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北武术易筋经现用图解

少北武术易筋经现用图解

少北易筋经

在荣时少北拳体系中保健运身功法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荣时老师一贯主:武术乃健身动武之术,健身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共性所在。少北拳保健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实践功法的锻炼中强调阴阳练法,即刚练前后注意柔练,正确处理刚而发力和柔而散力,外功练法和功练法的辩证关系;二是有独特的武术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如诊断、治疗、方剂等;三是有系统的保健运身实践套路。

少北拳保健运身套路主要有易筋经、洗髓经、八段锦、腑脏经。通称“少北保健运身四经”。

一、经理分析

易筋经是少北保健与气功疗法的体练套路之一,它对增强体质与康复肌腱功能是十分有益的。易筋经的“易”即改变,“筋”就是指人体的肌腱,“经”在这里指固定套路。通过对易筋经天长日久的锻练,确能舒筋活络,通畅气路,散淤镇痛,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怎么易的筋呢?本经的理论指出:“易于筋之伸缩,易于筋之转旋,达于极,则筋可易”。这就充分说明了,套路中的所有动作都必须使肌腱处于伸长与压缩或者顺逆的扭转之中,易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此。要达到易的目的,其关键在于演练要达于极限,也就是说要使肌腱的伸长压缩及转动等达到自身的最大限度,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易筋的目的。

易筋经是少北气根功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最终要达到“体练、气练、意练”三结合,这就是一经三练一体的练法,也是易筋经的最高境界。

二、经谱解析

本经谱由文字谱和图谱组成,这里重点介绍体练套路。(演练者:廉景明)

(一)预备式

1、起式

面南而立,两足并拢,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吸气(设少北易筋经的行径路线为东西方向)。图1

2、叠手排浊

左足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右足随后并靠到左足侧,同时双手变瓦拢掌(五指并拢,伸直的掌形),两手指背从两腰间向后向外掸出,再上提与肩齐,两手指端叠起(通常左下右上),两手虎口与相叠手指形成半圆朝向胸前,自上往下挤按,同时缓缓呼气,意念排出腹中浊气。如图2、图3、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二)捧展座莲台

3、提足展臂

右脚向右侧慢跨一步,重心渐落在两足中间,两足跟缓缓提起,两臂缓慢侧平举,手心朝下向外用力伸展,至与肩平时手心朝上(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旋转)缓缓上举至头顶。如图5

4、叉步交臂

右脚向左后划圆迈出,落在左腿后侧,缓缓下蹲,同时两上举手用力交叉落在胸前,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图6

5、下蹲捧臂

步形不变,身体下蹲到底,两手在胸前由交叉变双手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抱于胸前,如捧球状。如图7

6、右送臂洗指

左手捧状不变,右手翻腕(逆时针方向),变两劳宫相对后用力向右侧伸展,到达极限,再顺时针旋腕呈阴平掌(五指并拢,伸直,掌心朝上)状,小指起依次向掌心勾,五指指端聚拢一齐(称洗指),勾后逆时针旋腕,指尖向下。如图8、图9、图10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三)左倒拽九牛尾

7、左弓步送臂

重心上提,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成右靠行马步;身体左转,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面东),左手自胸前向下向左侧阴平掌用力伸展。如图11、图12

8、左夹臂拧

两足不动,由左弓步变马步,左小臂竖直向胸前右转拧至极限,大臂用力向左胸前夹。如图13

9、左弓步送臂

两足不动,重心左移,再次变成左弓步,左臂再次自胸前向下向左侧阴平掌用力伸展到极限。如图14

10、右转落臂洗指

身形不变,左手形由阴平掌洗指变勾手后上举,右转体180°(面西),左脚并到右脚侧,两腿微曲,同时上举之手随转体落与肩平并与右手臂一齐。如图15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11、下蹲缩腿

手臂姿势不变,身体松劲突然下蹲,下蹲后速站起(同图15)。如图16

12、左平身伸展

身体再次松劲自然下蹲,左脚向后伸出,身体左转成左仆步(面东),随身体左转左手变阳平掌(五指并拢伸直,手心向下)向左下方捋出,上身向左下俯。右腿向后伸与地面平行,同时左臂向前伸展,手形为阳平掌。右手勾手不变,指尖朝上。如图17、图18

13、左转腰拧踝

身体缓慢直立并左转,左足尖向东不变,右足扣在左足尖之前,呈“丁”字状,上身以腰为轴左转90°,同时左手直臂向上自头顶向左侧平伸成阴平掌,面北而立;左脚与右脚自然并拢,左手洗指变勾手指尖朝下,右手勾手后挺。如图19、图20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四)左凤凰单展翅

14、左曲压臂

身体站立形不变,左小臂以左肘为折点曲回至左肩侧,尽量压缩,右臂下垂,手形勾手不变,向后挺。如图21

15、左展翅送臂

身形不变,左手臂尽力向左侧伸展(保持勾手形不变),右手同上。如图22

(五)右倒拽九牛尾

16、右马步送臂

左脚向左跨出一步,呈左弓步或马步状(面北),同时右手变掌自身后向右上方抬起略高于肩,呈阳平掌,左手勾手自然松劲端于左侧。如图23

17、右夹臂拧

步形不变,右小臂竖直向胸前拧至极限(图23、24为连惯动作)。如图24、图25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18、右弓步送臂

两足不动,重心右移,呈右弓步可靠行马步,右臂自胸前向下向右侧伸展到极限呈阴平掌。如图26

19、左转落臂洗指

身形不变,右手手形由阴平掌洗指变勾手后上举,身体向左转体180°(面西),右脚并到左脚侧,右手随转体落与肩平并与左手指一齐。如图27

20、下蹲缩腿

手臂姿势不变,身体松劲突然下蹲,迅速站起。如图28、图29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21、右平身伸展

身体再次自然松劲下蹲,右脚向后伸出身体右转成右仆步(面东),随身体右转,右手变阳平掌向右下方捋出,上身向右下俯;左腿向后伸与地面平行,同时右臂向前伸展,手形为阳平掌。左手勾手不变,指尖朝上。如图30、图31

22、右转腰拧踝

身体缓慢直立并右转,右足尖向东不变,左足扣在右足尖之前,呈“丁”字状,上身以腰为轴右转90°,同时右手直臂向上自头顶向右侧平伸成阴平掌,面北而立;右脚与左脚自然并拢,右手洗指变勾手指尖朝下,左手勾手后挺。如图32、图33

(六)右凤凰单展翅

23、右曲压臂

身体站立形不变,右小臂以右肘为折点曲回至右肩侧,尽量压缩,左臂下垂,手形勾手不变,向后挺。如图34

24、右展翅送臂

身形不变,右手尽量向右侧伸展(保持勾手形不变),左手同上。如图35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七)双龙云头摆

25、转腰摆臂

身体右转90°(面西),右腿微曲下蹲,左腿随蹲,左脚靠在右脚侧,双臂一齐向右横摆,五指自然伸直分开。腰部右转及双臂横摆时关节逐节涌动。如图36

26、左捋右托

左脚向后退一步,身体稍向左转。左肘自然向左拉,手掌心朝下稍向左下方捋按(一般为阳平掌),右臂由曲变直,右手阴平掌向右前上方托起。如图37

27、右大臂旋抬

步形不变,上身左转并向左侧俯倾,双手手形不变,右臂尽力逆时针旋转并上抬,同时左手自然放在右肩侧。如图38

28、右捋左托

两足不动,身体左转(面东),右手阳平掌自然下垂自右向左前方摆出,左手阴平掌向左前方托出,右肘自然向右拉,掌心朝下稍向右下方捋按,左手阴平掌稍向左前上方托起。如图39

29、左大臂旋抬

步形不变,重心移至右腿,呈右弓步,上半身右侧俯倾,左大臂尽力顺时针旋转,并尽量上抬,同时右手自然放在左耳根侧。如图40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八)擎天手提壶

30、右摆扭腰

身体右转,腿微蹲,双手五指分开相随右摆,右手在上稍慢,左手在下稍快,摆至右前方时,上下手劳宫(掌心)相对。右转扭腰时用力。如图41

31、抱臂转腰

左脚向后撤出一步,左转体180°,右脚跟进靠于左脚侧,双手劳宫相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转扭腰部时用力。如图42

32、合拨挺胸

朝向不变,身体渐直立,双腿微曲,右手劳宫朝前,左手劳宫穴朝,共同上举至眼前时劳宫穴相对(称“合”),左手顺时针翻腕,手心向上,举臂到极限,同时右手下按变勾手自然后挺(称“拨”)。挺胸缩背。如图43

33、擎天拉肋

身形不变,渐下蹲(腿微曲),同时左、右手相向运动,至面前时,两劳宫穴相对,右手上举逆时针翻腕呈托天状,左手变勾手下垂稍后挺。右手上举以尽力拉伸右肋部。如图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