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厂房施工重点样本

工业厂房施工重点样本

工业厂房施工重点样本
工业厂房施工重点样本

辊压机技改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

施工中的重点是针对技改工程的特点实现”三个确保”即”测量放线必须确保相对位置标高准确无误”、”必须确保设备安装用的预留孔、预埋件位置精度准确”、”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施工重点主要如下几点:

1、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校准;

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1)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2)脚手架工程;

3、设备基础预留孔洞施工;

一、桩基础施工中的定位校准

我单位采用先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 后开挖基础土方, 再进行承台施工的顺序。

( 一) 冲孔桩施工的工艺流程见下图。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 成孔

1) 、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钢护筒, 壁厚 3.0mm, 内径1000~1400mm, 长度为1.0~1.5m采用人工挖埋法埋设。护筒埋设位置要准确, 深度必须超过表层松散土深度进入原状土0.2m以上, 筒体垂直定位后, 四围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 并在护筒上用红漆标示出”十”字线, 用以确定桩中心位置。

桩基在成孔过程中没有对桩位进行校核, 不时因桩机就位不平整或发生移动导致桩位发生偏差, 严重的会导致补桩或整桩报废等处理方法, 最终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和工期的延误。

控制方法:

1、根据定位轴线制作轴线控制桩;

2、护筒定位埋设校准, 并检查桩机就位的平整度;

3、待桩机钻进1米后, 停机校核桩中心位置;

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针对性强, 且经济适用的专项施工方案。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及图纸( 国标图集) 、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 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 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本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为搭设高度超过8m及以上, 搭设跨度18m及以上的模板支撑系统均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需要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根据该工程结构特点及规划, 楼盖、屋盖模板按清水构件要求制作、安装, 方案如下:

a.柱模: 采用12厚九厘板定制, 投入一层用量, 采用钢管作柱箍, 间距600mm。楼面柱模安装时, 先在楼板上弹出柱子边线, 沿外边线用1:2水泥砂浆粉成条带, 经过水准仪校正找平, 作为模板支承面。对于外柱应在柱外边设置模板支承垫条带, 支承垫条带应安装平直, 紧贴混凝土外边, 柱外模与支承垫条紧密接触, 防止漏浆。另外为了保证柱模、钢筋位置准确, 在柱钢筋四角点焊与保护

层同厚的角钢块。柱模高度>2m时, 每隔2m在其对称面设600×600混凝土下料口。

b.梁、楼板模板: 梁侧模采用12厚九厘板, 投入一层周转, 梁、楼板底采用12厚九厘板散拼散拆, 投入二层用量。

c.梁、板模板安装: 支模体系采用ф48×2.7普通钢架管满堂红脚手架体系。支柱间距≤1200mm, 采用钢架管作大龙骨, 间距600mm, 50×100mm的木枋作小龙骨, 间距250mm; 安装时, 先拉通线调节支柱高。将大龙骨找平, 架设小龙骨; 楼面模板铺完后, 检查支架是否牢固, 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支撑体系配套不少于三层的用量投入。

d.梁跨度≥4m时均需起拱, 起拱高度1‰至4‰; 梁高≥900mm时, 宜在梁侧模中偏下处设一道对拉螺栓φ12@800mm。模板施工前刷高效脱模剂二道。

e.框架梁、柱截面均较大, 为了防止出现胀模, 在梁、柱支模过程中设置φ14对拉螺栓, 柱按双向设置, 间距@500, 梁的截面高度超过900时, 设一道对拉螺栓, 梁的截面高度超过1200时, 设二道对拉螺栓, 间距@500。

f.模板拆除:

拆模顺序一般为先支后拆, 后支先拆。

柱侧模: 柱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受损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