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一)》高本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高本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高本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高本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期中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原始歌谣起源于:( 1 )

①劳动②游戏③巫术④性崇拜

2.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的是:( 3 )

①放排活动②制作乐器的过程③狩猎活动④伐木活动

3.神话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1 )

①幻想②塑造形象③夸张④象征⑤联想

4.我国古代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 1 )

①《山海经》②《庄子》③《吕氏春秋》④《淮南子》

5.从神话的类型上看,盘古开天地属于:( 1 )

①创世神话②英雄神话③洪水神话④感生神话

6.《精卫填海》载于:( 1 )

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

7.今古文经之争始于:( 4 )

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秦代④西汉⑤东汉

8.《诗经》,称为“经”,成为经典开始于:( 3 )

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西汉④东汉⑤唐代

9.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论者是:( 3 )

①毛亨②董仲舒③司马迁④郑玄⑤朱熹

10.《诗集传》的作者是:( 4 )

①孔子②毛亨③郑玄④朱熹⑤闻一多

11.《诗经》中的“国风”共有:( 3 )

①120篇②140篇③160篇④180篇

12.“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是:( 2 )

①《东山》②《七月》③《生民》④《采薇》

13.“三弃三收”这一情节出于:( 4 )

①《诗·卫风·氓》②《诗·豳风·七月》③《诗·豳风·东山》④《诗·大雅·生民》

14.我国第一部史书为:( 1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国语》⑤《史记》

1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书是:( 2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战国策》⑤《汉书》

16.《左传》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是:( 2 )

①描写人物②描写战争③描写行人辞令之美④描写细节

17.诸子文章中具有峭拔刻深风格的是:( 4 )

①《墨子》②《庄子》③《孟子》④《韩非子》

18.“前倨后卑”这一成语最早出于:( 4 )

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章》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③《庄子·逍遥游》

④《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1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为:( 2 )

①孔子所言②孟子所言③庄子所言④屈原所言⑤司马迁所言

20.诸子文章中最具有雄辩色彩的是:( 3 )

①《墨子》②《庄子》③《孟子》④《韩非子》

21.提出“《离骚》者,犹离忧也”这一解释的是:( 1 )

①司马迁②班固③王逸④刘向⑤朱熹

22.《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中的“高阳”系指:( 4 )

①黄帝②炎帝③帝喾④颛顼⑤后稷

23.屈原在楚民歌基础加工而成的作品是:( 1 )

①《九歌》②《九章》③《天问》④《离骚》

2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出自于:( 4 )

①《离骚》②《九歌·湘君》③《九歌·山鬼》④《九章·哀郢》⑤《招魂》

25.屈原的第二长诗为:( 3 )

①《九歌》②《九章》③《天问》④《离骚》

26.《九辩》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什么主题:( 4 )

①香草美人主题②爱国主题③伤春主题④悲秋主题⑤闺怨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原始诗歌常与下列哪几种艺术样式融为一体:( 2 3 )

①原始绘画②原始音乐③原始舞蹈④原始雕塑

2.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下列哪几部典籍中:( 2 3 4 5 )

①《春秋》②《楚辞》③《山海经》④《庄子》⑤《淮南子》

3.下列《诗经》篇什中,属于征夫诗的有:( 3 5 )

①《秦风·蒹葭》②《豳风·七月》③《豳风·东山》④《卫风·伯兮》

4.下列《诗经》篇什中,哪些属于思妇诗:( 4 5 )

①《秦风·蒹葭》②《豳风·七月》③《豳风·东山》④《卫风·伯兮》⑤《王风·君子于役》

5.《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作品有:( 1 2 3 5 6 )

①《生民》②《公刘》③《绵》④《黍离》⑤《皇矣》⑥《大明》

6.下列史书中,重在记言的有:( 1 4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国语》

7.下列史书中,属于国别体的有:( 3 4 )

①《尚书》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⑤《汉书》

8.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有:( 2 3 )

①《尚书》②《春秋》③《左传》④《史记》⑤《汉书》

9.下列成语中,哪些出自于《韩非子》:( 2 4 )

①厚颜无耻②守株待兔③缘木求鱼④滥竽充数⑤郢书燕说

10.下列作品中,属于《九章》的有:( 3 4 5 )

①《云中君》②《国殇》③《涉江》④《抽思》⑤《橘颂》

11.《九歌》中的篇什有:( 1 4 )

①《湘君》②《涉江》③《惜诵》④《山鬼》⑤《思美人》

三、知识填空:1.从神话的类型上看,盘古开天地属于创世神话。

2.《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____ 周南 __、召南。

3.《诗经》中的“颂”分为周颂、鲁颂与__ 商颂 ____。

4.“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___ 孔子 ___对____《关雎》___ __一诗的评价。

5.《诗集传》的作者是____朱熹 __。

6.《左传》是_______《春秋左氏传》_ ____的简称。

7.“春秋内传”指的是_______《左传》 ___。

8.“春秋外传”指的是___ 《国语》 _____ _。9.

9.与《左传》主要反映____ 儒家 ______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10.《庄子》分为内篇、外篇与____ 杂篇 __三个部分。

11.在先秦诸子文章中,______韩非子_ ___的文章具有冷峻峭拔的风格。

12.“《离骚》者,犹离忧也”是___ 司马迁 ___对《离骚》题旨的解释。

13.《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中的“高阳”系指_____ 颛顼 _____。

14.屈原的第二长诗为_____ 《天问》 ___。

15.《九辩》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___ 悲秋 ___主题。

四、诗句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3.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11.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2.悲哉秋之为气兮,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五、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2.三家诗《诗经》在汉代的传授有今古文之分。传授今文《诗经》的有三家:齐诗,由齐人辕固生所传;鲁诗,由鲁人申培公所传;韩诗,由燕人韩婴所传。这三家合称三家诗,在汉武帝时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3.毛诗郑笺毛诗又称古文诗,由鲁国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兼采三家

诗,为毛诗作笺,后人称之为《毛诗郑笺》。《毛诗郑笺》为毛诗最终取代三家诗并成为千古一尊奠立了基础。

4.《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分为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小雅。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分为鲁、商、周三颂。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是铺叙、议论、说理、描写的总称。比:比喻,是象征、联想、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统称。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是一种触景生情、缘景生情的联想式的开头方法。

5.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6.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富有文学性。《公羊传》、《榖梁传》均作于汉代,前者为齐人公羊高所作,后者为鲁人榖梁赤所作,主要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叙事很少,文学、历史价值不高。

7.《论语》《论语》是先秦儒家的主要著作,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论。据说是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门人编纂而成,代表了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8.《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活动的著作,是一部分国记述战国事迹的史料汇编,属于国别体杂史,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书名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等不同名称。作者已无从查考,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档案编纂而成。汉成帝时刘向重新加以整理,并定名为《战国策》。

9.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楚辞》。这样,“楚辞”就由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10.《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歌。《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小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1.《九章》《九章》是屈原《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作品的总称。《九章》各篇均为屈原某一生活片断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感受。

六、简答题:

1.中国神话的基本特点①中国上古神话以“人”为本体,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神性”不足,而充满了强烈的人间性与现实性。神与英雄都爱民,女娲、伏羲、大禹、后羿都不惜牺牲自我而造福人类。而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与英雄却往往戏谑人类、捉弄人类,追求个人的物质肉体和精神享受,表现出一种利己性。

②中国上古神话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具有一种悲壮博大的气势。例如在世界各国流传的洪水神话中,强调的是上帝的神威和幸存者的侥幸。而中国神话系统中的鲧禹鲧禹父子俩不屈从于命运,也不企图躲入什么“方舟”,而是领导民众以巨大的精神奋起与洪水斗争,显示出“人自助者天必助之”的精神。

2.《诗经》的基本内容《诗经》反映出周代由昌盛而衰亡的历史过程。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的一面镜子。

一、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歌。代表作有《关雎》、《氓》等。

二、反对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主题。代表作有《七月》、《伐檀》、《硕鼠》等。

三、征夫思妇的主题。代表作有《伯兮》、《东山》等。

四、劳动抒情诗。代表作有《芣苢》等。

五、史诗。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六、政治讽谕诗。代表作有《黍离》等。

3.《诗经》的艺术成就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诗经》广泛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本质和压迫人民的罪行,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朴素自然的风格。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叙事、写景、抒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形式特征

①基本上是四言体诗歌。一句两拍,句式整齐,显示了一种韵律美。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诗经》也往往突破这种定格,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②多重章叠句,反复回旋。③用韵自然而富有变化。④语汇丰富,用词鲜明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4.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主要作品有《老子》与《论语》。它们的特点是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有组织、有结构的论说文形式发展,并且粗具规模。②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其文辞比前一时期繁富,说理也比较畅达。③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其特点是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赡,在理论文字的表达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5.《孟子》的论辩特点第一,善于论辩。孟子在论辩过程中善于掌握对方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纵擒开合,灵活自如,始终将辩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表现出了善辩的卓越才能。

第二,善于因事设喻,能针对情况进行类比,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切中要害,具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

第三,富有气势。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有鼓动性。而文中又多使用排比反问的句式,也强化了文章的气势。

总之,孟子文章气势充沛,辞锋犀利,论辩激烈,明显地反映出在百家争鸣影响下的文章特色。在《孟子》中所表现的孟子形象,不但是一个傲岸不屈的儒者,而且也是一个口若悬河的雄辩家。6.《战国策》的艺术特点(一)《战国策》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尤其是策士形象。

(二)《战国策》往往以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刻画人物。

(三)文章风格有辩丽恣肆、纵横捭阖的特点

《战国策》中的策士廷说诸侯之辞,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可以说,辩丽恣肆,纵横捭阖,构成了《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点。

7.《庄子》文章的文学成就①《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

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③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充满了“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庄子》之文在结构上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之妙境。④《庄子》的语言具有一种镂空蹈虚之美。

8.《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提出“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美政”的具体内容是: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实行仁政。

二.深沉执著的爱国感情。《离骚》洋溢着一种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情感。在他上下求索、理想破灭之后,他也决意不能离开楚国一步。他最后决定以身殉国,表现出了对楚国的无限忠诚。

三.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在《离骚》中,对楚国命运的忧惧以及高度的理性自觉,发而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他痛斥群小的贪婪、党人的偷乐、楚王的昏庸,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批判锋芒。四. “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他既怀内美,又重修能,具有一种以生命的挚诚坚守节操、捍卫理想的高尚人格。

9.《离骚》与《九章》比较《九章》的艺术风貌也与《离骚》大体相类,都表现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相结合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离骚》富于浪漫主义;《九章》则以鲜明的现实主义为主,它不以飞腾的想象和奇幻的意境取胜,而以具体的写实与直接的抒情见长。但《九章》虽以现实主义为主调,也不乏浪漫主义的笔触。可以说,《九章》与《离骚》一样,都是“发愤以抒情”(《惜诵》),都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相结合,只不过各有侧重罢了。

七、简析题:1.《豳风·七月》《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它以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用一种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细节,为我们画出了一幅周代农夫生活的风俗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们悲惨的生活处境。《七月》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详细的有关农业生产情况的文字记录,表现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农业生活,有传授生产知识、历法气象知识及劝督劳动的作用。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基本上按季节顺序与农事特点来写。首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二章写采桑,三章写织染, 四章写狩猎,五章写收拾居处,六章写收获储藏,七章写杂役,八章写年终祭祖与聚会。这样先总后分,井然有序,结构完整。

艺术手法上主要用赋体,着力铺陈农夫的艰辛与痛苦。并处处运用对比,表现了对农夫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批判。

2.《卫风·氓》①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的女主人公历经了纯真痴情的少女、忍辱负重的少妇、刚强决绝的弃妇这三种不同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阅历不深、善良勤劳而又刚强决绝的悲剧形象。这样一种悲剧形象,反映出了过去中国历代妇女历史性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历代遭致婚变之苦的不幸妇女的缩影。“氓”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为了骗取爱情,他可以扮成蚩蚩的面孔,得手之后,就二三其德,先是专横暴戾,而后绝情弃义,表现了一部分商人特有的财欲和色欲。

②这是一首抒情诗,但采用了叙事结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诉遭遇的方式回忆了与氓相识、恋爱到订婚、结婚、被弃的过程,表现了对自己不幸婚姻的悔恨、忿怼以及伤痛之情。统观全篇,主人公的感情脉搏随着叙事的进展而跳动,时而是悔,时而是恨,时而是自伤,时而是抗议。叙事与抒情交织在一起,有力地表现了诗的主题。

③使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她当初的年轻貌美与新婚时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她被弃前后憔悴哀伤的面容以及受虐待时的痛苦。这既是比喻,也是面对眼前景象的起兴。

④采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多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反衬,个性显得鲜明。其次是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氓始则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则快乐,终而凄苦。此外还有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

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郑伯克段于鄢》记述了一场家庭内讧的始末,刻画了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⑴郑庄公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忌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顺而内奸,外宽而内险的人物形象。

⑵武姜内讧的制造者。这是一个道地的贵妇人,其养尊处优的地位、生活,养成了她吃不得一点苦头和偏私狭隘的性格。她因一点疼痛,就对骨肉结下了怨仇,显得她是那么毒辣残忍。她的失败原因在于她只凭自己一贯肆无忌惮的性格行事,在斗争中不讲策略,任性而为,笨拙愚蠢,因而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⑶共叔段他从小就得到母亲的宠爱与庇护,养成了一种恃宠骄纵的性格,在夺权斗争中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赤裸裸地摆出了一副盛气凌人的驾势,不讲策略,与庄公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其政治上的狂妄幼稚,因而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塑造了孔子和蔼可亲、言语亲切的师长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子路的粗率豪勇、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富有才性。

二.本篇与《论语》的其它篇章不同,超出了单纯记言的框架而带有记事的性质,通过人物的一刹那的语默动静来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反映人物的神情风貌,再加上短句过渡,显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三.语言简洁,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致。

5.《逍遥游》①《逍遥游》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众多的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③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由鲲鹏之变落笔,接着又是万千大小物象的纷纭蒸腾,可谓极尽迷离惝恍之能事;但无论怎样的蒸腾变幻,其行文都最终指向“逍遥游”这一论旨。④《庄子》之文如天马行空,飘逸不定,极具一种镂空蹈虚之美。这种镂空蹈虚之美,在《逍遥游》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6.《湘君》、《湘夫人》《湘君》、《湘夫人》是姊妹篇,表达了一个共同主题,即死生契阔、会合无缘的爱情痛苦。

《湘君》、《湘夫人》充满了一种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熔铸了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幻想与现实交织,塑造了兼具人神双重特点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湘君》、《湘夫人》还善于将人物心理刻划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整和谐地统一起来,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写湘君怅然湘夫人时,把洞庭湖的一片萧瑟秋景,与湘君的凄苦迷惘之情交融起来,给人一种凄迷怅惘的真切感受,因而“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胡应麟赞为“形容秋景如画”、“千古言秋之祖”,成为千古名句。

7.《国殇》《国殇》是《九歌》第十篇,是屈原直接创作以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的乐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刻划了楚军将士的英雄形象。诗中既有战士生前操戈披甲死后带剑挟弓的外貌描绘,又有义无反顾志不可夺的内心世界的刻划;既有短兵相接争相杀敌的正面描写,又有车马损伤战鼓擂击的侧面烘托;既有尸弃原野身首分离的现实主义写实,又有敌军若云天坠神怒的浪漫主义夸张。此外,这首诗选材精当,中心突出。它重点选取了战争发展过程中的初战、高潮、结局三个典型的战斗场面,集中表现出楚军将士不屈不挠、誓死卫国的英雄气概,突出了赞颂死难将士的主题。

八、论述题:

1.《左传》的文学成就第一,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左传》总是善于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叙述,而不是毫不选择,平铺直叙。例如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文字,无不富有戏剧意味。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角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锻炼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度量的政治家。其他如从亡诸臣、曹伯、楚子以及几位女性等,都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叙记文。

第二,善于写战事,尤其是善于描写大的战役。

作者写大的战役,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来写,侧重展示战争的背景,战前的准备,双方兵力的部署,力量的对比变化,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造成胜败的因果关系等等。如《城濮之战》,从楚攻宋开始,以楚帅子玉自杀结束,中间出现的事情很多,战情也极为紧张。但是,传文写到战争场面时,只有几行文字。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战前、战后的背景交代上。这样,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没有把描写战争的过程作为重点,而是从大量纷繁的历史资料中选取了能够反映政治策略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描写,即着重描述频繁的外交斗争和政治策略的谋划以及军事战术的运用。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的要求。

第三,《左传》虽是以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但在记事过程中,也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左传》所写人物,注重人物的思想见解和道德风貌,而且把人物的品格与政治、军事的斗争紧紧结合起来,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城濮之战》中,对子玉形象的塑造,从正面写其治军严酷,侧面写其“刚而无礼”,对待战争轻率、傲慢、刚愎自用。这一切思想、道德、性格上的表现都与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成为楚国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晋国国君重耳谦恭谨慎,虚心纳谏,将帅先轸、狐偃,有勇有谋,这些都是晋取胜的重要条件。

第四,善写行人辞令之美。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说辞,用事势必然之理来打动秦伯,简炼而丰润。总体而言,《左传》中的行文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多致,具有典雅委婉之美。

2.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的文学成就

①《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逍遥游》一文的主旨,是说明庄子超越物我界限的逍遥游思想。这样一种抽象深奥的思想,在文中全是以生动的比喻、寓言来阐明的。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水负舟、杯水芥舟、行路聚粮、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

众人等等。如此众多的寓言比喻层出不穷,就将一个抽象的哲理说得非常具体形象,并使文章充满了一种诡奇多变的色彩。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文章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太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想象又离不开夸张,大到不知其几千里的鲲鱼,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杯水芥舟,长寿到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短寿到不知晦朔的朝菌。这些都是大小、长短、高低的高度夸张。这就形成了一种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开合自如的风格。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③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充满了“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以《逍遥游》为例,文章由其大无比的鲲鹏之变落笔,接着又是万千大小物象的纷纭蒸腾,可谓极尽迷离惝恍之能事;但无论怎样的蒸腾变幻,其行文都最终指向“逍遥游”这一论旨。由此看来,《庄子》之文在结构上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之妙境。

④《庄子》的语言具有一种镂空蹈虚之美。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发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这样,就使《庄子》之文如天马行空,飘逸不定;又如万斛奔泉,汪洋恣肆,极具一种镂空蹈虚之美。这种镂空蹈虚之美,在《逍遥游》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离骚》的文学成就

《离骚》规模宏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发展了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①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人以自我为原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叙了自己高贵的家世,奇特的诞生,非凡的气度,美好的品格,高尚的志趣,缤纷的服饰,独特的爱好,凸现了自我形象的纯洁高大。《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现出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构成了屈原浪漫主义人格的本质内涵,表现出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②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屈原的浪漫主义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和群小的贪婪,展示了楚国政治舞台的黑暗现实。由于屈原浪漫主义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所以诗人在诗的第二、三部分“另辟神境”,以一系列神幻的情节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理想的上下求索。这种纵横宇宙的丰富想象,把现实、历史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诡奇境界,使诗篇抹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也借此抒发千回百转的强烈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做到了诗的丰富内容与完美形式的高度统一。综上所述,《离骚》在创作方法上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③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诗经》的比兴大多比较单纯,只是就某一具体事物用比兴,主要局限于修辞技巧方面;而《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也就是说,在《离骚》中,诗人是以香花恶草比喻政治上美恶两种品质,构成了一种象征,

创造出一种文彩斑烂、寄托幽远的意境,开拓了中国诗词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④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绚烂华美的语言

《离骚》代表了楚辞在诗体形式和语言艺术方面的最高成就。在诗体形式上,它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采用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散文化句法,扩大了诗的容量。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叠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做到了抒情与叙事结合,幻想与现实交织。在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文采绚烂华美,声调铿锵。此外,还大量使用了“焉”、“乎”、“哉”特别是“兮”的语气词,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意味和节奏感。

最新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是( C ) A、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 B、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 C、管理程序,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D、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原始操作系统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是由( B )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标准库程序 3.进程调度的对象和任务分别是( C )。 A、作业,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B、进程,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按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C、进程,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D、作业,从后备作业队列中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4.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动态重定位 ) A、动态重定位 B、段式地址转换 C、页式地址转换 D、静态重定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C )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6.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D、实时性和可靠性 7.当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状态。 A、等待 B、就绪 C、运行 D、完成 8.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 )。 A、篡改 B、破坏 C、窃取 D、删除 9.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 ( )临界区构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按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 A、记录式文件 B、网状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1.UNIX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A、网状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贮器 C、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D、用于存贮系统文档 13.文件系统中用()管理文件。 A、堆栈结构 B、指针 C、页表 D、目录 14.为了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 A、重名翻译 B、多级目录 C、约定 D、文件名 15.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 )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 B、磁带机 C、CPU D、磁盘 1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 A、先来先服务 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 D、均衡调度 17.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消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称为进程的()。 A、互斥 B、同步 C、调度 D、伙伴 18.当每类资源只有一个个体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环必死锁 B、死锁必有环 C、有环不一定死锁 D、被锁者一定全在环中 19.数据文件存放在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逻辑组织形式是与( )有关的。 A、文件逻辑结构 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D、分配外设方式 20.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 )。 精品文档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79149

操作系统复习题1 一、判断题 1.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设置得越小,则平均响应时间越短。() 2.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程序,且一个进程也可能会执行多个程序。() 3.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他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4.在引入线程的OS中,线程是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5.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6.最佳适应算法比首次适应算法具有更好的内存利用率。() 7.为提高对换空间的利用率,一般对其使用离散的分配方式。() 8.设备独立性是指系统具有使用不同设备的能力。() 9.隐式链接结构可以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但不适合文件的随即存取。() 10.访问控制矩阵比访问控制表更节约空间。() 二、选择题 1.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在设计批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 :(1)灵活性和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4)实时性和可靠性。 2.对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时间片完而被暂停执行,此时它应从执行状态转变为(D)状态;如果由于终端用户的请求而暂停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E)状态;如果由于得不到所申请的资源而暂停时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F)状态。D,E,F:(1);静止阻塞(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4);活动就绪(5)执行。 3.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G);为照顾紧急作业用户,应采用(H);为能实现人机交互,应采用(I);而能使短作业、长作业和交互作业用户满意时,应采用(J)。 G,H,I,J:(1);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算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4.由固定分区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K);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段系统,进而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分别是(L)和(M)。 K,L,M:(1)提高内存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满足用户需要;(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进行的需要;(5)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5.在存储管理中,不会产生内部碎片的存储管理方式是(N);支持虚拟存储器,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存储器的共享和存取保护机制的存储管理方式是(O)。 N:(1)分页式存储管理;(2)分段式存储管理;(3)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4)段页式存储管理。 O:(1)段页式存储管理;(2)请求分区页式存储管理;(3)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4)可变分区存储管理;(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6)单一连续分区式存储管理。 6.磁盘调度主要是为了优化(P),下列算法中能避免磁盘粘着的现象的是(Q)。P:(1)寻道时间;(2)旋转延迟时间;(3)传输时间。 Q:(1)SSTF;(2)FCFS;(3)SCAN;(4)CSCAN;(5)FSCAN。 7.文件系统中,目录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R),位示图的主要功能是(S),FAT 表的主要功能是(T)。 R,S,T:(1)实现按名存取;(2)提高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率;(3)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4)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5)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并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 8.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U)和(V)。 U,V:(1)缩短访问文件存储器时间;(2)节省主存空间;(3)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4)方便用户读写文件;(5)提高检索目录的速度。9.计算机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包括(W)、(X)和(Y)三个方面,其中程序被删除属于(W)方面的威胁,数据被非法截取属于(X)方面的威胁,消息被更改属于(Y)方面的威胁。 W,X,Y:(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方便性。 三、填空题 1.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1)和(2),最主要的任务是(3)。 2.引入进程的主要目的是(4),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5)。 3.(6)是指通过破坏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来防止死锁的发生。引起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7)是不应该被破坏的,但对某些特殊的资源(如打印机),该条可通过(8)来破坏;而其他能被破坏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9)、(10)和(11)。 4.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础是(12)原理,在请求分页管理方式中,页表中的状态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3)修改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4),引用位则是供(15)使用;而在请求分段系统还增加了增补位,它用来指示(16)。 5.设备驱动程序是(17)与(18)之间的通信程序如果系统中有3台相同的单显和2台相同的彩显则必须为它们配置(19)种设备驱动程序 6.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可组成一个大容量磁盘系统,它利用(20)技术来提高磁盘系统的存取进度,而利用(21)技术来增加磁盘系统的可靠性 7.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22)层,采用代理服务技术的防火墙则工作在(23)层 8.UNIX文件系统对文件存储空间采用(23)分配方式,它通过(24)来管理空闲的文件存储空间。 四、问答题 1.假设某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供用户使用的内存100k,打印机1台。系统采用可变分区管理内存:对打印机采用静态分配,并假设输入输出操作的时间忽略不计:采用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的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剩余执行时间相同时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进程调度时机在执行进程结束时或有新进程到达时。现有一进程序列如下: 假设系统优先分配内存的低地址区域,且不需移动已在主存中的进程,请:(1)给出进度调度算法选中进程的次序,并说明理由。 (2)全部进程执行结束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请用信号量解决以下的过独木桥问题:同一方向的行人可连续过桥,当某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另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当某一方向无人过桥是,另一方向的行人可以过桥。 3.提高内存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4.何谓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5. 将目录文件当作一般数据文件来处理有什么优缺点? 操作系统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10、错 二、选择题 1、A :(2);B:(4);C:(3)。 2、D:(4);E:(3);F:(2)。 3、G:(2);H:(5);I:(3);J:(4)。 4、K:(1);L:(3);M:(5)。 5、N:(2);O:(2)。 6、P:(1)寻道时间;Q:(5)。 7、R:(1);S:(3);T:(5)。 8、U:(3);V:(5)。 9、W:(3);X:(1);Y:(2)。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2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履虎尾,不咥人 B.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 A.齐、鲁、韩、马 B.齐、鲁、韩、王 C.齐、鲁、韩、毛 D.齐、鲁、韩、郑 3.《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 ) A.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 4.《孟子》属于( ) A.寓言体 B.论辩体 C.语录体 D.论述体 5.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 ) A.狐假虎威 B.郢书燕说 C.画蛇添足 D.南辕北辙 6.《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7.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这几句话表现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名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8.《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 A.本纪、世家、表、书 B.本纪、列传、表、书 C.本纪、传、表、书 D.本纪、传、表、志 9.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 ) 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 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 D.吴客与楚太子 10.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创作出现的新的重要特色是(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借助繁复的比喻说理 C.愤世疾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 A.四类 B.八类 C.十二类 D.五十三类

操作系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因此它必须使计算机( ) A.使用方便 B.高效工作 C.合理使用资源 2、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 A.分时操作系统 B.批处理单道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批处理多道系统 3、下列系统中( )是实时系统。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B.办公自动化系统 C.化学反应堆控制系统 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4、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 )。A.控制程序的执行 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C.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D.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5、计算机系统把进行( )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A.CPU管理B.作业管理C.资源管理D.设备管理 6、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但( )。 A.不能自动选择作业执行 B.无法协调资源分配 c.不能缩短作业执行时间D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 7、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 )。A.控制生产流水线B.调试运行程序c.大量的数据处理D.多个计算机资源共享 8、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对( )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A.批量作业B.前台作业c.后台作业D.网络通信9、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 )。A.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B.不强调响应速度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D.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__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系统把进 行___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3、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__, 防止各用户间相互干扰。4、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和是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 5、批处理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6、在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使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 7、批处 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但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8、在分时系统中, 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规定的CPU时间。9、分时系统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_ 等特点。10、在批处理兼分时系统中,往往把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作业,把由批处理系统 控制的作业称为作业。11、实时系统要求有_____,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12、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有:处理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13、__ 为用户合理地分配处理器时间.尽可能地使处理器处于忙状态,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哪些?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软件资源有编译程序、编辑程序等各种程序以及有关数据。 2、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3、为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设计时应考虑哪些目标? 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为其他程序的执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它有两个主要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4、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5.何谓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准备好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和控制作业执行的说明书,由操作员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等待处理,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按其作业说明书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采用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6.为什么说批处理多道系统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批处理多道系统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表现在四个方面:(1)多道作业并行工作,减少了处理器的空闲时间;(2)作业调度可以合理选择装入主存储器中的作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3)作业执行过程中不再访问低速设备,而直接访问高速的磁盘设备,缩短执行时间;(4)作业成批输入,减少了从操作到作业的交接时间7、分时系统如何使各终端用户感到好像自己独占一台计算机?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精品文档 《操作系统》试题(A卷) 分钟)(考试时间:90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网络操作系统 2.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的引入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 磁盘 C. 对象 D.多道程序 3.一般来说,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计算机最需要()。 A.更大的内存 B.更多的外设 C.更快的 CPU D.更先进的终端 4.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 D.I/O通道控制方式 5.在进程状态转换时,下列()转换是不可能发生的。 A.就绪态→运行态 B.运行态→就绪态 C.运行态→阻塞态 D.阻塞态→运行态 6.一个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对应( )。 A.一个PCB B.一个JCB C.多个PCB D.一个程序 7.进程调度又称为低级调度,其主要功能是( )。 A.选择一个作业调入内存 B.选择一个主存中的进程调出到外存 C.选择一个外存中的进程调入到主存 D.将一个就绪的进程投入运行 8.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来保证按名存取的安全。 A.重名翻译机构 B.建立索引表 C.建立指针 D.多级目录结构 9.文件控制块不包括()。 A.文件名 B.文件访问权限说明 C.文件物理位置信息 D.磁盘坏块信息 10.为了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用户申请设备时应指定()号。 A.设备类相对 B.设备类绝对 C.相对 D.绝对 11.若进程P一旦被唤醒就能够投入运行,系统可能为( )。 A.在分时系统中,进程P的优先级最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抢占调度方式,就绪队列上的所有进程的优先级皆比P的低。 C.就绪队列为空队列。 D.抢占调度方式,P的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的进程。 12.为了照顾紧迫型作业,应采用()。 A.先来服务调度算法 B.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操作系统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A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120 一、单项选择 题(20分,每 1、操作系统是一种(B)。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 2、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B)。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多任务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多用户系统 5、所谓(B)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 6、(C)操作系统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 A.单用户 B.分布式C.批处理 D.监督7、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C)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1 B.2 C.3 D.4 8、在操作系统中,(C)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单位。 A.程序 B.指令C.进程 D.作业9、(D)不是操作系统关心得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 10、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A)。 A.失去了交互性 B.CPU的利用率降低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错 11、系统调用的目的是(A)。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1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D)。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D.动态和静态的特征 13、在进程管理中,当(D)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选中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D.时间片用完14、如果P、V操作S的初值为4,当前值为-2,那么表示有(B)个等待进程。 A.1 B.2 C.3 D.4 15、系统中有4个并发的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3个,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小资源数是(C)。 A.5 B.7 C.9 D.10 16、在下列(A)情况下,系统会出现死锁。 A.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互相等待它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B.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D.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17、在下列解决死锁的方法中,属于死锁预防策略的是(C)。 A.银行家算法 B.死锁检测法 C.资源有序分配法 D.进程的解除 18、5个进程共享2台同类打印机,则与打印机对应的互斥信号量的初值应是(B)。 A.1 B.2 C.3 D.5 19、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处理机的进程状态是(A)。 A.执行 B.就绪 C.阻塞 D.撤销 20、对于两个并发进程,设互斥信号量为mutex,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完整版)操作系统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A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共20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B)。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 2、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B)。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多任务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多用户系统 5、所谓(B)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 6、(C)操作系统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 A.单用户 B.分布式C.批处理 D.监督 7、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C)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1 B.2 C.3 D.4 8、在操作系统中,(C)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单位。 A.程序 B.指令C.进程 D.作业 9、(D)不是操作系统关心得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 10、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A)。 A.失去了交互性 B.CPU的利用率降低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错 11、系统调用的目的是(A)。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1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D)。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D.动态和静态的特征 13、在进程管理中,当(D)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选中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D.时间片用完 14、如果P、V操作S的初值为4,当前值为-2,那么表示有(B)个等待进程。 A.1 B.2 C.3 D.4 15、系统中有4个并发的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3个,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小资源数是(C)。 A.5 B.7 C.9 D.10 16、在下列(A)情况下,系统会出现死锁。 A.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互相等待它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得分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储器。(4分)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据时 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通常,进程实体是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 这三部分组成,其中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2.从用户的源程序进入系统到相应程序在机器上运行,所经历的主要处理阶段有编辑阶段,编译阶段,连接阶段,装入阶段和运行阶段。 3.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别文件。 4.虚拟设备是通过 SPOOLing 技术把独占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 5. Windows NT是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它的进程的功能发

生了变化,它只是资源分配的单位,不是调度运行的单位,后者的功能由线程完成。 五、应用题(共20分) 5.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D)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6.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执行中允许(C )将其移动。 A、用户有条件地 B、用户无条件地 C、操作系统有条件地 D、操作系统无条件地 7.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A )完成的。 A、硬件 B、地址转换程序 C、用户程序 D、装入程序 9.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 、文件 D 、记录 C 、数据项 B 、字符A. 10.为了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用户申请设备时应指定(A )号。 A、设备类相对 B、设备类绝对 C、相对 D、绝对 11.通常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D )中。 A、PSW B、PCB C、CAW D、CSW 14.共享变量是指(D )访问的变量。 A、只能被系统进程 B、只能被多个进程互斥 C、只能被用户进程 D、可被多个进程 1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D)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16.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 D)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5 B、2 C、3 D、4 17.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 )。 A、进程释放资源 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21.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BD ) A、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B、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 、有利于代码共享C.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操作系统期末试题及答案

《操 作 系 统》 期 末 试 卷 很好地解决了“碎片”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C.静态分区管理 D.可变分区管理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D )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设有3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 而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该程序, 若用PV 操作作同步机制,则信号量S 的取值范围为 ( A. 2, 1, 0, -1 B . 3, 2, 1, 0 C . 2, 1, 0, -1 , -2 10、在提供虚拟存储的系统中,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主要受( C A.内存空闲块的大小 B .外存的大小 C.计算机编址范围 11、 采用时间片轮转法调度是为了 ( ) °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 B ?先来先服务c 优先数高的进程先使用处理器 D ?紧急事件优先处理 12、 () 必定会引起进程切换。 A. —个进程被创建后进入就绪态 B. 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成等待态 C. 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成就绪态 D ?一个进程从等待态变成就绪态 13、 操作系统根据() 控制和管理进程,它是进程存在的标志。 A.程序状态字 B .进程控制块 C ?中断寄存器 D ?中断装置 14、 ( B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固定分区 B.分段 C.分页 D.可变分区 15、 在进程管理中,当( )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 ?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B ?等待某一事件 C .等待的事件发生 D ?时间片用完 二、填空题(20*1分=20分) 1、 在单用户环境下,用户独占全机,此时程序的执行具有 _封闭性 _______ 和_可再现性_° 2、 对于信号量,在执行一次P 操作时信号量-1_ ;当其值为__<0__时,进程应阻塞。在执行V 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_信号量+1 _;当 其值为_<=0__ 时,应唤醒阻塞队列中的进程。 3、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分别是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分别是 __运行 _______ , _就绪_和_阻塞(等待)__° 4、 多道程序环境下的各道程序, 宏观上它们是—并行__运行,微观上是—串行_运行。 5、 在单CPU 系统中有 (n>1)个进程,在任一时刻处于就绪的进程最多是 _^1__个,最少是 __0 _______ 个。 6、 分区管理方案不能实现虚存的原因是 —作业地址空间不能大于存储空间 _ ° 7、 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是将作业分 _段__段___________ 内分—页 ______ 。分配以_页 _______ 为单位。在不考虑使用联想存储器快表的情况下, 每条访问内存的指令需要 _______ 3___访问内存。其中第_2_次是查作业的页表。 姓名 一、选择题(15*2分=30分) 在操作系统中,JCB 是指(A A .作业控制块B ?进程控制块 C ?文件控制块D ?程序控制块 并发进程之间(D ) A.彼此无关B.必须同步C.必须互斥 D.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 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是( A.优先级调度 B ?响应比高者优先 C )° C .短作业优先 D .先来先服务 某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寄存器长度为 A. 210 B. 211 5、( D )是一种只能进行P 操作和V A ?调度B .进程C .同步D.信号量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 A.在同一时刻 B .一定在不同时刻 24位,其中页号占 C. 214 操作的特殊变量 ° C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14位,则主存的分块大小是(C )字节 D. 224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B. 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 . 1, 0, -1 , -2 )的限制。 D .页表大小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操作系统期末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期末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答案在后面 )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常见的I/O 控制方式有程序I/O 方式、 中断 I/O 控制方式、 DMA I/O 控制方式和 通道 I/O 控制方式四种。 2.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的两个基本接口是 程序 接口和 用户 接口。 3. 若在一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某作业的页表如下所示。已知页面大小为1024 字节,逻辑地址(3082)10转化得到的物理地址是 6154 。 4. 具有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特征的操作系统是 分时 操作系统。 5. 通道用于控制 设备控制器 与内存之间的信息 交换。 6. 事务的最基本特性是 。 7. 若盘块大小为4KB ,每个盘块号占4字节,在采用两级索引时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为 4GB 。 二、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用磁带作为文件存贮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 )。 A. 顺序文件 B. 链接文件 C. 索引文件 D. 目录文件 2. 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 业,则其响应比是( C )。 A. 2 B. 1 C. 3 D. 3. 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后,对于不同用户的文件,其文件名( C )。

A. 应该相同 B. 应该不同 C.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 受系统约束 4.死锁预防是保证系统不进入死锁状态的静态策略,其解决方法是破坏产生死锁 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方法中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的是 ( D )。 A. 银行家算法 B. 一次性分配策略 C. 剥夺资源法 D. 资源 有序分配法 5.进程状态从就绪态到运行态的转化工作是由( B )完成的。 A. 作业调度 B. 进程调度 C. 页面调度 D. 设备 调度 6.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C )。 A. 改善用户编程环境 B. 提高CPU的处理速度 C. 提高CPU和设备间的并行程度 D. 实现与设备无关性 7.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 D )。 A. 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 B. 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 C. 某一个文件的文件目录 D. 该目录中所有文件的目录 8.最容易形成很多小碎片的可变分区分配算法是( D )。 A. 首次适应算法 B.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C. 最坏适应算法 D. 最佳适应算法 9.用户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 A )功能实现的。 A. 设备独立性 B. 设备驱动 C. 虚拟设备 D. 设备分配 10.下面关于顺序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显示链接文件是在每个盘块中设置一个链接指针,用于将该文件所属的所有盘 块链接起来 B. 顺序文件必须采用连续分配方式,而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则都可采取离散 分配方式 C. 顺序文件适用于对诸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