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梦 我的梦》

《家乡梦 我的梦》

《家乡梦 我的梦》
《家乡梦 我的梦》

《家乡梦我的梦》

征文组别:中学组

推荐单位:城东实验学校

作者姓名:王仙童

指导教师:季明

写字日期:2014年5月

《家乡梦我的梦》

当老师把《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本发放给我时,它那富有感染力的鲜红的封面便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一次,我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仔细品读了那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书中铿镪有力的字迹让我的视线无法转移,合上书,书中的一切好像梦境般在我身边发生,一个个故事在我脑海中上演……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而且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现在又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腾飞的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自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短而又短,可就是这几十年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在籍山镇西南角的葛林村,我爱她,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听奶奶说,改革开放前,行路难却是家乡人们心中一种难言的痛。那时去县城,每天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来到唯一通向县城的机耕路上。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人们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

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贫困,全村三百户人家连台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更不用说彩电和电脑了。家里穷,孩子们很多都上不起学,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农民基本上是文盲和半文盲,农村生产技术得不到

有效推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们都期盼着改变贫穷和落后。

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网,跨越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等现代化设施,也已在农家新建的房舍里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线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通往县城的机耕路已被黑油油的省级公路所取代,南宣路犹如一条黑色缎带,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新修的乡间柏油路一条条宽阔平坦,一望无际,长丝带似的穿梭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宽阔的柏油路如同一道飞虹,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交流的桥梁。雨天,人们不怕打湿裤脚;晴天,路面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籍山镇农村的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他们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等,逢年过节或者不忙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我们村的秧歌队还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比赛呢。每逢九九老人节村民们纷纷走进为老人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温暖。如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让柏油路连接着千家万户,“新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党的扫盲政策使农村摆脱了文盲的困饶,农民经济文化得到大幅度发展。我们村的田茂福,三十年前,由于兄弟多,辍过学。如今可发了,办起了“恒发机械厂”,还买了辆轿车。这不,

女儿要结婚了,陪送了冰箱、彩电还送了一台电脑。

现在家乡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人们还要谱写更新的篇章。如果你现在来到我们的家乡,你一定会惊叹这儿的富裕生活。正是有着千万个怀揣着发家致富梦想的人,他们才改变了家乡落后的面貌。我想,如果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怀着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能把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学生肩上的责任。从现在起我们中学生必须好好学习,发扬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奋发有为的精神。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一宏伟的强国之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