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年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2020-2021年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2020-2021年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详解】

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

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H2B.NaCl C.HCl D.H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

反应物中一共有2个l C原子,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生成物中一共有1个Na原子,1个l C原子,2个H原子,2个O原子,相比反应物少1个Na原子和1个

NaC,故B正确。

l C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l

故选B。

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A、Fe+ H2SO4 == FeSO4 + H2↑,溶液增加的质量

56 2 56-2 ,不符合题意;

B、Fe+ CuSO4 == Cu + FeSO4 溶液减小的质量

160 152 160-152 ,符合题意;

C、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

意;D、NaOH + HCl == NaCl + 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 g Z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 ﹣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6.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2H2和CO B.只有C2H2

C.C2H2、H2和CO D.CO和H2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2H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2H2,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2H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②如果含有C2H2和

CO、氢气,CO、H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2H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故选A。

7.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甲、乙、丙都可能是氧化物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3:8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甲物质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丙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也不是氧化物,只有乙物质是氧化物,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则该物质的中C、H、O 元素的质量是:(12×2):(1×6):16=12:3:8.结论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CH4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催化剂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A.NO B.NO2C.N2O D.N2O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N、C、4H、4O,而反应前有

4H 、一个C原子,反应前后差2N、4O,所以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O2,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9.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 .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 CO +H O 催化剂

CH 2O+O 2CO 2+H 2O 。 【详解】

A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 、根据O 2、CO 2、H 2O 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正确;

C 、四种物质中,只有CO 2、H 2O 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

10.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 、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三粒子构成,故错误;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错误;

C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比如碳原子和氧原子可以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错误。故选C 。

11.把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1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

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 ,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 ,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 ,则X=4g ,则反应表达式是+→乙甲丙,属于分解

反应,故A 正确;

B 、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 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 ,丁增加了24g-4g=20g ,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

C 正确;

D 、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 ,则X=4g ,故D 不正确。故选D 。

13.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 2和H 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 + 6H 2 = X + 4H 2O 中,X 的化学式是 A .CH 4 B .C 2H 4 C .H 2CO 3 D .H 2C 2O 4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 、4O 、12H ,反应后(X 除外)有4O 、8H ,所以x 中有有2C 、4H ,X 的化学式为 C 2H 4,故选B 。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 的化学式。

14.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

↑。把12克

NaHCO3和Na 2CO 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4.4克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30%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6克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1681064462x

y 2.2g 3.1g

↑?

固体质量差

1681064462

===x y z 3.1g

x=8.4g y=5.3g z=2.2g

【详解】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2.2克,故A 不正确;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

12g-8.4g

100%=30%12g

?,故B 正确;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4克,故C 不正确;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68.4g 100%+(12g 8.4g)100% 3.9g 84106

?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g

100%=32.2%12g

?,故D 不正确。故选B 。 【点睛】

=

100%?碳酸钠的质量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15.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 2S)和亚硫酸钠(Na 2SO 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3% B .46% C .50% D .78% 【答案】B

【解析】混合物由硫化钠(Na 2S)和亚硫酸钠(Na 2SO 3) 两种物质组成,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Na 2S 质量分数是1-22%=78%,Na 2S 中钠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是46∶32=23∶16,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 ×100%=46%。故选

B 。

16.碳化硅(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 2高温

Na 2SiO 3+X+H 2O ,下列有关X 物质的化学式推断

中,正确的是( ) A .SiO 2 B .CO

C .CO 2

D .Na 2CO 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 ,1;C ,1;Na ,2;O ,6;H ,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 ,1;Na ,2;O ,4;H ,2;比较分析可知X 中含有C 和O 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 的化学式为CO 2 故选C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

17.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3224NH +5O 4X+6H O Δ

催化剂,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C .NO 2

D .N 2O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32

24NH +5O 4X+6H O Δ

催化剂,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反应前的原子为:氮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0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则4X 中含有氮原子4个、氧原子4个,故X 的化学式为NO 。 故选:B 。 【点睛】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3224NH +5O 4X+6H O Δ

催化剂,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则X 的化学式可求出。

18.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 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 2+ H 2O=X+HCl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H 2 B .ClH C .HCl D .ClO 2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Cl 、H 、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 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 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19.在化学反应A+2B =C+D 中,若5.6g A 和7.3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 ,现在要得到0.4g D ,需要A 的质量为( ) A .5.6g B .11.2g

C .14.6g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生成D 的质量:5.6g+7.3g ﹣12.7g =0.2g 设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x

A+2B=C+D

5.6g0.2g

x0.4g

5.6g0.2g

=

x0.4g

x=11.2g

答: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11.2g。

20.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