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闽南村落家族文化与闽南文化

(完整word版)闽南村落家族文化与闽南文化

(完整word版)闽南村落家族文化与闽南文化
(完整word版)闽南村落家族文化与闽南文化

闽南村落家族文化与闽南文化

闽南村落家族文化,指的是闽南地区以闽南方言为纽带的村落家族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体制、行为和观念。闽南地区是福建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闽南村落家族文化是闽南地区基层社会传统的组织特征和文化特征,是闽南地区传统社会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也成为闽南文化整个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闽南文化形成过程中,闽南村落家族是基本载体;闽南文化的观念形态体系中,相当部分是闽南村落家族文化观念的放大;闽南文化的向外播迁,闽南村落家族文化同样占有重要的份量。

一、闽南村落家族是闽南文化形成的基本载体

闽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特色的区域文化,它的发生和形成是由多种要素决定的,最基本的乃是共同地域上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居民。它不仅要有相对确定的地域作为发酵的地盘,而且要有相对固定的居民群体为依托,地域与民居互相依存,构成一个统一体。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家族,由于其特定的基质,从而成为这一基本载体。

中原士民不断进入闽南后,在这一地区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特定基质的村落家族,构成社区基层组织的基本形态。村落家族的基质主要在于:一是血缘性。家族成员以相同的血缘关系为联结,并从这一血缘关系出发联结其他亲属关系。家族成员凭着血缘相同的身份相互认同,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二是聚居性。家族一般生活在相对集中的地域之上,这既是他们的生活基地,也是他们的生产基地,血缘与地缘在这里浑然一体。三是农耕性。由于社会的主要资源基本上来自土地,村落家族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群体,即它以全体族员耕种一定范围的土地获得生存资源。四是自给性。农耕性的经济决定了这种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者提供生存资源,而不是用于交换。五是封闭性。由农耕性和自给性出发,必然导致村落家族的封闭性,表现为与外部缺乏常规性的联系,没有经济的、文化的、人际的广泛交往。六是稳定性。家族呈现出某种“超稳定性”,包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心态的稳定性等等。闽南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正是借助于村落家族的基质,以村落家族为载体而形成的。首先是共同方言。使用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基本表征之一,也是闽南文化的首要标志。闽南方言的形成,基本依托正是村落家族的聚族而居及稳定性等基质。最初进入闽南的中原士民,在闽南地区定居后,随之形成了聚族而居的状态。聚族而居的家族在彼此的交往之中,以所带来的中原母语为基础,吸收了闽南土著居民语言的一些要素,形成了一种新的共同语言即闽南语,并且随着家族的裂变又借助家族的基质得以不断扩张,成为一种使用区域愈来愈大与使用人数愈来愈多的方言。其次是共同地域。闽南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显著的区域特征实质上也是建立在闽南村落家族的地缘性基质之上,即由众多的使用共同方言且具有相对固定地域的家族所建构起来的。大体说来,闽南文化的地域范畴是在以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为核心的闽南地区,然而并非整个地理意义上的闽南地区都属于闽南文化范畴,而确切地说,闽南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闽南地区,实际上也延伸到地理意义上的闽南地区之外。例如,在闽南的云霄、南靖、诏安等地的部分地方,历史上曾有一批客家人迁入,他们同样聚族而居,但仍然保持着家族源头的语言与习俗,因而从文化范畴看仍然属于客家文化。同样,在闽中的大田、三明等地,也有一些聚族而居的闽南人,他们虽然从地理范畴看并不属闽南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客家文化居主导地位,但他们却属闽南文化的范畴。可见,仅仅共同地域还不能决定其文化属性,关健在于家族的文化属性。正是一个个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具有某种相同文化背景的家族散布于闽南大地,由此构成了基本的闽南文化圈。再次是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具有的种种的风俗习惯,是闽南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闽南文化区别于其它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闽南文化中的民俗文化的发生与形成,同样以闽南村落家族为基本依托,因为这些习俗大多首先发端于村落家族。闽南的村落家族在其长期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大量习俗,成为村落家族的传统,并泛化

为社会习俗。没有村落家族这个基本载体,闽南文化中的祭祀文化、婚育文化、建筑文化等各种民俗文化,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最后是共同的社会心理。闽南文化的整个系统中,观念形态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观念的发生和存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依赖于家族这一载体。

从闽南文化形成的时间进程看,它与闽南村落家族文化的形成进程基本上处于同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南村落家族文化在唐代以前逐步成形,至唐、五代基本形成,这也正是闽南文化形成的大体进程。从秦汉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原汉人不断进入闽南,既出现几次较为集中的迁徙,而零散的移居更是时时有之。这些移民逐渐占据了整个闽南地区,成为闽南地区的新主人,同化融合了这一带的闽越土著,繁衍生息而形成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汉人社会,从而完全改变了原来比较落后原始的闽越社会风貌。中原汉人不断南迁闽南的过程,也是闽南土著文明逐渐衰亡,中原文明在闽南逐渐扩展的过程。徙居闽南的中原士民,不仅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而且带来了中原的血缘家族关系与观念。从中原士民南迁闽南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往往统率家族乡里的子弟们,整族整乡地迁徙。到了闽南地区后,基本上又是聚族而居。闽南的村落家族文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闽南文化的一些初始特征开始形成,不仅形成了共同的语言与习俗,而且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共同的观念形态亦渐次形成。

闽南的村落家族,不仅为闽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本依托,而且为闽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稳定的载体。由于村落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相对集中的地域之上,而血统又使家族排斥非血统人员的介入,因而它作为一个群体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村落家族带有明确的农耕性特点,它的生活与农耕劳作基本上浑然一体,族员被固定在土地上,基本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村落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

落家族带有明确的农耕性特点,它的生活与农耕劳作基本上浑然一体,族员被固定在土地上,基本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村落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族员能够在这个地域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从而浇铸了村落家族经久不散的权威

威基础;由于生产力长期迟缓不前,外部也没有什么经济力量和信息力量能够有力地渗透到村落家族中去,从而使封闭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被突破,这更增加了村落家族的稳定性。所有这些,使村落家族成为一种稳定的文化载体,一旦形成或接受了某种语言、习俗或观念,则这些东西即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通过家族的自然延续而得以不断承袭下来,不易受到动摇与破坏。社会文化的延续性乃是以其基本载体的稳定性为前提的,正因有众多的闽南村落家族的稳定性,从而使闽南文化形成后得以不断延续。

二、闽南村落家族是闽南文化精神的底蕴所在

就观念形态层而言,闽南文化中包涵着不少独特的东西,这是闽南文化显著的精神特质,也是闽南文化区别于其它区域文化的突出标志。这些观念的发生与形成,追根溯源与闽南村落家族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因而实际上都可以从闽南村落家族的运行中找到其底蕴。首先是拼搏精神。正如许多研究闽南文化的学者们所指出的,勇于拼搏是闽南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精神特质之一,“敢拼爱赢”正是这一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闽南人历来引以自豪的一种传统价值观。这种社会价值观首先是从闽南村落家族中孕育出来的。中原移民在向闽南寻找新族居地的过程中,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面对着种种艰难险阻。为了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唯有勇敢的拼搏。在闽南新的族居地,移民们所处的环境同样是险恶的,不仅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而且要同闽越土著的反抗作斗争。因此,不断的拼搏仍然至关重要,否则就难以在新的族居地站稳脚跟,家族生存将面临巨大威胁,更别论获得不断的发展了。拼搏精神因此凝聚而成,成为家族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并且通过家族的自然延续而不断传承。“少年不打拼,老来没名声”,这条在闽南历来广为传

诵的著名训戒正是发端于家族,并成为家族长辈对年轻一代族员不断灌输的一种价值观。家族对族员的不厌其烦的教诲,使这一观念不仅根植于族员的思想深处,成为普遍认同一种价值取向,而且为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所承继。

闽南语的发展趋势

语言学作业 结合语言学理论,谈你认为闽南方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国家推进闽南生态保护,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推进闽南语的保护? 闽南语(Manlam ngy;白话字:Bân-lâm-gú),在台湾亦称为Hō-ló-ōe(台湾话、台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语。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 一、闽南语形成和发展趋势: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这同时体现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第九世纪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亦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汉语。 前后即两批的移民大多数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后来成做「漳州话」,这就是「读书音」主要的来源。伊保存了真济唐朝人读册的音。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

常用闽南语

序言 -------------给全体闽粤学员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你翻开这本教材的第一页,展现在你眼前的,不仅仅是我们精心编制的教材内容,也不仅是细致设计的页面版式,还有全体社服成员的欢笑和汗水,与我们对待本次活动兢兢业业和澎湃激情。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对你来说不仅是一次语言学习的经历,和对闽粤文化的探求和体验,它更将开拓你的视野,提升你的高度,打开另一扇生活空间的门。 在此,全体社服成员真诚地欢迎你们。 放眼远眺,闽粤大地是这样一片轮廓清晰,绿意融融的净土。这里有巍峨宏伟,秀丽神奇的清水岩,鸟鸣清幽,峰回壑荡的岱仙瀑;这里有荷香悠远的东湖公园,坚固优雅的安平桥,驰名中外的蔡氏古民居,唤起人们对远古的回忆;这里还有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的香港夜景,令人心驰神往。在这片土地上植根,被它滋养哺育的闽粤人文,正式带着这样一种气质,如绵延山丘般温柔沉静,如潺潺溪流般细腻灵巧,风俗淳,人情美,又不失青年的热情,活力和开放,同时又兼备长者的宽容,睿智和明达。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闽粤,融入闽粤,领略唐宋遗风,感受闽粤文化的悠久和深邃,体会这两个地区一日千里的迅猛腾飞。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当五彩斑斓的世界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十分期待。我们想象自己是电视剧中风流俏丽的港台歌星,追赶潮流和时尚,走在路上都品位着张曼玉展现在旗袍里的“花样年华”,邓丽君在《何日君再来》中的浅吟低唱。我们希望自己作为一

个异乡人可以象当地人一样和别人顺畅方便地交流,在这片闽粤大地上生活和事业都毫无障碍,如鱼得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语言是文化的灵魂和社会活动的载体。走进闽粤,从学习闽南语粤语开始。 作为社服的成员和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尽量设身处地地想您所想,并在严谨的考证后将之付诸行动。 a. 我们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 1.总体课程按照交际类生活会话类兴趣爱好类大体分成3个部分。 2.每堂课被分成老师主讲,互动,答疑三个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热情为主。 3.授课过程中穿插对闽南文化,风俗,旅游,禁忌等的介绍。让你更有效地理解和学习语 言的同时,真正了解这个你即将度过四年的地方文化。 4.学习闽南歌曲。 授课时间:每周日晚7:00----9:00,共六周 授课地点:菲华楼201.202.203 你的收获和进步就是我们的成就和光荣。 更有俗语说,相聚是缘。我们社服全体人员更将珍惜这难得的缘分,尽心尽力带着微笑为你们服务;同时,我们也愿意为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掘自我潜力的平台,为你构架一座广交好友,增进情谊和沟通的桥梁。 虽然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将消逝在岁月里,但在社服语言培训班的大家庭里,这种团结,

(完整版)美食文化节策划方案

美食文化节策划方案 本文作者:zn666 原创投稿 “冠名单位”衢州美食文化节策划案 一、项目背景 衢州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不乏与外省市络绎不绝的商贸往来,再加之衢州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儒家文化积淀,在菜系方面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浙菜的风格,以其浓郁、香辣、入味的特色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美食文化。近年来已经有部分特色菜肴如“三头一掌、不老神鸡”已经知名全国,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但衢州的名菜、特色菜并不局限于此,更有许多具有较长历史的老字号食肆以它传统、精湛的厨艺给我们留下了美味可口的佳肴,加之近年来许多外来菜系、食肆根据衢州人的口味与风格通过改良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发掘更多小隐于市的衢州美食与其他菜系,让消费者0距离接触并享受美食文化,特举办本次线上与线下为一体的衢州美食文化节。 二、活动主题 “0距离,享受美食文化;用鼠标,尝尽衢州美食。” 三、活动目的

本次美食节活动以“0距离,享受美食文化;用鼠标,尝尽衢州美食”为主题,通过线上和线下合作的方式展开一次实体美食节活动,后期以网络团购对本次活动进行延续。 实体活动形式:本次美食节活动与以往的美食节活动相比在规模与档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改变以往传统的外邀烧烤的低俗方式,本次活动定位在衢州市中层以上消费阶层,参与美食节的餐饮商家必须在衢州市小有知名,让消费者0距离接触并享受地道的衢州美食及其他知名菜系,领略厨师风采。再通过网络平台对本次进行延续,目的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刻的获知餐饮商家的一系列优惠活动、购折扣、特色菜系推荐。同时也为商家建立长期固定的消费群体,给商家在互联网提供最大的收益,也为消费者和衢州的餐饮商家搭建互动、沟通、交流、展示、成交的平台。 网络活动形式:以鱼团网团购形式参与,在鱼团网页面建立团购展示页面,各商家依餐饮类型在不同页面进行菜品展示及优惠活动资讯。 四、机构组成 冠名单位: 主办单位:《衢商》杂志社 承办单位:鱼团网、《最衢州》编辑部 特邀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衢州市餐饮协会、衢州市移动公司、餐饮商家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

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 时间:*年6月30日—7月8日 地点:李沧区少山路步行街 活动背景: 为响应*中国*赏花会的举办,丰富我市美食文化生活,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套高品位的美食大餐。于*年6月30日—7月8日期间举办的“赏花美食节”,旨在通过赏花、美食文化主题活动,力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充满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同时进一步定位,使少山路商业街成为李沧区的标志和象征,展示李村商圈的崭新风貌,扩大其对*市民的影响,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名片。本届美食节在总结上届美食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将美食文化、群众娱乐休闲文化以及名品展示、展销等有机结合,其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品种更多,是一次盛大的美食文化节庆活动,是李沧餐饮业发展一次的飞跃,更是商家宣传、形象展示、品牌提升的大好商机。 一、活动主题 此次活动以“百姓美食,芬芳李沧”为主题,与赏花会相呼应,突出*、李沧特色小吃文化。 二、展位及展销时间 按地域和小吃特色布展,拟设烧烤区、手工面食区、*特色小吃区、冷食区和地方特色小吃区等区域。共80个展位,每个展位2.8m×2.8m,价格详见活动财务预算书。设置电源、照明设施和水源,整个活动区域配备大型垃圾桶,做到全程保洁。

活动时间为*年6月30日—7月8日的每天9:00—21:00。 三、运作模式 汇聚*及全国各种风味特色小吃,包括本地特色、各地知名企业、小吃和名优产品,以及异域风味美食,集中展示,聚拢人气。同时向各知名特色小吃赠送展位,以*本土餐饮名企为主,每种特色小吃不超过三家企业,共计20个展位;其他展位按计划招商。 拟定邀请参展名企名吃如下: *地方特色小吃:万和春、流亭猪蹄、小倩倩馄饨、台东大煎包、*锅贴、*大包、波尼亚猪头肉、满口福饺子、心连心豆腐脑、外婆桥瓦罐粥、大老李汤圆、海鲜烧麦等。 烧烤类小吃:*王姐烧烤、美达尔烤肉、泰山路烤肉、铁板鱿鱼、新疆烤肉、香巴拉烤肉、烤鹿肉、蒙古草原羊肉串等。 其他地方特色小吃:十八街麻花、上海城隍庙小吃、挂炉鸭、洪七公叫花鸡、狗不理包子、沙县小吃、济南盘丝饼、四川麻辣烫、南京秦淮小吃等。 异域风味小吃:俄罗斯开口笑、土耳其烤肉、印度飞饼、朝鲜打糕、韩国美食、马来西亚烤肉、新加坡锅贴鱼柳等。 由于此次活动时至夏季,特安排冷食区,拟定邀请有:*凉粉、兰州酿皮子、水果冰山、各色冷饮、西安凉皮、清真凉面、关中凉面等。 四、活动系列 1、于*年6月30日10:00举行美食节开幕剪彩仪式,邀请市领导及区有关领导、负责人,以及部分商家代表参加,同时区市各媒体进行报道。 地点:步行街入口处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多黎咪》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多黎咪》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三、示范读,引导学生回去试着边读童谣边比动作。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五、室内游戏 1、决米糕 童谣:《决米糕》: 决米糕,决铜锣。青甭婆,举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麦。大麦秋,去福州。 大麦秧,大汉建设新海沧。 玩法:决米糕是同桌两人用手对拍着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鹳雀楼》 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见公母”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闽南话“天公伯仔”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天公伯仔》。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天公伯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室内游戏:炒米香 童谣:《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 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 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 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这是一种拍手的游戏,两人先剪刀石头布决输赢(赢的为甲,输的为乙)两人面对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谣,另一手要比出动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着比动作,如果乙比出的动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输了,换乙拍。如果把整首童谣都念完了,乙都没有和甲的动作一样,乙就喊啾--,乙就输了。输的人就要让赢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换乙拍。(赢的人刮对方鼻子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免刮伤对方。)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蜜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蜂》。 1、课件出示唐诗《蜂》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蜂》。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蜂》

美食文化节主题活动方案.doc

美食文化节主题活动方案 第九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将于2019年11月28日在“中国蒸菜之乡”浏阳隆重开幕。为确保本届湘菜美食文化节举办圆满成功,浏阳市餐饮行业协会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推广绿色、健康的餐饮文化,提升“浏阳蒸菜”的知名度。 二、责任项目 1、申请基尼斯纪录----“世界最大竹蒸笼” “百菜同蒸,万人同品!” 2、浏阳蒸菜招待宴;(银天大酒店) 3、湘菜招牌菜比赛。(行政中心友谊宾馆) 三、组织领导 成立第九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执行承办指挥委员会”,全面负责第九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主题板块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指挥委员会下设8个工作组。 总指挥:焦国防 副总指挥:沈平、潘定国、曾秀清、黄庆春、禹佳、熊智、陶庆富、胡杏芬、卢向阳 成员:卢大庆、余可、秦飞来、陈凌、詹湘葵、卓勇、邓冬泉、

黄常波、王启华、萧行敏(美术顾问)、何远扬、邹祖芳、鲁承伟、向显峰、肖义、刘赛玲、彭诚、谢亚玲、张迎春、陈宇文 1、蒸笼设计组 (蒸笼、展台、灶具、菜盘的设计、制作、安装、撤场) 组长:熊智 副组长:黄常波、邹祖芳、鲁承伟 成员:丰顺源3人、沁源春3人、湘蒸坊3人。 2、菜品设计组 (菜品的选定、制作厨师的确定,菜品图案的组合、调试、分配、制作、安装) 组长:潘定国 副组长:曾秀清、卢向阳、邹祖芳 成员:秦飞来、黄常波、萧行敏(美术顾问) 3、现场服务、秩序组 (负责与政府安排的保安、秩序组沟通并与其协调配合,负责现场工作人员安排、表演人员、礼仪小姐安排、秩序维护、嘉宾席安排、摄影人员(记者)的安排,航拍人员对接) 组长:卢大庆 副组长:胡杏芬、卓勇、黄常波 成员:心情驿栈3人、杯莫亭3人、浏阳河大酒店5人。 4、嘉宾接待组 (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预定食宿接待单位衔接,负责品鉴大师、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

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 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 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 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 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 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 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 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 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从什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美食文化节策划方案

美食文化节策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衢州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不乏与外省市络绎不绝的商贸往来,再加之衢州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儒家文化积淀,在菜系方面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浙菜的风格,以其浓郁、香辣、入味的特色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美食文化 。近年来已经有部分特色菜肴如“三头一掌、不老神鸡”已经知名全国,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但衢州的名菜、特色菜并不局限于此,更有许多具有较长历史的老字号食肆以它传统、精湛的厨艺给我们留下了美味可口的佳肴,加之近年来许多外来菜系、食肆根据衢州人的口味与风格通过改良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发掘更多小隐于市的衢州美食与其他菜系,让消费者0距离接触并享受美食文化,特举办本次线上与线下为一体的衢州美食文化节。 二、活动主题 “0距离,享受美食文化;用鼠标,尝尽衢州美食。” 三、活动目的 本次美食节活动以“0距离,享受美食文化;用鼠标,尝尽衢州美食”为主题,通过线上和线下合作的方式展开一次实

体美食节活动,后期以网络团购对本次活动进行延续。 实体活动形式:本次美食节活动与以往的美食节活动相比在规模与档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改变以往传统的外邀烧烤的低俗方式,本次活动定位在衢州市中层以上消费阶层,参与美食节的餐饮商家必须在衢州市小有知名,让消费者0距离接触并享受地道的衢州美食及其他知名菜系,领略厨师风采。再通过网络平台对本次进行延续,目的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刻的获知餐饮商家的一系列优惠活动、购折扣、特色菜系推荐。同时也为商家建立长期固定的消费群体,给商家在互联网提供最大的收益,也为消费者和衢州的餐饮商家搭建互动、沟通、交流、展示、成交的平台。 网络活动形式:以鱼团网团购形式参与,在鱼团网页面建立团购展示页面,各商家依餐饮类型在不同页面进行菜品展示及优惠活动资讯。 四、机构组成 冠名单位: 主办单位:《衢商》杂志社 承办单位:鱼团网、《最衢州》编辑部 特邀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衢州市餐饮协会、衢州市移动公司、餐饮商家 合作媒体:衢州日报、衢州晚报、衢州广播电视报、衢

闽南传统文化(20200521104619)

《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 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化及方言等。 自统一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与闽南大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汉民迁入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 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成为“”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 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 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文化、西方文化等 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起源于。系指生活在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 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各区、市、县(原辖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 不断的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 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 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 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 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 独造性特征。语言大师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

什么是闽南文化

什么是闽南文化? 答: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民系(包括在地居民)在其生活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 闽南话 、闽南方言与口传文学 49、闽南话曾在广阔的宇宙中回荡,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答:美国在1977年发射“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时,曾携带录制有世界上六十种语言的镀金唱片,其中就包括闽南方言。作为一个地区的方言,却能从世界上成千上万种语言中脱颖而出送上太空,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可见闽南话早已超越方言区,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力。 闽南方言(也称闽南话),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另外也存在于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福建省宁德市的福鼎等地、三明市的大田县、尤溪县部份地区、江西的三清山一带。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上有无数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欧洲、澳洲等地谋生,因此闽南话在全世界得以广泛流行。尤其是在闽南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闽南话更是通用语言之一。据估计,全球有80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 闽南话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甚至有学者主张唐诗用闽南语音来读,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答:唐代,随着陈元光和王潮、王审知政权在闽南地区的统治,无数中原移民随之在闽南繁衍生息。当如此众多的中原移民涌入闽南,中古汉语也自然而然传遍闽南。而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不同民族政权逐鹿中原,造成了汉语语音系统的极大变化。幸运的是,由于闽南地处东南一隅,且为高山、海洋所环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中古汉语得以在战火连天的情况下完好保留并传承。如今,闽南话成为绝无仅有的隋唐中古时期汉语的“语言活化石”,或许应该感谢历史的恩赐吧! 闽南话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个声调,大体上同古汉语声调系统里的平、上、去、入相同。闽南方言不但留存了古音,而且还留存了许多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所没有或少有的古语词汇,如伊(他)、走(跑)、鼎(锅)等,也难怪常有外地人笑称闽南遍地都是诗人,说话总是文绉绉的了! 当然,闽南方言同时也留存了一些古百越族语言的痕迹,这主要是中原移民在与原居住于闽南的古百越族的融合中很自然地留下的。比如“荸荠”一词,闽南话读作“马荠”。这个“马”字的读音就源自古百越族的语音。除此以外,闽南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于闽南很早就同外来文化有密切交往,因此吸收了许多外来的词汇,并创造了许多与外来文化有关的新词汇。如雪文(肥皂)是从菲律宾土语中引入的,而巴刹(市场)、妈干(吃)等更多的词则是从印尼借来的外来语,到了近代还有从英语中引进的,如敖赛(出界)、菲索(裁判)等。在与外界的频繁交往,还使闽南话产生了许多新的独特的词汇,如番仔灰(水泥)、番仔火(火柴)等等。 51、闽南有句谚语叫“一枝草,一点露”,你知道这短短的几个字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深意吗?答:“一枝草,一点露”,是闽南人最常用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都会有他的一技之长,正如再渺小的一棵小草都能享受到露水的滋润,都有自己生长的空间和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贡献。瞧,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体现了咱们老祖宗乐观向上的精神,

方言与文化

方言的形成以甘肃方言的特点 我国众多的方言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这样说: 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于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逐渐减少了共同性的因素,形成了各地区各有特点的方言。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 第二,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至隋唐、唐宋至宋、宋末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大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因为客家先民南迁后,定居在闭塞的山地,一方面保存了他们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渗透,而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保守思想,也增强了他们对外来影响的抵抗;客家住地不但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区域,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礼俗,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立的系统。” 第三,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例如两广地区是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但自从周秦以来,大批汉族人由北南下,逐渐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状况,在数量上超过了土著民族的人口,加上汉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又比土著民族日益发达,历代统治者又实行了民族同化政策,结果使土著民族日益汉化。当然,在民族同化和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族语言的影响。因而,“粤方言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许多古汉语中本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构成它的方言特征。”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

2020美食文化节策划书方案

2020美食文化节策划书方案 当你毕业的时候如果回忆起你的学校的生活,肯定会感觉到无限精彩,只要你积极的参与,相信你一定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学校生活的。 学校最近组织了很多活动,有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为的就是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尽量的运动。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进各系间的友谊和联系,体现各系团队之间的竞争精神和集体凝聚力。也为了让同学能够吃到更好的食堂饭菜,我校特举办本次“校园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具体安排如下: 为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推动文明食堂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作贡献,特举办“xx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并于x月18日举行“校园美食文化节开幕式”,美食节期间另安排厨艺大赛、大胃王比赛等,望各系(院)、各部门精心组织、踊跃参与。 特此通知。 主办单位:校团委、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驴友&美食协会 协办单位:后勤集团总公司 我校驴友美食协会、后勤集团总公司、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将联合举办xx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现将美食文化节的具体事宜策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好景好情好工商、美色美味美食节 二、活动宗旨(目的) 为了进一步宣传校园的健康饮食文化,改善学生的饮食环境,让广大师生品尝到美味可口、品种繁多的菜肴,增加后勤公司与师生的交流,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推动文明食堂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提高校食堂在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健康营养膳食理念,刺激校园消费,促使校食堂不断改善、创新,以便更好服务于学生,塑造xx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良好的校园美食文化。

(完整word版)浅谈闽南文化中的闽南民间歌谣

浅谈闽南文化中的闽南民间歌谣 蔡家谱 闽南歌谣与闽南文化的构成关系极其密切,是闽南文化的折射和体现。闽南文化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关系相当大,闽南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闽南文化独有的丰富内容。 中原文化因北方汉人的大量的迁入而传入闽,所以福建闽南歌谣中的许多表现与中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闽南民歌当中的传说故事歌——史诗类:德化的《舜哥歌》从盘古开天地唱起,讲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唱的:姚舜行孝传天下,堪称国内第一人;尧帝当面就禅让帝位自称臣。姚舜听了心不宁,便对尧帝当面讲分明:帝殿君王的福分,从小不敢相争登。尧帝再三表真诚,行孝爱民人人敬;。。。。。。安溪的茶歌调《孟姜女送寒衣》对孟姜女从成婚到为丈夫寒衣再到与秦王对骂进行描写,以致“秦王被骂跳入海,东海传来水牛声。”许多传说故事歌中的人物和情节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中原。 福建的宗教十分兴盛,特别是佛教和道教长期影响着福建人民的生活。如惠安的《正月正》歌中有一段唱佛教的盂兰盆节的热闹:“盂兰大会号无遮,到处募缘笑语哗。演唱《木连》三日夜,纷纷看剧乱如麻。”各类巫师在举办各种法事时常唱出独特的经咒诀术歌谣,如永春的《乌髻观音咒》、《黄公祖师咒》、德化的《关帝咒》等

闽南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元性,闽南歌谣的特点与闽南文化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这里说的多元性指的是闽南缺乏一种征服力很强的强势文化,谁也征服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由此形成的文化割据的状态。在闽南文化当中有:厦门文化(作为经济特区和历史上五口通商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交流,这是主要针对岛内而言的,针对岛外,海沧、杏林、集美、同安,又因距离差距大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方言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靠近内陆又没有对外开放所决定的。)、泉州文化(沿海的石狮、晋江文化与山区的安溪、永春文化又不一样。)、漳州文化(从石码、东山、漳州市区等地又随着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的差异表现出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各文化区域人的性格差异、方言差异、民间信仰差异、民俗民风差异、民间艺术形式差异等方面,正是这些差异使闽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作文闽南文化载体之一的闽南民间歌谣,其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属闽南语,乡音各异。闽南语极其复杂,而其复杂性在于同是在闽南方言区内有厦门话、漳州话、泉州话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使闽南各地的民歌传播与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使各地的民歌更具乡土气息。一些民歌如不加注解,便很难了其原意。 如:闽南劳动歌《过山过岭挽茶叶》中有许多地方为闽南方言,如“挽茶娘仔真硬正”,“硬正”为闽南方言“硬朗结实”的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从特征上说,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从地域范围说,它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并且随着闽南人的足迹,沿着江河海岸延伸至广西平南玉林地区、浙江平阳地区、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内陆的江西上饶周边地区、江苏宜兴以及本省的闽北、闽东和闽中个别地方。从数量上说,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从历史角度说,闽南文化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来源 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是文化的基本要素。闽南文化是闽南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高度共识的意识和行为。研究闽南文化,首先就得探索闽南社会的形成。 闽南是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和厦门的总称。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土著叫闽人。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著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汉武帝平闽(前110年)之后,闽地空虚,给汉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从西汉设冶县(前85年),到东汉末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汉人入闽并融合闽越遗民的关键时期。据朱维幹《福建史稿》,这个时期福建的经济、社会已具备一定规模。永安三年(260年)东吴即建东安县于现在的泉州西门外的丰州,属建安郡。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又置绥安县于漳浦。晋太康三年(283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又从晋安县中分出同安县。此后,汉人超大规模入闽大约还有五次,包括史书未曾记载只在民间流传家谱出现的东晋初的“八姓”入闽,史书记载的梁朝侯景之乱的大批难民入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闽,唐末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率兵平闽,南宋末期两个短命皇帝赵罡(端宗)、赵昺(帝昺)在福建就位引来北方保驾抗元的众多忠义之士入闽。 有人曾经提出汉人入闽不早于东晋之初,其实不然。因为移民社会往往人语相随、语比血浓。从语言现象分析,今天的闽南方言继承了上古汉语的主要特征,被学术界公认为“活化石”。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胡汉交杂,人口结构明显变化,当时汉语出现的许多新特征,却没在闽南语中体现。而且,永嘉之乱前闽南地区就有了汉人的墓冢和寺庙道观 。可见入闽汉人早于东晋。到了宋元时 期,借助于当时城市的开放,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逐步走向鼎盛,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性大港。这个时期闽南人开始大量向外扩展,最终形成了今天闽南人的分布格局。 通过上述简单的追溯,我们基本可以厘清闽南文化的渊源。闽南民系族群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批次大规模入闽,并与当地闽越遗民逐渐融合而成的。从中原带来的黄土文化,与闽越人“善舟船”的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闽南文化的基础。宋元时期,频繁的对外交流,使闽南文化又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和南洋文化。近代以来,闽南文化继续接纳西方异质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