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解剖学笔记[精品文档]

系统解剖学笔记[精品文档]

系统解剖学笔记[精品文档]
系统解剖学笔记[精品文档]

骨学

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3.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关节突两对。

4.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寰椎呈环状,枢椎椎体伸出齿突,第二至六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腰椎棘突短而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的间隙较宽。

5.骶管裂孔:骶管上端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6.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7.脑颅骨由八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8.面颅骨有十五块,成对的骨有上颌骨、颚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9.颅底内面呈阶梯状的三个窝:颅前窝(颅前窝上有筛板、鸡冠,筛板上有筛孔)、颅中窝(颅中窝上有破裂孔,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颅后窝上有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10.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

12.腕骨分为八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关节学

一、概述

1.骨与骨之间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2.直接连结

纤维连结的两种形式:韧带连结和缝。

软骨连结的两种形式:透明软骨结合和纤维软骨结合。

骨性连结: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纤维连结(缝)或透明软骨结合骨化成。

3.间接连结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特点:①密闭腔隙;②内有少量滑液;③关节腔内呈负压状态。

4.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囊外韧带位于关节囊外,如髋关节的髂股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髌韧带。

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内,如膝关节的交叉韧带。

5.关节的运动: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二、中轴骨连接

1. 躯干骨连结包括脊柱和胸廓。

(1)脊柱

①椎骨间的连结包括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椎间纤维软骨)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人体负重过重或负重时突然转体,易导致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临床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前纵韧带功能: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后纵韧带功能: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2)胸廓

①胸廓由十二块胸椎、十二对肋、一块胸骨借骨连结共同构成。

②胸廓的整体观

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一肋和第一胸椎体构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一第十二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共同围成。

③胸廓的运动:肋骨上提助吸气,肋骨下降助呼气。

2.颅骨的连结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个腔。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使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左右磨动。

三、附肢骨连结

1.肩关节

组成: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

全身最灵活关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两关节面面积差大,关节运动幅度大,灵活性大于稳定性。

易发生向下脱位。

运动: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肘关节

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韧带:桡骨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

易发生向后脱位。

3.骨盆

组成: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

界线:由骶岬向两侧经骶骨侧部上缘、弓状线、耻骨疏、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

小骨盆:上口为界线,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4.髋关节

组成:髋臼和股骨头。

全身最稳固关节:稳固性大于灵活性。

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囊内骨折、囊外骨折),易发生向后下方脱位。

运动: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

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全身最大,最负责的关节。

囊内韧带:膝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限制胫骨向前/后移位)和斜韧带。

囊外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和胫侧副韧带。

半月板:内C(大),外O(小)。

肌学

一、概述

1.骨骼肌的构造: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2.骨骼肌的形态: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3.肌的辅助装置: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滑膜囊和腱鞘(由纤维层和滑膜层【分为壁层和脏层】构成)。

4.拮抗肌:在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两组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互称为拮抗肌。

二、头肌

1.面肌:颅顶肌,眼轮匝肌和口周围肌(口轮匝肌,颊肌)。

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三、颈肌

1.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并向上仰;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腔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四、躯干肌

1.背肌:浅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和深肌(竖脊肌,夹肌)。

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肩胛骨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损伤后形成塌肩。

背阔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

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2.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胸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间胸横肌)。

胸大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也可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方。上肢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拉肩胛骨向前并使其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损伤后形成翼状肩(胸长神经)。

肋间外肌: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降肋助呼气。

3.膈

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空:有下腔静脉通过。

4.腹肌:前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后群(腰方肌)。

腹股沟管(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两口四壁: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线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五、上肢肌

1.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收缩则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2.臂肌: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和后群(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后,协助屈肩关节。

肱三头肌:伸肘关节,使肩关节伸和内收。

六、下肢肌

1.髋肌(下肢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髂腰肌:使髋关节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

臀大肌: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臀中肌:后部肌束可使髋关节旋外。

臀小肌:两肌共同使髋关节外展,臀中肌的前部肌束和臀小肌还可使髋关节旋内。

2.大腿肌: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内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和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四头肌: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屈大腿,伸小腿。

后群的三块肌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当膝关节屈曲时,股二头肌可以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内。

内脏学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指从口腔到肛门的形态各异的管道,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 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和小消化腺(唇腺、舌腺、胃腺和肠腺)。

3. 上消化道:口腔至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及以下。

4.口腔:借上、下颌骨的牙弓(牙槽突和牙列)及牙龈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和咽的分界。

(2)牙

①牙的种类:乳牙(20: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恒牙(32: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

②牙次: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③牙的外形: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

(3)舌

①舌的形态: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

②舌乳头有四种: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丝状乳头。丝状乳头中无味蕾,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及软腭,会厌等处均有味蕾。

③颏舌肌(舌外肌):两侧肌同时收缩,使舍伸向前下方;单侧肌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一侧颏舌肌瘫痪,当患者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4)唾液腺: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

腮导管开口: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5.咽

①借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②咽的5个交通:通过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通过咽峡与口腔相通;通过喉与喉腔相通;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向下与食道相通。

6.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其前方的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7.胃

(1)胃的形态: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和上(贲门)下(幽门)两口。

(2)胃的4个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右侧幽门管,左侧幽门窦)。

(3)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

(4)幽门瓣:

①幽门瓣的形成:胃的外侧为纵行肌,中间为环行肌,内层为斜行肌,中层环行肌在胃的幽门部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表面覆盖粘膜,形成幽门瓣。

②幽门瓣的意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

8. 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的4部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2)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的一段长约2.5cm的肠管,其肠壁厚,管径大,粘膜面光滑,无环状襞,称十二指肠球,易发生溃疡。

(3)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

(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旋肌固定于右膈脚上,该肌及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9.大肠

(1)盲肠,结肠的3种特征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2)回盲瓣:回肠末端突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形肌增厚,并覆盖黏膜,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

(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

(4)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5)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骶曲,会阴曲。

(6)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接成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称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痔称外痔。

(7)肛门括约肌: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平滑肌)和肛门外括约肌(骨骼肌)。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10.肝被链状韧带分为左右两个叶,没有覆膜覆盖的部分为肝裸区,

(1)肝的下面有一个“H”形的沟(左纵沟,右纵沟和横沟),其中横沟称为肝门(有肝动脉,肝静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有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

(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11.肝外胆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1)肝胰壶腹:胆总管与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回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胆汁的分泌途径

肝细胞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进食前,肝胰壶腹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胆囊管→胆囊→(进食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二、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2.鼻旁窦(4对):额窦(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向内借上颌窦裂孔开口于中鼻道,开口部位远高于窦底,分泌物最不易引流排出)。

3.喉

(1)喉软骨: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2)环甲正中韧带:甲状软骨前脚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

(3)声带:声带肌和声韧带表面覆盖的一层黏膜为声带。气流通过声门裂时震动声带产生声音。

(4)喉腔中部有上下两对有由喉腔侧壁突入腔内的黏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下方的一对称声襞。喉腔借前庭襞和声襞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急性喉炎发生于声门下腔。环甲正中韧带穿刺在声门下腔。

(5)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前3/5位于左右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后2/5位于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

4.气管

气管杈: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平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突出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多偏向左侧。

问:左右主支气管有何不同,异物为何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答:左主支气管细而长,长度为4-5cm,走行较为水平,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间的夹角约为35°-36°;右主支气管粗而短,长度为2-3cm,走行较为陡直,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间的夹角约为22°-25°。气管隆嵴偏向左侧,故异物多坠入于右主支气管。

5.肺

(1)肺的形态:一尖(肺尖),一底(肺底,又称膈面),二面(肋面,内侧面),三缘(前缘,后缘,下缘)

(2)肺叶:左肺被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3)肺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肺之处。

6.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肋胸膜,隔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

系统解剖学重点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1.骨按部位分为: 中轴骨(颅骨、躯干骨) 四肢骨 2.骨按形态可分为: 长骨长管状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体表面有血管孔称滋养孔,内有空腔称髓腔 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的相邻部位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软骨称骺软骨,成年时闭合称骺线短骨多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 扁骨主要构成腹腔,盆腔,胸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 3.表面形态:骨表面由于肌腱、肌肉、韧带的附着和牵拉,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结构:突起,凹陷,空腔,膨大,面,缘,切迹 4.骨的结构: 1.骨质substantia ossea:骨密质、骨松质 颅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内板薄而松脆,外板厚而坚韧,骨折多发生在内板,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2.骨膜periosteum: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3.骨髓bone marrow: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4.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a:长骨两端膨大,称为骺,骨干与骺相连称干骺端,幼年保留软骨,软骨细胞分裂繁殖和骨化,长骨加长。 红骨髓的分布 胎儿和幼儿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6岁后仅存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肱骨,股骨近端骨松质 腔隙内,终身保持造血功能 5.骨的理化: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 幼儿有:无=1:1(青枝状骨折),成年有:无=3:7 6.椎骨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 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 棘突spinous process,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锥体小,横突有孔,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切迹,有椎动脉穿过,,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atlas:无锥体、棘突、关节突 第2颈椎——枢椎axis: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第7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且不分叉. 2)胸椎: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棘突叠瓦状排列. 3)腰椎:锥体粗状,棘突宽而短且呈板状水平后伸. 腰椎穿刺多在第4-5腰椎, 进针顺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 4)骶骨:呈三角形,有岬,骶角,骶管裂孔. 5)尾骨:上接骶骨,下端为游离尾骨尖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医学生们的免费总结

人体解剖学 备课笔记

一、 人体解剖学(human an atomy ):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 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 分类: 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 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 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 人体结构概述: (一) 细胞+间质 一"组嚅官 系统 人体 (二) 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 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 分部: 1、 头部:颅、面。 2、 颈部:颈、项。 3、 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 四肢 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L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 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 方位术语: 4、 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 远腔者为外。 5、 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J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系统解剖学: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 按各个系 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 巨视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叙述。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 按部分 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 局部位置 微视解剖学 1、 上(颅侧):近头者 2、 前(腹侧):近腹者 3、 内侧:近正中面者 下(尾侧):近足者 后(背侧):近背者 外侧: 远正中面者。

医学学习方法

医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 学医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年,我不晓得各位战友学医的前几年是怎么样过来的,至少我一开始有点不得要领!建议斑竹可以开设一个学习方法讨论的子版,这样可以方便大家的交流,呵呵!闲话少说,我先就这个问题谈下自己的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白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因为好多科目老师到期末不会点重点(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所以平时的笔记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平时很努力的话,考前看看笔记一般就可以通过了! 2、医学考试关键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字印在脑海里,而是要理解、融会贯通,形象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解剖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来说,盲目的背书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 3、介绍一下本人做笔记的方法:我一般是把笔记记在书上,如果老师讲的东西可以在书上找到的话,直接划下来就可以了;如果书上没有的内容,这很可能就是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也很可能是对我们很受用的,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顺便说下,我记笔记都是用红笔记的,如果复习时或预习时有什么总结的话,一般用蓝笔,便于区分!也可以将一些总结性的表格之类的用小张纸贴在相应的页面上,复习会方便的多! 4、对于临床课的学习,我认为方法又有不同!这时上课就不能以笔记为主了,关键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时候老师会结合理论讲一些临床上的典型病历,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也方便我们记忆,这也是引起同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呵呵!另外,要重视见习课,这是我们从学生到一个准医生的过度阶段,也是我们开始应用书本知识的时候!课前最好看下相关章节和实习指导,这样就有的放矢了,印象也会深刻的多!至于考试复习,我想应该不会很吃力才对!(本人亲身体会!)5、这点也许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如何复习效率才能最高!分析如下:一本书至少也有300页,一个科目的考试满分为100分,也就是说最多也只能出100个知识点吧!(何况大题不止5分吧?)所以考的肯定是老师上课重点讲述的内容(笔记这时候就发挥作用了),没讲过的一般不会考(99%的概率),就算考了分数也不多!(如果单纯应付考试可以,但想学更多东西的话还是看下吧,有好处的!)这样压力就小很多了吧!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找些历年考过的题目做一下,题目的符合率40%左右,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教研室会出些习题集,这很大部分来自于题库,做一下是很有帮助的哦!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买本参考书(不要多,1本足够,但是要精!)个人推荐科技出版社的那一套,有总结,又有习题,方便复习! 说的这么多,只是本人一点小小的体会,可能有语无伦次的地方,见谅! 1、要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我们学校用的是王铁成编写的《医学英语特点剖析》作为教材,这本书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词根,还讲述了英文病历书写的方法和技巧。虽然用的例文老了一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此外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这样对于以后阅读外文文献,掌握第一手材料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校在期末的理论考试中还会出30%左右的专业英文题目,有的要求用英文答(大多数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督促我们平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 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 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 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

解剖重修心得体会 首先,打开书本目录的部分仔细看好每一章节的大标题,并用准备好的笔记本专门用一页纸记录下来。记录的 时候不仅要将大标题写下来,还要将其中的每一个小标题也列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解剖学的 基本框架,使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不至于茫然。 之后便是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个人经验而言,按着书上章节的顺序来学习就可以,这样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也有助于与自己的记忆。 每一章的重要的知识点都要自己用手亲手(这点很重要!)写过,尽量每一章的知识点概括在一张纸里面(A4 大小)(大的章节例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多一些),这样既能高度概括,还能方便记忆,而且自己亲手写下 来记忆的效果会比光看硬背的效果好的很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课本,还要结合教员的PPT、实物图谱一起看。而且教员每一个PPT都会在最后留 有一些问题和一开始有上一次问题的解答,这个一定要好好看!考试的很多重点都会涉及到。 还要学会对比或者结合学习,例如动静脉循环、神经与肌肉、器官的血管等。 标本考试可以说原题差不对就在实物图谱那本书上面了,要记得边学习边对照着看,这样下来基本一大半都能 记住。剩下的那些就要看你看的够不够细了。 而英译汉汉译英那一块,太过细致的除非是教员专门提到过的就不要记了,自己拿张纸整本书从头到尾将那些 关键的大部位的英文和一些重点小地方(如内囊之类的)都抄一下基本都能包含到。大翻译的话找到关键的词汇, 然后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些。我英文也不好,所以就只能给这么些意见了。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笔记: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 1.骨(bone)的结构 正常人共有206块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2.脊柱的组成弯曲 脊柱组成: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棘突spinous process,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第一颈椎——寰椎atlas:无锥体、棘突、关节突 第二颈椎——枢椎axis: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肺炎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4学时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 肺炎概述 面临新的挑战: ⑴易患人群结构改变 ⑵病原体变迁 ⑶耐药菌株增加 定义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炎症。 病因: 感染, 免疫损伤, 理化因素, 药物, 过敏 发病机制: 1、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 2、宿主因素(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人体免疫力) 受损,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 分类: 一、解剖分类 二、病因分类 三、患病环境分类 分类: 解剖学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病原菌肺泡炎症肺段、肺叶的实质炎症 特点:肺段、肺叶,不累及支气管 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 X 线:肺段、肺叶分布的均质性阴影,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病原体 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炎症。

特点: 小叶性,累及支气管、肺泡 病原体: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 X 线: 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3、间质性肺炎 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泡壁 特点: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呼吸道症状轻,体征少 X 线: 不规则索条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交织成网状 分类: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三)病毒性肺炎 (四)真菌性肺炎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六)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依据:1 咳嗽、咳痰, 2 发热,3 体征4 WBC, 5 X线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50%) 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表现 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体征:早期:重症可有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发绀 肺实变期:实变体征、湿啰音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C1—8 T1—12 L1—5 S1—5 C0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Ⅰ--Ⅹ层 ⑴前角(柱) (板层Ⅷ、Ⅸ)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⑵中间带(板层Ⅶ)

内侧有贯穿全长的中间内侧核;C8 / T1—L3节段形成侧角,内有中间外侧核;在S2—S4节段有骶副交感核。其中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发出轴突参与前根的形成。 ⑶后角(板层Ⅰ—Ⅵ) 自背侧向腹侧依次有:后角边缘核Ⅰ、胶状质Ⅱ、后角固有核Ⅲ、Ⅳ、胸核Ⅶ(C8—L3)。 ⑷中央灰质(板层Ⅹ)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第I层---后角边缘核第Ⅱ层---胶状质第Ⅲ、Ⅳ层---后角固有核第Ⅴ层---网状核 第Ⅵ层---后角基部第Ⅶ层---中间内、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第Ⅷ层---前角底部 第Ⅸ层---前角运动细胞第Ⅹ层---中央灰质 2、白质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白质的传导束 ⑴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薄束与楔束 位置: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后索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 定位: S、L、T、C(内→外) 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位置:外侧索的边缘 形成: 功能: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前、侧束) 位置:外侧索前半和前索 形成: 定位: S、L、T、C(外→内)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侧束)和粗略触压觉(前束)。 ⑵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位置:位于脊髓外侧索、前索 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定位:皮质脊髓侧束:S、L、T、C(外→内)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位于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和调节肌张力。 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维持体位等 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及外侧索深部;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调节张力,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来源于中脑上丘,参与完成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

系统解剖学——关节学

关节学笔记 <一>总论 ①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额、顶、枕骨的连接)和间接连结(关节)。 直接连接分为 ·纤维连结: (1)韧带连结: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膜板状。如椎骨棘突之间的韧带连结。 (2)缝连接:如果缝骨化,则成为骨性结合。 ·软骨连接: (1)透明软骨联合:长骨骨干和骺之间的喉软骨,蝶骨和枕骨之间形成的结合等。幼年多见,成年多已骨化。 (2)纤维软骨联合:椎骨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耻骨联合等。 ·骨性连接:骶骨,髋骨等之前由纤维结合,后骨化形成连接。 (1)韧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是弹性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彼此交织成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2)软骨:一种半透明的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幼体主要的骨骼成分,成体大多已骨化。 (3)椎间盘:中央部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接同心圆排列。

②间接连结(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 (1)关节面: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多数为透明软骨,少数为纤维软骨。 主要作用:让粗糙的关节面变光滑,同时在运动时减少对关节面的摩擦,缓冲震荡和冲击。 (2)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若经常运动,则纤维膜薄而松弛。内层为滑膜,由薄而柔润的疏松结缔组织膜构成,衬贴于纤维膜的内面。 滑膜内髁产生滑液,滑液是透明的蛋白样液体,为关节腔内提供了液态环境。(3)关节腔 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

·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连接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加强关节的稳固性。 位于关节囊外的称为囊外韧带,关节囊内的为囊内韧带,有滑膜包裹。 (2)关节盘和关节唇 关节盘位于两骨关节面之间,将关节腔分为两部,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关节半月板。 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可以增加关节运动的形式。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如髋臼唇等,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3)滑膜襞和滑膜囊 关节囊的滑膜表面积大于纤维层,滑膜重叠卷折突入关节腔称为滑膜襞。有时此襞含有脂肪,呈滑膜脂垫。 滑膜襞在关节腔内扩大了滑膜的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有时滑膜也从关节囊滑膜纤维膜的薄弱或缺口处作囊状膨出,充填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形成滑膜囊,减少肌肉与骨面的摩擦。 ·关节运动 (1)移动:一个骨沿着另一骨滑动,概念过于广泛,少用于描述关节运动。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肋膈隐窝 A 、又称肋隔窦 B 、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 C 、是最大的胸膜隐窝 D 、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E、上述均正确 2.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 、鼻后孔 B 、咽峡 C 、前庭裂 D 、声门裂 E、喉与气管交界处 3.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韧带是 A 、子宫圆韧带和子宫主韧带 B 、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C 、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D 、骶子宫韧带和子宫阔韧带 E、子宫阔韧带和子宫圆韧带 4.有关心传导系的说法何者错误? A、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心外膜的深面 B 、窦房结受内脏神经支配 C 、房室结位于心外膜深面 D 、房室束分左右两束支 E、右束支经节制带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 5.心脏的乳头肌

A、借腱索与1个尖瓣相连 B 、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尖瓣相连 C、借腱索与3个尖瓣相连D 、右室乳头肌强大 E、与血液定向流动无关 6.下述动脉搏动部位哪一个正确 A 、颞浅动脉可在下颌骨咬肌前缘处摸到 B 、面动脉可在外耳门前方摸到 C、足背动脉可在内、外踝中点处前方摸到D 、肱动脉可在肱二头肌外侧沟摸到 E、桡动脉可在前臂前面上部摸到 7.These are structures in right atrium,except A、fossa ovalis B、orifice of the coronary sinus C、valv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papillary muscles E、valve of coronary sinus 8.动眼神经支配 A 、上斜肌 B 、内直肌 C 、外直肌 D 、上睑板肌 E、眼轮匝肌 9.重要的内分泌腺有 A、性腺、甲状腺、腮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胰岛 B、垂体、舌下腺、甲状旁腺、性腺、睾丸和松果体 C、胰、卵巢、睾丸、胸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

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

骨学知识点归纳

骨学 大纲: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及其骨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 3.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了解颅的整体形态特征,掌握颅底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以及骨性眼眶、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及其形态;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升后的变化 4.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的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和常见的变异、畸形。 要点: 2.椎骨:椎体、椎弓、突起:棘突1个、横突l对、关节突2对,椎孔→椎管、椎间 孔 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A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椎体钩,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枢椎:齿突 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 B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 C腰椎: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 D骶骨、尾骨: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 向下。骶管裂孔,骶角由3~4块退化的尾 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4.骶管裂孔与骶角: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6.肋弓:是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是临床触诊肝、脾的 重要标志 7.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 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

解剖学参考文献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徐达传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怀经、刘勇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英文版),2007 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09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主编.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邹智荣、李跃敏、陆地主编.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习题集(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Patrick W. Tank, Thomas R.Gest主编. 钟世镇、欧阳钧主译.LWW 解剖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刘恒兴、仁同明主编.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迈克尔.E.马登主编.刘树伟主译.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第39版).格式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姜宗来、于伟勇、张炎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胸心外科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信息员反馈情况通报(一) 各学院(部)、相关职能部门: 现将本学期9月学生信息员反馈情况通报如下,请认真查实,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务求实效。 一、教师授课 1.2011级口腔1班学生反映内科学见习课有时见不到带教老师, 问了别的医生也说不是自己带教,然后就没有老师了,希望尽量安排老师带教;少数教师存在提前下课现象。 2.2011级口腔2班反映口腔修复学个别老师上课声音有点低,听起来有点吃力。 3.同时,2011级口腔班学生建议:专业课、内科学和耳鼻喉的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大家课后复习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把重点知识进行强调,牙体牙髓课的老师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4.2011级口腔3班反映个别老师课堂时间分布不太均衡,前半部分讲解用的时间较多,后半部分没什么时间,讲解的很快;个别老师讲的语速比较枯燥,扩展的不是很多。 5.2013级口腔班反映生理学老师课讲得很清楚很好,但是不足之处每一章第七版新加的知识点讲得太快了;英语读写译的课堂不活跃,老师讲课不吸引人;希望英语视听说的课能够多一些形式,不要

只是教发音和读句子。 6.13护本班《病理学》的老师讲课速度太快,同学们反映有些跟不上进度。同时,该班学生反映病理学的课程内容多,但是课时数少,学习起来压力大 7.12护本1班学生反映《成人健康护理学》的杜娴,李善华两位老师上课有点死板,多数情况是照本宣科,课堂互动性差,声音小,效果不是很好! 8.12影像班学生反映个别老师声音有点小,起催眠作用。 9.13影像班学生反映《生理学》老师授课重难点不明显,建议老师在讲解每一章之前把该章的重难点用PPT展示出来。 10.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反映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是选修课并且没有课本,同学们上课时会玩手机,课堂氛围不好,每节课内容有点多,希望对于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选修课,学校可以给我们买书本或老师让我们统一购买一些辅助性的资料。 11.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反映每门课的老师能给各班学习委员该门课的教学计划大纲。 12.药学院学生反映:英语读写译3(刘老师)课本内容过于精细,课外拓展、四级方面涉及量少。希望英语刘老师多讲四级答题技巧并随堂练习。 13.三院学生反映:《病理生理学》刘坚老师讲课,语言生动,思路清析,讲课过程中适当的帮助大家复习生理学知识点,讲课效果较好;《专业英语》王火松老师上课语言幽默,与学生互动较多,课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