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

方剂

方剂
方剂

1、治疗痈初期的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

1、在泌尿、男性前阴病中,肝经湿热的临床常用方:龙胆泻肝汤

2、不属于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成:砂仁、茯苓

3、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为君:补气生血

4、方中黄芪与当归的配伍比例为5:1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5、理中丸的组成药味:干姜、白术、人参、甘草

6、六味地黄丸中针对少阴的补泻配伍药对:熟地黄与泽泻

7、生脉散的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8、四物汤的组成药味是: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9、四物汤的主治证的病机为:营血虚滞

10、小建中汤的主治为: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11、益气生血首选方:当归补血汤

12、炙甘草汤的功用: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13、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味是:地黄

14、治疗肝肾阴虚,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症最佳选方:杞菊地黄丸

15、仙方活命中用量最大的前两味药是:银花与陈皮

16、完带汤中用量较大的药味为:白术、山药

17、由龟板、白芍、黄芩、黄柏、香附、椿根皮组成的方剂为:固经丸

18、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疏肝方中,常佐以健脾之品,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19、若脾虚肝木乘之,经行腹痛即泻兼两胁胀痛者宜选:痛泻要方

20、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散肝舒脾升清

21、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证的常用方剂,其药物组成为:当归、白芍、柴胡、白术、云苓、

煨姜、薄荷、甘草

22、小柴胡汤中体现“和解少阳”的核心药对是:柴胡和黄芩

23、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为配伍特征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4、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组成的方剂名为:痛泻要方

25、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的方剂名为:四逆散

26、制方中蕴含“扶土抑木”原理的方剂是:痛泻要方

27、败毒散中作用少量人参的意义是:扶正祛邪

28、桂枝汤的组成药味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29、桂枝汤中体现“调和营卫”的主要配伍药对是:桂枝与芍药

30、人参败毒散中的君药是:羌胡、独活

31、桑菊饮的主治证候为:风温初起、风热犯肺所致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32、升麻在升麻葛根汤中的作用不涉及:升阳举陷

33、治疗营卫不和型自汗的代表方为:桂枝汤

34、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35、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补气活血,散瘀通络

36、柴胡在复元活血汤中的配伍意义不涉及:散邪透热

37、地龙在补阳还五汤中主要配伍意义是:通径活络

38、复元活血汤的功用是:活血逐瘀、疏肝通络

39、桂枝茯苓丸的药物组成是: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

40、暖肝煎的功用是: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41、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42、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43、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4、由半夏、苏叶、茯苓、厚朴、生姜组成的方剂为:半夏厚朴汤

45、由五灵脂、蒲黄组成的方剂名为:失笑散

46、原方黄芪用量约10倍于其他药物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47、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为君的意义在于:补气活血

48、生化汤的组成是: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

49、犀角地黄汤中丹皮、赤芍的主要配伍意义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50、以行血调气治疗痢疾,常选用下列何组药物:槟榔、木香、芍药、当归

51、主治证中以“皮肤蒸热”为特征的方剂为:泻白散

52、阴虚火旺型汗证代表方为:当归六黄汤

53、由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组成的方剂名为:泻白散

54、玉女煎主治证病机涉及到的主要脏腑是:阳明与少阴

55、乌梅丸的组成中不含:使君子、槟榔

56、八正散是下列何证的首选方:湿热下注引起尿频

57、独活寄生汤的组成中不含:羌活、白术、续断

58、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59、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不包括:薄荷、枳壳

60、完带汤的功用是: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61、五苓散的组成药味是: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

62、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茵陈、栀子、大黄

63、由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炮附子组成的方剂名为:真武汤

64、真武汤中的君药是:附子

65、半夏白术天麻汤中主治风痰眩晕头痛的核心药对是:半夏、天麻

66、二陈汤的组成药味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生姜、乌梅

67、具有“温化痰饮“功用的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68、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具有相同的功用是:温肺化饮

69、祛痰剂组方中较少配用:补益药

70、与温胆汤在主治和配伍用药上较为接近的方剂是:蒿芩清胆汤

71、理中汤中的君药是:干姜

72、保和丸不宜用于:脾虚食滞的脘痞不食

73、保和丸的组成药物不包括:生姜

74、具有健脾消食,清热驱虫功用的方剂是:肥儿丸

75、组成中不含人参,大枣,甘草的方剂是:保和丸

76、大承气汤煎制方法的正确项是:先枳实、厚朴,继大黄,后芒硝

77、大枣在十枣汤中是:佐药

78、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功用的方剂是:济川煎

79、麻子仁丸的组成中不含:芒硝

80、温阳通便,泻下寒积的常用配伍药对是:附子与大黄

81、由大黄、芒硝、甘草组成的方剂名为:调胃承气汤

82、天麻钩藤饮常用于风眩那一证型:肝阳上亢

83、天麻钩藤饮的功用是: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84、镇肝熄风汤中的君药是:怀牛膝

85、镇肝熄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意义在于:疏肝和胃

86、制方中蕴含“滋水涵木”原理的方剂是:镇肝熄风汤

87、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的方剂是:川芎茶调散

88、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为:7:1

89、清燥救肺汤的功用是:清燥润肺

90、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甘草的方剂是:猪苓汤

91、舟车丸的功用是:行气逐水

92、治疗气虚感冒,应首选:参苏饮

93、治疗腹痛湿热壅滞证,应首选:大承气汤

94、炙甘草汤中配伍桂枝、生姜的主要用意是:通阳复脉

95、炙甘草汤的功效:滋阴养血,益气补肺

96、何首乌具有的功效是:解毒、润肠通便

9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至宝丹的功用:通便

98、至宝丹的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99、枳术丸的功用:健脾消痞

100、性微寒的理气药:枳实

101、止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陈皮

102、止带方适用于带下病的那种证候:湿热

103、功能泻火除烦,善于清泻三焦火邪的药物是:栀子

104、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所致类中风证的方剂是:镇肝熄风汤105、真武汤与实脾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白术、茯苓、附子

106、增液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玄参

107、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川芎

108、越鞠丸中以行气为主的药物是:香附

109、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110: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功效的药物是:郁金

111、玉液汤的功用:润燥止渴

112、玉液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鸡内金

113、玉屏风散与牡蛎散相同的功用是:固表

114、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应首选:当归六黄汤

115、玉屏风散的功用是:固表

116、右归丸除温补肾阳外,还具有的功用是:填精益髓

117、右归丸的组成,不含有的药物是:川牛膝,龟胶

118、使用化痰药治疗癫痫惊厥者,最常配伍的是:平肝熄风,安神药

119、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功效的药物是:淫羊藿

120、下列哪项属于药性升浮的药物的功效:祛风散寒

121、钩藤入汤剂宜:先煎

122、下列各药中,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五灵脂

123、下列方剂中,不含附子的是:阳和汤

124、阳和汤的组成药物是:熟地、白芥子、麻黄、甘草

125、血虚便秘证,阴血已复,便仍干燥,治疗应首选:五仁丸

126、既能活血定痛,又能敛疮生肌的药物是:血竭

127、血府逐瘀汤,除了可活血化瘀,还具有的功用是:行气止痛

128、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旋复花

129、旋覆代赭汤的功用不包括:止咳

130、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功效的药物是:玄参

131、虚证不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阴血不足

132、具有散风寒,通鼻窍功效的药物是:辛夷

133、解表药的味多是:辛味

134、泻白散与清骨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地骨皮

135、小陷胸汤主治证候中有:咳痰黄稠

136、可治疗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的方剂是:银翘散

137、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干姜

138、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中含有石膏与知母的是:清风散

139、逍遥散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是:疏肝

140、下列解表药中,兼有化湿和中功效的是:香薷

141、干姜配伍附子,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属于:相杀

142、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中不含有栀子的是:仙方活命饮

143、细辛具有的功效是:宣通鼻窍

144、桑寄生、五加皮除均可祛风湿外,还具有的功效是:强筋骨

145、五加皮具有的功效是:利尿

146、具有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功效的药物是:吴茱萸

147、吴茱萸汤除温肝暖胃外,还具有的功用是:降逆止呕

148、热闭、寒闭神昏,均常选用的药物是:麝香

149、温经汤《金匮要略》的君药是:吴茱萸,桂枝

150、风寒感冒兼肢体酸痛,头痛头胀,身热不扬者,治疗应首选:羌活胜湿汤

151、白术与苍术并用的方剂是:完带汤

152、完带汤适用于带下病的哪种证候:脾虚

153、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散肝舒脾

154、治疗痛经湿热瘀阻证,应首选:清热调血汤

155、下列各项,属天王补心丹组成药物的是:玄参

156、天王补心丹与朱砂安神丸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生地黄

157、属于天台乌药散组成药物的是:川楝子

158、既能息风止痉,又能祛风湿,止痹痛的药物是:天麻

159、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失眠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

160、桃仁与红花共同的功效是:活血祛瘀

161、苏子降气汤的组成,不含有的药物是:白前

162、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肉豆蔻

163、下列各项,属四神丸功用的是:涩肠止泻

164、四神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肉豆蔻

165、下列各项中,属于四逆汤主治病症临床表现的是:神疲欲寐

166、四妙勇安汤的组成是:玄参、甘草、当归、金银花

167、下列哪项不是寿胎丸的组成药物:杜仲

168、实脾散的功用是: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169、石膏的性味是:辛甘大寒

170、肺热壅盛,喘促气急,治疗宜与平喘药配伍的是:石膏

171、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功效的药物是:石菖蒲

172、生化汤治疗淤血阻滞冲任,瘀阻胞宫而致的产后恶露淋漓不爽,常加用的药物是:茜草、益母草

173、生化汤除活血化瘀,止痛外,还具有的功用是:温经

174、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生地黄

175、生地黄,玄参的共同功效,除清热凉血外,还有:养阴

176、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黄连

177、山茱萸具有的功效是:收敛固涩,止血

178、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功效的药物是:山楂

179、山药具有的功效是:补肾固精

180、砂仁具有的功效是:温脾

181、桑菊饮与桑杏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杏仁

182、三仁汤中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药物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183、三仁汤除清利湿热外,还具有的功用是:宣畅气机

184、乳痈初起,证属气滞热壅,内治应首选:瓜蒌牛蒡汤

185、肉桂具有的功效是:温经通脉

186、苏子降气汤中配伍当归和肉桂的意义是:温补下元

187、白豆蔻,肉豆蔻的共同功效是:温中行气

188、治疗子肿脾虚证的代表方剂是:白术散

189、人参配莱菔子在药物七情配伍关系中属:相恶

190、顾步汤适用的脱疽证候是:热毒伤阴

191、治疗崩漏实热证,应首选:清热固经汤

192、清营汤的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193、清热固经汤适合于下列哪行崩溃:实热

194、下列各项,不属青皮主治病症的是:呕吐呃逆

195、既能疏肝破气,又能消积化滞的药物是:青皮

196、青蒿鳖甲汤主治证的热型是:夜热早凉

197、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的是:防风、川芎

198、既能泻下逐水,又能去积杀虫的药物是:牵牛子

199、治疗气瘿应首选:四海舒郁丸

200、下列具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普济消毒饮

201、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陈皮、厚朴

202、麦门冬汤证配伍粳米、大枣、甘草的意义有:培土生金

203、具有利尿通淋功效的药物是:牛膝

204、孕妇应慎用的药物是:牛黄

205、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泻热功用的方剂是:木香槟榔丸

206、不属于麻子仁丸组成药物的是:甘草

207、麻黄具有的功效是:平喘利水

208、在适用注意方面,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的药物是:鹿茸

209、具有泻下,清肝、杀虫功效的药物是:芦荟

210、下列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功效的药物是:芦根

211、下列各项,不属六味地黄丸主治的临床表现的是:小便不利或反多

212、羚羊角具有的功效是:平肝熄风,清热解毒

213、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补气健脾

214、下列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苦参

215、既能消食化积,又能降气化痰的药物是:莱菔子

216、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苦杏仁

217、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且无毒性的药物是:苏子

218、咳血方主治证的病机是:肝火犯肺,灼伤肺络

219、咳血方与小蓟饮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山栀子

220、具有活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大黄

221、具有凉血功效的药物是:栀子

222、下列清热解毒药中,兼有止血功效的是:马齿笕

223、具有燥湿功效的药物是:穿心莲

224、下列药物中,用于清利头目的是:蔓荆子

225、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是:橘皮

226、桔梗具有的功效是:开宣肺气

227、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

228、金钱草具有的功效是:解毒消肿

229、胶艾汤主治证的病机是:冲任虚损

230、僵蚕具有的功效是:化痰散结

231、健脾丸的组成,不含有的药物是:黄芩、薏苡仁

232、不属于济川煎组成药物的是:芍药

233、回阳救急汤除回阳救急外,还具有的功用是:益气生脉

234、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清肺热

235、黄芪建中汤治疗痛经的适应证是:气血虚弱

236、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237、湿热中阻,脘腹痞满,胃热呕吐者,治疗宜选用:黄连

238、槐花散的功用有:疏风理气

239、善治血热便血,痔血及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的药物是:槐花240、滑石具有的功效是:清解暑热

241、下列不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是:琥珀

242、既治风寒表实无汗,又治风寒表虚有汗的药物是:桂枝

243、龟甲、鳖甲共同具有的功效是:滋阴潜阳

244、归脾汤除益气补血外,还具有的功用是:健脾养心

245、贯众具有的功效是:止血

246、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滑肠功效的药物是:瓜蒌

247、固冲汤除固冲摄血外,还具有的功用是:益气健脾

248、固冲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五味子

249、治疗痢疾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应首选:葛根芩连汤

250、具有解表清里功用的方剂是:葛根黄芩黄连汤

251、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应首选:膈下逐瘀汤

252、具有消肿散结功效的药物是:甘遂

253、甘麦大枣汤的主治病症是:脏燥

254、甘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

255、具有补火助阳功效的药物是:附子

256、浮小麦具有的功效是:益气止汗

257、治风痧邪郁肺卫证,应首选:银翘散

25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通圣散主治病症的临床表现:郁郁微烦259、具有解表通便功用的方剂是:防风通圣散

260、既可用治外感风寒,又可用于外感风热的药物是:防风

261、二陈汤主治之咳嗽属于:湿痰

262、下列方剂,有乌梅的是:二陈汤

263、二妙散的功用是:清热燥湿

264、杜仲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265、杜仲与续断均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

266、独活具有的功效是:解表

267、定喘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麻黄、杏仁

268、丁香主治的病症是:胃寒呃逆

269、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均含有的药物是:桂枝、芍药、大枣

270、大秦艽汤的功用是: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271、下列各项,不属于大秦艽汤组成药物的是:黄柏、黄连

272、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是:蜀椒、人参、干姜、胶饴

273、既能解毒消痈,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大蓟、小蓟

274、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麻子仁

275、大补阴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黄柏

276、具有行气止痛,温肾纳气功效的药物是:沉香

277、柴葛解肌汤与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的是:黄芩,芍药

278、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可治疗夜盲症的药物是:苍术

279、苍术具有的功效是:燥湿健脾

280、参苓白术散中具有芳香醒脾之功的药物是:砂仁

28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补中益气汤主治病证中的临床表现:胸脘闷胀

282、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暖脾止泻

283、具有行气消积功效的药物是:槟榔

284、保和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山楂、连翘

285、下列各项,不属于薄荷功效的是:清热凉血

286、薄荷、牛蒡子除均可疏散风热外,还具有的功效是:利咽透疹

287、半夏、天南星均具有的功效是:燥湿化痰

288、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配伍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9、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大枣290、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91、败毒散的组成,不含有的药物是:当归,芍药

292、百部的主要功效是:止咳

293、百合固金汤的主治证候中常见:咳痰带血

294、功能祛风散寒止痛,善治巅顶头痛的药物是:蒿本

295、生用燥湿利水,炒用健脾止泻的药物是:白术

296、白芍具有的功效是: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297、白茅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利尿

298、长于治“皮里膜外之痰”的药物是:白芥子

299、具有清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百合

300、下列药物中,能燥湿止带的是:白芷

301、“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治宜何方:枳实薤白桂枝汤302、头面部丹毒首选:普济消毒饮

303、下列药材除那一项外均是地道药材:云南的五味子

304、与海藻相反的药物是:甘草

305、滋润内燥方一般较少配伍:辛香淡渗药

306、既可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证,又可用治肝胆湿热黄疸证的药物是:郁金307、既能治疗风寒头痛,又能治疗鼻渊的药物是:细辛

308、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下列哪项解毒:生姜

309、茯苓的性味是:甘、淡、平

310、既能利水通淋,又能利湿退黄的药是:金钱草

311、善治砂淋,石淋的药物是:金钱草

312、具有“滋阴透热”功用的药对为:青蒿与鳖甲

313、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314、下列哪项不是生地黄的功效:解毒

315、下列哪项不是栀子的功效:清退虚火消蒸

316、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连翘

317、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不足的最佳药物是:桑寄生

318、祛风湿兼可解表的药物是:独活

319、下列何药尤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320、能够敛肺、涩肠、敛汗、止遗的药物是:五味子

321、乌梅的功效是: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322、芒硝的功效是:软坚泻下

323、欲用大黄攻下宜:后下

324、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宜用于尿血的药物是:小蓟

325、治疗婴幼儿湿热泄泻的主方是:葛根黄芩黄连汤

326、除哪项之外,均为脾肺气虚型遗尿之见证:面色苍白

327、龙胆泻肝汤是治疗哪个型的遗尿之首选方:肝经湿热

328、五迟证中心脾两虚型的首选方剂为:调元散

329、小儿水肿风水相博的治疗首选方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30、定经汤的药物组成中不含的药物是:杜仲、川断

331、两地汤的组成是:白芍、阿胶、生地、玄参、麦冬、地骨皮

332、圣愈汤组成是:人参、黄芩、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方剂功效大大的整理

方剂功效大整理 一,解表剂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 4,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理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5,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6,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7,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8.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9.再造散——助阳益气,发汗解表——阳气虚弱证。 10.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11.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四时感冒。 12.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 13.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14.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15.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府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2.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3.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4.温脾汤——攻下寒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 5.十枣汤——攻逐水饮——悬饮;水肿。 6.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7.黄龙汤——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阳明府实,气血不足证。 8.新加黄龙汤——滋阴益气,泄热通便——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9.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 10.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11.舟车丸——行气逐水——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12.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三,和解剂 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2.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3.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瘟疫或,邪伏魔原证。 4.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5.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6.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7.痛泻药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 四,清热剂 1.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 2.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署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3.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 4.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扰心神证;热伤血络证;蓄血留瘀证。 5.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番证。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方剂2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 A.芍药 B.大黄 C.杏仁 D.芒硝 E. A.禹功散 B.十枣汤 C.温脾汤 D.黄龙汤 E.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肺化饮 E. A.羌活、独活 B.苏叶、桔梗 C.生姜、大枣 D.荆芥、白前 E. A.麻疹已透 B.疮疡已溃 C.虚性水肿 D.吐泻伤津 E. A.桑菊饮 B.银翘散 C.败毒散 D.再造散 E. A.败毒散 B.大承气汤 C.增液承气汤 D.大黄牡丹汤 E.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湿证 D.风寒犯肺证 E.

A.土豆 B.白菜 C.山药 D.萝卜 E. A.旋复花 B.龟板 C.鳖甲 D.阿胶 E. A.柴葛解肌汤 B.加减葳蕤汤 C.升麻葛根汤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 A.葛根、半夏 B.前胡、茯苓 C.木香、枳壳 D.桔梗、甘草 E. A.桔梗、荆芥 B.白前、百部 C.陈皮、甘草 D.前胡 E. A.清暑益气汤 B.桂苓甘露饮 C.银翘散 D.香薷散 E. A.外感风寒,内有水饮 B.外感风寒,内有郁热 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内有蕴热 E. A.温下 B.逐水 C.寒下 D.逐瘀 E. A.五仁丸 B.黄龙汤 C.麻了仁丸 D.增液承气汤 E.

A.桂枝汤 B.败毒散 C.参苏饮 D.再造散 E. A.冬瓜仁、杏仁、甘草 B.冬瓜仁、枳实、桃仁 C.冬瓜仁、桃仁、甘草 D. 芒硝 E. A.生石膏 B.生牡蛎 C.砂仁 D.饴糖 E.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柴葛解肌汤 D.升麻葛根汤 E. A.空腹服 B.食前服 C.食后服 D.临卧服 E. A.银花、连翘 B.苏叶、白芷 C.赤茯苓、甘草 D.黄连、白术 E. A.恶寒发热 B.头重身痛 C.汗出口渴 D.舌苔白腻 E. A.大枣 B.大枣 C.大枣 D.芍药、生甘草、人参、大枣 E. A.干姜、半夏 B.细辛、五味子 C.麻黄、桂枝 D.芍药、炙甘草 E.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总论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 重点方剂 (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辛凉解表) 【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期。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寒下)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方剂一二三类方汇总

方剂方歌归类: 解表剂一类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二类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类方: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一类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 二类方: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 三类方:大陷胸汤 和解剂一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二类方:痛泻要方 三类方:达原饮 清热剂一类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二类方: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 三类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祛暑剂一类方:香薷散 二类方:清暑益气汤 三类方: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 温里剂一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二类方:吴茱萸汤 三类汤:回阳救急汤 补益剂一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二类方: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 三类方:八珍汤龟鹿二仙胶 固涩剂一类方: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易黄汤 二类方: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经丸 三类方:九仙散金锁固精丸 安神剂一类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汤酸枣仁汤 三类方:磁朱丸 开窍剂一类方:安宫牛黄丸 二类方:紫雪丹苏合香丸

三类方:至宝丹 理气剂一类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二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 三类方:金铃子散丁香柿蒂汤 理血剂一类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 二类方:生化汤失笑散大黄*虫丸(那个字打不出来,不好意思)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三类方:丹参饮四生丸 治风剂一类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风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二类方: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珠 治燥剂一类方: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二类方: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三类方:益胃汤 祛湿剂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 二类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散羌活胜湿汤 祛痰剂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类方: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三类方:定痫丸 消食剂一类方:保和丸健脾丸 二类方: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三类方:葛花解酲汤肥儿丸 驱虫丸一类方:乌梅丸 三类方:化虫丸布袋丸 涌吐剂三类方:瓜蒂散救急稀涎散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补脾方剂 2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旺者,气血亦旺;生机不绝,虽病可愈。若脾虚,不欲饮食,则“谷气竭,命乃绝”。凡病:能食者,易愈;恶食者,难疗。因此,补脾是临证中十分重要、十分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补脾方剂有六首,即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理中汤、归脾汤等。要想准确使用这些方剂,需知各方剂之间的共性与差别。 土者,滋生万物,养育万物。五脏之中,脾居中,属土,生化气血,灌溉四方。人体各部所需之气血,皆受供于脾胃所运化之水谷精微。脾气一虚,诸脏亦损。 气血两虚者,责之于脾;阴阳两虚者,责之于肾。 脾之为病,气虚为先。少气则无力,故周身倦怠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并可兼见气短、胸闷、低声懒言等症。脾气虚者,首选补中益气汤。此方单刀直入,以人参、黄芪大补中气,佐柴胡、升麻等轻灵之品升举清阳,补中有升,补而不滞,乃补气第一要方。 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亦补脾气,然重在健脾运脾,通过补脾之虚以化生脾之气。其病机特点在于脾虚不运,以食少纳呆、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症。四君子汤气味浓烈,健脾燥湿,适合脾虚湿滞,便溏、苔厚之症;参苓白术散气味甘淡,偏于脾阴不足,大便成型,欲饮、少苔之症。另:久病脾虚之人,闻香气则欲呕,此时,补脾宜选用气味柔和之品,宜参苓白术散之类,而不宜选用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丸之类,以其香燥故也。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皆能温补脾胃。凡饮食喜热,遇生冷则腹胀腹泻者,宜选此二方。小建中汤药性温润甘缓,在治疗脾胃虚寒的同时,还能缓急止痛,理中汤则专温脾阳。论“补”之力,理中汤不及于小建中汤,论“温”之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中焦虚寒兼气血不足以致胃痛、腹痛、心悸者,宜小建中汤;脾阳虚,完谷不化,大便溏薄,腹部胀满者,宜理中汤。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归脾汤补气亦补血,补脾亦补心,乃气血双补,心脾双调之方。脾气虚则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心血虚则多梦失眠,心悸易惊,遇此症者,归脾汤主之。

方剂歌诀整理排序版

安ān 宫gōng 牛黄niúhuáng 开窍kāiqiào 方fāng ,芩qín 连lián 栀zhī郁yù朱砂zhūshā襄xiāng ;犀角xījiǎo 雄黄xi?nghuáng 珠zhū冰bīng 麝sha,热ra闭bì心包xīnbāo 细xì参cān 详xiáng 。安ān 宫gōng 牛黄niúhuáng 丸wán 八bā正zhang 木mù通tōng 与yǔ车前chēqián ,萹biān 蓄xù大黄dàihuáng 栀zhī滑huá研yán ;草cǎo 梢shāo 瞿麦qúmài 灯心dēngxīn 入rù,湿热shīra诸zhū淋lín 宜yí服fú煎jiān 。八bā正zhang 散sàn 白虎báihǔ汤tāng 中zhōng 石膏shígāo 知zhī,甘草gāncǎo 粳米jīngmǐ四sì般bān 施shī;阳yáng 明míng 大dà热ra兼jiān 烦渴fánkě,清热qīngra生shēng 津jīn 法fǎ最zuì宜yí。白虎báihǔ汤tāng 百合bǎih?固gù金jīn 二ar 地黄dìhuáng ,玄参xuánshēn 贝母baimǔ桔jú草cǎo 藏cáng ;麦冬màidōng 芍药sháoyào 当归dāngguī合h?,喘chuǎn 咳痰k?tán 血xua金jīn 水shuǐ伤shāng 。百合bǎih?固gù金汤jīntāng 半夏bànxià白术báizhú天麻tiānmá汤tāng ,苓líng 草cǎo 橘红júh?ng 枣zǎo 生姜shēngjiāng ;眩晕xuànyūn 头t?u 痛风t?ngfēng 痰tán 盛shang ,化痰huàtán 息xī风fēng 是shì效xiào 方fāng 。半夏bànxià白术báizhú天麻tiānmá汤tāng 半夏bànxià厚朴h?up?与yǔ紫苏zǐsū,茯苓fúlíng 生姜shēngjiāng 共g?ng 煎jiān 服fú;痰tán 凝níng 气qì郁yù成ch?ng 梅m?i 核h?,降jiàng 逆nì开kāi 郁气yùqì自zì舒shū。半夏bànxià厚朴h?up?汤tāng 半夏bànxià泻xia心xīn 用y?ng 芩qín 连lián ,干gàn 姜jiāng 草cǎo 枣zǎo 人参r?nshēn 添tiān ;寒热hánra互hù结ji?心xīn 下xià痞pǐ,和h?胃w ai 降jiàng 逆nì病bìng 自zì痊quán 。半夏bànxià泻xia心xīn 汤tāng 保bǎo 和h?神曲sh?nqǔ与yǔ山楂shānzhā,陈ch?n 翘qiào 莱菔láifú苓líng 半夏bànxià;消食化滞xiāoshíhuàzhì和h?胃wai 气qì,煎jiān 服fú亦可yìkě加jiā麦芽màiyá。保bǎo 和h?丸wán 萆bì薢xia分清fēnqīng 石菖蒲shíchāngpú,乌药wūyào 益智yìzhì共g?ng 煎jiān 煮zhǔ;尿频niàopín 白浊báizhu?膏gāo 淋病línbìng ,分清fēnqīng 化huà浊zhu?病bìng 可kě除chú。萆bì薢xia分清fēnqīng 散sàn 补bǔ心地xīndì归guī二ar 冬dōng 仁r?n ,远yuǎn 茯fú味wai 砂shā桔jú三sān 参cān ;阴yīn 亏kuī血xua少shǎo 生shēng 内热naira,滋阴zīyīn 养yǎng 血xua安心ānxīn 神sh?n 。天王tiānwáng 补bǔ心丹 补阳bǔyáng 还hái 五wǔ赤芍chìsháo 芎xiōng ,归guī尾wěi 桃红táoh?ng 佐zuǒ地龙dìl?ng ;黄芪huángqí四两sìliǎng 为主w?izhǔ药yào ,半身不遂bànshēnbùsuí此cǐ方fāng 宗zōng 。补阳bǔyáng 还hái 五wǔ汤tāng 补bǔ中zhōng 益气yìqì芪qí术shù陈ch?n ,升shēng 柴chái 参cān 草cǎo 当归dāngguī身shēn ;甘gān 温wēn 除chú热ra功gōng 独dú擅shàn ,益气yìqì升shēng 阳yáng 诚ch?ng 可kě珍zhēn 。补bǔ中益气汤 参cān 苓líng 白术báizhú扁豆biǎnd?u 陈ch?n ,莲lián 草cǎo 山药shānyào 砂shā苡yǐ仁r?n ;桔梗ji?gěng 上浮shàngfú兼jiān 保bǎo 肺fai ,枣zǎo 汤tāng 调diào 服fú益yì脾pí神sh?n 。参cān 苓líng 白术báizhú散 参cān 术shù苓líng 草cǎo 四sì君jūn 汤tāng ,益气yìqì健jiàn 脾pí功gōng 无量wúliàng 。增益zēngyì陈ch?n 夏xià名míng 六liù君jūn ,健jiàn 脾pí化痰huàtán 又y?u 理气lǐqì; 除却chúqua半夏bànxià名míng 异yì功gōng ,或hu?加jiā香xiāng 砂shā胃wai 寒hán 祛qū;保bǎo 元yuán 汤tāng 方fāng 性xìng 甘gān 温wēn ,参cān 草cǎo 桂guì芪qí四sì味wai 存cún 。四君子汤 川芎chuānxiōng 茶chá调diào 散sàn 荆防jīngfáng ,辛芷xīnzhǐ薄荷b?he 甘草gāncǎo 羌qiāng ;感冒gǎnmào 风寒fēnghán 见jiàn 鼻塞bísāi ,偏piān 正zhang 头痛t?ut?ng 悉xī平píng 康kāng 。川芎chuānxiōng 茶chá调diào 散sàn 大dà柴胡cháihú汤tāng 用y?ng 大黄dàihuáng ,芩qín 夏xià枳zhǐ芍sháo 枣zǎo 生姜shēngjiāng ;少shǎo 阳yáng 阳yáng 明míng 同t?ng 合h?病bìng ,和解h?jiě攻gōng 里lǐ效力xiàolì彰zhāng 。大dà柴胡cháihú汤tāng 大dà承ch?ng 气qì汤tāng 大黄dàihuáng 硝xiāo ,枳实zhǐshí厚朴h?up?先xiān 煮zhǔ好hǎo ;峻jùn 下xià热ra结ji?急jí存cún 阴yīn ,痞pǐ满mǎn 燥zào 实shí皆jiē可kě消xiao ; 小xiǎo 承ch?ng 气qì汤tāng 少shǎo 芒硝mángxiāo ,轻qīng 下xià热ra结ji?用y?ng 之zhī效xiào ;调diào 胃wai 承ch?ng 气qì硝xiāo 黄huáng 草cǎo ,缓huǎn 下xià热ra结ji?此cǐ方fāng 饶ráo 。大承气汤 当归dāngguī补血bǔxua重zh?ng 黄芪huángqí,芪qí归guī用量y?ngliàng 五wǔ比bǐ一yī;补气bǔqì生shēng 血xua代表dàibiǎo 剂jì,血虚xuaxū发热fāra此cǐ方fāng 宜yí。当归dāngguī补血bǔxua汤tāng 当归dāngguī四sì逆nì芍sháo 桂枝guìzhī,细辛xìxīn 甘草gāncǎo 通草tōngcǎo 施shī;血虚xuaxū寒hán 厥ju?四sì末m?冷lěng ,温wēn 经jīng 通tōng 脉mài 最zuì相宜xiāngyí。当归dāngguī四sì逆nì汤tāng 导dǎo 赤chì生地shēngdì与yǔ木mù通tōng ,草cǎo 梢shāo 竹叶zhúya四sì味wai 共g?ng ;口kǒu 糜mí淋lín 痛t?ng 小肠xiǎocháng 火huǒ,引yǐn 热ra渗入shanrù小便xiǎobiàn 中zhōng 。导dǎo 赤chì散sàn 地黄dìhuáng 饮yǐn 萸yú麦mài 味wai 斛h ú,苁cōng 戟jǐ桂guì附fù阴阳yīnyáng 补bǔ;化痰huàtán 开窍kāiqiào 菖chāng 远yuǎn 茯fú,加jiā薄báo 姜jiāng 枣zǎo 喑yīn 痱fai 服fú。地黄dìhuáng 饮子yǐnzǐ 定dìng 喘chuǎn 白果báiguǒ与yǔ麻黄máhuáng ,款冬kuǎndōng 半夏bànxià白bái 皮pí桑sāng ;苏子sūzǐ黄芩huángqín 甘草gāncǎo 杏xìng ,外wài 寒hán 内热naira哮喘xiàochuǎn 尝cháng 。定dìng 喘chuǎn 汤tāng

方剂的基础知识及分类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肤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为寒邪束缚涩而不畅。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临床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 麻黄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用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 〖方源〗《此事难知》作者:元·王好古“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6g]细辛[2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g] 〖用法〗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资料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总论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 重点方剂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辛凉解表) 【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期。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泻下剂 寒下)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临床常用基本方剂80首

白虎汤 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清营汤 组成: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赤芍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苏子降气汤 组成: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 厚朴肉桂甘草生姜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定喘汤 组成: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半夏人参代赭石 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乌药木香茴香青皮良姜 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 功用:疏肝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小半夏汤 组成:半夏生姜 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 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越鞠丸 组成:川芎苍术香附神曲栀子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栝楼实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四逆汤 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方剂整理汇总

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参苏饮方歌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方歌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方歌二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杏汤(温燥)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方歌一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 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沙参麦冬汤方歌一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方歌二沙参麦冬用玉竹,桑叶扁豆伴甘草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和生脉饮加减 回阳急救汤:四、五、六,姜香肉(四逆汤,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 生脉饮:生脉麦味与人参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重点方剂归纳

重点方剂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汗证―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 1、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2、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 2、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3、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 4、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 5、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 归脾汤(共9处) 1、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 2、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 3、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 4、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 5、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6、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7、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8、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9、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 金匮肾气丸(共4处) 1、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 1、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2、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 1、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2、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3、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