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太阳光的色散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

一、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作图: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应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行探究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焦度(Φ):Φ=1/f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测量工

具应用 实验室:天平(放、调、调、称、收) 生产生活: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

一、质量

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记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

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⑤收: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刻线处。

天平使用时注意:①左盘放物体,右盘砝码; ②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里加砝码;

③加砝码时先增大的;减砝码时先减小的;

④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侧为准(读示数小的那一侧)。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

3、密度的单位: 1g /cm 3=1×103Kg /m 3.

4、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 (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V

m 2、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

用公式ρ=V

m 求出密度

3、量筒的使用: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保持相平.

4、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 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则固体和

体积为V= V 2- V 1);

④:根据ρ=V

m 算出固体的密度(ρ固=12V V m -)

5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记下液体的体积(V );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m 2)

(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 m 1 - m 2);

④:根据ρ=V

m 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V m m 21-) 水在4℃时密度最大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能够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

一、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

3、力的作用效果:①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和方向)

②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注意在箭头附近写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

2、弹力是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使用时注意: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要观察指针是否指零,不指零时要调零;使用时要顺着弹簧

伸长的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

三、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因为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能够写作: g 表示比值9.8N/kg (粗略计算时取10N/kg )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度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

4、惯性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①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已原来状态(速度和方向)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性是

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

②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

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③惯性与物体受不受力无关,外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

④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相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质量是惯性

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水准。

⑤惯性不是力。力是一种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

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一种性

质,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成物体“受到

惯性力”或“受到惯性作用”。

二、二力平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是说

这几个力平衡。

2、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3、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并且④在同一条直

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防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或想要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②两个物体想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水准相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水准;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互相接

触的表面分开;利用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3、计算公式:P=S

F (F 表示压力,S 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4、单位:帕斯卡(Pa ) 1Pa=1N/m 2

5、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或增大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

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也增大;

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 h

(h 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高度)

从公式能够看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与深度相关

4、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

部分中的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船闸、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等。

5、固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压强计算顺序是:先算压力再算压强;

而液体的压强计算顺序是:先算压强再算压力。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装有高度相等的同种液体,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

容器对

桌面的 压力 F 1=G 容1+G 液1

F 2=

G 容2+G 液2 F 3=G 容3+G 液3 压强 P 1=S

F P 2=S F P 3=S F 液体对 器底的 压强 P ‘1=ρ液g h

P ‘2=ρ液g h

P ‘3=ρ液g h

压力

F ’1= P ‘1S F ’2= P ‘2S F ’3= P ‘3S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存有的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

3、测定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4、标准大气压的值:P0=1.013×105Pa (粗略计算时取105Pa)

5、大气压的变化规律: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②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高,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6、与沸点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7、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8、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塑料吸盘等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飞机等。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

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也适用于气体)

3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实心物体的密度大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

小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

等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

3、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能够利用的浮力)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实现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一、功

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2

3

4、单位:焦耳(J),1J=1N·m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W=FV

2、公式:P=

t

3、单位:瓦特(W),1W =1J/s 1kW=103W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势能:重力势能:物体因为高度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的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

2、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一、杠杆

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防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最小力的力臂作图:把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该力臂最长,与该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关键是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 注意力臂的作图(也就是几何学中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作图)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 l 1 = F 2 l 2

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

3、杠杆的分类

⑴省力杠杆(动力小于阻力):因为l 1 > l 2,所以F 1 < F 2。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

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大。

例:羊角锤、老虎钳、开瓶扳手、板车、铁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车脚刹

⑵费力杠杆(动力大于阻力):因为 l 1 < l 2 ,所以F 1 > F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

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小。

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

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踏板

⑶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l 1 =l 2,所以F 1 = F 2。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

距离。 例:天平、定滑轮

二、滑轮

1、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不能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

(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能够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情况判断: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拉力就是物重

的几分之一(F=n

1G 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s=nh )。

注意:G 总包括动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斜面 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不考虑摩擦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Fl=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根据目的做的对我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 总= F S (F 为动力,S 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对于把物体G 提升高度h 时做功的情况 W 有用 = G h

3、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任何机械的效率都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4、提升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经常保养。

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配套练习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配套练习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配套练习册 第七章第1节力答案 【基础知识】1、作用,相互,牛顿,N。 2、形状,运动状态。 3、方向,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力的示意图。4、A 5、D 6、B 7、B 【能力提升】 8、略。 9、桌面,书,书,桌面。 10、D 11、A 12、B 13、D 14、A 【探索研究】 15、(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1)A,B (2)A,C (3)A,D 第2节弹力答案 【基础知识】1、弹性形变,弹簧测力计。 2、1N,20,13.0 。 3、(1)与外壳有摩擦(2)零刻度线(3)量程(4)垂直。 4、压缩,拉长,方向。 5、D 6、B 7、C 【能力提升】 8、可以,3.3 9、 10 ,12 10、B 11、B 12、D 【探索研究】 13、C 14、会。在玻璃瓶中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水中,用手用力捏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会升高,停止用力,细管中的水面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弹性形变。 第3节重力答案 基础知识】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竖直向下,重心,重力。 2、2kg ,19.6N.。 3、C 4、C 5、B 6、C 7、B 8、B 【能力提升】 9、低 10、降低重心,增大支面 11、1,重力 12、60kg,98N 13、(1)质量为0时,重力也为0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个定植,为10 N/kg。 14、C 15、A 16、A 17、C 【探索研究】 18、D 19、利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可以做一个重垂线来确定竖直方。 第七章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竖直向下 2、形状,运动状态 3、5;0.2; 3.6 4、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另一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6、速度越来越大 二、选择题 三、实验题 27、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垂直,就表示被检测的桌面水平。 28、(1)10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他的质量成正比。(3)3.0N 四、计算题 29、解: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G=mg=5kg×9.8 N/kg = 49 N 。答:略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答案 【基础知识】 1、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 3、惯性。 4、鸡蛋具有惯性。 5、D 6、C 【能力提升】 7、A 8、D 9、B 10、D 11、C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空气中 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②;③。 9、声的作用包括和 10、根据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 1.是光源。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m/s =km/s。光进入其他介质后,速度要变小,但在空气中减小得很少,所以一般认为光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等的。2.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全册)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还可以改变()。力的三要素是()()()它们都影响力的()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先观察它的()和(),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3、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其作用点叫()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者()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惯性:物体保持()的特性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有关,与速度无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物体的运动()(“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5、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我们就 说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 ),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 6、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有关,()越 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增大摩擦力方法:(),()。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7、压力;水平面时,F()G物,压力的方向()。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采用()法,得出其跟()和()的大小有关。实验结论:()相同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固体压强公式()。增大压强方法:()一定时,减小(),或在()一定时,增大()。压强的公式是()单位是()50帕表示() 8、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压强都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和()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连通器的应用例子:(),(),()。 9、()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值;1标准大气压=()ml水银柱=()pa。水泵是利用()工作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越高的地方,气压越()液体沸点越()。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10、浮力的方向总是(),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12、阿基米德原理:侵入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第1 页共2 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乐器靠乐器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所有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是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出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5、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中快。 6.(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打雷后雷声轰鸣不绝是因为回声)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要听到回声人与障碍物至少要距离17米。(教室里讲话比在空旷地方响亮是因为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得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二、怎样听见声音 1、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2、骨传导:不通过鼓膜、声音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骨传导例子: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立体声是利用双耳效应得到的); 三、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2、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幅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声靠音色) 4、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较弱(例如: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例如:在路边植树或安装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戴耳塞) 五、声音的利用 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和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信息,医院利用B超诊病和检查胎儿发育情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 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含答案)

屏边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检测 时间:120min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公式3分) 1、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它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托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是 0.5 N 。 2、力的作用效果: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3、力的三要素: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段表示出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通常用字母 G 表示。 7、重力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重力的单位是 N ,质量的单位是 kg ,比值g 的大小g=9.8N/kg ,在粗略计算时g 可以取 10N/kg 。 8、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9、10N/kg 的物理意义: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10N 。 10、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1、物体受到几个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 于 平衡 状态。 12、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并且在 同一条直线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 摩擦力 力。 1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5、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国际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 N ,面积的单位是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 2 m 用名称叫做 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是 Pa 。 16、由于液体具有 流动性 ,液体内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的 同一 深度,向 各个方向 的压 强都相等。 17、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公式中P 的单位是 Pa ,g 取10N/kg ,h 是指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 18、第一次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 实验,标准大气压的值P 0=1.013 Pa ,在粗略计算中,标 5 10准大气压可以取为 Pa 。 5 1.010 1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越小 。20、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 21、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 液体的密度 ②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2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向上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 公式表示就是: F 浮 = G 排 23、浮力的计算公式: 24、物体的沉浮条件:①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 ②悬浮 浮力等于重力 。 ③上浮 浮力大于重力 ④下沉 浮力小于重力 。 25、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距离 。26、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N ,距离的单位是 m ,则功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是 J 。27、用功率表示做功的 快慢 。28、功率的计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J ,时间的单位是 S ,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一个专 门的名称叫做 瓦特 ,简称 瓦 ,符号是 W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基础知识点梳理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基础知识点梳理练习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第七章力1.什么是力:力是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举两个事例: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4.力的单位是:,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伸长就的原理制成的。 7.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10.弹力:物体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重力跟质量成。图像为: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和压力;(2)用 代替滑动;(3)加;(4)利用。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只与有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利用惯性的事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并且在。 5.物体在或受到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九章压强 1.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基础知识点梳理练习题

第七章 力 1. 什么是力:力是 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力)。举两个事例: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4. 力的单位是: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鸡蛋所用的力。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6.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的原理制成的。 7.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 的 。 10.弹力:物体 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在粗略计算时 也可取g= );重力跟质量成 。图像为: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 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 和 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2)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和 压力;(2)用 代替滑 动;(3)加 ;(4)利用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1.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 。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这一定律)。 2. 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惯性是物 体的一种 。只与 有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利用惯性的事 例: 3.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我们 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 、 、 并且 在 。 5. 物体在 或受到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九章 压强 1. 压力: 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式中p 单位是: ,1帕=1 ,表示是物理意义 是 4. S F p F= ;S= 5. 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2)F 不变,S (3)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 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 ,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 铁路 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 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