整理区扶贫办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工作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区扶贫办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政策落实工作调研报告 区扶贫办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xx市、xx区党委政府要求,我办对下半年以来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开展扶贫资金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扶贫贷款贴息工作完成情况。 1、,我办按照18个贫困村调查摸底的实际情况,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67万元,其中硬化道路21.48公里,铺设砂石路6.4公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个,所有项目全部在12月底前完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127万元,只要用于桑苗改良,方格簇发放,良种茶叶种植,油茶种植等项目,项目在 3月底前全部完成,扶贫贷款贴息资金39万元,只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期限实施,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规划使用,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经审计中心最后核验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 2、,切块到我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9万元,经实地调研,根据实际科学安排,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万元,产业开发扶持资金30万元,扶贫项目贷款贴息6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只要是安排硬化道路14.1公里,砂石路3.2公里,人饮工程2个;产业开发安排20万元用于黑山羊养殖,10万元用于莲藕种植;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69万元只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用于种养的贷款贴息。

(二)减贫工作情况 1、我区积极做好减贫工作,,全区贫困人口减少6422人,贫困人口减少的措施:一是我办加强产业开发的扶持,在原来种植的基础上扶持贫困农户改良桑苗800亩,发放优质方格簇,扩种油茶和良种茶叶,良种母猪集中养殖等模式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二是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使输送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更好就业,摆脱贫困。 2、计划减少贫困人口4869人。只要措施:一是继续扶持贫困农户种桑养蚕、种植莲藕、良种茶叶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快桑枝菌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调研,创新产业开发模式,尽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同时盯准每一个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一切以脱贫致富为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贫困村的村屯都是比较偏远、分散,发展很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开发进度缓慢,群众意识不统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小富则安”传统观念还存在,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社会扶持资金非常少。 三是中央和xx的扶持资金太少,僧多粥少的现象长期存在,在安排项目的时候往往很纠结,有好的计划没有资金支持很难实施。 四是整村推进方面,有些村缺乏创新意识,跳不出传统模式,决策不科学,导致有些项目效益不好,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单打独斗的局面依然存在。 五是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很难使好的项目形成产业化,很多贫困村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做好xx五规划收尾工作,一是继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调结构 促转型

调结构促转型 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创建进程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30日 今年以来,我区以南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的运营质态。一是狠抓“米袋子”工程建设,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大力实施粮食高产万亩创建工程,巩固了“亩产吨粮县”水平。今年全区粮食面积120.2万亩,预计单产452.8公斤,较去年增长1.1%。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二连增”。二是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市场供给。以市“863”工程为核心,大力发展设施园区、规模设施基地,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8.55万亩,占耕地比重达到17.6%。十总镇、东社镇、二甲镇成为万亩设施农业镇,二爻、迎阳等村居成为设施农业专业村。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较去年增长5.4%;蔬菜总产量120万吨,较去年增长5.8%;蔬菜全年总产值19.5亿元,较去年增长6%。狠抓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27个,总数达到356个。新增“全托管”服务组织95个,总数达到176个。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9.83万亩,

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2.86万亩。“全托管”服务组织经营面积3.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1.65万亩,占比超过60%;累计流转土地31.5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1%。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产品电商26个,销售额20万元以上的12家,至今年底将超过20家。 今年秋播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围绕实施市级“863”工程和通州“842”工程,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现代渔业、生态畜禽、休闲观光、加工出口六大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建设。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压减收干豆类5万亩,减少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主要增加种植小麦8万亩、蔬菜2.5万亩,发展设施农业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80个以上,新增100亩以上全托管项目180个以上。 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主攻单产为重点,着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走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持续发展路子,不断提高“亩产吨粮县”建设水平。继续实施7个部、省级“麦油高产增效万亩创建”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开展全程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整村、整镇专业化服务,促进整建制高产增效创建。今冬明春,以夯实秋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 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材工业管理 【发文字号】渝府办发[2016]179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25 【实施日期】2016.08.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 知 (渝府办发〔2016〕179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25日

重庆市促进建材工业 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推动我市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策引导、统筹协调的原则,压减过剩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建材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水泥行业再压减一批熟料产能,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熟料产量排名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80%以上;平板玻璃行业严控新增产能,产能利用率达80%以上,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2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80%以上;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稳步提高,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效益好转,全行业利润率超过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二、压减过剩产能 (三)严控新增产能。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新建和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烧结砖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目,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的改造。新上工业玻璃项目,熔窑能力超过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自查报告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自查报告 一、自检自查事情 我局环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涉及的重大水利工程、人饮项目和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等3个方面内容开展了自检自查,各个方面工作均得到了有效降实。 (一)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今明两年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事情,“十三五”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前期论证事情。 (二)20**年农村饮水安全投资安排和工程实施事情。 (三)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咨询题等发展事情。 二、存在咨询题和别脚 经过自检自查,我局可以严格按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降实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咨询题和别脚:一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跟进降实;二是地点财力别脚,对部份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别脚,严峻制约各项工程的开展。 三、下一步计划 针对存在咨询题和别脚,我局在下一步工作将着重抓好整改,确保工作成效。一是抢抓国务院环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机遇和按照国务院20**年重点工作部暑抓好降实;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组织机构,经费得到降实;三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和计提水利基金力度,建立健全水利稳定投入增长长效机制,突出解决民生水利工程资金缺口咨询题。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自查报告(二) 依照《国务院对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降实事情开展全面督查的通知》要求,XX县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环绕国务院就“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2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降实到位,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紧工作事情 (一)及早安排部署,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三农”,抓好五大战略 着重发挥“三农”工作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把黄灌全覆盖、大力进展畜牧养殖业、强力推进品牌建设、环境卫生整治、职业农民哺育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五大战略重点,以产业提升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社会管理为保障,尤其是针对农村社会矛盾和突出咨询题,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坚持依法行政,处理矛盾,解决咨询题,教育群众。 (三)加快推进工业,强化项目支撑 (四)统筹城乡进展,加快城镇化建设 二、政策措施降实事情 (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降实事情(县编办牵头) 3、我县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程序已全部向社会公开。但按照上级要求存在的咨询题是没有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场所,这一咨询题下半年有望解决。届时,我们将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推进一具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具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要求,实施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二)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的政策措施降实事情(县住建局牵头)

稳增长审计专题报告

稳增长审计开展情况 一、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安徽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皖审财〔2014〕68号)要求,定远县审计局于2014年9月18日组织召开审计进点会,并成立审计小组,对审计任务进行分工,由于稳增长审计是县内首次开展的对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涉及面广,任务重,再加上时间紧,人员不足等因素,导致审计组在审计过程处于一个被动状态,但各审计小组均积极行动,上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请其重视,对不了解审计工作的单位,审计人员多次到访,讲解相关要求和事项,在后期催收材料过程中,各审计人员为确保自查报告能够及时高质地报送,反复上门催要求证,以保证此次审计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多数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敷衍现象 多数单位的主要领导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此次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积极安排相关工作,抽调专人负责,从而导致诸如:1.把会计人员作为稳增长审计的联系人,而财会人员对相关政策及执行情况不了解,无法提供审计人员需要的文件资料;2.在后期催收自查报告及对相关材料进行核实的过程中,相关责任领导出差或下乡长时间联系不上;3. 分管领导或联系人不了解本单位有关稳增政策落实的情况,无法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4.少数单位自查报告的催收存在困

难,总是一拖再拖。 (二)部分单位对自身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理解不够透彻 部分单位对国务院及省市要求完成的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认识不到位,也没有充分理解此次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导致其在提供的自查报告中,主要谈及其往年的工作成果,甚至出现09、10年的工作成果,对国务院及省市要求本年度完成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却极少涉及,有的甚至把审计自查报告写成了年度总结,将以前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成果均包含在报告中,形成了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自查材料,这给后期审计报告的形成增加了巨大困难。 (三)牵头单位和执行单位间责任分配不明确 少数单位由于牵头工作比较多,对具体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了解不到位,无法提供相关任务开展及完成情况的资料,而执行单位又以不是主要责任单位为由,不提供完整的文件和资料;还有极个别单位的自查报告,多次重写均达不到要求,在多次沟通催要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及计划 (一)应强化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 针对此次审计中多数单位敷衍的现象,应强化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单位一把手应充分认识到稳增长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抽调专人负责;分管领导应认真学习稳增长审计工作的要求,全力配合审计小组人员的工作开展,使单位能够从上到下认真严肃对待稳增长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上海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之一。为更大程度地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本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引领推动作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持制造业合理规模和比重的战略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根本途径,以产业政策系统集成为基本保障,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供给结构,着力补齐创新短板,着力推进供需协同,着力降低企业成本,着力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深化制度改革,努力破解制约工业创新转型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释放区县、园区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工业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工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上海工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影响力,为上海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依托,为上海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端发展。坚持走创新供给、标准引领、品牌发展、质量为先、集群集约、智能升级的高端发展之路,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上海产品质量,重塑上海工业品牌,推动工业结构向更高端迈进。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源链,加强技术创新、精品创造、品牌创建和标准创制,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审批、财税分配等制度创新力度,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供需协同。兼顾当前与长远,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进一步发挥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有效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拓展市场应用空间,实现工业发展向更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供需平衡跃升。 ——坚持精准施策。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县、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精准发力,分类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下实功,在精准服务上见实效,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合力推进。完善重大工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产业、规划、土地、财税、金融、环保、价格等政策之间的部门协同,强化市与区县对重大项目信息、要素和政策的联动,形成推进合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