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第一节止血

【概述】

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中等口径血管损伤出血,

可导致或加重休克。据统计,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静脉、腹主

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min死亡。因此,当人体受到外伤时,首要的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和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防止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甚至死亡。

【适应症】

全身各处的非正常性出血。

【禁忌症】

出血量对生命影响不大,但若止血,对局部组织压迫较严重且影响功能的。

【操作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的首选止血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

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静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3、填塞止血法用于中等动脉出血。

4、止血带止血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

止血方法无效时。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

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

带松解1—3min之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又

大出血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加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以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7、若一种方法无效可考虑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第二节包扎

【概述】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免受再次污染。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位置。包扎时

施加压力,以起到止血作用,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扶托受伤的的肢体,

使其稳定,减少痛苦。

【适应症】

开放性的伤口,出血较多、骨关节损伤需要固定时。

【禁忌症】

较深或感染较重的伤口,若出血不是很多,可以将伤口暴露。

【操作方法】

1、各部位三角巾急救包包扎法三角巾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掌

握容易,包扎面积大。

1、头部包扎法、2面部包扎法、3眼部包扎法、4、胸背部包扎法、5、

肩部包扎法6、腹部包扎法、7、单侧臀部部包扎法、8、四肢包扎法、9、三角巾悬臂带

【注意事项】

1、暴露伤口,判断伤情,采取紧急措施。

2、处理伤口,应注意消毒,防止再次污染。

3、包扎材料应保持无菌,包扎伤口要全面覆盖包全。

4、的松紧度要适当,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敷料易松脱或移动

5、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的外侧或前面,避免在伤口处或坐卧受压的地方。

6、伤口时,动作要迅速、敏捷、谨慎,不要碰撞和污染伤口,以免引起疼痛、出血或污染。

第三节外伤固定术

急救固定材料分为四种

(1)木质夹板:最常用的固定材料

(2)塑料夹板

(3)颈托:专门用于固定颈椎,颈椎受伤后,怀疑颈椎骨

折或脱位时必须用颈托固定。

(4)充气夹板

【适应症】

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软组织挫裂伤,脊椎骨折,脊髓损伤

【禁忌症】

大出血休克,须先止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固定。

【注意事项】

1、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先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固定。

2、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

3、应力求稳定牢固,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小腿固定,固定材料长度超过踝关节和膝关节;大腿固定,长度应超过膝关节和

髋关节;前臂固定,长度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上臂固定,长度应超过肘关节

和肩关节。

4、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物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在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

第四节搬运伤员的技术

【概述】

危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如果

搬运方法不得当,可能事与愿违,前功尽弃,造成伤员的终身残疾,甚至危及

生命。

【适应症】

适用于特殊伤员的搬运

【禁忌症】

伤员伤情很重,生命体征很不稳定,搬运工具未准备好。

【操作方法】

徒手搬运

1、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

2、双人搬运法:一人搬托住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响伤病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拉车式。

3、三人搬运法: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由三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拖住双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

放到硬板担架上。

4、多人搬运法:对脊椎受伤的患者,向担架上移动时应由4—6人一起搬动,2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始终保持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维持颈

部不动。另2人托住脊背,2人托住下肢,协调的将伤者直放到担架上,并在颈、腘窝放一小枕头,头部俩测用软垫沙袋固定。

【注意事项】

1、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对尚未明确是否有脊柱损伤者,应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处理。有尿潴留者应做留置导尿。

2、妥善处理好伤员。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如怀疑颈椎受损者上好颈托;开放性气胸者要迅

速填塞和覆盖伤口;腹部肠管脱出不可送回腹腔内,先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

然后用干净的碗扣住肠管,在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3、员、担架等未准备托当时,切忌搬运。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4、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如

窒息、呼吸停止、抽搐时,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5、的现场,应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火灾现场,如浓烟中搬运伤员,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湿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

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到。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第一节止血 【概述】 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中等口径血管损伤出血, 可导致或加重休克。据统计,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静脉、腹主 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min死亡。因此,当人体受到外伤时,首要的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和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防止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甚至死亡。 【适应症】 全身各处的非正常性出血。 【禁忌症】 出血量对生命影响不大,但若止血,对局部组织压迫较严重且影响功能的。 【操作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的首选止血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 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静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3、填塞止血法用于中等动脉出血。 4、止血带止血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 止血方法无效时。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 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得急救知识 (一)止血 1、出血得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与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得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得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2、失血得表现?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得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得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得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得走向,在出血伤口得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得目得,然后再选择其她得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与四肢得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就是急救中最常用得止血方法之一。?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得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得血液循环为合

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与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与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得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得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得时间与放松止血带得时间。? (二)包扎常用得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得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得肢体与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与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得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此法就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得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得包扎。?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止血 编者的话: 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操作方法分为三步: 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 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 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分钟。常用方法包括: 上肢出血时,一手握住伤者前臂抬高,另一手放在上臂中部,用力按压肌肉块下缘,感觉到血管跳动后,拇指和四指捏紧;手指出血时,让伤者将手高举过胸,捏紧手指根部两侧;下肢出血时,立即给伤者脱去或剪开裤子,屈起伤者大腿使肌肉放松,在大腿根部中点稍下方找到血管搏动处,用力下压。此外,足部出血可按压足背动脉,小腿出血可按压膝盖后方血管搏动处。 包扎关节处缠人字形包扎的主要目的在于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常用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布块或衣物代替。无论使用什么材料进行包扎,必须注意松紧度。受伤肢体会不断肿胀,因此,每隔10分钟就应检查循环情况。血液循环不好时,局部皮肤会发白或发紫,并伴有局部刺痛或麻痹。 自制绷带时可将布料撕成长条,包扎上肢时,绷带宽度以5厘米为宜,包扎下肢最好为 7."5厘米。包扎伤口的常用方法是螺旋形包扎法和人字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最为简单,加压止血后,从放置敷料下方,自下而上、由内向外缠绕,每一圈应遮盖前一圈2/3,直至敷料被完全遮盖。此法适用于前臂、上臂、小腿等地方的伤口止血包扎。 人字形包扎法(见图一)更适用于肘部、膝部、足跟部等关节处伤口的止血包扎。加压止血后,将肘部、膝关节做90度弯曲,绷带放在肘部、膝关节中央,先绕一圈固定敷料,再由内向外做人字形缠绕,每一圈遮盖前一圈的2/3,缠完3个“人”字后,最后缠绕一圈做固定。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止血 编者的话: 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 都需要尽快处理。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 步骤 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本版邀请急 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 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 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 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 ”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 的大 面积出血。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 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 15% 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 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 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 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 渗出,呈鲜红色。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 法。此外,创伤后还存在 “内出血 ”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 均可使 用。操作方法分为三步: 1. "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 2.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 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 5—10 分钟; 3. "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 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 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 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 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 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 止血、包扎、固定、搬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培训资料 一、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 ?适用于各种伤口 ?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二、指压动脉止血法(较专业)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 二、指压动脉止血法 1.头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手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手固定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枝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二、指压动脉止血法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外伤大出血。用一手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手固定手臂。 ?(2)指压桡、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吻合肢,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二、指压动脉止血法 ?(5)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6)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大出血。用双手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二、指压动脉止血法 ?(7)指压胫前、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三、填塞止血法 适手于颈部和臀部等处较大而深的伤口。 ?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快纱布止不住血,可再加纱布,包扎固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大手挂、三角手挂、头部包扎、下肢骨折固定)(一)大手挂 适用范围:前臂外伤或前臂、手腕骨折,用于承托受伤肢体。 1、评估环境安全,表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 2、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着伤侧前臂,使手腕稍高于肘部; 3、准备敷料,三角巾; 4、将三角巾平展放于健侧胸前,底边与躯干平行,顶角与伤肢肘关节平行, 5、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从前臂与胸之间穿过,将上端拉到健侧颈部,再从颈后绕到伤侧颈前; 6、将三角巾的另一端底角拉起,覆盖前臂,在伤侧锁骨凹陷处与另一端打结,结下加垫。 7、保持前臂大手挂肘部角度80-85度; 8、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9、暴露患肢指端,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10、用宽带进行固定,结打在健侧腋前线,结下加垫。(骨折时) (二)三角手挂 适用范围:锁骨、手掌、手指骨折,肩关节损伤和上臂伤。用来承托及固定受伤手掌或手指于较高位置。 1、评估环境安全,表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

2、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起伤侧手臂,使伤侧手伸到对侧(健侧)肩部。 3、准备敷料,三角巾; 4、用打开的三角巾覆盖伤侧前臂,使顶角向肘部外侧,再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拉到健侧颈部; 5、将三角巾底部包绕伤侧前臂及肘部,将另一端底角从背后绕到健侧颈部; 6、三角巾两端在健侧锁骨凹陷处打结,结下加垫,再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7、伤侧腋下放置足够软垫,用宽带在肘部上方环绕胸部加以固定。 8、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三)头部帽式包扎法 1、评估环境安全,表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 2、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除去眼镜及头饰; 3、准备敷料,三角巾; 4、伤口覆盖敷料; 5、将三角巾展开,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横指宽,底边正中置于伤员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覆盖头部至脑后; 6、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后拉,压住顶角在枕后交叉,再经耳上绕回前额交叉打结,不能包压耳廓,将结尾折入带边内; 7、再将头后面的三角巾顶角拉紧,折入头后部两底角的交叉处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伤口止血 出血的种类: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 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 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的大出血应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地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绢等。不可应用质硬的绳索、金属丝、电线等止血。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二、伤口包扎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包扎的材料1.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 即为两条三角巾。2.医用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伤口止血 出血的种类: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 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 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的大出血应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地止血时,可用止血 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绢等。不可应用质硬的绳索、金属丝、电线等止血。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二、伤口包扎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包扎的材料1.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 即为两条三角巾。2.医用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 8、10厘米6种规格,3、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四肢绷带包扎法:包扎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三、骨折的固定,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骨折的分类: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