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1)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5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在自然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方法论。
与近代自然科学分化研究的思想方法不同,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来自各个学科的综合领域,因此各国对系统工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系统工程是把已有学科分枝中的技术有效地组织起来,用以解决综合工程问题的方法,它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从问题的整体性、综合性着眼,使系统效益达到优化。
1962年。
月英国皇家建筑学院主办的建筑设计方法学术会议上,其里斯·爱斯莫(Morris As5M.w)在题为4Introduction ofDesi8n)的文章中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他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分析、综合、评价、优化、决策等几方面内容,并以系统观点对各阶段具体工作的相关性作论述。
七十年代G.布劳独班持在《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中更全面地阐述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与设计方法哲学,他认为建筑设计决定于内固、外因西方面,内因取决于设计者的认知因式。
构思能力、意识形态等方面,外因取决于投资与技术手段、法规与功能要求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实用设计、意象设计、类比设计、规范设计等方法。
以系统的观点全面认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便当代建筑设计研究的不仅仅是技术与艺术问题,还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制约与联系。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研究集中于几个方向:(1)城市窿筑学理论研究城市建筑学是从城市整体出发研究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组织管理上,总体规划一详细规划一单体设计构成系统的层次性,而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系统的要素,其数量、性质及形态应服从城市整体结构需要。
当代城市建筑学理论的实践表现在详细规划与单体设计的中间层次——城市设计得到各国的普温重视。
以系统的观点研究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有利于综合利用土地及市政设施、井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保持空间形态的完整。
(2)行为环境窿筑学理论研究行为环境建筑学是建筑学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探讨人类行为活动对建筑的需求及建筑环境对人思想、情绪、需求的反作用。
西方现代设计知识点归纳西方现代设计是指从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设计风格,以其简洁、实用、注重功能性以及形式美感而著称。
本文将对西方现代设计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探讨其特点以及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一、功能主义设计理念西方现代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功能主义。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将产品的功能性置于首位,追求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们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他们试图摒弃繁琐的装饰元素,追求简约、经济、高效的设计风格。
二、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运用西方现代设计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强调简洁明了的造型。
设计师们倾向于使用直线、曲线和简单的几何形状,以创造出清晰的美感。
他们通过运用对称、重复和比例等原则,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感觉。
三、材料与结构的合理运用西方现代设计追求材料的真实性和本质美。
设计师们善于运用各种材料,从金属到塑料,从木材到玻璃,以及各种组合材料,来创造出形式美感和实用性兼具的作品。
此外,他们注重结构的合理性,通过优化设计,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四、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西方现代设计着重于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追求明亮、清爽的色彩搭配。
设计师们常常运用大片的中性色调,如黑、白、灰,结合亮丽的原色或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营造出清新、活力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使得设计作品更加鲜明、富有吸引力。
五、人性化设计的关注西方现代设计非常注重人性化设计,追求产品与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特点的匹配。
西方设计师们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他们关注用户的体验,注重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领域,还深入到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各个领域。
它为当代设计注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实用主义精神,激发了设计界的创新和突破。
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西方现代设计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之一。
总结起来,西方现代设计以功能主义设计理念为核心,注重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运用,追求材料与结构的合理运用,关注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以及人性化设计的关注。
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设计思路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设计思路与以往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设计思路以及其背后的理念。
一、建筑功能至上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即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思路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建筑的功能性成为了其设计思路的核心,对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的形式、结构、内部布局、材料和装饰等都是为了满足其功能性而设计的。
例如,柯布西耶在设计标志性的国际风格建筑——法国巴黎法院大楼的时候,他完全将建筑的功能性考虑在内。
这座大楼拥有宽敞的内部空间,能够满足大量员工的工作需求,同时设计上也非常注重建筑的照明和通风效果,使得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
二、简化的建筑外观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倡导简化的建筑外观。
与传统建筑相比,现代主义建筑的外观更加简洁、整齐和透明,因而也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风格。
简洁的建筑外观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即“形式追随功能”。
建筑外观的简洁和透明,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用途和功能。
例如,德国建筑师蔡反在设计重建后的布达佩斯温泉酒店时,他采用了简单而富有创意的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外观十分简洁,明亮的玻璃幕墙和光滑的石材与建筑的灰色混凝土结构相结合,使建筑看起来非常精致,也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三、尊重自然与环境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也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建筑师们希望通过设计一些环保型建筑,达到尽可能少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污染的效果。
在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人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充分尊重自然与环境的建筑设计。
例如,荷兰的鹿特丹市中心建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马克斯大厦”。
这座大厦使用了许多环保材料和技术,比如光伏,把阳光转换为电能,还设计了一个自动开启关闭的天窗系统,以让大楼内部随时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西方现代设计知识点总结导论现代设计是一种以创新和功能为重点的设计风格,它是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现代设计是一种以功能性、简约性和实用性为理念的设计形式。
本文将就西方现代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涵盖了现代设计的概念和特点、代表性的设计师和作品,以及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设计的相关知识。
概念和特点现代设计是一种以创新和实用性为标志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功能性、简约性和实用性,并注重设计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运用。
现代设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功能性:现代设计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会根据产品的使用需求来进行设计,追求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2.强调简约性:现代设计注重简约而不简单,设计师们会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修饰,追求简洁的外观和结构。
3.追求创新:现代设计强调创新和独特性,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会注重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4.注重制作工艺:现代设计注重制作工艺的运用,设计师们会针对不同的材料和工艺特点来进行设计,追求制作工艺的完美和精细。
代表性的设计师和作品现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和杰出的设计作品,以下列举了几位代表性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1.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初期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他的作品以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著称,代表作品有“长椅”、“休息椅”和“蓝色装置”等。
2.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初期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他的作品以简约的结构和现代的造型著称,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椅”、“莱茵利图书馆”和“新国家美术博物馆”等。
3.查尔斯·伊姆斯:查尔斯·伊姆斯是20世纪中期著名的美国设计师和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简约的线条和人性化的设计著称,代表作品有“Eames Lounge Chair”、“塑料椅”和“天空之座”等。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摘要】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通过系统化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建筑设计中的复杂问题。
本文首先概述了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应用案例、优势与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系统方法论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启示,为西方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系统方法论、理论基础、应用案例、优势、挑战、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1. 引言1.1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概述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是一种全面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体系,旨在通过系统思维和交叉学科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建筑设计问题。
系统方法论认为建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要对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和整合。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强调整体性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旨在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和高效性。
通过系统方法论,设计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建筑项目的需求和限制,从而提出更具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设计方案。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是一种有助于设计师思考和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实践中,系统方法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理论、整体性思维和跨学科交叉等多方面内容。
系统理论是系统方法论的理论基石,它强调整体与部分、相互作用、反馈和复杂性等概念,帮助设计师理解建筑系统内在的复杂关系。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作者:张玉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6期摘要:探讨了系统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中的发展过移,并对建筑设计的几个研究方向作概要分材。
关键词:建筑设计;系统;方法论1962年。
月英国皇家建筑学院主办的建筑设计方法学术会议上,其里斯?爱斯莫(MorrisAs5M.w)在题为4IntroductionofDesi8n)的文章中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他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分析、综合、评价、优化、决策等几方面内容,并以系统观点对各阶段具体工作的相关性作论述。
六十年代中期为建筑设计方法沦的系统化时期,其特点是系统观点在建筑设计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人又称之为第一代建筑设计方法论。
其中琼斯(J.C.J.nee)为研究建筑功能要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设计因素关联矩阵,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济方法,以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对象各要素问的功能关系,试图使功能分析定量化。
对于没有生活体验的新类型设计,这一模式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作为通用建筑设计方法,其方法似乎失之于繁琐。
第一代建筑设计方法论探讨了与设计程序相关的问题,将系统论、运筹学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论研究,然而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复杂性考虑不足。
1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六十年代后期在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许多学者格行为科学与心理学成果引入建筑设计领域,人们称之为第二代设计方法论。
针对第一代设计方法论将建筑设计绝对量化的倾向,w.J.曾特尔认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设计的目标在于改善人们的行为环境,量化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建筑。
c.亚历山大认为设计的过程是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人的行为活动具有相关性,因此功能分析的模式并非树状分枝,而是呈一种半联方结构。
亚历山大还探讨了文脉(context)与形式的相互关系,认为设计的解答是以适当的形式完成对环境的改造。
七十年代G.布劳独班持在《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中更全面地阐述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与设计方法哲学,他认为建筑设计决定于内固、外因西方面,内因取决于设计者的认知因式。
西方当代建筑设计手法探析概要:建筑形式与风格的创新往往表现为引人瞩目的造型创意,是新建筑给人的第一视觉冲击,直观且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中、西历史文化背景、审美价值观的差异必然会使刻意借鉴甚至模仿西方建筑新形式或新风格的“建筑创新”产生东施效颦的病态现象。
整理并分类研究蕴涵于西方当代典范性建筑作品中的设计手法,从零散的个案研究成果中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建筑设计手法模式,这是借鉴西方先进创作经验为我所用并启迪二次创新的有效途径。
所谓化体为面,其实是将面从体中抽离的一个过程。
任何形式都是由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所构成,各要素有其自身的几何特征和空间维度。
建筑形式同样可以视为将各类建筑构件抽象为点、线、面、体并组合在一起。
然而与其他形式有所不同,建筑一直以来多以“体”为形式构成之主角,重功能、重技术、重经济,反对任何装饰而推崇仅以简洁的“体”量合为其造型设计的重要法则。
在着重使用“化体为面”设计手法的建筑方案设计中,建筑师往往是通过这些具体处理手段的多种并用和重复使用来达到更加强烈和彻底的“化体为面”效果。
“化体为面”设计手法对建筑“体”的剥离,尤似剥洋葱一般,层层可见新鲜;由此可见,“化体为面”中的“面”源自于“体”,但相对于“体”有着更丰富、生动的形式表现。
1. “网罩”建筑设计手法20世纪60年代,随着当代西方建筑审美观念的变异,建筑创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式建筑设计手段不断涌现,从各个方面冲击着经历了数个世纪考验传统建筑创作手法和建筑造型艺术设计原则,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近年来以线材编织而成的通透的网状结构包围建筑主体,并作为建筑外部形式创作主角的新式建筑设计手法,屡次被成功地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令人格外感觉耳目一新,这是西方建筑设计手法由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审美观念一种变化。
无论是实验性的概念设计模型、探索性的建筑设计方案,还是新近落成的建筑作品,由一维线材编织而成的通透的网状形式外壳为传统的三维实体建筑形体增添了极其丰富的形式变化,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新视觉特征的建筑外部造型。
西方建筑规律总结知识点西方建筑规律是指在西方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用于指导建筑师和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和规划。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建筑师创造出美观、坚固、实用的建筑物,同时使建筑物符合人类生活的需求和体验。
在西方建筑规律中,有许多关于比例、对称、空间、材料等方面的规则,它们被视为设计美学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西方建筑规律进行总结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建筑设计的原理和特点。
一、黄金比例在西方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黄金比例被被视为一种极具美学价值的比例规律。
黄金比例是指两个量的比例,当它们的比例等于1:1.618时,被认为是最具美感和和谐的比例。
这一比例是由两个数值,分别是1和0.618所组成的。
该比例法则1:1.618在古希腊艺术中获得了最早的应用,是希腊文化中对完美的表达,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够运用黄金比例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合理的搭配,不仅会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对称性对称性在西方建筑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称性可以使建筑物在视觉上产生平衡和和谐的效果。
在西方建筑中,对称性几乎被视为一种美学标准,建筑师们通常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风格要求来设计建筑物的对称形式。
对称结构通常在建筑物的立面、布局、内部空间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对称性的运用,可以强调建筑物的稳重和尊贵,从而带给人们冷静和舒适的感受。
同时,这也有利于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三、空间与尺度在西方建筑设计中,空间与尺度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考虑建筑物的尺寸和形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空间的功能和使用。
建筑师通常会在设计建筑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空间本身所需表达的意义。
同时,在建筑尺度的规划上,建筑师通常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来设计建筑的尺寸和比例,以达到最优的使用效果和视觉效果。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1) 摘要:探讨了系统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中的发展过移,并对建筑设计的几个研究方向作概要分材。
关键词:建筑设计系统方法论
系统工程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在自然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方法论。
与近代自然科学分化研究的思想方法不同,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来自各个学科的综合领域,因此各国对系统工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系统工程是把已有学科分枝中的技术有效地组织起来,用以解决综合工程问题的方法,它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从问题的整体性、综合性着眼,使系统效益达到优化。
从历史角度看,系统理论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伴随人类技术发展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问题,迫使单一以技术为中心的认识论转向探讨系统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使高度发展的单一学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也离不开技术的综合。
系统理论着眼于从事物的整体来考察其结构与功能,认为系统是由不同要家组成的有层次的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总和,同时系统不是永恒不变的,必须不断交化发展适应客观环境。
系统理论对当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学术上表现为多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并发挥出巨大优势6在组织管理上表现为单一对技术经济效益的追求
转向对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探讨。
正是因为系统理论对人们认识论产生的重大影响,五十年代末开始,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渗透到现代理筑设计方法论领域。
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统建筑设计采用的是经验设计法,西方古代对建筑理论的研究偏重于柱式体系为代表的造型设计方法;工业革命促使近现代理筑走上科学化道路,突出空间的主体地位,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成为现代建筑的设计准则;随着现代理筑设计的发展,西方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法,探讨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
1962年。
月英国皇家建筑学院主办的建筑设计方法学术会议上,其里斯·爱斯莫
(Morris)在题为4IntroductionofDesi8n)的文章中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他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分析、综合、评价、优化、决策等几方面内容,并以系统观点对各阶段具体工作的相关性作论述。
六十年代中期为建筑设计方法沦的系统化时期,其特点是系统观点在建筑设计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人又称之为第一代建筑设计方法论。
其中琼斯()为研究建筑功能要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设计因素关联矩阵,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济方
法,以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对象各要素问的功能关系,试图使功能分析定量化。
对于没有生活体验的新类型设计,这一模式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作为通用建筑设计方法,其方法似乎失之于繁琐。
第一代建筑设计方法论探讨了与设计程序相关的问题,将系统论、运筹学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论研究,然而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复杂性考虑不足。
六十年代后期在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许多学者格行为科学与心理学成果引入建筑设计领域,人们称之为第二代设计方法论。
针对第一代设计方法论将建筑设计绝对量化的倾向,曾特尔认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设计的目标在于改善人们的行为环境,量化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建筑。
c.亚历山大认为设计的过程是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人的行为活动具有相关性,因此功能分析的模式并非树状分枝,而是呈一种半联方结构。
亚历山大还探讨了文脉(context)与形式的相互关系,认为设计的解答是以适当的形式完成对环境的改造。
七十年代G.布劳独班持在《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中更全面地阐述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与设计方法哲学,他认为建筑设计决定于内固、外因西方面,内因取决于设计者的认知因式。
构思能力、意识形态等方面,外因取决于投资与技术手段、法规与功能要求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实用设计、意象设计、类比设计、规范设计等方法。
以系统的观点全面认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便当代建筑设计研究的不仅仅是技术与艺术问题,还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制约与联系。
当代西方建筑设计理论研究集中于几个方向:
(1)城市窿筑学理论研究城市建筑学是从城市整体出发研究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组织管理上,总体规划一详细规划一单体设计构成系统的层次性,而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系统的要素,其数量、性质及形态应服从城市整体结构需要。
当代城市建筑学理论的实践表现在详细规划与单体设计的中间层次——城市设计得到各国的普温重视。
以系统的观点研究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有利于综合利用土地及市政设施、井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保持空间形态的完整。
(2)行为环境窿筑学理论研究行为环境建筑学是建筑学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探讨人类行为活动对建筑的需求及建筑环境对人思想、情绪、需求的反作用。
六十年代美国普鲁特。
伊戈等居住区开发建设的失败表明,单一的功能设计方法并不能解决建筑现象的所有问题。
奥斯卡。
纽曼等建筑师通过对纽约社区犯罪率与社区环境相关性的分析指出,设计中必须考虑环境对人行为心理的反作用,通过社区内外空间的层次性与屑性加强环境监控,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波特曼的建筑实践也表明,建筑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
(3)建筑形态学理论研究建筑形态学主要研究建筑造型设计的方法及手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法则探讨形态发生的本质及规律。
弗朗西斯(chiR8)强调形式要素是建筑师的基本工具,他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从研究基本形态要家出发,对相应建筑要索作系统研究,从而引出空间与建筑形态设计的规律性。
建筑的功能法住取决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建筑自身空间组合多样性的研究,为建筑师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
(4)建筑符号学理论研究建筑符号学员韧是由符号学研究开始,结合信息论美学,以符号学概念认识建筑,形成新的设计思想方法。
人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借助于语言、文字、图象等信息,建筑形象也是信息的载体,作为建筑要更好地为人服务,其信息应彼人们乐于接受。
建筑符号学认为:建筑形式是否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有两个互为关联的信息因素——约俗与刺激,只有前者无后者,使人感到干篇一律,索然无味,只有后者无前者,形象与人们理解认识能力大相径庭,也不易彼人们接受,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两种因素的优化组合。
后现代摄的一些建筑设计正是这种观念的具体实践。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