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集锦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集锦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集锦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集锦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耳鸣的方法——按揉听会、太冲、行间三穴

每天用双手拇指用稍大力量按揉两侧听会,每穴每次三分钟。太冲和行间的按揉方法是从太冲向行间方向用力推按,感觉胀痛为度,每次5分钟。禁忌:不要吃任何上火的东西,饭菜以清淡为主。

《脚. 背. 太冲、行间》《头. 侧.听会》

(P90-92)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感冒后耳聋的方法——按揉风池、耳门二穴

每次先两侧按揉风池3分钟直至产生强烈的酸胀感,然后双手同时按揉两侧耳门3分钟,每天几次。不能吃肥腻和容易上火的东西。

《头. 侧. 风池、耳门》

(P92-93)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生理性耳聋——金匮肾气丸、按摩耳门穴、太溪穴

服用金匮肾气丸,每次一丸,早晚各一次,浓缩丸每次8粒,每天三次;每天不定时按摩两侧耳门穴和太溪穴,每次每穴5分钟。另外睡之前把手搓热,放在肾盂上面摩擦到皮肤微发烫。当耳鸣加重时,可以服用耳聋左慈丸。

《小腿.内.太溪》《头.侧.耳门》

(P94-95)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口渴多饮——按揉胰俞、鱼际、太溪三穴

晚上9点左右,双侧交替按揉鱼际3分钟到产生酸痛感,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接着按揉2分钟,最后每侧太溪穴按揉3分钟。少吃辛辣和煎炸食品及易上火水果,多吃酸味东西。

《手.掌.鱼际》《全身图.后.胰俞》《小腿.内.太溪》

(P96-98)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多食但消瘦——按揉胰俞、内庭、太溪三穴

上午7-9点,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揉双侧内庭5分钟到产生强烈的酸胀感。晚上9点左右再

做一遍,接着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然后在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按揉双侧太溪各3分钟。

《脚.背.内庭》

P98-99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尿频、腰膝酸软——按揉胰俞、肾俞、太冲、太溪

每晚9-11点先用热水泡脚,然后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两侧太冲穴各三分钟;接着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尽量少吃辣味和煎炸食物,限制粮食和油脂摄入。

《全身图.后.肾俞》《脚.背.太冲》

P100-101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治疗静脉曲张——按揉承山和涌泉两穴

每天用热水泡脚20分钟后点按两侧涌泉穴各三分钟。然后趴在床上让家人从脚踝开始沿着小腿向上推,单方向反复15分钟,最后再点按双侧承山穴3分钟。中药秘方:红花、当归、牛膝、川芎各15克,2公斤水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10分钟。煮好之后,先把小腿放在上面熏,等水稍微有点烫时开始泡脚知道把脚烫软。泡完后从太溪穴向脚跟方向和拇指脚尖方向推。

《小腿.后.承山》《脚.掌.涌泉》

P101-102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便秘的穴位按摩治法P103-110

口干舌燥小便多者,每天按揉两侧天枢,再服用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按用量就行,多吃一些水果等润肠的东西;产后妇女,大手术的病人出现便秘,按揉摩腹和按揉天枢足三里和三阴交,多吃一些补血的食品;怕冷怕凉,小便清长便秘者,除了按揉天枢、足三里、三阴交3分钟以外,每晚睡前一个小时在两侧肾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按揉2分钟。饮食上多吃一些如羊肉、狗肉、韭菜等温补肾阳的东西;经常吃燥性食物、饮酒便秘者,除按照以上方法按揉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还要按揉曲池和内庭穴,曲池可以随时按揉,每穴每次3分钟,每晚泡脚之后按揉内庭,沿着胃经的循行线从后向前单方向向内庭方向推,反复进行3分钟。还可以买些麻子仁丸吃,也可买些番泻叶泡水喝;脾气急或者月经前便秘加重者,每天不拘次数按揉三阴交,每次3分钟,晚上泡脚后从后往前推按揉太冲,每次3分钟女性月经前要做:饭后摩腹、按揉两侧天枢、三阴交,按推太冲。饮食多喝些菊花茶。也可买三黄片、加味逍遥丸服用。《全身图.正.天枢》《小腿.前.足三里、三阴交》《全身图.后.肾俞》《上肢.前.曲池》《脚.背.内庭、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牙疼的穴位按摩治法P111-115

下牙疼痛剧烈者,按摩内庭、颊车、手三里三个穴位,5分钟见效。饮食一定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再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者三黄片;上牙疼痛不可耐时,马上刺激双侧合谷、曲池和手三里,饮食也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如果牙齿长时间隐隐作痛,齿根松动,每天刺激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平时可以用枸杞泡茶或者用枸杞和山药熬粥喝,最好配合吃一些六味地黄丸;龋齿牙疼者要尽快去医院填充齿洞;智齿牙疼可以自己买一瓶双氧水,在家多漱几次口,然后不时按揉两侧手三里就行了。《头.正.颊车》《上肢.前.手三里》《脚.背.内庭》《上肢.前.曲池》《手.背.合谷》《小腿.内.太溪》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天枢、肾俞、足三里治疗五更泻P116-119

每天晚上9时左右在两侧同时拔火罐10分钟,可以让家人不时晃晃火罐,拿掉时双手迅速搓热,把掌心按在肾俞上。然后艾灸天枢。足三里可以不定时去按,每次2分钟,不要用力太大。也可每天起床后、睡觉前摩腹两次,直到腹部有温热感。饮食可以熬一些食疗的粥或者泡一些药酒,如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克熬粥。还可用500毫升黄酒泡60克补骨脂,一周后饮用,每晚一小盅。《全身.正.天枢、足三里》《全身.后.肾俞》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肾俞、肺俞、中极治疗遗尿P120-122

每天用手指按揉中极穴。每次1分钟,睡前必须做一次较长时间的按揉,至少五分钟,按揉前最后先艾灸5分钟。肺俞和肾俞每天睡前和早起好各按揉5分钟。《全身图.后.肺俞、肾俞》《全身图.正.中极》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太溪太冲远离更年期综合征P122-123

太冲要从后向前推按,每次单方向推100次,太溪顺时针按揉,每天早晚2次,每次2分钟。《小腿.内.太溪》《脚.背.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气海、足三里、气海、太冲等治疗痛经P124-130

来月经时或者刚完的几天,小肚子隐隐作痛,睡眠不好,月经量少色淡者,每天按压气海并深呼吸10-20次,再艾灸双侧足三里5分钟即可;月经前和期中,小肚子发胀,有下坠的感觉,月经颜色深,有血块,平时老郁闷,心情不好的患者,在经前一周开始每天敲打胆经,按揉双侧太冲、血海和合谷。多吃桃子和橙子,另外用玫瑰花或月季花放少量红糖熬水喝。

经前吃凉东西而至的痛经,要立刻艾灸关元,按揉双侧合谷就可以马上缓解疼痛。多喝热白开水,或者用热水袋捂着小腹。月经时怕冷、小腹持续疼痛,坚持每晚睡前艾灸肾俞、关元穴各5分钟,就可祛除疼痛。《全身图.正.气海、关元》《小腿.前.足三里、血海》《下肢.外.合谷》《脚.背.太冲》《全身图.后.肾俞》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每天刺激太冲、期门、关元和三阴交使月经准时P130-131

经前5-7天,每天下午3-5点先按两侧太冲3分钟,再按揉两侧期门2分钟,三阴交穴最少2分钟,然后躺平,手指点按关元1分钟,最后把手掌放在关元穴,注意力集中于此,做20次腹式呼吸。饮食不要吃西瓜等一切寒凉之物。《全身图.正.期门、关元》《小腿.内.三阴交》《脚.背.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太溪、照海治疗经期发热P132-133

每天下午5-7点按揉两侧太溪穴和照海穴各3分钟,再用手指从太溪穴经照海穴推,10次左右。饮食以枸杞子泡水代茶饮,还可以用牛奶冲阿胶粉或者将阿胶用黄酒炀话顿成果冻服用。《小腿.内.太溪、照海》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心俞、神门让你经期情绪正常P134-135

月经时喝甘麦大枣汤,每天早晚2次,中午11-1点,按揉两侧神门穴2分钟,艾灸或者按揉两侧心俞2分钟,尤其是夏天。饮食不要吃太咸。《全身图.后.心俞》《上肢.内.神门》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太溪和大钟治疗经期口腔溃疡P135-137

每天按揉太溪和大钟,吃些知柏地黄丸,不要熬夜,饮食多吃梨、百合、山药、麦冬、荸荠等。《小腿.内.太溪、大钟》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经期头痛、头晕的治法P137-140

头痛时每天早上7-9点按揉或者艾灸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月经前7天开始。同时分推前额,按揉太阳和印堂2分钟,直至月经结束。戒掉一切寒凉之物。头晕时坚持每天早上7-9点按压百会2分钟,艾灸丰隆3分钟,晚上7-9点按揉膻中2分钟。《头.侧.太阳穴》《头.正.印堂、百会》《全身图.正.膻中》《小腿.外.足三里、丰隆》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艾灸或者拔罐脾俞治疗经期腹泻

P140-141

每天7-9点艾灸3分钟或者拔罐5分钟脾俞就可以治疗经期腹泻。还要配合吃参苓白术散。《全身图.后.脾俞》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刺激京门和肾俞治疗人流后腰酸痛P141-142

在经前一周每天艾灸或者拔火罐京门穴和肾俞穴5分钟,最好在下午5-7点,在夏天最好用手指按揉。饮食平时多吃莲子,冬季进补牛羊肉。用芡实、百合各60克煮稀饭,最好加点山药。另外流产后注意休养,喝姜枣红糖水,多吃鸡蛋、肉类,注意保暖,少碰凉水。《全身图.后.肾俞》《全身图.侧.京门》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血海、太冲等穴治疗月经不正常P142-149

月经提前,这时每晚睡前要按揉两侧血海、三阴交和足三里各2分钟,月经就可以回归舒畅了。饮食少吃油腻、粘腻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若是伴有心烦口渴,经期每天睡前按揉双侧血海、行间和地机三穴各2分钟,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若是伴有手脚发热,每晚睡前按揉三阴交、然谷2分钟,饮食多食清淡,少吃辛辣、温燥的食物。若是伴有情绪失控,每晚睡前按揉两侧血海、太冲、行间各2分钟,保持良好的心情。经期很长,经常10多天,只是要坚持每天按揉关元、双侧太溪各2分钟,搓揉双侧肾俞1分钟,就可以消除病因。《下肢.前.血海》《小腿.前.足三里、地机》《小腿.内.三阴交、太溪》《全身图.后.肾俞》《全身图.正.关元》《脚.背.行间、太冲》《脚.掌.然谷》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刺激带脉和关元治疗妇科疾病P150-151

每晚饭前坚持刺激带脉和关元3-5分钟,能有效预防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一切妇科疾病。《全身图.正.带脉、关元》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白带异常的穴位按摩治疗方法P152-158

白带多的患者坚持每天早上7-9点艾灸或者按揉脾俞穴和足三里3分钟,下午5-7点艾灸带脉、关元3分钟,也可以将白扁豆用淘米水浸后去皮,加红糖、淮山药一块煮,一天两次,连续服用。水样带的患者每晚艾灸关元、带脉、命门和肾俞各三分钟,饮食可以吃猪腰子、刀豆这些补肾阳的食物也可吃白果莲子炖乌鸡(100克白果,100克莲子,50克糯米,一只乌骨鸡,还有食盐、黄酒、葱白、生姜等。把白果、去心的莲子、糯米一起装进鸡肚子里,大火煮沸,小火炖烂就可)。黄带患者坚持每天从中极按揉到关元5分钟,再按压带脉1分

钟,按揉次髎3分钟,不到十天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忌吃辛辣油腻和甜食,也可将荞麦炒焦研成末,用蛋清调成小丸,每次50丸,每天3次。脓样带患者,每天按揉或艾灸带脉、关元各3分钟,再配以五味消毒饮即可根治。《全身图.后.脾俞、命门、脾俞》《小腿.前.足三里》《全身图.正.关元、中极、带脉》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阴部痛痒的穴位按摩治法P158-163

带下变少,阴部发干,奇痒难忍,腰酸腿软的患者,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阴部瘙痒,灼红,带下多并且黄稠有臭味,大便干,小便黄的患者,每天用2-3根牙签并在一起点刺蠡沟和中极穴3-5分钟,一周后可以治好,同时服用龙胆泻肝汤。饮食可以用莲子薏米煮蚌肉。将莲子去皮去心,薏米洗干净,蚌肉切成片,放入砂锅里加水,用小火炖1小时左右即可使用食用。每天吃一次,7-10天就好了。生气后阴部抽痛、小腹痛的患者,马上刺激双侧太冲和阴包2-3分钟,还要配合吃逍遥丸(早晚各一次,一次一袋),效果很好。也可用背后刮痧的方法,顺着正中督脉、两侧膀胱经,务必使痧连成一片。《全身图.正.中极》《小腿.前.蠡沟》《下肢.前.阴包》《脚.背.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乳腺疾病的预防P163-165

每天按揉两侧太冲穴3分钟,点按膻中穴2分钟,就可以消除一切乳腺疾病隐患。除此外女性朋友还要常备逍遥丸。感到乳房胀痛时,吃上一袋,平时用橘核或者玫瑰花泡水喝。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P165-166

先天乳头凹陷的准妈妈,怀孕5个月的时候,每天用吸乳器吸引1-2次,经常用手指牵拉乳头,同时轻轻按摩乳房。预产期头两个月要经常用清水擦洗乳头、乳晕,隔2-3天用酒精棉球擦一次。产后要尽早哺乳,每次乳汁尽量排尽,如果吸不干净,要用吸奶器吸出,或者用手顺着乳房往乳头的方向按摩,尽量将乳汁挤出。要是得了乳腺炎,每天下午3-5点按揉太冲和膻中3分钟,还要捏拿乳房,一抓一松揉捏,反复10-25次。重点揉压有硬块的地方。除按摩之外还有热敷法,将仙人掌或者六神丸捣碎加热后外敷5分钟。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膻中、太冲、行间治疗乳腺增生P166-169

经前7天至月经结束这段时间,每天用手指按压两侧行间穴2分钟,或从行间向太冲推按2分钟,睡前按揉膻中2分钟,可以防止乳腺增生。饮食可以将新开的玫瑰花30朵和适量冰糖放到砂锅里用清水煮水喝。《全身图.正.膻中》《脚.背.太冲、行间》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孕产期的特效穴位保健法P170-174

准妈妈孕期间频繁呕吐,厌食,头晕,这时候早上7-9点艾灸两侧足三里5分钟,晚上5-7点手指按压两侧内关。公孙2分钟,坚持10天左右,即可深信调试。有的准妈妈老愁眉苦脸,想叹气,头晕口苦,呕吐,可坚持每晚7-9点从行间按揉太冲,再刺激足三里、内关和公孙,就可以防治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现象。《小腿.外.足三里》《脚.背.公孙、太冲、

行间》《上肢.内.内关》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膻中、少泽、太冲穴加食疗治疗奶水少P174-176

最初三天多按膻中穴,直到按起来不怎么疼了,产后每天下午1-3点用牙签尖刺激两侧少泽穴2分钟,还要记得睡前按揉太冲穴3分钟。饮食上,产后三天开始喝汤:猪蹄通乳羹做法:2只猪蹄,6克通草,把通草、黄酒、葱白、生姜放到纱袋里,猪蹄加清水,小火炖至八成熟,剃去骨头,再放盐炖烂即可。黑芝麻粥:把25克黑芝麻炒熟研细,加入50克粳米,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煮粥。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保持好心情。《脚.背.太冲》《全身图.正.膻中》《手.背.少泽》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刮痧治疗产后怕冷P177-179

先在皮肤上涂上红花油,然后从脖子开始刮,沿着正中的督脉,再是两侧膀胱经,最后使整个后背的痧连成一片。饮食可以用黄芪、党参、大枣、山药各20克与一只3斤左右的母鸡一起隔水蒸,蒸熟食用。还可以用50克黄精,用清水泡后捞出,切碎。然后与200克粳米放到锅内,加水旺火烧开,小火熬粥。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旋揉肺经治疗小儿呼吸道毛病P181-183

每天早上7点左右和每晚临睡前,给孩子旋揉两手肺经3分钟,宝宝便不会轻易感冒、发烧、流鼻涕。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摩腹和捏脊可以改善宝宝的体质P183-186

孩子吃奶或者吃饭以后30分钟开始摩腹,顺时针进行,力量一定要轻,稍微带动皮肤就行,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下,腹泻时要逆时针方向摩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起脊柱上面的皮肤,轻轻提起,边捻懂边向上走,从下向上做,单方向进行,重复至皮肤微微发红为止,一般5遍即可,最后一遍时每向上走三下向上提一下皮肤。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摩腹治疗小孩食积P186-187

饭后给孩子做5分钟的摩腹,顺时针进行,每晚睡觉前给他捏脊,吃饭时不要吃太多的鱼肉。也可以服用肥儿丸,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5粒。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摩腹和捏脊治疗孩子拉肚子P187-188

如果孩子是受凉腹泻的话,要以摩腹为主,逆时针方向,每次至少要做100圈,每天至少3次,捏脊可以隔天一次。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如果孩子几个月了,还可以喝米油(熬大米粥时最上面的那一层汤),再加点红糖。如果是因为吃了不消化的食物导致腹泻,不要着急,腹泻其实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这时饮食要清淡,少吃多餐,饭后给孩子吃一点甜食或者酸的东西,然后给他做逆时针的摩腹,每次100周,每天三次,每天做一次捏脊,要是能吃药的话,可以吃点健脾丸或者肥儿丸。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捏脊消除小儿厌食P188-189

每天捏脊一次,不能太多,人、同时可以吃一些肥儿丸或者健脾丸,量要轻,每次4粒,每天两次就可以了。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天枢、内庭、太冲、气海治疗女性脸上长痘痘P190-194

脸颊前额长痘痘,早上起床,先用大拇指点按两侧内庭2分钟,邪胃火,再按揉两侧天枢2分钟,通便。饭后半小时,在按揉天枢穴1-2分钟,另外要多喝白开水,少吃肥厚油腻之品,多吃蔬菜。额头两边长痘痘,每天睡前先用手指点按气海穴2分钟,在按揉两侧太冲穴2分钟。心情不好时,太冲穴的刺激可以延长到4-5分钟,边按揉边大口深呼吸。少吃油腻的东西。《全身图.正.天枢、气海》《脚.背.内庭、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敲打胆经、按揉太冲可以让皮肤干净清爽P194-196

用两个拳头分别敲打双腿的全部外侧,要从上向下顺着经络的方向,最好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然后点揉两侧太冲1分钟即可。《脚.背.太冲》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艾灸足三里使皮肤白里透红P196-197

用大拇指或者或者中指按揉3-5分钟,或者用按摩捶之类的东西敲打,使足三里有酸胀、发热的感觉。时间最好在早上7-9点。也可以用艾灸,艾条点燃后放在离皮肤2厘米的地方,每次灸一根或者半跟艾条。饮食要多喝粥,切忌暴饮暴食、多食肉类、油腻的东西。《小腿.前.足三里》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压列缺治疗皮肤粗糙P197-199

直接用食指按压3分钟,按压时间可以在早上3-5点,也可以在上午9-11点,也可以用热毛巾敷和艾灸。另外多喝热开水,坚持每天跑步锻炼。《上肢.内.列缺》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刺激涌泉、太溪让头发乌黑柔顺

P199-200

睡前先用热水泡脚5-10分钟,然后按揉或者艾灸双侧太溪穴2分钟,务必产生酸胀或麻的感觉,然后刺激两侧涌泉穴3分钟。饮食多吃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的东西。《脚.掌.涌泉》《小腿.内.太溪》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阴陵泉穴和足三里去除鼻子周围的黑头P201-202

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按揉两侧阴陵泉1-2分钟。饮食要少吃甜食,可以用薏苡米、大米熬粥喝。《小腿.前.足三里、阴陵泉》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三阴交、膈俞、肝俞、太溪治疗黑眼圈P202-204

每天刺激两侧肝俞、膈俞各3-5分钟,先重点点揉膈俞,然后沿着膀胱经向下按,到肝俞处再重点点揉。拔罐或者艾灸,然后手指点揉太溪穴3-5分钟。睡前按两侧三阴交穴3分钟,最好睡前做。饮食多吃核桃仁、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补肾之物,适当吃动物的肝脏或者穴。多喝豆浆、牛奶、少喝浓茶、咖啡。《小腿.内.三阴交、太溪》《全身图.后.膈俞、肝俞》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加艾灸消除眼袋、脸浮肿P204-206

睡觉之前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10分钟,按揉两侧阴陵泉穴3-5分钟。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比如胡萝卜、马铃薯、豆制品、鱼类和动物的肝脏;少吃舔你的东西;早上起床后多喝水,晚上10点后不喝水。《小腿.外.足三里》《小腿.内.阴陵泉》《全身图.正.水分》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涌泉、三阴交、太溪治疗嘴唇发干脱皮P206-208

下午5-7点沿着肾经的走行,从脚底开始向上,脚跟、小腿内侧,膝盖内侧,敲打或者推捋,在涌泉穴和太溪穴处重点按揉,每天至少5分钟。三阴交穴要随时随地按揉。饮食上每天喝够8杯水,周末的时候给自己熬点粥或者滋补汤,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少喝饮料。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平衡的心态。《脚.掌.涌泉》《小腿.内.三阴交、太溪》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灸神阙、关元使双唇鲜亮P208-210

每天睡前灸神阙穴、关元穴各10分钟,然后点按或者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饮食多吃牛羊肉、虾仁、生姜、韭菜、红枣、糯米酒、樱桃之类温性的东西;少吃冰激凌,不要和太凉的东西,随时保暖,多喝热饮。《全身图.正.神阙、关元》《下肢.内.血海》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按揉血海、太冲、合谷祛斑P211-212

每晚睡前按揉太冲、合谷和血海3分钟,可以去斑。坚持每天早餐空腹喝一大杯白开水。每晚用胡萝卜汁加牛奶涂在脸上,第二天早上洗去。番茄汁加入适量蜂蜜和少许面粉调成膏状,涂于面部20-30分钟。红花、桃花各10克用水浸泡后洗脸。保持愉悦的心情。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

手掌汇集了人体得一半得经络,整个手掌有几十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器官在手掌均有对应得代表区域,即为反射区,手掌反射区就是整个人体得缩影,就是人体各器官相对应得神经点,从这些反射区出现得异常现象可诊断出人体组织器官疾病动态。可见手对整个人体得重要性,加强反射区得有效刺激就就是对人体重要得保健。手掌气血循环仪可针对手掌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及气血运行、增强五脏六腑功能。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纤体排毒可有效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细胞、畅通皮脂腺分泌、减少局部脂肪积聚并增加淋巴回流及胶原蛋白再生,让体内毒素经汗腺与排泄系统迅速排出。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大拇指属土,主脾胃,循行肺经;食指属木,主肝胆,循行大肠经;中指属火,主心与小肠,循行心包经;无名指属金,主肺与大肠,循行三焦经;小指属水,主肾,循行心经与小肠经。人体最重要得12条正经,在手掌上有6条。手掌上相应得穴位有28个。认真按摩这些穴位,手疗按摩不仅可以起到保健及辅助理疗全身得疾病得作用,

1、胃肠穴:位于劳宫穴(手针掌侧穴位请参见附图)还能补充足疗得不足之处。?? 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穴: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针对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穴: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针对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针对哮喘。?5、扁桃体穴(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针对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针对夜尿、尿频。? 7、足跟痛穴: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足跟痛。 8、定惊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针对高热、惊厥。 9、急救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针对昏迷、中暑。?10、肺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胸腔、盆腔疾患。?12、脾穴: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针对脾胃不与、腹泻、腹痛。?13、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心血管病。?14、小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 15、肾穴:同夜尿穴?16、命门穴:位于掌面,小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小肠病。? 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腰痛、遗精、阳痿。 17、三焦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胸腹、盆腔疾患。18、肝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针对肝胆痛。 第二掌骨按摩法(掌骨疗法): 掌握了掌骨疗法,不用知道足三里等穴位,胃病、头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点就有效。 掌骨穴位取法: 第二掌骨穴位群分布于掌背得第二掌骨桡侧面,从掌骨头后凹陷处开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沿著食指指背得根部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得骨头,这就就是第二掌骨。依次分布有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个穴区。在头穴与足穴之间得中点为脾胃穴;头穴与胃穴得中点为心肺穴;将头与肺心之间作三等分,其间分别为颈与上肢;心肺穴与脾胃穴中点为肝胆穴;将胃与足之间作六等分,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2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人体12个重要穴位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 1、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2、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见上图):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揉后溪穴,同时缓缓转动腰部2-3分钟。现代研究发现后溪穴还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可辅助治疗便秘。 6、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胸闷、乳腺炎、缺乳、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与天突穴配合辅助治疗咳嗽,效果良好。按摩手法:用擦法,用手指上下擦膻中穴100次,使皮肤稍红即可。也可同时按压天突穴。 7、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转载于2010年03月22日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复习课程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

手掌汇集了人体的一半的经络,整个手掌有几十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器官在手掌均有对应的代表区域,即为反射区,手掌反射区是整个人体的缩影,是人体各器官相对应的神经点,从这些反射区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诊断出人体组织器官疾病动态。可见手对整个人体的重要性,加强反射区的有效刺激就是对人体重要的保健。手掌气血循环仪可针对手掌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及气血运行、增强五脏六腑功能。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纤体排毒可有效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细胞、畅通皮脂腺分泌、减少局部脂肪积聚并增加淋巴回流及胶原蛋白再生,让体内毒素经汗腺与排泄系统迅速排出。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大拇指属土,主脾胃,循行肺经;食指属木,主肝胆,循行大肠经;中指属火,主心与小肠,循行心包经;无名指属金,主肺与大肠,循行三焦经;小指属水,主肾,循行心经和小肠经。人体最重要的12条正经,在手掌上有6条。手掌上相应的穴位有28个。认真按摩这些穴位,手疗按摩不仅可以

起到保健及辅助理疗全身的疾病的作用,(手针掌侧穴位请参见附图)还能补充足疗的不足之处。 1.胃肠穴: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穴: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针对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穴: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针对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针对哮喘。 5.扁桃体穴(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针对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针对夜尿、尿频。 7.足跟痛穴: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足跟痛。 8.定惊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针对高热、惊厥。 9.急救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针对昏迷、中暑。 10.肺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穴: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针对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心血管病。 14.小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小肠病。 15.肾穴:同夜尿穴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附穴位图)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通督脉,督脉入脑,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P.S. 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大道至简!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人体穴位大全 详细的功能介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上) 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本站共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本站精选了一百多个常用的人体经穴和一百多个常用经外奇穴,制作了直观实用的穴位图解,余下的穴位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ctrl+F查询) 阿是穴 安眠穴 八风穴:八冲穴.阴独八穴 八关穴 八邪穴:八关大刺穴.八关穴 白环俞穴: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 百虫窝穴:血郄穴.百虫窠穴 百会穴: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 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 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百里穴 伴星穴:夹上星穴 板门穴 胞肓穴 本神穴 鼻交頞中穴:鼻交穴.别交穴 鼻流穴

鼻通穴 臂间穴 臂臑穴: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 臂中穴 髀关穴 秉风穴 不容穴 步廊穴:步郎穴 长谷穴: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 长强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 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 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 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 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 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 臣觉穴:巨搅穴.巨觉穴 承扶穴: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 承光穴 承浆穴: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腨肠穴.直肠穴 承灵穴 承满穴 承泣穴: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 承山穴: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手掌穴位图解

手掌穴位图解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富,既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环与分布,又有十四经的沟通联系,众多经外奇穴的分布,治疗手穴能治疗全身疾病。 手是一个全息元,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手掌按摩穴位全图:

一.循环系统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突出的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与中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液体调节功能猕乱有关,也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嗜烟等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要首先按压阳谿、合谷、落零五穴及整个血压反应区。手法是用力按压。用一根一束的牙签强刺,会获得更高的疗效。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保证血脉通畅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必须加选手心的心包区,手背的腕骨穴的按摩、刺激才奏效。 在体检或是定期检查时,如果医生说你的血压高,应立即开始做穴位疗法,用牙签刺激穴位,按摩穴位,很快血压就出现下降。每天坚持治疗,血压会持续逐渐下降。 按摩的穴位:腕骨、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谿 低血压 通常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便为低血压,底血压者往往血管收缩力差,血流不畅。因此,血液不能流到毛细血管的每个角落,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从而出现低血压特有的症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耳鸣等。 具体治疗方法:在治疗低血压时,需选择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心经、心包经及与心包经关系很密切的三焦经上的穴位。取手腕掌侧的神门、太陵穴,手背的阳池、中渚穴,这四个穴位都是治疗低血压很有效的穴位。 另外,还可加取手心的心包区和手背的血压反应区,这两个区带也是治疗低血压敏感区。常时间慢按揉、轻捻搓。刺激要领是柔和而轻松。 按摩的穴位:血压反应区、中渚、神门、太陵、心包区、阳池 二.消化系统 便秘 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的。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 收进入血液,一定会引起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位于肘部:曲肘时,横纹尽处)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位于拇指的桡侧指甲旁0.1寸处)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4、胸痛特效穴——巨阅穴(任脉上,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胸闷特效穴——督俞穴(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晕厥特效穴——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为急救昏厥要穴) 7、呕吐特效穴——合谷穴 8、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 9、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脾经上的大横穴位于脐中左右旁开4寸处) 10、腹胀特效穴——建里穴(位于脐上3寸处) 11、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位于缘中穴,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12、便秘特效穴——支沟穴 13、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 ★14、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

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15、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 16、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 17、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 18、头晕特效穴——风池穴 1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20、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 21、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22、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 23、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 24、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 25、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 26、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27、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 28、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 29、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 第二章针对疾病的特效穴 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 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 1、12原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 2、15络穴 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人体穴位及相关疾病特效穴歌(图解)

人体穴位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

手掌汇集了人体的一半的经络,整个手掌有几十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器官在手掌均有对应的代表区域,即为反射区,手掌反射区是整个人体的缩影,是人体各器官相对应的神经点,从这些反射区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诊断出人体组织器官疾病动态。可见手对整个人体的重要性,加强反射区的有效刺激就是对人体重要的保健。手掌气血循环仪可针对手掌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及气血运行、增强五脏六腑功能。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纤体排毒可有效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细胞、畅通皮脂腺分泌、减少局部脂肪积聚并增加淋巴回流及胶原蛋白再生,让体内毒素经汗腺与排泄系统迅速排出。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大拇指属土,主脾胃,循行肺经;食指属木,主肝胆,循行大肠经;中指属火,主心与小肠,循行心包经;无名指属金,主肺与大肠,循行三焦经;小指属水,主肾,循行心经和小肠经。人体最重要的12条正经,在手掌上有6条。手掌上相应的穴位有28个。认真按摩这些穴位,手疗按摩不仅可以起到保健及辅助理疗全身的疾病的作用,(手针掌侧穴位请参见附图)还能补充足疗的不足之处。 1.胃肠穴: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穴: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针对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穴: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针对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针对哮喘。 5.扁桃体穴(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针对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针对夜尿、尿频。 7.足跟痛穴: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足跟痛。 8.定惊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针对高热、惊厥。 9.急救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针对昏迷、中暑。 10.肺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穴: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针对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心血管病。 14.小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小肠病。 15.肾穴:同夜尿穴 16.命门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腰痛、遗精、阳痿。

人体手部穴位图_手掌穴位按摩方法

人体手部穴位图_手掌穴位按摩方法 手部穴位图:手是一个全息元,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相关穴位图大全详解:足部穴位 耳穴图 手部穴位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人体背部 人体正面 冲脉 带脉 任脉 督脉 足太阴脾经络图 足阳明胃经络图 手太阴肺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络 足厥阴肝经络图 足少阳胆经络图 足太阳膀胱经络图 足少阴肾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络图 手少阴心经络图 手少阳三焦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络 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男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 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 人体面部背面穴位图 人体面部正面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正面穴位图-古代 人体背面穴位图-古代 人体生理解剖图--肌肉 人体生理解剖图---皮肤 人体生理解剖图---脊髓

人体生理解剖图---心脏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 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 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 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 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 14、牙痛: 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 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16、晕车: 小指侧手腕上神门穴、无名指关冲穴、手掌中央手心 17、白发: 小指肾穴、小指命门穴、手心、中指中冲穴、无名指关冲穴、手腕中央阳池穴

特效穴位---附图

特效穴位---附图 特效穴位---附图 目录: 1:便秘的穴位按摩治疗:腹结穴、照海穴、人中穴 2:反后绝穴 3:肿胀都因积水留,复溜穴让积水快流走 4:你知道吗?脚上有一个很灵的止咳穴位 5:消肿急救一穴灵 6:降糖穴、升阳穴、补虚穴、{附肓摹穴}、偏瘫穴 7:止痛灵穴 8:一压灵治愈坐骨神经痛与坐骨神经炎 9:掌颖清穴----男人的宝穴 10:一个治疗腹泻的特效新穴位 11:下痢穴 12:独门的降压方法 13:消炎灵穴{包括背穴与指穴} 14:治疮灵穴 15:行间{荧火穴}:善治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眼睛胀痛 16:太冲{俞木穴}治疗失眠的特效穴,降压穴、平肝

清热1: 便秘的穴位按摩治疗:腹结穴、照海穴、人中穴如果在大鱼际上有一些像静脉曲张,有一些颜色变红变紫,都是代表脾胃不是很好,尤其可能是便秘的征兆。 肺和大肠相表里,便秘就会反映在鱼际上。 中医把便秘分虚性便秘和实性便秘。实性便秘有热秘、有气秘。虚性便秘有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等等。 治疗便秘通常选天枢、足三里、中脘这样一些穴位。今天推荐一个对便秘效果非常好的穴位。 腹结穴在肚脐两侧都有,选左侧的腹结。腹结是腹气聚集的穴位,也是脾经的穴位。它有健脾化湿降逆促便的作用。 取穴方法:从乳头向下做一垂直线,和肚脐平行线交叉点叫大横穴。大横穴下1.3寸就是左腹结穴。 左腹结在降结肠的部位,通过刺激降结肠的这个穴位,对降结肠有一定的刺激,可以促进降结肠蠕动和收缩力,促进排便。多用于年轻人胃火比较大的热性便秘。可以用小锤子捶打。

虚性便秘是气血亏虚了,推荐照海穴。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这个穴有补肾生精的作用。通调二阴,就是前阴、后阴。对老年人便秘有很好的效果。取穴方法:内踝尖向下摸到最凹陷处,就是内踝尖下1寸。用牙签的另一头按压每天按压三次,一次按压三五分钟。不但对便秘有效,而且还补肾。点按人中穴,不管你是虚秘还是实秘,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是一个急救穴,除了急救之外,也可以用来急性的解决便秘。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来点按按揉,一直点到有便意。 2: 反后绝穴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A: B: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1)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留针30min(预防高血压)~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2)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min或据情况而定。 C: 1.次髎 取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好对准第二髎后孔中。约于第二骶椎假棘突下缘旁开0.8寸处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气防痛。多用于预防痛经及产后出血等。 操作:(1)针法:直刺1.0~1.5寸,针应进入骶孔,局部有酸胀感,可放射至小腹或会阴部。留针15~20min。(2)灸法:1)着肤灸,3~7壮,如黄豆大艾炷,无疤痕灸;2)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D:1.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1)针法:直刺,微斜向上深刺至1.0~1.5寸,局部酸胀,针向下及向两肩部扩散。注意,不可过深,以免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损伤脊髓。(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3)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的作用,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手部穴位图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痠背痛。 (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特效穴集

特效穴集 一、“戒烟”穴——列缺穴 二、减肥穴—详见图解

三、“消气”穴——阴包穴和太冲 穴 阴包穴——适合冶"肝火旺"、脾气燥的勃然大怒;太冲穴——适合治"郁怒"、生闷气的闷闷不乐

四、暖身穴—阳池穴(主治手脚冰凉、关节痛、感冒等“万能穴) 五、丰胸穴----详见图解

六、曲池穴——治臂痛要穴。 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注意:按摩此穴容易造成孕妇流产) 七、性欲穴——仙骨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和足三里穴 1、仙骨穴:提高性欲以指压“仙骨”穴最为有效。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它能促进性荷尔蒙分泌,提高性欲。位于仙骨上方2厘米左右之处的穴位,只要加以指压,对消除疲劳有莫大功效。指压“仙骨”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精力复生。

2、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3寸。属任脉。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治泌尿、生殖器等疾病。 3、气海穴:前正中线脐下1.5寸。属任脉。“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足三里穴)4、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人体荷尔蒙的分泌,提高肾功能,促进性能力。按摩方法: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他四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5、足三里:人体第一强壮穴,功用:健脾胃,助消化,治风湿,活经络,增免疫力。 八、保健要穴——涌泉穴。

常用穴位(特效穴)

常用穴位 特效穴大集合 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上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了。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 2: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大肠腧周围),用酒精棉擦,皮肤颜色红色重的,用1.5寸针刺用力1分钟,刺骨膜,症状重的当时即效,疼痛大减,肿块变小,症状轻的,无疼或由小变没,需加中药配合。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无准确的地方,因在它的1.5寸左右用酒精搽一片,最红的地方便是针的穴位,直刺应是髂骨上,我不知李柏松老师的八字治疗法,是偶尔发现并经常用,本不打算写出来,只因发了几个贴,斑竹不给加分,只好把最拿手的,最有效,而且自己发现的, 3: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4: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5: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6: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7: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8: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