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万物存在变化的四个原因

2008-12-18 01:31:23| 分类:哲学 | 标签: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字号订阅

亚里士多德:万物存在变化的四个原因

寻求对世界万物存在和变化的理解是人类最本质、最深刻的需要之一,这在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萌发时期就有鲜明的表现。变化万千的世界为什么会存在?是什么促成这些变化的产生?这些都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曾经对后来的哲学发展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他的“四因说”就是一种解释万物存在变化的学说。那么这四个原因是什么、又怎么使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呢?

亚里士多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求最普遍的原因,因此他不是简单地去谈事物的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和灭亡,而是努力地寻求事物的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和灭亡的原因。他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就是事物的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和灭亡的最普遍、最本质的原因。

首先,所谓“质料因就是”事物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如构成房子的建筑材料砖、瓦、木料等就是质料因。其次,所谓“形式因”,就是事物构成所具有的一定结构。房子在具备了砖、瓦、木料等质料因后,还必须有房子形式结构——形式因(设计样式、尺寸等)。再次,所谓“动力因”就是事物构成的推动者。房子的建造者是促使房子形成的动力因。否则房子不能自动形成。最后,事物为什么要形成呢?显然,要

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目的因”。这四种原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又是前者发展的目标。

这其中形式和质料是具体事物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也是世界万物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而不是绝对的。亚里士多德指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高级阶段复杂的事物比低级阶段简单的事物有更多的形式。因此,当某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确定后才能肯定它是质料还是形式。

再有就是质料因、形式因是动力因的基础,然而,没有目的因,动力因的作用也是盲目的,制成的东西也是无用的。所以只有质料因和形式因对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来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动力因来推动,同时根据目的因来确定事物的存在样式和变化的结果。

作为古希腊最著名、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不在于发现事物存在和变化的这四个原因,因为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这些原因已经被发现和论述过。比如“质料因”即来源于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以及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动力因”即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和恩培多克勒的“爱憎说”;“形式因”即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目的因”即可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萨歌拉的“理性”。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功绩主要在于阐明了“四因”的相关性。如果说亚里士多德以前的自然哲学家已分别涉及到自然界的“四因”,那么他们也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难以对自然界的整体作出令人信服的统一解释。比如,水性不变何以说明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水形不定又何

以解释各种事物确定的形式?“一切皆流”、“一切皆变”何来相对稳定的组成、形式和趋势?何以对其进行认识?抽象的“数”、“形”怎么能离开具体的事物而独立存在?单一的“存在”又如何说明自然界多样性的来源?可见,任何的偏颇都会带来难以摆脱的理论困难。所以,亚里士多德强调:“既然原因有四种,那么自然哲学家就必须对所有这四种原因都加以研究。并且作为一个自然哲学家,他应当用所有这些原因——质料、形式、动力、目的——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还以以房子为例,它的存在涉及“质料”(土、石等)、“形式”(造型、结构等)、“动力”(建筑师、建筑术等)、“目的”(性能用途等)四方面的原因。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较为圆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亚里士多德才会成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