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棉纤维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的种子纤维,不同于一般的韧皮纤维。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C6H10O5)n。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素含量约为94%。此外含有少量多缩戊糖、蜡质、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等伴生物。由于棉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经济性状,使之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料。棉纤维的强度高、透气性好、抗皱性差、拉伸性也较差;耐热性较好,仅次于麻;耐酸性差,在常温下耐稀碱;对染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容易,色谱齐全,色泽也比较鲜艳。

绵织造是指将绵纺纱的各种产品通过加工织造成不同种类的布,包括绵布、绵混纺布和化学纤维短纤布三类。其中绵布是一种以棉纱线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绵混纺布是以棉纱和化学纤维纱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化学纤维短纤布是以化学纤维纱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

该化纤棉项目计划总投资11521.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19.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23%;流动资金170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77%。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27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30.82

万元,税金及附加181.79万元,利润总额2751.18万元,利税总额3312.44万元,税后净利润2063.3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49.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3.88%,投资利税率28.75%,投资回报率

17.91%,全部投资回收期7.08年,提供就业职位230个。

化纤产业链上游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基础能源(以原油为主),

下游主要为纺织,根据化纤不同品类的性质可以对应纺织业中的家用纺织、服装用纺织、产业用纺织等子行业,中游为以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

二甲酸)、MEG(乙二醇)、己内酰胺等为核心的石化、煤化中间品。

中国是全球纺织工业链条最为完善完整的国家,同时全球纺织品服装

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并且纺织品服装行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金额

自2006年逐步增长之后开始趋于稳定,直至到2017年之后纺织品服装出

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虽逐步下滑,但占比仍在10%以上。伴随着东南亚国家纺织行业的发展,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结构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其中纺

织品出口额逐步增长,但服装出口额自2014年之后开始逐步下滑。就其与

中国贸易总出口额当中的比重来看,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占中国贸易总出口

额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4.88%调整至目前的4.81%,而服装出口额比重从2011年的8.21%下调至目前的6.06%。但服装出口额依旧占据主要比例。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市场前景分析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公用工程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项目职业保护

第十二章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三章项目节能评价

第十四章实施计划

第十五章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经济收益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建设背景

绵织造是指将绵纺纱的各种产品通过加工织造成不同种类的布,

包括绵布、绵混纺布和化学纤维短纤布三类。其中绵布是一种以棉纱

线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

衍生出不同的品种;绵混纺布是以棉纱和化学纤维纱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

化学纤维短纤布是以化学纤维纱为原料的机织物,由于组织规格的不

同及后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7年中国布产量整体上保持稳定,2018年开始下滑,2018年中国纱产量为695.6亿米,较2017年减少了213.8万吨;2019年中国布产量为456.9亿米,较2018年同比减少了5.17%。进入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布产量下

滑严重,2020年1-9月布累计产量为261.8,同比下降21.61%。

从棉织造行业细分产品来看,棉布、棉混纺布产量都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下滑。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棉布产量为

219.2亿米;绵混纺布产量为125.7亿米;化学纤维短纤布产量为112

亿米。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所有布产量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1-9月棉布产量为130.8亿米,同比下降17.49%;绵混纺布产量为54亿米。同比下降40.87%;化学纤维短纤布产量为76.8亿米,同比下降8.34%。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棉织造加工行业营业收入为3578亿元,同比降低3.71%,利润总额为137.2亿元,同比降低14.6%。2020年1-9月我国棉织造加工行业营业收入为2193.8亿元,同比下降16.11%;利润总额为67.1亿元,同比下降27.98%。

我国棉织造加工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2018年急速下滑,但是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于棉织造行业的投资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2017年我国棉织造加工行业投资规模约为805.2亿元,同比增长4.5%。随着工厂智能化趋势的加强,预计2018年我国棉织造加工行业投资规模约为862.7亿元。

近年来,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棉织造行业竞争新优势。棉织造加工企业积极尝试、研发替代PVA的环保浆料和上浆新工艺,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至今,PVA在浆料用量中的比重从70%下降到了12%左右。在2018年6月于山东举行的“纺织之光”绿色环保上浆重点技术推广活动上,九项绿色环保上浆重点技术得到推广,受到企业广泛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各个国家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并已进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棉织造加工企业应该抓住

“一带一路”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新机遇,寻找更优的海外投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牵线搭桥。

二、报告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

南京化纤棉生产建设项目

四、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发展公司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某某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1.6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

人口850.0万人,城镇人口707.2万人,城镇化率83.2%。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

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属北

亚热带湿润气候,水域面积达11%以上,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2019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4030.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886元。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

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古代中国一半以上的状

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8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6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4063.69平方米(折合约51.07亩),土地综合

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化纤棉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4063.6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8063.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711.0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694.7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063.35平方米。

七、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化纤棉xxx单

位/年。综合考xxx科技发展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

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

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

科技发展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

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

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八、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1521.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19.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23%;流动资金170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77%。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27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30.82

万元,税金及附加181.79万元,利润总额2751.18万元,利税总额3312.44万元,税后净利润2063.3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49.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3.88%,投资利税率28.75%,投资回报率

17.91%,全部投资回收期7.08年,提供就业职位230个。

九、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

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具备完整的产品自主研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

及售后服务体系,依托于强大的技术、人才、设施领先优势,专注于

相关行业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不断追求产品的领先适用,采取以直销

为主、代理为辅的营销模式,对质量管理倾注了强大的精力、人力和

财力,聘请具有专项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注重研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全方位人才培养;为确保做好售后服务,还在国内主要用户地区成立多个产品服务

中心,以此辐射全国所有用户,深受各地用户好评。公司主要客户在

国内、国外均衡分布,没有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并不存在对某个或某

几个固定客户的重大依赖,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

应商数量众多,在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项目承办单位通过

供应商评价体系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存在对单一供

应商依赖的风险。

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将进一步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优化工艺制造流程;扩大产能,

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

新客户,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市场地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能;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为公司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42.26万元,同比增长16.46%(1264.05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化纤棉生产及销售收入为7991.9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9.37%。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799.2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5.25万元,增长率21.24%;实现净利润1349.4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0.59万元,增长率10.71%。

十、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市场前景分析

一、化纤棉行业发展概况

化纤产业链上游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基础能源(以原油为主),下游主要为纺织,根据化纤不同品类的性质可以对应纺织业中的

家用纺织、服装用纺织、产业用纺织等子行业,中游为以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MEG(乙二醇)、己内酰胺等为核心的石化、

煤化中间品。

由于乙二醇在聚酯成本构成比重较低,且易受资源和工艺成本等

因素限制,因此目前涤纶企业主要沿着“PX-PTA-聚酯涤纶”产业链。

我国PX产能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进口依赖度仍高达60%,国内市场份

额被韩国、日本及泰国等国占据,同时受PTA和涤纶产能过剩影响,

产业链利润逐渐向上游集中。我国PTA产能扩张很快,2011~2014年行业龙头企业纷纷上马PTA项目,目前已成为PTA生产大国,进口依赖

度较低,且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荣盛石化股份有

限公司、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到

2019~2020年国内将迎来PX投产高峰,部分龙头企业一体化程度更高,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粘胶纤维在质地上与棉花更加相近(其中短纤俗称人造棉),在舒

适性和透气性方面均优于涤纶。受林木资源制约,国内竹浆粕量少价高、木浆粕供不应求,对进口依赖度在60%以上,国内粘纤企业主要沿着“棉浆粕-粘胶纤维”产业链。由于粘胶棉溶解浆处理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为高污染行业,受环保政策影响,10万吨以下产能

逐步淘汰,新增供给出现放缓,是化纤行业景气度复苏最早的子行业。目前,国内粘胶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唐山三友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

化纤可以分为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粘胶纤维即人造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等均为合成纤维。国内化纤产量结构中,涤纶占比

超过80%,其次为粘胶纤维和锦纶,占比分别为7.19%和6.84%,三者

合计占比超过94%。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在涤纶、粘胶纤维两个产业链中。

“十三五”期间,中国化纤产量的年均增速目标将由“十二五”

期间的9.2%调整为3.6%,而化纤下游需求出现回暖且未来仍将保持平

稳增长,下游需求支撑较好。总体来看,2019年新增产能不及下游需

求增长,预计化纤行业景气度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尽管行业景气度回暖,但化纤行业总体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由

于企业盈利好转,部分停产产能重新复工,行业内大型企业投资热情

高涨,纷纷上马大型一体化项目,化纤行业新一轮投资热潮仍需警惕,行业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

在涤纶子行业,涤纶行业景气度回升较好,主要发债企业经营业

绩明显改善,但未来投资规模很大,面临新增产能释放压力。荣盛石

化的4,000万吨炼化项目、恒力石化的2,000万吨炼化项目、盛虹石

化的1,600万吨炼化项目等一批大型炼油项目在建,桐昆股份、新凤

鸣等企业亦存在PTA改扩建项目。未来龙头企业顶部优势将更加突出,而生产规模小、一体化程度低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行业在不

断的重整洗牌过程中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仍需注意,PX以及

PTA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2019~2020年投产,2020年前后PX或PTA可

能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局面。

在粘纤子行业,粘纤是化纤行业中去产能较早的子行业,景气度

复苏也较早,但复苏程度弱于涤纶子行业,主要是由于浆粕污染严重,国家严控新增产能,以及2018年商务部继续对美洲进口浆粕实施反倾

销措施,致使浆粕供给趋紧、价格大幅上涨,对粘纤企业造成了成本

压力。同时,作为污染最严重的化纤子行业,环保政策趋严亦加重了

粘纤企业的环保成本。2017年国内粘胶短纤产能约400万吨/年,而

2018年累计扩张产能约77万吨,产能规模扩张较大,未来下游需求回暖对粘纤企业盈利的改善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化纤行业自身产能建设具有周期性,以PTA为例,产能建设周期

为两年左右,导致价格变化亦呈现周期性波动。2009~2011年PTA行业盈利暴涨使得2011~2014年产能疯狂扩张,随后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

低迷状态,2015年以来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8年更是无新增产能,预计2019下半年将出现新一轮产能投放。把握行业当前所处的周

期对判断行业未来景气度状况有很大的作用。但化纤下游纺织服装为

非周期性行业,下游需求周期性不强,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化纤产品的需求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或将放缓。

合成纤维产业链最上游是原油,油价波动会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传导能力并不稳定,甚至差异较大,传导能

力取决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考虑的因素包括产能过剩情况、行业集

中度、供求关系等。2018年PTA价格大幅上涨,但涤纶企业盈利仍然

较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涤纶行业集中度提升;而下游纺织行业集

中度较低,涤纶企业对下游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强,将PTA价格上涨

的成本压力有效传导至下游纺织行业,导致纺织企业一度停产抗议。

2018年底以来,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涤纶产业链个产品的价格相应下跌,对涤纶产业链企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粘纤是人造纤维,其上游与石油无关,但原材料浆粕对外依赖度高、工艺污染严重,反倾销政策和环保高压导致国内浆粕供给趋紧;粘纤作为化纤类中高端产品,其下游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较难将成本压力向下游全部传导,浆粕涨价对粘纤企业会造成一定成本压力。

化工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原油、煤、天然气等基础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亦受行业集中度、产能过剩程度、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对化纤企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尤其在产能过剩时期,化纤企业难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向下游有效传导,导致化纤企业成本压力更大。为控制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化纤企业纷纷向上游寻求一体化,部分涤纶产业链企业已经延伸至炼油领域,粘纤企业的浆粕自给能力也不断提高。总之,一体化程度高的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化纤处于化工行业的下游,消费属性较强,产品差异化可以避免同质化所带来的过度价格竞争,例如高端的粘短价格比普通粘短高约2,000-5,000元/吨。

化纤行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在经历产能过剩和深度调整后,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企业盈利好转,但债务负担普遍偏重,目前资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