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心理调适

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1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以“我是——”为结构,时间3分钟。随机选取3位同学大声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

请把“我是——”,变为“我的亲人是——”,再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拒绝不强求,可换人)。

请把“我的亲人是——”,变为“我是——”,请自愿举手的3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无人响应,不强求)

提问:刚才发言人的感受(其他同学也可发表意见)

导出本章教学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结构、内容、形成与发展,认清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积极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特点与规律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

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一、自我意识的内容、形式、结构

自我意识的内容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如身高、体重、容貌等认识。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的认识和体验。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自我意识的形式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其

中自我评价集中代表了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体验(self-sensation)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自我体验的重视与强化不够。事实上,自我体验对成长着的个体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同样的事件,他人的体验与自身的体验截然不同。很多从体验中获得的自我远远高于从理性获得的体验。

这是一个学生在盲行体验后写的体会:“我是一个失去母亲的人,从母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总是想命运对我不公平,假如慈爱我的母亲还在,我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会活得更加快乐,可命运就像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如此美丽而智慧的母亲赐与我,却又及其容易地夺走了她。老师的心理互动课上,让我们体验盲行,那一刻,我首先感到的是恐惧,顷刻,我生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我忽然失去了最初的安全感与自由感,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担心牵我的手突然放开,我担心不知如何找到回来的路,最初的恐惧使我对牵我的手有了心理上的依赖,在他的牵引下,我一步步地向前,当光明再一次展示在我面前时。我顿悟:我拥有很多,失去母亲固然是生活中的不幸,但我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爱我的人,我拥有明亮的眼睛,能够直接看到这个美妙的世界。”这种自我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每

份体验都是独特的。在此,我也希望大学生用心体会自我的成长,体会你成长中的每一次阵痛,每一次受伤,每一份微笑,这些都将构成你们灿烂人生中美丽的风景线。”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它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它包括自主、自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其中自我控制是最集中的调节手段,也是个体是否具备良好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行为的重要功能表现。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自我控制是自我中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选择如何做?”。我们常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早晨起床,应当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懒惰者而言,也是需要意志的,特别是寒冷冬天的早晨,想想被窝里的温暖,再面对起床的痛苦,都要进行思想斗争,而当意志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控制便转变为“自动化”。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自我控制。但并非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是积极的,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自我控制能力强,而在实际中却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能够达到,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

1、自我中心期(0-3岁)

特点: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物体区分开来。看自己的手,吃自己的脚等等。2-3岁用“我”词。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特点: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各种社会角色,获得社会自我意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等。幼儿园、上学、模仿等形成各种角色观念。

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期)

特点:伴随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等各方面的急剧变化,个体把关注对象由外部转向内部,开始去发现、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形象,不简单认同别人的观点,有了独特的自我意识。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一)他人的反馈

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当我们被老师告诫要更加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我们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是由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iman)研究提出的,它是指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拥有这种信念时,他感到不能从环境中逃脱出来,便会放弃了脱离环境的努力。如有的大学生会说:“无论我如何努力,我也不会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事实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大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环境适应中的自我意识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很多在中学时代有着骄人成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认同了自己的平凡并不尝试改变时,就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二)反射性评价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人有时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符号互动学者库利提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像别人感知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当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感知到的“自我”,可得到一些反射性评价。如一个大学生在给我的信中提到:“我感到非常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当我在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地谈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时,谈话经常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我非常痛苦。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我的家境略好些,可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一直主动地想与同学相处好,甚至做了一系列努力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在中学以前,我一直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做。”反射性评价对自我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贝姆(D.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认为: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如当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内部线索了解自己,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为行为易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个体的行为既具有外显性更有内倾性,因而依据自己行为的判断为自我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四)社会比较

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发展时期,他的人生目标、职业理想、生活态度等都在形成之中,社会比较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标尺。社会比较也是每个个体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社会比较,就没有自我的进一步优化。当然,自我比较并不总是向着积极的方向,自我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似比较。当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时,采用的社会比较策略也不相同。例如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作用

1、自我意识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这些活动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变得更加自觉、合理、有效。(举例说明:学

英语)

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对认知过程加以分析、监督、调整,发现原有认知活动的不足,选择和运用更好的认知策略,从而使认知活动更加完善,有效。

2、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有了自我意识,个体才能意识到“自我”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才会产生孤独感。会因为“内在自我”和“外在行为”的不符或冲突,产生苦闷、彷徨的情感。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像大海一样,一会儿晴空万里、风平浪静,一会儿狂风巨浪、电闪雷鸣。使个体的情绪状态日益丰富、细腻、敏感。

3、自我意识促进人的意志的发展

意志是以人确定自觉的行为目的为开端。而自觉目的的提出又是以自我意识的存在为前提。任何自觉行为总有自觉的主体——自我。自我意识使自我具有监督、控制、适应的功能。特别是个体自尊的维护和自尊的水平,是影响意志力的重要因素。而自尊的水平及发展是直接同自我意识的水平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4、自我意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

自我的概念不仅包括现实的自我,还包括理想的自我。因此社会道德就在个人的自我意识中找到了存在的处所,也找到了可以调节、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杠杆。就个体而言,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里就包含了道德、信念和道德体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如责任、义务、使命、荣誉等价值观念。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特点——分化与整合

1、自我的分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中,不仅将自我分为“客体我”和“主观我”,而且还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是自己设想出的自己的形象,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现实自我”是实实在在的我,是他人眼中的我。两者间有一定的差距。

2、自我的整合统一:大学生在自我分化的过程中,不断对“主体我”和“客体我”进行审视和分析,在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使两者在新的水平上协调,达到自我的整合和统一。

3、自我同一性的扩散:“自我同一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on)认为,青年在对“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反复审视和分析,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达到整合统一,形成成熟的自我意识的过程。

“自我同一性扩散”是指青年在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失调,无法确认自我,“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无法取得一致,使自我处于一种毫无布局的弥漫、扩散、混乱状态。

4、合法的延缓期:当个体进入青年期时就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的状态,以尽可能满足避免自我同一性提前完成的内心需要。在大学阶段,青年人可以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设想,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二、存在的问题——同一性危机

1、自卑与自负

自卑是指“投射自我”低于“现实自我”,导致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

自负是指“投射自我”高于“现实自我”,导致自我评价过高、过度自信,夸大个人的能力,不善于向他人学习。常常孤注一掷,盲目蛮干、结果常以失败告终。

产生自卑与自负的原因是社会比较的结果。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但比较之后更重要的是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

吉根(Gergan,1970)等人的实验很典型。他们请去商行应聘的人分成两个小组,独立地就几项个人品质作自我评价,然后每个小组分别出现一个假装的求职者,一个是自信、文雅、衣着考究、手提皮包的人,另一个是衣衫褴褛、形容猥亵的人。接着找借口让应聘者重新填写自我评价表,结果发现遇到形象良好的假装应聘者的小组成员自我评价降低了,而另一组则提高了。这种变化显然是应聘者与他人进行比较而造成的。

个体除了把自己与他人比较,还常将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如果自己与过去比较,当看到进步时,会增强自信和自尊,改善自我形象,反之则会降低自我评价,对自己不满意。如果把当前的我与未来的我做比较时,詹姆斯曾给出一个公式

自尊=成就/追求

这个公式表明:当一个人目前的成就已知时,他的自尊水平与其追求水平成反比。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越高(追求),则在同样当前的成就水平下,自我满意度就低,因此自尊水平就越低。反之一个胸无大志,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的人,就容易自我满足,容易自得自傲、甚至孤芳自赏。

自卑的人应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因为达不到奋斗目标而带来的焦虑感,提高自尊水平。自负的人应多和优秀的人相比,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提升自我期望值,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

2、盲目逆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当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作为一种本能的反抗,把客观环境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进而把“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相对扭曲,故意与外界对抗,表现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与外界人为地对立和对抗。还具有偏激性,导致看问题不客观、不全面,还会导致主观虚无主义。逆反心理会导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人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产生盲目逆反的原因是不合理的自我归因。自我归因是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事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即对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研究了归因理论,提出了“共变”原则。按照海德的模型,把原因划分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来判断。

内在归因可分为两种:一是能,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为能力,一是为,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为努力。

外因归因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将结果归因于作业难度,一是将结果归因为机会与运气。

研究表明: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外部因素(如作业难度),将降低对成功的期望,把成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如缺少能力),将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感,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把成败归为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如机遇与运气),容易形成听天由命,不负责任的心理。最好把成败归因于自己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程度、动机强弱),就会保持甚至增强成就的动机,有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过分追求完美

过分追求完美是不合理的自我信念导致的。“不合理信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和过于概括的看法。有些人对自己或她人持有“必须”、“应当”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就会难以接受,进而否定自我。这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4、以自我为中心

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由于过分强调自我的存在和自身价值,一味满足自己的需要,不顾他人的利益,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凌驾

于他人之上,这就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或专业人士对他的犯罪动机进行分析,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心理问题的,不是他贫困的家庭背景,是他强烈和压抑的情绪特点,是扭曲的人生观、更是他自我中心的性格缺欠。这属于个体自我意识混乱中自我中心的明显表现。马加爵曾说:“他们都觉得我奇怪,把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隐私都说给别人听,我感觉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可是事发后记者调查,并没有谁在意他的生活习惯。事实上它仅凭自己的感觉,站在自己的角度猜测别人,并不代表真实的情况。所以说:“要想让别人忘记,自己先忘记吧”

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原因是个体的自我控制发展不完善。自我控制可分为被动的自我控制和主动的自我控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取决于社会要求的程度和对社会要求的自觉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高而自我控制水平低,则会表现为纵容自己、我行我素、难以做到严格律己,审慎待人。因此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就要以客观进行自我评价为前提,以建立良性心理体验为手段,以改进不良行为方式为目标,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活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最佳时期。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积极健康的调试方法

1、积极的悦纳自我

美国一所黑人教堂的墙上写着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

二的,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但你给上帝的礼物你可以选择”

悦纳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与自我评价紧密相连的。自尊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评价状况,人在不同场合的自我体验都与自尊心相关联,并受自尊心的影响和制约。自尊水平过低的人,常常焦虑水平高,极不满意自己,又惧于正视现实。对整个心理会造成弥漫性不良影响。

调整自尊心可从调整认知结构入手。首先调节注意聚焦的方向。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大学生,如果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就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这样的人不妨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在品质,比如才华、品德或人情练达。“微笑是最美的化妆品”,一个人的外貌由不得选择,但优良的品质和德行却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个人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自尊水平,悦纳自我。

自尊心过强的人,也不可取。因为刚者易折、洁者易污,自尊心过强的人会非常脆弱,容易被人伤害。自尊心过强的主要原因是自视过高,也要从调整自我评价入手,不要夸大自己的长处和成绩,要清醒地看到缺点和不足。改善人际关系。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悦纳自我。

2、有效的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中的重要部分。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使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适当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为了强化自我调控,首先要激发个体自我调控的动机,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我调控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巨大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坚信自我调控是可以学会并养成习惯的(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建立,100天固化)。

其次要保证自我调控的经常性。“吾日三省吾身”,提倡频繁的反省和反思,进入良性循环,形成“正反馈”效应。

最后自我调控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跳一跳,够得着”但要保证总目标的一致。

3、不断的创造自我

创造自我是指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挖掘自己的个性潜能,使个性充分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令自己吃惊的成功境地。

正确的认识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己 (2008-02-11 16:39:11) 转载▼ 标签: 分类:生活感慨 杂谈 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生活中却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但却看不到自己的主要的问题等等.事实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并不象照镜子那样简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判和议论之中,有人赞许,称颂你;有人批评,责怪你,甚至歧视你.在这各种各样的议论中,你能正确地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吗?你是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而淹没在他人的评议中呢?可见,客观地,透彻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烦恨自己.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心情开朗;而小人则不能接纳自己,故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并不深感快意.据说,古代有位皇帝,他有无数美女和珍宝,无穷的权力与财富,但却自觉不快乐,不幸福.一次,他问一位哲学家,究竟谁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哲学家回答说:"当你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时,你就是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当然,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

以“认识你自己!”为题,写作(整理精校版)

以“认识你自己!”为题,写作 作文辅导 0529 2040 认识自己 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己的告诫。曾经俄罗斯人能在外国人面前坦言本民族的懒惰,这种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不避短的勇气成就了今日俄罗斯的快速发展。因此,认识自己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甚至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个人而言,《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充分体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不是“君子”没有“博学”,但“日参省乎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古时的毛遂之所以能成就千古佳话,就是因为他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认识自己便是一种应变能力,因时而动,然后,才有了鲁迅的弃医从文,有了马克思由做诗人到研究社会科学的转变,有了莎士比亚,这样一个梳羊毛者到文学巨匠的伟大转变。这些人就是因为能充分认识自己,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他们的人生才别样精彩。但是,认识自己的优点很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就需要足够的勇气了。许多人正是缺乏这种勇气,每天疲于掩饰却不思进取,最终荒废了大好年华。 对于国家而言,如果不能认识自己,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建国初期的“浮夸风”、“大炼钢铁”、“××年赶超英美”等各种不现实的行为与信念造成了我国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滞后。而现在,我们已经十分明确了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地发展建设,祖国的飞速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认识自己是进步的基础。只有认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才能确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想,如果这样的话,“赶超英美”将不再是一句大话了。 但是,对于全人类而言,认识自己已不再是为了发展,而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在这个疮痍满目的地球上繁衍下去。非典的爆发,禽流感的肆虐,大自然已经敲响了警钟。人们不能再沉浸在“唯我独尊”的虚幻中了,清醒的认识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已是十分必要的了。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的智慧相媲美。自然能创造人类,就有能力毁灭人类。如果还执迷不悟,那人类只能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一个个充分认识自己的个人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造就一个务实的国家;许多国家组成一个世界,一个能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完美世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认识你自己教学反思

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2011-10-24 古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可以改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导入新课: 师: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知即是自己知道自己,这 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一开始不太懂,老师引导之后才知道)师:为什么说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生:没反应(不知如何应答) 师引导生讲: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那他就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这样他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认识你自己”【板书】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略)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师:我们通过小游戏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我们是怎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呢?让我们来给自己画一张相,看看自己是怎样的独一无二法。围绕“我是---------的”用十五个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给出一批参考的形容词)(10分钟)时间太长,使得整个课堂有点沉闷 师:从刚才我们给自己的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和认识自己?(应该先让2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画像,再从他们的陈述中分析概括出以下的三个方面,之后讲解一下)此环节的忽略使得课堂氛围继续下沉生:。。。。。【板书】 师:大家统计一下自己的自画像中,属于这三方面的分别占多少句。 生:。。。。。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 师:现在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可以写你自己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最突出的缺点或者自己的性格。最重要的是你认为他们最能代表你自己。 生:(2-3名) 师:你们再评价一下自己的同桌,写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生:(2---3名)这个环节学生回答了,但是我没有就学生的回答做一下评价,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下降,课堂活跃不起了。还有如果能让同桌之间多一点说会更好。 师:你同桌说的和你自己认为的是否一样? 生:不太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停顿几秒钟让学生思考) 师生一起回答:思考的角度不一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公正。这说明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还需要怎么样做啊? 生:听取他人的意见【板书】 师:那是不是他人的意见都是对的呢? 生:不是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人的意见?要不要听他们的意见?那要不要全听取他人的意见?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生:。。。认 识 自己 的重要性 讲解缺失

认识自己 习题

《认识自己》习题 一、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福州中考)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能有出息吗?”爸爸:“为什么这么问?”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爸爸的回答最恰当的是( ) A.“你需要学会自立。” B.“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 2.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指出:“‘你要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这是因为正确认识自己( ) ①能够使我们有足够去面对困难的力量 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③能彻底解答“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④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 A.①②③8.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列对自己的认识属于社会方面的有( ) A.我是七年级(3)班对班级工作充满激情的班长 B.我是一个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活动的人 C.我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小伙子 D.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2016·盐城中考)漫画告诉我们要( ) A.自尊自信积极悦纳自我 B.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C.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 D.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

5.在自我推荐优秀学生班会活动中,学习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的小英,谈到自己还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遇事容易急躁。小英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 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D.通过和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从这些话语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A.认识自己很重要,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B.认识自己会受到知识、经验等限制,具有一定的难度 C.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认识自己,这样会更全面、更准确 D.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并且不如学习重要,我们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7.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告诉我们() A.旁观者最了解自己 B.人无法认识自己 C.我们要多观察别人,少分析自己 D.要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并且从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和认识自己。 8.小强与朋友们的聊天记录中,能够体现正确认识自我的是() A.小宇:我身上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B.小刚:我脑子笨,再努力也没用 C.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D.小明:长得帅最重要,不学习没关系 二、综合题 (二)简答题 9.刚上七年级的赵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上这样向同学介绍自己:“我在小学时,被同学们称为小机灵、调皮鬼。叫我小机灵,因为我的动作比较灵活,头脑也比较聪明,我上课爱思考,爱发言,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说我是调皮鬼,因为我经常在教室里打闹,有时上课管不住自己,为此也被老师批评过。我的兴趣挺广泛,看书、下棋、摄影、旅游我都喜欢。我想在新的集体里改正缺点,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 (1)赵凯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 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怀疑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没有宽裕的经济,但英俊、美貌、宽裕的经济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工作。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在职场,要懂得扮演好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对于职场某些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遵守规则,更不能“我行我素”。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有个人主观臆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陷于个人主观臆测不能自拔而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那人家就会肯定你,如果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2框 认识你自己教案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大家共同发言,懂得全面、正确、发展的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能,评价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 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其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认识正确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正确认识自己 听一听:(制成课件或指名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一所中学校园里的故事。在这个学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唱过这样一首歌,名字叫“布娃娃”,歌词大意是:“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这首歌唱了好多遍,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提出了值得商讨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大眼睛,小嘴巴才漂亮?我女儿小眼睛就不漂亮?孩子们听候,纷纷去照镜子。“我的眼睛圆圆的,我不可爱?我的嘴巴大大的,我不可爱?”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纷纷改写歌词,竟有四十多个版本。 写一写: 师: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下笔吧,创作一支属于你自己的布娃娃之歌。(外貌,优点,特长)

学生创作自己的布娃娃之歌:略 猜一猜:(教师引导课堂活动) 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完成了,你是否能对自己的优点长处及外貌了如指掌呢,你的认识是否是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抽并读同学们的作品,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谁。) 学生活动:略 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感到很高兴,大家都有那么多优点且被大家认可,我为你们而骄傲,那同学们能不能谈一谈认识自己的优点会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析:略 参考提示:能帮我们树立自信;能帮我们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能多创造成功的记录,能更好的发挥潜力…… 师:你能不能就自己熟悉的同学说一说他(她)怎么做会更好发挥潜能? 学生分析:略 师:你的优点你知道,你的缺点你是否也清楚呢?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略 师:认识缺点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略 参考提示:不认识自己的缺点,容易因自负而失败;优点可能会受到缺点的影响;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就会骄傲;只退不进,失去尊严…… 帮一帮: 我们既要的优点,又要的缺点,可总是有一些同学老是抓住自己的缺点不放,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心理调适 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1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以“我是——”为结构,时间3分钟。随机选取3位同学大声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 请把“我是——”,变为“我的亲人是——”,再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拒绝不强求,可换人)。 请把“我的亲人是——”,变为“我是——”,请自愿举手的3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无人响应,不强求) 提问:刚才发言人的感受(其他同学也可发表意见) 导出本章教学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结构、内容、形成与发展,认清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积极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特点与规律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

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一、自我意识的内容、形式、结构 自我意识的内容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如身高、体重、容貌等认识。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的认识和体验。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自我意识的形式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其

如何认识你自己

如何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能够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缺点与潜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认识你自己能够帮助自己找准人生定位,从而正确树立人生奋斗目标;认识你自己,能够帮助自己触碰灵魂,从而活的更加真实、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呢? 第一,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体态、性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体验,如由身高外貌等引发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绪情感。以及,在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过程中,我们是否有目的、自觉的调节和控制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我们要善于剖析自我,深刻认识自我,更好地认识外在形象和内在自我。 第二,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向他人了解自己。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同时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以便我们从多角度来认识自己。 第三,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难免会有各自的主观投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现在的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未来进

行纵向比较,与同龄人或者有类似条件的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更全面的纵横社会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社会实践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根据各种活动过程与结果来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分析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活动来分析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读书活动,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的查漏补缺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分析自己的表现及成果,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五,通过反思总结认识自己。我们发现在以上四个步骤中,我们都是在发现和认识自己,很多人也的确是那么做的,但是还是不太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还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多写日记多记录自己,及时归纳和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把握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认识你自己》阅读答案

《认识你自己》阅读答案 《认识你自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

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是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miyao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6.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 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础上的“知己”。 【解析】A项将“知人”“自知”并提,且“神志清明”后面的内容是自知的结果而非含义;B项原文强调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后天的不足;D项曲解文意。

认识你自己作文

认识你自己作文 【篇一:认识你自己写作指导】 “认识你自己”作文讲评 一、作文题目 “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的事?”他回答:“认识你自己。”人 们又问“什么是最容易的事?”他回答:“给别人提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 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西方思想 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 二、【参谋审题,谋划行文】 两则材料的共性是:强调。 行文前要完成三项任务: 1、进一步明确概念(确定作文主旨): 2、思考三个问题:?“认识自己”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3、选择作文体裁。就这个作文来说,应该是议论文更容易些,记叙 文相对难。 关于“思考的三个问题”阐释 1、涵义: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要与自己的实际 情况相符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短 处和长处。 ②正确认识自己的的潜在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情感类型, 准确把握自身能力和性格特点,从而弄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关于“思考的三个问题”阐释 2、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很难有自知之明的。这不光因为“身在此山中”,难识“庐山真面目”,更因为人们的自卑或自以为是。因此,人们常 常缺乏同自己对话,即缺乏对自己的审察、发现、怀疑、反省、忏

第二讲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二讲大学生自我意识 古希腊神话故事: 在遥远的古希腊,有这么一个传说,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人间,对路过的人盘问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每个路过的人都必须面对她来猜一猜,凡是猜不中的都会为此丧生,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地吃掉。许多人因此丧生,终于有一个青年猜出了谜底——那就是人本身。是神为了让人类对自己进行认识所安排的。“人,认识你自己”被刻在特耳菲神殿留传下来成为西方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学源头。可以说,一切的心理学知识都是人类围绕了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而形成的。 案例:您好!我是1984年出生的,现在是一名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我来说,从读小学到现在,经历了无数多的变数。 我是最后一届用小学旧教材的学生。 我是最后一届用旧的考试形式参加中考的学生。 我是第一届高考形式为三加综合的考生。 我也是第一届英语口试算入总分的考生。 我因一分之差与大学本科失之交臂,我想跌倒了不要紧,再爬起来。在高职一年半的学习中,我把所有的目标都放在继续深造上,而当我以优异成绩得到免试升入本校网络本科的机会时,却收到了网络全日制本科被取消的消息。 而当我正要投入专升本的复习中时,又得知我是第一届各高校专升本自主招生的应考生。据悉,所谓的自主招生,就是即使你成绩优秀,若没有人帮你“通路子”,升入本科的机会还是十分渺茫的。 而对于就业,我就更惶恐了,本科生都抢着做专科生的活,那我们这些专科生该何去何从啊。 政策是不断在改变,这我也知道,可是为什么每次都是轮到我才改变?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巧合,又也许会有人说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可是,接二连三的打击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对于未来,我觉得有点迷惘了…… ◆灰色记忆储蓄。由于自卑,导致他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总是遇到倒霉的事,前途黯淡。 ◆忧郁迷茫。一个常常感觉痛苦的人,情绪往往保持在低落状态,最终导致他自信心不足,并形成一种忧郁的性格。被痛苦刺伤双眼的人,常常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他的人生规划会比较迷茫,自我无法确定,他的求学、就业困惑都由此而来。 ◆对抗社会。和别人比较,得到的总是心理不平衡,他会逐渐生成一种对社会、对现实的对立情绪,怨天尤人,心理发展出现障碍。 对自己说:

高一《认识你自己》主题班会教案

高一《认识你自己》主题班会教案精品 一、活动主题:正确认识自我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实的自我有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 2、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傲、自负;认识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卑 3、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三、活动形式:通过讲故事、提问、讨论、小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充 分地参与活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中 感悟收获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在班会开始之前,我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大家猜得没错,谜底是人。这个谜语是来自一个叫"斯芬克斯之谜"的古希腊神话。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都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那么后来年轻的俄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他说这个动物就是人。那

么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跳下去了。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离我们最近的往往是最难认知的。我们在整个人成长的经验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唯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认识你自己》(板书主题)因为人生的变化呀,是在不经意之间,有太多阶段,比如说早晨,(张贴图片)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在生命成长之前,那么走到一定的阶段人可以站立起来了,(张贴图片)在这个世界上开始有很多很多需要去积累的、需要去建立的、也有了很多内心的惶惑和游离,到了晚年的时候,(张贴图片)我们所积累的那此财富、声誉、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又成为了三条腿。 2、活动一——趣味心理测试 为了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先来做两个简单有趣的心理测试。 1、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凭你的直觉,从红色、黑色、黄色、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棕色这8种颜色中,选出你喜欢的颜色。透过你喜欢的颜色可以看到隐藏的你。(分别展示各种颜色的卡片) (设计:对同学们的选择做统计) ●喜欢红色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精选阅读(1): 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 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工会名字 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

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我 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因此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咱们的潜质所不及,因此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我,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个性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构成的。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期望当领袖的人务必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怎样正确的认识自己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需要你特别坦然的面对自己,不断地自我剖析,发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其中,有的方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成效,有的方式需要你运用记录的方式去发现平常生活中没留意的。 然而,正如大家在微信公众号中留的言一样:最让人成长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失败。 也许是恋情失败,也许是事业失败,也许是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有人疑惑了,“为什么失败最容易让人成长?” 一方面原因是大部分对自我的认识更趋向于好。人待在舒适区里时,没有欲望去关注自己的不足,而失败会让你不得不面对那些让你失败的因素,逼迫你不得不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促使你去寻找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很多时候,大家为了展现在社会道德标准下的成功与美好,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掩藏自身不太愿意让人看到的一面。没有失败,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做到去深刻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考虑到篇幅的原因,我仅以“如何通过榜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为例。剩下的方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好的留言我们会尽量晒出来,满足大家对该话题的理解。 1 我是普通人,术业有专攻,恰巧这是我能帮助到大家的。 希望我所做的能引发你的思考,让你成为一个可以真正帮助到自己的人。 曾经,我去北京给冷爱工作坊的学员授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一位踏实,靠谱,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学员的分享,我知道了一种获得自身职业规划的方法。 以下是我即将分享的案例,该案例已经获得她本人的同意。 因为司洋和赵春著老师的慷慨,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案例,非常感谢他们。 文字原因,有些内容无法让大家感知到。大家看完后可以回去亲身实践一下,真正的去思考。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有收获,而且,这个收获是巨大的。 她做完了之后,给我的反馈是:一想起来就觉得好有动力。 第一步 填写了一个表格 【现在的工作】:大公司财务部财务人员。 【价值】:流程性工作,与人打交道多(基本上是甲方,顺风) 【是否满意】:60%满意度。 【原因】:满意来自于工作稳定不累离家近,在国企里算工资高的,但是感觉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第二步 填写理想工作 理想的工作:包租婆,开餐馆,幼师,早教人员。。。。。。 她不太喜欢在办公室里,更喜欢和有人文情怀一点的人打交道。 我让她选择了她最喜欢的工作,她选择了开餐馆。 【优势总结】:希望工作自由、有收益、能有满足感、能利用自家资源。 【优势】: 1。享受下厨,别人喜欢就会很开心。 2。妈妈管自主小区的物业。

(完整版)《认识你自己》主题班会教案

《认识你自己》主题班会教案 五(3)班 一、活动主题: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自我。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实的自我有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 2、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克服自傲、自负、自卑等心理。 3、培养学生分析调整自我的能力。 重点:肯定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的信心。 难点: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三、理论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然而,生活中却常有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也有些人常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可见,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讨论。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分析调整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活动形式:通过讲故事、提问、讨论、小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收获;因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自信心、参与性大大增强,喜欢在参与中展现自我,加之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提升,理解性、选择性增强,用活动、讨论等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

结构设计: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利弊、判断)---解决问题(方法)-------提升、内化行动。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取名 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根据你所看到的,给这幅图起个名字。 (老师将学生们起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大家看到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幅图,但是我们起的名字却是千差万别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提问学生)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 2 老师讲故事 师:有一位画家把自己的画放在画廊上,请人们点评,第一天请人们把败笔之处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几乎画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圈出来了。画家觉得非常沮丧。画家的老师对他说:“不要沮丧,明天依然拿这幅画,让人们将精彩的部分都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又是画的每个角落都被圈出来了。这时候这个画家终于明白了,世人的观点难以统一,最关键是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画自己想画的。当我们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站角色与 责任。本课内容主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认知能力而设计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客观地认识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能力目标: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途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负责任的公民。而正确认识自 己的不同角色和责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交往”。 【重点难点】 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学习过程】 一、你了解自己吗? 引导学生阅读第30-31页刘晓的例子,并分组讨论后面的两个问题。提问:你了解你自己吗?我想请 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 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教师找几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学 生对自我的错误或不当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在这一环节中,先不要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提 出任何指导意见,留下悬念,让同学对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更有兴趣。提问: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 多重要呢?教师给学生讲述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 伙,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 手。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小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自己不伸手?”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是因为害羞吗?不是。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

2.1悦纳自己-认识自我(公开课教案)

2.1悦纳自己-认识自 我(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一课 悦纳自己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能力: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难点:如何悦纳自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你自己; 第二课时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第一课时认识你自己 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给自己画个‘像’”活动,学习科学分析自我的方法。一方面明确自我认识的表现,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分析自我评价各方面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分布,从而更客观地形成自我整体形象。结合活动,学习、领悟“心灵导航”阐述的问题,从理性的层面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通过学习,树立积极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教学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5.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思路: (一)兴趣导入: 师:《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寒号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寒号鸟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师:人们常用“自以为是”来形容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不自量力,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长处进行竞争,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招致不幸,沦为笑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但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自我认识与评价中容易出现偏差,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那么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4页第二单元第一课。 出示课题《认识你自己》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认识自己,为自己画个像。 (让学生选择20个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词填在24页的空白处。学生还可以选择其他符合自己特征的词汇来描述自己。学生完成。) 3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白纸 [教学过程] 一、镜子中的我(暖身活动) 1、引起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关注与兴趣。 观看“加菲猫”的影片,注意观察影片中“加菲猫”的形象 2、让学生根据电影,找同桌扮演角色,一个做为照镜子的人,另一个做为镜子,相互活动,并请表演出色的同学上台表演。 3、老师过渡:刚才的暖身活动,大家也许从镜子中找到了自己,但是,我们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二、短片欣赏:看短片,引出上课主题——认知自己,接纳自己。 三、游戏互动 第一轮:猜猜我是谁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猜猜我是谁”和要求: 物质的我:可以是自己的身高、外貌、风度等; 社会的我:可以是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 精神的我:可以是自己的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习惯、人生观等。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2、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10个我。(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 3、游戏: a将纸收齐后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b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4、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第二轮:优点“大检阅” 先分成四组; 第一组的前三排同学和后四排同学各选择第二组中的一名同学,对这位同学的优点进行描述(注意保密); 然后依次类推; 看哪个组的同学描述的最坦诚、真实而又具体。 最后大家一起来猜猜那位同学是谁? 3、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发言。 4、教师总结: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 自己。 四、教师赠言 师:今天的活动课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希望大家在这堂活动课中有所体验,有所启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人生的路长而美,但又困难重重,需要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到最后,走得最美。最后送大家一首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我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棵松, 就做溪边的一株树; 如果我不能做一条盘山而上的公路, 就做一条蜿蜒的小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