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法律

意识和培养途径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培养途径

摘要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法以及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律意识包含了人们各自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 也包含了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不同认知和对法律现象不同评判以及对法律的内容、功能、秩序、价值的不同看法。从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程度上划分, 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法律思想体系和法律观念。本文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形成原因,重要性,提出培养措施。

关键字: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原因, 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一代新人,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现代化合格人才,使他们在观念和行为上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切实担负起兴国强国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

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比较差,自控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在明显增加,提高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三、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

目前的大学生受我国法制建设和普法教育的共同作用,法律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是公平的”,比较关注国家的新法律,但是有些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仍不乐观,部分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一知半解,却不思进取,法律意识肤浅,甚至于有些大学生缺乏做人的最起码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形成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争讼是对自然秩序的破坏。相反,没有争讼的社会才是理想、和谐的社会,这一观念在中国人中可谓根深蒂固,人们不愿诉讼,极力避开诉讼。即使到现在,有些人仍然把打“官司”,特别是当“被告”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一般地,亲人、朋友间如果走进法庭,将矛盾、争议诉诸法律,无论是外界人士眼中还是事实上,亲情、友情必定荡然无存。

2、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

上世纪9O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当然当代大学生也是被影响的一部分。这种影响是两面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讲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他们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他们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市场经济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然而纷繁芜杂的大干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对世界因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那么,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都对大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心理脆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故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4、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对自家的“骄子”给予过多溺爱。有的父母不惜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设计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甚至导致犯罪的发生.

5、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直接削弱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学校对道德与法律课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保证,教学方法陈旧,因为在多媒体资源有限的状况下,这种课根本不可能安排。教材内容不尽合理。多数法律基础课教材的内容只简单地讲法学基本理论。课堂设计有缺陷。由于是公共必修课,通常是几个班一起上课,这使得课堂纪律无法保证,同时教师很难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学校缺乏依法治校氛围,这主要表现在:学校自身对法律重视不够,有的老师对法律知之甚少,没有起到带头作用,甚至自身有违法行为存在;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领域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学校对师生违法行为以及影响学校声誉的事件一遮百遮,不愿揭露,也不采取措施。即便采取措施,也是做做样子,打击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从而助长了违法犯罪气焰;由于学校的保卫部门隶属于学校,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一旦学生之间真的发生什么纠纷,根本得不到尽快有效合理合法的解决,给原本一腔热血的学生心理造成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