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孔的钻床夹具

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孔的钻床夹具

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孔的钻床夹具
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孔的钻床夹具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

钻铰φ10H7孔的钻床夹具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12-2

学号: 1230120222

姓名:肖飞

指导教师:张学伟

机械工程系

2015年 11 月 20

目录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 3 -零件图:如图所示 .................................... - 3 -设计内容............................................ - 4 -序言............................................... - 4 -一零件的分析 .................................... - 4 -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毛坯的选择 .................................... - 5 -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5 -

1.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1.2加工方法的选择 (6)

1.3制定工艺路线 (8)

2.确定机床设备、工件夹具和量具 (9)

3.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工序 (13)

三.专用夹具的设计................................- - 24 -- 四.课程设计总结 ................................. - 25 -参考文献 ...................................... - 28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刀杆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Φ10H7孔的钻床夹具

零件图:如图所示

该刀杆属于轴类零件,结构较简单,但精度要求较高。从零件图的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表面大都由一系列的规则的直线组成,因此选择通用的加工方法即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

1.以ф22h6轴为中心的加工表面,包括尺寸为M20x1.5的螺纹面,尺寸为3x1.5的退刀槽,尺寸为ф22h6的轴颈,表面粗糙度为0.8, 尺寸为2x0.5的退刀槽,尺寸为ф25js6的轴头,表面粗糙度为0.8,尺寸为1x0.5的退刀槽,尺寸为ф35的轴肩,表面粗糙度为0.8。

2.以轴肩面为基面,以ф22h6轴为中心,加工剩余轴下部分各表面,底面表面粗糙度为

3.2,该部分高50mm,厚26mm,长38mm,弧面R=15,圆角R=3。

3. 以轴肩面为基面,加工孔:ф12mm,与轴肩面垂直距离为30mm的孔,ф8mm,与侧面垂直距离为8mm,表面粗糙度为1.6的孔,ф10H7,深度22mm的钻孔,ф8m,与轴肩面垂直距离为40mm的螺纹孔,底面ф10H9的孔,各孔位置具体如零件图所示。

其它未注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6.3,粗加工可满足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先加工轴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剩余轴下部分,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设计内容

1.设计说明书1份(A4纸打印)

2.零件图1张(A3)

3.工艺过程卡一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若干

5.实训报告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机电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机械制造是我们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毕业前对机械制造技术的一次系统复习,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实训,是我们四年的大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让我们为以后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经验。

由于初学能力有限,很多地方做的有误的地方,恳请老师给与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6132车床或CA6140车床的刀杆,它装在普通车床主轴上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弹簧夹头弹性原理来夹持一些直径较小、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四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 以φ25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023.00 的孔,以及其右端面。

2) 以φ55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3) 斜面的加工

4) 拨槽的加工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2.毛坯的选择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车床在加工中的变速虽然不像其它机器那么频繁。但是,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要承受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且它的外型复杂,不易加工。因此,应该选用铸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精度,由于零件的年生产量为5000件已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金属型铸造,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保证精度。

二.工艺规程设计

1.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选择定位粗基准是要能加工出精基准,同时要明确哪一方面的要求是主要的。粗基准的选择应以下面的几点为原则:a 应选能加工出精基准的毛坯表面作粗基准。b 当必须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和尺寸时,应选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c 要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时,则应选择该表面为定位粗基准。d 当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时,应选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基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出发,进而保证拨叉A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从拨叉A零件图分析可知,选择平面作为拨叉A加工粗基准。

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例如: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

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例如: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此外,还应选择工件上精度高。尺寸较大的表面为精基准,以保证定位稳固可靠。并考虑工件装夹和加工方便、夹具设计简单等。

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出发,进而保证拨叉A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从拨叉A零件图分析可知,该零件的底平面与小头孔,适于作精基准使用。但用一个平面和一个孔定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是不够的,它只限制了五个自由度,如果采用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法,则可以满足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的要求。

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时,重点考虑的是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使装夹更为方便。

1.2 加工方法的选择

该零件需要加工的部分主要为:

两端面,使用45°角车刀车削。下端面Ra=3.2,公差未给出,按《简明公

差标准应用手册》]4[关于经济加工精度部分取为IT8,查表知需先粗车,再半精车。

1.加工M20x1.5的外螺纹,使用螺纹车刀车削。公差IT8,Ra=3.2,需粗车,半精车。

2.加工宽3mm深1.5mm的退刀槽,使用切断刀车削。公差IT10,Ra=6.3,需粗车。

3.加工ф22的轴颈,使用外圆车刀车削。公差取IT6,Ra=0.8,需粗车,半精车,精车。

4.加工宽2mm深1.5mm的退刀槽,使用切断刀车削。公差IT10,Ra=6.3,需粗车及半精车。

5.加工ф25的轴头,使用外圆车刀车削。公差取IT6,Ra=0.8,需粗车,半精车,精车,磨削。

6.加工宽1mm深1.5mm的退刀槽,使用切断刀车削。公差IT10,Ra=6.3,需粗车。

7.加工ф35的轴肩,使用外圆车刀车削。公差取IT6,Ra=0.8,需粗车,半精车,精车,磨削。

8.加工弧面,使用特形面铣刀洗削。公差IT10,Ra=6.3,需粗铣,半精铣。

9.加工前侧面(即弧面的两侧面之一),使用铣刀铣削。公差取IT10,Ra=6.3 ,需粗铣,半精铣。

10.加工后侧面(即弧面的两侧面之一),使用铣刀铣削。公差取IT10,Ra=6.3,需粗铣,半精铣。

11.加工正面(即弧面对面),使用铣刀铣削。公差取IT10,Ra=6.3,需粗铣,半精铣。

12.加工宽为2mm,深度大于8mm的间槽,使用铣刀铣削。公差IT10,Ra=6.3,需粗铣,半精铣。

13.加工两侧面φ12的通孔,使用钻床钻孔。公差取IT10,Ra=6.3,需钻孔,扩孔。

14.加工两侧面φ4H7的通孔,使用钻床钻孔。公差取IT8,Ra=1.6,需钻孔,铰孔,精铰孔。

15.加工底端面φ10H9的孔, 深度为50,使用钻床钻孔。公差取IT10,Ra=6.3,需钻孔,扩孔。

16.加工正面φ10H7,深度为20mm的孔,使用钻床钻孔。公差取IT8,Ra=6.3,需钻孔,铰孔,精铰孔。

16.加工弧面M8的螺纹孔,使用钻床钻孔。公差取IT8,Ra=1.6,需钻孔,铰孔,精铰孔。

1.3 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应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工艺路线方案如下:

工序1:正火热处理

工序2:以长方形端面(棒料毛坯的一端)及其外圆面定位,粗车螺纹端面、轴颈φ22h6、轴头φ25js6、轴肩φ35及其端面(另一端),粗车3x1.5mm、

2x0.5mm以及1x0.5mm退刀槽,以粗车后的螺纹端面及其外圆定位,粗

车长方形端面,倒角;

工序3:以粗车后的长方形端面及其外圆面定位,半精车、精车螺纹端面、轴颈φ22h6、轴头φ25js6、轴肩φ35及其端面(另一端),倒角;

工序4:粗车,半精车,精车螺纹M20x1.5;

工序5: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其外圆定位,粗铣、半精铣前后侧面、正面、长方形端面,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其外圆定位,粗铣弧面;

工序6: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工件中心定位,钻两侧面φ12的通孔、两侧面φ4H7的通孔、底端面φ10H9的孔、φ10H7,正面深度为20mm的孔、弧面

M8的螺纹孔;

工序7: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工件中心定位,铰、精铰两侧面φ4H7的通孔、φ10H7,正面深度为20mm的孔、弧面M8的螺纹孔;

工序8: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工件中心定位,扩两侧面φ12的通孔、底端面φ10H9的孔。

工序9:以精车后的轴肩端面及其外圆定位,粗铣、半精铣宽为2mm,深度大于8mm的间槽

工艺10:钳工去毛刺

工艺11:检测入库

2. 确定机床设备、工件夹具和量具

(1)确定机床设备

工序2、3、4是粗车、半精车和精车,车螺纹,零件外轮廓尺寸不大,又是回转体,选用C620-1型卧式车床。

工序5、9是铣平面和间槽,选用XA5302型卧式铣床。

其余加工工序是钻孔,所以选用Z525型立式钻床。

(2)工件夹具

车削工序中该工件要以一端面和一外圆表面定位,设计采用专用的弹簧卡头式夹具。

(3)量具的选择

测量外圆时采用分度值0.01,测量范围50-100mm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采用最小单位为1mm的直尺。检测螺纹时使用螺纹量规。

3.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单位:mm)

1.两端面,查《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