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会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4、认识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教师展示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回答,并

提出对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______亿人。

2、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_____

__表示。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___洲、

______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______洲、 ______洲和、____洲。

4、我们通常用______来表示人

口分布的疏密。

5、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______和______ 、欧洲、南北美洲的

______等______平原区。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预

习内容,并提出自己没理

解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复习导入教师播放新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视频

中提到世界第70亿人口

诞生时会发生的一些问

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出视频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位同学说人口增长过快,那么,现在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看图思考,人口

增长有什么特点

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20世

纪以后增速加快

曲线平缓增长慢曲

线

学生思考后回答,1800年

以前增长较慢,1800年以

后人口增长较快。

培养学生,学会分

析人口曲线图

过渡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思考,引

出下一个知识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

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

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50 ~ 60

1830~1930

时间(年)

人口/亿时间间隔(年)

10 ~ 20100

20 ~ 30

30 ~ 40

40 ~ 50

60 ~ 70

1930~1960

1960~1974

1974~1987

1987~1999

1999~2011

想一想: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得出答案:30、14、13、

12、12

学生回答后并思考后得

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可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

表示。

运用图表加深学生

对人口增长的理

解。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对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理解,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部

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各部分

表示的内容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就是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

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

生的婴儿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运用图的形式,加

深学生对人口自然

增长率的理解。

练一练1、某一地区人口总数为1000人,一年

内出生成活的人数是25人,死亡人数

是10人,这个地区在一年中的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个是多

少?

2、计算下列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

率‰

死亡

率‰

人口自然增

长率‰

德国8.3 10.3

印度22.8 7.4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得出

答案:

出生率25‰

死亡率10 ‰

人口自然增长率15 ‰

德国:-2

印度:15.4

通过练习,加深学

生对出生率、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理解。

1

23

11

13

10

11

7.3210.33

41.66

0.35

3.51

5.88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亿人)

(2)人口增长的差异

从刚才图片中出去几个地方,请学生思考,你最愿意把家选在哪里?

结合景观图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想一想,你愿意把“家”选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教师出示题目,引出本节课第二个问题。

枣庄市的面积为148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593000人,问每平方千米土地上有多少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总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用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分布稠密;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约1072人

二、人口的分布

合作探究

一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小组讨论,地图

中哪些地方人口稠密,哪些地方人口稀

少?

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的能力

讲授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稠密区

A.

B.

C.

D.

A

B

D

C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南北美洲东部

中低

纬度

地区

沿海

平原

地区

二、人口的分布

D

4

3

33

2

3、稀疏区

1.

2.

3.

4.

沙漠地区

高原山地

高纬度地区

雨林地区

1

学生听老师讲解,并补充

自己的不足。

合作探究二教师展示题目,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亲爱的同学们,你认为人口多了好还是

人口少了好呢,它们能带来哪些问题

呢?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分组讨论说说你的答案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

要灵活运用地理知

识。

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住房拥挤

交通堵塞

城市垃圾

增多

破坏森林

就业困难

饥饿贫穷

人口

过少

带来

的问

劳动力

短缺

人口老

龄化

国防兵

源不足

社会负

担大

三、人口问题

1、人口发展要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

适应,与环境、资

源相协调

2、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

质,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世界的人口

人口人口分布

(四密、四疏)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1.2011年世界人口数达到()

A. 50亿

B. 60亿

C. 70亿

D. 80亿

2.下列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缓慢的是()

A. 巴西

B. 中国

C. 印度

D. 德国学生思考后回答

1、c

2、D

测试评价3.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_

___

和、、

的东部。

(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

原因是:

A ,

B ,

C ,

D 。

学生回答问题难度提高,使

学生能对知识能够

能活运用。

【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一是要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二是理解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讨论,分析资料,图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教学活动前,我能充分利用课文原有的“人口增长曲线”图,“计算国家某年的人口出生率”表格,还适当增加一些图片,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然后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快乐地进入并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最终能保持整节课的良好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内容

教学中“世界的人口增长”应突出微观,用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形象理解人口增长的过程和趋势;用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不同;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能为后一部分分析不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作好铺垫。“人口问题”则应该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和通过观察一些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反映出来的问题的图片从而达到一种宏观上的认识,然后才能发散思维地对比思考,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这一总领整节课教学的总结。

3、反思课堂活动

义务教育最新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最主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认真和热情的回答问题,从而在快乐中获取知识,磨练能力,备课中我能认真思考如何使学生在一节课中保持获取知识和关注自然和社会的强烈欲望来设计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我能始终保持老师的客体作用,让学生逐步对一个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能按这一思路进行教学,但在具体的过程中出现较多不足,首先是反复多举例子,加深理解人口负增长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然后是在学生讨论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要列举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以免学生的讨论过于不着边际,还有就是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加于对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肯定和鼓励。4、反思教学板书

本节课,我基本是采用结构式板书,条理清楚,方便学生自己理解本节知识。但是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我发现还有许多要改进问题,一是板书不够完美,二是板书内容太多,不够精练。这些都是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要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力求达到精练和完美的统一。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临海: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2)内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3)隔海相望6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14个陆上邻国(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体现: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濒临太平洋,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众多的路上邻国,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二、疆域辽阔(p5中国的疆域与邻国图)

1.我国领 土的四至点:最 北是漠河以北 黑龙江主航道 中心线(53° N);最南是曾母 暗沙(4°N)(南 北纬度相差49 度,距离相离 5500千米,因 而生生了季节 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最西是帕米尔高原(73°E)(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 2.陆地大国: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地国界线长达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3.海洋大国: (1)海洋: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2)岛屿:海上分布着舟山群岛、台湾岛及其周围的钓鱼岛和赤尾屿等附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xx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复习思维导图及练习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思维导图

达标测试: 一、疆域 (1)陆地面积约,仅次 于、,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多 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以北的 (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 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 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 D ;内海:、E 我国最大的岛屿:(填在图 上) (4)中国的陆上邻国:个:F ,G H I J K 、 、,N O P Q R S 。 (5)隔海相望的国家个:T M L W Y Z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 (2)我国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 行政区。(结合p8图1—1—5中国的行政区 划图掌握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轮廓形状: 结合p9表1—1—1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简表明 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 G H A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 d、跨纬度最大的省:M 三、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占世界总人口的。(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 (3)人口基本国策:。(人口政策的基本内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课后学习材料(含内容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读图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读图,“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数码代表的省区是: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⑤ __________ ⑥_________ (2)下列数码所代表的邻国是:⑦__________⑧ __________ ⑨__________ 。(3)我国的临海⑩是__________。 (4)我国的最南端是__________;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内容要求: 世界主要国家陆地与海岸线位次比较表 国家 陆地海岸线 面积(km2)位次长度(km)位次 俄罗斯1710 1 约40000 1 加拿大997 2 约20000 4 中国960 3 约18000 5

美国937 4 22680 2 巴西851 5 约7400 6 澳大利亚768 6 20125 3 印度297 7 6083 7 (1)在我国14个陆上邻国中,领土与我国接壤里程较长的两个国家是蒙古和;既是我国陆上邻国,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和。 (2)“世界主要国家陆地和海岸线居世界位次”表明,我国既是世界上的大国,有利于拓展陆上“丝绸之路”发展陆路国际贸易,也是大国,有利于充分发挥运输运载量大、运费低的优势,发展远洋国际贸易。 (3)按照低、中、高纬度地带划分(<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为高纬),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纬度地带,四季分明;少部分地区处在低纬度地带,充足。 3.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疆域辽阔,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位于洲的东部,洋的西岸,图中数码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数码⑦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2)图中数码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数码②省区的简称 为,该省区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物产丰饶,素有“”之称。 (3)中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山脉A﹣阴山山脉﹣贺兰山﹣巴彦克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 (“夏季风”或“冬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季。 4.读“我国南部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沙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地级行政区,隶属海南省,该省简称是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全部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图中的邻国甲是______________(国家)三沙市位于我国的南海,濒临该海的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和。 二、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5.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C.我国领土最东端在辽宁省东部

3.1 海陆的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海陆的分布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位居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重点 (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投入率达95% 难点 (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 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1.1 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四至点: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N)。 3、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众多的邻国: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4、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 §1.2 众多的人口 1、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3、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 料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 区划 第1 课中国的疆 域 1、位置和范围: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五带位置 特点 东 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 在 海陆兼备 北 半球 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 帕米尔上摆摆尾。 ) 最北端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线上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 相交 处 最南端 曾母暗沙 岛 最西端 新疆帕米尔高原 3、疆域: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3 位。 4、海域:管 辖的海洋面积 300万平方千米,领海宽 度是 12海里,我国的内海有 渤海 和 琼州海峡。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 渤海、 黄海 、 东海、 南海。我国最大岛屿是 台 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5、邻国:我国陆上疆界线长达 22000多 千米,有陆上邻国 14个,与我国有不连续国界的国家有 印 度和俄罗斯 ;大陆海岸线长 18000多 千米,隔海相望的邻国 6个。(陆上邻国十四环,俄国 蒙古和 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 马文菲日韩。 ) 第2课行政区 划 1、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 为 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个省, 5个自治区(藏、内蒙古、新、 宁、 桂), 4个直辖市(渝、沪、京、 津),2 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3、特殊的行政区划:①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是 新疆;②面积最小的省级单位 是 澳门;③跨经度最广 的省级单位是 内蒙古 ;④跨纬度最广的省级单位是 海南 ;⑤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是 海南;⑥临渤 海又临黄海的省级单位有 辽宁 和山东;⑦既有陆疆又有海疆的省级单位是 辽宁和 广西;⑧北回 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依次是 (简称) 云、桂、粤、台。 湖北 安徽 江苏 重庆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第3 课众多的人 口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 数的 1/5 以上。 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给我国的 环境和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 力。 3、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具体要求:晚婚、 晚 育、 少生、优生。 4、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 腾 冲 为界。 5、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 苏 。 第4课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

【课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4.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通过活动了解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5.知道人口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6.通过读图或辩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模式】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 【教学方法】目标导学、精当点拨、当堂达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初一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其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 第1课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部深入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与14个国家陆上接壤。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按照《联合国公约法》,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第2课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第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二级: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第三级:乡、民族乡、镇。 2、省级行政区单位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四个直辖市: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 上海市沪上海 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23个省中有两个简称的: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完整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地理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临海: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2)内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3)隔海相望6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14个陆上邻国(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体现: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濒临太平洋,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众多的路上邻国,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二、疆域辽阔(p5中国的疆域与邻国图) 1.我国领土 的四至点:最北 是漠河以北黑龙 江主航道中心线 (53°N);最 南是曾母暗沙 (4°N)(南北 纬度相差49 度,距离相离 5500千米,因 而生生了季节差 异);最东是黑 龙江与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交 汇处(135° E);最西是帕 米尔高原(73° E)(东西经度 相差60度,距 离相距5000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在学习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基础上,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其中。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难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①“世界人口增长图表”,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图”,③“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 4.各xx的人口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状况,请同学思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同学多方面思考)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回答,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3.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 〔提问〕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11.7亿,世界人口约55亿。)〔展示投影片〕世界人口的增长。 〔提问〕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1830年的10亿人口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么?(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2年。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板书)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板书)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 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 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2 中东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中东》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东》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基本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的线性结构的模式,而变为模块结构。七年级下地理册主要有四个章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七章教材是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东教材突出了三点内容:①三洲五海之地;②世界“油库”;③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我选取了前两部分“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油库”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为两个方面: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东地区是联系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通道如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该处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洲五海”战略要地和石油输出路线;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系统的分析中东位置的重要性则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可能的困难:学生分

3.1 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数量: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1990年7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 2.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①1800年以前,相当缓慢;②1800年以后,迅速增长;③目前,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4.世界人口增长较快原因: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 5.人口爆炸含义: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问题严重。 6.注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概念、公式、计算题及一些看图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零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负增长:自然增长率<0 注意: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就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少。 ※熟记:世界之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人口总数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大洋洲; 7.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2.人口密度定义: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注意:①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还与面积有关) 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高。 ③平原地区不一定人口密度大。如: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3.人口分布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存在地区引发问题解决措施及目的 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 给资源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 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部分 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实行计划生 育,控制人 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 长与环 境、资源 相协调, 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 适应 增长过慢或出现零增长、负增长部分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德国、瑞 典、澳大利亚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 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 鼓励生育 2.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原因:就业机会多、较好的生活条件、教育和医疗条件。 产生问题:住房紧张、教育、医疗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交通拥堵等问题。 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 分布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撒哈拉沙漠、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 盆地和临海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 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分布原因①地形和土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 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经济:工农业发展早, 经济发达;④海陆位置:近海地带; ⑤纬度位置:中低纬度;⑥交通: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寒冷、高寒、 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2)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世界的人口》练习题(含答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世界的人口》练习题(含答案湘教版) 仁爱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大大加快 D.2050年以后人口有可能达到90亿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于年份与世纪之间的转换,注意题目问的是错误的;横轴表示时间进程,纵轴表示人口数量,从图中看出从1750年到1900年人口增长很缓慢,所以A 项正确,1900年(20世纪)后增长速度加快,C项正确,到了2050年人口达到接近90 亿,所以D项正确,答案选择B. 点评:图表题,学生注意各个时间段的界点,通过不同时间段内的人口增长情况对选项进行排除。 2.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已达到了() A.40多亿 B.60多亿 C.70多亿 D.80多亿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球人口数量的了解,课本中有说到,也是常识问题,答案选择B.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学生熟悉课本中的知识即可。 3.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是 ( ) A、人口密度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自然增长率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球人口增长速度的表示方式的理解,能够区分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生长率四者的定义,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答案选择D. 点评:客观题,该题难度不大,常识类问题。 4.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 ( ) A.出生率 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C. 死亡率 D.死亡率减去出生率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全球人口增长速度的表示方式的理解,能够了解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生长率三者的联系,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它代表人口增长的快慢,答案选择B. 点评:客观题,该题难度不大,但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考试中经常出现。 5.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 B.人口密度的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C.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D.甲乙两个城市,人口都是500万,那么它们的人口密度一定相同答案:D 解析:分析:了解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上所占据的人口数量,A、B、C三项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