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校党建工作理论研究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学校划拨经费设立党建研究课题。为规范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党建研究课题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的管理。

第二章课题申报

第四条申报内容需瞄准学术前沿,围绕学校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征集并公布课题指南,申请人可根据课题指南提出的重点研究方向申报,也可在符合课题设计原则前提下,自拟题目申报。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能够反映研究内容。

第五条学校从事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专任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层党组织委员、专职组织员以及党支部书记,均可以申报。申报采取课题负责人制。原则上要求课题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含)职称或正科级以上(含)行政职务。

第六条申请人必须保证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课题的实施;每个申请人限报一个研究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的

申请;每个课题组成员最多不超过5人;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同一课题(包括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不得重复申报;已获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资助的不得再次申报。

第三章课题评审与管理

第七条研究课题评审工作由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特邀相关领域专家负责,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主要从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出发,采取匿名形式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立项。

第八条研究课题周期自批准之日起,原则上为2年。研究经费由学校党建专项经费承担,原则上重点课题资助经费3万元,一般课题资助经费1万元,根据研究情况可做适度调整。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课题负责人需按照课题申请书预定的计划开展党建研究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未经同意不得中途更换课题负责人或更改研究计划。

第九条研究期限结束后,课题负责人需提交课题结项报告。不能按时结项者,可根据情况递交延期申请,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之后方可生效,同一课题最长延期1年。

第十条研究课题结项要求为以下条件之一:

1.重点课题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求是》或CSSCI来源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理论文章;

2.一般课题需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

3.依托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校级以上奖项;

4.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党建工作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按照第4条所列条件申请结项的课题,需在结项报告中说明实践运行及效果,并获得相应实践单位党政负责人推荐。

第四章课题监督

第十一条凡依托本研究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须标注“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成果”字样。

第十二条研究课题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做撤题处理,视情况追回部分或全部支持经费:

1.擅自修改研究内容,逾期不提交结项报告者或未能按期完成结项工作,并在延期1年之后仍未完成者;

2.研究课题存在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的情况;

3.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未按要求标注“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成果”字样;

4.存在其他严重问题的。

凡被撤销的项目,由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公示并通报学校相关部门,责成所在单位追回课题资助经费,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党建相关课题。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