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1人因工程的研究人物是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可行的实行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一句话定义: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常用的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或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模拟或模型试验法

3人因工程的定义人与机器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部署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作业是感到安全和舒适

4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负荷相对恒定,肌张力保持不变

5等长收缩;躯体或机体维持不变,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肌纤维长度不变

6动力定型:长期在统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该项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其形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

7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特征。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动态变化规律: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

8 影响作业能力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与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

9疲劳的测试方法:1生化法,(测量血尿汗唾液的变化)2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2两点刺激敏感阀限检查法3频闪融合阀限检查法4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5反应时间测定法6脑电肌电测定法7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

10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可分为四种: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型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型疲劳

11疲劳的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殊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

12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和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合理休息10 和合理膳食1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日制度12加强耐力锻炼

13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4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1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

14噪声的定义及控制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措施1声源控制:(1)降低机械性噪声(2)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2控制生源的传播(1)全面考虑工厂的总体布局(2)设置吸声结构(3)设置各应装置(4)设置隔振装置(5)调整声振的指向(6)利用天然地形3个人防护4音乐调节

15听力损类型: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爆发性耳聋。15影响听力损伤程度的因素噪声强度、暴露时间、噪声频率

16显示器功能:定型、定量、警告原则1指针运动,盘面固定:数字应正立位2指针固定,盘面运动:数字辐射定向安排3指针在仪表内时,若盘面空间大,则数字表在外侧4指针在仪表内侧时,则数字应表标在内侧5开窗式仪表窗口应能能显示出被只是数字及两相邻数字6数字标注应便于识读(正定位标准)7最小刻度不标注,最大刻度必须标注、

17,显示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显示器所显示的精确程度应符合预定要求2信息要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操作者3信息应易于了解避免换算4划分指标只能表示相当1、2、5的数值5标记符号的大小必须适合预计的最大距离

18显示装置信息传递的基本原则1显示装置传递的信息不宜过多,应急中传递主要参数2若无特殊原因,同样的参数应尽量用一种方法传递3同时显示的信息数不超过工作人员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的生理可能4权衡各种感觉系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5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应保证监视人员能迅速、准确的得出结论6

重要的显示装置应安装在醒目的位置7刻度盘,指针和刻度的形状应力求简单8显示装置应考虑照明、噪声、振动、微小气候等的影响9指针移动方向与控制装置的移动方向和所控制的机器设备的活动方向一致10报警装置是一种特殊的显示装置,显示紧急事态信号。

19光通量指按照人眼光感觉所度量的光的辐射功率单位是流明lm 光通量与被照射面面积之比称为照度,单位是勒克司lx

1.人因工程(HumanEngineering)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在美国被成为"生物工艺学","人类因素","生物工艺学","工程心理学","应用试验心理学";西欧国家成为"工效学(ergonomics)"

2.人因工程:按照人的特性来设计或改善人机系统的学科

美查理斯.C.伍德:设备的设计适合人各方面的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

国际人因工程学会: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各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3.发展的三大阶段:A.经验人因工程阶段B.科学人因工程阶段C.现代人因工程阶段

4.研究任务:人因工程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合理且又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5.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a 作业空间的分析b作业方法的分析c环境分析d作业组织分析e负荷分析f信息输入和输出分析

6.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等张收缩:动态作业等长收缩:静态作业

7.动力定型(习惯定性):若长期在同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它的建立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

8.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9.感觉:感觉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器官受到外界的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与化学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经验~~~直觉: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区别与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感觉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通过感觉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知觉所反映的是包括各种属性在内的事物的整体,因而通过知觉,就知道所反映事物的意义.其联系是:感觉反映个别,知觉反映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10.感觉的基本特性:1,适宜刺激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又分为上限与下限.下限为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上限为仍能产生某种感觉的最大刺激值.感觉差别阈限是指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并不是任何刺激量的变化都能引起有机体的差别感觉的) 3,适应4,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联觉)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产生的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 6,余觉

11.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影响因素: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 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a,大小恒常性: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视像大小而变化,它趋于保持物体的实际大小b,形状恒常性: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或者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人仍然能够按照物体原来的形状来知觉c,明度恒常性: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知觉到的明度不因物体的实际亮度的改变而变化,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d,颜色恒常性:知觉时,不管实际的光线如何,人们认为一件东西的颜色是相同的,即颜色恒常性) 5,错觉

12.视觉机能:1,视角与视力2,视野与视距3,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分别对应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5,色觉与色视野6,暗适应和明适应

13听觉的掩蔽: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这

种一个声音被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14.作业能力:作业能力是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藏的内部潜力(入门期,稳定期,疲劳期,终末激发期)

15.熟练效应:指经常反复执行某一作业而产生的全身适应性变化,使机体器官各个系统之间更为协调,不易长生疲劳,而使作业能力的大群殴提高的现象

16.作业疲劳: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分类:个别器官疲劳~全身性疲劳~智力疲劳~技术性疲劳)

17.疲劳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

疲劳检测方法: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他觉视察及主诉症状法生理心理测试法:肌腱反射机能检查法~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查法~频闪融合阈限检查法~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反应时间测定法~脑电机电测定法~心率血压测定法

18.提高作业能力降低疲劳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与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加强科学管理改善工作日制度10,合理休息11,加强耐力锻炼12,合理膳食

19改善高温作业的措施:1,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降温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供给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加强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合理安排作业负荷合理安排休息场所职业适应20.噪声定义与分类: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都叫噪声

分类:按照人们对噪声的主管评价分:过响声妨碍声刺激声无形声按噪声随时间变化特性分:稳定噪声周期性噪声无规律噪声脉冲噪声按噪声源特点分:工业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交通噪声社会噪声

21.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1,全面考虑工厂的总体布局2,设置吸声结构3,设置隔声装置4,设置隔振装置5,调整声源指向6,利用天然地形

22.确定产品功能尺寸的步骤: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着装,姿势,操作修正量) 4,确定心理修正量5,设计产品功能尺寸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某餐馆优化再设计_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 某餐馆优化再设计 学生姓名:刘璐学号:3018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2010级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蒲光华职称:讲师 2013年6 月24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日益受到尊重。安全、健康、舒适等因素在工作系统设计和评价中必将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本文主要探讨人因学在餐饮酒店业的应用,了解并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室内设计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对室内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相关知识和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训练,针对餐馆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以及室内色彩设计的概念、过程和方法分析照明环境、颜色环境、噪声环境、微气候环境及空气环境,通过这些分析来改进酒店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设施布局,最大化的给顾客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人因学的应用。对餐厅内的整体布局进行优化再设计,使整体布局达到最佳的效果,为顾客提供一种舒适的 就餐环境。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设施布局分析,作业空间分析,优化再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课题研究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课程设计的理论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人体测量的理论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人体测量的数据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色彩的理论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照明的理论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餐馆的人因工程学设计与改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餐馆的桌椅改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餐馆桌椅数据测量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餐馆色彩的人因工程学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餐馆照明的人因工程学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改善后的餐馆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桌椅改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照明改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餐馆色彩改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专业:10工业工程 姓名: 陈玉辉 学号: 201000163013

目录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1) 摘要 (3) 1. 引言 (3) 2. 耳机的使用分析 (4) 2.1使用伤害 (4) 2.2使用注意事项 (4) 3. 人耳的听觉分析 (5) 3.1人耳的生理构造 (5) 3.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5) 4. 头戴式耳机设计 (6) 4.1头戴式耳机的材料选择 (6) 4.2头戴式耳机的头箍 (6) 4.3头戴式耳机的耳罩 (7) 5.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在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在家中、在室外、包括各种英语听力考试等等,都少不了耳机。耳机是个人音响,它的选择自然是个人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经验都是不能推而及广的。耳机的用途、使用耳机的时间和场所,自己的好恶,耳机的音质都是选择一副适合自己的耳机时所要考虑的。 早期的耳机没有考虑到人体舒适性的问题,设计多棱角分明,严重影响佩带的舒适性,因此很多朋友都对耳机不屑一顾。海绵的加入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耳塞上套入海绵套,能够有效地解决棱角对耳朵的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耳塞的低频表现。随着工艺的改进,除了海绵以外,耳塞跟耳朵接触面的形态设计和材质也在悄悄起着变化。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这一产品在人因工程学上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调研,并针对其在人因工程学上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耳机舒适性人因工程应用情况 1.引言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耳塞式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其中对耳朵伤害最小的是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耳塞式耳机的好处在于贴近耳道,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隔绝外界的噪音,使得环境噪音竟可能的降低。但是,相对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舒适度要好的多。 耳机的舒适度是指佩戴耳机后没有因对耳朵夹持或挤压所造成的疼痛或难受,并让佩戴者感到舒适的程度。耳机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佩戴者的健康,这也是耳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好的舒适度,提高耳机的性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人因工程学的方法与原则对目前的几种主流的耳机设计进行相应的改善。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人因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原则应用

航空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和产品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述评 摘要:文章介绍了航空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人的因素”是飞机驾驶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文章以飞机驾驶舱显示器为例,介绍了在显示器设计中应遵循的人因学原则,并总结了应用人因学进行设计的一些优点。文章最后展望了人因学在民航驾驶舱中的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航空人因;研究方法;飞机驾驶舱;显示器;设计原则 1.引言 安全是航空运输的生命线,是民航工作的头等大事。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飞机驾驶舱内采用的新技术装备越来越多,飞行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其作业工作负荷也逐渐加大。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1988~~1997年间全球民用飞机解体事故的统计,70%左右的事故原因与机组的人误有关。由此可见,航空人因学在民机驾驶舱研发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人体测量、视觉工效学评价、工作能力和工作负荷测量等方面开发了多种新技术,从人因学角度对飞机驾驶舱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1]。本文主要介绍了航空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应遵循的人因学原则。 2.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把与人的能力和行为有关的信息及研究结果应用于产品、设施、程序和周围环境的设计中去[2]。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验和观察。人因工程学把采集的经验数据不仅应用于产品的设计中,而且用于评价设计的优劣。这样,人因工程在系统设计中具有双重任务:开始时是设计的基础,结束时是评估手段。 从人因学的研究结果看,研究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评价研究。现实中一个具体的研究往往涉及多个类别。虽然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它们全都有相同的决策过程:选择研究地点、选择变量、选择采样主体、收集数据、分析数据[3]。

山东大学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I)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学 题目:火车硬座车厢方面的人机学研究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 11-1 姓名:吴霞、赵航 学号: 2011022410、2011022422 指导教师姓名:耿雷祝荣欣鞠金艳 设计起止日期: 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27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说明-------------------------------------------2 (一)题目------------------------------------------------1 (二)说明------------------------------------------------1 二、现状调研-------------------------------------------------2 (一)现状调查--------------------------------------------3 (二)调查问卷--------------------------------------------5三、调研结果分析--------------------------------------------11 (一)结果显示-------------------------------------------11 (二)结果分析-------------------------------------------12 四、改善方案------------------------------------------------14 (一)座椅改善-------------------------------------------14 1.1改善背景---------------------------------------14 1.2改善原理---------------------------------------14 1.3人的坐姿状态-----------------------------------15 1.4坐姿受力---------------------------------------16 1.5人体尺寸数据获得-------------------------------17 1.6具体尺寸设计-----------------------------------18 (二)热水供应系统设计-----------------------------------20 (三)茶几的改进-----------------------------------------21 (四)火车照明设计---------------------------------------21 (五)车厢内色彩设计-------------------------------------23 (六)行李架的改进---------------------------------------24 (七)车厢中小推车的改进---------------------------------24 (八)卫生间的改进---------------------------------------24 (九)火车车厢中的温度改进-------------------------------25 9.1影响分析---------------------------------------25 9.2具体改进措施-----------------------------------25 (十)车厢内部空气质量的改进-----------------------------26 五、结论----------------------------------------------------27 六、参考文献------------------------------------------------28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一般工程技术学科的一些要点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 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或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程102班 组员:陈燕燕陈启蔺杜子辉 学号:201022187 201022178 201022207 指导教师:万鹏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食堂窗口布局设计 (1) 2.摘要(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1) 3.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3) 4.课程设计要求 (3) 5.课程设计总体原则 (3) 6.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3) 7.现状调查 (3) 8.现状分析 (5) 9.改进方案 (7) 10.课程设计总结 (10) 11.课程设计自我评价 (11) 12.查阅的资料文献 (11) 1.课程设计题目:食堂窗口布局设计 2.摘要:

食堂是大学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在学校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食堂更是显得重要,学生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由食堂供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就餐环境可以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业压力,在吃饭时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同时,对于学校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来说,在食堂工作是一件很辛苦劳累又恨枯燥的事,能适当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本文针对学校食堂窗口出现的高峰期买饭拥挤排长队、等待时间长,买饭难,窗口结构布局不完善的现象,结合人因工程学相关专业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人因工程学中对人的生理,心里特性和能力限度研究,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理论人体测量理论和设施规划理论中的空间布局设计和通过观察食堂窗口布局设计,打卡器位置,窗口台面高度宽度和台面到玻璃高度,菜盘的摆放位置,菜的价格提示,还有关于特殊的主食窗口的布局,及工作人员操作动作,,结合实际,进行改善,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学生买饭等待时间,提高窗口打饭效率,为学生和食堂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较好的就餐和工作环境。关键字:食堂窗口空间布局提高效率 ABSTRACT: As is known to all ,the dining room in an diapensable part of our campus which is very close to our daily life and study.we almost eat all breakfast lunch and supper at the dining room .so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get a comfortable enviromment for us in the dining room.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in the college dinner room long term, long waiting time to buy rice difficultly,trying to us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the ergonomics related theory and method to research and solve the problem.This paper mainly talk about work in the theory of research program analysis,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action analysis method of Industry Engineering and work space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a stopwatch time study method of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through observing the dinning room window design and working personnel moves, find out the defective place, no reasonable a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invalid action.such as the height and the width of the table board ,the height between the table board and the glass board ,and the place of the food tile which influence the workers’ operation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take the money punches in the right place. Then work out the standard

人因工程学案例

人因工程学案例 积极的案例 1、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2、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 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 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 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4、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 辑所有文档。 5、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收到盲人的好评。 6、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 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 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 看清前面的路况。 7、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 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8、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 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 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9、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 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 疾病。 10、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 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 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 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消极的案例 1、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大楼内,教室门上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来上自习的 同学必须推开门才能看到该教师有没有空座位。这样打扰了室内同学的

人因工程学 期末考试 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47依据右图简答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 48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2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照度 B.光强 C.视度 D.亮度 2、( )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A.一般照明 B.局部照明 C.综合照明 D.特殊照明 3、下面不是控制和防止眩光的措施是()。 A.限制光源亮度 B.合理分布光源 C.光线转为射线 D.适当提高亮度,增大亮度对比 4、下列哪个条件要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A.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时 B.视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时 C.作业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时 D.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均匀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A.1/2 B.1/3 C.1/4 D.1/ 1、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硫氧化物 B氢气 C氮氧化物 D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7、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中粒径在()以下 A1 B 11 C17 D18 8、以下不属于车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A新车装饰材料 B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C 外界污染 D人体自身的污染 9、当儿童体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 A0ug/L B80ug/L C100ug/L D120ug/L 10、以下不属于从建筑物中的天然材料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是() A镭 B苯 C钍 D钾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和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A甲醛 B苯 C丙酮 D氟化氢 12、体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 A 能量代 B基础代 C 安静代 D 机能代 13()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量 B 安静代量 C能量代量 D 代量 14、基础代量的符号() A R BBCSDM 1、安静代量与基础代量的关系() AR=1.2BBR=BCR=0.8BDR与B无关 11常用()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A安静代量B能量代量C基础代量D相对代量 17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 A 养需 B养债 C 养耗量 D养耗 18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程度。 A、体力消耗 B、脑力消耗 C、体力活动 D、脑力活动 19、依作业时的相对代率(RMR)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RMR的值为()时可以持续作用。 A、小于4 B、4 C、4到7 D、大于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