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课标解读]

1.阅读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考纲要求]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力;5.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6.对作品表达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评价,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解说]

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

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

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题, 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知识梳理]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

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

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二)微型小说(小小说)特点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注意字句的凝练,作品中

不允许有赘词冗句。

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反映时代风貌。

3.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4.奇。指的是结尾呀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中外作家

的许多优秀作品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说的三大要素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

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二.鉴赏基本方法

(一)理清情节线索

1. 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 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

3. 关注选材、组材、过渡照应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

(1)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行为、心理等,从而更好地

理解人物性格。

(2)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Ⅰ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

言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

Ⅱ.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

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3)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5)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6)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

(三)了解环境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

主题的表现。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

Ⅰ.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Ⅱ.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

抓住社会环境的描写,从中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

展示的人物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以及典型

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四)把握作品的主题

①通过环境、背景了解小说的主题。

②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三.解题原则

1.“依体读文”原则;

2.“整体把握”原则;

3.“语句理解”原则;

4.“据文解题”原则

[课前练习]

完成《风向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题:

P196《林冲见差拨》P197《侯银匠》P197 《二十年以后》P198《乌米》P199《青梅煮酒论英雄》P200《赤贫魅力测试》P202《远与近》P205《谁能让我忘记》

[巩固训练]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 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

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

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

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

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

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攻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

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

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

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首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

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

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16.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

答:。

17.这篇小说以“睡美人”为题,有什么作用、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18.有人说文中女A角才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茶垢

凌鼎年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揭开壶

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竞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

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

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

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

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无不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

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

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

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

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

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

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还我茶垢!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

贴在胸口。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眼神一下子黯然失色。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惟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16、这篇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每一部分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你认为这篇小说中茶垢的寓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

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

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

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

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

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

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

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

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

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

——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

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

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

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

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

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

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

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

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

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

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

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

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

到的。

(本文有删节) 16.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

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

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

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

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

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

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

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

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

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

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

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

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

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

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

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

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6、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加“*”文段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

《睡美人》

16.(4分)答案示例:①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②埋下优笔,前后照应,突出A角成人之美的精神③引出B角上场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每点2分,最多得4分)17.(5分)①扣合舞剧名称《睡美人》,使故事和剧情融合在一起,结构紧凑②暗指一

直沉寂未得赏识的B角,使小说人物和剧中人物的遭遇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把“小说人物”说成“主人公”不扣分;如答A 角有意回避,成全B角,是台下的“睡美人”,加2分,但本题最多得5分)

18、(6分)回答“同意”的要点:女A角虽然着墨不多,但确是作者最着力塑造的形象。

A角有精湛的舞蹈才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深得导演信任;但她善良博大,毫不嫉妒,创造条件,成人之美;她又很机智,采用关键时刻“失踪”的办法,“逼”导演起用B 角。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赞美了成人之美的高尚艺德。(从人物形象特点、情节结构、主题三方面考虑,每方面2分.)回答“不同意”也可酌情给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茶垢》

16、老爹炫耀茶垢;孙女拒绝茶垢;孙女清洗茶垢;老爹留恋茶垢

17、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内容上,突出了史

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和对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形成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写史老爹因茶垢被清洗而昏厥作铺垫。

18、“茶垢”寓指的意义是传统文化(或“传统思想”、“传统习惯”)。(2分)

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可以看作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坚守,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和清洗则可以看作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反叛)。(2分)作者通过祖孙二人对“茶垢”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

击。(2分)

《魔盒》

16.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17.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18.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界河》

16.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①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②凸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③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的。

17.形象特点:①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②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⑧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18.①保留现有结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②去掉现有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