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工资及部分物价
- 格式:doc
- 大小:14.08 KB
- 文档页数:5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元,副教授为400—260元,讲师为260—160元,助教160—100元。
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其中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又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教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超过县长。
曹锟在保定创办河北大学,每逢发工资的时候,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式地送给教授。
当时河北大学教授一个月二三百大洋,而曹锟的副官们能拿到零头已经要念佛了。
就是这样的工资,曹锟居然感到有些歉疚,看见教授在用显微镜做试验,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
看了民国的教师工资,我顿时长太息以掩涕兮。
如今底层的人民教师大多都在讨薪,有支持的声音,但也有很多反对的言论。
这些言论大多都是说,现在教师都讲利益了,谁还有心思教书育人,可见大家小时候受的思想教育毒害之深。
市场经济,教书育人与正当利益并不矛盾,更有很多人又说,该满足了,社会上有人比你们苦多了。
是呀我们也想知足而长乐,但过于知足就会使人沉沦。
教学生也是,不能教他们在满足中慢慢的沉沦。
为了看看,是否是教师们已经该知足了,还是一味的要求很过分,我因此查了些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看看历史上教师的薪金到底是多少。
看了才知道,中国历史,教师从来都是低层的知识分子,百无一用,即使贵为天子之师也常常被自己的学生皇帝冷落或杀害,因为政治利益总大于师生之情。
工分制时期物价在很多老人看来,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各种衣食住行都有国家在调控,东西都是国家定量生产,很多日物品的价格也相对低廉,起步也都是几毛几分钱。
例如在1961年的郑州,精制粉条只要两毛六一斤,听起来非常便宜,跟现在的物价是有天差地别的,这价格就是当时全国物价的缩影,所有的东西都是比较便宜的,就按这个标准,一块钱可以买够吃好几天的东西,可以买菜买日用品。
当时的小孩子如果想吃个冰棍,去拿上一毛钱,说我想要吃冰棍,都可以拿七八个冰棍。
在过年时分,一般孩子能够得到的压岁钱也就是一两毛钱,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一毛钱,都可以在小卖店展现出它的购买力,如果能够手里拿着一块钱逛一圈,真的能豪气买买买,享受有钱人的快乐。
那时候的粮站还是归国家所有,粮食的价格都在国家的控制之内,馒头一斤0.2元,价格几乎没变过,几乎无法想象,青菜的价格更加便宜,大多都是几分钱一斤。
当时的柴油每斤是0.25元,并且城里的用量比较大。
通过这些价格也能看出,那时候人们收入也低,很少有像现在这样能够月入上万的人,如果有那也是一等一的富豪了,所以说价格如果制定很高的话,也会导致人们生活不稳定,能够看出物价还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来变化的。
当时刚上班的学徒一月18元工资,就算上高级工种工资,平均工资接近50元,那也没有多少钱工资。
一般来说,在建国之初所有物品对人们都是定量供应的,城里的职工上班可能更辛苦,所以他们所享受到的购买量也会越多,粮食的话每人每月可以买28斤,重体力活的可以买40斤,基本买这些肉类菜类都要"凭票供应",在审查上当然也更加严格。
工业品典型来说,比如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值基本相当于"国企职工"三个月工资,这个也是随着生活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最少也要120元。
试想换算到现在来看,可能就要5000元才能买得起,价格也是非常昂贵,对比现在生活也是最少需要一两个月工资。
1927年南昌起义前后,老百姓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刚好我手边有几本书,其中两本是中共早期革命家的回忆录,一位是张金保,另一位是包惠僧,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可看出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水深火热。
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下看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她从鄂城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1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七块大洋,另外半个月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
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以挣十四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
”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钱。
“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或许是不能淡化万恶的旧社会,否则怎么要起来闹革命呢?所以张金保才这样说“十四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
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则毫无顾忌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五块钱。
”2、30年代,国民党发行的法币越往后越通胀,20年与39年的工资天差地别。
银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以银元为单位来看,20年代,普通技术工人月薪16-24大洋;体力劳动者8-12大洋;普通公务员(巡捕)10-13元,巡长16-18元,《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也披露:上海卫生局的1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
而在当时,物价低廉,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六十年代八级工资制标准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十年代八级工资制是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实行的一种工资分级制度。
八级工资制标准表是当时规定的工资标准。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有了更清晰、明确的指导,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升职晋级机会。
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约进入六十年代,中国国内经济开始逐渐恢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逐步铺开。
在这一时期,国家实行了“八级工资制”作为劳动工资的支付标准。
这是一种基于工作职务与工作水平划分的薪酬制度。
按照这一制度,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都被划分为八个工资级别。
每个级别都对应着一定的工资标准,根据不同级别的职务和工作水平,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职务晋升,逐步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
在这种薪酬制度下,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和工作表现来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
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激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八级工资制标准表成为了当时各行各业的工资支付标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工人阶级的关爱和保护。
以农村为例,六十年代的农民工资增加了不少。
农民的工资按照不同的劳动成果,劳动份额来进行计算。
农民的收入增加,也带动了农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这也使得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信心,并更加积极地参与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八级工资制还规定了各级工资之间的差距与梯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收入差距,避免了收入不公的现象发生。
这样的分级标准表,更能够保护一般劳动者的权益,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
六十年代八级工资制标准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较低,工资水平也整体偏低。
工资水平与生产性劳动的直接挂钩,而并未充分体现工人劳动的社会价值。
这也使得一些劳动者在实际生活中感到工资收入不足,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尽管如此,六十年代八级工资制标准表作为当时中国劳动薪酬的规范制度,依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困难时期,经济危机的成因包括石油危机、通货膨胀、贸易逆差等问题。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变货币政策、推动能源开发、加强贸易调整等。
首先,石油危机是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制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导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的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大冲击。
石油价格的暴涨导致了能源成本的急剧增加,许多公司遭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工人也失去了工作。
其次,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美国经历了高通胀的时期。
原因之一是越南战争,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大量增发货币导致货币供应过度扩张。
此外,石油价格上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高通胀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贸易逆差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压力。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特别是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大幅增加。
大量廉价日本进口商品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冲击,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
贸易逆差加剧了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贸易政策成为经济调整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改变了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货膨胀。
这使得借贷成本增加,减少了消费和投资,但也成功地抑制了通胀。
其次,美国政府推动能源开发,鼓励国内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这包括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增加核能量的利用,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此外,为了应对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进口商品的监管措施,并与日本等贸易伙伴进行了贸易谈判。
以上措施使得美国经济逐渐摆脱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逐渐稳定。
美国的能源开发也减少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了经济的韧性。
贸易政策的调整有效地降低了贸易逆差,保护了国内产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衣服价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衣服价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衣服价格通常都比现在低得多。
这一时期的衣服价格主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及当时的流行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衣服价格要比现在低,但也不是很便宜。
比如,当时的男士衬衫在30元左右,女士衬衫在20元左右,牛仔裤在20元左右,时尚连衣裙在100元以上。
当时,外套比较贵,羊毛大衣在200元左右,西服在300-400元左右。
比较便宜的衣服也不是很多,比如运动服在50-60元左右,T恤在20-30元左右,牛仔外套在50-60元左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衣服价格比现在低,但也不是很便宜,但是当时的衣服也比现在的衣服品质要好得多,所以买当时的衣服也是一种划算的选择。
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费标准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政报》
【年(卷),期】2012(000)018
【摘要】<正>SDPR—2012—0110003鲁民[2012]60号各市民政局、财政局:为保障上世纪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的基本生活,经研究,决定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费标准。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符合国务院[65]国内字224号文件规定,由当地民政部门按月发给本人原标准工资40%救济费的退职老职工,按照每月不低于省政府公布的全省企业最低工资50%标准发放生活困难救济费。
建国前参加工作的在享受上述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各市可自行确定具体标准,
【总页数】1页(P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 [J], ;;;
2.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六十年代部分精减老职工生活补助费和保养人员保养金标准的通知 [J],
3.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六十年代部分精减老职工生活补助费和保养人员保养金标准的通知 [J],
4.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六十年代初部分精减老职工生活
补助费和保养人员保养金标准的通知 [J],
5.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六十年代初部分精减老职工生活补助费和保养人员保养金标准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9期·见证历史·*+,-.+/0123456789:;<=>?@赵东宛口述 谢文雄 李树泉整理 工资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很复杂的工作,也是干部职工很关心的工作,矛盾也很多,加上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和“左”的思想影响,工资制度改革困难重重,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工资制度后,为什么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我国工资制度一直没有变革的重要原因。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工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985年8月、1988年4月,我先后被任命为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和人事部部长。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具体主持了这一时期两次工资改革:一次1985年,一次是1993年。
下面就我的亲历作简要回顾。
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没有工资制度,都是供给制。
供给制分成三个等级:一般干部、县团级干部、高级干部。
譬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东北工作,是某野战医院的政委,相当于县团级。
按照当时的规定,县团级干部享受中灶的待遇,就是说吃饭可以吃中灶,衣服、津贴比一般干部稍微高一点。
从1951年开始,发展成为小米制。
当年我在抚顺重型机械厂任厂长,一个月的报酬是1000斤多的小米,小米的价格是按照当月的物价来折算的,算完之后再发给干部职工当工资。
直到1956年,我们国家才正式出台了工资制度,也就是级别工资制。
当时的工资级别一共分了27级,毛主席是一级,工资664元,普通办事员是二十七级,工资是30元。
当时规定:一级至二级是总理、副总理、副主席;三级至四级是部长级,五级至八级副部长级;九级至十一级就是正司级;十二级至十三级是副司级;处长级的工资档在十四至十六级。
我自己的工资当时被定为十级,合200多元。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提出把他的工资降两级,与三级一样,这样一级至三级就合并了,也就是说一级的工资由664元,降为404元。
其他级别也就相应地往下调工资档位,譬如一般的副司局长调到十五级的工资。
一、行政级别工资1级(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党中央主席)月工资(下同):644元2级(上述职位副职):581元3级(上述职位副职):577.5元4级(秘书长、委员、部长、省长):460元5级(同上):414元6级(同上):368元7级(同上):322元8级(同上):287.5元9级(上述职位副职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办的司局长):253元10级(同上):218.5元11级(同上):195.5元12级(同上):172.5元13级(处长、副处长):155.5元14级(同上):138元15级(同上):124元16级(副处、科长):110.5元17级(副科级):99元18级(副科级):87.5元19级(1级办事员):78元20级(2级办事员):70元21级(3级办事员):62元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23级(5级办事员):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24级(6级办事员):43元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26级(8级办事员):33元27级(9级办事员):30元28级(10级办事员):27.5元29级(11级办事员):25.5元30级(12级办事员):23元行政系列中的8至12级为司局、部委办、省府办公厅主任;11至14级为处级;15至18级为科长级;17至21级为科员级;22至30级为办事员级。
每个级别有交叉,这只是参考表。
每个人是什么级别根据情况而定。
二、技术系列工资对应情况1级(院士、总工、教授、研究员等) 322元(与行政7级相同)2级(上述副职称) 278.5元3级(同上) 240.5元4级 207元5级 178元6级 154元7级 133.5元8级 115元9级 102元(以上为工程师级)10级 86.5元(以下为技术员级)11级 73.5元12级 62元13级 55元(大学生转正)14级 48.5元(大学生实习;)15级 42.5元(中专生转正)16级 37元(中专生实习17级 31元18级 27.5元技术级工资1至3级为总工、教授、研究员、院士、主任医师的工资;4至6级为上述技术副职的工资;7至9级为工程师;10至13级为技术员;14至15级助理技术员;16至18级为实习生。
回忆六七十年代的城乡物价回忆六七十年代的城乡物价(2010-06-30 10:24:09)真是年老怀旧啊,突然间,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城乡物价,说出来恐怕让如今的小青年像听《天方夜谭.》一般。
记得六十年代我是中学生时,清晨上学前,妈妈总是递给我一毛早餐钱。
当时油条6分一根,豆浆3分一碗,我在饭店饱饱地吃了早餐,便一蹦三跳地直奔学校。
夏天午饭后,窗外传来熟悉的“冰糕!火车牌冰糕!”的叫卖声,爸爸就会给我几毛钱去买冰糕。
我飞也似地冲下楼买回一大杯冰糕,全家一人吃一个。
当时一个冰糕才5分.吃后心里顿觉甜滋滋的。
再说初中的学费吧。
我记得那时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才几元,除此之外再不用缴其他费用。
而对农村贫困的学生,学校还造册登记,定期发放生活补助金。
当时的肉价约六、七角一斤.妈妈总是一次买回5角钱的绞肉,回家炒菜改善生活。
商店的火柴2分一盒。
我最爱吃的一种香草饼干8分一包。
当然,那时一名职工的月工资仅有三、五十元,粮食、副食品和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
群众的生活并不宽裕,但苦日子却过得挺开心。
68年,我们数千名城市中学生被下放到信阳地区各县接受再教育。
信阳是河南省的“鱼米之乡”。
当时城市一切日用品都须凭证定量供应,还要排长队、走后门才能买到。
但是,我们在农村却能偷偷地从农民家买到新鲜的鸡、鱼、花生、鸡蛋等。
说“偷偷”,是因为此事不能让队干部知道,一旦泄露,农民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罪名挨批斗,知青也会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思想”受到批判。
每逢春节回城探家,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们,就会一个个像幽灵一样穿梭于乡村农民家中,采购回活鸡、腊鹅、腌鱼、鸡蛋、花生等年货。
返家途中,一行知青人人肩挑手提,压得呲牙裂嘴,但一想到父母的笑脸,一切苦累抛之九霄!记得当时有名的固始鸡蛋6角一斤,花生4角一斤,活鱼2、3角一斤.大米1角4分一斤。
有一次,我步行8里地买了一条重约十七、八斤的草鱼,每斤3角钱.手提起来约有半人高.累得我走走歇歇,艰难返队,后来又请老农帮助作成了腊鱼,回城探家时几经转车带回了家中,给了全家一个惊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工资及部分物价
以下史料的时间段在1965年至1975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除部队外不论什么行业几乎都实行两种工资制度,即政治系列与技术系列工资制度。
其中政治系列按行政级别,从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到基层办事员共分为30档;
技术系列按技术等级,从总工程师、科学院院士、大学一级教授、研究员到实习生分18级。
行政级别、技术级别对应的工资如下:
一、行政级别工资
1级(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党中央主席)月工资(下同):644元
2级(上述职位副职):581元
3级(上述职位副职):577.5元
4级(秘书长、委员、部长、省长):460元
5级(同上):414元
6级(同上):368元
7级(同上):322元
8级(同上):287.5元
9级(上述职位副职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办的司局长):253元
10级(同上):218.5元
11级(同上):195.5元
12级(同上):172.5元
13级(处长、副处长):155.5元
14级(同上):138元
15级(同上):124元
16级(副处、科长):110.5元
17级(副科级):99元
18级(副科级):87.5元
19级(1级办事员):78元
20级(2级办事员):70元
21级(3级办事员):62元
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
23级(5级办事员):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
24级(6级办事员):43元
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
26级(8级办事员):33元
27级(9级办事员):30元
28级(10级办事员):27.5元
29级(11级办事员):25.5元
30级(12级办事员):23元
行政系列中的8至12级为司局、部委办、省府办公厅主
任;11至14级为处级;15至18级为科长级;17至21级为科员级;22至30级为办事员级。
每个级别有交叉,这只是参考表。
每个人是什么级别根据情况而定。
二、技术系列工资对应情况
1级(院士、总工、教授、研究员等)322元(与行政7级相同)
2级(上述副职称)278.5元
3级(同上)240.5元
4级207元
5级178元
6级154元
7级133.5元
8级115元
9级102元(以上为工程师级)
10级86.5元(以下为技术员级)
11级73.5元
12级62元
13级55元(大学生转正)
14级48.5元(大学生实习;)
15级42.5元(中专生转正)
16级37元(中专生实习
17级31元
18级27.5元
技术级工资1至3级为总工、教授、研究员、院士、主任医师的工资;4至6级为上述技术副职的工资;7至9级为工程师;10至13级为技术员;14至15级助?砑际踉保?16至18级为实习生。
三、部分物价:
鸡蛋每斤0.48元,
猪肉0.78元,
大米每斤0.23元,
白面每斤0.18元,
粗粮每斤0.1元,
蔬菜每斤在0.05至0.2元之间,
各类水果每斤也不会超过1元,
看电影0.05至0.1元。
大米0.23元/斤的价格,是优质大米价格;一般的南方粗大米是在0.13元—0.16元/斤之间。
大多数水果在0.1—0.3元之间,国家级运动健将每天的水果费补助是0.2元。
小学的学杂费是每学期2.5元;中学的学杂费是每学期5元;大学不收学杂费,按家庭计算,如果人均收入低于30元,则每月发给大学生18.5元的助学金。
冷饮价格:小豆、红果冰棍每支0.03元,奶油冰棍0.05
元,雪糕0.1元;汽水每瓶0.15元;冰激凌0.25—0.3元。
服装是一身棉布制服15—18元,一身运动服大约也是这个价格。
小儿书薄厚不同一本在0.03—0.25元之间。
纯毛澳毛毛毯80元。
香烟价格:大.中华(带过滤嘴)0.72元盒、大.中华0.6元一盒;红蓝牡丹0.49—0.51元、群英0.47元、红金0.33元、飞马0.28—0.3元、战斗0.2元、春耕0.11元;还有一毛找的,即0.9分。
火柴0.02元一盒。
餐饮:10元吃一桌大餐。
(茅)台酒8元一瓶、(五)粮液5元一瓶、(汾)酒和西(凤)酒是2.5元一瓶。
锁具:普通挂锁0.15—0.3元,三排密码锁0.28—0.32元
除了衣食外,参加工作后住房、交通、医疗、办公用品全部免费或分配租用。
因此,30级办事员月工资23元,省吃俭用也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