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三峡》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

(五)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六、文章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写三峡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含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课文导读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既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阙.处(quē)襄.陵(xiānɡ) 绝巘.(yǎn)属.引(zhǔ) 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 猿.鸣(yuán)长啸.(xiào) 曦.月(xī)急湍.(tuān) 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 二、词语释义 重岩叠障: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襄,漫上。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林寒涧肃: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传,同“啭”,声音婉转。 三、语句解读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作家作品 郦道元(?—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显身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重点知识点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一、八年级下册课文词语: 1、藤野先生(鲁迅) 宛如:正像,好像。 瞥piē见:一眼看见。 教诲:教训,教育,劝导。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形容厌恶痛恨到极点。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文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鉴jiàn,原义是镜子,这里作动词,是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xùn:没有礼貌。逊,谦逊。 模胡:马虎,不讲究。 匿名:匿nì,隐藏,不具名或不写真名。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杳yǎo无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意思是没有一点消息。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借口。 2、我的母亲(胡适)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zhòu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yǒu黑:黑;黑暗。 滞zhì留:停留不动。 愚钝dùn:愚笨;不伶俐。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 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 雄险气势所吸引。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 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 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 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

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

9 三峡 课题三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 精彩、优美。 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描写,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 奇、清幽秀丽,尤其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 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和洛 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郦道元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 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名著。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 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 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

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读准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ɡ)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ɡ) 通假 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空谷 ..传响(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清荣峻茂 ....(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每至晴初霜.旦(名词做动词,下霜) 文言省略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三峡》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 (五)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六、文章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总复习(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二)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蕃(f a 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 P)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1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 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 丹 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 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1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 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

人教版审定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5分) 阙()湍()涧()曦()啸()溯() 漱()嶂()襄()属() 2.填空题。(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引 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7分)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4分)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分)

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XX》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XX 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 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 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 卷, 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xx, 自/XX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X月

2020秋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排版: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1

八年级语文各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a气阻遏.a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a歪转弯抹.m?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 淹没.m?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 gōng) 鞠躬肃(mù) 穆 3.解释下列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三峡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藤野先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藤téng野发髻jì芦荟huì畸jī形 和蔼ǎi不逊xùn诘jié责杳yǎo无消息 深恶wù痛疾 点拨:“畸”不要误读为“qí”;“恶”是一个多音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烂(màn)漫油光可(jiàn)鉴 (nì)匿名(piē)瞥见解(pōu)剖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写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思想历程,是指弃医从文。 点拨:(1)(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应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去概括。 二、重点句子 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示例: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点拨:其中“标致”和“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第2课我的母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mén先生庶shù祖母 吹笙shēng抽屉tì眼翳yì 舔tiǎn宽恕shù 点拨:“绉”不要误读为“zou”;“mén”不要误读为“mí”。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án)蛮(chuò)绰号 (wǔ)侮辱牢(sāo)骚(péi)赔罪 点拨:“赔”不要写成“陪”。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蹭cèng 盈yíng眶塾shú师 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薯挎着(lán)篮子(wǎng)枉读 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三峡》知识讲解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2 】郦道元( 466 或 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 北省)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 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0 、 11】《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书,记载河流水道 137 条,共一万余字。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走遍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并收集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水经注》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了河水所经地方的山陵 城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民歌谚语等。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描绘山川景 物,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所以,《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是 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 亭午:正午。 2. 夜分:半夜。 3. 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襄.(xi ā ng ):上。 5.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6. 两岸连山,略无阙 .(qu 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 沿:顺流而下。 8. 溯.(s ù):逆流而上。 9.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0.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1.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2. 疾:快。 13. 素湍.( tu ān ):白色的急流。 14. 回清:回旋的清波。 15. 绝巘.( y ǎn ):极高的山峰。 16. 飞漱.( sh ù):急流冲荡。 17.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 ,山高,草盛。 18. 晴初:天刚晴。 19. 霜旦:下霜的早晨。 20. 属.( zh 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21.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2. 涧.(ji à n ) 23. 猿.(yu án ) 2. 转:通“啭” ,婉转发声。 (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古今异义 1. 良 古义:的确,实在。 (良.多趣味) 今义:善,好。 2. 或 重点虚词 1. 略无:毫无。 2. 以:及,及于。 通假字 1. 阙:通“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 6.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7.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三峡》练习题 一、课文梳理 1、标注字音。 阙()曦()襄()溯()漱() 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 略无 ..阙处()或.王命急宣() 属引 ..凄异()良.多趣味() 3、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理解识记 5、《三峡》是____所著的《水经注疏》中的一段。《水经注》是______的著作。 6、《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景品析 7、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

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拓展 9、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假如你是一个导游,请依据课文内容和的有关材料,写篇400字左右的“三峡风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 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第9课《三峡》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重点字词 字音: 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 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 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