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 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4.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5.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以上1—5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自枉屈,三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6.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7.先帝知臣谨慎(小心慎重),故临崩寄(托付)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金沙江),深入不毛(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含有“希望"之意)竭(用尽)驽钝(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的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范围内应做的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的措施。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劝谏),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7.段意:说明出师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以上6.7段是第二部分:关于出世北伐决策的说明。)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过失、过错),以彰(表明、显扬)其慢(怠慢,疏忽)。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好的治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正确)言,深追先帝遗诏(遗命)。臣不胜受恩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8。段意: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9.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零落,掉落),不知所言.

(9.结束语,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

(以上8.9段是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三、识记

1.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大臣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从表达方式上看,《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3.有关故事: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退敌、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病死五丈原、六出祁山、摆设八阵图、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出世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6.有关成语:

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

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古今异义词:

开张圣听古:扩大。今:表示商店开始营业.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古:感动、激奋。今:感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憎恨。

先帝知臣谨慎古:小心谨慎。今:认真和慎重.

晓畅军事古:精通、熟练今:(语言)流畅、明白

临表涕零古:眼泪. 今:鼻涕.

8。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简:通“拣",挑选有:通“又"

9。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

以光先帝遗德(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以伤陛下平明之理(以致)// 悉以咨之(拿)//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遂许先帝以驱驰(助词,无实义,可不译)// 以告先帝之灵(用来)// 以彰其咎(用来)。

②于: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在) // 欲报之于陛下也(向,对)//躬耕于南阳(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 还于旧都(在)

10。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事) 性行淑均(行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的原因)行阵和睦(队伍)

俱为一体(是)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

四、翻译: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贫弱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关系存亡的时候啊。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译:(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用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员,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6.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并且信任他们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译: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显达。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嫌弃我),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当代时局的大事.我因为这样而感动而激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13.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用来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和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五、用课文内容填空(背诵默写):

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今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一致的两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点明他原来的出身的词语是“布衣”

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建议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9.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诸葛亮在《出》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 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2.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出师的目标/政治愿望(或先帝托付的“大事”指的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出师的前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4。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或寄寓“三顾茅庐”的典故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6.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全文最能体现诸葛亮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如果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报先帝、忠陛下(全文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

六、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几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2、§1开头就分析形势的原因:

①从形势“危急”落笔,让后主增强危机感,认识自身任务的检举,体会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

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②提醒后主要爱惜身边的贤臣,团结他们,自然导入下文的建设性意见。

3、§6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目的:

答:(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2)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称颂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3)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以身许国的真挚感情,从而打动刘禅。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深意:

(1)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从而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2)也表达了诸葛亮和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先帝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各用四字归纳)

先帝: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求贤若渴

诸葛亮:(1)感恩图报: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忠心耿耿

(3)考虑周密,有政治远见: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并从内政和军事上都给后主作好安排,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6.《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用意是什么?)

答:要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要提醒后主“志当存高远”,要发扬先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好品德,把先帝作为榜样,完成先帝遗志。

7。文章结尾说“不知所云”,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此时的思想感情?

答:诸葛亮在出师前可谓百感交集,既有对后主依依不舍的感情,又隐含着对国内政局的不安,更对刘禅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担心

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2)为了汉室之隆

扩展

9、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1)、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

(2)、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10.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

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11.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亲贤远佞),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附:全文翻译】

先帝统一全国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汉民力贫弱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内宫和外府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而嫌弃我),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动而情绪激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的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以致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泪水零落,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整理

24课《出师表》知识点整理 一、课文理解 1、《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主旨:本文作者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3、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4、诸葛亮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出师表》中的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亲贤远侫感激涕零作奸犯科苟全性命裨补阙漏计日而待斟酌损益察纳雅言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7、本文的名句: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崩殂(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时) 3、盖追先帝殊遇(优待,厚遇) 4、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5、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6、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 7、引喻失义(适当,恰当) 8、宫中府中(皇宫中)(朝廷中)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罚)(善)(恶) 10、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给予) 13、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 14、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7、猥自枉屈(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8、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19、遂许先帝以驱驰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2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2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夙(早晚)效(实现) 2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希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23、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重任)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 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3、古今异义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古义:是开放、扩大 和睦: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古义:团结一心 叹息:今义:叹气 古义:感叹惋惜 痛恨:今义:深切地憎恨 古义:痛心和遗憾。 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低微而简陋 感激:今义:由衷感谢 古义:感动、激动。 谨慎:今义:做事小心 古义:认真、慎重。 涕零:今义:鼻涕 古义:眼泪 4一词多义 道:中道崩殂(道路,路途)咨诹善道(方法,道理) 遗:以遗陛下(给予)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行:性行淑均(行为,品德)行阵和睦(部队,军队)然后施行(实行) 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恐托付不效(成效)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无:若无兴德之言(没)事无大小(无论) 为:俱为一体(是)及为忠善者(做)众议举宠为督(做,作为) 临: 临崩寄臣(将要,即将)临表涕零(面对) 则: 则汉室之隆(那么)不效则治臣之罪(就) 5通假字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6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临危受命: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7、虚词 以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用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悉以咨之(拿来) 寄臣以大事(把……)遂许先帝以驱驰(来) 以告先帝之灵(用来)以彰其咎(来) 以遗陛下(把) 于忘身于外者(在)报之于陛下也(在)叹息痛恨于桓、灵(对……)躬耕于南阳(在)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还于旧都(到) 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转折)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可计日而待也 之危急存亡之秋(的)欲报之于陛下也(代词,它)先帝称之曰能(代词,他) 其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代词,他们) 9、重点词语解释 崩殂:死亡疲敝:人困财乏秋:紧要时刻。光:发扬光大恢弘:意思是发扬扩大殊遇:特别厚待喻:譬喻义:适宜、恰当陟:提升罚:惩罚臧:赞否:责备付:交给;论:评判;刑:罚; 昭:显示。理:治简拔:选拔 遗:给予咨:询问亲:亲近;远:疏远,远离淑:善均:平 布衣:百姓躬:亲自。卑鄙:低微而鄙陋 感激:感动、激动驱驰:奔走效劳值:遇到 尔来:那时以来攘除:排除,铲除损:减少益:增加慢:怠慢,疏忽彰:表扬,显扬诹:询问追:追念雅言:正言 10、句式 判断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特殊用法:之秋:时。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 字词解释 通假字 1. 简通拣: 挑选 2. 阙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 古今异义词 1.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2.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3. 感激: 古义: 感动今义: 激动感谢 4. 开张: 古义: 扩大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 2.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3.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3.裨补缺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四. 条件句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 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 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 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7.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 8. 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最新)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一种文体) 二、字词解释: 1.重点字词。 (1)崩殂 ..:皇帝的死亡 (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菲薄 ..:发扬扩大 ..:轻视 (4)恢弘 (5)引.喻适义.:引:称引,譬喻义:恰当,适宜 (6)陟.(动词,提升,迁升)罚臧否 ..臧否:评论人物好坏 (7)刑.赏:惩罚 (8)昭.……之理:显示,表明 (9)淑均 ..: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善良公正 (10)卑鄙 (11)倾覆 ..:平民 ..:兵败 (12)布衣 (13)躬.耕:亲自 (14)闻达 ..:做官扬名 (15)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6)驱驰 ..:奔走效劳 (17)夙.夜:早晨 (18)不毛.:长草木 (19)庶.竭:希望 (20)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低下的才能(21)攘.除:铲除,铲除 (22)彰.:表明 (23)斟酌 ..(反复推敲)损.(减少)益.(增加)(24)祎、允等之慢.:怠慢 (25)以彰其咎.:过失,罪过 (26)以咨诹.善道:询问 (27)临.表涕.零临:面对涕:眼泪 (28)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9)优劣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1)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指品质低劣、下流。 (2)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意指激动感谢。 (3)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 (4)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4.一词多义。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典范作品,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曹魏丞相司马懿的一封表状文书。通过这封表状,诸葛亮表达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探讨《出师表》这一文学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从篇章结构上来看,《出师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篇,即表明自己辞官的原因和决心。诸葛亮通过详细陈述自己过去六年来的工作,以及回顾自己事业的成果,表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努力。第二部分是表达对曹魏的忠诚。诸葛亮在这一部分中列举了自己对曹魏做出的贡献,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对国家的忧虑。第三部分是请求退休的原因。诸葛亮在这部分中向司马懿表达了自己心灵的疲惫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司马懿的信任和期望。最后一部分是结尾,即寄望将来。诸葛亮在这一部分中表达了对司马懿政绩的赞扬,并寄希望于司马懿能够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其次,《出师表》还有强烈的感人情怀和表达能力。通过动情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曹魏的忠诚。他在表述自己事功时更是以实事求是的方式,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同时,诸葛亮也表达了对自己家人的思念和对司马懿的期望。这些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了读者对于忠诚和担当的思考。 此外,《出师表》还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封表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政治人物表达辞官的一种形式,因此对于古代中国政治

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通过这封表状,读者可以了解到历史上蜀汉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评价和对当时形势的判断。这也让读者对于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出师表》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诸葛亮对自己过去工作的回顾和对曹魏的忠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这封表状还具有一定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通过感人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此外,这封表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读者对于历史背景和古代政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出师表》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忠诚和担当的力量,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为国家、家人付出努力。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刘备的表章,是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研究三国历史、诸葛亮智勇才华的重要文献资料。以下是对《出师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重点: 一、简介与背景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发展的关切而写的一篇表章。刘备是当时的蜀汉丞相,而诸葛亮则是他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将领。背景是当时国家面临强敌曹魏的压迫,而刘备想要出兵北伐。 二、表章结构 1. 开头部分:表明写作目的,并表达忠诚之情。 2. 中间部分:详细列举自己的才能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3. 结尾部分:表达对刘备的期望,希望能出兵北伐。 三、用词或句式 1. 以谦虚委婉的语言表达对刘备的忠诚和殷切的希望。 2. 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等修辞手法,使表章更加生动有力。 3. 通过自我贬低和自我批评的手法,凸显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心。 四、表达内容和重点

1. 强调自己的无私忠诚与对国家的大义。 2. 详细列举自己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修身养性的成就。 3. 提及对刘备的关心、期望以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 4. 表达出国家形势紧迫,需要出兵北伐的紧迫性。 5. 表现出对刘备的高度敬佩和对刘备的忠诚度。 6. 通过表章向刘备递交,表明自己愿出山为国家效力。 五、文章主题 《出师表》的主题是忠诚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诸葛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刘备及其家族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国家紧迫的形势和自己的建议。 结论: 《出师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表章,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通过对自身才能和对国家利益的关心表述,诸葛亮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初三语文《出师表》重点知识点及答案归纳

初三语文《出师表》重点知识点及答案归纳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是关于《出师表》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一篇课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作者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躬耕:亲自。以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义:适宜、恰当。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刑:罚。 遗:给予。夙夜:早晚。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 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简(通“拣”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 之秋:时。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猥(这里指:降

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辞章之一,相传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所写,此文以表达辞章的形式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丞相的忠诚与智慧。本文将对《出师表》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1. 《出师表》的背景 《出师表》是出自《蜀书·诸葛亮传》的一篇表章。当时,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希望得到东吴的支援来对抗曹魏,但由于东吴孙权对蜀国态度犹豫不决,迟迟未能作出决策。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诸葛亮决定写下这封表章,将自己的心声和抗曹的决心表达给孙权。 2. 《出师表》的结构和内容 《出师表》共分为四个部分:表章序言、自述平生之求学历程、述陈言之愿望、引用先贤之教诲。每一部分都紧密联系,通篇表达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以及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在表章序言部分,诸葛亮首先对自己工作的汗水和心血作了一番总结,并表达了自己弹冠相庆、抱负满怀的心情。接着,他以谦虚之辞赞扬了东吴孙权的英明和智慧,并表示自己恳切期盼东吴能支援蜀国抗曹。 自述平生之求学历程部分,诸葛亮回顾了自己求学的过程,以及在蜀国担任丞相后的奉献和努力。他强调自己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辅佐刘备经营国家。

述陈言之愿望部分,诸葛亮陈述了自己的心愿和对曹魏的决心。他恳请东吴孙权共同抗曹,以实现诸葛亮立下的志愿。 引用先贤之教诲部分,诸葛亮引用了先贤们的教诲和自己的感悟,进一步加强了他的决心和忠诚。 3.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首先,这篇表章展示了诸葛亮深深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品质。他舍己为人,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种崇高的忠诚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诸葛亮的辞章能够感动人心。他运用了详实的事实,精准的词藻和引经据典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篇表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再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运用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他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决心时,并没有失去对东吴孙权的尊重,而是巧妙地通过称赞孙权来加强自己的论述。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使整篇辞章更具说服力。 最后,《出师表》也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展现出其卓著的才华和智慧。他不仅仅是一位忠诚的丞相,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师表》中的言辞高妙,表达了他作为丞相的责任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 字词解释 通假字 . 简通拣:挑选 2. 阙通缺:欠缺.不足.缺点 古今异义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2.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3.感激: 古义:感动 今义:激动感谢 4.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成语归纳 .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 2.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3.裨补缺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四.条件句 .分析蜀国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7.“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 8.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总汇

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常识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重点字词 1、(1)崩殂:帝王死(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菲薄:轻视(4)恢弘:发扬扩大 (5)引喻适义:称引恰当(5)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6)异同:不同(6)刑赏:罚 (7)昭…..之理显示治理(8)淑均:善良公正 (9)倾颓:倾覆衰败(10)倾覆:兵败 (11)布衣:平民(12)躬耕:亲自。 (13)闻达:做官扬名(14)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5)驱驰:奔走效劳(16)夙夜:早晨 (17)不毛:荒凉的地方(18)庶竭:希望 (19)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20)攘除:铲除。(21)彰:表明(22)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考虑 (23)慢:怠慢(24)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25)以咨诹善道:询问(26)雅言:正确 (27)临表涕零:面对眼泪(28)之秋:时 (29)良实:善良、诚实的人(30)偏私:偏爱私心 (31)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简(通“拣”)选拔有(通“又”) 3、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精通熟练今:作文通顺明白 4、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性行淑均(行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行阵和睦(队伍) 俱为一体(是)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寄臣以大事(把) 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遂许先帝以驱驰(为、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5、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计日而待作奸犯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23《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3《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 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6.有关成语: 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 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三行对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创,开创,创立。而,表转折。崩殂,帝王之死。疲弊,疲惫凋敝。诚,确实。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候。 先帝开创的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行(hang )阵 攘(rang )除 猥(wei )自枉(wang )屈 庶 一、生字词 崩殂(CU ) 恢弘(hong ) 妄自菲(fei )薄(bo ) 陟(zhi )罚臧(zang )否(pi ) 昭(zhao )平明之 (shu )竭驽(nu )钝(dun ) 性行淑(shu )均 咨诹(zou )善道 以彰(zhang )其慢 责攸之、依、 允等之咎(jiu ) 斟(zhen )酌(zhuo )损益 涕(ti )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 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 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 )危急存亡之 秋(时)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 殊遇(特殊待遇),欲 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 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 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 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 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 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 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 (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 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 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 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 裨补(弥补)阙(“阙” 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 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阵 (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理 以遗(wei )陛下 裨(bi 补阙(que )漏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平明之昭(zhao)(zang)否(pi) 陟())cu 恢弘(hong 妄自菲(fei)薄(bo) zhi)罚臧崩殂(庶((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 (bi理以遗(wei)陛下裨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责攸之、依、以彰()善道zou zhang)其慢均(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 咨诹(损益涕()零ti(zhuo) 允等之咎(jiu)斟(zhen)酌二、词语解释);今天下三分,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也。然侍卫之臣(实在、果真),此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诚()危急存亡之秋时,欲边疆)(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发扬)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用来光),以())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先帝遗德,光大)恢弘(扩大、发扬菲薄(轻视,看不起(称引、譬喻),引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 路也。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1. 异(提升)善恶,褒贬,(),不宜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罚(惩罚)臧否陟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交付、付)忠善者,宜(),及科(科条法律为(做)犯)。若有作(偏义复词同,指不同奸(奸邪的事情私)((治理)。不宜偏偏袒理昭刑(交 给)有司,论判定)其(处罚)赏,以(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2. 是思虑)虑)忠纯,((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以为宫愚遗陛下。(( 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谦词,我)阙”(“))之,然后施行,必得)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咨(询问,征求意见裨补(阙弥补),有所广益同“缺”,缺点)漏((有启发和帮助)。 疏漏)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善良公正)品行淑均晓畅),()(将军向宠,4.性性格行行阵)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推举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得到合理的安排)也。得所(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优劣)和睦,军队的行列,指军队(. (4.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