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三、填空题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思无邪____’。”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文质彬彬____,然后君子。”

四、名词解释题

1.以意逆志

答:(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4)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2.知人论世

答:(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3)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4)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3.文质彬彬

答:《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原意质指质朴,文指文采。文质彬彬指仁义道德修养与礼仪文化修养兼备。而在“绘事后素”之喻中仁为质素,礼为文采。故后世批评家常将文质引伸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文质彬彬”表现孔子文质并重,要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4.心斋、坐忘

答:(1)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所谓“道”是指一种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绝对理念,它主宰和支配着主体的精神意志,含有强烈的人格化的力量和因素。“道”的地位至尊,但又具有不可知性和不确证性。(2)“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耳—心—气—虚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身心的欲求就是“坐忘”。(3)“心斋”、“坐忘”名虽为

二,实则为一,其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主体通过直观经验去领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获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即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4)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此说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5.自然、素朴

答:(1)“自然”、“素朴”是庄子提出的关于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2)庄子哲学的“道”即为自然,自然是不可改变的,保持自然的本性,就能

取得美的效果。“素朴”与“自然”的概念相一致,主要是指一种明白纯净、取法自然的风格。(3)庄子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这一风格观念:A.天地有大美而不言;B.顺物自然;C.既雕既琢,复归于朴;D.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4)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庄子实际上把“自然”、“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

6.兴观群怨

答:(1)此说是在《论语〃阳货》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说的。(2)这种说法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就是要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是要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4)孔子此说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7.得意忘言

答:(1)庄子的“道”具有非语言能认知的模糊性,但“道”作为精神实体又必须被认识和掌握。所以庄子主张以“无言”来体悟“道”。具体到文艺创作中,便直接表现为“言”与“意”的关系问题。(2)庄子认为,言与意之间有差异,各有其认识事物的内容和层次,可以言论者为“粗”,可以意致者为“精”,而道“不期精粗”,是言论和意致均难以认识的,所以要从“言”外、“意”外去体悟“道”的形象性。“言”既然不能尽“意”中之“道”,则“言”其实也就难以尽“意”。(3)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4)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5)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

五、简答题

1.简述先秦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

答:(1)处于萌芽状态;(2)零乱不成系统,但影响深远;(3)诗学为先

2.简述荀子文学批评的基本内容。

答:(1)特别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2)反对墨子“非乐”的观点,作《乐论》(3)“乐得其欲”与“以礼养欲”、“以道制欲”;(4)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思想,儒家文学批评传统形成。

3.何谓“知言养气”?

4.简述老子的文学批评思想。

答:(1)道法自然,无为而用;(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3)有无相生,致虚守静

第二章两汉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迁司马)。

2.儒学成为钦定的官学是在(汉武帝)时代。

3.结束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学者是(郑玄)。

4.“六义”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5.“六义”又称“六诗”最初的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赋)。顺序是:风、赋、比、兴、雅、

6.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点的批评家是(扬雄)。

7.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发愤抒情)。

三、填空题

1.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在_《史记·太史公自序》__中提出的。

2.“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_《周礼·春宫》____。

3.《论衡》一书的作者是__王充___。

四、名词解释题

1、依经立义

答:王逸肯定屈赋和扬、班否定屈赋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都以是否合于儒家经义为标准。实际上,屈原词赋对《诗经》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在思想情感、句式体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诸方面,《诗》《骚》都有明显差异。以《诗经》为范本来评价《楚辞》,是“依经立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2.发愤著书

答:(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五、简答题

1.简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两句的理论内涵。

2.简述班固《两都赋序》的基本文学批评思想。

六、论述题

1.《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的(即情与志的关系)?

答:(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3)《毛诗序》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封建的“礼义”道德规

范来约束“情”,也就是说,“情”要受到“志”的规范。“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

2.《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答:(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

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4)《毛诗序》同时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3.《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

答:(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3)《毛诗序》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诗歌的体裁,它认为,“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4)《毛诗序》虽提到赋比兴,但未作阐释。此后刘勰和钟嵘都作了阐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比兴说”。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是(《典论·论文》)。

2.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文赋》陆机)。

3.“立言者贵于助教”主张的提出者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

4.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yóng)发现的,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是(沈约)。

5.“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

流,为世楷式。”这一段话的作者是(鲁迅)。

6.刘勰《文心雕龙》集中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专篇名(《情采》)。

7.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体性》)。

8.“《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章学诚)。

9.被钟嵘认为是“元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谢灵运)。

10.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

三、填空题

1.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_司马迁____。

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_《文心雕龙〃知音》____。

3.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才性和_作品的

风格____。

4.陆机《文赋》中的“体”是体裁与_风格_的总称。

5.刘勰《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_兴废系乎_时序___”的规律。

四、名词解释

1.诗赋欲丽

答: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此论文乃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的审美规则。

五、简答题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重点看)

答:(1)以“诗缘情”为旗帜;(2)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3)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科学;(4)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专著崛起;(5)“建安七子”之崛起与魏晋风骨之张扬,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文学流派及其文学批评的鲜明旗帜推上了文坛。

2.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答:(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

(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

(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

13.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

答:(1)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2)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3)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4)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3.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答:(1)提出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的风格特点不同。这是对传统“德本文末”说的提高。(2)他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无韵之笔:奏议、书论。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3)他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

的反映。

4.你如何看待“文人相轻”?

5.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准备的?

答:(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前,应具备三种要素:其一、观察万物;其二、阅读古

籍;其三、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2)观察万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和想象力,要求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阅读古籍主要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崇高的志向主要是用以指导文学创作。(3)陆机既重视作者主体作用,也重视客体的感触激发;既重视作家创作思想,也重视表现思想的技巧。

20.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

答:(1)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2)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主题。(3)力避雷同,以求创新。(4)精美词句,以免平庸之讥。

6.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答:(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著,全书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辨骚》五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创作论和批评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可称为批评论,《时序》、《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3)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也吸取了不少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25.葛洪文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葛洪文论主要见于他的《抱朴子》一书,他所谓文,主要是指学术著作。(2)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3)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4)强调著书立说要

有助于教化。

26.简述声律论的形成阶段。

答:(1)上古时期诗乐合一,故诗歌声律与音乐完全融合。(2)战国时,诗与乐分离,诗歌的声调音节之美,逐渐为人所认识。(3)汉魏六朝时期,批评家已认识到声律是诗歌语言形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并未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4)六朝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及其佛经的转读音译,为声律论的成熟奠定了条件。

30.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答:(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2)刘勰把所有文体分为“文”与“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3)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具体地说,即叙述文体的源流演变,解释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论、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

32、刘勰是如何论“情”与“采”的关系的?

答:(1)“情”与“采”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2)情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与采有时也用“文”与“质”的概念来代表。(3)情与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需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4)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该“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批评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出发的。

六、论述题

2.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

答:(1)陆机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把作家的艺术构思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他要求作者突破常规,积极创新,创作出的作品有形象性,因而艺术构思对客观事物应该“穷形尽相”。(2)他具体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是:开始时,要求沉思虚静,使构思时的想象自由飞翔。构思成熟时,作者主观情感鲜明,客观事物清晰。进入创作过程时,语言挥洒自如,想象超越时空。(3)陆机同时也认为,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是随着情感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3.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答:(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4.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答:(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5.《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

答:(1)“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2)《原道》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物自有文的自然

之道出发;《征圣》是因为圣人体道并因道垂文;《宗经》以儒家经典作为作文之法则;《正纬》是斟酌参考纬书中有益于文章的部分;《辨骚》是以楚辞作为新变的榜样。这五篇的实质是对文学的本原和发展的归结和概括。(3)“枢纽”五篇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从原道出发,经征圣、宗经而继续发展。一方面,文学从远古的质朴到商周时期出现五经,标志着文学从体裁到手法已初步完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是不会停息的,而且会出现一些弊端,所以从理论上说,应该做到“执正驭奇”,从不合经典的有关著作中吸取有利于文学创作的东西。(4)刘勰“枢纽”中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是以儒家为主,但也相当重视文学艺术美的自身属性。

6.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

答:(1)钟嵘是从不同文体的比较中来认识诗歌的性质的,他认为诗歌的特点是“吟咏情性”,以抒发情感为主,不注重征引典故。(2)钟嵘的这一理论出自《毛诗序》,但他把抒情与言志结合起来,突出诗歌的抒情特征,而减弱了《毛诗序》的理性主义色彩,力图把艺术的美与功利作用的善统一起来。(3)钟嵘认为诗歌中的情性来自客观世界的触发。首先是自然界(如四季)的感发,其次是社会生活的感发。钟嵘尤其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哀怨不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但关注的对象比较狭窄,对下层人民的痛苦重视不够。

7.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的?

答:(1)钟嵘认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包蕴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中,应从诗歌的艺术特征来确立诗歌批评的标准。(2)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由于钟嵘主张自然真美,所以他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而流于形式的不良风气,以及滥用典故的习气。因为诗歌既然是吟咏情性,就应该多写目击身历的景象。(3)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滋味说。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作为诗歌美感的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

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亦即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4)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这是诗歌能有滋味的重要前提。钟嵘认为赋比兴手法应该交错使用,以使文意既不过深也不过浅,使读者既不难理解又不至于一览无余。这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情与物的关系而言的。(5)在斟酌运用赋比兴的基础上,钟嵘还提出了“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原则。

39.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

答:(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

2.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明确提出(兴寄)。

3.提出“根情,苗言,花声,实义”文学观的文学批评家是(白居易)。

4.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

5.司空图“思与境偕”出自(《与王驾评诗书》)。

三、填空题

1.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代表了唐代_开元、天宝__年间的诗学水平。

2.韩愈在_《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说。

3.__陈子昂__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兴寄”说和“风骨”说。

4.司空图《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主要是受到_戴容州__的启发。

四、名词解释题

2.文以明道

答:(1)“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的。(2)文以明道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文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的,是内容。韩愈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

(3)韩愈虽本于道,但并不轻视文,他主张“用文尚能”,把重道与尚文结合起来,并对散文的艺术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4韩愈的文以明道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内容。(5韩愈这一理论有力地冲击了骈体文,他要求恢复和发扬三代、秦汉文章重视思想性和社会性的优良传统,用自由流畅的文学语言和单句散行的新型文体去代替骈体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文体和语言的革新。(6)这一理论也有局限性,它过分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而忽略了它的现实性,忽略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

3.不平则鸣

答:(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这一理论。2韩愈列举了从上古到唐代的一大批作家,指出每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其文学作品都是那种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气的表现,也只有那些反映现实、抒发自身愤懑情感的作品才能感动人心。(3韩愈特别重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其不平则鸣理论就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论述了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对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4)韩愈的这一理论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欧阳修“穷而后工”理论的形成。

4.气盛言宜

答:(1)这一理论是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的。韩愈认为,作家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

的境界,那末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2韩愈所说的“气”,首先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其次指行文的气势,与散文创作的布局排比及语言艺术密切相关。(3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揭示了作家本身的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如何培养文气?要求作家从世界观的高度去严格锻炼,具有坚定的创作信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第五章两宋金元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诸说中属于苏轼提出的理论是(功夫在诗外说)。

2.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的理论家是(方回)。

3.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自评文》)提出的。

4.严羽的籍贯是(福建邵武)。

5.《沧浪诗话》的理论核心是(诗体)

三、填空题

1.___欧阳修__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命题。

2.李清照的《词论》作于北宋末年,提出词_别是一家之说。

四、名词解释题

2.点铁成金

答:(1)“点铁成金”是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源出其《答洪驹父书》。(2)这一命题的意思是:要求取古人陈言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3黄庭坚的这一理论表现了一定的求变创新精神,其自身创作也有成功的一面。(4)这一命题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后人不善学习,

往往以抄袭代替创作,违背了创作规律。而且认为杜甫诗歌和韩愈散文“无一字无来处”,也不符合实际。

3.夺胎换骨

答:(1)“夺胎换骨”是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源出于惠洪《冷斋夜话》。(2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材料。黄庭坚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学者尽快掌握学习与借鉴古代丰富的语言艺术遗产的一条捷径。(3)这一理论虽有一定的借鉴古人、推陈出新的意义,却否定了诗人的自我个性和创造精神,否定了诗人的独特心理感受,是违背诗歌创造规律的。所以受到后代诗论家的批评。

5.别材别趣

答;(1)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2) “材”即诗歌题材,“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即:吟咏情性。反对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反对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气。他认为只有吟咏情性的诗歌,才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效果。(3) “趣”指艺术旨趣,“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别趣”又名“兴趣”或“兴致”,它的具体内涵有三:第一,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即情性,别趣以别材为前提条件。第二,要求在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趣等艺术表现上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创造出透彻浑成的意境,使读者领悟到丰富的艺术旨趣。第三,别趣并不否定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反对的是以诗歌讲理的概念化倾向,主张将理趣寄寓在审美的境界中。(4) “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

高的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相对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是其不足。

第六章明代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前后七子中提出“真诗乃在民间”观点的人是(李梦阳)。

2.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后七子)。

3.公安派以(袁宏道)为首。

4.《四溟诗话》的作者是(谢榛

5.《谈艺录》的作者是()。

A.何景明B.李攀龙C.李梦阳D.徐祯卿

6.关于戏曲结构,提出“大间架”、“大主脑”的理论家是(李渔)。

7.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是(童心说)。

8.明代特别强调戏曲音律的是(吴江派)代表作家沈璟a

9.明代曲论家研究唱法的著作《曲律》的作者是(魏良辅

三、填空题

1.“唐宋八大家”之称主要是因__张伯行___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而确立。2.《艺苑卮言》的作者是王世贞__。

第七章清代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

2.王士祯提出(神韵说

3.《唐贤三昧集》编选者是(王士祯)。

4.浙西词派标举(姜夔)和张炎的词风。

5.《宋四家词选》的编选者是(周济)。

6.清代曲论家中最重视戏曲结构的是(李渔)。

7.《花部农谭》的作者是(焦循)。

8.《读第五才子书法》的作者是(金圣叹)。

9.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的批评家是(.金圣叹)。10.金圣叹人物形象塑造的中间环节是()。

A.格物B.因缘生法C.忠恕D.间架

三、填空题

1.袁枚在_《答沈大宗伯论诗书____中提出“性灵说”。

2.常州词派的宗师是___张慧言__。

3.《格调论》的作者是__翁方纲___。

4.“《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读第五才子书法》)。

四、名词解释题

5.结构第一

答:1结构在戏曲各部分中居于最重要位置2 结构处于戏曲最先的位置。

6.《闲情偶记》

答: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着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着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着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兰州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一、单选(共12 道,共48 分。) 1. “文变染乎___,兴废系乎___。”出自 题1. 《诗品》 题2. 《文赋》 题3. 《诗格》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2.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题1. 《毛诗序》 题2. 《文赋》 题3. 《尚书、尧典》 题4. 《典论、论文》 标准解: 3. 《杂体诗序》的作者是: 题1. 江淹 题2. 左思 题3. 阮籍 题4. 郭璞 标准解: 4. 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 题1. 李攀龙 题2. 王世贞 题3. 胡应麟 题4. 李梦阳 标准解: 5.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题1. 《诗品》 题2. 《文心雕龙》 题3. 《文选》 题4. 《文赋》 标准解: 6. “诗言志”理论的最早概括出现于 题1. 《老子》 题2. 《庄子》 题3. 《春秋》 题4. 《尚书》

标准解: 7. “活法”说首先出现在: 题1. 《童蒙诗训》 题2. 《夏均父集》 题3. 《后山诗话》 题4. 《谈从》 标准解: 8.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题1. 《毛诗序》 题2. 《典论、论文》 题3. 《沧浪诗话》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9. 尊苏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题1. 王若需 题2. 严羽 题3. 元好问 题4. 陆游 标准解: 10.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题1. 《自评文》 题2. 《与二郎侄》 题3.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 标准解: 11. 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 题1.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题2.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题3. “童心说” 题4. “性灵说” 标准解: 12. “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作者是: 题1. 苏轼 题2. 白居易 题3. 杜甫 题4. 刘禹锡 标准解: 《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高处作业考试及答案01分解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考试 选择:1~10: ACBAB CCBAA 11~20: BCCBC ACBBC 21~30:AABCA AAACC 31~40:CCCAA AAACB 41~50:CACBB ACCAA √× 判断: 1~10: ×√×√×√√√√× 11~20: √√××√√√√√√ 21~30: √√√×√√√×√√ 31~40: ×√√√√×√√×× 41~50:√×√×√××√×√ 单选题 (共50题,每题1分) 问题:1. 合力的大小、方向以这两个力为()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的对角线来表示。 A、临边 B、辅助 C、要求 问题: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之平均温度低于()℃。 A、10 B、3 C、5 问题:3. 在佩戴安全帽前应根据自己的头型将()调至适当位置,避免过松或者过紧。 A、帽衬 B、帽箍

C、下颏带 问题:4. 架设馈线杆(尤其是水泥杆或过重木杆)一般用三角架,特殊情况可用枷杠或其它方法。使用三角架时,三角架垂直高度必须大于被立杆高度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问题:5. 高处作业中使用吊篮等吊装设备时遇有风力超过()级时应停 止吊装作业。 A、三 B、四 C、五 问题:6. 我国的电压等级有:()kv。 A、50 B、100 C、1000 问题:7. 坠落发生点以平(阳)台口,井架口,楼梯口、预留洞口、电梯口、()占首位。 A、下水道 B、屋顶 C、窗台口 问题:8. 在外界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是()高处作业的。

A、允许 B、不允许 C、酌情 问题:9.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为从业者提供()国家标准的劳保用品。 A、符合 B、高于 C、低于 问题:10. 预防物体打击应该佩带()。 A、安全帽 B、安全绳 C、自锁器 问题:11. 移动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的()处应牢固。 A、分离 B、结合 C、断裂 问题:12. 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脏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进()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 A、安抚 B、抢救 C、人工呼吸 问题:13. 在室外把多余的连接管盘起来主要是为了()。 A、好看

2022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贵州财经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 1.1贵州财经大学招生简章...................... 1.2贵州财经大学专业目录........................ 1.3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2.1贵州财经大学专业综合介绍................. 2.2贵州财经大学专业就业解析................. 2.3贵州财经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 3.1报考数据分析.............. 3.2复试信息分析.............. 3.3导师信息了解........ 第四章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 4.2真题分析................ 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第五章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 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 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 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 第六章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 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 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

【学校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法学、哲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入选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1992年与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校合并,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花溪、河滨和鹿冲关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106.8亩,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21万余册,电子图书160万余册,电子期刊3.6万余种;承办有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7个;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796人,留学生21人;有教职工2009人,专任教师1297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机构(基地)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创园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获批贵州省人才培养基地5个;设有校级科研机构42个。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高空作业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高处作业培训试卷 项目名称:外出安装,厂内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共计60分,每题5分) 1.高处作业是指在距离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包括上下攀援等空中移动过程。 必须有人监护。 3.高处作业作业点下方要设安全警戒区,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提醒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注意安全。禁区围栏(墙)与作业位置间距一般:Ⅰ级高处作业 2-4 米,Ⅱ级高处作业 3-6 米,Ⅲ级高处作业 4-8 米,Ⅳ级高处作业 5-10 米,任何人不准在禁区内休息。 5.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中如发现异常或感到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发出信号,并迅速撤离现场。 7. 高处铺设格栅板、花纹板时,要按照安全作业方案和作业程序,必须按组边铺设边固定;铺设完后,要及时组织检查和验收。 8.安全帽由帽壳、帽衬和帽檐组成,安全帽最大耐冲击力不应超过500kg 10. 劳动保护用品应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对于需要戴安全帽进行的高处作业,作业

人员应系好安全帽带。原则上禁止穿硬底或带钉易滑的鞋进行高处作业。 11.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上进行作业,不得在高处做与工作无关事 项。在彩钢瓦屋顶、石棉板、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方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踏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12. 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并设安全警戒区,安排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人员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在同一坠落方向上,不得进行上下交叉作业,如需进行交叉作业,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二、判断题(共计30分,每题2分) 1.高处作业分为4个等级:I级(2米≤hw≤5米)、Ⅱ级(5米30米)。(√) 2.经过危害分析,虽然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导致风险度增加,但高处作业不需要进行升级管理。(×) 3.Ⅱ级以上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 4. 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总局30号令)要求,专门或经常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5. 高处作业涉及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时,不需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6. 高处作业期间应全程视频监控。(×) 7. 作业人员持有有效的高处作业许可证,并对许可证上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8.进行高处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JSA分析,根据识别与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三】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纪元一九一──九五九年) 二○风格与神气 《文心雕龙·体性》篇说: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趋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此所谓八体,不是指文章的体制而是说文章的风格,就文章的风格而加以区分,这应当算是最早的材料了。后来日本《文镜秘府论》卷四《论体》篇,有博雅、清典、绮艳、宏壮、要约、切至六目,就是本《文心雕龙》所举八体,稍加改易而去了新奇轻靡二体。唐代皎然《诗式》以十九字括诗之体,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虽品目较多,然而没有《文心雕龙》所说的扼要。盖刘氏所说的八体,可以归纳为四类:雅与奇为一组,奥与显为一组,繁与约为一组,壮与轻为一组,这四组就是所由构成风格原因的四类。雅与奇指体式言,体式所以会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就视其所习,所以说:“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奥与显指事义言,事义所以会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又视其所学,所以说:“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繁与约指辞理言,构成之因视其才,所以说:“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壮与轻由风趣言,构成之因视其气,所以说:“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在这里,雅奇、奥显、繁约、壮轻是两种相等的不同的风格,雅郑、浅深、庸俊、刚柔,又是两种相对的表示优劣的评语,两相配合,固然不能尽当,但是雅奇和习,奥显和学,繁约和才,壮轻和气,却是很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比附。在此四类之中再可以综为二纲,这即是他所说的“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情性出于先天,所以才和气可以合为一组,所谓“才有天资”。陶染出于后天,所以学和习又可合为一组,所谓“学慎始习”。 才和气的关系即《体性》篇所法“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诸例。他总结所举各例说:“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这就说明了个性和风格的问题。 学和习的关系,即《定势》篇所说:“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以及“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覈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他如《文镜秘府论·论体》篇所说:“称博雅,则颂论为其据;语清典,则铭赞居其极;陈绮艳,则诗赋表其华;叙宏壮,则诏檄振其响;论要约,则表启擅其能;言切至,则箴诔得其实。”这都说明了文章体制和风格的问题。 此外,《文心雕龙》还有《时序》一篇说明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物色》一篇说明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也可以作参考。风格问题,本来也是受当时玄学的影响,多少不免带些唯心的色彩,不过象《文心雕龙》这样讲,说明风格和种种具体事实的关系,尚不致令人有不可捉摸的感觉。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 262338) 一、单选题 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 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 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 B、扬雄 C、班固 D、刘安 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 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 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 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 C.《诗品序》 D.《文赋》 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 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 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

高处作业初试题(含答案)

高处作业初试题 第1题:吊篮的悬挂机构宜采用()联结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A、柔性 B、刚性 C、弹性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体坠落时,受力在自身重量的()倍以内时,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 A、1 B、3 C、5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3题: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类绝缘型的手持电动工具。 A、Ⅰ、Ⅲ B、Ⅰ、Ⅱ C、Ⅱ、Ⅲ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4题:施工现场发生火警或火灾,应立即报告()部门。 A、安全监督 B、建筑主管 C、公安消防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5题: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标志四种。 A、提示 B、说明 C、环境信息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6题:实行施工总承包工程的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A、技术 B、工程 C、安全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7题:装修脚手架作业层上的实际施工荷载不应大于()KN/㎡。 A、2 B、3 C、4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8题:通常把直接生产和分配电能的设备称为()设备。 B、二次 C、连结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9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搞好()的关键。

A、安全生产 B、企业效益 C、后勤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10题:高处作业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失去()。 A、平衡 B、保护 C、看护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B 第11题:330KV以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在邻近高压,强电场所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穿()。 A、工作服 B、普通工作服 C、防静电服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12题:高处作业时应该穿()鞋。 A、塑胶 B、硬底 C、防滑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13题:在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临边、()的防护。 A、窗口 B、墙体 C、洞口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14题: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A、评估 B、评价 C、验收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15题:对输电线路的防护棚架搭设的材质要求,应使用()。 A、钢管 C、门架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B 第16题:出现危险品滑落,立即停止作业,人员()。 A、撤离 B、抢救 C、继续工作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A 第17题:发现表面纤维严重磨损局部绳径变细,或任一股磨损达到原绳股()更换新绳。 A、1.4 B、1.5 C、1.3 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C 第18题: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V。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3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 A. 《文心雕龙·神思》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2. 3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A. 陈子昂 B. 殷璠 C. 刘禹锡 D. 司空图 正确答案: 3. 2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论述出自于。 A. 《毛诗大序》 B. 《报任安书》 C. 《论衡·艺增》 D. 《史记·屈原列传》 正确答案: 4.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 。 A. “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 “虚静”和“物化” C. 仁政和人性论 D.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正确答案: 5. 1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A.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 王充的《论衡?超奇》 D. 《毛诗大序》 正确答案: 6. 2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 。 A. 《文心雕龙·体性》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7. 24、王充在《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 。 A. “讽谏” B. “疾虚妄” C. “文为世用” D. “知人论世” 正确答案: 8. 22、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判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 )。 A. “怨而怒” B. “主文而谲谏” C. “劝百而讽一” D.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正确答案: 9. 1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A. “疾虚妄”说 B. “发愤著书”说 C. “养气”说 D. “讽谏”说 正确答案: 10. 2.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是()。 A. “尽美矣,未尽善也” B.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 “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 “尽美矣,又尽善也” 正确答案: 11. 16、“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 A. 《两都赋序》 B. 《法言》 C. 《西京杂记》 D. 《文赋》 正确答案: 12. 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A. 言意并重的传统 B. “意在言外”的传统 C. “神在形外”的传统 D. 形神并重的传统 正确答案: 13. 31、《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 A. 进行艺术构思 B. 确立中心思想 C. 铸造文章语言

高处作业考试及答案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考试单选题 (共50题,每题1分)

问题:4. 消防水泵房安装一台控制配电箱,()与控制箱并列安装。 A、水泵电源箱 B、水泵控制柜 C、水泵 问题:5. 风力大于()时,严禁悬吊作业。 A、6 B、5 C、4 问题:6. 预防物体打击应该佩带()。 A、安全帽 B、安全绳 C、自锁器 问题:7. 移动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的()处应牢固。 A、分离 B、结合

问题:8. 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时,()锁定在闭合的状态。 A、保持 B、回到 C、不会 问题:9. 高处坠落()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A、也 B、不 C、可能 问题:10. 临时用电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整齐,架空线路必须采用()。 A、塑胶软线 B、绝缘导线 C、橡胶软线 问题:11. 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v。

B、65 C、48 问题:12. 对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现场雨水()排放和道路的畅通无阻。 A、有组织 B、有序 C、迅速 问题:13. 施工面积较大地下多层施工、施工环境复杂的临建设施,应编制单项照明()方案。 A、阻燃 B、消防 C、用电 问题:14. 安全帽的帽衬、衬带的顶部与帽壳内顶之间应保持()mm的空间。 A、0

C、0-15 问题:15. 承揽特种设备拆卸安装工程企业一定要具备“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在组织拆卸安装过程一定要先制定();拆卸现场有专人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A、拆卸安装组织设计 B、拆卸安装方案 C、拆卸安装技术交底 问题:16.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该进行()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A、酌情 B、分期 C、经常性 问题:17. 标志牌的平面与视线夹角应接近()。 A、30° B、45°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苏轼“以诗为词”,是对词的狭隘题材的解放,是对词的表现功能的开拓,是对词境的大力拓展,给当时内容狭窄柔软乏力的软绵绵的词风,注入了诸多新的血液,使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风格焕然一新,因而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2、“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他又引用西方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3、诗赋欲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及文学体裁的区别时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诗赋欲丽”指的是诗歌和辞赋要求华丽,曹丕最早从审美角度指出诗歌的创作要求。这一主张,一方面肯定了文学必须具有美感,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出了初步的界限;另一方面他除“丽”以外没有对诗、赋提出政治、伦理上的要求,第一次表现出将诗赋从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脱出来的倾向。“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审美规则。 4、《曲律》:又名《方诸馆曲律》是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与作家王骥德晚年所作的戏曲论著,也是他在曲论上最有贡献的著作。内容是论述南北曲的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同事也评论到杂居、传奇、散曲等作品。王骥德在《曲律》中主张:一、戏剧作家,必须广泛学习国风、《离骚》以及乐府诗词、戏曲各方面的优秀遗产,丰富文学素养。二、关于戏剧结构,他主张贵剪裁、贵锻炼、突出重点,抓住头脑,俱为卓见。三、曲家多不注意宾白,他认为不能轻视。他指出白不易作,“其难不下于曲”。四、他认识了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要求作品要重视内容;但他所强调的内容是有关风化,这就表现了他的封建观点。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请简要回答“诗言志”说的内涵和影响。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意志的。“诗言志”的内涵十分丰富,各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人们在诗中所反映的志愿也不一样。 ①改善生活:人类的基本愿望就是生存,人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②渴望爱情:人类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渴望获得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些难以获得爱情,难以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人,对爱情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之情,会更加强烈。知识分子同样也希望过安定而快乐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诗人不大在诗中直截了当地表达这种愿望。 ③实现人生价值:当然许多知识分子除了温饱以及安定而快乐的家庭生活外,还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知识分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一些政治家则往往在自己的诗里表现出自己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 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

高空作业人员试题及答案

高空试题 一、判断题 1、悬挂的吊篮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中最普遍采用的脚手架形式之一。 2、吊篮可以不进行强度计算。(错) 3、提升机构既可以安装于悬挂机构上,也可以安装于吊篮平台上。 4、手板葫芦的前进手柄及倒退手柄可以同时扳动。(错) 5、千斤顶座与工作台的连接要构成铰链。 6、存放钢丝绳时,应尽量成卷排列,可以重叠堆放,保持干燥。(错) 7、作业吊篮蓝架长超过3.2m者,必须采用钢丝绳悬挂。 8、吊篮平台底座,底板四周栏杆下缘于挡脚板的空隙应不大于760mm,必要时可在该处加设金属安全网。 9 10 11 12 13 用。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停电、送电工作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严禁采用口头或约时停电、约时送电的方式进行任何工作。 二、单选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计算桁架时,所有均应化成作用于节点的集中荷载。(B) A、荷载 B、均布荷载 C、集中荷载 D、强度 2、卷扬式电动吊篮是一种的吊脚手架设备。(C) A、多机式 B、双机式 C、单机式 3、爬升式吊篮的操纵设备设在中,由操作人员自行操作。(C) A、卷扬机 B、屋顶上 C、吊篮 D传动机构 4、在屋顶上设置的电动升降车采用动力驱动时,其抵抗力矩应大于倾覆力矩的倍。(C) A、两倍 B、三倍 C、四倍 D、五倍

5、在墙体上安设钢板时要注意:其上部要有不少于 m高度的墙身压住板。(B) A、8 B、10 C、12 D、随意 6、所谓极限最大总挂载,即吊篮提升电动机可能使悬挂机构达到了最大悬挂荷载。(C) A、启动前 B、停止前 C、失速前 D、匀速前 7、悬挂机构保持纵向稳定的基本原则是使稳定力矩Ms 倾覆力矩Mt。(A) A、超过 B、等于 C、低于 8、每台蓝架出厂前或投入使用前,还应将蓝架挂于固定的挂钩上(不能采用绳索),以额定载重倍均匀加载于平台上,所有零件均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裂纹等缺陷。(C) A、1 B、1.2 C、1.25 D、1.3 9、吊篮平台的工作面积 1m2者,允许采用单索悬挂。(A) A、不超过 B、超过 C、大于 D、等于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A、 17 A 18 A 19、 (D) A、 20 关规定,设置必要的。(A) A、安全限位和安全防护装置 B、安全限位 C、安全防护装置 D、保险 21、龙门架分体安装时,临时缆风绳的材料选择应与正式缆风绳,不允许用其他材料代替。(A) A、一样 B、粗 C、细 22、龙门架分体安装时,立柱标准节之间的拼装,必须使用连接。(C) A、焊接 B、螺纹 C、螺栓 D、钢丝绳绑扎 23、组立杆塔作业现场除必要的施工人员外,其他人应离开杆塔高度的倍距离以外。(B) A、1 B、1.2 C、1.5 D、1.6 24、气瓶内的气体不得用尽。氧气瓶应留有不小于 Mp(2kgf/cm2)的剩余压力。(C) A、0.1 B、0.15 C、0.2 D、0.25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文艺观念: 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第二章 “兴、观、群、怨”: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 “以道制欲”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和文艺学上的命题。从哲学上讲,是不允许人性的自由发展,抑制人的个性,只能让它按照礼义的方向发展。从文艺和美学上讲,要求文艺创作严格地以礼义为基本内容,把礼义作为审美的前提条件,不允许有越出礼义的文艺创作和审美观点。“乐合同,礼别异”是儒家关于以礼节外,以乐和内的思想。“礼别异”即用儒家的礼仪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合同”即用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诗乐作用于人心,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平和中正,不生非分之想,使人们的思想感情都统一在儒家的共同原则上。 “温柔敦厚”: 儒家的诗教。孔颖达注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第三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2017秋春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 1.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是谁的? A. 陆机 B. 白居易 C. 杜甫 D. 刘禹锡 正确答案: 2. “诗是诗人的精神创造,不是匠人的手艺。”是谁的观点: A. 杜甫 B. 梅尧臣 C. 白居易 D. 潘殷 正确答案: 3.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 《自评文》 B. 《与二郎侄》 C.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 正确答案: 4.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 A. 《诗品》 B. 《文心雕龙》 C. 《文选》 D. 《文赋》 正确答案: 5. 《诗品》的作者是: A. 陆机 B. 刘勰 C. 钟嵘 D. 沈约 正确答案: 6. “文以明道”是谁的观点: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王昌龄 D. 杜甫

正确答案: 7. 《心境记》的作者是: A. 元好问 B. 王若需 C. 陆游 D. 方回 正确答案: 8. 认为好诗是“愁思之声”而不是“和平之音”的人是: A. 王昌龄 B. 白居易 C. 杜甫 D. 韩愈 正确答案: 9.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A. 《毛诗序》 B. 《文赋》 C. 《尚书、尧典》 D. 《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 10.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下列哪个作家或流派的诗文主张 A. 竟陵派 B. 公安派 C. 前后七子 D. 茶陵派 正确答案: 11. “诗缘情而绮靡”一语出自 A. 《文心雕龙》 B. 《文赋》 C. 《诗品》 D. 《文选》 正确答案: 12. 《原诗》的作者是 A. 李渔 B. 金圣叹 C. 叶燮 D. 王士祯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高处作业技术考试试题答案

高处作业上岗前技术培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 1 、高空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两米)以上(含)有可能坠落的高空进行 的作业称为高空作业。 2、在高耸的建筑物进行高处作业时,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3、安全带的栓挂应为(高挂低用),在安全带挂钩无法钩挂的地方增设救生索。 4、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应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质量,高空作业所需劳保用品必须置具有(安全标志)(由字母“A”和“L”以及盾牌形状组成)的特种劳动防护用。 5、(30 )米以上的高空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有专人负责的通讯装置,并事先与相部门(应急响应涉及部门)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将联络方式填入《高空作业安全可证》的补充措施栏内。 6、作业人员不得在高处作业处嬉戏打闹、休息、睡觉,连续作业中断超过( 10 )分应返回到安全平台;不得坐在平台、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内休息。 7、高处作业区域如有高压线路,应保持间距( 2.5 )米以上。 8、高处作业点下方要设安全警戒区,要有明显的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9、( 6 )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特级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作业。 10、在高空作业期间如遇恶劣天气或发现安全措施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二选择题 1、高空作业分一般高空作业和特殊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A)米时为一级高空作业。 A、2~5m B、5~15m C、15~30m D、30m以上 2、高空作业分一般高空作业和特殊高空作业,下面属于特殊高空作业的是(D)。 A.一级高空作业B.二级高空作业C.三级高空作业D.雪天高空作业 3、高处作业时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A)。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A.1处B.2处C.3处D.4处。 4、( C )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特级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A 4级 B 5级 C 6级 D 7级 5、带电高处作业应符合GB/T 13869《安全用电导则》的有关要求,高处作业区域如有高压线路,应保持间距( B )以上。 A 2m B 2.5m C 3m D 4m 6、在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时,特级、特殊《高空作业许可证》( A )天一办理。 A 1 B 2 C 3 D 4 7、暴风雪及(A)级以上大风暴雨后,高处作业人员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 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A 5 B 6 C 7 D 8 8、高空作业前,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应对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登高作 业人员及搭设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B)进行体格检查。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2年 D 每3年 9、高空作业高度在(D)以上时,称为特级高空作业。 A 15米 B 20米 C 25米 D 30米 10、高处作业过程中使用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时,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踏板 不得有缺档,踏步间距不得大于( B )。 A 300mm B 350mm C 400mm D 450mm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第三套)

第 1 页 【共 3 页】 试卷部分 XX 学院XX 至XX 学年X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试卷编号:Z )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方式: 考试 考查 闭卷 开卷 仅理论部分 其他 ) 学院: 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 级: 级 班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知人论世” 2.“自然英旨” 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4.理、事、情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将作品选项字母标号填入对应的作家空格。共 10分) A.《楚辞章句序》 B.《报任少卿书》 C.《宋书·谢灵运传论》 D.《池北偶谈》 E.《论诗三十首》 F.《石林诗话》 G.《诗式》 H.《答李翊书》 J.《与王驾评诗书》 K.《答洪驹父书》 L.《词源》 M.《闲情偶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毛诗大序》的文学观点。 2.简述苏轼的文学主张。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第 2 页 【共 3 页】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评价所举文论作品反映的观点。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2.分析下面文论片断所表现的创作论特点。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限选做一题。20分) 1.谈谈唐人对“兴”的讨论。 2.论司空图诗论的理论渊源。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