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宪法复习材料

自考宪法复习材料

自考宪法复习材料
自考宪法复习材料

宪法

【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特征,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制定宪法的渊源、形式与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与宪政

宪法的基本规范: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国际机构,政党制度

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时期:古希腊、古罗马——封建社会末期

2、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形成——19世纪末

3、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

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创立时期:1911年——1930年

3、发展时期:1930年——1949年

4、新中国宪法学时期

宪法关系:

1、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

2、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利是宪法关系的基本精神

3、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是权利制约权利的重要补充

4、权利限制权力:宪法关系的另一项内容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概念: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是指国家组织法

立宪意义上的宪法:立宪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制定法律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又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指一个国家存在通过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

的法。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具有一般法律效力

的法律,即宪法性法律。

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不仅指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特征: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指定和修改程序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提议。

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1)宪法的普通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

(2)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宪法与条约的2个关系:宪法优位说、条约优位说

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对于已经缔结的国际条约是愿意诚实履行的。

宪法的本质:是一国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表现。

表现三个方面: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除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外,政治力量对比关系还包含与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有直接联系的同一阶级内的各个阶层、各个派别、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及与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既有若干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宪法的制定权: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程序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制宪权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权力的最高决定权)

制宪权主体:理论上只有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才能成为制宪主体。(是人民)

制宪机关:为了宪法的制定而专门成立的机关是宪法制定机关,又称制宪机关

【真正行使制宪权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制宪权的理论来看,1954年宪法的制定是中国成立后制宪权唯一的一次行使。】

制宪程序:

1、组织制宪机关,设立宪法起草机构

2、提出或公布宪法草案

3、讨论、审议并完善宪法草案

4、通过或批准宪法草案

5、公布宪法(通过和公布宪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

【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宪法起源国是英国;法国1791年通过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宪法典。】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

普遍遵循而实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政治权力运行习惯或传统。

【违反宪法惯例不构成违宪,也就不可能引起违宪审查】

宪法惯例发挥3个重要作用:

1、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条文成为具文,实际不具有法律效力

2、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规定更易实施

3、宪法惯例可以弥补宪法规定的不足,绝大多数宪法惯例都能够起到这一作用

宪法判例只存在于普通系国家,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权;

2、先例约束原则

宪法的渊源的只要有: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和国际条约、宪法行法律

宪法结构:1、序言2、宪法正文3、附则

《宪法》序言主要以下六点内容:

1、简述国家的斗争历史

2、记载了20世纪以来在中国发生的四件大事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

3、规定国家今后的根本任务

4、肯定四项基本原则

5、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

(搞好国内的大团结,完成祖国的统一,团结各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6、确认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正文:1、总纲 2、公民权利和义务 3、国家机构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修改最基本和最主要原因:是为了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

宪法修改的限制:

1、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三个内容不得成为宪法修改对象:

(1)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2)国家的领土范围(3)共和政体

2、宪法修改时间的限制【为了保障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宪法修改方式:1、全面修改2、部分修改3、无形修改

宪法修改程序:1、提议2、先决投票3、公告4、议决5、公布

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宪法的公布机关,实践中,一般由全国人大主席团以全国人大公布的方式公布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由于宪法规范的抽象性,在对宪法规范含义不确定的情形下,对宪法规范内容进行理解或说明的活动。

宪法解释机关:1、立法机关解释2、司法机关解释3、特设机关解释4、公民团体解释

宪法解释原则:1、解释宪法应以符合制宪目的为原则

2、解释先锋应以依法解释为原则

3、解释宪法应以宪法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原则

4、解释宪法应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为原则

宪法解释程序:1、宪法解释的提出 2、宪法解释的审查 3、宪法解释的决议 4、宪法解释的公布【宪法的公布一般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公报的形式予以公布】

宪法规范:是近代民主国家为了调整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关系制定或认可的行为为准则,主要调整国家权力之间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宪法规范特点:1、根本性2、最高性3、原则性

4、相对稳定性(由于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也在形式上决定了宪法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5、政治性(宪法规范既要适应其政治性的利益需要,也要通过规范性来约束政治权力)

6、制裁性(公民违反宪法将受到其他法律的制裁)

宪法关系:是根据宪法规范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二形成的宪法上的社会关系,其以公民权利、国家权力与义务为主要内容。

宪法关系特点:

1、在宪法关系中,国家或者国家机关是宪法关系的主体之一

2、宪法关系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社会领域

3、宪法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具有基本性

4、宪法关系具有政治性

宪法关系种类:

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权力的横向权力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军事机关;纵向权力主要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是宪法关系的核心范畴)

3、国家与社会团体(与国家或国家权力同样可以在宪法上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是社会团体)

宪法关系的构成:

1、宪法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国家,其他主体

2、宪法关系内容:包括,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力与义务

3、宪法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宪法关系的客体是宪法行为,包括公民的宪法权利行为和国家的宪法权力行为两种类型,即公民和国家等宪法主体依法行使宪法规范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力的行为】

宪政概念:宪政是运用立宪主义原理,通过宪法来限制公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体制

【宪政三要素:民主,法治,人权】

宪政特征:1、具有权利制约、保障人权的宪法理念

2、具有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

3、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实践动力】

宪法与宪政的区别:(实行宪法不一定实行宪政,得看有没三要素:民主,法治,人权)

1、宪法是静态的,宪政是动态的

2、宪法是一种理想的宣示,宪政是宪法实施的结果,是一种制度

3、有了宪法不一定就实现了法治,而有了宪政则必定实现了法治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包括思想,经济,文化和法律自身的发展等因素。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1、近代宪法产生的观念动因

2、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经济动因

3、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动因

4、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法律动因(资本主义时期才有宪法)

英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资本主义宪法最早产生于英国,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

英国《宪法》的特点:

1、它不是成文法

2、英国《宪法》为柔性宪法

3、英国《宪法》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和象征,君主不实际掌握权利,议会和内阁实际行使国家权力,采取责任内阁制

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美国《宪法》是世界宪法发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于1789年生效

美国《宪法》特点:1、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是其思想基础

2、建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

3、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形式

法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宪法》特点:1、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共和政体原则

2、随着革命进程经历了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一般宪法原则、到制定君主立宪

制宪法、最后颁布民主共和制宪法的过程

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权、法治、民主思想鼓舞了法国革命,甚至被直接

写入宪法文本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它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产物

清朝末年的立宪活动

清朝末年,由于各种矛盾空前尖锐,清王朝迫于压力不再固步自封,决定下诏变法。于1906年进行为期12年的预备立案,1908年颁布《清定宪法大纲》,作为今后的制宪纲领。1911年11月3日颁布《重大信条》,中国的宪政运动自上而下拉开了序幕。

中国资产阶级的立宪活动

为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参议院和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制定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及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现行的1982年宪法。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982年宪法继承了发张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

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将反革命运动修改完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任期3年改为5年,增加国歌的规定

第三章国家性质

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构成的社会共同共同体

国家性质:又叫国家本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包括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现行《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三个要素: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方式并存;

3、在文化建设方面实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1、二者所表示的同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即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2、二者反映了同一种新型国家内部的阶级关系,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二者负担着相同的历史使命,即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进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1、对人们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2、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

3、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4、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5、爱国统一战线:(1)社会主义劳动者(2)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

(3)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4)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四项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我国《宪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1、中国人民协商会议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机构,但按其性质而言,

它不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不是国家机关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和法律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一

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

是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务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关系。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道德基础。

第四章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宪法上的经济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财产权、分配制度这三种所构成的一个逻辑上自足的整体来展开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以及社会中的现实情况,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宪法第7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我国目前国有经济的范围主要包括: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漠、滩涂等法律规定属集体所有以外的自然资源。

城市的土地以及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我国《宪法》第12条第1款规定:社会主义共产财产不可侵犯。对于这一条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不可侵犯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社会主义国家规定公共财产的神圣性:

来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它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神圣性,消灭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带来的人剥削人的现象而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1、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2、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国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在分配方式上就不是单一的,在我国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

1、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由此出现凭债权取得的利息

2、随股份经济的产生,股份分红相应出现

3、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

4、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等

第五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标志

政体分为三种: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整体注重体制,证券着重机关)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

尽管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这明显的区别。它们的各自侧重点不同:政体着重于体制,政权组织着重于机关;政体粗略地说明国家权力的组织过程和基本形态,政权组织形式则着重于说明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权组织形式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体和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政体下的整体组织形式

君主政体下产生了会议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君立宪制两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君主立宪制特征: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严格限制,以至于郡主行使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或者礼仪性的职权,君主对议会、内阁、法院都没有实际控制能力。

二元君主立宪制特征:虽然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的力量都非常弱小,君主仍然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2、共和政体下的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制主要特征:国家设有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不能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议会共和制主要特征: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府由获得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与政府相互渗透,政府成员一般由议员兼任。

委员会制主要特征: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为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众议院选举产生,总统由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众议院不对委员会提出不信任案,委员会也

无权解散议会。

半总统半议会制主要特征: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统帅武装部

队等大权,总理是政府首脑,对议会就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政府的总政策承

担责任,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总政策,迫使

总理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和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共和政体,其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

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们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

1、人民主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2、民主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4、对人们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面貌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人大的权利来自人民。

我国人民大会制度优越性:

1、宪法、选举法和人大组织法规定的代表产生的民主方式及代表和选民的关系决定了它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2、人民主权原则及人大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3、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对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这表明:

1、由于人大由代表组成,人大代表又涵盖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各方面的人士,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通过人民代表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集体行使国家权力,也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具体实现。

2、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这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大的全体成员整体地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

1990年6月8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旗法》,国徽代表国家机关,不允许在私人家中悬挂或者在私人物品上印制国徽,1954年宪法确定了将“国都”改为“首都”的决议。

人大五级:1、全国人大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3、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

4、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

5、乡镇人大

【一个代表人是代表选他的人们的利益,也只受这些人的监督,非不投票他票的人】

第六章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选举代议机关的议院或代表和选举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原则方法和组织程序的总和。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创始于英国

1953年,我国颁布第一部选举法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现行法)

选举法经历了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2010年五次修改

选举制度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5、差额选举原则

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普遍性:凡具有一国国籍,达到一定年龄(18周岁)的公民,除因受刑事处分而被剥夺选举权之外,都取得该国的选举资格,都有选举权。

普遍性注意问题:

1、精神病患者是否不能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该经选举委员会确认

2、被羁押、正在受审、起诉和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决定,在羁押期间停止其行使选举权利

3、虽被给予刑事处分,但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

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3至1倍;

选民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5至1/2

直接选举程序:

1、选举主持机构。主持:乡级和县级设立委员会

2、划分选区。同时选区一般按每一选区选1名至3名代表划分

3、选民登记。选民在选举日的前20日公布,并发选民证;对于公布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在选民名单公布起5日内提出申诉,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4、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5、候选人介绍

6、组织投票。选民如果外出,可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一民接受委托不得超过3人

7、确定当选。注意事项: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区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才有效。补选可以是差额选举,也可以是等额选举

间接选举程序:

1、选举主持机构。间接选举由各级人大常委会主持

2、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3、确定当选。以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者当选

代表的罢免与辞职

对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

我国《选举法》第47条第1条规定: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请求。

对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

《选举法》第48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可向上一级代表提出罢免;闭会期间,县级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会议常委会1/5以上的组成人员联名,可向上一级提出罢免

代表的辞职

《选举法》第52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

代表资格终止是指由于出现某一法律事件或事实,导致代表资格自行丧失(被剥夺政治权利);代表停止是指由于出现法定事由而暂时停止代表执行代表职务。

特区代表选举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为36名;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为12名;

台湾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为13名

第七章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

互关系的形式。

现代国家形式主要有:单一制、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由若干个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这些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联邦制国家:是指国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立宪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和这个国家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中历

史因素和民族因素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是最主要的两种。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具体表现在:

1、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维护宪法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在国家机构方面,只有一套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的中央国家机关体系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无论是普通的省、县、乡行政区划,还是民族自治区域,或者特别行政区域,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4、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法主体,公民只有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历史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铸就了我国的统一和集中。秦以后,我国一直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从未出现复合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历史证

明,只有统一才能带来中国的团结、繁荣和发展

民族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

1、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

2、建立特别行政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建立统一法律授权制度,解决权力分工问题

行政区域划分: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政治、经济、民族状况以及地理历史条件,讲国家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管理的制度。

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

1、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行政管理和人民参与国家事务

3、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4、有利于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

5、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

我国行政区域变更的法律程序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程序:

1、友好协商

2、上报解决

3、勘测地图

4、逐级备案

5、公告明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适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

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制度。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区的建置由全国人代表大会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和人民政府组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

大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具体表现: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

3、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4、自主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5、自主管理地方财政

6、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7、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

8、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它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1、特别行政区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2、特别行政区原来的法律基本不变

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较为独立的立法权(2)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3)较为独立的行政管理权(4)较为独立的对外事务权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内容主要通过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体现出来,具体内容:

1、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2、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

3、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

4、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5、

第八章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人权是构成法和国家权力的核心要素

国家权力与人权的关系:

国家权力的目的是保障人权,人权是国家权力的界限所在,国家不可以侵害或者损害个人权利和自由。国家权力是保障人权的手段,国家权力是表,人权是国家权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因而人权是里。人权是一种个人对国家权力可能侵犯的防御性权利,国家权力只有在不侵犯人权的前提下其存在才有意义。

人权概念:指的是那些人之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人权特征:1、人权的固有性 2、人权的不可侵犯性和曰防御性、对抗性

3、普遍性

4、人权主体的个人性

5、法律性

6、相对确定性

7、人权的至上性

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人权的范围要大于基本权利,人权的享有主体除了公民,还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

基本权利的主体:

1、自然人:(1)公民(2)继有国籍(3)外国人

2、法人

公民与人民的外延大致相同,也有区别:

(1)性质不同(2)范围不同(3)后果不同

基本权利分类:

1、平等权

2、政治权力和自由,具体分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权、住宅不受侵犯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5、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获得物质资助权、受教育权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等

10、社会生活权利等

基本权利的保障:

1、基本权利的立法保障

2、基本权利的执行保障

3、基本权利的司法保障

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

1、防止妨碍他人

2、保证国家的正常秩序

3、维护公共利益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表现:

1、结构顺序有所变动

2、基本权利条款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

3、强调基本权利的实现条件

4、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5、讲”人权“概念写入宪法

第九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平等权内涵:

1、公民享有在立法中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2、公民享有法律适用的平等,给予公民权利或自由平等保护

3、禁止歧视性对待公民权利,不得因肤色,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年龄等的差异而给予公民歧视待遇

4、合理差别的原则

5、禁止或废除一切特权和贵族制度

《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4条对公民的选举权规定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宪法》第36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宪法》第37条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宪法权利。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38条对人格尊严不得侵犯加以了规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社会权利包括:财产权,经济活动的自由,劳动权以及由劳动权派生的其他权利,社会救

助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文化艺术活动权。

宪法对财产权的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宪法对劳动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和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休息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宪法对社会保障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

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

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我国宪法对受教育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6、其他方面的义务

第十章国家机构(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机构:是国家借助国家权力为实现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只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

国家机关分类: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5点看课本)

2、责任制原则

3、法治原则

4、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5、精简与效率原则

6、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具体表现有:】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的代表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最高国家权力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5、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

任期:全国人大每届任期5年。

(任期届满前2个月必须完成下一届的选举工作,若不可行的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2/3以上通过方可延迟选举,在1年内务必完成下届选举)

职权: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法律程序

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

4、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5、最高监督权

6、其他职权

会议制度:全国人大作为合议制国家机关,是通过举行会议行使职权的。有临时跟正式会议两种。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有必要,或1/5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召集全国人大临时

会议;必要时候,经主席团提议、代表团团长会议决定,可举行秘密会议;正式会议

也称例会,每年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每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由上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召集。全国人大会议有2/3以上的代表出席使得举行。)

工作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通过议案4、公布法律、决议

专门委员会:1、民族委员会 2、法律委员会 3、财政经济委员会

【共9个】 4、教育科学卫生委员会 5、外事委员会 6、华侨委员会

7、内务司法委员会 8、环境保护委员会 9、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由全国人大组成人员。

【代表全国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各项职权,参加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地位:一方面,隶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另一方面,又高于其他国家机关

组成: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这些人员由全国人大从代表中选出)任期:跟全国人大相同,任期5年。行使职权至下届全国人大选出新的常委会为止。委员长跟副委员长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职权:1、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 2、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 3、国家重大事项解释权

4、任免权

5、监督权

6、其他职权

会议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制度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全体会议由委员长召集主持,过半数组成人员出席才可开会,全体成员过半数赞成方可通

国家主席

性质: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范畴。它不是一定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是国家主权的代表,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地位:国家主席对内外代表国家,对内代表整个国家机构和国家权力,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体中国人民。

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要受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全国人大有权罢免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任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是5年,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补缺: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职位,主席和副主席都缺任时,由全国人大补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

职权: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 2、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

3、外交权

4、荣典权

国务院

性质: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位:1、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组成: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员、秘书长组成

任期:国务院每届任期均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领导体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总理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全部负责,与负全部责任相联系的是他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

完全决定权。

会议制度: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组成部门:即所属各部、各委员会,是依法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行政只能的机构。各部管理比较专门的行政事务,各委员会则负责管理较综合性的行政事务,其管理对象通常涉及多

个部门。

职权: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 2、提出议案权 3、行政机关领导权

4、行政工作领导和管理权

5、行政区划权

6、编制和人事管理权

7、紧急状态宣布权 8、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

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地位: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的最高领导机关。

组成:由主席、副主席、委员若干人组成。

任期:每届任期5年,军委主席没有任职届数的限制,可以连选连任。

领导体制:主要实行主席负责制。

职权:享有对国家的武装力量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第十一章国家机构(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为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和乡镇人大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的人大。

乡镇人大包括:乡、民族乡、镇设立的人大。

地方人大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地方人大任期: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乡、民族乡、镇、以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任期立为5年。地方各级人大职权:1、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决议、计划、预算的遵守与执行

2、制定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3、决定本地方的重大事项

4、人事任免:选举并罢免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

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

5、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监督

6、权益监督

乡镇人大职权:1、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公布决议

3、决定重要事务

4、人事任免

5、监督

6、保护权益

地方各级人大会议制度和会议程序(看课本)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性质以及地位: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组成以及任期:由本级人大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任期5年职权:1、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 2、制定地方性法规 3、决定重大事项

4、组织选举、召集会议

5、人事任免

6、监督本级国家机关

会议制度:1、常务委员会会议 2、主任会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性质以及地位: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对本级和上级的人大进行监督和报告工作

组成以及任期:组成看课本,任期5年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自治组织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区建立起来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从而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

(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

村民委员会

组成和任期:由本村的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会议由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任期3年,成员可以连任。

居民委员会

组成和任期:它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会议由代表的过半数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过半数才能通

过。任期3年,成员可以连任。

人民法院

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其他案件,并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行政纠纷,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职权:1、基层人民法院职权 2、中级人民法院职权 3、高级人民法院职权

4、专门人民法院职权:军事法院和海事法院

5、最高人民法院职权

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任期:每届任期5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

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1、合议制2、审判委员会制度3、两审终审制4、审判监督制度5、回避制度审判工作基本原则:1、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2、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公开审判原则 4、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人民检察院

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任务: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以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顺利进行。

领导体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和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

工作;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我国的人民检察院是双重领导体制。

组成:各级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和检查员若干人组成。

任期:每届任期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这三者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十二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宪法实施:是将宪法文本上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实际生活中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将宪法规范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转化为现实中人们的行为。

宪法实施特点:1、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和综合性

2、宪法实施的最高性和原则性

3、宪法实施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宪法实施条件:

1、宪法实施的外在条件

(1)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2)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3)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

2、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1)宪法典自身规范完善(2)宪法规范具有完善合理的实施保障机制

宪法实施保障:是指为保障宪法的贯彻落实而设立的制度及进行的活动。

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

1、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2、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的行为的合宪性

违宪审查

最高代议机关审查制专门机关审查制司法审查制

宪法法院审查制度宪法委员会审查制度

违宪:是指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主体、执行某种公共职能或具有某种优势地位的社会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或者存在状态违反了宪法所保护的秩序。

违宪审查体制: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公共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某种行为、活动或存在状态是否违反宪法所保护的秩序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处理,其目的在于使宪法的

原则和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现。

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

司法审查:指的是由普通审查机关负责审查国家立法、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体制。

司法审查是违宪审查的一种具体类型。

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是指为保障宪法的实施所采取的的各种办法、手段、措施和制度。

宪法监督概念大于违宪审查,前者包含后者。

二者区别:1、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的主体不完全相同

2、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的结果不同

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区别:

1、宪法诉讼必须以具体案件为前提,违宪审查则不一定要求具体案件的存在

2、宪法诉讼是一种通过诉讼程序审查国家行为是否违反宪法的审判活动,违宪审查既可能是通过诉讼程序,也可能是通过政治程序

3、宪法诉讼是事后的宪法监督,违宪审查既可以是事先也可以是事后宪法监督

4、宪法诉讼的主要标的是国家的具体行为,违宪审查的主要标的则是国家的抽象行为

违宪审查的功能:

1、有助于发挥宪法调整社会生活的功能,确立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最高法地位

2、有助于保障宪法秩序的稳定,维护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的统一性

3、有助于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

4、有助于防止“多数人统治”的失范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内容:

1、违宪审查的主体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2、《立法法》对备案制度作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

3、违宪审查的对象

4、违宪审查的启动主体

5、《立法法》在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违宪审查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违宪审查组织机构方面存在的不足。

6、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违宪审查的决定

k高等教育自考宪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宪法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86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D 2.D 3.A 4.D 5.B 6.A 7.B 8.D 9.C 10.A 11.B 12.B 13.B 14.A 15.C 16.B 17.D 18.D 19.B 20.D 21.B 22.C 23.C 24.D 1.我国第一次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请愿书》 C.《世界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3.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因为它( ) A.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B.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C.指出了国家形式的不同 D.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4.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 )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国家制度 D.根本任务 5.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导源于(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B.1791年法国宪法 C.1215年《自由大宪章》 D.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7.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 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8.现阶段,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是( ) A.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 D.非公有制经济 9.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服刑期间( ) A.没有选举权 B.停止行使选举权 C.准予行使选举权 D.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 10.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 ) A.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B.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C.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 D.党组织、厂长(经理)和工会相结合实行民主管理 11.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叫做( ) A.刚性宪法 B.柔性宪法 C.不成文宪法 D.钦定宪法

2018年10月自考《宪法学》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宪法学》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现行宪法,下列选项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议修改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国家主席或副主席 C.政协全国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2、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现代各国主要的宪法渊源是 A.宪法典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惯例 D.宪法判例 3、根据现行宪法,有权发布特赦令的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4、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到宪法典的结构修改的是 A.“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

B.“国家机构”放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前 C.“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内容规定在附则中 D.“国家机构"一章中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 5、下列关于英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宪法是成文宪法 B.英国宪法为柔性宪法 C.英国宪法由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构成 D.英国最早的宪法典是1215年《大宪章》 6、下列选项中,属于2018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C.“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D.“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7、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表述是 A.平等团结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考《宪法学》9-10章选择题及答案分析

1.()是议会制政府的典型国家。 A.美国 B.瑞士 C.巴西 D.英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英国是议会制政府的典型国家。(358页) 2.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形式的是()。 A.预备会议 B.主席团会议 C.联组会议 D.代表团团长会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有:预备会议;全体会议;主席团会议;各代表团会议;各代表团之间进行的联席会议或联组会议;代表团团长会议。(328页)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形式有:全体会议;小组会议或分组会议;联组会议。(335页) 3.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的代表提议,可以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A.二分之一以上 B.三分之一以上 C.四分之一以上 D.五分之一以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会议。(328页)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主席提名总理人选,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决定 B.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D.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家主席提名总理人选,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发布任命。.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主席发布任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364页) 5.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停止执行代表职务或终止代表资格的原因是()。 A.下一次选举中落选 B.刑事原因 C.职务原因 D.行政处罚原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代表资格的停止或终止的原因有:根据法律规定外,除在下一次选举中落选外,代表可以因刑事原因和职务原因被停止执行代表职务或终止代表资格。(344页)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议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 A.审议议案-提出议案-通过议案-公布决议或法律 B.审议议案-通过议案-提出议案-公布决议或法律 C.通过议案-提出议案-通过议案-公布决议或法律 D.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决议或法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议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决议或法律。(329页) 7.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 A.部门会议 B.个别会议 C.常务会议 D.特别会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367页) 8.()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对于所议事项总理有最后决定权,并对决定

2013年4月自考宪法学试题及答案剖析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宪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B.特设机关解释 C.学理解释D.正式解释 2.宪法惯例在很多国家是宪法的重要渊源之一。下列各项中,对于宪法惯例性质和特征的表述错误 ..的是 A.不具有司法适用性(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主要在一国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 C.主要依靠公众舆论保证实施D.主要存在于一国的宪法判例中 3.关于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 B.“君权神授”观念促进了近代宪法的产生 C.中国1954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 D.《共产党宣言》宣告“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法国1789年《人和公民权宣言》 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宪法修正案) C.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1993年宪法修正案) D.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1988年宪法修正案) 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B.人民团体 C.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构D.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机构

2016年自考宪法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2016年自考宪法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士 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作A.事后审查B.预防性审查C.附带性审查D.事先审查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C.1777年的《邦联条例》D.1787年的《美国宪法》 5..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A.到会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6.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B.工农联盟为基础 C.生产资料公有制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7.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A.即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8.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国家所有制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10.现行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A.主导力量B.领导力量C.核心力量D.中坚力量 1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须报()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B.国务院审议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D.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决定 12.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 A.法律上一律平等B.立法上一律平等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3.在我国,享有申诉权的主体是 A.公民B.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C.人民D.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 14.现行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 A.国家的保障B.社会的保障C.所在工作单位的保障D.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15.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

2020年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1)(最新)

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地位。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历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 答: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因此宪法只能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全民意志论不仅在资产阶级学者中流传甚广,而且这种观点在资产阶级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例如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就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然而我们知道,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宪法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因而宪法所表现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绝不会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因此尽管这一理论开创了新的宪法理念,促进了宪法的发展;但它却掩盖了事实真相,麻痹了广大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

自考宪法学笔记

自考宪法学笔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 A.该县公安局 B.该派出所 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D.某市人民政府 2、对复议前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超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 A.向上级机关申诉 B.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处理期间,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A.停止 B.中止 C.终止 D.不停止 4、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下列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人民法院 6、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再复议() A.不能申请再复议,因为我国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B.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法律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C.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D.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规章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 7、行政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下列规范性文件错误的是( ) A.上级行政机关对案件处理的意见 B.地方性法规.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 D.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8、《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处理期间,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

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4)

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4) 1.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各国宪法中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答:从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对法治原则的体现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在宪法序言或者宪法条文中明确宣布为法治国家。 (2)虽不直接运用法治一词,但其他文字或有关内容却清楚地表明该宪法以法治为基本原则。 2.简述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 答: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有丰富的权力制约思想。具体说来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 (1)在揭批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的同时,肯定其权力制约的作用。 (2)充分肯定民主共和制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提出了监督的思想。 3.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理论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法治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但由于法律具有阶级性,因而谈论法治时必须分清是哪一个阶级的宪法,而绝对不能把法治抽象化; (2)法治必须与民主相结合,没有民主的法治不是社会主义法治; (3)法治必须树立起宪法和法律应有的,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简述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答:纵观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权力制约原则一般表现为监督

原则,而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予以规定: (1)在人民与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关系方面,一般都规定人民代表(议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可提出批评和建议等。如我国1982年《宪法》第7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如我国1982年《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论述题 1.试论资产阶级“人民主权”学说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答:(1)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人民主权学说,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资产阶级局限性。 ①在“人民”的范围问题上。尽管在启蒙学者的主观思想中,人民往往是指人民群众全体,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启蒙学者所讲的人民,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 ②人民主权的论证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其立论基础是无法证实的

2018年10月自考05679宪法学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宪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5679)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现行宪法,下列选项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议修改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国家主席或副主席 C.政协全国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l/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2.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现代各国主要的宪法渊源是 A.宪法典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惯例 D.宪法判例 3.根据现行宪法,有权发布特赦令的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4.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到宪法典的结构修改的是 A.“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 B.“国家机构”放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前 C.“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内容规定在附则中 D.“国家机构”一章中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 5.下列关于英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宪法是成文宪法 B.英国宪法药柔性宪法 C. 英国宪法由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构成 D.英国最早的宪法典是l215年《大宪章》 6.下列选项中,属于2018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C.“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D.“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对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7.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表述是 A.平等团结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18年10月自考《宪法学》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宪法学》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宪法学 (课程代码:0567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现行宪法,下列选项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议修改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国家主席或副主席 C.政协全国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2、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现代各国主要的宪法渊源是 A.宪法典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惯例 D.宪法判例 3、根据现行宪法,有权发布特赦令的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4、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到宪法典的结构修改的是 A.“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 B.“国家机构”放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前 C.“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内容规定在附则中 D.“国家机构"一章中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 5、下列关于英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宪法是成文宪法 B.英国宪法为柔性宪法 C.英国宪法由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构成 D.英国最早的宪法典是1215年《大宪章》 6、下列选项中,属于2018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是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C.“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D.“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7、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表述是 A.平等团结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考2014年4月宪法学试题及答案汇总5页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宪法学试题 1.世界宪法发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英国《自由大宪章》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苏俄1918年宪法 2.下列有关宪法判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判例是宪法惯例的一种 B.宪法判例只存在于普通法系国家 C.宪法判例的形成不以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权为条件 D.宪法判例是一种不成文的政治行为规范,没有法律文书的表现形式 3.在我国,通过和公布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 4.在成文宪法国家里,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宪法解释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惯例 D.宪法典 5.下列各人民政府中,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重庆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C.武汉市人民政府 D.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人民政府 6.下列有关宪法序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没有宪法序言 B.宪法序言是宪法正文内容的一部分 C.宪法序言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D.宪法序言的内容没有法律效力 7.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由此说明,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属于 A.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B.普通法院解释体制 .C.特设机关解释体制 D.公民团体解释体制 8.2012年6月,我国在海南省设立了三沙市。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该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须经 A.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B.国务院批准 C.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D.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9.宪法关系的核心范畴是 A.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C.国家与社会团体的关系 D.国家与企事业组织的关系 10.资本主义宪法最早产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1) 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地位。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历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

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 答: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因此宪法只能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全民意志论不仅在资产阶级学者中流传甚广,而且这种观点在资产阶级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例如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就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然而我们知道,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宪法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因而宪法所表现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绝不会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因此尽管这一理论开创了新的宪法理念,促进了宪法的发展;但它却掩盖了事实真相,麻痹了广大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 4.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 答: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别的活动,是宪法与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020年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及答案(3)(最新)

1.简述西哀耶士的制宪权理论。 答:西哀耶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学者。他最早系统地提出了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其主要观点见诸《第三等级是什么?》一书。他认为,在自由国家惟有国民才享有制宪权,并特别强调国民意志的性,提出国民不仅不受制于宪法,而且不能受制于宪法,也不应受制于宪法。 西哀耶士的制宪权理论与其宪法观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他看来,宪法是既规定立法机构的组织和作用,又规定执行机构的组织与作用的根本法,但从根本上说,宪法从属于国民,只有国民才有权改变宪法,国民意志永远高于宪法。西哀耶士的制宪权理论对德国宪法学以及后来的宪政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简述制宪权的性质。 答:制宪权作为创造宪法的权力,必须具有合法性、性,其产生也需要有合理的基础。围绕制宪权的性质和来源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学术主张。 (1)启蒙时期的学者一般都从自然法角度认为,制宪权是自然法中的一种“始原的创造性权力”,在国家和宪法存在以前,作为制宪权主体的国民就在特定的“自然状态”中存在。这亦即认为制宪权不以国家权力和任何意义上的实定法为条件。在此认识中,制宪权的本质是一种创造的权力,是创造国家权力的“权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混淆了制宪权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界限,把制宪权理解为纯粹的自然法上的权力。 (2)实际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都不能脱离其阶级性。同样,制宪权也是阶级意志的表现。而且制宪权实际上属于一国统治的决定权,它本身并不能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也就是说,制宪权实际上是决定权的具体体现,有权决定国家统治形态的阶级可以运用制宪权,创造宪法,以巩固其阶级统治。但通过宪法确认的国家权力,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则是决定权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必须区分根源意义上的国家权力和具体组织化的国家权力,否则将导致制宪权与国家权力的冲突。 3.简述宪法制定的一般程序。 答:由于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不同,立宪的理念也有差异,因而各国的立宪程序存在很大不同。但制定宪法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以下程序: (1)设立制宪机关; (2)提出宪法草案; (3)讨论宪法草案; (4)通过宪法草案;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宪法学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宪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5679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不成文宪法和柔性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成文宪法没有法律形式B.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C.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D.不成文宪法基本上就是柔性宪法 2.我国宪法的修改往往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然后进入法律程序。这属于()A.宪法规定 B.宪法解释 C.宪法惯例 D.宪法学理 3.北美《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自己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 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的() A.人民主权原则B.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4.在法国,由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方式属于() A.事先审查 B.事后审查 C.附带性审查D.宪法控诉 5.资产阶级人权最核心的内容是() A.平等权B.人身自由 C.言论自由 D.私有财产权 6.在旧中国宪法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1

A.临时约法 B.袁记约法 C.曹锟宪法 D.训政时期约法 7.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3 年改为 5 年的是() A. 1988 年宪法修正案B.1993 年宪法修正案 C.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18 年宪法修正案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民主专政D.单一制 9.在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选举中,主持选举工作的是()A.县级人大常委会B.县级选举委员会 C.乡级人大主席团D.乡级选举委员会 10.下列关于民族乡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 B.民族乡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C.民族乡与一般乡镇的职权没有区别 D.民族乡乡长没有民族限制 11.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特别行政区长官经选举产生,不需要国务院任命 B.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C.特别行政区是一级地方政权 D.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C.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D.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13.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或撤销,批准机关是() A.乡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 2

2017年10月自考05679宪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宪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5679)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现行宪法,行使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2.在实践中,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通过和公布的方式是 A.由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公告公布 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公告公布 C.由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方式公布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方式公布 3.世界宪法发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1215年英国大宪章 B.1787年美国宪法 C.1791年法国宪法 D.1918年苏俄宪法 4.下列选项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参议院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天坛宪草》 5.根据我国宪法序言,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全国总工会 6.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7.根据现行宪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投资经济 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8.根据现行宪法,国家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实行的政策是 A.引导、支持和监督 B.鼓励、指导和帮助 C.鼓励、支持和引导 D.指导、支持和帮助 9.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主权在民原则 D.社会主义制度

4月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练习及答案(2)

4月自学考试宪法学简答题练习及答案(2) 1.简述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答:近代宪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 (2)强调公民的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 (4)成文宪法形式被普遍采用; (5)宪法基本上仍然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 2.简述英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7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逐渐取代封建经济关系,作为一个阶级的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并于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宪法就是在这一革命过程中产生的。而英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特点,并由此导致英国宪法产生如下特点:英国宪法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文件累积而成,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致使封建王权的形式得以保留下来;有些旧的法律也成为了新宪法的组成部分;不具备根本法的形式特征等等。 3.简述1918年《苏俄宪法》的意义。 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标志着一种新型的现代宪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1918年7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宪法,苏俄宪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突破了资产阶级宪法和宪政的局限性,使宪法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 其次,它第一次系统地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使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再次,苏俄宪法推动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 此外,苏俄宪法还使宪法突破了西方文化的范围,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4.评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树立了民主观念,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作用。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任务,具有明显的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因此只存在了一年多时间就被袁世凯*所撕毁。 论述题 试论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答:宪法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

宪法学自考(复习资料全背下来保证过)

第一章宪法绪论 宪法具有法的共性:即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都是经过特定的程序制定成了法律、由国家强力保证其实施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具有与其他一般法律的不同特点:第一,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而一般的法律往往只规定某一方面或者某个领域的制度和政策。第二,宪法的效力: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第三,宪法的规范: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第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第五,宪法与一般法律相比,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宪法的分类:1、以宪法本质划分,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2、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3、以效力和修改程序的差异,分为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4、以制定机关不同,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宪法关系:一般地说,法的规范必然要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叫做宪法关系。 宪法关系的特点:第一,涉及面非常广泛,但均属原则性、宏观性层面的问题。第二,宪法关系的一方通常必然是国家或者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组织(国家机关)。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说来,宪法规范是调整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 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3、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国家与国内各民族、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宪法规范的特点:最高性、广泛性、原则性、概括性、适应性、无具体惩罚性。 各国宪法的渊源:1、宪法典;2、宪法修正案;3、宪法性法律;4、宪法判例;5、宪法解释;6、宪法惯例;7、条约;8、学理等。 我国宪法渊源:宪法典(含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惯例、宪法性法律、宪法解释、修宪报告和决议。 我国现行《宪法》的体系: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含7节);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138个条文,附《宪法修正案》31条。 制宪:是指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 修宪: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语词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我国的修宪方式:第一种是全面修改、重新草拟新的宪法文本的方式。(75、78、82)第二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正的方式。第三种是由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宪法的部分内容,并将修正案按顺序列在宪法文本末尾的方式。(88、93、99、04) 宪法解释:是指制宪者或者按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于实施中的宪法的内容、界限和精神所作的说明。 宪法解释的作用:通过解释可以使原意进一步澄清,明确其界限。但在必要时,通过宪法解释也可以使原意扩充或者限制。也可以对于特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否违背宪法做出解释。根据《宪法》第67条的规定,我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西方最早提出主权观念的是法国的思想家波丹)、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洛克分权学说,孟德斯鸠完成分权制衡)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的作用:1、巩固和规范国家政权。2、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3、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全国2019年4月自考宪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宪法学试题答案参考解析 课程代码:056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自考赢家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世界宪法发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英国《自由大宪章》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苏俄1918年宪法 正确答案:B(1分) 解析:(1)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2)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3)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下列有关宪法判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判例是宪法惯例的一种 B.宪法判例只存在于普通法系国家 C.宪法判例的形成不以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权为条件 D.宪法判例是一种不成文的政治行为规范,没有法律文书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B(1分) 解析:宪法判例只存在于普通法系国家。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权;(2)先例约束原则。 3.在我国,通过和公布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 正确答案:A(1分)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和公布宪法的机关。 4.在成文宪法国家里,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宪法解释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惯例 D.宪法典 正确答案:D(1分) 解析:宪法典是实行成文宪法制国家主要的宪法规范渊源。 5.下列各人民政府中,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重庆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C.武汉市人民政府 D.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1分) 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6.下列有关宪法序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没有宪法序言 B.宪法序言是宪法正文内容的一部分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