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话题:教育学习应急预案静电

摘要:针对油库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探讨了油库危害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对人员避免油品中毒的方法以及油库内雷电和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油库危害分析预防油库是收发、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重油等整装、散装油品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是协调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储存于油库中的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积聚静电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性、易流动性、易受热膨胀性、毒害性、腐蚀性等诸多特性。由于这些危险特性的缘故,油库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油库安全管理,避免发生油品中毒、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对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油品毒性的危害及预防(一)油品毒性的危害油品及其蒸汽具有毒害性,轻质油品的毒害性比重质油品的毒害性小,但由于轻质油品挥发性大,空气中

的油蒸汽浓度往往比重质油高,因此,危害性更大。大量的油品蒸汽若进入呼吸系统,会伤害人体器官,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油库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中毒[1] (二)预防措施1.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保证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2.确保技术设备密封严密,若发现油罐、油泵、管线等设备设施存在渗漏现象应及时进行堵漏维修,并彻底收集和清除渗漏出的油品,避免这些油品挥发成油蒸汽,造成浓度超过规定范围。3.保持良好通风,

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入蒸汽浓度较大的有限空间时,工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并对有限空间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采取机械通风,禁止工作人员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人罐内清除底油。4.严禁工作人员用嘴从胶管里吸取油品,脱下的衣服应在专门的地点保管。在吃东西前必须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洗手,必要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二、雷电的危害及预防(一)雷电的危害雷电对石油库的危害性极其严重,其表现出来的高压和高热效应等可以在瞬间放出的几十至几千安培电流,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安培至十万安培,在极短时间内转换为大量的热能,在雷击点的高热量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冲击电气设备,烧毁发电机等设备,引发火灾和爆炸。因此,防雷是油库一项重要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2] 。

(二)预防措施1.防雷方法(1)引雷装置。预设雷电放电通道,将发展方向不明的雷云引至放电通道,使雷电荷有效地导入地下,保护周围建筑、设备设施。(2)消雷器。预设离子发生器,避免直接雷击或减弱其强度。(3)等电位接地。将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预防雷电产生的静电和电磁效应及反击。(4)切断通路。在雷击架空线路时,切断引入室内的线路,将雷电流导入地下,保护室内设备。(5)控制易燃物,防止可燃气体和油蒸汽的形成和积聚。

2.减少油蒸汽积聚雷雨时必须停止进行通风、收发油品、计量等作业,将油罐与大气相通的孔口密封,控制油品流失,减少油蒸汽逸散、积聚,并断开设备的电源开关。

3.防雷电波侵入油库中的管路、电气线路、控制线路、通讯线路,以及配电室的进出线路在进入危险场所时应预防高电位侵入。例如,进入洞内的电气线路、控制线路、通讯线路应在洞内外分别接地,并且在洞外安设切断装置;进入洞内的油管、呼吸管、通风管等管路必须在洞内外分别接地,并且增设绝缘隔离装置;进出配电室的高、低压电路应在室外设置高、低压避雷器;进入库房的架空电路在入户前宜设低压避雷器。三、静电的危害及预防(一)静电的危害静电危害起因于用电力和静电火花,当带电体于不带电体或静电电位很低的物体接近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火花。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而且可

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含量也已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就能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由于油

品具有不导电性,它产生的静电电荷会越积聚越多,当电场

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30kV/cm2 )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出现的火花(能量高于0.25J)可点燃混合气[3] ,导致爆炸。(二)预防措施1.减少静电的产生。油品静电多发生在收发或加注油品过程中,在灌装油品作业时,应将加油管伸至距罐底部10~20mm,尽量不用明流灌装,出油口严禁绑扎过滤套或其它过滤设备。汽车油罐车装油时,在开始几分钟和装至四分之三容积时就降低流速,当油面高于进出油管时适当加大流速,使用过滤器时,更应限制油品流速。另外,油罐车在运送油品途中,要平稳行驶,尽量减少油品晃动。2.加速静电释放。防止静电积聚在油罐、管道和油泵,就必须有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并根据情况连成通路,禁止将静电接地与其它接地连在一起。每年的春秋两季测量一次接地电阻。单独作排放静电的接地,电阻低于100Ω,作为

排放静电和防雷电的作用的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油罐车在灌装油品时必须采用静电接地装置。油罐车在运输汽油途中

要有良好的静电接地线,减少油品静电的积聚。 3.避免可燃性混合气的形成。油品收发过程中,应在罐口盖上石棉被。

油罐车必须在放尽油蒸汽后再进行加油。加油期间要用石棉

被盖罐口以防止油蒸汽溢出。夏季气温较高、气候干燥,油

罐车进入作业区加油时,应向加油场地洒水,降低温度,增加发油场所的湿度。4.防止人员携带静电。油库工作人员在实施油品作业期间要着防静电服、穿防静电鞋。在爆炸危险场所严禁脱衣服、梳头、拍打衣服等[3、4]行为。并在作业前应使用人体静电消除装置来释放人体静电。四、火灾和爆

炸的原因及预防(一)火灾和爆炸的原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三个条件,要使可燃物质燃烧,不

近要具备这三个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量,

并且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爆炸是物质系统

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发过程。一般

来说,油库发生的爆炸主要是油蒸汽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并遇

到点火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点火源是油库发生火灾和爆

炸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来源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二)预防措施1.消除点火源(1)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禁止携带火种和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库区。(2)严禁穿戴铁钉鞋进入爆炸危险区域。(3)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电器或低于防爆等级的电器,或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进行敲打作业。(4)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一定要填写动火作业许可,并申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当确保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进行动火。2.控制可燃物(1)严禁在防火堤内种植作物或树木。(2)

严禁就地排放各种油渣、含油污水,必须将含油污染物收集存放于指定地点,集中妥善处理。(3)使用过的油抹布、油手套等物品,应及时进行回收并统一处理。3.配备消防设备设施(1)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不得低于国家规范和有关行业消防法规等标准规范的要求。(2)加强消防设备设施的管理,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各种消防装置完整好用。(3)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保证相关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参考文献:[1] 郭光臣董文兰张志廉:油库设计与管理,石油大学出版社(东营),1991。[2] 王军康培民:雷电对石油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石油库与加油站,2004,13(3)。[3] 王宏钟张翅:油库静电火灾及预防措施,仓储管理与技术,2001,(6)。[4] 康立忠杨江李锋华:浅谈油库静电与清除,仓储管理与技术,2002,(2)。

加油站重点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加油站重点安全风险防范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90082加油站重点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key safety risks at gas station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引言 加油站经营的是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作业环节多,常因管理不到位,易发生混油、油气跑冒、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自然灾害、盗抢恐怖袭击等安全事故,对这些安全风险,我们应加强认识,重点关注,掌握防范和控制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加油站正常的生产经营。 2、加油站经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2.1混油事故 混油事故风险主要发生在加油站接卸油环节,卸油时卸混油。防范措施:卸油环节混油事故的防范,前几年主要通过卸油口设置油品标识来防范,效果较差,时有混油事故发生。这几年,通过在卸油口分别设置凸凹头、管线涂以不同颜色区分,增加识别因素后,混油事故大幅度降低。同时严格执

行卸油操作步步确认卡复核确认,效果更好。 2.2油气跑冒及环境污染 2.2.1收发油时跑冒油。主要表现在对来油量或对拟盛装油品储罐空容量核对有误发生冒罐,收油过程中因管线连接不紧密、阀门未关严而发生跑冒滴漏。防范措施,加油站计量员和站长要双人核对油品卸油容量,同时现场必须对卸油全程监控,防止油品跑冒。 2.2.2加油现场加油机被撞引起跑冒油。主要表现车辆进站速度过快,以及车辆引导不到位造成。防范措施:油站进出道口安装减速带、设置限速标志,加油岛设置防撞桩,潜泵加油机安装紧急切断阀,培训员工掌握引车技巧,加强现场车辆引导等等。 2.3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是加油站经营中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加油站发生火灾爆炸主要有两类情形:一类是,加油时油品跑冒滴漏后,处理不及时,遇到火源,发生火灾爆炸;油站卸油时发生跑冒,被油站附近火源引燃引爆。另一类是油品工艺系统的操作处理不当,操作产生火源引发油气生火灾爆炸。防范措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范本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一开工准备 ㈠办理动火证,落实安全措施。 ㈡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㈢检查灭火器材、消防器材,确保完好无隐患。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㈠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㈡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㈢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㈣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㈤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㈥没有消防措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防护措施 ⑴首先要保证磨内足够照明,采用通风机进行通风换气,确保作业时磨内含氧量达到标准。动火前,要用彩瓦遮盖,防止火花飞溅到电缆上或周围其他设备。动火部位下部所有重要仪表设施,在动火前都需采取包裹、隔离措施。动火时,安排专人监护。 (2)水泥磨处于高空,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明确周围环境是否放置可燃易燃品,按规定确认、清理现场,以防火种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施工现场要规范配置灭火器材和消防器具,消防器材不得擅自移作他用、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4)现场作业人员严禁抽烟,需焊割和明火作业,应事先消除周围可燃物或采取防范措施。 (5)氧气和乙炔气体要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乙炔瓶应装有防爆回火装置,安全距离大于5米,与明火距离大于10米,设专人看管,乙炔表要装有防爆回火装置。气瓶严禁在阳光下曝晒,氧气瓶口及减压阀、阀门处不得沾染油脂、油污,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运输、储存、使用气瓶时,严禁碰撞、敲击、剧烈滚动,且气瓶要放置牢固,防止气瓶倾倒。 ⑹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机、气瓶(减压阀、胶管、割炬等)、砂轮、修整工具、电缆线、切割机等器具,确保其在完好状态下,电线无破损、漏电、卡压、乱拽等不安全因素;电焊机的地线应直接搭接在焊件上,不可乱搭乱接,以防接触不良、发热、打火引发火灾或漏电致人伤亡。 (7)班前、班中、班后安全员须做好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排除。动火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整理整顿现场,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确保人走火灭。

油库汽油中毒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37 油库汽油中毒预防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油库汽油中毒预防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汽油是由烃类化合物和少量非烃化合物组成,具有蒸发快、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并具有毒性的特点。在油库的管理中,储存、收发、设备保养维等各个环节上,都可能出现各种危险。防中毒是油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则是实现油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认真的分析汽油的组成,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油库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油的主要组分 汽油的组分,主要是由四碳至十碳烃类组成。和醇,极易溶解脂肪,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二、汽油的毒性 属低毒类。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低浓度引起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引起呼吸中枢麻醉。对脂肪代谢有特殊作用,引起神经细胞内类脂

油库安全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19 油库安全预防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219 2 / 2 油库安全预防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凡进入油库区域内的人员及车辆,一律严禁携带火种,加油车辆应熄火加油。 2、油库内必须设置消防工具器材,并定期审验检查。 3、油料员要熟悉了解油料的特性,按操作规程加油。 4、油库周围严禁闲杂人员逗留,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定期对盛油容器进行漏渗检查,保持容器整洁、不漏。 6、 制定油料管理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 7、 各种安全标识牌要齐全,标识鲜明。 8、结合用电安全管理的规定,学习安全用电知识,保证油库用电的安全使用。 9、定期检查、分析安全情况,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第一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如吸入量过大,能使

人大脑萎缩。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如需要清洗油罐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进罐人员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鞋、戴橡皮手套,必要时还要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另外,油罐外面应有专人守护,随时

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74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原因分析 燃烧和爆炸的发生需要可燃物质、氧及点火能量。点火能量是油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来源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 2、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将安全工作程序化并贯穿于牛,的全过程,科学严谨的过程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和爆炸的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预防保证体系包括安全操作程序、安全管理程序、安全

隐患检查程序、隐患纠正和预防程序、员工安全培训程序以及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评审程序Cz7。 (2)杜绝人为的点火能量来源油库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比例极低。防止人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点火能量来源。防火防爆禁区内的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机动车辆必须配置防火罩。由站、场、所的安全技术人员配合,结合设计图纸对作业区管道、设备的施工路线、地点和新旧系统连接点逐一对照,发现疑问现场提出,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络单。不同的危险源(油、气、高压注水、稳定塔、分离器、油罐)要有不同的标记,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例如,在天然气罐接头周围必须搭建防火墙;在地沟内对接油气管道时,必须先进行消防沙封堵,以防止油气弥满地沟引发爆炸;分解切割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徐州市丰县 融耀新城二期C12#楼 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通宏华融耀新城二期C12#楼项目部 2017年10月日

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一)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 1.明火。如火炉、喷灯、火柴、锅炉房或食堂烟筒或烟道喷出 火星, 2.电火花。如高压电的火花放电、短路和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 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等。 3.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 (二)预防火灾的措施 施工现场合理的平面布置时达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划分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和现场的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 ②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③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记仓库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M。

④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 30M. ⑤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三)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在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品德场区施工,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动火信息通报制度,自觉遵守相关单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灾。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动火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动火证的审批工作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办理。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 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贮量大的易燃仓库,仓库应设立两个以上的大门,大门应向处开启。固体易燃物品应当与易燃易爆的液体分间存放,不得在一个仓库内混合贮存不同性质的物品。仓库应设在下风方向,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和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 3.电气防火防爆措施。严格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JGJ46-1988《建 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和设置临时用电系统,以避免引起电气火灾。 (四)焊接、气割中防火防爆措施。对焊、割构件和焊、割场所,可采取以下措施: 1.转移。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需要焊、割得构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一、汽油是一种混合烃,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脂溶性,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的形式存在,对神精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毒害作用,并对皮肤有较强的去脂作用。汽油可经过皮肤、呼吸道,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后,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并对中枢和神经末梢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急性中毒时,表现症状为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吸入高浓度汽油后,重者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症状;慢性中毒时,轻者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发射的减退和消失,严重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皮肤接触汽油可致干燥、皲裂,出现角化皮炎。妇女对汽油较为敏感,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不调,周期性紊乱等症状。 加油站作业工人主要接触是汽油蒸气,尤其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大量汽油蒸气的挥发容易造成中毒事件。长期接触高较高浓度的溶剂汽油,可致皮肤角化、皲裂、黑病变、指甲病变等。汽油中通常会加入苯,可增加抗震强度、可以增加抗震强度、减少

发动机零件的损耗。苯是高毒物质,在汽油中占2.00%__20.00%,且为人类确认的致癌物。苯引起的白血病已列入我国法定的白血病名录。短期内吸入大剂量含苯汽油蒸汽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慢性苯中毒则引起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苯可引起职业性血液系统肿瘤,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 二、噪音的危害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具有渐进性、潜伏期长、低毒性、不可逆性等特点,同时噪音系统对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也有较大的损害。本加油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加油站都为敞开式建筑格局,2)已设置油气回收装置,监近加油站周边无高层建筑,不影响空气流动,不会影响油气的逸散。噪音检测中,噪音的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此外,加油站的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对加油站员工进行了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作业人员不缺乏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意识。为加强加油站苯浓度合格及噪声合格,我们对加油站现场环境有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并提出以下防控措施建议:1)对作业人员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新进员工的掊训,提高其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使其了解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自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要求,在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话题:教育学习应急预案静电 摘要:针对油库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探讨了油库危害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对人员避免油品中毒的方法以及油库内雷电和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油库危害分析预防油库是收发、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重油等整装、散装油品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是协调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储存于油库中的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积聚静电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性、易流动性、易受热膨胀性、毒害性、腐蚀性等诸多特性。由于这些危险特性的缘故,油库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油库安全管理,避免发生油品中毒、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对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油品毒性的危害及预防(一)油品毒性的危害油品及其蒸汽具有毒害性,轻质油品的毒害性比重质油品的毒害性小,但由于轻质油品挥发性大,空气中

的油蒸汽浓度往往比重质油高,因此,危害性更大。大量的油品蒸汽若进入呼吸系统,会伤害人体器官,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油库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中毒[1] (二)预防措施1.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保证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2.确保技术设备密封严密,若发现油罐、油泵、管线等设备设施存在渗漏现象应及时进行堵漏维修,并彻底收集和清除渗漏出的油品,避免这些油品挥发成油蒸汽,造成浓度超过规定范围。3.保持良好通风, 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入蒸汽浓度较大的有限空间时,工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并对有限空间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采取机械通风,禁止工作人员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人罐内清除底油。4.严禁工作人员用嘴从胶管里吸取油品,脱下的衣服应在专门的地点保管。在吃东西前必须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洗手,必要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二、雷电的危害及预防(一)雷电的危害雷电对石油库的危害性极其严重,其表现出来的高压和高热效应等可以在瞬间放出的几十至几千安培电流,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安培至十万安培,在极短时间内转换为大量的热能,在雷击点的高热量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冲击电气设备,烧毁发电机等设备,引发火灾和爆炸。因此,防雷是油库一项重要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2] 。

油库事故模式、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

油库事故模式、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油库相关知识简介 油库是收发和储存原油、汽油、柴油、煤油、喷气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重油等整装、散装油品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本文研究的范围是成品油库,主要考虑石油销售企业所属的成品油库,其储油区多为地上油罐,不包括用于储存原油的油库。其中,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文中提到的油库均指成品油库。 根据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按照容量,油库等级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油库等级划分 油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 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二、油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明确油库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建立油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实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 油库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油料自身的因素、设备设施、相关人员、工作环境和管理五个因素。前四个因素是系统的内部因素,而管理因素则可看成是外部因素,如图所示 (一)油料 油库的众多危险隐患均是作用于油品而导致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的。油品的特性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挥发性 汽油、柴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组成,极易挥发,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上升,油料挥发得也越快,挥发的油蒸气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一旦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易燃性 汽油的闪点较低,介于一58—10℃之间,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品。汽油的燃烧速度82^96[k∥(m2h)],水平传播速度也较大,

即使在封闭的储油罐内,火焰传播速度也可达2-4m。总之,油库储运的汽油极易发生燃烧,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很大。油库汽、柴油在收发、储存、汽车加注油作业时,储罐、油泵汽车装车鹤管、加油枪及管阀设备等出现异常或人员操作失误时可能泄漏出来,迅速挥发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遇到一定的诱导能量或点火源就会燃烧、爆炸。 3扩散性 油料的扩散性对火灾爆炸危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1)油料的泄漏 油料泄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汽油、柴油蒸气的泄漏,如储罐收油过程中的大呼吸现象,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小呼吸现象;隔油池内残油的挥发等。另一种是油料液体泄漏,如输油泵因密封不良、老化造成漏油;储罐或管道腐蚀穿孔而导致油料大量泄漏等。泄漏的油料液体会沿着地面或设备设施流向低洼处,同时吸收周围热量,挥发形成蒸气;由于泄漏的油蒸气较空气重,也会沿着地面扩散,窜入地下管沟,极易在非防爆区域或防爆等级较低的场所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油料的流动性 汽、柴油液体具有很强的流动。 油库事故多发生于油品储发过程中,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储发的过程中,由于设备设施的技术缺陷、管理缺陷、环境影

油库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油库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一、防油品中毒的措施 油品及其蒸汽具有毒性,特别是含硫油品及添加四乙基铅的汽油,毒性更大。轻质油品的毒性比重质油品的毒性小,但由于轻质油品挥发性大,空气中的油蒸汽浓度往往比重质油高,因此,危害性更大。大量的油品蒸汽若进人呼吸系统,会伤害人体器官,引起急性或慢性1一护毒,油库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中毒。 (1)加强防毒安全教育,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使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2)确保技术设备密封严密,改进通风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油管、油罐、油桶、油泵等设备应保证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的油蒸汽浓度,特别要防止含铅汽油的泄漏。桶装库房、灌桶间、泵房应注意通风,以使油蒸汽消散。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采取机械通风,禁止工作人员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人罐内清除底油。严禁用嘴从胶管里吸取油品,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机械零件、洗衣服等,脱下的衣服应在专门的地点保管。在吃东西、吸烟前必须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洗手,必要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 (3)工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处理含铅汽油的工作人员,最好不吸烟,不喝酒,以免增加铅在人体内的溶解,刺激神经系统。 二、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燃烧和爆炸的发生需要可燃物质、氧及点火能量。点火能量是油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来源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 2、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将安全工作程序化并贯穿于牛,的全过程,科学严谨的过程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和爆炸的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预防保证体系包括安全操作程序、安全管理程序、安全隐患检查程序、隐患纠正和预防程序、员工安全培训程序以及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评审程序Cz7。 (2)杜绝人为的点火能量来源油库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比例极低。防止人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点火能量来源。防火防爆禁区内的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机动车辆必须配置防火罩。由站、场、所的安全技术人员配合,结合设计图纸对作业区管道、设备的施工路线、地点和新旧系统连接点逐一对照,发现疑问现场提出,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络单。不同的危险源(油、气、高压注水、稳定塔、分离器、油罐)要有不同的标记,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例如,在天然气罐接头周围必须搭建防火墙;在地沟内对接油气管道时,必须先进行消防沙封堵,以防止油气弥满地沟引发爆炸;分解切割缓冲罐,必须强制通风48h,用仪器对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即割开一条缝后立即对油气浓度实施不间断灭火和检测,直至前后割开两个洞形成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包括电焊、气焊、切割、烙铁钎焊、喷灯、熬沥青、烘烤及焚烧残渣废液等。通常在化工动火中,有下列几种安全措施,在实践运用中,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拆迁法 拆迁法就是把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从主体上拆下来,迁往安全区动火后,再装回原处。此法最安全,只要工件能拆得下来,应尽量运用。 2、隔离法 一种是将动火设备和运行设备作有效的隔离,例如管道上用盲板,加封头塞头,拆掉一节管子等办法。另一种是捕集火花,隔离熔渣,将动火点和附近的可燃物隔离。例如用湿布、麻袋、石棉毯等不燃材料,将易燃物及其管道连接处遮盖起来,或用铁皮将焊工四面包围,隔离在内,防止火星飞出。如在建筑物或设备的上层动火,就要堵塞漏洞,上下隔绝,严防火星落入下层。在室外高处,则用耐火不燃档板或水盘等,控制火花方向。 3、移去可燃物 凡是焊割火花可到达的地方,应该把可燃物全部搬开,包括竹架板、废棉纱等。笨重的或无法撤离的可燃物,则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4、清洗和置换 这两项都是消除设备内危险物质的措施,在任何检修作业前,都应执行。 罐内作业的设备,经过清洗和置换之后,必须同时达到以下要求:(1)其冲洗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2)含氧量在18-21 %。(3)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若在罐内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则其可燃气体浓度,必须达到动

火的要求。 5、动火分析 经清洗或置换后的设备、管道在动火前,应进行检查和分析。一般宜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法测定,其标准是:如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的,可燃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小于0.5%,如爆炸下限小于4% 的,则浓度应小于0.2% 取样分析的时间不得早于动火作业开始前的半小时,而且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做到分析数据准确可靠。连续作业满二小时后宜再分析一次。 6、敞开和通风 需要动火的设备,凡有条件打开的锅盖、人孔、料孔等必须全部打开,在室内动火时,必须加强自然通风,严冬也要敞开门窗,必要时采用局部抽风。如在设备内部动火,通风更为重要。 7准备消防器材和监护 在危险性较大的动火现场,必须有人监护,并准备好足够的、相应的灭火器材,以便随时扑灭初起火,有时还应派消防车到现场。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蒙维项目部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 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 6、使用非防爆设备 7、电气设备漏电 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9、存在明火源 10、违章作业 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 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2、操作违章 3、控制失灵 电气伤害 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 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发各类事故。

油库安全管理措施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砂石料系统工程 油库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藤峡砂石料系统为保证自卸车与码头运输船供油,设计在砂石料系统与坝下临时码头设置两座油库。砂石料系统油库占地面积为300m2,主要为砂石料系统内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供油;坝下码头油库占地面积72m2,为中转油库,不储存油料,主要为运输船中转供油。为保证油库的安全生产,做好油品的供应工作,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油品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集聚静电荷的特性。油库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第三条油库为我公司重点防火部位,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满足生产的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章执行程序 第四条接到油罐车到库通知后应立即组织接卸,并同时检查油罐车和相关设备状况,确保正常使用。 第五条检查油罐车货票,校对来油是否票物相符,确认符合接卸条件,即行开卸,并做好全过程跟踪和记录。 第六条按工艺流程要求连接卸油管,做到接头结合紧密,卸油管自然弯曲。

第七条司机缓慢开启罐车卸油阀,油库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监视、观察卸油管线、相关阀门、过滤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第八条泄油完毕,油库工作人员应登上油罐车确认油品卸净。监督罐车司机关好阀门,拆卸油管,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静电接地线。 第三章管理办法 第九条严格遵守公司和油库安全管理规定,做好当班卸加油工作。 第十条负责油库的安全监督管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危及油库安全的行为须及时阻止和汇报,确保油库安全。 第十一条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如发现本班不能处理的隐患,应立即向中控及相关部门报告,并组织协助处理。 第十二条熟悉了解所操作油品的危险危害性,熟练掌握加油机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技能,并能判断和排除一般故障。 第十三条熟悉油库内消防器材性能,且能正确使用油库内的消防器材。 第十四条熟悉油泵各部位的名称、性能,懂得油泵的一般保养技术。 第十五条当班时间严禁脱岗、饮酒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十六条做好交班记录,接班者要根据交班状况共同在现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26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动火前须把里面的易燃易爆品转移到安全地。 2.电焊回路(地线)应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他设备搭火。 3.高空动火不许有火花四处飞溅,应采取措施围接,附近一切易燃物要移开或盖好,防止火花飞溅到周围可燃物上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高空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5.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前应清除现场及周围易燃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6.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

可靠,不准带病使用。动火工具设备必须完好,安全附件齐全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7.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离明火应在10米以上,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之间距离应在5米以上,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8.动火作业完毕后,应清理现场、熄灭余火、切断电源,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9.上班前检查动火条件有无变化,下班前检查有无留下火种,保安做好夜间和节假日的巡检工作。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6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 式样本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静电是加油站油库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 一,加油站油库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 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 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 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库在营运 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 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加油站油库预 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静电的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

油库、加油站偷油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77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油库、加油站偷油预防措 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油库、加油站偷油预防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本人在加油站和储油库工作近10年,主要从事计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以下为本人对储油库、加油站亏油的原因及本人的看法: 成品油具有易挥发的特性,油品在储运与经营过程中,由于自然蒸发损耗和设备滴漏损耗造成的损失数量是惊人的,油品损耗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储油库、加油站在油品运输、出、入库过程中由于装、卸油使油品更易挥发,由于早晚气温的差异使油品产生大小呼吸,也加剧了油品的挥发,相关的损耗标准,各个地区都不一样,可参考相关资料。 成品油有正常挥发损耗、设备滴漏损耗和事故损

耗等客观原因,这些损耗大家都可以从相关资料上查阅,抛开以上几种损耗,现在谈一下非正常损耗: 一、加油站出现非正常损耗的原因及分析: 是否存在非正常损耗:加油站加油机为每半年强制检定一次,不合格的时间缩短为三个月,主要有各区技术监督局衡加所人员去检定(要求正负误差千分之三),由各站站长配合其检定工作,按照目前中国的国情检定可能偏向于加油站,本人在自检本公司加油站时,遇到过远远大于千分之三的少发很普遍。 上级部门监盘加油站时出现的非正常损耗,原因及分析: 1、拆卸流量传感器,这样加油机只出油不显示出油量也没有累计数;预防措施:换内方螺丝,对角螺丝打眼上铅封。 2、从主板上拔出流量传感器的线束,换插上

动火作业要求及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1动火检修作业 1.1作业风险 加热、熔渣散落、火花飞溅可能造成人员烫伤、火灾、爆炸事故,弧光辐射、触电等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2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联系工艺人员将系统有效隔离,把 动火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介质排净、冲洗、置换。 (2)分析合格后,办理《作业许可证》、《动火作业许可证》分级审批;取样分析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工艺状态;动火作业过程中,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 样分析。 (3)《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动火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所有作 业人员必须清楚工作内容,特别是有关部门签署的意见。 (4)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在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前,必须清除周围可燃物质,设置警戒线,悬挂明显标示,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 (5)动火作业应设监护人,备有灭火器;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 进入动火现场。在甲类禁火区进行动人作业,项目负责人要按规定提前通知专业消防人员到现场协助监护。 (6)进行电焊作业时,要检查接头、线路完好,防止漏电产生事故 (7)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 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m以上,2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检查气管完好。 (8)高处焊接、切割作业时,需安放接火盆,防止火花溅落同时,要清除下方所有的可燃物,地沟、阴井、电缆等要加以遮盖。 (9)可燃气体带压不置换动火时,要有作业方案,并落实安全措施。同时,设备内压力不得小于0.98kpa,不得超过 1.5691mpa,以保证不会形成负压;设备内氧含量不得超过0.5%。否则,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10)作业人员离开动火现场时,应及时切断施工使用的电源和熄灭遗留下来的火源,不留任何隐患。 (11)作业完成后,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3密闭空间检修作业 3.1作业风险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19-13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