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公司内部控制概述1.doc

第一章公司内部控制概述1.doc

第一章公司内部控制概述1.doc
第一章公司内部控制概述1.doc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1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又称三要素阶段,其中不包括()要素。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C.会计系统D.风险程序

2.COSO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在()发布的,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A.20世纪80年代B.1992年C.2002年D.2004年

3()是指主体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其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A.控制环境B.风险评估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4.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款(SOX 404)及相关规则采用的是()。

A.内部控制体系 B.内部控制结构C.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D.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5.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之处不包括()。

A.新提出一个更具意义管理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B.新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

C.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D.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最权威的定义

6.不属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吧要素的是()。

A.控制环境 B.事项识别C.控制活动D.监控

7.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控制活动的类别可分为()。

A.经营、财务报告及合规三个类别

B.经营、信息及合规三个类别

C.经营、财务报告及监察三个类别

D.经营、信息及监察三个类别

8.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属于其他内部因素根基的是()。

A.信息与沟通

B.监察

C.控制环境

D.控制活动

9.代表了成熟阶段的研究成果,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是()。

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企业准则公告第55号》

B.英国《综合守则》

C.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D.特恩布尔委员会的特恩布尔报告

10.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不包括()。

A.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B.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C.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D.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11.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框架是由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四部分组成

B.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

C.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

D.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职

12.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由三大类组成,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业务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

B.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

C.控制业务类应用指引是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的控制,此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

D.控制手段类应用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包括担保业务、业务外包。

13.基于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85年《会计法》对会计稽核所作出的规定,是我国首次在法律文件上对内部牵制提出的明确要求。

B.2001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的证券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C.2005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D.2010年出台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要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于2011年1

月1日起施行。

14.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容,下面有关内部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的思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

B.内部控制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员的参与,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都需要参与进来,但不包括员工

C.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D.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

15.下列关于内部控制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适时改进

B.内部控制由组织中各个阶层的人员共同实施

C.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D.制定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确保一个企业必定成功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

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B.内部控制的第二阶段为内部控制系统阶段,该阶段将内部控制一分为二,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素”

C.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了一个概念、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

D.《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晚于《内部控制——风险框架》产生。目前已取代了后者

E.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

2.下列属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要素的是()。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E.监控

3.下列属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提出的目标是().

A.战略目标

B.经营目标

C.报告目标

D.合规目标

E.发展目标

4.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之处

在于(),

A.新提出了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B.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

C.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

D.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E.提出了一个新观念——风险组合观

5.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A.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起步阶段B。改革开放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

C.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D.SOX法案推动下的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完善

E.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完善

6.关于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发展和完善正确的是()。

A.2001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的证券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B.2003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试行)》。这些规定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C.2006年5月,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有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D.2008年5月,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且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基本规范

E.2010年4月15日,财长部等5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7.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条规定的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有()。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适应性原则

E制衡性原则.

8.中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包括()

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C.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E.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9.2004年9月,COSO根据萨班斯法案要求,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 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

A.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B.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C.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监控

E.控制环境、监督

10.以下对内部控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必需的

B.内部控制就是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

C.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

D.内部控制并不是越严格越好

E.内部控制制定后,可以一层不变

(三)判断题

1.内部控制系统阶段是内部控制发展的第一阶段。()

2.根据《柯勒会计辞典》的解释,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

分工和牵制。()

3.内部控制二要素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中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和五个构成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5.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是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提出来的()

6.合规目标是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新提出来的内部控制目标。()

7.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是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御能力、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最终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

8.我国内部控制规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9.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等5部委出台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要求2011年1月日起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在上、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12年1月日起施行。()

10.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

11.基本规范第五条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12.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13.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属于内部环境应用指引内容,而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属于控制业务类应用指引。()

14.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5.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简答题

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具有哪些进步。

3.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

4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5.你毕业后被一家上市公司聘用。这家上市企业发展速度很

快,但是你发现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待提高和完善。你应该如何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出发劝说你的经理意识到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6.你认为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内部控制发展的方向应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六案例分析题

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旗下公司。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之前都会经过官方的检验,央视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查处工作。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1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上海立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第二条目的。

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其目的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要求,科学地预测、分析公司在变化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订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公司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

第三条范围。

公司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和其他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第四条原则。

4.1可行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应该在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结合研究和寻求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来制订。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变更、政策改变、经济转型、新科技发明等,内部条件包括组织变革、改变经营策略、工序改善、员工职业生涯改变等。

4.2一致性。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外部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是指人力资源规划应当同公司的战略计划、经营计划、年度计划相配合;内部一致性是指人力资源规划应当同所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工作分析、薪酬等计划相一致。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第五条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各项业务计划包括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职业计划、绩效与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

配备计划是指中长期内,不同职务、部门或工作类型的人员的分布状况;退休解聘计划是指因各种原因离职的人员情况及所在岗位情况;补充计划是指需要补充人员的岗位、数量和对人员的要求;使用计划是指人员晋升政策和时间,轮换工作的岗位情况、人员情况、轮换时间;培训开发计划是指有关培训对象、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培训师资等;职业计划是指骨干人员的使用和培养方案;绩效与薪酬福利计划是指有关个人及部门的绩效标准、衡量方法,也反映薪酬结构、工资总额、工资关系、福利项目以及绩效与薪酬的对应关系;劳动关系计划是指减少和预防劳动争议,改进劳动关系的目标和措施。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步骤。

第一步,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第三步,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第四步,确定人员净需求;

第五步,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第六步,人力资源方案的制订;

第七步,对人力资源计划的审核与评估。

第七条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部分,其具体步骤如下:

7.1根据职务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7.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任职资格要求;

7.3将上述统计结论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统计结论;

7.4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部门的工作量;

7.5根据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增加的职务及人数,并进行汇总统计;

7.6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进行统计;

7.7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情况进行预测;

7.8将统计和预测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未来流失后人力资源需求;

7.9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汇总,即得到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第八条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8.1进行人力资源盘点,了解公司员工现状;

8.1分析公司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员工调整历史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8.3向各部门经理了解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

8.4将(2)、(3)项的情况汇总,得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8.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因素,包括公司所在地的人力资源整体现状、有效人力资源的供给现状、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公司能够提供的各种福利对人才的吸引程度;

8.6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包括全国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分配情况、国家关于就业的法规和政策、企业所从事行业全国范围的人才供需状况;全国范围内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差异;

8.7根据(5)、(6)的分析,得出公司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8.8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九条确定人员净需求。

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完成后,就可以将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公司内部可供给的人力资源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这个净需求数如果是正的,则表明公司需要招聘新的员工或对现有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个需求数如果是负的,则表明公司这方面的人员是过剩的,应精简或对人员进行调配。这个“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结构、人员要求,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

第十条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是公司所处的环境、公司战略、组织结构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可以依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在摸清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情况下来制订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具体是指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方案的制订。

人力资源方案包括制订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职业计划、绩效与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各项计划中既要有指导性、原则性的政策,又要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对人力资源计划的审核与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审核和评估,调整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项目及其预算。公司应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以及若干专家和员工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各项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对政策的修订提出修改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