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布式路由与集中式路由收敛特性分析

分布式路由与集中式路由收敛特性分析

第7章路由选择试题

第7章路由选择试题 一、填空 (1)在 IP 互联网中,路由通常可以分为 ________ 路由和 ________ 路由。 (2)IP 路由表通常包括三项内容,他们是子网掩码、 ________ 和 ________ 。 (3)RIP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OSPF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二、单项选择 (1)在互联网中,以下哪些设备需要具备路由选择功能 a )具有单网卡的主机 b )具有多网卡的宿主主机 b )路由器 c )以上设备都需要 (2)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a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 b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c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 d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3)关于 OSPF 和 RIP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OSPF 和 RIP 都适合在规模庞大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b ) OSPF 和 RIP 比较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c ) OSPF 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d ) OSPF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小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三、问答题 下图显示了一个互联网的互联结构图。如果该互联网被分配了一个 A 类 IP 地址,请你动手: (1)为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分配 IP 地址。 (2)写出路由器 R1 、 R2 、 R3 和 R4 的静态路由表。 (3)在你组装的局域网上模拟该互联网并验证你写的路由表是否正确。 (4)将运行静态路由的 R1 、 R2 、 R3 和 R4 改为运行 RIP 协议,试一试主机之间是否还能进行正常的通信。

路由器功能性测试报告

A2路由器DQA测试报告

目录 测试环境 (4) 测试设备及环境 (4) 测试硬件 (4) 测试软件 (4) 测试环境 (4) 一、设置向导 (5) 静态IP地址 (5) DHCP客户端 (5) PPPOE 拨号 (6) 二、模式设置 (6) 网关模式 (6) 桥接模式 (7) 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 (7) 三、无线 (8) 基本设置 (8) 禁用无线网络接口 (8) 无线网络频段测试 (8) 多AP设置 (9) 无线模式测试 (9) 网络服务标识测试 (10) 信道带宽测试 (10) 信道测试 (11) 广播网络服务标识 (11) 数率测试 (12) 显示活跃的客户端 (12) 扩展网络服务标识 (13) 高级设置 (13) 发射功率测试 (13) 安全 (14) 访问控制 (14) WDS 设置 (14) 站点扫描 (15) WPS 设置 (15) 时间表 (16) 四、 TCP/IP 设置 (16) 局域网设置 (16) 局域网IP地址更改测试 (16) 局域网DHCP地址范围、DHCP 测试 (17) 局域网静态DHCP测试 (17) 广域网设置 (18)

静态IP地址 (18) DHCP客户端 (18) PPPOE 拨号 (19) WAN口带宽测试 (19) WAN口启用PING (20) 在WAN口上启用WEB 访问 (20) 五、防火墙 (21) 端口过滤 (21) IP地址过滤 (21) MAC地址过滤 (21) 端口转发 (22) URL过滤 (22) 隔离区(DMZ) (23) 虚拟局域网 (23) 六、服务质量控制 (23) 下载限速 (23) 上传限速 (24) 七、管理 (24) 状态 (24) 统计信息 (25) 动态域名服务 (25) 时区设置 (25) 拒绝服务攻击 (26) 日志记录 (26) 升级固件 (26) 八、测试结论 (28)

华三主流路由器交换机简介和规格

华三系列网络产品 一、路由器 1、H3C CR系列核心路由器 i.H3C CR16000-F 100G核心路由器 产品简介: H3C CR16000-F是H3C自主研发的100G平台核心路由器,采用业界先进的CLOS 交换架构,整机交换容量高达26.88Tbps,采用Comware V7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丰富的业务特性和强大的自愈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行业IP专网核心层和汇聚层以及运营商网络MSE等网络位置。 H3C CR16000-F支持主控和交换网板完全物理分离,提供高品质的设备可靠性;支持高密度10GE、40GE、100GE接口,单槽位性能灵活扩展,可以满足不同网络位置需求;支持多维度的虚拟化技术,包括横向虚拟化IRF2、纵向虚拟VCF以及虚拟路由器MDC,可简化网络管理、提高可靠性;支持MSE,集SR和BRAS功能于一身,满足运营商的多业务边缘设备发展需求;支持1588v2以太网时钟同步、TDM仿真以及多种线路保护技术,满足运营商IP RAN组网需求;控制平面采用多核及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技术,运行先进的操作系统Comware V7,各软件模块具有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动态加载、单独升级,实现ISSU。 产品规格: ii.H3C CR16000核心路由器

产品简介: CR16000 核心路由器(以下简称CR16000)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100G平台的新一代核心路由器,主要应用在运营商IP骨干网、数据中心骨干互联节点以及各种行业大型IP网络的核心和汇聚位置。CR16000先进的体系架构和强大的路由转发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现在及未来业务扩展的需求。 CR16000采用了创新的硬件架构,可以实现跨板数据的无阻塞交换能力,保障高密度10G 或100G板卡的线速转发;CR16000支持海量的路由表和转发表,作为互联网核心节点能够抵御大路由震荡的冲击,保证数据报文的准确转发;CR16000通过NSR、ISSU、IRF2、APS、BFD等多种高可靠性技术,保证业务永续。 产品规格: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目录 1.路由技术定义 (1) 2.路由技术分类 (1) 2.1算法分类 (1) 2.2协议分类 (1) 3.路由协议 (2) 3.1内部网关协议IGP (2) 3.1.1OSPF路由协议 (2) 3.1.2RIP路由协议 (3) 3.2外部网关协议EGP (3) 3.2.1域间策略 (4) 3.3RIP与OSPF对比 (4)

路由技术 1. 路由技术定义 路由技术主要是指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是:属于自适应的选择协议(即动态的);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即分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 等)和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2. 路由技术分类 2.1 算法分类 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路由选择的方法或策略。 按照路由选择算法能否随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通信量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进行分类,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静态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这是一种不测量、不利用网络状态信息,仅仅按照某种固定规律进行决策得简单得路由选择算法。静态路由选择算法简单和开销小,但是不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主要包括扩散法和固定路由表法,需要是依靠手工输入的信息来配置路由表。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小了路由器的日常开销。在小型互联网上很容易配置。可以控制路由选择的更新。但是,静态路由在网络变化频繁出现的环境中并不会很好的工作。在大型的和经常变动的互联网,配置静态路由是不现实的。 (2)动态算法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是依靠当前网络的状态信息进行决策,从而使路由选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量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特点是能较好的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动态路由选择算法一般采用路由表法,主要包括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和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是每一个节点定期与相邻节点交换路由信息,修改各自的路由表,这样使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经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况。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是网络中设置一个节点,专门收集各个节点定期发送获得状态信息,然后由该节点根据网络状态信息,动态的计算出每一个节点的路由表,再将新的路由表发送给各个节点。 2.2 协议分类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协议可以自动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路由表的方法。动态路由的主要优点是,如果存在到目的站点的多条路径,运行了路由选择协议(如RIP或IGRP)之后,而正

MP7500核心汇聚路由器产品介绍20080623

MP7500系列核心汇聚路由器 MP7500系列路由器是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汇聚路由器,它是基于A TCA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高级电信计算架构)的电信级产品架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下一代路由器针对业务/内容的数据处理特点,主要面向大型广域网的省级核心汇聚和省级核心上联以及用作超大型互联网接入平台,具有2个主控槽位和8个多功能插槽,最多支持32路155M接口或者256路E1接口同时接入,目前整机具有12-48Mpps的包转发能力。 MP7500系列路由器在领先的“双核动力”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多核动力”,并基于ATCA结构设计在满足用户高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在整个系统提供最为完善的双冗余或者多冗余设计,为用户提供核心设备电信运营级的高可靠性。MP7500系列路由器使用统一的MyPower-R软件,提供丰富的路由功能、备份功能、网络安全服务功能、IP组播功能、QoS特性以及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多种网络层和链路层协议,支持BGP边界网关协议和MPLS功能,可以在网络中担当PE节点或P节点的功能。 MP7500系列路由器作为一种多用途的通用数据业务处理路由平台,可与迈普全系列路由器一起为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交通、教育、军队等行业用户和大中型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广域网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以上各个行业领域核心骨干层和核心汇聚层。 MP7500系列路由器外观图 关键特性 ?采用业界领先的多核处理技术,提供强大转发能力满足高性能的需求 ?率先基于ATCA架构的设计,在满足高性能基础上提供电信级可靠性 ?提供双主控冗余,并基于迈普专利技术提供独特的单框双机应用模式 ?提供320G背板,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混合架构满足高扩展性的需求 ?采用迈普独特的专利技术-虚拟路由交换技术,有效实现多业务隔离 ?采用超低功耗设计,延长核心路由平台寿命,降低核心设备运转能耗

路由器测试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的核心设备,相应地在网络上存在广泛的应用。高端路由器现已由企业级设备成为公众网上重要的电信级设备。随着互联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它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路由器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路由器的测试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路由器测试规范主要有下面通信行业标准来规范: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以上标准分别参照下面标准制定:YD/T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 本文的测试介绍主要依据上述路由器测试规范。但是由于以上测试规范只作设备入网测试标准,是一种入门测试,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在上述规范基础上补充的一些其他测试内容。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 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 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 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高端路由器测试主要包括:接口测试,高端路由器可能拥有的接口测试;ATM协议测试,

集中式路由和分布式路由

交换机的第三层包转发机制(集中式与分布式) 分布式, 交换机, 机制分布式, 交换机, 机制 每个厂商的路由交换机的实现机制不同,在路由功能的实现上,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机制。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集中式第三层包转发 集中式第三层包转发是指在交换机中有一个专门的硬件模块(路由模块)来对全交换机的第三层包进行转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模块如千兆以太同交换模块,都不具备第三层的处理功能,需要把第三层的数据包从背饭送往路由模块来查询路由并转发。严格的讲,这种结构的交换机更准确的名称是第三层交换机,而不是路由交换机。集中式第三层包转发是早期的技术,它的缺点在于整个交换机的路由性能受限于其路由模块的能力。另外,当一个IP包要进行路由时,它经常要从一个以太网接口模块通过背板总线送往路由模块,在路由模块处理后,又经背板总统送往同一以太网接口模块,这样一种数据包传送方式浪费了背板总规处理能力。并且路由模块的故障会导致整个交换机内的路由功能的失效。 实际中很多厂商交换机中的路由模块就是一个以插卡形式集成在交换机内的软件路由器。因此在各厂商的产品中,采用集中式包转发的交换机的路由能力一般可达到15Mpps。 分布式第三层包转发 随着ASIC芯片技术的发展,具有路由功能的模块被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于是厂商将路由芯片设计到了路由交换机中的每一个接口模块上,这种技术就被称为分布式第三层包转发。它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模块来为整个机箱服务做包的转发,第三层的包转发可以由每个接口模块上的路由芯片独立完成。分布式第三层包转发突破了集中式第三层包转发的性能瓶颈,但它的路由控制机制比集中式要复杂,它需要在每一个端口保留路由表信息以进行快速的包转发。尽管在技术上更复杂,由于在性能上远远超出集中式,分布式第三层包转发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路由交换机的主流技术 第一代路由器技术:集中转发,总线交换 典型产品:华为Quidway R2500系列路由器。 最初的IP网络并不大,其网关所需要连接的设备及其需要处理的负载也很小。这个时候网关(路由器)基本上可以用一台计算机插多块网络接口卡的方式来实现。接口卡与中央处理器(CPU)之间通过内部总线相连,CPU负责所有事务处理,包括路由收集、转发处理、设备管理等。网络接口收到报文后通过内部总线传递给CPU,由CPU完成所有处理后从另一个网络接口传递出去。 第二代路由器技术:集中+分布转发,接口模块化,总线交换 典型产品:华为Quidway R3600系列路由器。 由于每一个报文都要经过总线送交CPU处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网络流量的增大,接口数量、总线带宽和CPU的瓶颈就越来越突出。于是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提高网络接口数量,如何把CPU和总线的负担降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代路由器技术就在网络接口卡上进行一些智能化处理,由于网络用户通常只会访问少数的几个地方,因此可以考虑把少

路由交换技术复习选择题

1、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设备有(A B D)。 A. 集线器(Hub) B. 交换机(Switch) C. 调制解调器(Modem) D. 路由器(Router) 2、802.x协议族是由(C)定义的。 A. OSI B. EIA C. IEEE D. ANSI 3、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A C)。 A. 带宽 B. 可信度 C. 延迟 D. 距离 4、会产生单点故障的是(A B C)拓扑结构。 A. 总线型 B. 环型 C. 网状 D. 星型 5、数据交换技术包括(A B C)。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文件交换 6、OSI参考模型按顺序有(C)。 A.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物理层 B.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C.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 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物理层 7、在OSI参考模型7层结构中,网络层的功能有(B)。 A. 确保数据的传送正确无误 B. 确保数据包如何转发与路由 C. 在信道上传送比特流 D. 纠错与流控 8、在OSI参考模型7层结构中,(B)实现对数据的加密。 A. 传输层 B. 表示层 C. 应用层 D. 网络层 9、网络层传输的数据称为(B)。 A. 比特 B. 包 C. 段 D. 帧 10、TCP/IP协议栈中传输层的协议有(A C)。 A. TCP B. ICMP C. UDP D. IP 11、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B)。 A. 比特包帧段数据 B. 数据段包帧比特 C. 比特帧包段数据 D. 数据包段帧比特 12、以下属于路由器特性的是(A B C D)。 A. 逐跳转发数据包 B. 维护路由表 C. 执行路由查找 D. 接口类型丰富 13、以下属于二层交换机特性的是(B C)。 A. 利用IP包头中的信息进行转发 B. 维护MAC地址表 C. 隔离冲突域 D. 寻找到目的以太网段的最佳路径

选择路由器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选择路由器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1、路由器的配置主要有接口种类、用户可用槽数、CPU、内存、端口密度等,但由于学校校园网网络一般比较简单一般支持以太网即可,主要关心以太网端口数即可。而CPU、内存等指标虽然在理论上说CPU、内存越高,路由器的性能就越好,但由于路由器的CPU 种类比较多,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如包转发、查表可以由硬件实现(专用芯片)。所以CPU、内存性能并不能完全反映路由器性能。高效的算法和优秀的软件可能大大节约CPU和内存。因此CPU、内存也不做为我们选择路由器时主要关注的指标。 2、路由协议支持:对路由协议种类的支持,如RIP、OSPF、ISIS、BGP、IPv6、策略路由、PPPOE的支持等,除了较大的校园网外,由于学校的网络比较简单,路由器主要是做为NAT网关使用,因此只要支持简简的静态路由、RIP、PPPOE等就可以了,如果有需要组建VPN网就还应关注对VPN的支持能力。 3、路由器性能(主要关注的指标): 三个主要性能参数: (1)包转发率,也指路由器或交换要每秒可以转发多少个数据包。包转发率标志了路由器(交换机)转发数据包能力的大小。 包转发率的计算:包转发率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 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

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转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举例计算:学校的出口带宽是30M,需由路由器的包转发性能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支持线速转发? 30,000,000bps/8bit/(64+8+12)byte/1000=44.64kpps。即理论上该路由器必须支持44.64K以上的包转发速率才能实现30M的线速转发,否则将无法充分发挥30M出口带宽的作用。在实际中不少学校存在高带宽+低配置路由器的情况,导致上网慢、达不到带宽。 (2)并发连接数:是指路由器或防火墙对其业务信息流的处理能力,是路由器能够同时处理的点对点连接的最大数目,它反映出路由器设备对多个连接的访问控制能力和连接状态跟踪能力,这个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路由器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点数。 (3)每秒新建连接数:是指防火墙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建立TCP/HTTP 连接数量,这个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防火墙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建立的最大连接数量,这也是考察防火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4、能由器的能力 主要应关注是否支持对学校内部网较有用的几个功能:QOS(带宽限速、连接数限制)、防ARP欺骗(arp绑定、防arp欺骗、PPPOE server)、网管功能。 如何选择路由器: 1、弄清需求最重要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最新)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在INTERNET中,路由器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存储了可能的目地地址与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报考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路由表可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报考路由表: 1、静态路由表:是由人工方式建立的,网络管理人员将每一个目的地址的路径输入到路由表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表无法自动地更新。 2、报考路由表:大型互联网网络通常采用报考路由表。在网络系统运行时,系统将自动运行报考路由选择协议,建立路由表。 一个自治系统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作为一个自治系统,其核心是路由寻址的“自治”。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与INTERNET 中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是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选择协议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网络上的主机、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去形成路由表,以确定发送分组的传输路径。而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路由信息更新的通信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特点是协议简单。路由信息协议是用于TCP/IP 系统和其他网络环境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适用于相对较小的自治系统,它们的直径“跳数”一般小于15.因为每一个自治系统里的路由器都要与同一系统里的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表信息,当内部路由器的数目增加时,网络的RIP信息交换量会大幅度地增加。 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的主要特点: 1、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而RIP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2、OSPF协议要求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的度量。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是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维盟路由器的功能特性

维盟路由器的功能特性 多WAN (广域网)接入 可同时接入4条外线,支持ADSL、LAN、光纤等混合模式。多广域网接入可实现: 1、带宽叠加:同时接入4条广域网,采用多线程工具,可以达到叠加后的网络速度。 2、线路备份:一条为主线路,一条为备用线路。当主线路掉线后,备用线路顶替工作,保证网络畅通。 3、线路分流:可依据来源IP、目的IP、来源端口、目的端口、域名进行线路分配或依据上网用户数量自动分配走向。 4、策略路由:可以同时接入电信、新联通、长宽、教育网等不同运营商。支持策略路由功能,解决互联网南北电信的尴尬。 PPPoE/Web认证服务器 支持PPPoE/Web认证功能,内网用户通过操作系统的PPPoE拨号功能或WEB认证后连接到路由器上网。 PPPoE Server优势: 1、网络管理:通过给每个用户指定账号,来有效管理用户对网络访问。 2、宽带计费:针对每个账号进行计费管理,支持到期提醒功能,用户在线查询以及修改密码等功能,让小区运营更加智能化。 3、防ARP欺骗:只允许PPPoE拨号上网,彻底杜绝内网用户修改IP地址、MAC地址等信息,有效的摆脱ARP数据包的困扰,彻底解决了网络中IP欺骗等绝大部分网络问题。 4、Web认证:用户通过指定账号访问网络,适合咖啡屋、酒店等公共场合,作为网络计费的同时可以达到宣传效果。在企业可作为员工上网权限管理。 智能限速QoS 维盟独特的智能限速功能,只需要选择好广域网带宽,设备依据网络使用状况,时时优化带宽资源,保证游戏不卡,网页流畅。 1、有效抑制P2P程序、在线视频等对带宽资源占用,保证正常服务的畅通无阻。 2、提高带宽利用率,在企业保证网页、邮件等办公程序对网络的使用。 3、可依据时间对指定IP的上传下载带宽进行管理。 4、支持带宽保证功能。 上网行为管理 有效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网络权限访问,提高工作效率。 1、URL网站分类,对各种类型网址进行分类管理,指定用户在指定时间内访问指定网站

三层技术--IP路由配置讲解

目录 1 IP路由基础配置.................................................................................................................................1-1 1.1 IP路由概述........................................................................................................................................1-1 1.1.1 路由........................................................................................................................................1-1 1.1.2 路由表和FIB表........................................................................................................................1-1 1.2 路由协议概述.....................................................................................................................................1-3 1.2.1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3 1.2.2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1-3 1.2.3 路由协议及路由优先级...........................................................................................................1-4 1.2.4 路由迭代.................................................................................................................................1-4 1.2.5 路由信息共享..........................................................................................................................1-5 1.3 配置全局路由器ID号..........................................................................................................................1-5 1.4 路由表显示和维护.............................................................................................................................1-6

全程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

全程图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组网 说到交换机和路由器有的则根本搞不清楚它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用,而有的则是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各媒体大肆宣扬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的背景下。其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是越来越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功能也开始相互渗透。 不仅三层交换机具有了部分原来独属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而且现在宽带和高端企业级路由器中也开始兼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了。可谓是相互渗透,于是有人就预言,将来交换机和路由器很可能会合二为一,笔者也坚信这一点。 因为现在从技术上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没有太大难度,同时对用户来说也是迫切需求的。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用户不必购买两种价格那么昂贵的设备,何乐而不为呢?但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当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理论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上。本文就要全面向大家解读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应用的主要区别。 一、交换机的星形集中连接 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最基本功能和应用就是集中连接网络设备,所有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打印机等),只要交换机的端口支持相应设备的端口类型都可以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共同构成星形网络。基本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在星形连接中,交换机的各端口连接设备都彼此平等,可以相互访问(除非做了限制),而不是像许多刚涉入网管行列的朋友那样,认为连接在交换机的服务器是最高级的。 二、交换机的级联与堆栈

拓扑图 上图所示的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星形以太网架构,实际的星形企业网络比这可能要复杂许多。这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网络设备如何高档,配置如何复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网络交换层次比较复杂。企业网络中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通常只需配备一个,但交换机通常不会只是一个(除了只有20个用户左右的小型网络)。如果用户数比较多,如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就必须依靠交换机的级联或者堆栈扩展连接了。但级联技术和堆栈技术也有所不同,它们的应用范围也不同。 交换机级联就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交换端口进行扩展,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单一交换机端口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离机房较远距离的客户端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因为单段交换双绞以太网电缆可达到了100米,每级联一个交换机就可扩展100米的距离。但这也不是说可以任意级联,因为线路过长,一方面信号在线路上的衰减也较多,另一方面,毕竟下级交换机还是共享上级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可用带宽,层次越多,最终的客户端可用带宽也就越低(尽管你可能用的是百兆交换机),这样对网络的连接性能影响非常大,所以从实角度来看,建议最多部署三级交换机,那就是核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三级交换机。 这里的三级并不是说只能允许最多三台交换机,而是从层次上讲只能三个层次。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不同端口的交换机都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每个层次又能允许几个,甚至几十个交换机级联。层级联所用端口可以是专门的UpLink端口,也可以是普通的交换端口。有些交换机配有专门的级联(UpLink)端口,但有些却没有。如果有专门的级联端口,则最

分布式路由算法分析与设计

一、路由器简介 (1).基本概念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上,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能够选择数据传送路径并对数据进行转发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工作的目的就是选择最佳路径,把数据传递到目的地。 (2).路由表 路由器在接收到数据时,要对其传输路径进行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路由器需要维护一个称为“路由表”的数据结构。概括来讲,路由表就是包含若干条目、供路由器选路时查询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表项。 (3).选路策略和选路机制 一般来说,路由器要实现数据转发的功能,至少需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 a)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网络的拓扑结构选择一条最佳路径,把对应不同目的地址的最 佳路径存放在路由表中(找最佳路径的过程就相当于更新路由表的过程); b)搜索路由表,决定向哪个接口转发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上面的两方面工作中,前者是选路策略(Routing policy, 也称为路由选择策略)问题,而后者是选路机制(Routing mechanism, 也称为路由选择机制)问题。 选路策略的实质就是如何确定数据传送的最佳路径,它是通过建立并维护路由表开实现的。选路策略的不同,从本质上讲就是建立和维护路由表的方式不同;选路机制实际上就是如何查找路由表,并根据查表的结果把数据转发出去。 (4).自治系统和路由域 由于Internet规模太大,分布范围太广,所以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对应每一个目的网络都有一个条目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不可能采用一个全局的路由算法或协议。因此,Internet 将整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对自治的局部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AS)。自治系统可以定义为同一机构下管理的路由器和网络的集合。 世界各地的自治系统都通过自己的边界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的核心网上。一般来说,一个自治系统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边界路由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器或者网络通过边界路由器与其他自治系统或者Internet核心网进行通信。

主机路由表介绍

主机路由表介绍 在windows中,保存着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它是保证本机能上网不可缺少的一项。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下输入:route print ,可查看当前路由表信息。 (假设本机IP:网关: 解释: 第一条: 1

缺省路由:意思就是说,当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你的路由记录中,那么,你的主机该把那个数据包发送到那里!缺省路由的网关是由你的连接上的default gateway决定的。 该路由记录的意思是: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我的路由记录中,我会将该数据包通过这个接口发送到这个地址,这个地址是下一个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这样这个数据包就可以交付给下一个路由器处理,与我无关。该路由记录的路由代价 20。 第二条: 本地环路:这个网段内所有地址都指向自己机器,如果收到这样一个数据,应该发向哪里该路由记录的路由代价 1 第三条: 直联网段的路由记录:当主机发往直联网段的数据包时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路由记录的interface和gateway是同一个。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是时,我会将该数据包通过这个接口直接发送出去,因为这个端口直接连接着这个网段,该 2

路由记录的路由代价 20 第四条: 本地主机路由:当主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时将如何处理 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是时,我会将该数据包收下,因为这个数据包时发送给我自己的,该路由记录的路由代价 20第五条: 本地广播路由:当主机发送给直联网段的广播时如何处理 当我发送到广播数据包的目的网段是时,我会将该数据从接口以广播的形势发送出去,该路由记录的路由代价 20 第六条: 3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简单的讲,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 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Osi模型个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介绍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H3C-三层技术-IP路由配置指导-静态路由配置

目录 1 静态路由配置.....................................................................................................................................1-1 1.1 简介...................................................................................................................................................1-1 1.1.1 静态路由.................................................................................................................................1-1 1.1.2 缺省路由.................................................................................................................................1-1 1.1.3 静态路由应用..........................................................................................................................1-1 1.2 配置静态路由.....................................................................................................................................1-2 1.2.1 配置准备.................................................................................................................................1-2 1.2.2 配置静态路由..........................................................................................................................1-2 1.3 配置静态路由与BFD联动..................................................................................................................1-3 1.3.1 双向检测.................................................................................................................................1-3 1.3.2 单跳检测.................................................................................................................................1-3 1.4 配置静态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1-4 1.5 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1-5 1.6 静态路由典型配置举例......................................................................................................................1-6 1.6.1 静态路由基本功能配置举例....................................................................................................1-6 1.6.2 静态路由快速重路由配置举例.................................................................................................1-8 1.6.3 配置静态路由与BFD联动........................................................................................................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