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学习linux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39.73 KB
- 文档页数:7
linux笔记全(⽆图版)1、ls 查看当前⽬录下的所有内容⿊⾊的是⽂件,蓝⾊的是⽂件夹,也就是⽬录2、rm -f anaconda-ks. cfg 彻底删除⽂件(如不确定,则需要先保存备份,也就是快照)3、ifconfig 查看⽹卡的配置信息(ip地址等)4、ifconfig ens33 192.168.18. 201 /24(⽹络地址/⼦⽹掩码)更改ip地址5、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重启⽹络服务6、桥接模式,直接可以进⾏通信(同⼀⽹段,配置ip)7、能不能通信的2个条件:在同⼀个物理⽹络内,ip地址也在同⼀⽹段内8、仅主机模式,虚拟机和物理机不能进⾏通信,相当于虚拟机和物理机进⾏了隔离与笔记本(真机)通信截图9、NAT模式,⾃动分配⽹络地址和⽹关,以及dns,可以直接上⽹可以访问互联⽹内的主机,但互联⽹内的主机不能访问本机(max特点)10、route -n 查看⽹关11、cat /etc/resolv. conf 查看dns(注意cat后⾯有⼀个空格,空格不可少)12、验证nat模式可以直接上⽹13、shell:通常指linux的字符界⾯,图形界⾯和字符界⾯都属于shell,但图形界⾯的shell常称为gui,字符界⾯的shell常称为cli14、cat /etc/shells 查看⽂件内容(linux⾥⾯提供的所有的shell)15、linux默认使⽤的shell是bash的shell16、echo $SHELL 查看当前使⽤的shell17、shell默认指的是bash,它的应⽤是最⼴泛的18、linux是彻底的多⽤户多任务,它可以直接多个⽤户同时进⾏操作19、ctrl+alt+f2-f6 对应5个shell ctrl+alt+f1 开始图形界⾯shell 作⽤:如何开始shell(也就是如何打开命令界⾯)20、虚拟终端的缩写为tty, 在字符界⾯下执⾏“tty"命令就可以显⽰⽤户⽬前所在的终端编号(终端名称)。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笔记,我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操作系统基础今天的笔记主要是关于Linux操作系统根底的相关学问。
那就从我⾯前的电脑开端讲起。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计算机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
通常,运算器,控制器再加上其他⼀些部件如寄存器等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则主要是内存。
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可以实现数据的处理.但是数据从何⽽来,运算之后的结果去往哪⾥?这就需要输⼊设备和输出设备(I/O设备)。
我们通常⽤到的输⼊设备包括键盘⿏标等,输出设备为屏幕,打印机等。
值得⼀提的是,计算机中有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它并不是存储器,⽽是⼀个I/O设备。
在将数据读取到内存时,它是⼀个输⼊设备;⽽将结果保存到磁盘时,它就变成了⼀个输出设备。
这么多设备整合在⼀起,就成了⼀台计算机。
它可以接收我们的指令(键盘⿏标),通过运算(CPU),把结果展⽰给我们(屏幕,硬盘等)。
但是这么多硬件是如何协调作⽤,共同完成⼀个任务⽽不会我⾏我素地乱来呢?我们需要⼀个东西,它可以控制硬件有序地⼯作,各⾃执⾏⾃⼰的任务,这个东西就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操作系统是⼀个特殊的软件,它的任务就是硬件管理—控制CPU的运算,控制内存的分配,控制计算机的⼏乎⼀切。
假如⼀台电脑没有操作系统,它可能只是⼀个艺术品,或者⼀堆废铁。
⼀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内核和⼀些辅助软件。
内核的主要任务就是进⾏硬件管理,它是⼀个操作系统最基础最底层的东西。
内核若想很好地控制硬件并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需要和硬件相识相知相爱,他俩可以成为完美的⼀对,全都仰仗于驱动的帮忙。
驱动是硬件的灵魂,它向操作系统提供了访问和使⽤硬件的接⼝,以便在某项任务中最⾼效地调⽤硬件。
什么是LinuxLinux就是⼀个操作系统,它可以管理整个计算机硬件,并且可以接收我们的指令,来指挥硬件完成相应的任务,并把结果反馈给我们。
Linux学习笔记常见错误之账户密码正确但是登录不进去系统前⾔:
笔者今⽇由于Linux版本的原因,需要Linux内核版本不能太⾼的系统,⽽⽇常使⽤的ubuntu系统不能满⾜需求,于是新建了⼀个虚拟机,选⽤的系统是Ubuntu16的,配置了⼀下午的各种依赖环境以及需要使⽤的软件之后,最后修改配置⽂件/etc/profile,本想万事⼤吉,于是安⼼关闭虚拟机去吃饭了。
结果回来再次打开虚拟机就悲剧了:密码输⼊是正确的,但是登不进去,⼀直在登录页⾯循环输⼊密码这样的过程,⼀番操作⽆果之后,在⽹上搜集解决⽅案,最终在多次尝试之后成功排错,发现是环境变量写错,虽然过程很艰⾟,不过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这⼀篇就围绕笔者此次遇到的情况,做⼀个⼩⼩的总结:
问题:账号密码输⼊正确但是登陆不进去系统。
原因:改错了系统的环境变量或者覆盖了系统的环境变量。
⽅法1:
1. 按ctrl+alt+f1 进⼊恢复模式,输⼊⽤户名密码
2. 输⼊ /usr/bin/sudo /usr/bin/vim /etc/profile
3. 将出错的环境变量修改正确,保存
4. 按ctrl+alt+f7进⼊登录界⾯,输⼊密码即可完美登录
⽅法2:
1. 按ctrl+alt+f1 进⼊恢复模式,输⼊⽤户名密码
2. 输⼊ export PATH=/usr/bin:/usr/sbin:/bin:/sbin:/usr/X11R6/bin
3. 输⼊ source /etc/profile
4. 将出错的环境变量修改正确,保存
5. 按ctrl+alt+f7进⼊登录界⾯,输⼊密码即可完美登录。
linux实训日记今天开始参加了一份Linux 实训,首先老师详细介绍了Linux 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命令。
我了解到Linux 是一种基于Unix 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而且非常适合服务器应用。
我对Linux 的基本命令也更加熟悉了,比如常用的cd、ls、mkdir 和rm 命令,这些命令能够让我在Linux 下进行简单的文件操作。
日记2:今天,在Linux 实训中,我学习了如何在Linux 下安装软件。
老师告诉我们,Linux 以其强大的终端命令行工具而著称,而且Linux 系统自带的包管理器能够方便地安装新软件。
我们使用了apt 命令来安装软件,例如sudo apt install tree 命令可以用于在Linux 下安装tree 软件包。
安装过程中,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sudo 来获得系统管理员权限,以及如何使用dpkg 命令来管理软件包。
日记3:今天,在Linux 实训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文件。
我们使用vi 编辑器进行文本编辑,这是Linux 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编辑器之一。
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打开并编辑文件,如何移动光标以及如何保存和退出文件。
我们还学到了一些高级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命令行模式和插入模式。
日记4:今天,在Linux 实训中,我学习了如何用Linux 搭建Web 服务器。
我们首先安装了Apache2 服务器软件,并配置了一些基本的服务器设置,例如设置默认主页和修改Apache2 的配置文件。
接下来,我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HTML 应用程序并将其部署到服务器上。
最后,我们通过访问localhost 或服务器的IP 地址来测试应用程序是否正常运行。
日记5:今天,在Linux 实训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Linux 进行网络设置和安全性设置。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ifconfig 命令来查看网络接口信息和修改网络设置。
还学习了如何使用iptables 命令来设置防火墙规则以保护服务器,并使用SSH 命令来安全地登录服务器。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学习笔记----------李晶第一部分:linux的规划与安装这里个人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对于如何安装linux书上有详细介绍。
不过我一般用的都是ubuntu,这个发行版的安装并不是很复杂。
1.linux历史与简介:计算机是由一堆硬件所组成的,操作系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这些硬件资源。
我们最熟悉的windows就是一种操作系统。
但是linux是完全不同于windows的一种操作系统。
众所皀知癿,Linux癿核心是由Linus Torvalds在1991年癿时候给他开发出来的。
linux沿袭了unix 的许多良好的特性,最重要的也是现今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linux是开源的,并且在其之上的软件也是免费开源的,以此为基本最后发展出来了开源社区,对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linux目前有着众多的发行版,Red Hat, SuSE,Ubuntu, Fedora, Debian。
我个人使用的是ubuntu-10.10。
linux的发展路径:Unix癿前身是由贝尔实验室(Bell lab.)癿Ken Thompson利用汇编语言写成的,后来在1971-1973年间由Dennis Ritchie以C语言重新改写,才称为Unix。
1977年由Bill Joy开发出BSD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这些称为Unix-like的操作系统。
1984年由Andrew Tannenbaum制作出Minix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原始码以及软件;1984年由Richard Stallman提倡GNU计划,倡导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强调其软件可以自由获得,修改,再发行。
1991年由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开发出Linux操作系统。
Linux成功主要在于:Minix(Unix), GNU, Internet, POSIX 及虚拟团队的产生。
学习Linux的心得学习Linux的心得「篇一」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但是在企业级服务应用上则是Linux系统更为专业与出名,也许听到Linux操作系统会觉得陌生,Android操作系统(安卓)就是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桌面操作系统有ubuntu、centos、Fedora等都是基于linux。
这个号称“全地球人的操作系统”,以其免费、安全、稳定等优点获得人们的广泛好评。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Linux是一门值得深入学习的课程。
我们身处网络发达的年代,网络科技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所以,我们的学习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局限于校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环境,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发展的新趋势。
4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学校与华清远见教育集团组织的“Linux课程实训”。
实训主要内容为嵌入式Linux服务器搭建,本次实训课程我们学习了部分Linux的基本操作命令,了解了服务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和流程,在Linux操作系统上如何搭建服务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如何建立连接,数据的访问读取,上传和下载文件等。
尽管课程安排紧凑,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是会有很多收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学校的课堂上,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训课程中,老师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还会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和实战经验,这样的实训课程除了强化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还让我们粗略了解到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从事这方面的的工作,在企业里我们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
由此可见,实战经验很重要,就如在给我们讲课的时侯,老师编译程序时也会出现问题,可实战经验丰富,就能快速地找出问题并解决。
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希望今后会有更多实训机会,让我们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开展更多的实践,学以致用,格物致知。
学习Linux的心得「篇二」学习Linux,应该怎样学,主要学些什么,一位Linux热心学习者,一段学习Linux的风云经验,历时十二个小时的思考总结,近十位网络Linux学习者权威肯定,为您学习Linux指明方向。
linux学习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计算机爱好者,我始终对Linux抱有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我曾经多次尝试学习Linux,并将其作为我的主要操作系统来使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总是无法持之以恒地学习Linux。
直到最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决定重新开始学习Linux。
第一次学习Linux初学Linux的时候,我选择下载了Ubuntu的最新版本。
它的安装比较简单,只需跟着向导一步步操作即可。
但是,当我第一次启动Ubuntu时,我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的大脑中只有那个黑色的控制台界面,我很不适应,很不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去网上寻求帮助。
我发现了ubuntu-cn 这样的网站和论坛,他们提供了Ubuntu的教程和社区帮助,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些资源,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如何安装软件包、如何配置网络等基本的操作。
但是,完全依赖网上的教程和帮助文档,对Linux的学习并不够广泛,也缺乏深度。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Linux,我决定参加一个面向初学者的开源Linux学习项目。
这个项目名为Linux-Tutorial,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深入地教授Linux系统的全部方面。
在学习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Linux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命令和技术,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哲学。
学习Linux的核心思想Linux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它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其源代码。
这种开放的模式鼓励人们使用并改进Linux,使它成为一个功能强大且稳定的系统。
在Linux系统内,所有的东西都是文件。
这种文件系统的思想非常的简洁、通用和可靠。
在Linux下,所有的操作都是通过文件来完成的,即使是系统内核也是以文件形式存在。
这种思想很自然地促使了系统的高度集成和可扩展性。
此外,Linux还鼓励人们使用命令行操作系统,以尽可能自动化地完成任务。
这种方式虽然不太友好,但是比图形用户界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
使用Xshell连接UbuntuXshell是一个安全终端模拟软件,可以进行远程登录。
我使用XShell的主要目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登录Linux终端进行编码,非常方便。
本文简单介绍下它的使用方法。
1.下载后在安装时选择个人/学校免费版即可。
2.安装完毕后先在要连接的Ubuntu主机下开启SSH服务,如果没有开启需要安装openssh-server: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使用ps -e | grep ssh,如果只有ssh-agent表示还没启动,需要/etc/init.d/ssh start;有sshd说明已启动。
3.打开Xshell,选择“新建”,“连接”设置里选择SSH,主机填入需要连接的主机的IP 地址。
在“用户身份验证”中填入可用的登录Ubuntu的用户名和密码。
设置完这两步就可以使用XShell控制Ubuntu主机了。
4.中文乱码的解决方法:在确认Ubuntu支持中文的前提下(即,直接使用Ubuntu可以显示中文),在“文件”菜单的“属性”中选择“终端”,“编码”选择“UTF-8”,并勾选“韩中日语言中的不确定字符处理为宽字符”,重新连接即可。
还有一种解决方式,不过本人没有试过(/s/blog_65d642220100kjqi.html):[root@localhost ~]# cd /etc/sysconfig/[root@localhost sysconfig]# cp i18n i18n.bak #备份i18n文件[root@localhost sysconfig]# echo "" >i18n[root@localhost sysconfig]# vi i18n #加入以下内容LANG="zh_CN.GB18030"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0-sun16"重新连接后中文显示正常Linux 防火墙关闭启用1) 重启后生效开启:chkconfig iptables on关闭:chkconfig iptables off2) 即时生效,重启后失效开启:service iptables start关闭:service iptables stop安装JDK--快速安装jdk: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7-jdk2、查看ip#ifconfig -a3、Ubuntu下su:authentication failure的解决办法切换root用户,第一开始root用户是禁用的,需要重置密码#sudo passwd root4、安装vim使用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vim5、安装JDK上传jdk然后执行# tar -xf all.tar这条命令是解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x是解开的意思6、移动当前文件夹到执行的文件夹下mv /home/jdk1.7.0_55 /usr/lib/jvm7、执行命令sudo vim ~/.bashrc8、文件的末尾追加下面内容:#set oracle jdk environment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jdk1.7.0_55## 这里要注意目录要换成自己解压的jdk 目录export JRE_HOME=${JAVA_HOME}/jre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9、使环境变量马上生效source ~/.bashrc10、java –version安装redisRedis单例搭建1、上传:/home/redis-3.0.0.tar.gz2、解压:tar xf redis-3.0.0.tar.gz3、进入/home/redis-3.0.0执行命令编译redis代码#make4、安装redis#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5、进入/usr/local/redis/bin启动redis#./redis-sercer6、后台运行redis还得需要修改配置文件redis.conf1、从源目录redis-3.0.0文件夹中复制redis.conf到/usr/local/redis/bin下复制命令:cp /home/redis-3.0.0/redis.conf /usr/local/redis/bin2、后台启动redis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启动命令3、#./redis-server redis.conf7、查看redis是否启动成功#redis-sercer status8、关闭redis服务#redis-sercer stop9、存放redis值命令Set key velue#set zhang zhangzhisheng10、取出redis中存放的值Get key#get zhangRedis集群搭建1、首先创建redis-cluster文件夹#mkdir redis-cluster2、然后把编译安装好的redis/bin拷贝到到mkdir redis-cluster/redis01#cp –r redis/binredis-cluster/redis013、修改redis当前为集群模式Vim redis.conf搜索cluster-enabled yes把这段注释去掉4、然后复制redis01的文件夹6分,然后修改端口分别为7001-70065、编写批处理文件Vim start-all.sh#内容cd redis01./redis-server redis.confcd ..cd redis02./redis-server redis.confcd ..cd redis03./redis-server redis.confcd ..cd redis04./redis-server redis.confcd ..cd redis05./redis-server redis.confcd ..cd redis06./redis-server redis.confcd ..6、赋予start-all.sh#chmod +x start-all.sh7、然后启动所有的redis./start-all.sh8、查看redis是否都启动#ps –aux|grep redis安装rubu使用ruby脚本语言来搭建redis集群1、下载ruby-1.9.2-p290.tar.gzftp:///pub/ruby/1.9/ruby-1.9.2-p290.tar.gz 2、解压,然后进入目录编译执行#./configure --prefix=/usr/local/ruby3、然后执行安装命令make && sudo make install5、配置环境设置$ sudo vi /etc/environment在最后加上ruby的环境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usr/local/r uby/bin"6、立即让e nvironment生效source /etc/environment7、#ruby –v8、确认安装成功后通过一下命令添加命令链接,目前我也不清楚创建这些链接的目的是什么,按照Ruby“约定大于配置”的原则,应该是一种约定。
(keyboardota)$ sudo ln -s /usr/local/ruby/bin/ruby /usr/local/bin/ruby$ sudo ln -s /usr/local/ruby/bin/gem /usr/bin/gem9、安装依赖包11、然后执行#Make12、然后再执行#make install13、然后安装rides集群gem install redis-3.0.0.gem14、在源码的src下中找到*.rb脚本,然后复制到redis目录下cp *.rb /usr/local/redis-cluster/15、执行开启redis集群./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202.136:7001 192.168.202. 136:7002 192.168.202.136:7003 192.168.202.136:7004 192.168.202.136:7 005 192.168.202.136:700616、查看ruby安装目录#whereis ruby2安装yum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yum3、其他命令:apt-get purge rubyDubbo安装步骤安装dubbo安装dubbo监控Sorl安装步骤1、安装jdk环境jdk-7u55-linux-i586.tar.gz2、上传solr-4.10.3.tgz.tgz解压3、上传apache-tomcat-7.0.47.tar.gz解压4、将解压后的solr-4.10.3/dist/ solr-4.10.3.war复制到apache-tomcat-7.0.47/weapp/#cp /home/solr-4.10.3/dist/solr-4.10.3.war/home/apache-tomcat-7.0.47/weapp/5、启动tomcat解压solr-4.10.3.war6、关闭tomcat7、将solr中的必须jar包复制到solr工程里lib下#cp solr-4.10.3/example/lib/ext/* apache-tomcat-7.0.47/webapps/solr-4.10.3/WEB-INF/lib/8、复制solr-4.10.3/example/solr当作当前sorl工程的solrhome9、#cp solr-4.10.3/example/solrsolrhome10、配置指定当前solr工程的solrhome1、进入apache-tomcat-7.0.47/webapps/solr-4.10.3/WEB-INF/2、修改web.xml将如下代码在web.xml中放开并且设置自己的solrhome目录位置<env-entry><env-entry-name>solr/home</env-entry-name><env-entry-value>/home/solrhome</env-entry-value> <env-entry-type>ng.String</env-entry-type> </env-entry>11、启动solr访问http://192.168.202.138:8080/solr/#/12、利用solr客户端使用so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